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怎麽办?刘邦这样做,留下了大将韩信!

Image

韩信在项羽阵营时便一直不得重用,当时他曾多次献策,却始终不得项羽信任。心死後,他便转投刘邦麾下,却又只得了一个管理粮仓的小官,仍然不为人所知。

当时刘邦的宰相萧何曾有几次与韩信谈天的机会,无意发现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自此便对韩信多留了一份心。

某次,刘邦的军队行至南方,多数军官因为思乡而逃跑了,韩信则因为不得志,也随着其他军官一起离开军营。萧何当时一听说韩信离开了,来不及禀告刘邦便私自离营,连夜追赶韩信苦劝他回来。

不明内情的刘邦一得知如同他左右手的萧何也「逃跑」了,便发了雷霆大怒。直至一两日後,萧何回营了,才又怒又喜地询问他逃跑的原因。

萧何说出原由,「我并不是逃跑的人,而是去追逃跑的人回来。」刘邦一听便十分好奇地追问,逃跑的将领这麽多,为何独独追韩信一人,认为萧何没有说实话。萧何不急着反驳刘邦,反而说,「不追其馀逃跑的将领,是因为他们都是唾手可得的平凡人才唯独韩信这样的良才,全天下找不到第二位。您若只想做一方之霸,当然用不到韩信,但若想要逐鹿天下,除了韩信之外,也就没有可以再商量大计的人了。」

刘邦自然是不愿只屈居一方,萧何便进一步说服刘邦,要重用韩信,否则他迟早还是因为不得一抒己志而离开。

刘邦一听便开口允诺任命韩信为将军,想当下召见授职。

萧何便稍加斥责了刘邦,「大王您总是这样傲慢无礼,您想任命一位大将军,却又像是在呼喝小孩子一样的随意,这便是韩信会想要离开的原因啊。若您想要诚心诚意地留下人才,就该先行斋戒丶设置任命大将的高坛并另择吉日,按照礼法的仪式办理才行。」

刘邦听了便心服口服地照做了。尔後韩信果真留下丶也确实协助刘邦大败项羽於垓下,成就汉朝建国霸业。

小故事,大启示
《执行力》作者赖瑞·包熙迪(Larry Bossidy)曾说,「我们终将依赖人,而不是策略。」可见人才对於组织绩效的影响多麽巨大。国立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林文政指出,团队不仅要有良才,更要有如同萧何一般「识才」丶又有勇气荐举能力比自己好的员工。领导者可以思考,当你需要召集各路人马的时候,你的团队里有多少位「萧何」,能成为你的人脉触角,帮你找到对的人上车?

领导者都应该像刘邦一样,及时放下身段,才能解除人才流失危机。在《葛洛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中,英特尔(Intel)创办人安迪·葛洛夫(Andrew Grove)讲述,如果你团队中,敬业丶有才能的员工告诉你他要离开,「领导人应该停止手上的事情,立刻请他来谈谈。」

葛洛夫认为,一个好人才的流失不是领导者的事,而是攸关整体企业利益。一名极具价值的员工有离开的想法,领导者要赶快了解是不是员工遇到了什麽难题,组织内部是否能替他排除所遭遇到的困难。

这个时候,领导者应该在当下放开本位主义与身段,试着与员工深入对谈,因为「人才永远是企业最重要的事」。

近3成员工在第一个月就离职!5 个做法留住好人才

Image

想让新人留下来,建议可以从以下5个面向下手:

1.员工报到第一天,热情欢迎
新员工报到第一天,就会收到总裁寄来的欢迎信丶公司经典的红色拖车玩具和其他礼物。这会让新人一进门就感受到公司对他的热烈欢迎,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帮助新人和其他员工建立连结
新人报到後,公司会安排他与各部门丶单位的成员会面,还会寄出一封e-mail写明这些成员的背景和负责的业务,让员工遇上困难时,知道应该找谁帮忙,也能更快了解公司的组织样貌。

3.直属主管清楚指出期望
关於公司丶部门要达成的目标,直属主管都会清楚地告诉新人。他们还会拿到一份罗列着绩效考核项目与标准的表格,快速了解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更迅速地进入工作状况。

4.打造个人的教育训练
一年会举办两次新人训练,接待13~20个学员。课程大多是一对一传授,包含公司与各项产品的历史丶沟通技巧丶品牌操作丶客户分析等等。

最後,公司还会为新人开一门「打造你最好的职业」的课,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丶兴趣所在,以厘清未来想要发展的方向。

5.一年後追踪新进同仁的状况
新人进入公司一年之後,主管会选在一个轻松的场合(非会议室和办公环境),与员工讨论这一年来的表现,让员工比较没有心理负担地侃侃而谈。

另外,员工也会填写对於课程的调查问卷,提出上课的回馈,以及课程设计上需要补充和修改的建议,供人资部门参考,进而调整教育训练的内容与形式。

「继续加油喔~」主管随口说说的赞美,反而会降低士气!

