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争取休假丶工厂需要人手,主管怎麽做才能双赢?

Image关於员工休假这件事,建议妳从 3 个面向来思考:首先,妳要确定休假制度是否符合劳动法规。其次,才是思索替代方案,像是改用轮班制,让员工有机会在周六休假;或者着手改善薪资与绩效奖励制度,回馈员工。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则是与员工沟通。比方说,妳有没有把目前计画的隔周休措施让他们知道,或是询问他们的看法?

我建议,如果妳们公司没有常设性的沟通管道,从现在开始做。与员工交换意见,同时达成以下 3 件事:

1. 澄清员工抱怨:
妳可以向他们解释,「虽然周六要上班,但是平常都准时下班,不像同业经常加班。想要改变现有做法,我们就来投票。」

2. 说明公司现况与未来:
妳是二代接班,一定有很多理想,妳可以将规画告诉员工,请教意见,妳会更了解他们在意什麽。

3. 激励士气:
很多时候,员工只是出於不安全感,才极力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妳可以明白告知,只要获利成长,公司很愿意回馈给员工,不会占他们的便宜。

很多领导人都知道沟通的重要性,却忽略沟通的方式。例如沟通时,尽量避开「请你们为公司着想」「因为公司还是要赚钱」这些字眼。比较好的说法是,「我了解你们的辛苦,你们都是经验丰富的好员工,因为 ……,我们可能会采取 ……。」或者把利弊分析给他们听,「如果增加人手,人事成本增加,也会影响公司获利,让你们奖金缩水,这样可以接受吗?有没有其他建议?」

老实说,经营者与员工未必要处於对立的立场,有不同意见时,一定要靠努力沟通来解决

我的第一份工作教的事:人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销售」!

Image我的第一份工作看到杰出业务员如何化不可能为可能;也看到他们在遭遇挫折时,如何自我调适丶止痛疗伤;更看到他们完成傲人的业绩,领到令人钦羡的收入,如何豪宅华车,享受人生。

从此,我确定销售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每一个成功者不可或缺的本事。如果有机会让业务成为第一份工作,这是职涯最好的起步。

有一个晚辈来找我,希望我给他一些生涯建言。我看他的学历,不是好的大学,没有特殊的专长。我观察他应对还算灵巧,就告诉他,「你一无是处,唯有年轻,要找到好工作很难,就找个有前景的行业,从业务工作开始吧!」

网路不是明星行业,业务又是大多数年轻人畏惧的工作,只要他下决心,这样的工作并不难找。於是,他照着我的话,找到一间网路公司的业务工作。

他从打杂做起,无所不学,半年之後,成果逐渐显现。一年後,他来看我,告诉我他已经领到几十万的薪水奖金,比他所有的同学都好;两年之後,他年薪超过百万。重点是,他在网路公司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很谢谢我的提醒

这是人生第一个工作从业务开始最佳的案例。

其实,业务与销售是每一个人必须学会的能力,因为人生无处不销售。

像是去应徵工作,就是销售自己,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讲究应对进退,懂得从对方角度,设想对方的需求,把自己包装成适合对方的产品,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业务与销售技巧。

此外,当我们需要请求支援时,我们也要获得对方的认同,让他们相信协助我们是对的,对他们也是有利的,对方才会愿意配合我们做事。这也是在销售我们的工作和想法,一种需要沟通丶说服的销售过程。所以,就算我们拥有一份看来和业务丶销售完全不相关的工作,可是在每天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永远需要学会销售技巧。

更何况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完成交易,会业务的人将永远是市场的赢家,因为要成交,就需要靠业务技巧与业务思考。

因此,不论我们这一生想从事什麽样的工作,我永远相信,第一个工作从业务开始,将是最好的训练。当我们了解销售的本质,拥有销售的基本技巧,认同销售是一件高尚的工作,做任何事都会水到渠成。

不论从事什麽样的工作,第一个工作从业务开始,将是最好的训练。人生无处不销售,像是应徵工作,推销自己丶要求他人配合做事等,都是说服的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完成交易,会业务的人将永远是市场的赢家,因为要成交,就需要靠业务技巧与业务思考。

往结构性面谈靠拢,降低偏见丶主观看法的影响!

