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眼中的「大将之才」是怎样?3 个方法,锻炼自己的思考格局

Image3个方法,从基层开始培养「大格局」思维

客观丶无私地判断,均衡丶长远的思维都是培养自己具备大格局,成为「大将之才」的基本条件,而这些观念必须从身为基层成员的时候,便开始练习丶自我培养。当这些观念逐渐内化而成为习惯之後,对事物将会越看越清楚,逐渐强化认知力与洞察力,格局也随之逐步放大,渐具大将之风。

然而,这样的观念与养成过程只是一种理想,在现实中不见得可以非常轻易地做到。例如,公司为了长远发展的考量而扩大投资规模,但是员工的短期福利势必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员工的抱怨丶疑虑,甚至因心情不佳而士气低落。

1. 坚持长远而正确的目标
面对这种情形,如果碍於眼前一时的影响而退缩,则长远考量下的目标便无法达成。所以,主管要有为了坚持长远正确的目标,而承受眼前困难的毅力,并且耐心丶妥善地处理,而非退缩。又例如,要做到无私,很可能使自己眼前的个人利益看似产生某种「损失」。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放弃眼前一时的小利,却往往能够在往後得到更大的回报。

2. 再困难的问题,都要拿出毅力丶苦思解决方案

要培养自己成为「大将之才」,必须要面对问题,不畏困难的存在,进而苦思解决问题的方案。也由於问题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全面解决,每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只是减少一部份阻碍,因此,面对问题的同时,还必须能够忍受解决问题时的艰困,持之以恒地克服一关又一关的挑战。

能够如此,不仅能够真正把问题解决,更能在此过程中练就一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毅力。要培养出大的格局,必须要有去克服丶去执行的积极态度,而不是消极地逃避,或是便宜行事丶得过且过。

3. 养成随时随地思考和阅读的习惯,增加想事情的深度
除了具备正确的观念与态度之外,还必须提升思考事情的深度与广度,因此,用於思考的时间必须不断加长。

思考是最不受时间丶空间限制的行为,思考时间加长并非要特地规划一个时段来进行思考,真正的重点在於养成思考的习惯,能够随时随地思考,走路丶搭车丶排队……等,以及所有的零碎时间都可以思考。体认到思考的重要性,并且养成思考的习惯,思考的时间自然可以不断加长。

另一方面,则是要培养阅读的习惯与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使知识的吸收能不断持续,除了从工作的执行本身累积经验与知识之外,透过阅读而增加知识来源的管道,加上正确的阅读方法,将使得知识的吸收更有效率。

掌握上述要点,复以持之以恒地不断自我淬炼,则成为「大将之才」指日可待。

成为「大将之才」的基本条件!

Image要有大格局丶要成为「大将之才」,并非一蹴可及,必须从基层开始就要有正确的观念丶思维,长久下来,才能具备充分的条件而足以成其「大」。

条件1. 客观无私的看待人事物
「大将之才」具有几项基本条件。首先,要能客观地看待所有事物,唯有客观,才能够做到无私。一个人在判断丶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若把私人利益掺杂在其中的话,判断的方向势必会朝向其私人的利益偏斜,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定来。所以,客观丶无私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条件;主观丶存有私心就会有所局限,格局便无法扩「大」。

条件2. 综观全局的思考能力
其次,则是思考丶判断事物时的平衡感。主管在作决策的时候,必须要能综观全局,全盘考量各个牵涉到的层面,而非单点思考。平衡的思维代表不偏食丶不偏废任何一个面向,而能够平衡地看待各种事物。看的面要广之外,还要看得远,如此一来,决策的品质才能提升。

举个例子来说,公司福利政策的制订,必须全盘考量所有员工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作最有效的分配与运用,以求照顾到绝大多数的员工,并产生持续性的实质效果;而不是将所有资源全部投注在少数个人身上。要对众人付出「大爱」,而非对个人施以「妇人之仁」,其差别便在前者能够平衡地考量,而後者是单点思考。

