久坐让身体健康亮红灯!学会深层呼吸,让你维持好体力

Image根据台湾台湾癌症基金会统计发现,国内超过半数上班族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在长时间久坐丶姿势不良,且生活步调忙碌丶承受压力大丶呼吸节奏加快的情况下,不仅心肺耐力越来越差;当呼吸肌力不佳的状态中,出现胸闷丶走几步路就喘不过气的情况,更是时有所闻。

靠运动改善呼吸问题?勿操之过急反酿伤害
久坐是危害现代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如果要追求健康生活,就必需懂得规律运动的重要性,因此,愈来愈多的人,无论男女,纷纷到运动中心丶健身房,进行身体锻炼。

至於想要有效摆脱呼吸不畅问题丶锻炼心肺耐力,光透过增加运动量丶有氧运动等训练可不够!上述这种训练方式对提升呼吸肌力的效果有限,且如果没有循序渐进的进行,反而可能造成隔天肌肉酸痛,甚至是运动伤害等後遗症,导致运动习惯因此无法长久,不可不慎!

职业妇女运动难?呼吸训练器辅助执行好EASY
再加上,许多事业丶家庭两头烧的职业妇女,不仅需背负工作压力,更需承担照顾小孩的责任。虽然知道久坐丶缺乏活动的生活形态不是长久之计。可是在没有多馀的时间从事运动的状态下,实在是心有馀而力不足。

要成功锻炼呼吸肌肌力丶改善心肺功能不佳问题,除了适度从事负重丶肌力训练丶有氧等运动外,也有其他更容易的方法可供忙碌小资族丶职业妇女进行。譬如,透过没有场地丶时间等使用限制的呼吸训练器来调节吸气阻抗力,随时随地进行吸丶吐练习,就是不错的辅助丶保养方式。

自然呼吸瑜珈潮!控制丶练习有诀窍?
近年来台湾掀起一股瑜珈风潮,吸引各种不同族群的女性纷纷加入瑜珈运动;练习瑜珈,还能有效地控制丶调节呼吸,进而达到瑜珈的效益。瑜珈不仅能改善姿势不良丶促进循环代谢丶强化肌肉丶纾压助眠……等,还会发现体力跟精神状态也都会跟着变的更好,但这些好处其实都跟呼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瑜珈课程中,常常会搭配着许多不同的呼吸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种呼吸方法,都各有其功效。在瑜珈运动过程中,需要保持暖慢的自然呼吸状态,因此大家时常会发现自己在呼吸调节上无法有效地控制,容易有急促短暂呼吸的情况发生。

除了不断地练习深层呼吸之外,运用呼吸肌力训练不但可以增强呼吸肌肉,同时还能练习「深呼吸」。强健的呼吸肌群不仅能提升换气效率还能有效地控制丶调节呼吸,进而达到练瑜珈的效果。

呼吸训练器来辅助!正确呼吸提升工作丶运动效率
呼吸训练器就好比可随身携带的呼吸肌哑铃,使用上没有场地丶时间限制,即使是上班丶通勤途中,也能轻松操作。透过适当的阻力训练,安全有效提高换气能力,帮助呼吸顺畅丶精神更集中,自然能提升工作效率。

透过持续性使用腹式呼吸的吸丶吐动作,养成正确的呼吸方式;长期下来,能有效锻炼呼吸肌,不仅让呼吸更有效率丶不易喘;对於开始运动的人,更有增加呼吸调解能力丶有助提升运动维持力,使燃脂丶代谢速率跟着增加,达到较好的运动效果。

看似无害的这9句话,高EQ的人绝对不会说出口

Image有些话语看似无害,却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9句绝对要避免的话,高EQ的人即使在闲聊,也绝对不会说出口。

1.「你看起来很累」
疲惫的人看起来毫无吸引力,布满血丝的双眼加上一头乱发,脾气暴躁又无法集中精神。说出这句话根本就在暗示对方处於这样的状态中,谁被这样问了能高兴得起来呢?

你可以这样说:「一切都好吗?」
会说出「你看起来很累」,是因为想知道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换个问法就能让对方愿意说出他的烦恼,也能显示你的关心。

2.「你比以前瘦好多!」
说出这句话,岂不是暗示了对方曾经超胖而且毫无吸引力?!

你可以这样说:「你看起来棒极了!」
与其对对方以前及现在的外表做出无礼的评论,不如就坦率地称赞对方吧!

3. 「他根本就配不上你」
即使你很想安慰刚刚失恋的朋友,也绝对别将这句话说出口。稍微思考一下,你应该知道这句话背後隐含的意思:你之前选择和他交往根本就是一个错误!谁听到这句话还会开心呢?

你可以这样说:「离开你是他的损失!」
这句话展现了你的支持,更同时避免了隐含的批评。

4. 「你总是…」或是「你从来没有…」
绝对没有人「总是这样」或是「从来没有那样」,
听到这句话的人会立刻紧闭心门,你後面接着讲的话对方一句也听不下去。

你可以这样说:「你似乎常常这样做」
聚焦在事实,简单指出对方的某个行为会造成你的困扰即可。

5. 「就你的年纪来说,你看起来棒极了!」
暗示对方迈向高龄,即使你是想称赞对方,听起来却非常刺耳。

你可以这样说:「你看起来神采奕奕!」
完全不需要点出对方的年纪!

6. 「就像我之前说过的…」
这句话显露出你的优越感,并隐隐责怪对方没能记得你曾说过的话。但谁能完全记得你说过的每句话呢?

