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4类难相处类型主管相处之道

Image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拥有能力丶技术丶知识及经验等四个专业,只是生存的基本能力,至於胜负关键往往在沟通能力。沟通能力不佳,不但无法发挥专业,连应发挥的综效也会变差。台湾半导体教父张忠谋就曾对媒体表示:「沟通是一种『乘数』效果,你的学问和本领要发挥到最终效率,就靠沟通,不要因为沟通不良,让多年学习的专长无法发挥。」

与其「弃械投降」,不如「正面迎击」,搞定这4种难沟通的主管,锻炼自我能力及应对的沟通技巧!

一丶「情绪化型」主管
对於情绪化主管,大家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其实你应该把与情绪化主管好好相处,当作是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课题。事实上,与情绪化主管的相处之道,没有你想像的困难,掌握以下诀窍,就能让你与他相处愉快,甚至深获主管器重。

如何搞定「情绪化型」主管?

绝招1:与主管建立朋友关系
为何要与主管建立朋友关系呢?所谓的「见面三分情」,人与人之间经常打照面,会产生一些亲切感,也能从中了解主管的个性丶了解情绪化的源头,就比较能提前离开或避开情绪暴风圈。

不过,主管与部属的位阶不同,该如何建立朋友关系?很简单,就是增加与主管的接触频率。在工作上经常主动去提问,徵询他的意见与看法;或者透过社交场合,很自然的增加出现在他面前的次数,例如午餐时间可以主动跟随主管及同仁一起吃饭。

绝招2:把最後决定权交给主管
与情绪化主管一起工作时,不要自作主张,要将最後决定权交给主管。情绪化主管通常是自我意识很强的人,他们喜欢员工办事能力强,但却不喜欢部属锋芒毕露,甚至超过自己。

所以,当你要向主管汇报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研究透澈是首要之事,让主管了解你是有备而来,但最重要的关键在於,保留或提供主管可发挥的空间,也就是将主导权交给主管,让他做最後的决定。

二丶「一意孤行型」主管
这类型主管通常是自我感觉良好且自我意识强烈的人,台湾许多中小企业老板,特别是白手起家的老板,大多属於这类型,因为他们多半得失心较重,容易造成主导欲望强烈。

一意孤行主管的独断专行丶忠言逆耳,使得部属经常选择沉默以对,只要按照指令行事就好,省去与主管沟通的麻烦。但长久下来,工作团队将会失去战斗力,这对自己与公司都没有帮助。因此提供以下与这类主管相处的终极绝招,让你能顺利取得主管的信赖,并愿意接受你的看法与意见。

如何搞定一意孤行型主管?

绝招1:与他站在同一高度思考
想要了解这类主管的心情或想法,除了透过他身边的人,与他站在同一高度思考也是办法之一。我们不在其位,并不了解主管的真正难处,但如果我们愿意换位思考,或许就能了解主管为何会一意孤行,了解之後,除了能较释怀外,也可以找到与主管好好相处的关键。

绝招2:以中立丶客观的数据,引导主管自我反思
一意孤行主管的优点就是决策明快,但这也是他的缺点,有可能因为思虑不够周详而发生错误,让大家忙得人仰马翻,甚至导致公司损失惨重。因此,你应该提出专业的数据作为策略突破点,藉此突破主管的心防,取得他的信赖,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藉由中立客观的数据资料,引导主管对於每项决策都能更加深思熟虑,并且把脚步放慢,渐渐能接受别人的建言,不再一意孤行,让团队能更好。

三丶「逻辑差型」主管
同一件事,有些主管话说得条理分明丶指示明确,有些主管却「没重点」,甚至颠三倒四浪费大家的时间,这就是「逻辑差的主管」。遇上此类主管,身为部属的你,必须有放下身段的决心,和比主管更强的逻辑力,否则就会白忙一场。

即使你的主管逻辑差到让人抓狂,但只要抓住几个重点和眉角,就能听懂,抓住主管的心,大幅提升工作绩效与工作气氛。

如何搞定逻辑差型主管?
绝招1:帮主管抓出重点
表达不精准丶说话不明确的主管,通常搞不清楚自己想说的是什麽,因此抓出主管的说话重点并导出结论,便是和逻辑差主管相处的第一要务。

