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主管要隐瞒丶还是坦白告诉部属?

Image面对坏消息,主管的最高指导原则就是坦城,说比不说来得好。如果因为害怕同仁灰心而刻意掩盖事实真相,员工将会有不切实际的预期,也会造成缺乏该有的危机意识。到头来,主管只会被部属抨击得体无完肤。

金融风暴时,南京有一家台资企业的总经理接到台湾总部的指令,短期内必须砍掉20%成本。

虽然最快的方法就是裁员,但是这位总经理不肯便宜行事,一接到消息就召开全体主管大会,开宗明义地说,「各位,成本降低20%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不过我一个人都不想裁,所以我们来挑战自己,从我开始丶到任何一位基层作业员,大家一起脑力激荡,提案降低成本。」

会後,所有部门总动员,一共提出大大小小超过100个方案,实际执行约60个,一个月内就替公司省下5000万人民币,而且没有一个人被裁员,成功解套。

他们的斐然成果还引起当时的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注意,特地前来了解他们怎麽办到的?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後,温家宝激动地表示,「对!企业与员工就是要有同舟共济的精神,遇到困难不要只问公司能为你做什麽,更要问『你能为公司做什麽』!」

你是哪种人?做事俐落的人靠…,做事拖拉的人靠…!

Image做事俐落的人靠SOP,做事拖拉的人靠经验

有些工作三天两头就会做一次,有些工作可能只有每年特定时期才会做,如果能准备好「SOP」与「检核表」之类的资料,并妥善运用,工作速度就能更快丶做得更正确,出的错也更少。

「SOP」主要写明工作的顺序。有了它,做事就能毫不迟疑丶进展顺利。「检核表」则是在工作完成前,用来检查工作内容,确认有没有错误或遗漏。

你也可以将SOP与检查表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按工作顺序设计的检核表。

刚开始制作SOP或检核表的时候真的非常麻烦,很容易让人觉得:「反正每年也就做一次,今年做得好,明年一定也做得好。」不过完全不是这麽一回事。只要做好这两份资料,就可以用上大半辈子(当然,维护修改还是需要的),所以请务必制作完成。尤其是一年只做一次的事情,要完全靠记忆回想起执行顺序,可说是难如登天;不过只要有SOP与检核表,自然就不需要靠「回想」了。这麽一来,既能马上动手,又不需要烦恼顺序前後,做起事来自然快又顺。

接下来为大家具体说明一下做法,先从SOP开始。

首先,在进行某项工作前,请打开Excel档案(当然也可以用手写);接着一边处理,一边将顺序详细记录下来。

至於写法,只要看得懂就行了。内容不用太过详尽,不过要能让别人看得懂丶让後来看到的人能跟着照做就行了。

接着是检核表。同样先打开Excel档案,每个步骤做完的时候就列出检查项目。这些列举项目必须是「工作正确结束的条件」,例如「○○与△△的数字一致」。而每一项都要加上可以打勾的方块「□」。

SOP与检核表不仅在自己的工作中可以派上用场,交接时也非常有用。

「交接」的结果常常会受到交接者的理解程度影响,使得工作很难一次就交接完成,所以才要先做SOP书与检核表,需要时就能派得上用场。

有一位税务士前辈Y先生,他非常懂得运用SOP与检核表。Y先生将大量工作委外发包,而接案者只要利用Y先生制作的SOP与检核表,就能顺利进行工作,拿出好成果。

如果不用SOP与检核表,每次都靠直觉与记忆做事,那麽就要常常花时间回想相关细节,却很可能搞错或遗漏,事情自然做不好,结果又要花更多时间。这就成了典型的「做事拖拉的人」。

制作SOP和检核表是一件有点麻烦的事,但请务必把它们做好,并实际运用,成为「做事俐落的人」。

◆做事俐落的人,重视「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
做事俐落的人会做不急的事,做事拖拉的人总是以紧急的事优先

你手边有许多他人交办的工作丶还没进行的工作,以及自己想做的工作。让我们想想:这些事情该怎麽排出轻重缓急的顺序呢?