再就公司的经营来看,经营者必须均衡且长远地考量员工丶公司与股东三方面,不能偏厚任何一方。例如,不能为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而给员工过低的薪资,但也不能为了满足员工高收入的期望而给予过高的薪资,虽然员工短期内很高兴,但是却让公司在市场上处於竞争劣势,长久下来,可能无法持续经营下去,员工的工作都可能不保。

同样地,股东投资一家公司自然希望有好的投资报酬率,但公司除了将获利分配给股东之外,如果也抽出一部份与员工利润分享,则员工将因此更努力投入工作,创造更好的绩效,相对使得公司的获利更佳,股东与员工均得到更大的利益。

反过来说,公司也不能为了照顾员工而忽视股东的权益,否则,股东不愿意投资,公司资金筹募困难,营运发展便受到限制。因此,一个经营者要能够均衡丶长远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丶高品质的决策来

锻炼思辨能力4个步骤:关键时刻,你会做什麽决定?

Image我最常对学生说的话就是,「相信我,你绝不是历史上第一个碰到这个问题的人。」过去有无数人跟你碰到一样的问题,我们为什麽不看看这些人怎麽面对这些问题?他们怎麽解决?是成功还是失败?

我把如何透过学习历史,培养思辨能力,分成了4个步骤:

步骤1:设身处地
碰到事情的时候先想,「如果我是那个人,在这一刻,我会做出什麽样的决定?」

读过无数的案例之後,进展到下一个层次,就是在碰到问题的时候想,「如果是我读过的那些人,他们在这时候会做出什麽样的决定?」如果是秦始皇会做出什麽决定?唐太宗会做出什麽决定?孔子又会做出什麽决定?那麽在决策时,你就有无数的智慧宝库任你使用。

步骤2:揣摩通透
碰到一件事,不是看一次就能明白。很多学生问我,为什麽他自己读《史记》,不能得到和老师一样的结论。我跟他们说,我跟你们讲过的每一篇史料,我起码读过五丶六十遍以上。

「通」和「透」不同,「通」是这个道理你觉得你想清楚了,「透」是你有一天突然拍桌大喊「原来如此!」那就是透。碰到事情,必须想到透的地步。

步骤3:体贴入微
人世间不是只有理,还讲情。「情」主导了大部分的决定,是最值得重视丶也最麻烦的东西。

以前有本武侠小说里有这样的情节:一对侠客夫妇在江上被敌人追杀,眼看敌人的船快追上他们,妻子决定跳入江中,减轻船的重量,让丈夫逃生。就在她下定决心要跳下去的那一刻,丈夫居然把她推下船。一瞬间,妻子对丈夫的心情,就从极端的爱变成极端的恨。我们用理智来想,自己跳下去或被推下去,结果不都是一样吗?但是就情来说,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同。要真正了解历史,就必须体贴人情。

步骤4:洞见表里
中国人看事情认为事情必有阴阳丶表里丶正反两面。看事情不但要看表,还要看里,要看他没有说出来的那一面到底是什麽,到这个地步你才真正明白什麽是人,什麽是事。

荀子说,「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道贯的意思就是人性。我教历史会不断发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要你盖上书,仔细去想,在这一刻你会怎麽做,你才知道千古以来的人性会做出什麽样的选择。就像人性多贪,如果你遇到一个不贪的人,通常是因为那个东西他不想要,他想要别的,只是贪的东西不一样。

明白了人性之後,你还要有审时度势的智慧。这个时代的环境就是「时」,趋势就是「势」,任何人都不可能和时势作对。你要明白时代会往哪个方向推演,这是学历史最重要的事情。我最常问学生,我们到底活在什麽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的特色是什麽,你才会明白这个时代做什麽容易失败,做什麽容易成功。

你能让工作不一样!6 个简单小改变,迎回超有冲劲的自己

Smartphone建议 6 个轻松就能办到的方法,帮助你为工作找出新意,马上改变低迷的现状:

1. 画出工作关系网络,重新思考应对的关系
你可以画一张工作的网络关系图,去看看这样关系图中,哪些是你职位上会遇到的挑战?这些工作来自谁,是经理丶主管或是客户?重新思考过去的自己是如何完成任务,以及有没有更好的做法。

2. 把握午餐时间,和同事分享生活丶激荡想法
对於自己擅长或是热爱的事物,我们常会想要分享给身活周遭的人。或许在一个午餐约会下,你可以带着自己所擅长的事物,与同事分享。彼此互相交流,或许能找到更多不一样的思考角度喔!

