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该豁达一点!

Image

今天有个小朋友跟我说,我今天简直是天都要塌下来了,答应人家的一件事情就是没有做到,心里好难受。很多时候,我们人是个普通人,有七情六欲,我们有的时候有能力,有的时候有挫折,所以这些情绪和情感的波动,我们都非常能理解。但是坦率的说,这个地球上少了谁地球都会转,不会因为今天你不干活了,太阳就不出来了。也不会因为你今天多干活了,晚上出来两个月亮。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一切如常,这个次序不会因为你今天高兴不高兴而加以改变。当你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如果你遇到很大的挫折,实在是很大的挫折,你说我就放下吧,哪怕我就让这个公司破产了,我也不需要让自己过不去,更不需要到自杀的程度。当然也有一些时候说,这件事情要做成太难了,居然有那麽难,大半年也做不成。既然做不成了,你还有什麽好怕的呢?那我就大胆试一试,我就知道它就做不成。所以,这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或者是舒心放下的决定都是「豁达」。所以豁达就是失去又怎麽样呢?得到又怎麽样呢?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再与简单的得失为念。那麽有人得罪了我们,我们有的时候看着员工,作为一个老板,员工的说话对我们自己不是很礼貌。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这个员工太混蛋了。有的时候肯定一个老板对我们说话的时候,有的时候太老板气质了,有的时候我们也不爽。因为毕竟我从小长到大,就没有人跟我这麽说过话。所以豁达是一个彼此的事,有一些人在管的事,事多了,可能难免有情绪焦虑。有的人被管,被管多了以後,你也会厌烦,这些东西我们如果站在对方的场景中间都是比较好理解的。重要的是在於当我们豁达的时候,其实我们给了自己一个更大的空间,让对方跟我们能够相处,让我可以和对方相处。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大部分的人,如果碰到事,若我们有恶语要出口,我们忍一忍,任何的恶语,半个小时以後想想还不会说。

我们很多人是说完了回去再後悔,所以若你要说恶语的时候,我们忍一忍,回头想想其他人说我们的坏话,对我们不好。但是,毕竟我们要看他对我们好的方面。以前我自己听办公室里有人在背後造我的谣,但是我想,造我谣的时候他还在加班。好吧,让他造一回谣,他加班至少把这个活儿给干了,否则还得我去加那个班,干那个活儿。所以,很多时候的豁达不是我们真的有雅量,是我们一个最佳的交易,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留下的一个最大的分成。所以当我们豁达一点的时候,其实我们给自己更多的价值空间。当然我们豁达一点的时候,也让其他人会感觉到更舒服。今天的人,很多人比过去更有主见了,很多人比过去更有脾气了,很多人也比过去更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这个行为模式。所以让我们豁达一点,我们创造的不止是一个老板的公司,我们创造的是一个属於大家的空间。所以无论物理意义上和心理意义上,彼此都留更大的空间。一个更豁达的创业空间,一个更豁达的创业公司,一个更豁达的相处关系是我们会更加喜欢的。也是让我们对彼此有的那麽一点不喜欢或者是厌恶能够放下一点,让我们去共同创造我们可以创造的共同价值。
(原文刊载於袁岳微信2016年1月27日)

洪维-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中国区CEO

第一次有了想跟工作私奔的感觉

洪维与互联网的缘分始于阿里巴巴。马云曾经评价她“胆识过人”,还做过她的证婚人。从2 0 0 0 年投身互联网行业,洪维并没受到互联网浮躁气息的影响,一直追求务实、有速度和不浮躁的工作与生活。而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中国区CEO 的工作机会,让洪维更笃定了自己想追求的状态。

当猎头打来电话,邀请洪维加入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做其中国区总裁的时候,洪维在戴尔正发展得一帆风顺,任大中国区电子商务高级总监。作为为数不多的能在短期内接受迈克·戴尔接见的中国员工,公司给了洪维很多机会和空间。与此同时,沃尔玛、谷歌、LVMH 这些知名公司也都抛来了橄榄枝。对一个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公司,洪维当即就拒绝了猎头的电话。

但就是这样一个不知名的创业型外企,让洪维怎么也忘不掉。“有种要跟它私奔的感觉。”洪维说,“很像我当年接触阿里巴巴:陌生的行业,独有的特点,与众不同的DNA。更大的挑战—负责整个中国地区业务的管理者。”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1 9 9 8 年诞生于美国加州,由德国贝塔斯曼的一位记者创立, 2 0 0 3 年1 2 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

市。在中国的主打产品是“T o p 2 0 每周精选旅游特惠情报”,每周由“制作人”团队精选出2 0 条旅游项目,每周三以简洁的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订阅用户。它在全球2 3 个城市设有办公室,服务于全球2 0 0 0 多家旅游商户和2 6 0 0 万免费订阅用户。“我其实很想看看,这家如此简单、如此小而美的公司是怎样一种存在。”

更大的吸引力在于“空间”。彼时,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刚进入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管理层被赋予更多权限。在外企工作过多年的洪维知道,“空间”对一个本土管理者来说是多么珍贵。“虽然有风险,但我看到的是成长的机会。”在洪维的概念中,看一份工作要看“还有什么可以让我有所成长。”这个空间还有中国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

“旅游是人类最优雅的梦想鸦片,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放弃的。”洪维说,这也跟她是个爱旅游的人有关,“城市人工作压力大,时间少,对旅游和旅游的品质就很有需求。人们现在对于出行的选择,不是走不走,而是往哪里走。信息爆炸,我们的目标用户是没有时间筛选的。那么,精选的工作我们来做。”