Image主管想要让面谈时不受偏见影响,选出真正的人才,我建议可以在下列方案中择一使用,只要确定是往提高面谈结构性的大方向前进,就能提高决策品质。

1.高结构性:设定固定题库和评分标准。
由公司为每个职缺设定专属「脚本」,无论是哪一位主管面试,都要照题库提问,并仔细聆听求职者的答案,从既定评分表中,找出该回覆可得的分数。这个做法是限制面试官提问和评分的决定权,降低他用个人偏好选才的机率。

2.中结构性:只规画题库,评分由主管决定。
有些公司在推动新的面谈方式时,经常会引起主管反弹,他们认为,人是要找来和自己配合的,公司干嘛管怎麽谈?碰到这种状况,公司可以考虑只规画题库,要求面试主管从既定范围内出题,至於评分则交由主管自行决定,确保新制度不会窒碍难行。

3.低结构性:多次面谈,用高成本换决策品质。
如果面试主管对於以上方法的接受度都很低,也可以采用由多人(例如3位面试官)各自分头执行一场低结构面谈,或是动用更多位主管同时面试,以共识决的方式降低个人偏见,换得良好决策品质。

在选才的「关键环节」,主管不能犯这3个错!

Image谈到主管心里设定的人才必备条件时,会发现他们有些观点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因为人们经常会「放大极端值」:一旦遇到过把自己整得要死的部属,就会记下对方的特质和习惯,往後只要在求职者身上察觉类似表现,就绝不录用。然而,这些立论未必有科学证据支持,也无法据此预测未来工作绩效

难道面谈无法帮公司选出人才?我认为,问题不在於「面谈无效」,关键是你怎麽「妥善执行」。

凭感觉提问和评分,容易招聘到不对的人
照理说,为了便於比较应徵同一职缺不同求职者的表现,公司应针对每个求职者都询问类似的问题,以搜集一致的讯息加以评分,这在学理上称为「结构性面谈」(structured interview),也是选才时比较推荐的做法。

企业主管或面试官很常「凭感觉问问题,凭感觉打分数」,以下是3个最普遍克服的做法,如果能逐一迈进,往高结构性面谈,有助於让面试发挥更好的选才效果。

1.面试前没做准备,不知道问什麽 ?
面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搜集求职者相关资讯,事先没有盘点好自己需要哪些类别的资讯,如何得到想要的资讯?

很多面试者是在求职者进到面谈室以後,一边请求职者自我介绍,一边翻阅对方履历,听到有兴趣的主题,就多追问一些。这种做法很容易得到成堆不太重要丶无法预测未来工作表现的讯息,做出的用人决策品质自然不理想。

此外,习惯在面试时随意提问和评分,也很容易受到求职者「迷惑」,选错人进公司。心理学「印象管理」的研究指出,人们对於外貌出众丶喜欢自己的人会给予更高的评价,但是对你有好感丶或让你产生好感的人,未必符合职位需求,能帮主管分忧解劳。

2.对同一职缺的求职者,提出不同问题
大部分主管不认为这样做有什麽错,毕竟每个求职者背景不同,当然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问,才能真正了解对方。

不过,假设公司要找业务员,你定义的必备特质包括不怕生丶可以承受连续被拒绝的挫折,如果没有针对求职者提出类似问题,而是因人而异,要如何检视和比对谁是最符合条件的人选?

3.只问面试官有兴趣丶却和职缺无关的问题
有些人会基於过往经验,自行设定面谈题目。我听过某位主管的必考题是:「你逢年过节会向谁拜年?」他还预设了最佳答案是「长辈」,因为这表示求职者会关心长者丶人际技巧良好。然而,这个推断并没有科学根据,说服力也不足。

有阵子企业很流行逻辑思考的面试题,像是「全市共有几座加油站?」这类题目的风险在於,求职者未必都能认同,「推论出加油站数量的人,较能胜任工作要求」。

要是没拿到 offer 的求职者上法院提告,说雇主问了与工作任务无关的题目,导致他没被录取,主张雇用歧视,这时候雇主就有责任要举证,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得到的答案,确实能有效预测求职者未来的工作绩效。万一拿不出充分证据,就很难打赢官司。