你可以这样说:当你发现没人记得你曾说过的话,直接用更有趣的方法表达吧,这样别人才能记得清楚。

7. 「祝你好运!」
这句话没什麽错,只是你绝对可以做出更好的表达,而不是暗示对方需要「运气」才能成功。

你可以这样说:「我相信你有能力成功做好这件事。」
表示你相信对方有足够的「能力」让把事情做好,而非需要倚靠「好运」。

8. 「都可以」丶「你决定怎样都行!」
对方会问你问题,表示他重视你的回答。即使你同意对方问的问题,也不该给出这样的回覆。

你可以这样说:「对这件事,我没有强烈的看法,但我觉得应该注意的是…」
这样的回答,即使你并没有选边站,还是可以显示出你对对方的重视。

9.「至少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件事…」
这是句杀伤力很强的话。巧妙地将注意力从你现在的错误,转移到对方在很久之前所犯的错误。

你可以这样说:「对不起,我真的很抱歉。」
坦率地为自己的错误道歉,才是理性的做法。

猎豹奇袭:傅盛与他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兵团

编者按: 习近平主席访美,随同出访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很是亮眼。BAT这样的巨头公司少不了,也有新锐互联网公司,如滴滴出行、猎豹移动。事实上,这两家公司的创始人程维和傅盛,均入选了本月公布的“2015福布斯中美创新人物”。傅盛是当期杂志的封面人物。以下是《福布斯》中文版独家专访文章,原题为《猎豹奇袭》,副标题为编者所加。
 

直到现在,傅盛还是特别感谢那位HR,对方告诉他,先得学会在一个行业沉下去,跟着行业一起成长。“这些话历历在目,后来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很多东西超出了我的预期。”

 

32岁那年,傅盛第一次去美国。那是一次半旅行半公务性质的出行,他觉得美国不错,但也仅仅是觉得不错而已。第二年,中关村管委会组织企业赴美,参加互联网安全展会,可以报销展位费,傅盛带着几个人又去了。

不断有人过来咨询,交流过程中,他发现很多美国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在移动端上的技术实力,不比中国公司领先多少。这些公司人数都不太多,几十人算是大公司了。相对而言,中国互联网公司动辄几百人的研发团队,有人力上的巨大优势。

2012年底,作为金山网络的CEO,傅盛决定把公司业务重点全面转向海外。2014年3月,金山网络更名为猎豹移动,当年5月8日,猎豹移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财报显示,2015年二季度,猎豹移动总收入为8.71亿元(同比增长129%),移动端收入为5.6亿元,占总收入的64%。海外收入为4.31亿元(同比增长1,832%),占总收入的50%。全球移动用户安装量达15.96亿,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4.94亿,71%的活跃用户来自海外。

这些数据意味着,猎豹移动已经是一家以海外用户为服务主体、移动端收入占比超过半数的全球化移动互联网公司。在此之前,绝大多数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主要用户与收入都来自中国国内。今年6月,猎豹移动推出中国首个面向全球的移动广告平台,遍布全球10多个国家的销售团队,可以为广告主提供高度本地化的服务。

猎豹移动在两年多时间里,完成了一次奇袭,实现了“海外”与“移动”战略的双重转型。多款猎豹移动出品的应用,如猎豹清理大师(Clean Master)、金山电池医生、猎豹安全大师(CM Security),位居Google Play全球排行榜前列。

产品经理出身的傅盛,没有显赫学历,没有海归背景,多年来在巨头间辗转腾挪,最终在业界占有了一席之地。他曾经让一款安全产品的安装量爆发式增长,成就了一家新兴互联网公司。独立创业以来,他长期面临竞争对手泰山压顶式的进攻,几度濒临绝境。他接受建议,将自己创立的可牛影像与金山安全合并为金山网络,成为巨头对抗奇虎360的尖兵、腾讯的“铁裤衩”。

雷军、周鸿祎、马化腾,这些大佬们和他多有交集。他们或为师长,或为“磨刀石”,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他的自我进化。他反观过去的经营实践,抽离出自己的管理方法论。在《一家公司的CEO该干什么》《一家公司的CEO该如何做战略》两篇文章中,他阐述了企业决策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战略素养。

回到上世纪80年代,傅盛还只是江西景德镇一名普通少年。爷爷在山东打过游击,参加过抗美援朝,后来随军南下,在景德镇安家。父母亲都是景德镇三六无线电厂的职工(所以他对3和6两个数字很敏感,他开发了360安全卫士,生日是1978年3月6日)。他说自己从小是一个踏实本分的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是党员,我又是独生子,家教很严。”

父亲在全国各地跑销售,他很早跟着去过北京和上海。最喜欢做的事情是坐火车,听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来判断火车的时速。“行万里路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大,让我那个年纪的孩子,形成了一定的视野,使我喜欢闯荡外面的世界。所以高考的时候,虽然考得不怎么样,我也坚决不填报江西的任何一所学校。”他说。

1995年,由于高考发挥不太如意,傅盛被一所二本院校录取了: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现已改名山东工商学院),位于胶东半岛的海滨城市烟台,距离景德镇超过1,200公里。这次闯荡足够遥远,却让他的情绪跌至谷底。当时整个学校只有1,800人,图书馆一直在建,到他读大四时才建好。“去了以后确实有点失望,丧失了关于大学的所有美好想象。有一句诗叫‘面壁十年图破壁’,我改成了‘面壁四年图破壁’送给父亲,表明我的心态。唯一的好处是有海,可以游泳。”他说。

到底是不甘寂寞的人。新生入学,各种社团纷纷招新。傅盛觉得这些社团不怎么样,还要交五十元会费,决心自己办一个。他创办的社团叫电脑技术协会(他学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了办成学校最好的社团,加入者还必须通过考试,最后有三十人入选。此前所有社团举办讲座,都得拉学生来听,只有电脑技术协会举办的讲座,从来不用拉人。傅盛找来他认为水平不错的老师,还有烟台市电脑城的行业人士,给同学们讲课。还记得,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室,他在烟台的一个大雪天,去校长办公室提要求,四下里白茫茫一片。

毕业以后,学校希望他留校任教。但父母已经移居福建厦门,他选择呆在父母身边,加入了厦门当地企业厦华电脑。很快,他觉得国企有些无所事事,还是下决心到了北京,进入北京国信贝斯软件。那时的傅盛,一心想做一名好的职业经理人。“当时读了一本书叫《联想为什么》,就想步步高升,迎娶白富美,踏上人生巅峰。可能我和雷军最大的差距,就是他在大学时,已经读了《硅谷之火》吧。”他笑言。