3. 遇到不熟的人也主动打招呼,练习说话技巧
现今是网路发达的世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网路的发达,越来越没有距离。然而,我们也常以这样的理由作为藉口,失去了直接与人沟通的能力。

下次,在电梯或公司门口遇到其他部门的同事,不如主动介绍所负责的工作,互相聊聊近况,拓展生活圈的同时,也可以练习说话技巧,让自己有所成长。

4. 改变既有工作流程,帮助自己和同事提高效率
每天做着相同的流程,当然很容易觉得疲乏。不妨针对一个既定的流程,重新设计丶改变做法,将它变成更简单丶好操作丶高效率的工作方法。这项给自己的挑战,会让工作变得更加有趣,也能帮助整个组织提升效率,得到回馈和赞赏。

5. 主动提出有趣的游戏,扭转办公室气氛
与你的工作夥伴们沟通,来改变办公室的气氛吧!不需要去跟老板要求什麽,只要从自己开始,像是在办公桌上放置一小盆盆栽。或是在办公室举办一些小活动来活络气氛,每天就可以有大大的不同!

6. 制作一张梦想蓝图,勇敢向前迈进
你对於未来 12 个月的期待有哪些?为了达成这份期许,你在未来的每一天,必须累积哪些知识能量?这些的规划,是否可以帮助你累积更多的经验?试着厘清对自己的期待,制作成一张蓝图吧!当你确信自己的方向及目标丶并且付出行动,一定能够遇到贵人帮助你去完成梦想!

主管做到2件事,员工就会心甘情愿接受困难的挑战!

Image对主管而言,激励是一门艺术,尤其当公司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接下开创性的新任务时,要如何激励哪些兴致勃勃,却又犹豫不决的适当人选,排除他内心可能出现负面的声音,愿意接下可能吃力不讨好的任务呢?

这时主管必须站在同仁成长的角度想,诚恳地为他分析,接下这一份工作,是一个培养自己实力的大好机会,有助於他拓展视野,离实现自己的愿景更进一步。

两年多前,我打算将一位台湾资深主管调任杭州3年,但他本人意愿不高。我劝他,杭州有整个浙江省做为腹地,市场规模是台湾的好几倍大,也是中国最富有省分之一,值得去好好开发,视野会变得更宏观。

他说:「我有多年管理团队的经验,视野应该够宏观,不需要去中国培养。」

我建议他别光听我的意见,因我代表公司,所以立场可能不够公正,请他去请教一位自己信任的长辈丶或利益不相关的人,再做最後决定。

他决定去找自己教会里的一位长辈,是台湾飞利浦的前任副总裁请益。

这位长辈告诉他:「当然要去啊,这麽难得的机会!如果你一直待在高雄,恐怕像只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麽样子,自己的竞争力也会停滞不前。虽然你对现有的职务得心应手,但一直做相同的事,难免缺乏挑战性,何况只去3年啊,又不是去苏武牧羊!」

後来他再来跟我谈话时,我跟他说明选择他的原因,因为他过去接到困难的任务都勇往直前丶我也会花更多时间与拨出更多资源来协助他开发市场。最後,他终於被说服,公司也解决了中国主管不足的问题,现在他的能力也真的更上层楼丶令人刮目相看。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曾经说,优秀员工会离职的理由表面上有千百种,其实仔细分析,会发现基本上都是表面因素,真正的关键只有两个:1.钱没给到位;2.心受委屈了。

所以说,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当然是吸引人才加入的先决条件,但是要他们对公司忠诚,并乐意接受新任务丶新挑战,却不能只靠给钱。反而是需要创造一些特定的正向情绪与氛围,更能促成更高的员工投入度。

一旦同仁觉得自己受重视,他们的信心就会提高丶也会自我激励,使得他们会以高度的热忱与决心去接受新的工作任务,创造公司与同仁的双赢成果

当你可以无所畏惧的面对工作,那问题就大了!