Image许多主管知道要赞美可以赋予员工拚劲,但因为欠缺夸奖的技巧,说了再多话也完全没达到激励效果。建议,想要鼓舞部属,让他们充满元气的面对下一个挑战,主管至少该学会这4种激励团队的赞美法:

秘诀1. 所有的表扬,都一定要「公开」
夸奖不只会对当事人产生效果,更可以提升整个公司的士气,让其他员工产生「我再努力一点,也可以受到称赞吧!」的想法。

回到前面的例子,主管面对拿到大订单的员工,最好先「敲锣打鼓」的道贺,让全部门都知道这个员工的贡献。

秘诀2. 搭配肢体语言,比随口说说更有效
适时地配合表情丶肢体动作,可以让员工感觉到「原来主管是在乎我的」。

试想,当部属回到公司後,远远就看见主管热切地招手和鼓掌,回到位置上後,主管还特意走过来,真诚地拍拍肩膀丶握握手,是不是感觉更受到公司的重视?

秘诀3. 留意其他没做出成果的人,从小地方给予鼓励
除了夸奖拿到订单的员工,主管也要留意还没做出成果的部属,避免其他人陷入「我就做不到」的心态,影响情绪。

具体来说,主管可以一一找出每个人的小优点,再简单做口头上的鼓励,像是「这份报告做得很好,只要这几个部分再具体一点就行啦!」「整体内容整理得很好!我只修改一些细节…」就能提振士气。

秘诀4. 肯定行为之外,还要赞扬员工本身的价值
赞美员工的「行为」之外,员工更希望是「自己」被认可。因此,主管不妨在夸奖员工企划案做得好,或是得到大订单很棒之後,多说一句:「你果然不简单」「真不愧是」,肯定员工本身的价值,无形中建立他的自信。

别让这10个规定逼走你的优秀员工

Image提出10个可能会逼走组织优秀员工的规定:

1.外出午餐要打卡。
2.就算前一天加班再晚,隔天上班也不能迟到。
3.重视每日丶每周丶每月的目标达成率,胜过最後的工作成果以及支援同事与否。
4.强迫主管必须抓出部属的小缺失。
5.要求主管收到离职员工的新工作资历查核时,不准给予正面评价。
6.未经直属主管同意,员工不得内转或升迁。
7.即使员工替公司带来极大贡献,也只能获得极小幅度的加薪。
8.要求员工请丧假时,必须提出死亡证明。
9.面试者要出示前一份工作的薪资明细表或扣缴凭单,才有可能获得录用。
10.让主管可以因为员工「说出心里话」而为他贴上「不听话」的标签,即使员工提出的是对公司好的建言。

压力不可能消失,练习如何驾驭它才是关键!

Icon点出压力的3种类型,帮助你认识压力,并设法找出与压力和平共处丶甚至「化压力为动力」的方法:

1.毒型压力(toxic stress):
无法缓解的长期压力,有害身心健康。

2.好压力(good stress):
就像卡通《大力水手》主角卜派的菠菜罐头一样,好压力能让我们在危机时展现神力。不论是上台简报,或是在千万年前拯救人类於虎口之下的求生动力,都有赖好压力发挥功效。

3.可容忍压力(tolerable stress):
这种压力虽然和毒型压力一样,累积过多会危害身心,但是美国史丹佛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神经免疫学家菲尔道斯·达布哈尔(Firdaus Dhabhar)指出,可容忍压力并非无时无刻让人长期处於极端情境的高压,而是有高峰和低谷,交错平衡,反而有助人们向前迈进丶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人们甚至可自行「创造低谷期」,做为压力缓冲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史蒂芬·布莱尔(Stephen Breyer)就习惯透过一天两次的静坐放空脑袋,刻意营造无压时刻,从高压工作中暂时获得喘息。