洪维看到的是这个创业公司的踏实、务实、有速度和不浮躁。在接受了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的工作机会后,洪维对再来的猎头电话关上了耳朵和心。“在我入职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之后,如果还有猎头的电话,我就直接拒绝。一般人会把这些作为机会保留,有个备胎,提高安全感。”洪维说,“但我不这样认为。当外界有选择的时候,你就会浮躁,我不想被外界嘈杂的东西骚扰到。工作的安全感来自你的自信和主动选择,而非准备若干个备胎。”

“当你需要找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猎头一定不在。那是因为工作在选择你。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不是自己去主动选择?”在洪维的性格中,自信、果断和自主的特征非常明显。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洪维说自己从小就很独立。

初三暑假,因为受美剧《大饭店》的影响,托了好多关系到曹杨地区一家酒店打工,而她的家在淮海路。披星戴月三班倒的俩月之后,洪维赚了1 6 0 0 元。那段经历让洪维较早地了解了社会,也打破了原先对酒店业外表光鲜的想象。

重要的是,从那时起,洪维就凡事自己做定。

在洪维看来,凡是你主动选择的工作,你都会投之以热情,并且不会计较付出。“人们对于工作不是不愿付出,而是在思考值不值得付出。怎么就是值得的?喜欢的,就值得。”因此,洪维几乎会亲自面试每一个进来工作的人,跟他们聊1 5 分钟左右,看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对困难的坚韧度,就能知道他对这份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

吃亏是福

在朋友眼里,洪维的职业生涯很顺利。洪维说不是,只是每段的结果看起来还不错。“职场对我们都一样,糟糕的老板我们总会遇见,各种不顺心也会出现。如果正面看,每段都是修行。你明白自己要什么就好了。我很享受每份

工作给我职业上的加分。”洪维习惯正向看问题,“吃亏是福!感谢那些让我‘吃亏’的老板。”

初入职场时,洪维做的是市场工作,小员工一枚。工作很枯燥,感觉没啥盼头。特别是当身边的人不断跳槽,去找更好的工作、更好的老板的时候,洪维也动过心。但那时候的她觉得自己就是个初出茅庐的菜鸟,有什么分量让公司重视自己?又有什么分量找到所谓更好的工作?“我只有让自己变得像块海绵一样,尽力吸收和学习。”洪维职业之初经历了两位位高权重、但又不怎么爱工作,需要有人帮忙干活的老板。从渠道到市场、从工厂到银行,那期间,洪维跟一流的广告公司、供应商合作的经验,是在任何学校都学不到的,“虽然我是甲方,但权利不是我的,是我背后的公司的。跟乙方一起,我学到了很多市场工作的方法。”洪维说,“那期间,我要做的是让自己从学校人变成职场人。职位是他们的,但本事是我的。”

其实,职场很多不快乐的根源,就是我们总爱跟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较劲,而对那些能自己控制的事情,又太轻易就放弃。

也正是之前的工作经历,让洪维顺利通过了阿里巴巴的面试和试用期,提前一个月转正。“当时我们对互联网

公司不熟悉,只是觉得这个公司很吸引我。行业陌生、文化独特。我面试成功后,到市场部门主要做他们上市的广告片。因为之前我的工作经历过,两个月我就搞定并发布这个广告片。这些本事都是因为之前那些不作为的老板,才让我拼命吸收‘自学’到的。”这也是洪维再回看自己的工作经历,由心底发出对过往任何一类老板都感激的缘由。

接受不完美

洪维是处女座。似乎在处女座的人眼中,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尽管我不是太像处女座的人,但是我也不想要星座影响我。”洪维对于是不是完美这件事,没那么较劲,“既然没有完美的,那就接受这个事实。接受别人的不完美。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这有点像托尔斯泰曾说过的一句话,“人们常常想用发现别人的缺点来表现自己,但他们用这种方式表明的只是他们的无能。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洪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也希望通过一些好的管理办法和工具,诸如MB T I 职业性格测试,让员工们看到彼此的长处,了解彼此的长处,让团队合力更强。

其实,在洪维接受不完美的判断后面,紧接着的还有“挖掘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性格原因还是以前工作造就的,我认为在接受了不完美之后,应该做的是挖掘自己的优势。能真正开解自己的、真正了解自己的,只有自己。”洪维说。

撕掉标签

从阿里巴巴到e B a y,洪维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痛苦”:“本土公司靠文化,外企看数字。起初是很痛苦,但能解救自己的只有自己。后来我说服自己,‘市场部门不仅仅是花钱的,也是要有投资思维,怎么放、放哪里,这些都是可以花心思研究的。’”但让洪维最痛苦的倒不是这个,“在这样一个外企,‘英文’是我的短板。”洪维指的“英文”并非是语言能力、语言文化,而是他们多数人在说“空话”。“我向我的老板求助,他只说了一句话‘你要发挥你的优势,本土优势是你特有的。’”洪维说,“那时候,e B a y 正经历着在中国的短暂的痛苦期。我有外贸背景,又做过市场。我想到,可以做小企业外贸、个人外贸。”也许,人总是在被逼到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才会想到最炫的点子。

而在此之前,洪维在阿里巴巴的时候,为阿里巴巴保留上海办公室也做出过贡献,被马云称赞为“胆识过人”。

那是在洪维成为阿里巴巴上海总经理之后,阿里巴巴面临着发展困境,想辞退掉上海的员工、关掉上海办公室,回到杭州。但洪维认为,一旦这样撤出上海市场,再想打回来就很难了。无论如何,应该保留上海办公室,哪怕是“一个人的o f fi c e ”。

