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这3个职场心理学,主管丶客户和同事都挺你!

Image1. 首因效应:塑造初期认同感,提案比较容易过
人们会被最先听到的关键字所控制,并且形成偏见,在谈判丶说服丶沟通等情境,最好先塑造初期认同者,来影响整个团体。

比方说,如果想让大家支持你的提案,就该在简报的开头,专门针对那些较可能肯定你想法的人进行说服,换句话说,请避免一开始就试图说服经常否定自己的人。

尽可能让那些容易认同的人,在会议场合中出现点头丶附和与赞同的行为,形成「这个提案好像真的不错」的初期印象(当然这可能是个偏见),如此一来,其他人就比较不会轻易否定或质疑你,提案过程自然会更顺利。

2. 低球技巧:先用低价让对方决定要购买,再提出高价选项
人们一旦做了决定,即使条件改变,也很难再半途而废,特别是在业务销售的情境之中。

例如,房仲业务员向顾客推销房屋时,总会先介绍总价较低丶在顾客预算之内的成屋;等到顾客深受吸引,真的考虑要和这个业务买房丶不容易随着价格改变动摇购屋决心时,再顺势推出售价更高的销售标的。

价格的条件改变了,但客户想买房的决定,却意外地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总之,低球技巧就是要「由低至高」循序渐进,避免一开始就推销高价位丶超出顾客预算的产品及服务,以免第一时间就让顾客自觉负担不起丶打退堂鼓。

3. 道歉黄金期:怒气都消了才得到的道歉,根本毫无作用
如果发现同事或顾客对自己心生不满时,一定要在对方愤怒尚未平复时道歉,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在收到对方充满愤怒字眼的电子邮件时,建议打电话或登门道歉,即使挨一顿骂也值得;否则等到对方怒气都已经平复,才送上迟来的道歉,通常已经无法再弥补双方关系了。

职场上最怕遇到的3种人!万一无法避开,你可以这麽做…

Image为了提升工作速度或杜绝沟通失败,工作中尽量远离以下3种人:

1.真的合不来的人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存在有合得来与合不来的差异。和合得来的人在一起,会让你感觉开心丶安心丶总是聊得不亦乐乎。反之,和合不来的人相处,感觉就很差,说什麽都不对盘,判断总是不一样,无法好好地一起工作。虽说与人相处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但若真的是怎麽做都无法改善,那麽,还是避开为佳。

2.心怀恶意的人
另有一些人则是已超越合不来的层次,根本就不怀好意。并非你过度解读,而是对方明显在工作上刻意阻挠丶搞破坏,到处说你的坏话丶捏造事实。这样一来,别说是提升速度了,根本连工作都无法好好做,着实令人心碎。

3.有点病态的人
还有一些人是有点病态的。不论你怎麽努力,他都会扯你後腿,一步步把你推向深渊。不管你怎麽尝试改善人际关系,都改善不了,你的善意总是被反过来利用,於是渐渐陷入泥淖。

避开不了,怎麽办?
你可能会想,上述3种人在这社会上太多了,很难不遇到,尤其和工作密切相关,该怎麽办?

如果不幸他是客户或合作夥伴中的重要人物。
还是老话一句,别再与该公司合作或做生意了。毕竟和否定你人格的人做生意是行不通的。

如果这个人是你的主管。
可以先和同事商量以确定这并不只是你的问题,再想办法与上司的主管讨论。
如果还是无法解决,那麽,就找人事部门商量,请他们帮你调换单位。要是再不行就换工作。

遇到上述情况请不要一昧地觉得「是我不好,是我造成的」,而要立刻与周围的人商量,务必好好振作,建立出可努力向前的环境,才有可能提升工作速度与品质。

太过谦虚,会让别人看扁你!5个方法建立气势,变身干练工作者

Image五个该如何展现自身职场强势力的方法,给予上班族建议:

1. 找到具有影响力的关键人
这里指有影响力的人,可能会是平常容易忽略的人,像是助理或是警卫这些虽然不是身居要位的人,但往往却有别人看不到的影响力。

要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其实应该要了解这些人是谁,例如警卫或是秘书的工作,常常包含为主管阶层安排行程以及送礼安排,这也说明他们对於主管阶层的喜好以及行程是非常了解的,像环球影城的执行长秘书就曾说过:「大家都知道我掌握任何事。」所以必须要去跟这些人接触,增加自己的曝光度。

2. 建立强大的连结关系
建立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在有任何困难的时候,便能很快地找到可以帮助的人。尝试着去与组织关系人或是掌握关键核心的主管等,培养良好的关系,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