绝招2:提升自我战斗力
遇到逻辑差的主管,你不应该只是到处抱怨,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成为提出改变与建议的人。想要让主管接受你的建议,你就必须提升自我战斗力,包括专业能力丶提出有利数据的资讯能力丶洞悉局势的前瞻力,让主管知道你是为了公司着想,争取他的认同与信任。

四丶「紧迫盯人型」主管
有些主管总是耐不住性子,急於掌控所有事情,於是喜欢利用电话丶email丶LINE 或当面关心的方式,紧盯你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出自好意或恶意,这种「过度关心」的管理做法,经常会让部属或员工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有时反而会影响工作情绪而导致工作效率低落。

对於这类随时要求回报或待命的主管,我们称为「紧迫盯人型主管」,急性子是他们最大的特徵。

如何搞定紧迫盯人型主管?
绝招1:自己也变成紧迫盯人的员工
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主管喜欢紧迫盯人,那你就让自己变成紧迫盯人的员工,采取主动报告丶主动出击的积极对策,以舒缓主管的不安全感丶焦躁感与急迫感,同时也让他逐步信任你。

如何向主管主动回报工作进度?不妨依据工作项目的轻重缓急决定,例如,当天就能完成的工作,尽快处理完毕之後,立即回报结果。如果该项工作必须拖上两丶三天,甚至一周以上,与其让紧迫盯人的主管三不五时追踪你的进度,还不如赶在他开口之前,每日定时向主管回报最新状况。

绝招2:再加口头报告提升信赖感
由於网际网路的普及,许多部属认为把报告email 给主管,就算是完成报告工作,其实最好再以口头报告方式提醒主管一声。

如果只是传送mail,却没有口头确认,mail 很可能不被发现或读取,因为现代人的邮件超多,经常被垃圾邮件淹没丶或者根本就没寄成功,因而错失重要的机会,也可能导致主管以为是你没有交或迟交报告,冤枉就大了,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再次确认。

团队工作进度不如预期?学会6个交办技巧,让部属准时完成工作

Image提出制定工作期限的3项要领:

主管交办工作前,3原则估算完成时间
首先,主管可根据过去经验推算,预估完成类似工作所需时间;若是遇上没有相关经验时,可以询问有经验者的意见,判断可能需要的时间。

其次,判断该项工作时间是可变动的,还是固定的。判断的标准在於,事先确认有哪些可运用的资源(人力丶物力丶财力),比如说,有些工作可藉由追加人手或外包,来缩短工作时间,但也有些工作完全无法假手他人,则需安排更多时间,确定能够及时达成目标。

最後,每项工作都要预留缓冲时间,以因应临时的变化,若是共事的成员或利害关系人比较多的工作,必须保留更多缓冲时间,让负责的部属有时间进行沟通,加强团队合作。主管了解完成一件工作需要花多久的时间,就可避免对部属提出不可能的要求,或是制定出过於松散的完成期限。

主管交办工作後,3技巧追踪工作进度
在设定部属完成工作的时间後,主管可运用以下3项技巧,设定工作期限,有效追踪进度。

1.一天一次丶一周一次,定期沟通:建议可采取「一天一次丶一周一次」定期沟通模式。一天一次追踪时,可由部属主动提出日报表与团队分享,避免一天到晚追问,造成双方关系紧张;等到一周一次的定期面谈时,再与部属进行一对一深入讨论。

2.把大任务拆成小任务,设立中程期限:遇到庞杂的大任务时,主管必须带领部属将大任务分解成几项小任务,从旁提点部属简化复杂工作的技巧。例如,将业务流程大任务分解成整理业务丶制作业务流程图丶编写公式化手册等小型任务,再针对各项小任务设定完成期限。

3.依照部属的能力与成熟度,决定讨论工作的方式:对於能力成熟的部属,采取放任形式;对於能力尚未成熟的部属,从旁给予强烈的指示;对於有能力但动力不足的部属,则要加强精神上的鼓舞;对於有热忱却能力不足的部属,就必须多给予工作上的指示。

光有头衔有什麽用?没做到这7件事,别说自己是个「领导者」!