我想各位都听过一个方法,按照工作的重要性与急迫性分成四个象限,把工作分为以下四类:

一丶重要而紧急的工作   二丶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

三丶不重要但紧急的工作  四丶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工作

区分「紧不紧急」并没有想像中困难。因为每个人都知道,紧急与否取决於是否有期限,或者对後续工作的影响程度。

重点在於如何区分「重不重要」。

每个人区分的方式都不同,而我重视的是对未来的影响。也就是说,我认为对未来有正面影响的工作就是「重要的工作」,做了对未来也没什麽影响的工作,或者只会影响现在的工作,就是「不重要的工作」。

假设你已经把手边的工作分成前面所说的四个类别,应该从哪一类开始做?

优先度最高的是「重要且紧急的工作」,我想大家应该没有异议吧。既然这件事情又重要又急迫,那麽不做不行。但其实这种工作很少出现。

第二优先的是什麽?从这里就能分辨出「做事俐落的人」与「做事拖拉的人」。

「重要但不紧急迫的工作」,排在「不重要但紧急迫的工作」之前。自从我开始注意这点之後,工作不但更顺手,处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不重要但紧急的工作」其实不少,我想大部份都是上司丶客户,或者其他地位高於你的人所交办的工作。

这种工作总是接二连三,就像打球一样,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如果你只知道做这些事情,而且乐在其中,就不可能去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对未来也毫无助益。既然对未来毫无助益,无论做多少,都不可能学会新技能。

请务必保留时间给「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方法就是「预留时段」。例如,事先决定下午一点到三点是「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的专属时段。如果不这麽做,时间就会被其他不重要的工作抢走。如果懂得保留时间给「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未来才能有光明可言。

谨记这5件事,好人脉自然上门!

Image人际关系不容易经营,但却有方法,而且人人都学得来,别让自己犯了错而不自知,维持好人脉谨记这5件事!

1. 沟通,别只在乎效率
所谓的别太讲求效率是指,别以为用你觉得很有效率的方式就可以解决原本认为的沟通事物,人际关系重点在於诚意,如果仅仅只是用email或简讯,虽然有可能达到目的,但重点在於诚意有没有让对方感受到。「凡事讲求效率是一种任事方法,但不能确保产出优质的人际关系。」

2. 赞美,诚意才是重点
打从心底真心诚意的赞赏别人才能让人对你有好感,往往让人感动的都是那些发自内心的话。信任的基础来自於诚信,如果与对方缺乏诚信作为信赖的基础,那是不可能与对方建立起成功的人际关系的。每个人一定都遇过有些人,讲话特别刻意,笑起来特别刻意,但研究显示,我们真正喜欢的是那些笑起来自然,坦然做自己而不做作的人。

3. 勇敢道歉的人会获得尊敬
「人际关系会走到穷途末路,都是因为无法坦率道歉。能够果敢道歉的人,才能够建立长久的人际关系。」道歉其实没什麽,不痛也不痒,但有些人碍於面子,犯错却不肯道歉,其实这不只是伤害了彼此的关系,还丢弃了别人原本对你的尊敬。

4. 人际关系,应该视为长期投资
「人际关系值得投资,而最有用的关系不会马上显现价值。」人际关系必须以长期来思考,然後问问自己:「要建立长期的关系,现在的我要做些什麽?」你越早投资人际关系,所获得的报酬将远远超出你的想像。

5. 思考人脉对你的意义,比如何维系人脉更重要
尹善铉也在书里提到,「一段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取决於时间的长短,而是对现在的我们有何种意义。」他并认为,当你开始自问「要怎麽做人际关系才会更有意义」,而不是「要怎麽经营人际关系才能长久」时,你就踏上正确的道路了。

刻意维持的人际关系,通常都不会长久,真正的人脉是不带有目的性质的,而是不求回报的,当你带有目的性质的拓展人脉,就弄错了方向。

顶尖业务面对客户臭脸有妙招!

