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业务员的3个致胜关键

Image顶尖业务员与平凡业务员之间的差别,以下列举3项:

1.善用时间:一周5天都约了客户
业务员可以大致分为「积极」「消极」两种,彼此对时间的运用截然不同。

积极的业务员知道,人们在礼拜一丶礼拜二时,工作比较提不起劲,为了不给自己懒散的理由,他们跟客户约时间时,总是直接询问,「不知道下周一或二去拜访您是否方便?」

消极的业务员多半是等到了礼拜一丶二才开始打电话问客户,「配合您的时间,不知道什麽时间方便跟我碰面?」往往时间一拖,又到下礼拜去了。甚至当客户说「星期一或星期五有空」时,他们也会选择「礼拜五」,进度自然赶不上礼拜一就去见客户的业务。

2.业绩预估保守:还没签约,都不算
本月业绩目标100万,50万已达成,另外一半还在等客户回签。平凡的业务会认为,反正已经跟客户谈好丶十拿九稳,就安心等待50万入帐,不料却碰到客户临时有状况,来不及签约。

顶尖业务员则不一样,他们在预估业绩时,只要还没有签约的,都不计算在内。即使客户正在将合约呈报给老板,觉得成交机率大,也只能推测只有50%的成功率。所以,为了补足还没确定的50万,他们会以100万为目标。

3.留下好印象:强迫客户想起你
为了强化自己在客户心中的记忆,有些厉害的业务会自己发行「每月最新快讯」,收件对象包括既有和潜在客户。

快讯内容可以包含4部分:

封面,可以放你的个人大头照,或是生活类的文章
以专业观点或资讯为主
推荐好书,如果网站刚好有折扣,也可以贴心地附上连结
与客户相关的报导

拢络人心,也可以如此轻松简单!

Image你是否怀有以下的愿望呢?

1.希望自由自在地操纵人心。

2.想要知道达成梦想最近丶最轻松的捷径。

虽然心中怀抱着梦想,为数不少的人却总在现实中遭遇挫折丶半途而废。事实上,只要能实践「操纵人心力」和「实现梦想力」的各项技巧,就可以有效提升人际关系丶达成梦想,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美满!

「拜托对方帮自己的忙」,就能缩短彼此的距离

想要抓住别人的心,一般人大多认为自己帮对方做点事情是最好的方法。不过,比这更有效的方法是请对方帮自己的忙。

请别人帮自己做事,也就是增加对方的负担,我们常会认为「给别人添麻烦就不好了」,因而尽量避免。可是,给对方增加负担,其实蕴含着「我想和你拥有特别的关系」的讯息。

其实,自己想着「给别人添麻烦就不好了」的心中,还暗藏着不想赋予对方优越感的心理,这样将无法增进彼此的关系。请对方帮自己做些事情,就是你比对方「居下位」,承认对方的地位比自己优越。

受人之托,当事人心中还会起另一项作用。因为「帮助他人」其实是吃亏的行为,这会产生「认知不协调」的不愉悦状态。此时,当事人就会以「自己帮助他,是因为我喜欢这个人」来合理化自己吃亏的行为,以解除矛盾的心理状态。

不过,求人帮忙理应避免造成对方太大的负担。拜托对方擅长的领域丶比较简单可以完成的事,才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最佳技巧。

藉由大手笔的馈赠,成为对方的「特别之人」

操纵心理的最终目标是让对方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人,若能建立稳固的信赖关系,不管是商场上的往来还是自己的社交关系,都能占据绝对有利的位置。

日本战国时代取得天下的丰臣秀吉有「骗徒」之称,他掌握人心的技巧就是「册封不手软」。在讨伐明智光秀的天王山之战,他对愿意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的武将大方馈赠钱财和领地,是胜利的一大主因。