Image用以下这7件事检视看看,究竟你自己(或你的主管)是光有头衔的空包弹,还是一位值得下属尊敬丶跟随的好领导。

1.一视同仁
无论是面对大楼警卫或是顶头上司,领导者都能够一视同仁,以一致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2.把团队需求放在个人之前
你愿意自告奋勇加班,好让部属先回家休息吗?当团队留下来挑灯夜战时,你愿意自掏腰包替大家买晚餐吗?当然,把团队放在个人之前不见得要花大钱,一句小小的感谢也能让部属感受到领导者的重视。

3.帮助团队成长
除了提供足够的训练和机会让员工发挥潜能丶鼓励他们继续进修,领导者也会随着下属的成长,给予相对应的挑战与责任,协助他们更上一层楼。

4.与众人共享成就
当团队一起达成目标时,领导者绝对不会独自居功,而会与众人分享部属的贡献,将功劳与镁光灯与身旁的夥伴分享,让他们跟自己一起发光。

5.承担责任
当团队未达预期目标或任务失败时,领导者会一肩扛起责任,而不会把夥伴丢出去当替死鬼或垫背。

6.凡事身先士卒
只要是该做的事情,即使不是自己分内的工作,或是小至随地捡垃圾丶顺手把水杯洗乾净,领导者也会卷起袖子身先士卒,而不会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

7.当个有品格的人
比起带人的「技术」,领导力更关乎主事者的价值观与品格。一个绩效很出色,但小动作很多丶个性狡猾又不诚实的主管,是不会受到人们爱戴的,「工作赋予你权力,行动才能为你赢得尊重。」

部属令你伤脑筋?其实他们也觉得委屈!主管都该了解的部属真心话…

Image很多时候,主管因为无法理解部属的行为,所以老是觉得部属在找碴,或者认为他们能力有问题,不过,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主管没有读懂部属的想法;如果仔细推敲他们的心思,采取最能切中要点的沟通方式,团队关系会更好,而良好的互动最终也会转换成实际的业绩成果。。以下举3个常见例子建议说明协助所有主管正确解读员工心声:

以下举3个常见例子说明的建议:

1.「这不是我的工作!」→「就算我做了这件事,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交代部属工作时,对方却以「这不是我的工作」为由拒绝,很多主管可能因此恼怒:「说这种话,代表你一点工作干劲也没有。」

不过,会说出这种话的部属,没说出口的理由可能是:「我现在非常忙,完全帮不上忙」,或者「就算我做了这件事,也得不到任何好处」。

其实,以上两项理由都指向一项关键,那就是部属内心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获得上司肯定」

他们会疑惑,自己明明很忙,却还被交办其他事情,是不是代表现在在做的事主管认为不重要丶不费力?而且说实话,这原本就不是自己负责的任务,如果硬着头皮接下来,要是做好了,只是帮组织完成一件事,不代表主管真的会给自己好评价;要是做得不好,搞不好还会被当成检讨对象。

面对这样的状况,主管应该给予部属适当的肯定。请向部属说明为什麽明明知道对方忙碌,却还委托他多做这一件事。「我非常清楚你的忙碌状况,不过这一件工作一定要交给你这位创意高手来做,我才能放心。」

这段话既肯定了对方目前的工作状况,也肯定了他的能力。当任务结束後,主管也应该针对做得好的部分给予鼓励,提高部属的工作动力。如果部属能够确认自己的努力会受到主管肯定,再怎麽忙都会接下委托工作。

2.「我很沮丧…」→「希望你能告诉我怎麽走出来!」
无论是资历多丰富的员工,或多或少都会犯错,但是,每个人在事件过後如何解读丶处理挫折,对於他的工作动力与成效影响很大,此时,主管最好跟部属站在同一阵线,给予正确的指引。

如果主管对部属严厉斥责,或者对自责的部属说:「不必在意,别那麽脆弱。」部属很可能更加否定自己,困在失败的情绪中走不出来,更不可能从这次经验成长。比较好的说法是:「不用感到沮丧,失败我会处理。」