Image一个成功的业务员,面对客户的反应,不但能正确解读,还能进一步找到应对方式。以下列举5种:

1.臭脸
会对业务员摆臭脸,是因为过去其他的业务员让他失望。所以,此时不能轻易打退堂鼓,而是引导对方说出来臭脸的原因,同时必须表现出自己与过去让他失望的业务员不一样。

2.漠不关心
就算脸不特别臭,却也不愿意听到最後,然後以「现在有的商品已经足够」或「用不到」等做为藉口。这是因为他们深信不疑地认为「业务员只会卖一堆没用的东西」。此时应该采取的对策是提供能为对方带来效益的知识或资讯,显示出自己的存在价值。

3.怀疑
从一开始就不相信你的商品说明,觉得「根本骗人」,情绪性地怀疑你完全是在贩卖不实商品。遇到这种反应不能认真回嘴,应该采取的对策是展示出证词或调查资料丶保证书等不可否认的事实。

4.优柔寡断
以「跟旁边人商量一下」「我再考虑一下」等,想推迟答覆。这样的反应会让人认为值得期待,但大多时候是得不到回覆的。应采取的对策是确实问出无法决定的原因何在,努力让对方把状况率直地说出来。

5.不平不满
对商品说明直接表达不平不满的对象是最理想的。因为知道有什麽不满意丶什麽样的条件才符合期待,就是通往生意成立的最短途径。对策就是认真倾听对方的声音,把焦点着重在对方真正感到不满的地方。

对手推出热销品,你就要跟着做?

当对手推出新商品造成强烈冲击时,资深经理人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对策,通常第一个想到的方法是,透过自己对市场的观察,寻找可能的问题点,比起谘询专业管理顾问,既省钱又省时。不过,当你用职场老经验作判断时,往往难以切中真正的痛点。

透过4个提问,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管理者为什麽无法抓住问题核心?其中一个原因是:太过相信直觉的答案,反而误导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当经理人面对外部冲击时,第一时间,往往藉由过去的经验和观察推敲原因,但是,没有事实资料与数据支持,有可能会跟真实状况产生落差。

因此,徐瑞廷建议,当强劲的竞争对手来临时,想厘清问题核心丶拟定策略,你可以尝试问自己4个提问,找出关键的突破点。以下以白色iPhone的案例说明:

Smartphone

1. Is it true?你说的是真的吗?
当通路商向你回报:白色iPhone全台销售一空!第一时间你应该保持怀疑,反问他这是真的吗?实际有多少据点缺货(并以百分比呈现)?用数据资料确认你得到的讯息是不是正确。

2. Whose problem?这会影响到谁?
白色的iPhone销售量暴增,谁受到的冲击最大?真正的关键利害人(stakeholder)是谁?是不是能和他们合作,针对冲击想解法?

3. So what?那又怎样?
确认手边资料无误後,问问自己:团队这季的主要目标是什麽?或许是产品销售量成长20%,你可以检视自己业绩是否达标,再才进一步确认对手造成的影响占几成。

4. Why so?为什麽会这样?
最後,假设本季未达销售目标,你可以检讨造成销售量下滑的原因。反问自己:消费者是根据颜色做选择吗?还是有其他的的因素导致销量不如预期?那原因出在哪?

比如说,当你排除颜色偏好之後(确定消费者并不是因为「白色」才选择iPhone),你可以再提出另一个可能因素(例如手机外型丶使用介面设计等),经过团队的讨论丶调整,找出问题的核心。

如此一来,当强劲对手来袭,你可以透过这4的提问,确认目前遇到的问题,重新思考下一步决策方向。

离职时,请为自己留下漂亮的身影!

Image有位优秀的资深员工要离开他工作多年的公司,好员工离职对公司总是项损失,更何况是跟着公司一起从草创到成熟期的员工,拥有多方面的技术能力,听说上层为了要慰留此位员工,给了张空白支票让这位员工随意开条件,只要可以配合与做得到的,公司都愿意安排。

这位员工跟阿姐说,他不愿意签下这张空白支票,离职的起心动念非一朝一夕,那压倒骆驼的最後一根草已然压顶,该说的也都说了,因此也就没甚麽可以让他有继续留下来的动力。即使如此,这位员工还是配合公司的要求,多留了一些时日,多做些职务的知识与技能移转。

请为自己留下漂亮的身影
这位正值盛年的员工跟阿姐说,公司还在等他的回覆,但他去意已坚,只是不知道要如何跟主管说自己仍旧决定离职,虽然公司与主管还是想方设法的给了他一些不同的工作选项与机会。这位员工说在提出离职时,高层找他面谈,他总会忍不住抱怨那位跟他工作共事上不愉快的某位同事;