人不会觉得待己亲切的人不好,但若只是普通的亲切或好意,还无法发展成更进一步的感情。若从对方的心态来思考的话,能轻易返还的东西只要下次回报就可以打平了。

为了突破这一点,必须采用感觉到负担的授予法,也就是觉得「对那人真不好意思,将来一定要回报他才行」,而不是以自己为第一优先考量的「打平」。

压倒性以「90:10」为对方付出的心情很重要,要是没有引出对方「那人愿意为我付出这麽多」的感情,将无法获得真正的信赖。商场上的应酬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时甚至要适时自掏腰包或接受对方无理的要求。

「强制改变形象」,撤除对方心里的屏障

人心是受到自尊这层坚硬外壳所保护的,若是强硬地想要打开它而刺伤软弱的部位,只会让外壳愈加牢不可破。尤其是对不易接受他人意见或常为小事发脾气的头痛人物,往往一个不小心,就会让彼此的关系变得复杂,甚至难以修复的状态。

这时,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心会遵循一惯性的法则」;人都对自己拥有自我的形象,这个「自我形象」如果没有和「行动」符合一致,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所以,若是想要改变某人的行动,不要直接批评丶指责对方,而是试着改变此人心中的自我形象。一旦新的自我形象开始扎根,他就会配合这个形象来改变行为了。

例如,试着对职场上老是不满部属工作表现而发怒的上司说:「你虽然讲话比较严厉,但下指令时都很正确又冷静,真是太好了」。於是,这个「冷静的人」的形象就会成为他新的自我形象,「说话要冷静客观」的想法便抑制了爱发脾气的习惯,变得更容易相处。

受到赞美,人的自尊心就会软化。另外,如果周遭的人提供了更好的自我形象,本人配合这个形象来行动会比较轻松,也是不争的事实。

错就是错,不要为错误找藉口!

Image当一件事情发生错误时,你会如何面对呢?

有些人因错误导致失败了,就会听到这些人说:「都是因为……」。

这些人在发生错误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寻找藉口上,只想着找到个藉口,把发生错误归咎於藉口,把错误的责任撇清,而忘记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更可怕的是,这些藉口常常是在敷衍别人丶原谅自己的「挡箭牌」。

其实做错事没关系,最怕就是那种不断找藉口,从不寻找事情失败真正的原因,从不寻求解决的方法,一心只想找出各种理由把错误合理化,事情之所以会出错是因为藉口的理由,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或无能,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撇清,好像只要把错误归咎到别人身上或别的事情上,错误的事情就不存在一样,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实在要不得。

发生错误,将错误推诿塞责的举动,不但无助於错误的弭补,通常只会让错再加错,让错误愈演愈烈,甚至於往後同样的事情仍然会发生同样的错误。

事实上不管藉口有多少个丶藉口有多冠冕堂皇,已经发生错误的事实依然存在。不承认错误,或者把责任总是推诿到别人身上,这种态度只会令人更加反感。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藉口,面对错误发生时,应勇於承认错误,并努力思考改进之道,避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千万不要在发生错误时,还不断的强词辩解,与其找藉口辩解令人反感,不如在发生错误的第一时间就虚心承认错误,并承担发生错误的责任,与其花时间和精力找藉口,不如利用那些时间及精力去修正错误,这样反而会让人宽恕与赢得尊重。

遇到错误,能够承认错误,并找方法解决的人,将必是会成功,而凡事找藉口推脱者,也必定是个失败者!

不要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再美妙的藉口都於事无补,错就是错,不要为错误找藉口。

「要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就需要有同理心的管理思维」。

Image每个人看事情的观点丶解释都不一样,身为主管,想要做好管理,除了必须具备能力的「资格」,也要拥有领导的「人格」,只是「许多人常常只专注在完成事情上,过程中忽略了旁人的感受,沦为失败的管理者。」

倾听3要诀:先听完丶抓重点丶再回应
所谓同理心,最常见的定义就是「设身处地理解对方」,落实的第一步就是「倾听」。至於如何做好倾听,陈凯婷建议,先以两个问题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查:「你是一位好的倾听者吗?」

问题1:我在跟别人讲话的时候,是否会同时想着我等下要说什麽?或是对方话还没说完,就急着打断和回答?