很多时候,「压力不是来自真实人事物,而是出於你对事件的认知与解读。」恩娜亚提说明,这个诠释标准往往根源於我们内心最深处的信念,它就像滤镜一样,会在不知不觉中过滤我们的经验。因此,就算生活中充斥着毒型压力,也不必太过担心,你可以透过书写自身经历,「重新框架」(reframe)眼前的压力,改变既有滤镜。

美国德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佩内贝克(James Pennebaker)研究证实,失业者在书写失败经验後,确实舒缓了重新求职的压力和焦虑,也让他们比其他人更快找到新工作。

成功者的6个高效工作术,明天开始让自己准时下班!

Image整理了6个高效率工作者的工作方法,让我们从明天开始就可以一点一滴地培养时间管理的概念,让自己加入准时下班丶超高产出的行列!

1.把承诺诏告天下丶贴在每个你看得见的地方
把你的承诺昭告天下,让你自己有兑现的动力。这个方法的好处在於,因为「话已出口,覆水难收」,你有可能会因为面子丶不想要让同事失望等原因,让你自己硬着头皮也要把工作做完。

或者一开始别玩得这麽大,先从你周遭的电子工具下手提醒自己就好。在你的手机的待机萤幕上写下待办清单,在电脑桌布上贴memo纸,在任何你眼睛可以触及的地方,写下你的承诺,用无数次提醒,让自己认命做事。

2.去除所有会妨碍你工作的障碍物
所有工作者都应该要杜绝会分心的工具,最严重当然是Facebook或其他社群媒体。如果你没有办法靠自己的意志力杜绝诱惑的话,可以试着下载一些阻止你分心的网站。比方WasteNoTime这个APP,有个「时间追踪」的功能,可以看看今天你在每个网站上到底花费多少时间,有助於反省你是不是真的懂得时间管理。

甚至更进一步把会使你分心的网站「加入黑名单」,限制在工作时间之内你不可以使用。当你的意志力靠不住的时候,你就得求助其他工具把自己的手给绑起来。

3.了解自己的拖延症状从何而来
许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很了解自己。搞清楚你为什麽会拖延,是因为觉得这一切很无聊丶你对於完成这件事缺乏信心丶或是你目前的状况根本不堪负荷,一旦你知道原因之後,才可以找到解法根治。

4.未雨绸缪
通常在你开始工作之前,你会花多久时间准备?有可能是清理桌子丶丶查看电子邮件,然後时间就这样被你给浪费了。

其实你应该在前一天晚上就排出待办清单,晚上下班前想一想今天完成了什麽丶还可以排出什麽时间完成那项事务。进而列出事务的等级,比方「紧急」「一早就来就要完成」「下班前完成即可」等等,这样待办清单便有了顺序,明天上班你就会更清楚自己该做些什麽。

5.将大任务拆解为小任务
这是一个简单又经典的做法,可以搭配待办事项一起使用。不太会写待办清单的人,可能会在清单上写下「把书写完」,但事实上这不是一时半刻可以完成的工作,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待办清单不好用丶对你来说不合适,甚至感觉挫败。

事实上,最好的办法是「写下你一天可以负担的工作量」,比方「完成一千字」「修改前三章」,简单的目标与具体的数字,会让你更有成就感丶也逐步推进你的进度。

6.放弃做不完的事情
我们通常都会犯了「沉默成本的谬误」,比方「我都已经花了一个小时在做这件事了,我要把它做完!」抱着这个心态,最後你就花了更多的时间丶甚至不符合成本效益,把事情完成。

在投入每件事情之前,其实你都应该评估「事情的重要性」「花费的时间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设下停损点,才不会让你毫无止尽的花费时间成本。

有时适当的「减法」可以增加你的生产力与效率,也许你需要更多的专注,去完成更少的事情。

多花 60 秒思考,工作做得快又好!成功者必备的一分钟高效工作术

Image

在做任何决策前,只要先花一分钟冷静思考详加规画,就可以降低犯错机率,并让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1.开工前,花 1 分钟阅览「失误笔记本」
初入职场的新鲜人难免在工作中犯下大大小小的错误,不妨准备一本笔记本,记下每个错误的日期丶内容和解决办法,以「自己又成长」的心态,期许自己不二过,而非停留在懊悔自责里。