换句话说,思考题不是不能问,而是要尽可能和工作相关。例如,零售业者徵才时,提出「全市有几间便利商店」这类题目就比较合理,求职者即使未被录取,也比较不会采取法律诉讼或散播不利於公司的言论。

 

在办公室如鱼得水的12项备忘录

Image提供主管及员工下列12项备忘录,从小处着手,即能活络办公室气氛。

1. 将走廊上印有「成功」丶「目标」丶「坚持」等不切实际的标语海报撕下来吧!换上白板丶黑板或射飞镖的圆靶,让员工恣意涂鸦,或是射个飞镖消消气,转移注意力。

2. 忌妒是人性,也是办公室让人分心的因素。所以烦请那些帅哥丶美女穿着打扮含蓄一些。

3. 虽然不能到星巴克一边喝咖啡丶一边开会,但至少在冷调的会议室中,放点轻松的音乐

4. 主管发表高论请说「白话」,才能让员工听得懂。不要唱高调或令人无法理解的术语,像「实现公司的价值」,达成「执行力」,让组织企业从「A到A+」等。

5. 订出午睡时间,公司提供毛毯出租

6. 给予员工隐私空间。员工生病或休假回来後,不要逼问他们在休假期间做了什麽事等问题,他们有权利保持缄默。

7. 午餐时间避免员工一窝蜂挤到餐厅,可以分批吃饭,保持餐厅乾净,之後来吃的人,也能享有舒适的用餐环境。

8. 员工餐厅可以放些酒精饮料,仅供小酌,不鼓励乾杯。

9. 每天早晨开放15分钟,让员工们讨论昨晚电视的剧情;还沈迷在昨晚欢唱KTV的员工,也可以顺便清醒一下。

10. 请换掉老旧的影印机丶令人抓狂丶吱喳作响的传真机,还有从早到晚卡纸的列表机

11. 技术部门的人,请将公司电脑丶电话及墙上的挂钟,调成一致的时间,不要一边快5分钟,另一边又慢10分钟,避免让员工工作时无所适从;另外,也请员工将自己的手表丶手机与公司的时间调成一致。

12. 员工别在公司讲八卦,免得扰乱人心

品牌也要有「防灾计画」!不要把危机当成突发事件,而是日常练习

Image不要把危机当成突发事件,而是日常习惯
有些人可能已经在想危机通常都是突发性的,谁也不知道什麽时候会从什麽地方爆发出危机,又该怎麽管理?其实几乎所有的危机发生都是会有事先预兆,也是可事先被管理的。

以树脂工厂的爆炸案为例,若能在日常中落实检验流程,便能提早在检验数据中预测到爆炸的可能性,事先阻止爆炸的发生。

因此,危机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不要把危机当成突发事件,而是在日常中就将危机预防当成工作的一部份,当企业组织上下的危机意识产生,便能产生面对危机时的第一道防线,而接下来便是建立完整的危机管理系统,让企业能产生免疫系统,有效防御危机。

1. 建立企业情资系统,嗅出危机徵兆
曾经有一个客户要进行企业策略转型,由於是全球大规模的调整,因此在完成之前不能对外公布任何讯息。

然而,在同一时间,我们发现台湾媒体连续几天纷纷报导客户因为失去竞争力而决定退出特定市场。这样的讯息对客户而言,无疑是个会影响企业形象的危机,我们第一时间掌握到讯息的来源,并且通知客户,让客户可以即时追踪全球的相关报导,并且重新检视并制定全球企业策略转型的沟通策略。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危机的来源可说是四面八方,要预防危机的第一步便是建立能掌握所有资讯的企业情资系统,一旦出现异常,便可在第一时间追踪调查,加以解决

情资系统的搜集来源包括掌握企业产品丶服务及企业组织在客户及一般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与评价丶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丶合作夥伴对於合作模式的态度等。而对内则是需及时掌握政策及经济等大环境因素丶了解内部员工的心声丶定期检视内部的管理流程丶甚至品牌过去的负面危机等,都得一并了解以进行正确的诊断。