问题2:我是选择性地只听自己想听的话吗?

如果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你可能就不是个很好的倾听者。

许多人在沟通时,往往只想着「强调自己的立场」,一旦听到不同的意见,马上插话丶回话,企图反驳丶解释与澄清。尤其是因为表现良好而升任主管的人,更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盲点,凡事以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只有自己的方法才是对的。

然而,倾「听」的重点是你从对方的话语中,听到了什麽?「他的声音你听到了,但是你有听到他的『需求』或『请求』吗?还是你只想听你想听的丶回你想回的?」

除了声音与内容,想真正听到一个人想传达的完整讯息,还要学会在沟通时,眼睛「看」着对方,用真诚与专心的眼神和对方交流,对方才会感受到你的真诚与尊重。

另外,在聆听时,也要保持专注的姿态,因为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包括手势丶坐姿丶身体位置丶脸部表情等等,也反映了自己是否真的在听。

一旦你全心全意地带着同理心投入倾听中,你才会将成见摆在一旁,与对方的情绪产生同理丶同时又不受到影响,真正进入对方的内心,并退一步做出客观的评论。

如果以上几个专注聆听的技巧,你目前都还没能做好,陈凯婷建议你强迫自己练习「先听完丶抓重点丶再回应」这三个要诀,给对方把话说完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想把自己的观点套在对方身上。

不过,陈凯婷也说,这件事很难一次到位,只能在每次沟通的前丶中丶後,持续反思自己哪里没做好,一次一次慢慢修正,「就算我是学心理谘商出身的,我自己在带领同仁时,也还是常常犯这个错。」

换位思考3要件:不提问丶不批评丶不给意见
认真听,是为了理解对方。陈凯婷用「试着穿别人的鞋走路」来比喻,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他为什麽会这样说丶他又会怎麽想」,做到换位思考。

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三不」:不提问丶不给意见丶不批评与指责。陈凯婷举例,主管在与部属会谈时,非常容易落入「想指导」的冲动,但是如果对方没有提出要求,主管就算心中有想法,也要学习不随便打断对方发言,「因为对方不只是寻求协助而已,更常是想寻求感情的支持。」

反之,如果部属主动寻求主管的协助,主管就可以顺着对话和对方讨论解决方案,只是务必要把握设身处地的原则,以不同的立场及角度去理解部属看待事情的方式,避免以「由上而下」的姿态指挥对方。做法上,陈凯婷建议,主管在回答部属寻求建议时,可以掌握以3个要点,来确认自己是否有真有抓到对方的需求:

简述语意:用精简的文字,摘要或重整对方所表达的内容。

情感回应:辨识对方的情绪,用适当的字汇和程度加以表达。

尊重丶真诚及开放:表达自己的意见丶听见对方的意见丶修正彼此的意见,协调出共同的意见。

万一碰到对话内容出现情绪性字眼,主管一定要避免卷入对方负面情绪的漩涡中,因为当双方都变得激动,对话很容易走偏,从问题讨论沦为人身攻击。

不过,如果对方已经处在不理性的状态,陈凯婷建议,主管可以用中性的字眼来同理对方的感受,一面说出对方的情绪,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例如「我听到了○○○,我了解这样让你很不舒服丶很不开心」;另一面从中寻找问题解决的切点,邀请对方一起找出解决方案,例如「这件事让我难过了一阵子,也对你有些情绪……但事後我静下来想了一想,其实这件事会变成这样,不一定完全是谁的错,只是彼此有不同的做法与想法……,所以我的想法是……那你的想法又是什麽呢?」

如此一来,就算一时找不到解决方法,主管也可以用同理的态度,协助对方把负面情绪缓和下来,重新找到有效沟通的连结点。

原来台北市长柯文哲是用这3个方法管员工

Image柯文哲以台北市长选举和管理市府团队的经验,分享了3个重要的经营心得,值得所有专业经理人参考和反思:

1. 同样的人才在不同的管理方法之下,效果不同
明明要谈经营管理,柯文哲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马其诺防线」开场。他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和德国都采取挖壕沟丶用大炮的战略,阻挡敌军攻击,而在战後法国延续相同的逻辑,设立了「马其诺防线」来防堵德国和义大利入侵。打仗的方式,一样是靠重炮和坦克车,据说法国坦克的平均吨数都超越德国。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却采取步炮搭配中型坦克车组成装甲师,发展出「闪电战」的战略,可以快速移动冲进敌军指挥中心。法国当然不适应这种突然加快的战争节奏,迅速就被击败。

柯文哲解释,即便德法两国的武器类似,但运用的战略和观念不同,成果也大不相同。这个道理用在经营也一样,「同样一批员工,在不同的管理方法之下,成效就不同。」他笑着以上任後一天就拆除的忠孝西路公车道为例,明明公务员都是既有员工,却突然可以变成效率超高的绝佳战队,关键就在主事者愿不愿意用新的观念和方法,去管理这群人。

2. 凡事系统性规画丶不靠单兵作战,经营效益才会高
柯文哲不是没有走错路。大众都记得在他上任後不久,就打算停止订阅报章杂志,只为了降低市府的花费。「但省来省去,也不过少花两亿。」

直到他发现政府真正花钱如流水的原因,是凡事单兵作战,案件和计画大多缺乏整合,失去了可以共同降低成本的机会。之前宣布的「文山区防洪计画」,就是他领悟了这个道理後,把所有和防洪相关的方案交给台大工学院重新分析整理,做出整体规划,让本来预算高达23.5亿的案子,降到8亿。「一下省这麽多,比不订报纸快多了。」他开玩笑的补充。

3. 你儿子都没这麽听话,干嘛这样要求部属
对柯文哲来说,部属不听话其实没关系,「千里马都是劣马,况且你儿子都没这麽听话,干嘛这样要求部属?」与其要求部属每一步都按照他的指示行动,柯文哲更希望部属主动思考丶发表意见。他透露,台北市政府秘书长苏丽琼曾说,「和高雄市府相比,台北市府员工比较不愿意举手」,因此柯文哲宁愿先鼓励官员们看到「怪怪的事情」就会举手,试着解决问题,而不是要求他们「听话」。

那为什麽一上任时,对外的形象都这麽「猛烈」?听了演讲後才发现,柯文哲是故意的。「新闻写说我上任後出现员工逃难潮,有超过上千人离职,这是一个品牌印象,当我树立这个形象,之後还敢申请来台北市府工作的人一定不会太差。」一语惊醒梦中人,那些看似新闻爆点的事,原来都被算进「管理」的范畴里了。

要毁了一个人,只要一直称赞他丶认同他就好了!

Image部属总是犯同样的错,该怎麽有效指正?
要毁了一个人,其实只要一直称赞他丶认同他就好了,当一个人永远不清楚自己哪边有问题时,这就成了他最大的问题。

两三年前,我曾碰过一个主管,不论部属做的如何,他永远只有鼓励而没有任何指正,我感到很奇怪,有一次会议部属A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时,他还是以一贯的风格跟他说:「没关系,谁不会犯错,下次留意就好。」。

会议後我忍不住直接问他:「A同样的错误已经犯过3次,而其他大大小小的错误也犯了不少,为何你从来都没有指正或责备过他?」

他回答我:「我觉得没有那麽严重,多提醒几次他就会改正了。」

 

我说:「一点都不夸张,人会进步大抵源自两个地方,一是自己的自省能力,二是来自他人的建议,自省能力并不容易培养,尤其当来自外部的建议为0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做的真是棒,无懈可击,但其实只是他人不想给你建议,这就跟我们在卖产品一样,当来自外部的回馈是0,你的进步只能仰赖内部的力量。如果你觉得A是自省能力超强的人,那他可能可以如你所说很快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但如果他不是,而你又不给他任何直接有效的指正,那他是无法进步的。」