同样地,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也会愿意提供协助。但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与这些拥有权力或是在上位者建立关系时,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潜在价值,不要浪费有权者给予的帮助或提携。

3. 扮演帮助者的角色
建立关系当然是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在工作场合建立起人际关系,自然不是一蹴可几。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一位帮助者,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去帮助周遭的同事甚至是主管,减少他们工作的压力。

这麽做,并不代表逢迎与巴结,而是适度的展现自己,让同事甚至是主管,知道在关键时刻,自己绝对是值得信赖丶可以交付重要任务的夥伴。

4. 适时地说些好话和赞美
大多数人对於社交会感到困难,因为会认为这些事情,常常是很不真实丶吹嘘甚至浮夸。Pfeffer建议,只需要向与自己拥有互相影响关系的人说些好话,其实效果就相当好。

大多数人,都喜欢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同时也喜欢那些会让自己觉得变得更好的人。但是也千万不要过度吹嘘丶谄媚,会使人感受到烦躁打扰的,也会认为不真诚,反而会让自己错失许多机会。

5. 积极参与活动,接触更多人
假使认为自己不能好好地社交丶赞美别人,另外提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增加自己的目光吸引度,就是想办法去挖掘身旁的资源以及预算,举办演讲丶聚会等,或是让自己积极参与其他活动,为自己制造机会去接触更多人。

最终的目的,可让自己身处在各种人际关系网的中心,这可能对於工作职场很有大的助益,甚至可以激发新想法或是开辟其他工作之路。

有人老是在你背後放冷箭说坏话?那其实是代表你比他更接近成功!

Image这群素来喜欢批评成功者的人,多半都是因为他们将对於自我的憎恨,转化成仇视成功的语言跟行为,他们忌妒跟恐惧,因为你们正在做一些,他们想做但是从来不敢丶也不会尝试的事情。

面对这类在你身後丶对你射箭的人们,即便你会心神不宁或心理受创,但还是建议你,遵循着以下四原则,让自己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可以更加坚强:

1.不解释:
不需要跟他们解释你正在做什麽,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冷静下来听你说话。

2.不要被仇恨压垮你自己:
用这些对你的埋怨丶奚落,转化成自己非更成功不可的力量。

3.不要忽视有价值的批评:
他们是最懂得批评你的人,所以在他们的声音中,一定有些可以让你做得更好的建言,把情绪抛开丶萃取出有价值的意见,让自己可以更好。

4.不反击:
不要针对某个仇敌做出任何不理智的事情,最好是冷眼旁观,毕竟他们只有怀疑你丶用言语攻击你的份而已,但并没有阻止你继续努力的权利,别把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

这5种主管最令人抓狂,快洗心革面,赢回部属的心吧!

Image整理出5种最令上班族抓狂的主管类型,你的主管或者身为主管的你,是不是在不知不觉间,就犯了这些错误呢?

1.主管不带人,让我自生自灭
使人徬徨的第一种主管,就是不闻不问的类型。可能是太忙没时间,或是本来就不擅长指导下属。面对这种上司,部下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受欢迎?还是主管自己也不清楚工作的内容丶技巧和知识。虽然觉得主管凡事都不干涉,好像自由又轻松。但另一方面,却难免觉得不安,担心这麽下去真的能够成长。
2.不想接的工作,不敢拒绝
除了苦恼主管不带人,也有上班族表示,难道能力比较好丶做事比较有效率,就注定要背负比较多的工作量。如果在焦虑之下忍不住表示:「手上还有其他工作正在处理,能不能找其他人负责?」主管听了,很可能会臭脸说道:「那算了。」从此以後就黑掉了。谁都不想毫无目的做白工,但是,如果一旦拒绝了主管的要求,将来大概会被上司冷冻,想到就让很多人为此烦恼。

3.不管怎麽做,都达不到标准
因为事前的说明不够充分,不知道主管到底希望自己做到什麽程度,也不明白每一项工作的意义何在,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对公司丶客户丶社会究竟有什麽意义。主管不要觉得不说,部属就会知道你在想什麽,这除了强人所难,更是自我感觉太过良好罗。

4.主管对部属漠不关心,撇清责任
就算主管没有适时指导丶老是硬塞工作给部属,如果能表现出对部属的关心,那还不这麽令人抓狂。但是,有些主管完全不关心部属,彷佛他的所作所为完全与自己无关,出事了立刻把责任推得一乾二净。在众人眼中,这可是一点主管风范都没有。