现在想想这样的说法,好像让大家以为他的离职都是因为这位同事引起,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己也有自己的人生规画,那个当下的不悦,刚好将种种归咎於此位同事,不过如果还要再提工作上的不愉快,仍会说是那位同事让他在工作上觉得无法再继续忍受了。

阿姐见此员工去意已坚,也不想说甚麽慰留的话,阿姐说:「既然这样,阿姐会祝福你的下一个人生规画。但是可否请你下次跟主管提时,是否可以不要再抱怨那位让你不开心的同事,是否请你用感恩的心感谢的话语,好好的谢谢主管长期对你的栽培与照顾,是否可以让自己用正向的心念离开。」

阿姐说:「这麽说,是给别人一个活路,也给自己一个退路。阿姐也希望你能在你即将离开公司的十几个日子里,是一位充满正面能量的同仁。如果你在外面闯荡後,觉得这里还是你最喜欢的场域,以你这样的优秀员工,公司一定会伸开双臂欢迎你的。 好的公司就是你职场的家,你职场的家永远会是你最後的避风港;但前提是,你必须为自己留下活路与退路,不要在离开时将话说绝了。也因此停止抱怨开始感谢,来改变自己也改变别人对你负面离职原因的观感。」

若无法离开就停止抱怨,若选择离去更不要抱怨
职场的人来人去是一场场的缘起缘灭,每一段缘起缘灭都须好好经营,阿姐曾在过去的碎碎念文提过,若无法离去就停止抱怨;阿姐也要说,若选择离去更不能抱怨。 因为当你选择离开却在即将离开的场域开始或持续抱怨时,彷佛是在有意无意间对继续留在这个场域的人们进行挞伐。 每一段职场姻缘若无法完美,也须给自己留下一个漂亮的身影,那漂亮的身影是在离开前的不悲不喜不卑不亢。

在阿姐年轻时的年代,女性过了三十还没出嫁,就会有闲言闲语产生,因此阿姐在适婚年龄时,母亲就急着安排相亲。母亲总跟阿姐说要表现的得体,相亲时即使遇到不是喜欢的对象,也不能当下摆起脸色,要给对方良好的印象,要让对方有一种没有福份与你交往的遗憾,而不是让互相觉得不顺眼的不愉快过程。 职场就是一场场的相亲与交往,纵使不如意不满意,也要给自己留下一个漂亮的身影,一个曾经有过但无法拥有的漂亮身影。

曾国藩的领导学:御将之道,不贵权术

Image真诚的领导人勇於认错,不会对部属玩弄权术,依赖个人魅力而不是头衔来领导。相较於喜好权术丶重头衔的霸才型领导人,雄才型的领导人更受部属爱戴。

比较雄才与霸才的特徵以及对组织的影响。霸才是指把自我利益摆在公司和其他部门利益之上丶比较会用权术对待部属的领导人雄才则多把公司利益放在自我利益之上,而且大多诚意对待部属,不玩弄权术。

分享观察心得,公司里确实存在雄才型与霸才型主管,也都能获得大老板的信任,但是似乎霸才型主管获得的关爱眼神多一些,其中一丶两位特别明显。不过,从部属的角度来看,情形正好颠倒,雄才型主管比较受部属的尊敬和爱戴;霸才型主管大多无法获得部属的信赖,而且在主管私下谈话中,他们也叫常抱怨部属不值得信赖丶缺乏工作伦理,让他们很头痛。

他接着问,雄才与霸才除了在本位主义上有所差别之外,他们还有什麽不同?

曾国藩的领导要诀:至诚丶至拙远胜至伪丶至巧
中国人对於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就是「立德丶立功丶立言」三不朽,人称清朝「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就是历史上少数可以达到这目标的人。我认为曾国藩对於後世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在於他的领导方式和待人处事的方法。

御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曾国藩的部属丶湘军大将李瀚章曾经这样描述他的长官,「一片真诚,从来不跟下属玩弄权术,所以人人都乐意为他所用」。

事实上,曾国藩早年带兵时,也用了一些权术,後来发现有反效果,就反思人为何要玩弄权术呢?「人之所以玩弄权术,一定是有私心杂念,不敢告诉别人,只好编造假话来骗人,如果心中没有私心杂念,又何必欺骗别人呢?」