2003年,傅盛加入3721。面试他的HR问五年之内的职业规划,他说成为CEO。问他知道什么是CEO?他答,自己就想学管理,要做CEO。直到现在,傅盛还是特别感谢那位HR,对方告诉他,先得学会在一个行业沉下去,跟着行业一起成长。“这些话历历在目,后来进入互联网这个行业,很多东西超出了我的预期。”

2005年,傅盛离开3721,加入刚成立不久的奇虎360。PC时代,客户端概念非常流行,也就是谁占领了PC桌面的右下角,谁就占据了主动。QQ是右下角的常客,后来挤进去的,有搜狗输入法,也有360安全卫士。

本质上,奇虎360和傅盛是互相成就的。这个行业没有几个人,在没有太多资源支持的情况下,让一款工具软件从零起步,很快覆盖50%以上的PC用户。这是一种极其难得的职业历练。“360安全卫士前期的发展对我磨炼很大,我每天充满了恐惧。从每天几百次下载到一千次、两千次、十万次、百万次下载,看着它平地起来,你会担心有一天会不会又变成零下载了。”傅盛说。

很多人觉得他内心骄傲,其实那阵子,他每天睡不着觉。他用“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形容当时的心态,每天想的是,为什么装机量增长那么快,会不会像热潮一样很快消退?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他只有不断夯实产品。装机量高歌猛进之时,他甚至给周鸿祎写过一封邮件,题目就叫《360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功高震主也罢,蓄意叛逃也罢,总之傅盛离开了奇虎360。在经纬中国短暂停留之后,他于2009年创立可牛影像。开始创业时,雷军对他的评价是:“你是我见过的没有创过业,但特别有创业意识的一个人。”大公司环境下,总有各种保护伞,人会有安全感,他却有极强的不安全感,为了追求安全感,只有不断自我PK。

可牛影像一开始主打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傅盛还是典型的产品经理思维,就是想着先把产品做好。没有太多宣传推广的情况下,可牛影像达到了几百万用户量,但比起之前的显赫经历,他在心理上还是有落差的。“我比以前更加努力了,还是很重视用户体验,一些功能点也很特别,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肯定有你不知道的东西在发生作用,外面的世界已经变了。”他说。

很快,他重返自己熟悉的安全杀毒领域。他的基本判断是,安全领域的机会还是很大,又是自己的强项,再做一次应该也能成。后来发现,即便在自己很熟悉且充满经验值的地方,对手如果已经有足够的势能对你形成挤压,你依然会很痛苦。事实上,“可牛杀毒”一经推出,就遭到了前东家的拦截。

 

“人们总是迷信自己的努力,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到了那个阶段,我开始不迷信努力了。转而去想,如何找到一条缝隙,钻进去。或者找到一块巨石,推一下。”

 

这也是他在2010年同意可牛影像与金山安全合并的一个原因。安全领域的竞争已经是资源之战了,与金山安全合并,一下子就可以拥有三百人的团队。在此之前,他与徐鸣(现猎豹移动CTO)一起吃饭,就说:“一直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得赶快把公司扩大到两百人。”当时可牛影像只有二三十人,他们最多也只管理过六十多人的团队。

经过两年的发展,金山网络用户量增长了七八倍,收入增长率每年也能达到130%到140%,但还是被对手压制着。傅盛意识到,在对手全力出击的市场,已经很难拿到第一了,而他不想只做一家还可以的公司。

和周鸿祎一样,这也是一个对战争史充满兴趣的人。辽沈战役,对于是否先打锦州,毛泽东与林彪是存在分歧的,后者是被迫受命攻城。但锦州一下,满盘皆活。傅盛反复思考,毛与林的差距在哪里。他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锦州”,并且拿下来。

他和团队对全球排名前100位的工具和安全软件逐个分析了一遍,发现移动端上,这类软件的发展还处于蛮荒时期。不像中国的BAT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布局,谷歌、亚马逊、Facebook这些大公司,还在各自的核心领域全力以赴,硅谷的创业公司,又在做它们认为很有创意的东西,不太看得上工具类应用。

反倒罗马尼亚这样的国家,一些个人程序员开发的产品,常常位列下载排行榜前列。这是一个空隙市场,中国公司与海外公司几乎同时起步。中国的互联网竞争又足够激烈,中国人在产品体验与服务上也有足够的积累。傅盛甚至认为,工具类应用就像日本汽车、韩国电器、台湾半导体,本质上是一个制造概念(只不过是脑力制造),中国公司有机会在这一点上突破,实现全球化。

“我开始意识到,努力与否只是小范畴概念。人们总是迷信自己的努力,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到了那个阶段,我开始不迷信努力了。转而去想,如何找到一条缝隙,钻进去。或者找到一块巨石,推一下。”傅盛说。做决定之前,他和雷军讨论了十分钟,后者听懂了他要做的事情。更加大胆的是,在随后的国际化进程中,他将所有研发人员(超过200人)投入到猎豹清理大师(Clean Master)一款应用的开发中。理由是,“Clean”一词在Google Play里搜索量最大,对安卓手机用户来说,纯粹的安全问题还不是那么严重,卡、慢、过热这些问题是主要的困扰。

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军事思想的现实体现,即“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传统企业的战略,更多只是谈方向。互联网公司制定战略,大方向得和单点结合。“一定要找到一个像针尖一样的点,扎破整个世界”,这是傅盛“破局点”理论的核心。猎豹浏览器2012年凭借春运抢票专版令装机量飙升,微信2014年推出红包功能令微信支付成为常态,均是四两拨千斤的典型案例。

傅盛对徐鸣说,得投入两百多人做猎豹清理大师(Clean Master),徐的第一反应是放不下这么多人,因为当时只有十个人在开发清理应用。傅说,你仔细想,慢慢拆解,一定做得到。每个细节点都值得做到无以复加的好,资源的累加是有效的,一定会让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例如,能否做一个基于云端的系统?自启动速度和清理速度能不能越来越快?既然可以清理各种App应用,能不能把每个应用的垃圾分门别类?动画效果要做得足够好,又不能使用太多CPU,如何做到?
2014年5月,猎豹移动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做出判断,还要敢于投入,不能抱以职业经理人的心态,得是企业家心态。完成一次经典的奇袭以后,还必须快速建立根据地,因为“别人一定会攻过来”。