Image每次出国,我就变了一个人。所有的反应都慢了两拍,跟陌生人讲话,总要想很久才有回应,做任何事都慢慢来,不像在国内,随时都反应敏捷,动作快速。老婆会很奇怪地问我:「你为什麽一出国,就像一个呆子?」

我自己检讨,因为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任何事都不熟悉,所以我总要想很久,才能做出回应。

这应该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反应,在熟悉的环境,如鱼得水,无往不利;在陌生的环境,则必须小心谨慎,以免犯错。

人通常是知道害怕的,这也是生存的本能。只要遭遇陌生的新鲜事物,通常小心翼翼,谨慎应对,直到熟悉之後,才会逐渐放下心防。

可是人也会因为习惯丶熟悉,而从小心谨慎,逐渐变成不知害怕,无所畏惧。许多灾难就从不知害怕开始发生,这是职场常见的现象

新鲜人初入职场,一定从小心谨慎开始,这时候学习快速,日起有功。可是在工作一丶两年之後,当一切都熟悉了,就开始自我感觉良好起来,面对工作,轻忽以对,做起事来,老气横秋,一不小心,就会犯很不可思议的低级错误。犯错时,如果组织又没有严厉处置,工作者就会养成轻忽的恶习,终身难改。

职场中另一种不知害怕的灾难,来自资深主管及中高阶经理人。这些人因为成效卓着而被提拔丶赋予重任,身上充满了外界认同与肯定的光环,心中满是成功的记忆,难免以为天下没有任何事能难得倒自己,这时候很自然地就会放手施为,甚至胆大妄为。

中高阶经理人的不知害怕,来自於过去的成功经验与他所被赋予的头衔。成功经验让他自信满满,自以为能力超凡,这是「成功者症候群」;头衔则使他拥有地位与权力,有过度的自信去做所有的事,这是「头衔症候群」。

有了成功与头衔之後,通常会出现3个盲点:1.高估自己的能力;2.低估事情的难度;3.错估外在情势的变化。而所有的盲点都来自於心中无所畏惧。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其客观的标准,高估能力的结果是勇於承担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事情的难度也有其客观的事实,如果轻忽以对,只看事情的表面,恐怕会忽略其中隐藏的陷阱,而孟浪从事。

外在情势的变化尤其不可预测,谨慎的人会把情势的变化考虑在内,并预留馀力,因应不时之需;而过度自信的人,往往忽视环境的变化。无所畏惧是成功之後的绊脚石,也是顺境时的陷阱。人永远要保持知道害怕,对所有的事知所畏惧,永远小心谨慎,谦虚面对,才能常保顺境。

「人才在哪里?」老板不给舞台,诸葛亮也会变庸才!

Image何谓人才?若问我意见,我会说:摆对位置,就叫人才;摆错位置,人才也必然是狗才。所谓人才,是能为部门创造绩效者,才叫人才
但一个人能否为部门创造绩效,靠的不只是他的才华,更在於能否把他摆对位置,以及这个人能否获得合乎他性格与能力的空间,才有机会成为创造高绩效的人才

从领导者的角度说:人才是被领导者塑造出来的,没有好领导,就必然没有好人才!

所以重点不是人才长什麽样子?如何去找人才?重点是:你如何让适合的人进公司,并给他合适的位子,让他有适合的权限去做充份创造绩效的事情?

倒过来说,可能更正确:领导者应该先搞清楚自己需要创造什麽绩效?这个绩效需要什麽样的团队来创造?最後才能开始思考谁是最适合这个团队的人?最适合的人进来之後,接着才能想:该给这一个人什麽位置?什麽权限?

这时候,关键问题便来了:你如何与即将进来的人沟通丶恳谈,并通过对对方的认识与了解,给与他合适的位置与空间?