横山分享,自己曾经因为犯错,为公司丶客户带来巨大损失,由於明显是自己的失误,当时他陷入极度的低潮。

那时,主管陪他一起向客户赔罪结束之後,主管以爽朗的笑声对他说:「横山,别垮着一张脸,我会在旁边帮你收拾善後啦。」横山说,自己当时被主管宏亮的笑声引得发笑,但是因为主管轻松应对的态度,再加上守护属下的承诺,让他很快就恢复冷静丶振作起来。

3.「我真的很努力了!」→「希望你能对我说,我的存在很有价值!」
有些人明明能力不差,但是却一直做不出好成果,这种时候,主管应该给予信心,而非指责缺点;此外,建议愈是具体,愈能提升部属的干劲。

横山表示,公司有位员工C虽然努力开发新客户,却因为被其中一个客户的问题连累,导致自己业绩受到影响,当这位员工找直属上司F经理谈话时,F经理劈头就问:「你对客户的态度是不是太优柔寡断,才会造成今天这种结果?」

但是,当另外一位员工E也遇到类似烦恼时,E的主管N经理却这麽说:「客户有百百种呀,因为有你帮我处理客户的不满,所以大家才没有继续向我这里投诉,有E君在,帮了我很大的忙呢。」

横山的意思不是要求主管只能称赞部属,而是在提出改善方法时,应该先肯定对方的存在价值,然後再选择适合对方的说法,给予实际建议。

例如,「你是个非常优秀的人,但是比较容易虎头蛇尾,如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进行多项工作,应该更容易成长。」或者「你很诚实,我不想勉强你为了达成目标强迫自己变得能言善道,但是你可以定期拜访客户,提高客户对你的信赖度,或许这会变成你很大的优势。」

让部属愿意追随的关键是:你有没有用心理解他?

Image1.给予部属小型测试,找到最适合他的负荷程度
「我分配工作给部属,对方却不堪负荷」「给部属的份量已经有点重,但是他却觉得我都没有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有时候,为了提升部属能力,主管会分给部属超乎他们能力范围的任务,就像为了锻炼肌肉,必须增加耐重程度一样。

然而,如果主管不清楚部属实力范围,给予过重的负荷,他们不但不会成长,反而变成折损

建议应该先从小实验里观察部属的实力程度,再来拿捏加重的程度。例如,把可以迅速完成的工作成果切分至1小时到1天左右,测试部属能做到丶或者不能做到的事:「可以在2小时内帮我做出这份资料吗?」「今天之内试着找出能帮我们做冰淇淋的工厂」再从完成速度丶成果掌握每个人的耐受程度。

提醒给部属加重的任务内容应该是对方的强项,而不是弱项,才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对方提升能力

2.每半年面谈一次,了解对方认为最重要的事
在企划案的进度管理会议上,主管对大家说:「下礼拜也拜托大家继续加油了。」但是有人质疑:「每周都在报告,到底意义有多大?」假如,这些人的意见没有获得采纳,这种质疑便会一直累积丶发酵,那麽就算会议再频繁,也不能算是良好的沟通。

一家公司即使天天开会,还是会出现沟通不良的状况,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他每半年就会与全体员工进行一对一面谈,让大家有机会表达:「你觉得组织可能在哪些地方有问题?」此外,也会和高阶干部讨论:「你认为现在什麽事最重要?」这些讨论成果有的会融入日常事务之中,有些则是会放到正式议程里讨论。

唯有创造能够自由讨论的时间与环境,才能深入了解部属的想法;此外,把部属建言化为行动,大家才会相信领导者是真的想理解他们,因而愿意真心跟随,成为领导者最强的班底

偷学!高效工作者的5个好习惯

Image1.保留早晨给自己
相信许多工作者早上一起床,就会面临成堆的电子邮件和电话争夺注意力。面对这种情形,你要做的事情是放下电话和电脑,在急着回应来自四面八方的他人需求之前,优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量自己的需求。

也许你无法像星巴克(Starbucks)执行长霍华.舒兹(Howard Schultz)一样,每天早上保留一小时给自己,但你至少可以花个15分钟,思考自己今天要完成的任务,作为一整天的开始