他在写给弟弟曾国荃的家书中也曾说,「我自认是笃实之人,只是看惯世道人心,饱经各种事变,稍稍加了些权谋手段……,其实效果根本不如人意,白白惹人笑话,令人遗憾而已。……老弟你在外带兵,也需要迫切地把笃实的面目恢复过来,千万不要走入机巧这一路去。」

曾国藩总结他的领导和人生哲学说,「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再强的工作技能与权术,不如真诚对待部属
2007年,哈佛大学甘乃迪学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针对美国大众调查发现,77%的人民对於美国领导人有信心危机,其中「政府和企业领袖」在人民的信心评分上,是所有职业排行的倒数1/3。

2004年美国对於劳动者所做的工作普查也发现,只有1/3的人认为他们的领导人展现真诚的一面,22%的人觉得他们的领导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或愿意为公司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两项调查结果均直指领导的核心议题:真诚(authenticity)

真诚领导(authentic leadership)是2000年後才开始被重视和发展的领导理论,建立於存在主义哲学丶人本心理学及正向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强调「技能不如真诚」。

有学者认为,领导人真诚与否可从3个面向来分辨:1.首先,勇於认错2.不会对部属玩弄权术3.大多依赖个人魅力,而不是头衔来领导部属。相反地,不真诚的领导人会让部属觉得他们总是在推卸责任;其次,他们会使用心机,操弄或摆布部属;最後,总是依赖个人头衔,而不是个人魅力来领导部属。

总体而言,真诚的领导人主要是透过鼓励丶接受部属的意见丶与部属建立合作的关系丶协助部属成长等方式,使部属感觉并认为主管是真诚丶值得信赖的。

因此,真诚的领导人往往带给部属4个印象:对於自我的才干和不足有自知之明丶以真实和不保留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丶根据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行事丶开明地接受与自己不同观点的意见。

正面感染部属,更有勇气选择做对的事
研究发现,主管的真诚领导对於部属会有感染作用,他们所展现的典范行为,能够激发部属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伦理上的问题。例如,碰到工作或组织上的问题时,部属会像领导人一样,真诚地面对和处理,而不是隐藏它,因为只有选择「做对的事,才能符合他们的价值信仰」,而这些价值信仰正是从领导人身上学习而来的。

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受到真诚领导感染的部属,他们的工作绩效丶对组织的承诺感丶对主管和工作的满意度丶协助他人的意愿都较高,甚至在面对诱惑时,比较不会做出不道德的决策等。

从真诚领导的定义与特徵来看,雄才与霸才在以下3方面是有所区别的:1.雄才比较勇於承认错误,霸才因为本位主义会常推卸责任;2.雄才不喜玩弄权术,霸才多玩弄权术;3.雄才的领导重个人而轻头衔,霸才的领导重头衔而轻个人。

因此,雄才可称为真诚领导,霸才则可称为不真诚领导。诚如真诚领导学派的核心观点:「所有的理想技能都不如真诚与真实的内在。」曾国藩所体现的朴实和拙诚领导,为「技能不如真诚」这句话立下了典范。

多问「What」丶少问「Why」,听见部属真心话

Image人们对於说出心底话多少会有所迟疑,因此想听到对方的心底之音,就必须透过「正确的提问」,制造出能让对方畅谈的环境。

1.「封闭式」与「开放式」提问法
封闭式提问就是用「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例如「用这种方法比较没效率吧?」「如果维持这种标准,这个月应该可以完成吧?」「这次失败应该是因为你准备不足吧?」

封闭式提问一多,不只会导致对谈变成一个人的喋喋不休,让听话的一方变得沈默;而且由於这种问法具有「想让对方回答自己设定好的答案」的意图,属於诱导性的询问,对方不仅无法产生认同,心中还会残留「我被你愚弄」的不满。

反之,所谓开放式提问就是无法仅以「是」或「否」回答的问题,通常会用5W1H(what什麽?where哪里?who谁?why为什麽?when何时?how怎麽做的?)做为开场,例如「你说怎样的做法最有效率呢?」「目标订在多少,才有可能在这个月完成?」「这次失败,有哪些可以列出的原因?」开放式提问给予会话继续开展的空间,也能让谈话对象敞开心胸。