老板说可以,但要洪维想办法让上海这个o f fi c e 没有成本。业务方面洪维说可以通过一些置换的方法,来实现零成本。但是房租怎么办?当时的写字楼是新鸿基地产的,非常强势。可以走,但租金不退。互联网在当时是草根行业,他们巴不得这些“有碍写字楼档次”的草根公司走掉,换成咨询公司、投行这样的企业。洪维找到了新鸿基的相关负责人,说服他们同意转租。“我们转租,你们没有损失。或者你们可以作为阿里巴巴的投资方之一。”洪维这样说服新鸿基。事实上,2 0 0 8 年阿里巴巴上市,新鸿基确实是基础投资者之一。洪维将办公室转租给了星空传媒,自己也保留了一小块办公室。

“我真觉得当时我不是在一个公司里为老板打工,而是在一个自己创业的公司里拼命,所以我一直以创业者的心态来做事。不断想办法、用加法来做一个职业经理人。”洪维说。上海办公室在洪维的带领下,独创了“买家服务部”,给整个公司带来了很大的不同,把上海办公室的人从7 个变成了8 4 个。2 7 岁洪维结婚的时候,马云做了她的证婚人。

在做事上,洪维的方式是做加法,让自己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加码。但在做人方面,洪维则愿意做减法.尤其是作为女性管理者,最容易被贴上“女强人”、“强女人”、“情绪化”标签。“我要撕掉这些标签”,洪维说,“因为我经历过各种情绪化的、不好的老板,当我成为一个管理者之后,我会尽力避免。”

但会不会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呢?在电影《致青春》里有句台词,郑维说的,“最终我们都要成为我们曾经讨厌的那种人”,或者依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只是因为身份角色的问题?

洪维否认了这种有点“宿命论”的论调。“不管什么角色,人家是不是愿意跟你一起工作的感觉是发自内心的?你只有简单、纯粹、真实,即便是没有职位上的权力,人家也愿意跟你合作。”洪维是个清醒的人,虽然外界的赞美是善意的,但未必是真实的。自己能分清哪些是实,哪些虚就好。洪维觉得自己很富足,家庭幸福,工作生活平衡得很好,并且有自己信任和喜欢的工作团队。“这些都是真实的。职场上那些虚的、不真实的东西是不会长久的。”洪维说,“职场中,总会有一些‘虚’的来围绕你,你要学会拔出来。这挺像我们的业务的,做减法。”

在日常的工作中,洪维首先“希望自己成为别人愿意一起工作的人”,洪维将“人”字压了重重的音。“真实,不讲排场,不有意让员工觉得我是老板”,这是洪维在做人上的减法原则。洪维眼中领导者的P owe r 不是靠排场得到,而是靠产品和团队传递出去的。怎么让团队有影响力?领导者的管理风格有很大的影响。“我不讲排场,你看,即便是到了北京出差,我也尽量少去或者不去办公室。”洪维边说边看着酒店窗外说,“其实我们办公室就在这附近。”我们的文化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个小宇宙。我应该在我的位置上发挥我的小宇宙,各位同事也是,各司其职。这样,员工会有很强的成就感。我也不用事必躬亲,到哪里都要去看看。当员工太把你当个老板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把你当个‘人’。”

管理者是K P I 的桥梁

再N i c e 的老板、再有文化内涵的公司, K P I 也不可少。对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的制作人团队来说,K P I 跟销售结果没关系,跟第一次点击到第二次点击的转化率有关。第一次点击是看到这条信息的标题,第二次点击是进

入标题内容。“因为我在本土企业和外企都工作过,我会尽力避免比如过于数字化考核和过于依赖文化,而是动态地看K P I—如果没有实现,管理者先看是不是这个指标不合理,再来帮编辑们分析,是标题的问题还是文字不好?为什么被主编毙掉?下次改进的空间和建议是什么?编辑的改进计划是什么……”洪维提倡主编跟编辑面对面地交流这些问题,不要用硬邦邦的邮件。

为提高大家的实际体验、文字感觉和沟通能力,洪维也想了不少办法。基本上,到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工作的人,都是喜欢并且热爱旅游的。这种热爱跟去过多少地方没有关系,而是一种投入和一种热情。当编辑们设计好一条路线之后他自己是不是心动?他是不是愿意发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这是洪维让编辑先自我评测这条信息质量的方法。另外,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每年会给每个员工提供1 万~ 2 万元的旅游基金,鼓励大家出去体验。也会花钱去某个酒窖培训大家对品酒这件事情的感觉。“推荐旅游路线或者产品不能靠想象。你需要用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文字打动消费者,而不是无病呻吟。”洪维说,“我们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增加大家交流的机会。我们有个S o c i a l C l u b ,每周五下午大家在一起闲谈,电影、生活……任何话题。”为的只是让大家彼此多沟通、多了解,当有员工有K P I 问题的时候,主编能先想到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去沟通。“人都有学习的愿望,如果你告诉我方法,能帮我提高,我为什么不学呢?”