2.善用80/20法则
几乎所有高效工作者都深谙「80 / 20法则」,明白80%的工作产出,主要来自於20%的工作投入,而选择把时间和精力投注到这20%的任务上

善用80 / 20法则,你可以先找出一天工作中,耗费大量时间却无法贡献产能的任务,减少其占比,同时将资源分配给「高报酬率」的工作

3.用笔记代替脑袋瓜
维京集团(Virgin)创办人理查·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曾在自传中表示,他最重要的资产,是他每天用来记录生活的笔记本。

因为对大脑来说,当你把成山成堆的代办事项或会议时间写下来丶记录下来的那一刻,就等於将这些事情从脑袋中清空。而腾出来的空间资源,将有助於你专注在手边的工作上,有效提高生产力

4.先做最难的事
先苦後甘的人生道理大家都懂,但这个老方法其实也可以运用在工作上。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说过,「如果你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生吃一只青蛙,接下来就会过得比较顺利,因为那可能是一天中最糟糕的事。」

意思是说,当你下意识想逃避最具挑战性丶或是最不想做的事情时,反而应该优先执行。因为你愈是拖延,你愈不可能在战斗力递减的状态下完成它。

5.一次只做一件事
当死线逼近,你一定恨不得自己是八爪章鱼,可以一次执行一堆任务。但《大脑当家:灵活用脑12守则,学习工作更上层楼》的作者约翰·梅迪纳(John Medina)提醒,一次多工可能让你在切换不同任务时,无意间浪费了大脑资源,而降低工作效率

比较好的作法,是一次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好好把它完成後,再进攻下一个代办事项

用云端工作,不能不做的3件事

Image现在人多使用云端储存空间以方便不受空间限制的工作模式,云端工作的优点不外乎是可以跨时间丶跨地点以及跨平台工作,但使用云端工作,有几件事情若是忽略了,不仅自己在工作上非常困扰,还有可能连累工作团队,是一件不得不谨慎的事,这几件事情维护起来非常简单,却可以让你效率加倍哦!

跟工作夥伴站在「同一阵线
跟一起工作的夥伴,最好选择同样的云端服务公司,对於启动云端会议及档案的传输都较为便利。紧急状况要分享给同事的时候,只要在行动装置上简单地操作,就可以让远端的同事存取你的档案。需要进行线上会议的时候,使用同样云端服务的夥伴也比较容易接上线,如果公司没有帮大家购买统一的云端硬碟,就看看一起工作的夥伴站在哪一边吧!

适时的「已读不回」,给别人尊重自己的机会
云端的便利就是随时随地可以存取,意思就是下班时间还是可以工作,这时候规定自己上工的时间就非常的重要了,麦肯锡顾问史考特·麦斯威尔(Scott Maxwell)说:「工时和工作成果是有直接关系的。少一点工时可以做完更多事丶人比较开心丶工作品质也比较好。」就算不用打卡,还是需要设定工作时间,给别人丶也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机会,也让下一次面对工作可以做得更好。

最後,云端硬碟也要顾品质?选择「有保固」的云端硬碟
工作时,同事们的企划案丶设计稿件用email传来传去的下场,很容易让信箱容量爆炸,信件不是寄不出去就是无法收信,而且云端硬碟与电脑同步的档案很可能就无法上传,最好计算好自己的工作模式与会使用到的量,购买适合自己的容量才是上策

从「诸葛亮伐魏」学领导:情况再危急,主管都要说到做到!

Image当公司亏损时,员工难道不该共体时艰丶牺牲几个月的奖金?诸葛亮的领兵之道是,即使身陷危难,说过要让士兵返乡的承诺,绝不变更。「做你所说,说你所做」是诚信领导的关键

某家公司为了激励及奖赏员工,会按照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或业绩,即对企业的贡献度,发放年终绩效奖金(该公司年终奖金是以若干个月的底薪来计算,按月提拨准备列支费用,不论公司是否有盈馀,年终奖金都已经编列准备。)

过去,该公司经营绩效良好,员工年终绩效奖金年年发放,只要员工绩效考核成绩好或业绩达标,就可以领到绩效奖金;直到去年底,公司结算後产生亏损,内部两派人马针对是否发放奖金一事产生激辩。