2. 5W1H问题的问法
在采用5W1H做开放式提问时,必须特别注意「Why型」提问。表面看来,问「为什麽」是开放式问题,但谈话时却很容易变成「逼问」,让对方的心又封闭起来。

举例来说,想要针对「部属没做到的事」探究原因,若问出「为何会做不到这点?」,对方会感觉提问者以威严的姿态,「想用做不到的理由,来指责我能力不足」。若能把「Why型」改成「What型」提问,例如「无法达成目标的主要障碍是什麽?」,就能够传达提问者是以冷静且客观的态度,「想和自己一起找出具体丶正向丶积极的解决方案」。

因此,想要问出心底话,要记得用「What型提问」取代「Why型提问」,专注在「还做不到的事有哪些?」,让谈话导向具体的解决方案,而非指责,避免问了许多,却沦为辩解与反击。

如何回答客户提出的疑问才会成交?

Image成交最後阶段一定会出现的5种情况,并提出应对策略,让大家事前沙盘推演,顺利成交业务。

1.时间
像是「不一定要现在决定也没关系吧?」「到时候再考虑。」

把时间往後拖延,结果好不容易提了案却容易被遗忘,生意的洽谈就无法进行下去。此时,提供思路清晰的资讯说明,用「现在必须开始的理由」将这个反对意见封住。

2.金额
像是「太贵了」「有没有更便宜一点的方法?」

乍看之下,这样的意见好像很难有什麽缓冲之处,但其实是最容易解决的负面意见。只要先提出「更贵的方法」,让对方去比较就可以封住了。

3.效果
像是「真的那麽有效吗?」「我无法想像它的效果。」

一旦出现这样的意见,就让他实际「试用」一下,或是提出过去的实际案例,或用其他实证数字或图表来封住。

4.优势
像是「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吧?」「如果要交付出去,还有更好的企业吧?」

像是这类的意见,就藉由其他公司商品的研究说明跟其他有什麽不同,自己公司的产品有什麽地方如何优越便可以封住。

5.持续
像是「能够持续使用吗?」「不会厌烦吗?」

这样的意见只要证明将来的风险很小,并清楚说明维护及购买後的後续服务就能封住。

真正会赚钱的业务员大多数并不害怕反对意见,而且还会自己主动提出:「听到目前为止,是不是担心会有更好的选择(说出反对意见)?」然後说明解决这个反对意见的策略,以今後的发展为优先。

做错这8件事後,才发现我不会管理!一个主管的认错告白

Image第1错:自己努力做事
我犯的第一个错误是自己努力做事,忘了让部属做事。我是一个能干的人,当了主管之後,又误解了「身为表率」的道理,老是身先士卒,继续努力自己做,我认为我的效率高,10件事,我做了5件,其他人只剩5件,大家应该都会感激我才对。再加上有些事,别人确实不太会做,我又认为,与其交给他们做不好,我还要善後,不如我直接就做好。就这样,我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事情还是做不好。

直到我想清楚,主管是让大家做事,以大家的成果为成果,我下决心,除非万不得已,绝不自己动手,事情就改变了,我得到一个结论,也成为我教育新主管的帝王条款:叫别人做事,别自己做,好主管是:喝茶看报,治大国如烹小鲜,集合众力完成工作。

第2错:认为所有人都自动自发
我犯的第二个错误是,我是个自爱的人,我最讨厌别人说我,我也因此假设别人会自动自发,做好所有的事,我不会骂人,也不想骂人,顶多只是迂回的暗示一下。这就是前面笑话产生的原因,我下了决心,和部属谈他的问题,之前还说了许多肯定的话,怕他不舒服,但问题轻描淡写,结果他以为我在肯定他,而我仍然不知如何是好。

事实的真象是,有人自动自发,有人自律不佳,更有人想法不正确,需要导正规范,我的友善,被部属认为是是非不明的「滥好人」。好人做死,并心生怨怼,坏人心存侥幸,依然故我,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当我顿悟之後,事情完全改观。记得在看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时,学到一句话:「雷霆雨露丶俱是皇恩」,我知道赏与罚,都是主管重要的工具,现在的我,要求规范部属,熟练到不行,从暗示轻轻说,到明示正经说,到生气重重说,无所不会。