2.决策前,想 1 分钟是否为最高效益
很多人在做决定前,常常只考虑到眼前,缺乏长远计画。

以工作出差时,选择何种交通工具为例,你可能会为了省钱,而决定搭乘「红眼班机」「夜间巴士」,结果熬夜通勤丶透支了体力,得不偿失。因为舟车劳顿,可能让你抵达目的地後,无法专心受训丶接见客户。因此,与其思考如何省钱,不如抱持着「花钱买时间/体力」的积极想法,将有限的时间与体力运用得宜,发挥最大效益。

3.聚餐後,在 1 分钟内离开现场
下班後与同事聚餐,面对「续摊」的提议,跟还是不跟?去了,你很怕会喝得烂醉如泥,隔天上班无精打采;不去,又怕同事觉得你不合群丶难相处,也没有参与到大家私底下在聊些什麽。

成功商务人士会参加聚会,但是绝不会续摊,他们了解无止境的续摊只会压缩睡眠时间,而且喝茫时特别容易失言,因此聚会一结束,他们就会在和众人道别後尽快离开现场。

4.交际後,以 1 分钟整理名片
许多人在工作交际常拿到各类名片,与其花费时间思考如何分类,不如思考未来有无合作可能性丶及网路能否查询对方联络管道,避免留下成堆无用名片。

好主管要有口头禅,但讲出这三个你就失格了!

Image说了就足以让你身为主管失格的禁语:

1.「好像是……」其实就是不知道
常说的口头禅,就是「看问题,不要凭你听到的,要相信你看到的!」这是他在刚成为管理者时所学到的教训。

以往,出现不良品或机器发生故障时,作业员会立刻向他回报,「XXX发生问题,好像是因为……」

身为管理监督者,听完报告後就直接向上呈报,并将第一线人员所说的,告诉自己的主管。结果主管到了现场後却说,「实际状况和你所说的根本不一样。」当下让他无言以对。

因为部属限於认知与经验丶或是想把大事化小,很容易说出与实际发生情况不同的,尤其想要隐瞒或并不真实了解的人,很容易面对询问时,说出「好像是因为……」这种没自信的话,企图蒙混过关。但会这样说,就表示自己其实根本不知道;真正看过现场丶了解状况的人,一定会带着自信回问题,说话时有动作有手势,更不会根据推测胡乱发言。

主管报告问题,不能说「好像是……」→
所有的商品制造,只有○(圈)和〤(叉)的分别,只分做了还是没做,绝对没有「△」(三角形)。身为主管,如果说出「我想大概做了」「好像是这样」其实就是根本不知道,讲出来的话也就会模棱两可。

2.「应该已经……」就是没做追踪
评断追踪成果的基准,是靠「星取表」(借用自相扑中用黑白星星标记胜败次数的表)。在星取表上,会将员工对一项作业熟练程度分为四级:

一级精熟度:大致了解做法
二级精熟度:10秒的作业,可以用18秒完成
三级精熟度:10秒的作业,可以用10秒完成
四级精熟度:能够教导别人这项作业
丰田的主管就是靠这套系统,每天反覆对部属示范丶验收丶追踪。这张表,就是为了协助主管确实做到追踪而产生。

主管教导部属,不能说「应该已经……」→
就算你很仔细地教导每项作业程序,现场验收时他也做得非常顺手,但千万不能就认定「我已经教会他了,算是完成主管的责任」,唯有持续追踪,观察部属是否真的每一次都按照自己所教的去做,直到他能熟练地实践为止,才是真正完成带人的工作。

3.「还差一点点就好了」就是距离实际执行还有一大段差距
「持续发现问题丶持续做出改善」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工作。当老板问:「东西弄好了吗?」有些人会回答,「请再稍等一下!还差一点点就好了」

这种回答看似是为了研拟更缜密的计画,但其实距离实际开始执行还有一大段差距,甚至是遥遥无期。他强调,一个人就算再优秀,只要动作慢吞吞,就无法获得好的评价,因为他永远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时候甚至还会因此被排除在第一线之外。