以人资副总为首的一派认为,员工年终绩效奖金是按费用编列,与个人绩效表现有关,无关乎公司绩效(即盈馀)。

换句话说,绩效奖励制度是公司与员工所达成的一种「心理契约」,只要员工达到某种绩效标准,即可获得若干个月的奖金。

以财务副总为首的另一派则主张,覆巢底下无完卵,无论个人绩效优劣,奖金发放都必须以公司是否赚钱为依归,请大家共体时艰,公司一旦不赚钱,就必须牺牲个人的绩效奖金。

最後,总经理裁示不发放年终绩效奖金。农历年过後,员工士气荡到谷底,盛传几位大咖主管和工程师将在 5 月前另谋出路。

诚信领导:做你所说,说你所做
诸葛亮筹画第四次北伐伐魏时,杨仪建言,「前几次兴兵,将士都已疲惫,而且粮草补给困难。如今不妨将 20 万军队分成两班,以 3 个月为一个周期,先派出 10 万军队出祁山,驻扎 3 个月後,再将前线的 10 万军队和後方汉中的 10 万军队交替,如此循环交接,兵力不致疲乏,逐步往前推进,终可收复中原。」诸葛亮认为这确实是长久用兵之计,便下令兵分两班,以 100 日为期限,循环轮班,违反限期的人一律按军法处治。

百日过後,杨仪陈报,「丞相原订两班军队百日一换的期限已到,汉中将士已出发,前线现有 8 万人,其中 4 万人必须换班,公文已到,只等会兵交换。」诸葛亮说,「军令已到,赶快准备交接。」大军闻言,各自准备启程。

不料风云突变,魏将孙礼引雍州丶凉州军队 20 万突袭剑阁,司马懿则领兵攻打卤城,蜀军大为惊恐。包括杨仪在内的蜀军将领,纷纷向诸葛亮进言,「魏军来势汹汹,丞相可以先留下准备换班的军队,击退来犯的敌人,等战事结束後再回汉中。」

诸葛亮说:「万万不可!我用兵遣将,以诚信为本,既然有令在先,岂可失信?况且士兵都已做好回家的准备,他们的父母妻女也都盼望他们回家乡。即使大难临头,我也绝不会留下他们。」

此令一下,准备交接离去的将士极为感动,并表示,「丞相对待我们如此恩重,我们愿意留下不回,舍弃性命,大杀魏兵,以报答丞相之恩。」尽管诸葛亮劝说士兵理当回家,但是所有士兵都想留下出战,诸葛亮便说:「既然你们愿意跟随我出战,可以出城驻扎,待魏兵一到,不要给他们喘息机会,立刻攻击,这是以逸待劳的战法。」众将士接下命令後,欢喜出城,布下阵势等待敌军。

雍丶凉兵马远途长征,抵达城外时已兵疲马乏,蜀军一拥而上,以一当十,逼使雍丶凉兵和司马懿引军撤退。诸葛亮出城犒劳三军,特别褒扬放弃回乡丶主动参战的士兵,营中一片欢欣鼓舞。

在这个故事中,诸葛亮展现的就是「诚信 / 正直领导」(leadership with integrity),亦即「做你所说,说你所做」。在平日能够展现诚信正直已属难能可贵,何况在危难之际?

领导者言行一致,部属更愿意共体时艰?
然而,原本可以安全归乡的士兵,为什麽会自愿冒险上战场?可以用「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来解释。

这个理论主张,人类的行为都是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酬的交换活动所支配,因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而社会交换的报偿物又分为两种:

1. 内在报酬:在交换过程中取得如乐趣丶社会赞同丶爱和感激等;
2. 外在报酬:包括金钱丶商品丶邀请丶帮助和服从等。

在诸葛亮北伐的故事中,能够让士兵心理产生变化,最终协助军队扭转劣势的媒介,就是领导者的诚信正直,在危急存亡而人人自求多福的战场上,得以催化出追随者的爱和感激,从而展显出忠诚丶勇敢和荣誉的高贵情操。这正是一种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内在报酬的社会交换

有学者将信任定义为:「受到他人想法或行为的影响,而不顾虑个人身体或心理可能受伤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社会交换的程序,诸葛亮与士兵之间显然产生了「正直 — 信任」的交换关系,而这种关系一旦建立,便会转换成为向上的「正向螺旋」关系。

反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那家公司,总经理不发放年终绩效奖金的决策,使得员工产生不信任感,致使公司里似乎已经开始形成「不诚信—不信任」的负向螺旋现象。想像一下,如果该公司总经理能够仿效诸葛亮以正直诚信来领导,将会产生什麽不一样的结果呢?