坚决不为晚饭买单

有点类似媒体工作的性质,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的编辑们在周二晚上“发稿”,交主编审核,挑出的“TOP2 0”会在周三一早推送到用户邮箱。所以,通常周二会加班。但洪维不提倡加班,“为晚饭买单是一种暗示,我们不要暗示。并不是我们心疼这点钱,而是我们希望大家能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们是一群有创业精神的人,但创业精神是要让员工有想法、让产品有突破,不是在一起加班的精神。”洪维说,“我们希望员工能有效管理好工作时间,聪明地借助资源。比如一直流行多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你真的看懂、看透并坚持了吗?多留些时间给自己的

生活和家人。”

洪维还制定了一些T r a v e l z o o旅游族在全球其他地区还都没有的福利策略,比如,母亲节为员工母亲寄送按摩器,员工生日的当月可以放假一天去旅游,并且寄送一个蛋糕到家里跟家人分享。洪维希望这些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可以让员工投入更多的热情,而并非只是简单地投入时间。洪维说旅游是人类最优雅的梦想鸦片,那么除了旅游,她的梦想鸦片又是什么?“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人用创业者的心态来做这个跨国企业,使之成为一个能被人记住的伟大的小公司。有定力、有坚持、被信任。”而“当下不杂,过往不究”,便是实现这个梦想的姿态。

MBTI测试

MBTI 是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之一。MBTI 人格理论的基础是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关于心理类型的划分,20 世纪40 年代,美国一对母女在荣格的心理学类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个性测验模型。伊莎贝尔·迈尔斯(Isabel Myers) 和凯瑟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Briggs) 把这套理论模型以她们的名字命名,叫作Myers-Briggs 类型指标MBTI。

M y e r s – B r i g g s T y p eIndicator (MBTI) :作为一种对个性的判断和分析,是一个理论模型,从纷繁复杂的个性特征中,归纳提炼出四个关键要素—动力、信息收集、决策方式、生活方式,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把不同个性的人区别开来。MBTI 人格分类模型和理论的意义在于“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现象”以及优化决策,对决策流程“进行理性的干预”。

这种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擅长不同的工作,并且有时不能互相理解。这个工具已经在世界上运用了将近30 年的时间,组织利用它

改善人际关系、团队沟通、组织建设、组织诊断等多个方面。

MBTI 人格共有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有两个方向,共计八个方面。分别是:外向(E)和内向(I);感觉(S)和直觉(N);思考(T)和情感(F);判断(J)和知觉(P)四个维度,两两组合,共有十六种类型。

洪维的MBTI 测试结果:ENTJ 型:坦诚、果断,有天生的领导能力。能很快看到公司/ 组织程序和政策中的不合理性和低效能性,开发并实施有效和全面的系统来解决问题。善于做长期的计划和目标的设定。通常见多识广,博览群书,喜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将此分享给他人。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时非常强而有力。

 

从孟母三迁看职场环境的重要性:选对公司,比努力更重要!

Image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就是怕不好的环境,可能影响孟子的成长。同样的,现代的父母都希望子女挤入名校就读,也是因为名校的校风与环境,得以让子女习得较佳的学识,开展光明的前途。

其实,名校的吸引力不见得只是来自於名师云集,反而是高比例顶尖学生群聚下,所激荡出的竞争氛围,无形中被影响丶感染,而建立出跟多数同学一样好的学习与思考习惯,跟着扩大思考范畴及思考层次。

同样的,踏出校园後身处之职场组织,也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个人的职涯发展。首先,正如名校要通过严格的升学考试才能入学一样,一流的组织会审慎地挑选员工,使其整体素质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质佳的人力素质相互搭配下,自然会激荡出更专业丶更进步的知识与专业,使身在其中者有时是知识的创造者,有时是知识的学习者,员工便在这样的彼此激荡下,吸纳了很广泛的知识,而形塑非常深广的能力

而且,一流的组织长期以来业已建立各项专业运作模式,并形塑出持续改善提升与创新的组织文化,即便是新进人员,身处於强调专业丶注重品质与主动改善的氛围与要求下,自然也必须养成不断学习与精进的习惯。

并且,组织提升的速度愈快,个人也需随之提升能力与运作品质,才能适应与生存;所以身处一流组织的员工,终其职涯一生,都不自觉地在「持续加速」的步伐下「与时俱进」,而能不断拉大与其他组织员工的领先距离

然则,光是拥有能力与知识还不够,能力是需要透过执行与应用,才能产生价值;因此,好的能力有否搭配可资挥洒的舞台,非常重要。优秀的组织必然是各功能专业人才都能到位,个人的专业在其他人员的专业配合下较能无後顾之忧,而能淋漓尽致地挥洒,不至於绑手绑脚。

反之,倘使脱离了具有专业同僚搭配的专业组织,就像鱼脱离了水,即便个人拥有拔尖的能力,也是孤掌难鸣丶有志难伸,能否以一己之力改造环境,是一个大问号。长期下来,一方面缺乏好的专业同僚的知识激荡,二方面也鲜少有机会将才华有效执行出来,能力不执行就无法体悟与改善,就有停滞的危机;再者也可能沈浸在能轻易领先同僚丶自我感觉良好的氛围下,丧失求知求进步的热情,或甚至随着组织氛围向下沈沦。在在都会耗损掉难得的才华与能力,大家应有此认知并引以为鉴。

由上可知,职场「环境」的抉择,背後关系着个人能力与知识积累的速度丶才华可印证与挥洒的空间丶以及专业同僚搭配与激荡的氛围,无形中决定了一个人长期职涯的高度,以及能否永保职涯发展於不坠

因此,大家应深度体认环境的重要,特别是在外在环境快速变动丶竞争条件不断更新丶人才加速淘汰的情况下,需选对好的环境,才能永保学习永不停滞丶才华尽情施展。

当自己情绪的主人,9个练习让你不再被怒气冲昏头!