5.做好了是应该,做不好就被骂
让上班族感到苦闷的第五种主管,是平时根本没有确实指导,一旦部属出错或失败,就严厉批评。明明不清楚你是怎麽工作的,还突然狠狠指责你做得不对。这种作法很容易让部属感到「主管不认同我丶主管讨厌我」,抱着这样的想法,久而久之开始认为自己真的没有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同事爱八卦丶扯後腿,主管又总是要我替他善後!学这几招防止烂事上身

Image精选了3个上班族最常碰到的办公室烂事,教你面对烂泥上身时,怎麽自保全身而退。

1.同事一天到晚来跟我说其他人的坏话
听到同事在讲其他人坏话时,如果你以为事不关己,那就大错特错了。

人之所以说别人坏话,除了发泄情绪丶解闷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制造共犯。也就是说,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在说别人坏话,那反而会有被指责的风险,为了避免只有自己受到指责,一定得想办法拖另一个人下水,把整个场面营造成「大家一起在讲某人坏话」,就可以减少自己承担罪责的风险。

因此,面对别人在讲坏话的情况,最好不要装聋作哑,坐在一旁沉默不语。请表现出「有这样的事?我都不知道」的态度,并且找个理由快速离开现场,以免搅和进麻烦之中。

2.同事毫不掩饰敌意,老扯我後腿,怎麽办?
人经常会对讨厌的人表现敌意,如果是良性竞争还无所谓,但如果是一些老扯你後腿,想藉此使自己胜出的人,就要提高警觉。

如果对方做出令人无法容忍的小动作,绝不能保持沉默,这种问题你不应该独自面对,只要让主管或其他同事,确实看到对方扯後腿的行为就行了

当主管能够意识到,对方的行为不仅会造成个人伤害,同时也会造成公司损失的话,他自然会特别注意那位同事,阻止他继续做出这些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3.主管不负责任,总要替他善後
「我的主管很不负责任,一天到晚出包,替他善後很累人啊!」

很多主管就是因为总有部属可以帮忙善後,才会老是这麽放纵自己。例如,当上司接下紧急的大量订单,对你说:「我答应对方可以在两天内交货,就全权交给你处理了。」这种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要求,真的要忍下来吗?

如果考虑到公司的将来,这种病态的工作方式绝对要改变。这时,应该教育自己的主管。说教育主管可能听起来有点夸张,但是,主管本来就应该要帮助部属完成工作,达不成这一点的上司,代表他能力不足,自然有再教育的必要。

对於一点就通的主管,只要跟他说:「这次的情况,只靠我的能力可能很难应付得来,是不是可以麻烦您一起处理?」他大概就知道意思了。

但如果是冥顽不灵的主管,你就得再把情况往上报。或者,如果需要处理的案件,不致於对公司造成太大危害,就先告诉他你无法应付,不要插手。等到事情无法完成之後,他尝到苦果,下次就会改进了。既然你之前已经反应过问题了,上层也会明白责任不在你身上。

做对3件事,陌生客户立刻和你一见如故

Smartphone业务员在接触客户的时候,除非是熟悉的客户,否则都需要在短时间建立关系。但要在这麽短的时间内赢得客户好感,进而建立起好的关系,有三件事情要做到:

1.找共同点

第一个方式是最常见的,大部分业务员本来就做得很好的,就是寻找彼此的共同点。例如聊一聊,问客户说口音听起来不像台北人,而是哪里人啊?然後客户就说:「噢!我是高雄人。」业务员就会说:「我之前也在高雄念书。」这就是找共同点。或者看客户肤色偏黑,就问:「你很喜欢往外跑吗?」客户也许会回答:「对啊!我很喜欢去海边。」若刚好这位业务员不喜欢去海边丶不喜欢晒太阳,这时候则可以说:「我有许多朋友很喜欢去海边,你都去哪个海边?」这个是大部分业务员在做销售的时候,习惯去运用的方式。
这个方式其实很好,因为人不亲土亲。我常常会开玩笑说:「没关系你还是要找关系,找不到关系就攀关系,攀不到关系就发生关系,只要有关系就没关系了。」所以第一个你要找共同点。

2.微笑点头

第二个很简单,但是往往很多人就忽略了。我好多次帮服务业训练的时候,发现一件事情,尤其专柜门市,那些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他们看到人,只要眼神对到,就会跟对方微笑点头。
我观察很久,到底为什麽会这样?因为门市业绩要好,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是来客数要多,那如何来客数多?你与其在那边一直说「欢迎光临」,让别人觉得你就是要卖他东西,不如只要眼神跟他对上,就对他微笑点头,那顾客就对你微笑点头,在没有开口的情况下,就已经跟他互动了,而且这是有好感的互动,也因此不自觉走进专柜的机会就比较多。

3.模仿

模仿什麽呢?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人一见如故,这是因为他有些地方跟我很相像。例如他讲话的频率跟我很像,我讲话很急,他讲话也蛮急的;我讲话喜欢抓重点,他讲话也只讲重点;连我重视建立关系应该先关心「心情」,再关心「事情」,他也是先照顾到我的心情,再照顾到我的事情。
对业务员来说,所谓的「模仿」,应该要模仿什麽?