当各个部门搜集到所有的情资後,应加以研究背後的成因,层层挖掘潜藏的核心问题,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对应的改善。台北市长柯文哲总是强调「SOP」,关键便在於:当所有环节都有检核或执行的SOP,那麽出错时被发现或被治疗也就容易得多。

当危机发生时,所有负面的讯息也应该被统一搜集到同一个部门,并拟定「有效处理丶预视延伸性问题」的方案。大部分的危机预兆应该在此一阶段就可以被发现并加以处理,但若没有把延伸性的问题一起预视清晰,则很可能再次人仰马翻处理下一个危机。因此,面对危机,见高丶更要见远。

2. 成立危机管理小组
虽然建立情资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嗅出大部分危机的预兆,但百密仍有一疏,再加上危机一旦发生时,通常涉及的部门众多,难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

企业可在平常就选择熟知企业和产业等内外部环境,且在制造丶销售丶公关丶人事丶通路等部门担任高职位的管理人员组成危机管理小组。这些具决策能力的管理人员,能整合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资讯并综览全局,在平常先制定出防范和危机处理的计画,在危机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掌握主动权,即时作出决策

3. 定期进行危机模拟训练
有了防御系统,如果能加上定期的模拟训练,对於危机的预防便能更加滴水不漏。企业可根据危机管理小组策画出的危机应变计画进行定期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危机管理小组的快速反应能力,并能强化组织内的危机管理意识,同时检测已拟定的危机应变计画是否可应用於大部份的危机情境中。模拟的面向包含对内丶对外的处理与布达,都必须缜密进行。

有一个客户内部有很完整的危机管理小组,里面包括了各个部门的最高主管,并且在创立初期就针对公司可能会面对的问题,拟出了厚厚一本的防范计画。

其中包括若厂房有危机发生,各个部门分别应该跟那些单位沟通,有员工丶附近居民丶客户丶经销商丶媒体丶政府单位等,由谁出面沟通,需要在多久时间内处理完成等细节。

即便如此,为了确保这厚厚一本的危机应变计画是可以随时运用的,该危机处理小组随时都会交换各部门遇到的新的潜在危机或是看到竞者遇到的危机问题,每年还会针对这些新的潜在危机一起进行一次模拟练习。在练习中会比照危机发生时,让每个部门在限定时间内做出相对应的决策,再由其他小组成员评论是否可以放进防范计画中,以此来将危机的预防做到万无一失。

危机处理得当便有可能变成转机,但在转机出现之後,更重要的是从每一次的危机中学习经验,建立有效的系统尽可能预测及避免危机的发生。毕竟危机的发生往往影响的不只是企业本身丶更包含了企业内的所有员工丶产业链中的合作夥伴,甚至是所有的消费大众。因此,企业内部可在平时便藉由建立危机处理系统丶定期模拟练习,有效掌握并避免危机的发生。

单打独斗不能保证成功!小心这4种现象,才能落实团队合作

Image公司内的各部门分工都需要团队合作,但许多失败的团队合作例子不外乎以下四种:

现象一:竞争心理作崇
面对激烈的竞争,许多学生认为彼此「互为对手」。相关的问卷调查显示,虽然有53%的同学认为现在大学生的关系应是「互相帮助丶共同进步」,但是,由於在学习丶就业等各方面的竞争,46%的同学感受到了实际存在的“互为对手”的关系。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同学之间是「互不相干」甚至是「互相提防」的关系。很显然,片面强调竞争的心理,阻碍了年轻人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象二:「负面」默契
一项任务布置下来,因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大家明明知道该任务不切实际丶无法完成,但为了逃避责任,都心照不宣地选择「沉默是金」,谁都不愿将实际情况告知上级领导——这是典型的「负面」默契

现象三: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对团队合作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位朋友告诉我,当他第一次成为经理时,他的部门里有一位明星员工,做事情比谁都快。但是,这位员工自大丶自私丶看不起同事,总是向老板抱怨其他员工。他的作风造成了整个队伍士气低落,员工之间没有信任,缺乏默契,效率极差。