第3错:不知也不会给激励
我的第三个错误是不知也不会在口头上给激励,这也和我「不喜别人说我」的性格有关,我对自己超有自信,不在乎别人的肯定。问题是我也假设别人不需要多馀的「口惠」,只要薪资上的评价公平就好。

有一次,一个能力很强的同事告诉我:我从来没有肯定他所做的事,让我大吃一惊,因为事实并非如此,他值得肯定的事太多了,而我竟然从来没有开口过。从此我知道,主管的金口有多重要,「爱他要说出来」,不止是有好事要肯定,就算只有进步,但仍然不够好,也要肯定,因为人是在被激励中,才会快速学习成长,卡内基训练不就是以此为核心精神吗?

第4错:忽视考核丶讨厌考核
我不喜欢被评价,尤其是当工作者时老是被不公平对待,因此当上主管,我讨厌考核,也刻意忽视考核。

我相信两眼所见,也尽可能给所有的工作者正确的相对评价,问题是当忙於工作,我会忘了许多该做的事,尤其是当要管的人越来越多时(超过20人),其实你两眼所见的评价已经开始失真,你会看不到许多默默不显眼的工作者,这时候一个客观的考核方法就是需要的。

不要自视聪明,聪明人尤其看不到那些努力做事丶但并不聪明的人的贡献

第5错:不会当裁判
好的主管是要让部属发挥「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因此团队和谐非常重要;而和谐的第一步,不是让内部不争不吵,而是制定好的规则,让争执可以被约束与导止,而主管就是这个执法者丶是裁判。

我创业的过程中,通常是用较少人力,因此事情做不好,人力不足是最大的藉口,我很少想到是团队内部互动不佳所造成的绩效不彰。而我不会排难解纷丶不会当裁判,又是其关键性的原因。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各打50大板是我过去常干的事,争执发生时,我总是希望和谐,对於错的人不忍苛责,对於对的人当然就不公平,结果当然是内部嫌隙频生,又怎能发挥良好的团队协调呢?

明快处理丶是非分明,是我现在的作风,该裁判吹哨子时,我绝不会迟疑!

第6错:喜欢聪明人,团队同质性高
我的同事都知道我讨厌三种人:「笨丶懒丶慢」,理论上这三种人在我的组织中,都不易存活,这也造成了我组织中的不平衡,团队成员的同质性高,生态不平衡。

事实上,高效率的团队应是多元的组合,苦工有人做,聪明的方法也有人会用,而我期待大家都是聪明人,都行动迅速,结果是有些思虑周详,缓缓而来的人含恨而去,这是我犯的第六个错误。

组成一个复杂多元的团队,快慢兼备丶痴慧融合,是我现在最大的思考。

第7错:爱护部属,忘了老板
或许是同情弱者,在早期当主管的历程中,我一向站在员工部属这边,以他们的角色丶立场自居,而忘了老板与组织的存在。

一旦老板与部属有利益冲突时,我通常捍卫员工的利益,尤其在创业初期,我甚至忘了我就是资方,只要不能给工作者更好的待遇,我就痛苦不堪,结果是,公司的营运负担更沉重。

这应也是大多数主管常犯的毛病,以工头自居,以工作者利益为先,而忽视了组织的经营能力能否负担。

後来我做了调整,主管是「双方代表」,有时在劳方,有时在资方,在内心你要正确的选择,让上下的天秤能保持平衡。「工头」与「老板的走狗」都不是正确的位置。

第8错:不知主管是专业,忘了虚心学习
我当主管的错误当然还有很多,但最後一个错误我用「以为主管是良知良能,不知虚心学习」做总结。

其实主管是一项专业,他需要各种不同专业技能,他需要有正确的态度,他负担事情的成与败,他影响到工作者的命运,可是大多数的主管,竟然都是因一种专业技能而升官,或财务丶或业务……,可是一旦升为主管,所有的困难都发生。不幸的是,企业内缺乏主管的养成训练,学院中也没有「主管学」,每一个人都是在摸索中丶尝试错误中完成学习。

我就花了14年才学会,而且是完成後才知道「主管学」的博大精深,专业分工细密。但是,如果我「早知道」,其实一年也可以有小成,两年早可以毕业,根本不需要走这一趟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