习惯回答「没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Image在工作场合中指导或与member沟通时,我在最後总会问一句:「所以清楚接下来该怎麽做?」或「有没有什麽地方不明白的?」

问此问题的目的是确认我表达的内容对方是真的理解了,大多数有默契的夥伴大概都能抓到我的tempo,我也因熟知他们的特性,所以知道该在哪些地方多做说明或者引导,一般来说不会有大问题。

但我最怕的是那种过程中都没有反问任何问题,而你最後问他有没有其他问题时他只回覆:「没有,我知道。」

在刚带人的前期,我会相信对方是真的听懂我说的,也能准确无误的依我们讨论的方向去进行,但在经历过几次错误後,我才深刻体悟到,一个会在过程中不断问问题的人,代表他真的有在思考,最後他说没问题,代表的是当下他想到的问题都已经得到解答;而在过程中一个问题都没提出的人,不代表真的没问题,而是他没想到有什麽问题,也没看到问题,所以直觉回答「没问题」

而前者在执行过程,只要一想到有问题就会立刻找我讨论,因为他早已养成问问题,仔细确认的习惯;反之後者,在过程中大多是犯了错才会回过头来找你求救,因为他本来就欠缺足够的思考,或者不把问题当问题,放任问题发生。

这是两种不同的工作习惯,展现出来的工作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的合作夥伴中有个人总是不问问题,心有疑惑也不会主动提出,那你就要对他的「没问题」丶「我知道」多费心,因为他并不是真的清楚你的意思。

对member,我会比较直接一些的要他们把理解的内容说一次给我听,然後由我直接问他几个问题,根据他的回答来看他对此事的理解程度;对其他对口单位或工作夥伴,我则会用「我跟你确认一下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我交代的事情有五项,我可能会讲其中三项,然後根据他补充的状况来获知他是否有完整的理解,如果他没办法很清楚的把五项补齐,那代表刚刚我们的沟通有落差,需要再次确认彼此对事情的认知。

一个人如果总习惯很快的回答「没问题」,背後代表的意思通常是他惰於思考或拙於开口,而非他理解能力超群,拙於开口的人,我们可以试着引导他提出他的问题,但对惰於思考的人我实在也无力把思考这件事情扛在自己身上,因为这是他人生的功课而非我的,如果他是我的member,那我会花时间训练他,但如果只是工作上的同事,我一来没立场,二来没义务去指导他这些事。但我心里必须清楚这个人的特性,在工作安排与合作上就要多留心。

面对交办心有疑问时,不用担心问了问题会显得无知,相较於不问清楚而犯错,提出问题并确认问题简单多了,若当下无法清楚的描述自己的问题,那也直接跟对方说「还有地方不太清楚,但一时不知怎麽问。」这最少让对方知道你还有问题,还需要跟你说明,对方若还有时间跟你多讨论,或许就能排除你的疑问,但如果对方没有时间多说明,你也可以让他知道「我想清楚後再跟您请教」,这都比装作没有问题,埋头去做好的多。

对交办方,问清楚对方是否清楚交办内容;对被交办方,问清楚自己理解的事情是否正确。问的功夫,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把事情准确无误的完成。

「责任制」并非万恶不赦!但滥用责任制的公司,迟早会被淘汰

Image企业用人,抱着吃到饱心态
台湾企业用人,也喜欢吃到饱!用一份固定的钱,把员工的脑力丶劳力与时间用力地吃到饱,吃愈多赚愈多。可是,年轻人可不想被吃到饱…

在职场,国内上班族的两大痛恨,第一名是低薪,第二名是责任制,其中责任制被认为是站在背後推动低薪的刽子手,双手沾满血腥,罪不可恕。

其实,大家对责任制的了解,有事实也有误解。

责任制的立意良善,起初目的是要让一些特定职务弹性作息,不受限朝九晚五,符合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目前劳基法规定,公司在先行报备下,有数十类职务可以采用责任制,用意即在此。