即将进来的这一个人,日後是人才或庸才,其实关键的角色是这一个领导者的识人之明。

所谓识人之明,不是指辨别谁是人才丶谁非人才这个能力,而是指能否了解对方的工作能力丶性格丶价值观与办事态度丶方法等等,然後再用双方最愉快的方式来相处。

工作是死的,人是活的,硬要把人套进一套死板板的管理架构中,活人也会变死人。但企业经营不可能没有管理架构,如何在死的管理架构中,把人活用,让多数人都能变成人才,这就是领导者的修练。

管理者的挑战,是如何把公司派给他的人,套进公司规定好的制度系统中,然後分配工作丶挤出绩效。至於被管理者是人才或庸才,好像不是那麽重要,只要大家都能胜任工作,就相安无事,年终尾牙吃吃喝喝就了事。

但对企业领导者,或有志让自己成为团队领导者的人来说,认识部属的能力与想法,把他摆到最适合的地方,往往才是最大挑战。
简单来说,有好的领导者,才会有济济人才;没有好的领导者,就只会问:好人才在哪?为何我底下没人才?

如何管理「没有梦」的员工?

Image认清:梦想是没有办法靠後天培养
然而,不要以为只要有了梦想,做起工作就一帆风顺,从此就很快乐;「刚好相反,因为痛苦与梦想往往是绑在一起的,」杨基宽说:「拥有的梦想愈大,痛苦也就愈大」,当工作者找到了梦想,但那些在职场中要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并不会因此消失,反而变成你无法逃避的事,那并不是下班丶放长假或换工作就能解决。

他以自己投入网路创业为例,在一场座谈会上,他接触到网际网路,带给他极大的感动,把「创立一个人性化的求职求才管道」当梦想,但痛苦也就此开始,杨基宽四处向人求教学习网路知识,自己制作网站,甚至在一九九六年抵押了房子,「当时自己放弃了一切,可以说走投无路,面对眼前唯一的道路,又是自己的理想,也只能破釜沈舟,努力一搏了。」

提醒:挑选出有梦想的人
从创业者变成管理者,杨基宽要面对的不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如何必须让同事也能感染自己的热情,共同朝向梦想的方向前进。

「梦想是没有办法靠後天培养的,」杨基宽不相信管理者可以在职场上靠着後来的努力,让对某份工作没有梦想的人燃起热情,他认为不要浪费时间在没有梦想的人身上,唯一的办法只有事先挑选「可能对」的人,再日渐引导丶激发对方对这份工作的梦想与热情。杨基宽建议在徵才时引进科学的职能测验方法,事先设想工作需要的各种职能,有的工作需要热情,有的需要冷静,甚至是冷酷。

虽然有人可能会在测验时故意投企业所好,但是一般来说,职能测验可以筛选掉七丶八成特质不合适的人,「没有必要把每个人都硬要培养成总裁嘛,」杨基宽指出。

挑选对的人之後,接下来是在日常工作中激发他们的梦想。当然,别人的梦想不会和经营者完全一样,一级主管可能和老板的想法最接近,这样推演下去,离创业大老板越远的人,梦想的纯度可能会越来越淡。因此杨基宽认为主管的工作之一,是当「传教士」
(evangelizer),想办法把理念传达到同事身上。

「梦想不是挂在口头上,也千万不要用自己的梦想来折磨别人,而是要体现在每天的日常经营,」杨基宽指出,公司每天面临的是营收和生存的压力,传达梦想不是带领着大家呼口号,工作上的梦想每个人不会完全相同,主管只能靠引导和激发,却不能规格化的强制,因为梦想是会变动的。

目标:帮人找到方向,行动靠自己
杨基宽说,他刚开始创业时,只是想是想藉着网路的特性,帮助社会新鲜人顺利找到工作,但杨基宽後来发现,这些人後来再回到一○四找工作的机率很高,表示一开始一○四的服务就没有让顾客很满足;这让他不禁思考,或许公司真正要做的,是「帮助工作者找到方向,而不只是找到一份工作」,为了让工作者不断学习,一○四後来开始规划和提供教育网丶在职进修等一系列「发现自我」的服务。