第一个,你要模仿他的肢体,例如,讲话有哪些手势,或者站姿丶坐姿,你可以模仿。

第二个,要模仿他的动作,例如,对方讲话的时候会比手画脚,不见得要跟客户一样夸大,但你必须要加入几种动作,让他觉得似曾相识。

第三个,要模仿他的音调丶频率,也就是讲话的声音高低,这样就不会遇到那种「急惊风遇到慢郎中」的状况,讲话的速度丶音频尽量要跟客户一致。

第四个,可以模仿他很口语的语助词,例如他习惯讲「什麽」丶「是喔」,你也可以在讲话时加入「什麽」丶「是喔」,他会觉得很有亲切感。

这几件事情,在跟客户沟通时都有做到,他就会在很短时间里觉得尽管才刚认识业务员本人,就好像认识很久一样。一见如故之後,要切入产品销售,就会比较容易。 值得注意的,做这几件事情,其实跟销售的产品或所属的产业无关,只要遇到陌生客户,都需要这麽做,而这些其实跟日常做人处事的道理很类似。我常常会提醒业务员,这些好习惯,如果是因为去做业务才去培养的,那你会很辛苦,因为你常常会忘记这件事,所以这种「建立快速亲和力」或者「打破陌生,一见如故」的技巧,在平常的时候,不要因为想要成交而去做这些事,例如卖女装的门市人员,如果看到的是男生,他根本不会跟你买,可是你只要遇到人,就做上述这些事情,很自然就会把它内化,根本不需要别人提醒,因为你会在跟人互动的时候,就做到这些事情,我觉得这比较重要。

很多担任销售的人,做某些事情,都只是为了销售而做,但是我都会提醒他们,要内化到不管他是不是你的客户,你都要做,否则你就会有时候有做,有时候没做。

转职的大忌:原地抱怨丶蹉跎

Image中英鸦片战争开打时,叶名琛死守广州城,不战丶不和丶不死丶不降丶不走,最後死在英军手中。这是最不好的下场,停在原地不作为,最後只有任由别人处置,死得不明不白

一个人一生的时光有限,最不能浪费的就是生命,尤其在35岁以前,要努力累积宝贵的经验。因此,在35岁以前,只要确定遇到的不是好公司,不是好工作,一定要毅然决然地离开,另寻他途。但是离开的前提是,要确定这不是好公司,不是好工作。

所有公司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福利待遇不佳丶组织混乱丶主管能力差丶公司欠缺前景,但是这些都不是烂公司,也不是烂工作的理由,因为这些问题,换了任何工作,也都有可能存在,如果基於这些理由换工作,可能会一再遇到相同的状况。

分辨公司丶工作好不好的明确理由只有3项:

1.这个工作明确不是你的兴趣,做这件事一辈子,你会痛苦不堪,而且会後悔一辈子。
每个人都有喜欢与不喜欢的事,如果很明确知道什麽是自己讨厌的事,千万别迁就,因为这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2.如果工作不能扩展你的胸襟和视野,那这个工作也不值得珍惜。
35岁以前,就是要广泛接触各种事物,以寻找自己未来真正想从事的工作。

3.如果工作中没有值得学习的人丶没有值得学习的工作内涵丶没有可累积的工作经验,那我们做再久,能力不会增加,价值不会提升,这种工作也要立即放弃。

是不是该离开现有的工作,真正需要考量的是工作的内涵。如果可学习,能增加能力,就不要轻言离开。至於环境不佳丶福利待遇不佳丶组织气氛不好丶主管不友善丶不英明丶不理性,这些都不是主要考量,因为再好的公司都可能有一些缺点。

35岁是关键,只要你还不到35岁,就勇敢追逐自己的能力!千万不要不战丶不和丶不死丶不降丶不走!

在部属自己发现错误前,主管要忍住不要多嘴!

Image身为主管面对部属时,你总是巨细靡遗地交代所有工作细节,希望部属按照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来做;还是只说明大原则丶完成期限,细节部分留待部属自己摸索丶发挥创意?