我的朋友起初没有察觉到这一现象的危害性,反而认为那名明星员工是个英雄,他一个人的效率拯救了团队。於是,他每年重用并提拔明星员工。後来,别的员工都慢慢离开了他的部门,最後整个专案失败了。

我的朋友说:「经过这次教训,我终於懂得,团队合作比个人表现更重要。」
我问他:「之後你解雇了那个傲慢的明星员工吗?」
他说:「不,我的老板先解雇了我,然後他又解雇了那个傲慢的员工。」

看来,只有摒弃个人英雄主义,才能培育出整体表现出色的团队。优秀但不懂得团队精神的人,在团队中只会起到负面作用。

现象四:因小失大
在团队合作中,集体利益和共同目标是团队成员工作的前提和原则,有时,为保证共同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以往的团队和工作进行调整,这可能就会与团队成员的个人利益或目标发生冲突,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会坦然面对,以大局为重,也有人会「因小失大」。

在微软公司,有一次,鲍尔默总裁要求我对两位高级副总裁管理的两个研发队伍进行重组。从技术角度看,这两个队伍应该合并起来。但在这两位副总裁看来,如果放弃了对团队的控制权,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就会动摇。因此,他们互不信任,不愿交出自己的研发队伍。最後双方都摆出了宁为玉碎丶不为瓦全的架势——说实在的,这种只看重自己的「虚名」而不顾整个公司利益的做法是不折不扣的「因小失大」。没办法,我只好建议同时解除这两个副总裁对研发队伍的控制权,然後再着手合并团队,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公司的利益。

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靠个人努力丶单打独斗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时刻警惕上述四种现象的出现,同时悉心学习团队合作的原则和技巧,只在这样,才能够真正融入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现代社会

如何养成赞美的习惯?

Image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始养成赞美的好习惯:

体认「赞美他人使人成长」:
赞美他人会使自己有所成长!当自己开始会赞美他人时,表示自己的心胸渐渐宽大,也会开始反思自己的弱处。当我们想要追求有品质的人生时,重要的就是将「赞美」作为人生的主轴,建立彼此都能自我肯定的人际关系喔!

每天练习说出一句赞美话语:
若是没有习惯说出美言辞令的人,可以试着从常去的餐厅丶店面开始着手,渐渐熟练之後,便可以开始尝试对他人赞美。无须担心自己所说的赞美语句肤浅丶轻浮,要认为「赞美他人确实肯定对方的表现」。

担心自己的赞美语汇不够丰富吗?没关系!你可以先从运用「A跟B很像」的赞美法开始。此外,「和A很像耶!」也是很棒的赞美法,A可以是值得效法的人物,让被赞美的人无形之中有了努力的目标及效仿的对象。例如:「你对存钱很有概念,说不定是未来的巴菲特喔!」

准备一本行事历(桌历)
行事历或桌历最好是放在每天放眼所及之处,一旦今天说出赞美他人的话,就可以在当天划上个记号,长期纪录,让「赞美别人」变成是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此外,记录下每天赞美的话语,提醒自己每天的赞美方式要和昨天不同,长期训练,赞美的技巧就会有所精进。

员工老是无法达成标准?运用3种赞美法下属进步更快

Image建议主管阶层可以运用3个技巧鼓励部属,让员工了解自身的不足,又不会失去成长的动力:

1.Yes→No→Yes沟通法激励部下:
当下属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与心力所制作的成果,仍无法达到你的标准,请先别苛责他,你不妨可以使用「Yes→No→Yes法」,意思是指先肯定对方,再不着痕迹地说出想说的话,最後再以肯定对方的话语做为结尾。这样说话,使对方能够感受到赞美及鼓励,又能表达出自己的期望。

以上述的情境为例,主管可以对小林说:「小林,为了这份报告努力这麽久,辛苦你了,不过这份报告在格式和写法上出了些问题,可能还要再修改,你可以请教前辈们。我非常期待你的表现,好好加油!」

2.展现出长期关心的态度
对於部下表现优异之处,主管们不妨可以记下来,隔了一些时间再赞美属下,这样的激励法不仅使部下更加感动,有种「原来主管都记得」的感动油然而生,甚至会更努力丶激发更多潜能。