「所以主管就必须在设定企业目标时,就带着理想性,」杨基宽举例,有次开会时,一个同事提出一○四或许可以藉由资料库发展「媒人婆」的服务。「这个服务除了让一○四赚钱之外,还有没有什麽意义?」杨基宽问,当时同事一时无法回答,而他也在否决这个计画的同时,也传达了公司经营的理想性与方向。

「如果我拿七千万给你,而只要求你从此以後不再换工作,也就是说放弃转职的权利,你愿意跟我做这项交易吗?」杨基宽在演讲中不时会提到这样的例子提醒工作者:「不要试着寻找成功,试着寻找自己的意义。」「大部份的人一生最後没没无闻,往往是因为太过主观,认为自己『应该』做什麽,而没有反过来去思考,自己『原来』是什麽样的人,」

杨基宽建议,可以利用一些心理测验丶性向测验等科学工具,顺着自己的性情选择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最契合的工作。趁着新年,好好想一想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职场上,事与愿违是正常!懂得这样面对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Image公司付薪水给你,只为了请你做这件事
谈职场素养前,我们先来探究一下,到底「职场」是什麽?

它可以有许多定义,每个人的定义也可能不同。倘若把职场看成一颗洋葱,需要剥开层层表皮,了解层层意涵,才能探视它真正的核心意义。在职场的不同阶段,每个上班族的甘苦与滋味也各有领悟。

於我而言,职场是处理「人」与「事」的场所,并透过处理人与事的各种问题,获取金钱财务的报酬。定义看起来简单,事实上,职场的实际情境却非常复杂。工作上的顺逆,关键的问题在於:你要如何做事丶如何做人,才能完成任务,在团队里当个称职且有潜能的成员

得到一份工作,是因为公司期许我们能解决问题;之所以领到薪水丶获得报酬,是因为我们真正能解决问题,能为主管分忧解劳。因此,上班族的主要目标,是承担工作上的任务,并予以妥善处理。这是很重要的基础认识

如果欠缺正确的态度,可能会误以为工作是轻松舒服最好,或者把工作上遭遇的挑战与阻碍,都当成是别人找麻烦丶自己运气不佳。我认为,上班族唯有了解职场上可能的情境,以及其背後的原理,才能在心态上有较适切的准备,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困难。

进入职场的首要任务,就是展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主管及组织的期望。既然上班族得为解决问题而伤神费心,是否只要将事情办妥,并完善每一件由你经手的任务,工作的结果就会与原先的预期相符呢?其实不然。

职场进阶:面对「事与愿违」
「事与愿违」是职场上经常发生的事,职位越高,感受到「事与愿违」的机率越大。组织里难度高的事情,通常由能力强丶经验丰富的人来承担。正常情况下,高阶主管需要费神处理的事情,主要是因为部属发现风险超越了自己的才干所能控管,所以往上呈报,请主管拍板决定。

相对的,若在职务上都得心应手,可能意味着眼下的工作,低於你的真才实学,或已无法让你持续进步。抱持正向价值观的人,总是争取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努力突破原有经验框架,能成就大事者,都擅长和「事与愿违」的情境相处,并且能提出积极的应对方案。

遇见「事与愿违」的情境,能否将危机化为转机,关键在於心态。正向丶能自我勉励丶积极正面迎战的人,通常有足够的心力,能妥善建立自己在组织内的价值。一个人看待工作上的挑战或困局时,他的心态与视角,反映出此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式,也影响团队的工作氛围与成果。

「事与愿违」若是源自技术上的问题,通常较容易克服,比较困难的是与「人」相关的困扰,例如工作夥伴间的矛盾,或是自己的身心状态。在此情况下,如何梳理自己与同事间的工作关系丶如何自我安慰勉励,也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这些人际互动的相关课题,後续会进一步说明。