Image想要成功控制怒气丶当自己情绪的主人,首先必须抚平情感。当你下回再感到「气急攻心」时,不妨试试以下9个小技巧:

1.数数6秒
想要延迟怒气发生丶停止生气,思考不相干的事情或放空情绪是相当有效的手段。除了简单在心里默数1到6,也可以倒着数100丶99丶98……,或是数3的倍数增加复杂度,效果会更好。

2.离开现场
想要避免恶化当下气氛或是重置情感时,可以简单说明理由後暂时离开现场,使心情冷静下来。切记,离开现场後严禁乱丢东西或大声谩骂,以免使情绪更机动,带来反效果。

3.将怒气丢进垃圾桶
在脑中具体想像垃圾桶的形象,把心中的怒气或烦躁情感当成垃圾,一鼓作气丢掉。这不只对平息瞬间的怒气有效,也有助於甩开过去不愉快的经验。

4.默念正面句子
事先准备好能使内心冷静的句子,像是「总会有办法的」「明天就会忘记了」「这没什麽大不了」等,当遇到心情烦躁时,在心中反覆默念这些句子。

5.大口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活络副交感神经,使内心平静下来。建议先从鼻子吸入大量空气,暂时停止呼吸,接着再从嘴巴慢慢吐气,反覆2到3回,关键在於吸吐动作持续15秒。

6.活动身体
肌肉活动开来後,身体会分泌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使人内心安定。除了尽可能伸展手脚丶旋转颈部外,上下提肩也有助於消除怒气。

7.想像一张白纸
如果内心默数6秒也无法让你冷静,可试试在内心想像一张白纸,或是转换为放空状态,发挥切断思绪与怒气的效果。

8.投入喜欢的事物中
列出一些能让自己心情变好的事情,一旦感到生气便立刻投入其中。但要尽量避免具有成瘾性的事物,以免带来反效果。

9.记录心情好的瞬间
无论什麽样的回忆都没关系,尽可能记录让你感到幸福的瞬间,将内容写在触手可及的笔记中。如果可以的话,最好选择能诉诸五感的事物,例如舒服的触感丶好闻的味道丶悦耳的音乐等。

老板指令不清丶朝令夕改,常害我做白工,怎麽办?

Image

最快的解决方法是私底下请教资深员工或者老板的爱将。因为,老鸟一定遇过类似的状况,他可以给你具体建议,或者帮你找出问题盲点。例如,老板之所以常常否决你主管的决定,有可能是因为他一直想换掉这位主管,像这种职场政治问题,资深员工比较清楚。

此外,你也可以向老板跟前的红人请教与老板沟通的技巧。假如你认为主管的指令比较正确,你甚至可以请老板的爱将去跟老板聊聊,这比你自己去向老板反映还容易得多。

如果你平时好好经营职场人脉,他们不只可以提供更正确的资讯给你判断,甚至能帮你化解棘手的向上沟通问题

除了应对方法之外,你的态度也是一大重点。我建议你应该跟着自己的专业走,别当一个唯唯诺诺的人。如果主管或老板说什麽你就埋头照做,别人会认为你不够聪明丶也不够有经验,反而容易欺负你。

在职场上,懂得适度表达自己的意见很重要,你可以用礼貌但是坚决的态度,向主管及老板阐述你的专业判断

关於主管与老板指令经常出现冲突的问题,比较好的作法是找来双方一起开会,由你将讨论内容和结论记录下来,并且在会後同时e-mail给他们。绝对不要只向他们口头确认,以免对方事後反悔:「我那天开会不是那个意思,你误会了。」反而害你背上不必要的责任。

最後,我建议你应该珍惜你的工作,不要轻易离职。一份工作的优点包含很多面向,如果公司福利丶前景都不错,你不妨改变沟通方法丶申请转调部门,或者看看还能不能从老板身上学到其他事,别只是因为单一问题解决不了就离开

如何找回动力与工作生活平衡?

Image

别太过於担心,因为打败工作倦怠并非难事,关键在於找到方法与工作保持距离,替自己重新找回动力与工作生活平衡

1.定时断线:如果要你一整个周末都不收信是天方夜谭,请至少规定自己只能在某段固定时间处理公事,避免24小时都挂在线上。

2.关注身体讯号:大部分的人如果发生胃痛或脖子痛,通常会「理所当然」认为是吃坏东西或睡姿不正确,但有时候这些身体病痛,是心理压力跟焦虑的展现,千万别忽略身体传达的警讯。

3.安排放松行程:不要总是等忙完工作才去放松,而应把休闲行程排进你的行事历中,强迫自己某段时间内就是要读书或运动。

4.远离安眠药:尽可能远离酒精或安眠药,以免干扰大脑正常睡眠程序。

5.重新整顿工作:工作累人有时候不是因为工作太多,而是因为我们杂乱无章。不妨重新检视你的工作规划,以提高工作效率丶减轻负担。

6.抽空休息:建议每工作1到1.5小时就休息15分钟,千万别等到非常疲倦才休息,那样已经太迟了。

7.依靠支援系统:花时间与家人朋友相处,有助於抽离工作紧绷的状态。

当心这10大警讯,也许你陷入「工作倦怠」了!