举例来说,约莫两个礼拜後,主管可对小林说:「小林,上次的报告虽然不完美,但你的态度非常了不起,未来也要好好保持!」短短的几句话,却能带给部属自信与成长。

3.赞美对方曾经付出的努力
在赞美他人的时候,可以想想过去对方的挫折与失败,并将赞美结合鼓励。这种赞美方式,不仅让听者感受到激励,更带给对方感同身受的温暖。

例如:时常指正小林的主管与他晤谈时提及:「小林,虽然当年你的简报时常被退件,但也因为这样你比他人磨练出更卓越的简报技巧,越挫越勇的态度真是不简单。」这种赞美法不仅可以让员工了解自己的成长,听者心中更有一股暖流涌现。

找员工,不能要求零缺点!成功企业家给主管的4个用人建议

Image提醒主管在选丶育丶用丶留时,应该调整的心态,才能找到对的人上车。

1. 选才:找人要看他优点,而非要求毫无缺点
公司分为承平与抗战时期。假如你的企业正处於後者,每天都得奋力求生,那麽选才的关键,就是这个人可否「解决当下组织面临的挑战」,并在市场中杀出重围。

霍罗维兹就曾面临这样的抉择。他底下的业务主管已经换过3个人,再不找到合适人选,恐怕他也要跟着下台。

最後,他碰上了A。听闻A是个克尽本份的人,曾为公司找来顶尖高手丶成交大案子丶团队管理优秀,只是无法融入「企业文化」。除此之外,从经营团队到董事会都认为A的学历不够优秀丶个性让人不自在丶外表不佳,不赞成聘他加入公司。

只有霍罗维兹决定马上给聘,「战乱时期哪还有时间嫌东嫌西!那些批评都不是针对他的专业,现在最重要得是可以不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毕竟,没有现在,哪来未来?」

2. 培育:员工训练,不单是人力资源部的责任
《KANO》的近藤教练曾说:「番人跑得快,汉人打击强,日本人善防守,这样的组合求都求不来。」但这有个前提,近藤教练身在其中,才能感受到每个人的长处。部属与主管的关系也是如此,最了解部属以及工作需求的人,只会是主管。因此训练新人的重责大任,主管也该分担,而非全部推给人资部门规画。

霍罗维兹提到,训练员工需要专业与激励,许多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都有优秀的专业训练,但能不能激励员工,却是跟直属主管有关。只有经过朝夕相处,才有办法互相了解和以身作则,进一步影响员工以後怎麽训练他的部属,最终改变整家公司。

3. 用人:没有谁最厉害,要视现况派出不同战将
如果公司准备扩张,此时有一名主管,工作表现优异,但缺乏管理大部门的经验,那我们应该让他掌管未来的大部门吗?

霍罗维兹说:「让他尝试吧!」并认为,如果因为公司扩张,就开始思考主管未来的管理能力,就得「营运规模妄想症」!

因为主观评估主管是否能符合公司未来需求,不过是一种假设,若把假设当作事实,无疑是本末倒置,所以应该以在公司内有没有人能做得比他更好为用人标准。

毕竟,管理大单位并非与生俱来的专长,必须靠後天学习,所以预先判断员工的管理能力是不可能的任务,应该以当下有谁最适合为用人标准。

4. 留人:自己聘来的员工,经营不善要自己裁员
执行长就像是船长,若船上食物不足,无法供给所有人安全返航,你要怎麽办?难不成叫大家吃少一点,还是让一部分去睡觉,但没有饭吃,或是果断地将没贡献的人喂鲨鱼,总不可能自己跳船吧。

霍罗维兹认为,自己的员工自己「裁」,当初他们相信你会带领他们找到宝藏,如今公司经营不善是谁的问题?是执行长管理无方,所以要果断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亲自裁掉每个员工,而非交由人力资源部门,因为,这个动作是告诉剩下的员工,你,很尊敬他们。

当然,最重要的要有妥善的资遣与相关补助资源,最好能帮他介绍出路。因为员工一得知自己被裁,就不会再管公司的死活,心中只在乎家人,如果无法让员工无後顾之忧,以後谁还为你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