台积电的创办人兼董事长张忠谋先生,工作日复一日充满挑战,他常常自问:「为什麽我还可以这样持续努力往前?」

解答就在他撰写的散文《常想一二》中: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丶乐观与勇气。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於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於思想的瞬间。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每天面对那麽多的考验与磨难,张先生唯一记挂的,是最终成功刹那的感受,回顾他做成的事或他成就的人。我认为,张先生是「用心」反思丶「诚实」律己丶「乐观」迈前的成功典范。

工作上必然会遭遇挫败,特别是入职後的三到七年,是感受挫败的第一个高峰。趁着年轻好胜丶身强力壮,只要把握正向的态度,接纳各种学习指点,即便很累,也一定会很有收获。

谨记,成功并不是追求就可以获得,成功只会给准备好的人。无论在这条路上有多少挑战,一定要相信:所有的努力丶一切所花的功夫,终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死忠派现在吃不开了,企业现在要的人是……

Image近几年来,一年换好几个老板的找工作模式已经生根了。光是看X和Y世代跳槽族的履历我就被打败了。可以确定的是,你待在同一家公司的年资,在过去可以拿来当你最大的特色,但现在已经吃不开了,整个徵才市场完全颠覆。现在人力资源部的人只要看到有人在同一个地方上班十年,心里就会开始狂拉警报:这个人可能不太能承担风险;这个人在公司里应该是小角色。

换一种说法就是:守旧派丶冗员丶恐龙。

现在的企业喜欢的是拥有十八般武艺的人。假设你的工作一个接一个换(当然,是有理由地换,而且工作评价不错),碰过各种状况,就能在多变的就业环境下顺利发挥你的能力。但这不是要你开始频繁换工作或是变成一个通才,关键在於你要能够在以下两者间取得平衡点:先是更换新的职位或角色後,增加你的工作技能(如果你是在同一家公司里调动,通常这不是问题),然後又能让人知道你可以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好。

千万不要像山姆这样错失良机。

他一直都在美国一家很大的运动用品制造厂担任市场行销人员。虽然曾经有很多对手公司想要挖角他,但他热爱这家公司,从来没想过要离开。不久,公司面临巨大的变化。由於海外较低价制造厂的竞争势力变大,公司必须重整裁员。在那段时间,山姆得知公司另一个区块有个职缺,他决定该是尝试不同工作的时机了,就算在那里的薪水也没增加。

然而,最後的结果让他傻眼,因为上面的人跟他说:「我们看不出来你有什麽技能可以接受这个挑战。」山姆後来才发现,公司已经禁不起任何风险代价,让一个可能不会成功的人坐到那个位子上。他已经晚了七年。然後高层又作进一步的逼退动作,要求他若想继续留在公司,就必须降职,不能当市场行销部的负责人。而公司找来另一组更有电子零售经验的人来接手。最後,山姆只好提前退出。

如果你想保有竞争力,一直占鳌头,那请把你的刀磨利点这种事情会发生不是雇主的责任,而是你自己的。你得衡量一下你的技能,看看你在工作上每一个层面的效率及成功率,在公司整个竞争力排行榜中是排名老几。如果公司的训练或是人力资源部门不提供这些资料,就去看看和你相同领域的人现在用的是什麽样的新技巧。认清你目前的职位若要成功,你要具备什麽最关键的竞争力,然後想办法把这个洞补齐,就算可能要花时间和金钱去进修也得做。如果在既有的工作或职位上,你的技能已经没有升级空间了,那麽考虑换新工作吧

我们常听到一个说法--天下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个说法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eitus),但它用在现今的世界再适合不过了。变化成为职场的必要条件。变化可以带给我们新的契机,激励我们成长,产生正面的结果,但人都倾向抗拒变化,因为我们害怕面对短期内会碰到的困难与挫折。过渡期带给人的冲击在所难免,若要成功掌握过渡期,你必须维持弹性丶带进你的创意,并拥抱这段自我发展的旅程。

所谓的成功,不是你最後达到的一个目标,或者得到一堆奖,它就像一段人生历程,会持续不断直到你退休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