Image以下是倦怠常见的10大警讯,不妨检测看看现在的你「累了吗?」

1.出现健康问题:倦怠感对身心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当你发现自己出现背痛丶心脏痛,或是愈来愈常生病时,可能就要警觉倦怠正在伤害你的健康。

2.认知障碍:研究显示,压力会影响大脑负责记忆丶做决定丶情绪控制的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让你经常犯下愚蠢的小错丶忘记重要事情,或是突然情绪失控。

3.工作或私人关系变差:压力会影响你与他人互动的情形,让人忍不住对他人疾言厉色,或是涉入不必要的纷争。

4.把工作带回家:明明躺在床上,心里却还想着未完成的工作,甚至担心是否有所遗漏,让人感到非常无力。

5.筋疲力尽:尽管睡了一觉起来,还是觉得身体好累,只好摄取大量咖啡因支撑自己度过一整天的工作。

6.陷入负面思考:原本个性乐观正向的你,发现自己最近变得非常批判,总会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而不可自拔。

7.凡事看不顺眼:以往总能让你开心丶兴奋的人事物,如今却变得索然无味,看什麽都不顺眼。

8.丧失工作动力:以前满满的工作动力,而今所剩无几,每天只为了追赶眼前死线而工作。

9.表现失常: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比起一个月或三个月前,你发现自己确实表现愈来愈差。

10.自制力下降:原本很有自制力的自己,最近突然变得很容易屈服於诱惑之下。

任正非谈华为的成功基因和秘诀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是中国一流的企业家极少接受媒体采访。近日,新华社罕见地刊发6700多字的任正非专访。任正非总结了华为从2.1万起家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全球领导者的成功基因和秘诀,称从未炒过股票、做过房地产。在专注、坚守的同时,他又出人意料的说华为3年前应该快垮了,也坦言“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成功密码:“坚持只做一件事”

记者: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华为却逆风飞扬。华为成功的基因和秘诀是什么?

任正非:第一,华为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治大环境和深圳经济小环境的改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的发展。深圳1987年18号文件明晰了民营企业产权。没有这个文件,我们不会创建华为。后来,华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我们感到税负太重,很多同事说把钱分了算了。这时深圳出了“22条”,提出投资先不征税,等到收益后再征税,实行了好几年。这个时候我们就规模化了。

第二,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我们成长起来后,坚持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方面做大。华为只有几十人的时候就对着一个“城墙口”进攻,几百人、几万人的时候也是对着这个“城墙口”进攻,现在十几万人还是对着这个“城墙口”冲锋。密集炮火,饱和攻击。每年1000多亿元的“弹药量”炮轰这个“城墙口”,研发近600亿元,市场服务5000亿元到600亿元,最终在大数据传送上我们领先了世界。引领世界后,我们倡导建立世界大秩序,建立一个开放、共赢的架构,有利于世界成千上万家企业一同建设信息社会。

第三,华为坚定不移持续变革,全面学习西方公司管理。我们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学习,至今还没有打通全流程,虽然我们和其他一些公司比管理已经很好了,但和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公司相比,多了2万管理人员,每年多花40亿美元管理费用。所以我们还在不断优化组织和流程,提升内部效率。

记者:华为每年花上亿美元请IBM顾问团队来帮助管理企业。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价钱改进管理?

任正非:你们知道吗?丰田的董事退休后带着一个高级团队在我们公司工作了10年,德国的工程研究院团队在我们公司也待了十几年,才使我们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从生产几万块钱的产品开始,到现在几百亿美元、上千亿美元的生产,华为才越搞越好。我们每年花好多亿美元的顾问费

我们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不知道什么叫交付,全是请世界各国的工程顾问公司帮助我们。第一步就是认真学习,使公司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现在我们正在自己往前一步,就想再做得更简单一些、更好一些。

记者:华为有没有弱点?

任正非:有。华为公司3年前应该快垮了。为什么?因为大家有钱了,怕苦了我们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买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呆。我们就琢磨:为什么不提升一线作战的人的待遇呢?我们确定非洲“将军”的标准与上海、北京的标准不一样,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记者:创新能把华为领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任正非:比如4K高清电视,现在北京、深圳都还做不到,但四川全省连边远农村用的都是4K高清电视,就是我们和四川电信合作做的。4K电视会把带宽、信息管道撑得很大。手机很快也是2K了,也会把信息管道撑大。这么大的管道一定要有人来做!4K现在还没有到来,VR(虚拟现实)就要到来了,还能互动,流量会远远大于4K。这是阻挡不住的社会发展趋势,也是巨大的战略机会。香港、澳门马上也会实现。四川的实践证明,普通的农村也可以享受很高的带宽。


坚守“上甘岭”:“中心是有理想”

记者:华为成长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爆发,您是否动摇过?

任正非:没有。没炒过股票,没做过房地产这些东西。

记者:没有诱惑么?

任正非:没有。那时,公司楼下有个交易所,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着。我们楼上则平静得像水一样,都在干活。我们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

记者: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文化的?

任正非:傻,要总结的话就是傻,不把钱看成中心。中心是理想,理想就是要坚守“上甘岭”。钱不是最重要的。

记者:华为为什么不上市?

任正非:因为我们把利益看得不重,就是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守住“上甘岭”是很难的,还有好多牺牲。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我们横向发展,我们就攻不进“无人区”了。


创新者窘境:“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

记者:历史上很多大公司几乎在一夜之间倒闭了,就像在《创新者的窘境》里写的一样。您有没有这种忧患意识?

任正非:至少在大数据传送这个领域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我们可以及时把“黑天鹅”转化成“白天鹅”。我们内部的思想氛围是很开放自由的,“黑天鹅”只会出现在我们的咖啡杯中,而不是在外面。我们这里已经汇集了世界主要的技术潮流。

记者:您对华为的未来比较乐观,但是您自己也在强调“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为什么?