强调面对问题想法幼稚不要紧,马上行动就有价值,「虽然初步的做法还很粗糙,但如果执意要找到更好的方法才行动,就永远无法改善,」因为只要行动,就可以看清楚起步前所不明白的地方,接着就会出现更好的点子,所以与其说「再等一下」,希望找到完美解法,身为主管应该要和大家说「能够做的就先试试看!」「只要找出一个方向,就算前面状况不明,还是要试着朝目标前进」「前进一步也好,先踏出去再说!」这样才能真正为工作带来改善。

主管推动改善,不能说「还差一点点就好了」→
成为管理顾问之後,观察了形形色色的企业後,最大感触就是大多数公司,宁可花很多时间争论丶检讨丶磨合,就是不采取实际行动,「很多事情,想太多反而就会停止行动」,因此面对改善,「巧迟不如拙速」,与其细细思量,不如先做做看,再边做边整理思考的方法。

这3种特质的管理者,才有人愿意追随!

Image他人愿意追随的管理者,通常具有以下特质:

1.凡事立刻采取行动
好的领导者和其他人的差别在於「行动力」。他们不会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也不会说「明天的事明天再做」,甚至会觉得「连今天处理都太晚了」。他们一有什麽事,就马上拿起电话联络;一听到不错的提案,就会说,「明天就着手开始吧!」

领导者的工作是驱动部属,但在此之前,必须先驱动自己。

2.没有「做不到」的念头
《专注力的力量》作者西伦·杜蒙(Theron Dumont)指出,「当你说『我无法做到』时,其实代表的是『我不愿意尝试』。」进一步诠释,总是把「这很棒!不过我实在没空(没钱),等到我有空(有钱)的时候再看看」这句话挂在嘴边丶却不采取行动的人,往往是意志薄弱的人。

如果和这样的人相处,本来行的人也会变得不行。反之,和拥有许多梦想的人共处,自己也会受到其热情感染,进而产生「往前冲」的正面态度。

主管唯有以身作则,乐意接受挑战,对於任务不会有「做不到」的想法,才能让部属保持「我做得到」的积极想法,提升自信心。

3.勤於学习丶乐於分享
有些头脑聪明丶凡事一学就会的人,反而不太会教人,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为什麽有些人怎麽教都不会。

反观有些靠着勤学,努力精进自己而升迁的管理者,因为经历过「这个好难懂丶那个好难记丶原来是这个意思」才终於学会,所以比较能够理解大部分部属「卡关」的心情,在教导的过程中,也比较懂得分享自己过去努力及辛苦的一面,自然能获得部属的信服

顾客回还要「再考虑看看」? 3 大秘诀,让你成为业务高手!

Image造成许多业务员明明努力了,业绩却毫无起色。原因在於,业务员经常一听到这句话便退缩,不敢直接推客户一把说,「请你现在就做决定!买,还是不买?」

业务员不能因为害怕被拒绝,连「成交」二字都不敢提。这种含糊不清的态度,只会让客户不断拖延,根本没有所谓的明天或以後可言。以下是她摸索出来的几个简单的成交技巧,不但成功地让高达 98% 的客户点头成交,更远远超越同行平均 30% 的签约率。

1. 别怕被拒绝
「害怕被拒绝」是人之常情,并不意味着懦弱或胆怯。何况,客户只是拒绝了「购买」这件事,而非否决了你整个人。因此,你应该鼓起自信进行「成交沟通」:也就是在掌握客户需求之後,委婉暗示或勇敢敦促对方迅速做出决定。

你可以试着这样说,「我接下来会先做产品解说,如果你听了觉得很满意,请务必在今天做出决定;要是听了觉得不是很满意,也可以直接了当回绝。」

2. 养成果决的好习惯
「成交沟通」不只是要用在客户身上而已,业务员也应该经常「推自己一把」,养成快速做出决定的习惯。

唯有亲自体会客户做决定时的恐惧丶了解他们的心情,才能知道该怎麽从背後推上一把,因此他建议,当业务员碰到「要选 A 套餐?还是 B 套餐?」这种简单的抉择时,请要求自己在 10 秒内当机立断,透过感同身受,了解客户们怯於当机立断的心情与恐惧,走出优柔寡断的回圈中。

3. 进行两次成交沟通
完成第一回成交沟通,产品说明也结束後,一定要记得再次提醒客户做出决定。这个做法就像是三明治一样,将业务销售的重头戏「解说产品」夹在「两次成交沟通」之间,确保客户对「做出决定」有所意识,让客户将「下决定」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