有些职务,责任制是必要的!
鬼鬼做广告创意,适用劳基法的责任制。他不喜欢固定时间上班下班,因为灵感来无影去无踪,说来就来,说不来就不来,很难强求。

「一个广告创意的产生,不是乖乖坐在座位上用力想8小时,就一定想得出来。」鬼鬼说,多数情形是上班8小时想不出任何创意,直到回家,冲澡或上床时,突然天外飞来一笔。或是,在快炒店杯觥交错丶或在高速公路飙车,灵光一闪,冒出好想法,「愈是放松不设防,创意愈精彩,可是放松通常都是在下班後。」

因此,创意人的作息不定且日夜颠倒,其他部门和客户必须配合与包容,「只要在截止日前交出好作品,帮商品大卖,其他就别管我们。」鬼鬼强调,如果要他们像一般上班族打卡,那是绑架自由丶扼杀创意,「不如杀了我们吧!」所以责任制反而是鬼鬼可以接受的方式。

外勤保险人员,也适用劳基法的责任制。当发生八仙乐园尘爆丶台南地震大楼倒塌等灾难时,保险人员必须紧急出勤,机动配合客户时间,在现场丶医院与家里来回奔波,处理各种状况,无法用8小时去限制上下班时间。事实上,也因为属於外勤,公司不易掌控与计算实际工作时间。

责任制,原是为了追求公平
既然,责任制符合实务,为什麽会像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

原因无他,企业滥用!无限上纲延伸,从特定职务扩及全部职务,而且只做半套,执行上充满瑕疵,使得责任制大为崩坏并完全汚名化。

责任制从好人变成坏人的情节,是这样发展的:员工的效率高低不一,在同工同酬的制度下,效率低者无法在8小时内完成工作,势必要加班,却可因此多领加班费,岂不是惩罚效率高的员工?为求公平起见,企业祭出责任制,想要让效率低者加班完成工作却不领加班费。

时间久了,原始用意忘记了,主管逐渐用加班长短来评断员工的勤奋与敬业,据此考核绩效,使得加班走向正常化,成为组织气氛丶公司文化,最後责任制变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制度,不论职务性质,绑住每位员工,不得喘息,不得解脱。

看绩效高低,不是看时间长短
每个人都加班,乍看好像完成很多工作,而且全公司充满向心力与忠诚度,事实不然!责任制扭曲之後,反作用力打回来,受到重击的是老板!

效率低者长期加班,疲乏不堪,错误百出,效率更差;效率高者自认快手快脚没有好处,既不能提早下班也无绩效奖金,还有可能加重工作量,於是放慢速度,反正到下班时间可以交差就行了。结果,全公司的效率下降,卷入低效率而加班频繁的恶性循环里,以致怨声载道。

因此,责任制被看到的是长期加班的阴暗一面,而不是追求公平的阳光一面。扭曲至此,唯一解药只有回归绩效,用绩效评断员工,而不是用时间,亦即员工的表现好坏丶考绩高低和他是否加班无关。

治疗责任制的这帖处方,有三种药材一定要放:

1.第一种药材:合理的工作量
2.第二种药材:明确的绩效目标
3.第三种药材:奖惩分明

换言之,在上班时间内完成合理工作量,并达到绩效目标,就核发奖金!相反的,在上班时间内,未能完成既定的工作量,未达到绩效目标,就给予观察期,限期未改善则请其离职。

吃坏肚子,还不是要吐出来

没有人喜欢被吃,而且被吃到饱,台语说「吃人够够」就是指这种情况!目前台湾企业实施的责任制给员工就是这种恶感,让他们觉得被严重剥削,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员工不是选择因循怠惰,就是离公司远去。

企业用人想要吃到饱,想想看员工会端出什麽菜色?一定是食材不高级丶料理不细致丶风味不迷人,这样的菜色吃再多也没有意义,只是撑坏肚子,最後都要吐出来,何苦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