任正非: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公司也会懈怠,我们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增长完了以后会不会变懒呢?我们要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第二,我们国家一定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物权都有物权法保护了,至少知识产权要等同于物权。国家要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有发明。

记者:前段时间您和爱立信签订了一个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任正非:是的,签订后我们公司高层欢呼雀跃,因为我们买了一张世界门票。我们一个普通员工写了个帖子,说“我们与世界握手,我们把世界握到了手中”。

如果我们保护原创发明,就有很多人去做原创,最后这个原创就会发展成产业。


管住“两条堤坝”:“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

记者:在深圳,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怎样?您对政府有什么建议?

任正非:深圳市政府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政府基本不干预企业的具体运作。法治化、市场化,其实政府只要管住这两条堤坝,企业在堤坝内有序运营,就不要管。政府最主要还是建立规则,在法治化和市场化方面给企业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记者:深圳创新型经济如何走在全国前列?

任正非:深圳就是要率先实现法治化、市场化,这方面要走在全国前面。打知识产权官司,法庭要公正判决。

记者:过去有一个阶段,珠三角地区被称为“世界工厂”。您怎么看这些年珠三角走的世界工厂之路?这条路对创新发展、创新驱动有怎样的价值?

任正非:20多年前你来华为看,会觉得华为是家快关闭的工厂。我们是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一个烂棚棚里面起家的。我们曾经也是落后工厂,落后到比珠三角的加工厂还可怜。

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珠三角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到东南亚去了。你不能只看珠三角有少数高科技公司成功了。高科技公司也是在“低科技”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你只要给他条件,他就会改进自己、赶超自己,慢慢就会发展。高科技公司也需要“低科技”的零部件。

记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制造业的支撑,所谓高科技也是没有基础的?

任正非:是的。我们的高科技是由多少“低科技”组成的?每个零件都是高科技吗?不可能。我们的产品是由多少零件组成的?以前买这些零件,我们都是付人民币,到东莞提货,现在是付美金,到东南亚提货了。


战略耐性:“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记者:美国硅谷是世界高科技的高地,中国创新的希望何在?

任正非: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时间。我们搞科研,人比设备重要。用简易的设备能做出复杂的科研成果来,而简易的人即使使用先进的设备也做不出什么来。

记者:中国有可能成长出许多个“华为”吗?

任正非:可以的。第一,小企业做大,就得专心致志为客户服务。小企业特别是创业的小企业,就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真心诚意为客户服务。小企业不要去讲太多方法论,就是要真心诚意地磨好豆腐,豆腐做得好,一定是能卖出去的。只要真心诚意去对客户,改进质量,一定会有机会。不要把管理搞得太复杂。第二,先在一个领域里做好,持之以恒做好一个“螺丝钉”。第三,小公司不能稍微成功就自我膨胀。我始终认为企业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发展。

泡沫经济对中国是一个摧毁,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搞科研。一个基础理论变成大产业,要经历几十年的功夫,我们要有战略耐性。要尊重科学家,有一些人踏踏实实做研究。如果学术研究泡沫化,中国未来高科技很难有前途。不要泡沫化,不要着急,不要大跃进。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

我们公司在世界资源聚集地建立了20多个能力中心,没有这些能力中心科学家的理论突破,就没有我们的领先世界。中国必须构建理论突破,创新才有出路。小改、小革,不可能成为大产业。

记者:您说的理论创新是指基础研究?

任正非:理论创新比基础研究还要超前,因为他写的方程也许连神仙都看不懂,就像爱因斯坦一百年前写的引力场方程,当时谁也看不懂,经过许多科学家一百年的研究才终于证明理论是对的。很多前沿理论突破以后,人类当时都不能理解。

记者:华为聘用的国外科学家很多?

任正非:我们海外研究所的科学家大多是外国人,所长是中国人,所长就是服务。我们“2012实验室”现在有700多位科学家,今年会到1400多人。

记者:高科技发展应该以基础理论为支撑?

任正非:有理论创新才能产生大产业,当然有技术创新也能前进。日本一个做螺丝钉的小企业,几十年只研究螺丝钉,它的螺丝钉永远不会松动,全世界的高速铁路大都是用这个公司的螺丝钉。一个螺丝钉就有非常多的地方可以研究。我去过德国的小村庄工厂,几十年就做一个产品,打出的介绍图不是说销售了多少,而是占世界份额多少,村庄企业啊!

记者:就您在华为成长过程中的感受,我们国家在未来一轮经济周期怎样才能“抢占”高新技术的一席之地?

任正非:首先不要有“抢占”这个概念,一抢,就泡沫化。就是踏踏实实做基础,融入世界潮流,与世界一同发展,分享世界的成功。


未来三十年:“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记者:有人说深圳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其中的一个动力源就是华为?

任正非:未来信息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不可想象,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人类社会发生最大变化的时代。伴随生物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实现等等,未来人类社会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我们面对着极大的知识产权威胁。过去二三十年,是从落后通信走向宽带通信的二三十年,全世界出现多少大公司,美国思科、谷歌、Facebook、苹果,中国没有出多少,就是因为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大产业,比如VR虚拟现实,中国在这些产业是有优势的,但是要发展得更好,必须有十分苛刻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记者:您觉得中国应该建设和发展怎样的一种商业环境?

任正非:我认为中央提出新常态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不再追求高速度了,适当发展慢一点,有发展质量才是最根本的。

有个专家说,投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延方式,比如建一个钢铁厂,再建一个钢铁厂,又再建一个钢铁厂,规模就做大了;第二种叫普罗米修斯投资,普罗米修斯把火偷来了,有了火才有人类文明,这就是创新突破。我们国家提出要沿着创新之路增长经济,是正确的。外延式增长,投资越大产品越过剩,价格越来越低,投资效果越差。

记者:在您看来,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同时面临的大风险是什么?