 

“把一个一个点拎出来,一开始觉得两百人投不进去,最后投进去了,而你的对手不具备投的能力,你在资源上就胜了,就比对手做得更极致。产品要做到全球无人可以超越,要像庖丁解牛一样分解得足够细。而没有足够的人力,开发和测试是没办法保障的。上市的时候,投资人问我,这么一个小工具,竞争门槛在哪里?我说一个很重要的门槛,就是我已经投了两百多人,在这个星球上,再也找不到在这么一个小东西上,投入比我更多的人了。当然,还可以掰开了讲云、操作体验、停留时长,但这些归根到底跟资源投入有关。”傅盛说。

互联网强者恒强,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在一点上投入重兵,形成足够的压强。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百多人都是公司的精英人物。他们本来要从事安全方面的开发,转做清理,很多人有顾虑,好在最后都被说服了。可以这样倾巢而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奇虎360正全力做搜索,搜索需要浏览器,浏览器需要安全。巨头环伺之下,三条线上的精锐绝对不能往外抽,一旦抽人,产品品质会下降,就可能立刻崩盘。“不用说资源,人的精密度上也没办法跟我抗衡。同样做清理,人家没有理由做得比我好。何况我还每天监控对手,偶尔人家一个小指标超过我们了,立刻分析为什么,马上反超回去。”

以猎豹清理大师(Clean Master)为尖兵,猎豹移动最终在欧美主流市场构筑起一个强大的移动App矩阵。这些应用互为犄角,交叉互推,既增加了用户规模,也提高了用户的使用时长和活跃度。以此为基础,猎豹移动在工具应用的变现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方面,凭借清理服务(相当于先给用户一个甜头)积累的影响力分发应用。另一方面,手机是一个用户几乎24小时在线的终端,猎豹移动得以掌握百余种用户兴趣标签,为用户精准画像,从而实现移动的精准营销。

在Facebook 2015年一季度财报发布会上,猎豹移动是唯一被提及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也在通过投资并购,布局全球移动广告市场。今年3月,猎豹移动对社交移动广告软件提供商Nanigans进行了战略投资,4月,收购移动营销公司MobPartner。这两起资本运作,让猎豹移动具备了全球销售的能力,同时提升了大数据分析能力。

局势明朗了,海外与移动端就是傅盛的“锦州”。创新的最大阻力,来自公司固有的路径依赖。某种程度上,傅盛摆脱了“创新者的窘境”。要知道,在决定大举拿下他的“锦州”之前,猎豹移动的主要收入,来自国内与PC端。按照惯常的逻辑,应该加强PC端,徐图手机端,海外收入另说。

关键还是在于保持敏锐的嗅觉,对行业有预判,不沉浸在自己一家公司的发展中。做出判断,还要敢于投入,不能抱以职业经理人的心态,得是企业家心态。完成一次经典的奇袭以后,还必须快速建立根据地,因为“别人一定会攻过来”。这些都是傅盛的反思。至于把成功归结为运气,他认为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说法。因为“如果都是运气因素,就不用研发了,直接在庙里住下就可以了”。所有的现象都是有规律的,人们只是把自己没有掌握的部分规律归结为运气,这是他的一贯认知。

猎豹移动的市值,在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离第一集团军还有段距离,但上升势头明显。“可惜奇虎360宣布要私有化了,如果有一天,猎豹移动的市值超过奇虎360,你会怎么想?”面对这一问题,傅盛说:“肯定很开心了,别说超过奇虎360了,超过任何一家,都很开心,但也只是开心而已。今天我不需要通过市值证明自己什么了,一个人强大,是因为不被以前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控制。”

人们常说,中国互联网是一个江湖,他倒是觉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互联网的传奇之处在于发展特别快,能够让你在很短的时间,体会到很多人一辈子体会不到的东西。“仔细想想,从我开始做360安全卫士到猎豹移动上市,也才十年时间。之前我只是一个产品经理,一个月挣几千块钱,住在郊区。互联网给了不同阶层的人快速跃迁、弯道超车的机会,这是年轻人喜欢它的地方。”他说。

如何搞定顽固的客户?业务一定要懂的6个成交心理学

Image身为业务,最重要的工作成果,就是「成交」。但在成交之前,经常得要与难缠的客户交手,他们坚持己见,要说服他们必须花较多的心力。究竟有没有什麽方法可以帮助业务员说服这些难缠的客户?可以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

Postcron网站引用心理学家 Robert Cialdini在《影响:说服心理学》(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书中的观点,指出可以运用六种影响人们决定的方式,对业务来说,在与客户交手的过程中,只要善加活用,再难搞的客户,都能提高他们点头成交的成功率:

1.先给客户小甜头试试:

人际关系中,「吃人嘴软丶拿人手短」的道理不难理解。每个人应该都有类似的经验,当接受别人一些好处的时候,就很难拒绝对方提出的要求,这方法其实也可运用在和客户的互动上。像是可以在登门拜访的时候,带一点伴手礼或是给客户的小孩带点玩具,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先与对方建立关系,进而让对方不容易板起脸孔拒绝,进而创造有益於成交的氛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送礼的话,不要给太贵重的物品,一来客户会觉得有诈,二来也容易让客户以礼物太贵重为由拒绝)

2.塑造商品或服务的稀少性:

藉由塑造商品或是服务的稀少性,能够让客户心生紧张,担心「一旦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可能就没有这麽好的机会了」。这个做法的另一个好处,则是让客户感觉所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珍贵的,藉此得以提高客户的购买意愿。所以下次在卖东西时候,试着强调这样商品所剩不多,往往会让客户更容易买单。

3.营造专业的形象:

让客户感觉愈专业的业务,成交的机会就愈大。设想假如生病了,会希望看病的是已经行医多年的主治医生,还是一位刚离开医学院的住院医生?答案应该很明确,会选择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因为感觉主治医生会比住院医生更专业丶更有经验。业务也是如此,当营造出专业的形象,给客户一种「只要交给他,问题就都能解决」的信任感,让客户觉得不需多操心後续问题,自然更容易成交。

4.免费试用养成使用习惯

根据Cialdini 所做的研究,人们会倾向於做跟之前一样的事。应用在业务身上,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客户免费试用。以数位音乐串流服务Spotify 来说,刚申请帐号时,会提供初次使用者一段和付费帐号有同等权限的试用期,藉由这段时间,让用户习惯付费帐号的待遇,等到试用期结束後,根据 Cialdini 的研究结果,多数人会不想要改变现在的状况,所以会选择升级付费帐号获得同样的服务。

试用品也是一样的效果,当客户愿意试用,就代表又往成交迈进一步。藉由提供试用品,先让客户习惯业务所提供的产品,除非真的不适合,否则便很有机会为了不要改变,而花钱购买商品。所以下次遇到很难沟通的客人的时候,就直接让他们免费体验服务或是产品,为往後的成交建立基础(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产品或服务本身不够好的话,客户在体验的时候便会发现问题,这样连跟客户继续谈下去的机会都没有了)。

5.强调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在一般人的心中,都会有「跟随大众做一样事情」的倾向。例如,在拿不定主意,情况又暧昧不明时,最可能认定多数人所采取的是正确行动。所以当在跟客户推销,可以多强调产品或服务有多少使用者,藉此营造多数人也有一样的看法,会让客户有种「这麽多人都选择你,那我也选你应该不会有错吧」的感觉,这样便能提高销售成功的机率。

6.成为客户喜爱的业务

当提供的商品丶价格差异有限,成交的关键,往往就在於业务个人的特质。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当一个人对对方产生好感丶信任丶喜爱等「臭味相投」的感觉时,往往更容易接受对方的看法。应用到业务上,可以试着多在客户身上找到彼此交集的特点,例如兴趣丶毕业学校丶共同朋友丶子女教养观念等,都有助於累积客户的好感,进而成为受到喜爱或认同的业务。

时常感到疲惫丶焦虑丶不安……你只是缺乏「正念」而已!

Image正念是可以练习的。修习正念有很多好处,以下是其中几个:

减少焦虑感,以全然的注意力聪明行事
人类的心,能够回忆过往,这是个独特的天赋,它帮助我们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向。然而,当这颗心再度回到过往时,往往就开始无止尽地反刍我们曾犯的错误。「要是我当时这麽说就好了,那她就不会那麽说⋯⋯」不幸的是,心似乎认为我们非常愚蠢,它不断重复忆念我们以前的错误,一再责备且批评我们。

讽刺的是,充满焦虑的心,反而可能会造成它最害怕的状况。焦虑的心不明白:一旦它把我们拉入追悔过往的白日梦之中,我们就不再注意当下。当我们不能处於当下时,我们往往就无法聪明行事,此时,我们更有可能做出让自己担心的那些事。

修行正念可提醒我们:不要将自己的心灵精力,浪费在过去和未来的旅行中,而是要持续回到当下这一处,安住在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之中。

强化心灵,不再因外界变化而心生退缩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体是可以被训练的。我们可以变得更柔软(体操运动员和杂耍演员),更优雅(芭蕾舞者),更有技巧(钢琴演奏者),更强壮(举重选手)。相较之下,我们较少知道,心也有很多可以发展的层面。

心就像是一头野象,会有很多狂野的习惯。当人类接近时,它会跑开。当受到惊吓时,就攻击人。我们的心也一样。当它感到危险时,就会从当下跑开。它可能跑到愉悦的幻想中,到未来的报复念头里,或只是变得麻木不仁。

古印度的时代,大象被训练用来作战,要使它们在战争的喧嚣混乱中,服从命令而不逃跑。同样的,受过正念训练的心,可以在现代生活的快速变迁环境下保持稳定。一旦我们的心获得调伏,当我们遭遇到世界所带来不可避免的艰难时,就可以保持平静稳定。最终,我们便能不逃避问题,而视其为考验我们和增强我们身心稳定性的一种方式。

提高人际关系的亲密感,彻底远离挫折感和寂寞
我们的基本饥饿并不在於食物,而是在於亲密感。当我们在生活中失去亲密感时,我们会感觉到与他人疏离丶寂寞丶易受伤害丶不为世界所爱。

正念是帮助我们觉知的工具,它是个修持,帮助我们醒来丶处於当下丶过着更为精彩丰富的人生。它帮助填补我们日子里的间隙,这个间隙就是我们频频变得不带觉知的时刻,以及那些我们并非处於当下的大部份生命时刻。正念练习也会帮助我们消除使人感到挫折的间隙,也就是似乎存在於我们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隐形藩篱。

当我们将正念灌注於某个日常活动之中,然後是一个接一个的日常活动,如此一来,我们就是觉醒地面对每一刻的奥秘──直到它们来临之前,全都是未知的。当事物前来时,我们会做好准备丶迎接对应。当我们对於活着的每一刻现实都能够全神贯注时,我们就进入丰盛的生命状态。

跟对主管很重要!和好老板当师徒,他是离你最近的贵人

Image其实,贵人的出现并不只是靠巧合或运气,而是可以自己发现丶自己掌握的。「找不到贵人,多数时候是自己的问题,」经纬智库(MGR)公司总经理许书扬表示,懂得去培育人脉丶拓展人际关系,绝对可以找到能帮助自己的贵人。

眼光放远,贵人不只高官显要
要发现贵人丶找到贵人,第一步当然要先了解何谓贵人。就最简单丶最直接的定义而言,贵人可以说是有能力给予你帮助的人。但是贵人的帮助其实有不同面向:

可以提供金钱等实际资源的,属於「资源型」的贵人;可以介绍人脉关系丶分享商业情报的,属於「仲介型」的贵人;有些人是「顾问型」的贵人,可以提供专业知识或资讯的谘询丶建议;有些人是「教练型」的贵人,可以给你指导丶训练,提供建议;有些人则是「导师型」的贵人,在必要时激发你的想法丶为你指引方向。

「有些贵人给你实质的帮助,有些贵人给你忠告与建议。无论有形或无形的帮助,对工作者来说都有它的作用,」许书扬说。

身为资深的高阶人力仲介顾问,许书扬深知贵人的重要性,「在和许多职场朋友的互动中,我发现很多成功经理人谈到职涯历程时,除了一些技术层面的技巧外,通常都会谈到他们这一生中所遇到的贵人。」

但许书扬认为,职场工作者对於贵人的界定,最好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贵人并不一定就是高官显要,你的朋友丶同侪丶前辈等等,都有可能给你不同的帮助,」他分析,「太局限在少数人身上,只认定这些人才是贵人,眼光就太狭隘了。

因此许书扬建议,要发现或找到贵人,首先在观念上不要太现实丶太计较,觉得当下有利用价值才去建立关系。尤其是年轻人或职场资历较浅的人,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一定要认识什麽资源丰富的「高层」,倒是可以抱着「广结善缘」的想法,先和周遭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多敲老板的门,从非正式组织拓展人脉
就职场工作者而言,许书扬认为最明显而直接的贵人,不外乎是自己的上司或老板。「在职涯里,跟对一个老板很重要,」许书扬指出,一般人其实可以从老板身上看到许多职场成功的关键,因为这些人能成为你的老板,就是因为能力受到肯定丶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从老板身上往往可以看到丶学到很多事情。

许书扬也发现,多数的工作者通常都是自己设法解决问题,很少去「敲老板的门」,但老板不是那麽难以接触的,「多了解老板丶多去问问题,或许师徒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建立起来,」许书扬指出。

不过,一般人在公司里能接触的人还是有限,如果公司规模不大就更受限,这是大部分上班族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许书扬强调,想要发掘贵人,还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去拓展自己的人脉。

「职场工作者必须勇敢地踏出去,主动去建立你的人脉关系,主动去找寻你的贵人,」许书扬指出,「举例来说,校友会就是一个不错的管道。」

在进行中高阶主管的推荐丶媒合时,许书扬就发现交大毕业的人通常喜欢录取交大的,台科大的校友则较常录取台科大的,「因为有同校的情谊存在,彼此的感觉会亲切得多,关系也一下子就拉近了,」许书扬表示,如果能拥有这类关系,将来在情报丶资源上就会比较愿意协助对方,优先和对方分享,这对想要在职场或商场上获得帮助的人是很重要的。至於像研讨会之类的场合,许书扬则认为去参加的人通常彼此不会有什麽相关之处,也比较没有机会互动,效果就比较差。

如果这方面的管道真的找不到或想不出来,许书扬则建议可以自己去创造一个非正式的团体,不需要等人家来找你。「我知道IBM的离职主管有一个联谊会,我们公司楼上有一位待过花旗银行的主管,也正打算要成立花旗『毕业生』联谊会,」许书扬认为,要号召这种有共同关系的非正式组织其实不难,对於拓展人脉也很有用。

厘清生涯规画,从专业领域建立人际网路
许书扬也发现,很多人找不到有用的人脉或贵人,其实是因为自己根本不知道未来的职涯想要做什麽。

「把生涯规画厘清,对找寻贵人也是相当重要的,」许书扬表示,在找寻贵人或发掘有用的人脉之前,最好可以先想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是什麽,这样才不会白费功夫。否则前面如果没想好,後面可能都会是错的。

举例来说,很多人想去中国大陆发展,如果可以先想清楚要过去做什麽,要去大陆的哪个地方,就可以先去认识熟悉那里的人,这样过去时可能就已经有机会在等你。反之,如果没想清楚或临时起意就过去了,碰壁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许书扬进一步指出,台湾的职场工作者,其实从念书的时候就不太有职涯规画的概念,也没有人教导他们该怎麽分析规画。如果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很多人也不太敢问,或是只敢问自己的朋友,而在职涯上遇到瓶颈。

在他看来,如果对某个领域有兴趣或有问题,可以去询问一些该领域的成功人士或是专家,请他们提供建议,做为建立人际关系的开始,「一旦清楚自己对职业生涯未来的期望是什麽丶阶段的目标是什麽,那你就会比较知道哪些人脉是自己需要特别注意丶特别经营的,」许书扬说。

很多人经常自怨自艾:「为什麽我碰不到贵人?」其实贵人可能就在你的身边。如果自己能够做好准备,要找到贵人相助绝对没问题!

你怎麽看待别人的成功,反映了你内心是个怎样的人

Image年轻的时候,看到别人成功,就会努力想:他是怎麽成功的?

职场奋斗多年後,看到别人成功,就会想:哎,他不过运气好,搭上了某种时代的机运。

近年退隐江湖,看到别人成功才又转念去想:他真不简单,这麽努力,难怪会成功!

三种欣赏成功者的态度,说明了自己已从一个想成功的人,到不成功的人,一直到自己也踏上了属於自己成功的境界。

今天这篇文章想分享的重点是:你怎麽看别人,正十足反映你内心是怎样的人。

我们年轻的时候,会虚心向世界丶向前贤学习成功。但累积了一段工作经验,自己有了判断力以後,却又发现自己的工作成果大不如人,就会开始以小鼻子丶小眼睛的态度,老是酸别人的成功也不怎麽样。

但慢慢的,人生的修为上来了,就会发现,所谓成功,不过是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既已追寻到了,就可安然自在。此时再放眼天下,就会对努力追寻自我成功的人,感到欣然嘉许,一者感佩於他的努力;二来欣赏他的成果可观。

至於,世界上人们所谓的成功者,是否是活出他自己所追寻的成功,或者,是因为什麽因缘际会而成功者?其实我们都非当事人,都无可置喙。

成功,就好像一个花瓶,我们要懂得欣赏匠师的技法丶努力和美丽,而无须斤斤计较於去想:凭什麽这叫美丽的花瓶?