「善於培育部属的主管,最大的共通点就是不会说太多细节,」如果什麽事情都要主管巨细靡遗地交代,部属恐怕很难有所成长。

主管要像父母从旁辅佐,养成员工独立自主的习惯
综观自己15年来担任第一线主管的经验,将主管培育部属的做法,比喻成以亲子关系,将它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不论大小事,都要亲自下指令的「指挥型父母」,他们在意的是「孩子不要跌倒丶不要受伤」或「这样子做,万一孩子受伤了怎麽办?」采用这种做法的父母,很容易让小孩养成一直在等待指令的习惯,长大後进入职场,如果依旧抱持这种心态,就会变成凡事需要指示才会做事的人。

另一种是除了重点事项外,不会干涉其他事情的「辅佐型父母」,放手让孩子自我探索丶学习,不会每件事情都下指令,在不造成重大伤害为前提,抱持「要是跌倒了,我会知道」,采取从旁协助的方式,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只要是营运可承受的范围,就让部属大胆尝试
其实,主管与部属的关系就像辅佐型父母的做法。善於培育部属的主管,通常会选择放手让部属去做,就算部属会摔跤,只要保护他们不至於受到无可挽救的伤害即可。身为主管最基本的态度是:「即使知道部属可能会失败,在部属自己发现前,也要忍住不说。

他举例,一位拥有十几家餐厅的老板,某次一名负责展店的员工,听不进其他人的劝戒,执意要开一家新分店,老板最後同意让员工开店。分店开始营业後,为了改进日渐减少的顾客召开会议时,只要是在经费允许丶公司营运可承受的范围内,老板都忍住不插手,直到员工因为无论怎麽做都难以突破营运困境,而开口求援时,老板才开始插手新分店的事务。而因为实力不足备受打击的员工,反而从中学会了放下自尊,接受老板的建议,不久後总算稳住店面的营运。

其实该名餐厅老板早就知道员工会失败,但却抱持在可接受的损失范围内,要让员工自己体会开店的艰辛。对员工职涯发展而言,是一段难得的经验,因为只要给他们时间与机会,日後就会变成个中好手,而企业也能因此获益。能在兼顾获利与培养人才下,放手让部属大胆尝试,才是主管的真本领。

放胆换工作,还可以越换越成功!只要把握这两个原则…

Image让所有正在转职路口的工作者,在抉择的过程中有可以参考的方向:

1.现在的工作对你而言是不理想的,以後也很难会变得更好
30岁以前不管在哪家公司她都待不长久,而且工作范围从珠宝的企划及销售丶广告代理店丶不动产公司的董事长秘书,都曾经出现在它的履历上过,以一般用人的标准来看,她根本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工作者。

细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半年,觉得主管太喜欢拍老板马屁就离开;第二份工作,因为贪图薪水,所以又贸然投入业务工作,但没过多久又觉得公司规定不合理丶再加上发现主管外遇,因此就被开除了。

但即便如此,在这个一般人不会选择的「职涯」规划过程中,她越来越清楚自己选择工作的标准在於:「只要跟理想不一样,就会瞬间离职」,毕竟她认为继续待下去,也不会有适合自己的位置,而只要一旦产生这种想法,工作就会变成一种折磨。

分析自己工作的态度是「不管做什麽,都全心投入」,有时候还因为过於热爱,而与同事发生冲突或和主管对立。另外,当她已经判定自己不喜欢这个工作环境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负面情绪,这不只是影响到自己,也会影响到同事,也因此会当机立断让她选择离开。

2.两个问题,问出自己的未来
俗话说:「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或是「坐在石头上三年,也能让石头变得温暖」。横山贵子说,这些话就像前辈跟你说的,如果你能暂时忍耐,度过眼前的瓶颈,一定就能在工作上出人头地。但若你半途而废,就得花时间再重头寻找石头,从头开始努力,并且承担别人对你不信任的风险。

但你也不能因此就抗拒选择,如果你明知留下来对你没好处,却只想着「在撑一下」,只为了符合社会大众对你的期望,那更加得不偿失。

最好的方式是,用以下这个两问题自问,找出对於自己未来最有帮助的答案:

「这个决定,是否能促使我继续往前走?」
「这个决定,是否能让我更接近理想的人生?」

如果两个答案都是肯定的,你也不用让自己活得那麽痛苦,彷佛苦情的主角一样,选择转身离开,一定能得到更好的机会。

简而言之,逃需要冒险,留下也有必须面对的代价,简而言之,人生若想要「获得」,都会有「成本」。而人生只有一次,若遇到挫折,千万别害怕修正,在工作上的一次失败,不代表会葬送你的人生。

选择离开现职之前,最後再问问自己,你现在的逃跑,到底是「单纯缺乏勇气」,还是因为想要「寻找更多的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