任正非:我觉得,中国经济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问题。主要是不要把自己泡沫化了。中国的情况还是比别人好的,只要不让假货横行,就出不了大的问题。


防范危机:“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

记者:您觉得深圳未来的危机在哪里?

任正非:很简单,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有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有汽车。现在,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高成本最终会摧毁你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有了高铁、网络、高速公路,活力分布的时代已经形成了,但不会聚集在高成本的地方。

记者:华为是深圳本土成长的企业,您对深圳的城市发展比如国际化、改革开放等有怎样的期望?

任正非: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我们国家最终要走向工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需要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

记者:对一些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没有一些建议?

任正非:首先中国要建成法治国家,企业在国内就要遵纪守法。你在国内都不守法,出去一定是碰得头破血流。所以我不支持中国企业盲目走出去。制度对社会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会几十年一百年慢慢释放影响。第二,要学会在中国管理市场经济,在中国你死我活地对打,还活下来了的话,就能身强力壮地出去跟别人打。中国要加强法律、会计等各种制度的建设,使自己强盛了走出国门。不然企业走出去会遇到非常多的风险,最后可能血本无归。所以我认为,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法治化,要搞清楚法律,不是有钱就能投资的。

知名度高,薪资待遇也不错,就算是份好工作?错!你该考量的关键是这个

Image错的观念:
年轻人常以有没有面子丶这件事光不光彩来衡量这件事该不该去做丶值不值得做,只为了维持面子,而做了错误的选择

许多年轻人经常迷恋外在的光环,明明阮囊羞涩,但外表也要打扮得光鲜亮丽;选择工作,宁愿坐办公室领低薪,也不愿去做付出劳力的工作;宁可进大公司做低阶的事,也不愿进小公司做有前景的工作。这种观念,会使自己丧失有发展的未来。

未来换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吗?

其实常在现今的年轻人身上出现,找工作时第一目标都要找知名的公司,常常见诸报章杂志的公司,最好还要是知名的跨国企业,因为这样的公司,说得出名字丶上得了台面,拿出的名片也有面子。

每年媒体也会做调查,公布社会新鲜人最想去上班的公司排名,每次我看到这个排名,都啼笑皆非,因为上榜的公司都是最近常上媒体的公司,并不见得是个真正的好公司,也不见得适合社会新鲜人去争取。

这是应徵工作时的「光环效应」,知名丶时尚丶当红的公司,大家就一窝蜂地挤破头去争取,完全不去思考这家公司合不合适我。

其实对社会新鲜人来说:找工作,最重要的是工作的内涵,做什麽工作?有什麽学习成长的空间?因为每一项工作,都会变成你未来经验的一部分,因此每一次的工作都要有好的积累,长期下来才能成就自己的工作能力。

因此社会新鲜人在找工作时,最应重视的条件是工作的内涵,要问这样的工作有没有前景丶值不值得投入

第二要重视的是:工作有没有学习的空间?能学到什麽东西?因为学校只能得到基础的知识,工作者的能力通常是在工作中逐渐学会,因此工作中能学到的工作技能,是每一个工作者未来成长的关键。

至於公司的知名度丶薪水待遇,都不应该是最主要的考量。找工作时,如果受到公司知名度的光环所影响,就算让我们得到工作机会,但工作的内涵可能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终究是一场空。

对的观念:
真实地面对自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也不要爱面子,去做那些表面看起来光鲜的事。

人贵真实,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千万不要企求超越自己能力以外的事,穿着适切平实即可,不需名牌打扮,找工作要选择对自己长远有发展的事,不要迷恋公司的知名度,好听的头衔,短期的收入,这些都会错失正确的生涯选择

工作可以换,人脉不能断!工作「愈换愈成功」的三大秘诀

Image

无论离开或者忍耐,都需要付出代价。希望所有渴望摆脱现况的人,都能够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想要逃跑,究竟是因为逃避比较轻松,还是因为想寻找更多可能?」「即将做出的决定,是否能让我更接近理想人生?」

而一旦决定「逃跑」,还要提醒自己把握以下3个原则,将转换跑道化为打破停滞现状,推动自己继续前进的契机:

1.从「逃跑」过程中发掘自己的优势
发现自己其实非常享受「和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的感觉,也很擅长整合团队。如果能更早发觉这点,就可以化解当时不满的情绪,找出成就感来源,持续耕耘眼前的工作。

2.累积每段工作中的新人脉
每换一次跑道,就会认识新的客户与同事。妥善保存自己换到的每一张名片,并且与想要继续深交的人保持联络。横山不靠送礼请客,而是约他们轻松地聚餐聊天,这些人後来都成为她经营餐饮事业的智囊团。

3.凡事全力以赴,把经验转换成资产
即使是距离理想很远的销售工作,她也都会尝试创新做法,达到不错的业绩,并且将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资产。 创业以後,她更加明白,工作目标不该设定在「养活自己」而已,而是要当作永续发展的事业来经营,那麽目前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才会成为磨去弱点丶增加优势的垫脚石,为未来所用

重点提示:
1. 想清楚,再逃跑
换工作前,先厘清哪些才是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或者,先尽一切努力解决令你痛苦的问题根源。否则换再多公司,也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
2. 工作可以换,人脉不能断
勇敢邀约值得学习的旧同事丶客户聚餐聊天,或许可以从他人眼中了解自己,甚至成为下一份工作的起点。
3. 没有完全无用的经历
只要是下过功夫的经验,都可能成为磨去弱点丶增加竞争优势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