有人玩陶壶,非要价值不斐的作品不可。欣赏这种陶艺家的作品,是一种成功。

有人泡茶,只需区区数百元的茶壶即可。欣赏这种与世无争的泡茶态度,也是一种成功。

至於我呢?我拿的是邻居亲手作来送我父亲的壶,里面有有友情丶有亲情,这种爱乌及屋的人生观,也是一种成功。

成功的判断法有很多种,世俗人用名丶用利丶用官阶丶职务大小和广屋豪宅来论定;有人用读书多寡丶知识眼界高低和专业能力来论定。

但不管你要怎麽看成功,都别忘了往内看看自己有没有成功?

不成功的人,看出来的世界都是坑坑疤疤丶不成功的世界。

成功的人看世界,会看到不同成功者的美丽境界。

归根结底来说,成功不外只是一种态度,一种与世界相处的和平态度。越成功的人,越能把世界捏成一个符合他所追求的系统样貌。不成功的人,就好像捏出了个丑陋的杯碗瓢盆,然後拿着放大镜去挑剔别人也不怎麽样!

我所捏拿的世界,或许只是个残缺的破碗,但无碍我以怡然自得之心,欣然看见别人手上拿着的上好瓷碗。

谁说残缺,不能是一种大白若辱丶大方无隅的完美呢?

为什麽有些人特别爱抱怨?其实所有的抱怨都是一种伪装

Image抱怨将我们的重心从对方原本吸引我们的优点,转移到对方的缺点。这种转变会让我们落入一种陷阱:我们会觉得不满足,而对方则觉得自己不够好」。

要改变别人,先改变你自己的想法。
人往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尤其是第一印象往往难以改变,但很多时候对方往往不是原先我们想像得那种人,只因为我们与对方不熟,因此要改变别人,就得先改变自己的想法。

想拥有「不抱怨的关系」,就必须改变自己心中对他人的想法,因为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来自於自己内心给对方的评价。

每个人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丶评价丶观感都不一样,因此,如果你对某个人的观感很不好,要与对方拓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改变的方式,便是先改变对方在自己内心中的评价,当你试着发现对方的优点丶好的一面,开始改变你心中对对方的观感,才有可能改变与对方的关系。

威尔.鲍温指出:「要改变别人,你必须先改变对方在你心目中的评价,这是一切的源头。你必须改变内心声音在你脑袋里说得话:你必须负起责任,愿意转化内心的对话,因为你的自我对话就是在为你跟他人的关系定调」。

喜欢批评是人类的天性
当我们对某个人的观感不好时,潜意识会试着寻找生活中的案例来佐证自己是对的,并告诉自己:「事实证明,对方就是我想的那种人」。一旦有这样的想法时,几乎没有办法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抱怨的关系》一书指出,人的不满大部分都来自於以下几点:

一丶行为(关於对方的行为,或对方缺少的行为)
例如,你又把袜子丢在地上了。

二丶个人特质(关於对方的个性或观念)
例如,妳真是个多嘴婆,老是说个不停,或都不听别人说。

三丶表现(对方表现某行为的方式)
例如,你这件事做错了,你应该这样做才对。

四丶抱怨(关於对方的抱怨行为)
例如,你老是对我抱怨东丶抱怨西耶。

五丶个人外表
例如,你头发整个乱七八糟,你早上到底有没有梳头阿。

许多抱怨都是一种伪装,为的是显现出自己的优越感。
例如以下几个例子:

一丶抱怨:我的老板很无能
暗示:我的能力比较优秀

二丶抱怨:你出门怎麽老是要花这麽多时间准备阿
暗示:我守时又有条理

威尔.鲍温指出:「所有你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探究到最後,其实都反映了你与自己的关系。你跟别人相处的能力,反映了你跟自己相处的能力」。

处理抱怨的能力往往影响着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无论是朋友间的关系丶与家人的关系丶男女朋友之间的关系,而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又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品质。

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将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幸福程度。有人因为处理得宜,跟自己的另一半关系美满,也有人因为处理不当,导致另外一半不忠因而离婚。

改变别人之前,应该先改变自己,有时候我们不满意对方的理由,其原因都出在自己身上。例如女性抱怨另外一半为什麽对自己变冷淡了,但却可能是因为自己常常抱怨而导致另一半疏远了。

威尔.鲍温说:「关系要改变,靠的是关系里的当事人改变,而不是靠我们口头说想要如何改变就能达成」。

5个练习聚焦心力,只做最值得投入的事

Image你是否相信「努力一定会成功」?微软(Microsoft)日本分公司前总经理成毛真并不这麽想!

他在《停止无谓的努力》书中指出,世间标榜「勤能补拙」丶勇於「跨出舒适圈」的观念,其实害惨了很多人,让他们把时间浪费在改善自己原本不擅长的事情,却把想做的丶喜欢做的事与拿手强项搁在一边。
他认为努力之馀,「也要有策略」,把心力用在对的地方,才能停止无谓的努力。

何况,公司或组织的好处就在於成员之间的能力彼此互补,你不擅长的事情,一定有人很拿手,所以你最不可取代的价值,就在於做你最拿手的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

认清职场现实与残酷,停止无谓的烦恼
这套「有策略地努力」的哲学,成毛也教给了他的女儿,让她尽早体认职场现实,不要把心力浪费在追求「理想的工作」。

他提到,女儿开始工作时,虽然必须经常在下班之後,陪同主管与客户应酬丶假日打高尔夫,或是连续熬夜加班,但是她都不以为苦,也不会认为自己像是「社畜」(公司豢养的动物)一般卑微。

原因就在於,他从来没有传授给她许多商管书上鼓吹的「怀抱梦想,并藉由工作实现自我」的工作观,反而要她及早认清职场的现实和工作的残酷:随着退休丶离职或资遣,职场工作者曾在这份工作上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将转瞬归零;既然如此,就要避免对工作有多馀的期待,也不要对公司过於依赖。

「工作不过就是工作而已,不要为此忧虑烦恼,因为这只是无谓的努力而已。」成毛提醒女儿,即使工作得很累,但是只要转念一想,能成为组织的「螺丝钉」,也是一种才华,就能乐观面对一切。

对於许多上班族一天到晚想着要换跑道,试图找寻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成毛也建议他们,不如设法以「游戏的感觉」快快完成工作,不要白费力气为了工作而忧虑,才能节省心力。

大方当个「伪恶者」,别费心讨好别人
另一件成毛建议人们不要白费心力的事,就是在职场的人际互动上,不要刻意讨好别人,或者害怕讨人厌。

成毛指出,有些人会有意无意地想讨人喜欢,甚至想当个万人迷,因此往往不想说实话(以免伤人),或弄僵原本和乐的气氛。不过,这种人其实只是披着滥好人外衣的「伪善者」,无法觉察到自己的能力欠缺,甚至自以为处事圆滑,说到底,也只是个自私的人。

在组织里,如果每个人都想当好人(伪善者),很容易就把心力放在怎麽待人处事才不得罪人,而不是就事论事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较於维持表面和平的伪善者,成毛认为,人们不如大方当个有话实说的「伪恶者」,避免因为担心讨人厌而忧虑。而且,伪恶者因为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是个「坏人」,所以即使自己的意见无法让人接受,也能心平气和地面对,并且更能接受异己者的建议。

5个练习聚焦心力,只做最值得投入的事
当今的时代,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目前的工作可以一直做到退休,比起是不是能在「组织里存活」,人们更需要的是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而努力求生存需要花时间,也要投入心力与金钱,因此在有限的人生时光里,一定要认清楚自己的努力是否有价值丶有意义,养成以成本观念衡量每一件要花心思做的事情,从而筛选出真正值得投入心力的目标。

以下是5个停止白费努力的练习,让你的人生更聚焦:

1.不执着:不轻易放弃叫做「坚持」,却也容易沦於「固执」。成毛建议,凡事不要太执着,才能避免在特定(或错误)的事情上白费心力,培养受挫的弹性与增强适应力。

2.爽快地妥协:相较於执着者,凡事大而化之的人看似敷衍,却比较有弹性,不仅比较能接受别人的建议,也能见招拆招。

成毛指出,最理想的人是兼具「内软外硬」的特质,既有广纳建言的弹性,也能以钢铁之身抵挡恶意批评,完全不介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能在巨变的环境中随机应变。

3.不讨好所有人:如果你不想白费力气经营人脉,最好能决定你想和哪些人来往,绝不浪费时间在无谓的社交上。

4.好运有限,务必谨慎使用:眼看着许多同事做着发财梦跑去买彩券,祈求自己中大奖之後再也不用上班;不过,成毛从未做过类似的事情。因为他认为一个人一生中的好运有限,并不需要把宝贵的「配额」用在中奖这种小事上头。

5.不加班:成毛指出,上班时间除了已经决定的拜访或会议时间,其他的时间都能让工作者自由使用,端看你如何毫不拖泥带水地快速完成工作。因此,真正有能力的人,必定会高效完成工作并且准时下班,才能把珍贵的时光,留给你爱的人丶喜欢的事物。

看似毒舌的成毛,其实是想给笃信勤能补拙的工作者一记当头棒喝,没有方向的努力将导致人生黯然无光,甚至与成功绝缘。他提醒工作者,人生苦短,把努力放在「对的地方」,也就是把心思留给自己喜欢的事情丶努力充实自己原本的强项,才能不枉此生。

想升迁?这些筛选标准,老板不会直接告诉你

Image招聘网站The Muse特地采访了20个主管,发现他们在挑选晋升名单时,不会特别和部属谈论筛选标准,但都会把这6种「地雷人选」排除在外:

1. 缺乏晋升职位的必备技能
「他在现在的确做得很好,但那个位置,需要更强的分析能力才行。」员工最常出现的误解就是,以为晋升只凭目前的表现而定,但事实上可以升任A职位,不代表被换去更高阶的位置也能成功。

比方说,原先擅长资料处理的人,可能需要额外培训数据分析的技能,才能以整个公司的角度,提出数据背後的意义,而不是单纯制作报表就好。因此,想升迁,先去搞懂梦想职缺的需求,争取机会丶补强相关技能,并让你的老板知道,你正在增强能力丶蓄势待发。

2. 不懂人情世故的软技巧(soft skills)
分析丶规划等技术可以培训,但个性却很难调整。有些人能力绝佳,但不懂得团队合作,或是沟通技巧拙劣,无法和其他部门协调资源,当然不被视为升迁人选。

你可以自愿引导新进同事融入工作,或是接下没人想做的专案,让老板看见你已经准备好往上一阶。

3. 听不进别人的回馈意见
想当主管,一意孤行是走不通的。如果你能力一百分丶也拥有各种需要的技术,却还是无法升迁,关键可能就是你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对组织来说,只会抗辩丶不会改善自己丶解决问题的主管,愈少愈好。

4. 不会主动解决问题
跳出被交付的任务范畴,主动提出各种改善方案,才是表示你愿意帮助企业创造长期正向的发展,是值得培养的经营人才。所以别总是抱怨,从现在起除了留意组织里的问题,你更应该设法制定解决方案,并寻求他人合作,共同处理现有的麻烦,提升组织工作效率,才像个领导者。

5. 把自己放在部门和组织之前
有些人是当第一名的员工,但不适合成为经理人。原因在於,他们只在乎自己,准时上下班,单纯为了个人的薪水丶福利丶绩效而努力。但真正的「主管」是责任制,不论何时何地,都会思考怎麽提升整个部门的战斗力,或是如何拉高整体业绩。

这不是要鼓励你变成工作狂,而是要提醒你把视野放大,站在主管丶甚至是经营者的角度思考事情。

6. 只是因为年资才想争取晋升
年资早就不是老板考虑升迁的重点!无论你进到公司半年还是5年,想升迁就是要拿得出绩效。因此,别用年资为理由要求升官加薪,提出你为公司带来多少贡献比较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