他说:「嗯,这样说有点道理,他确实不是,但我已经有指出他的错误,这样还不够吗?」

我说:「在行为上,你是点出了他的错误,但不够确实,一个有效的指正有几个原则,具体事例丶即时指正丶立场坚定丶态度一致,点出的问题要够具体,不能只是感觉,而是要直接说出是什麽错,为什麽错;而且要很快的让他知道,可以在发生的当下或者会议後尽快跟他说明;而当你在指正时态度务必要坚定,要让他知道你对这件事情是真的在意,而他是真的犯了错误,而不是用轻松的口气带过,而让他用嘻嘻哈哈的态度回应你;最後则是每次指正错误时,你的态度必须要一致,不能反反复复,一下子说没关系,一下子又说不可以,这样才不会让对方感到疑惑。」

不忍苛责得力部属,反而是害了他!
还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平日对待部属总是十分严格的主管,部属一旦犯错,他都是在现场直接严厉指正,但唯有对一个他喜爱的部属-小陈特别宽容,不管这小陈提出的建议妥不妥当,他的开头总是:「我觉得小陈很对」丶「我觉得小陈说得很好」,而小陈也因为老板总是支持他而产生错误的认知,他一直以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是正确的,而要求其他人照着他的做法去做,而被要求配合的同仁也发觉他的做法明显不对,但因为是高阶主管首肯的,心里虽然有怨言,也只好忍气吞声,只能在闲暇之馀跟同事吐吐苦水。但重复的事情不断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部门的士气与气氛,最後有个勇士直接去敲老板的门,并跟他说明这一切,好在这位主管虽然严厉,但还是个明事理的人,他跑来徵询我的意见。

我说:「对你的管理方式我向来都很佩服,但唯有你对他这个人的模式我无法理解。你对别人的要求很严格,有时甚至有点苛刻,但你对小陈宽容的程度是任何人都看的出来。」

他说:「小陈毕竟过去跟我出生入死,帮了我很多忙,我对他只有感激,实在不忍心多责备他什麽。」

我说:「表面上看来你是对他不错,但实际上你正在害他,你让他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是错的,你还让他停止进步,而且更进一步伤害到你的团队。」

他沉吟了一会,问我:「那你觉得我该怎麽做比较好?」

我说:「我觉得你自己心里有底,你可以在正确的事情上给予他绝对的支持,但对於有错误的地方,你还是要予以指正,让他得以成长,团队也不会对他因此产生怨言,长期来说对你丶对他或对团队都是一件好事。」

他叹了一口气对我说:「我想我需要先跟小陈好好聊聊。」

员工离职率低,不见得是好事!只留住这一种人,对公司才有益

Image1.恋栈型:不求有功,老是打混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收入和权益,对於工作「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每天一上班就在等吃饭丶吃完饭就在等下班,是典型不事生产的组织寄生虫,也是最低阶的假性忠诚。.

2.门槛型:听命行事,计较利益得失
比恋栈型员工好一点,自知拿人薪水,多少要做点事,但是只会听命行事,不愿意冒险,也不想太积极主动,认为保住饭碗比出人头地重要得多。

他们也比较爱计较,经常抱怨「为什麽别人不用做,我就要做?」「为什麽别人薪水比较高?工作比较轻松?」

3.机会型:自我中心丶好强争胜
就短期绩效来看,机会型员工是勤奋努力丶勇於表现的好夥伴。但是中长期而言,只要外部有更好的条件诱因,或是当组织内部无法提供更多资源时,他们就会选择离开。

4.使命型:愿意寻求组织最大利益
他们充分理解并认同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并将自己的事业前程与公司相结合,常把组织利益置於个人利益之上。有些使命型工作者虽然是因为没有更好选择,只好奋力向前,但是组织若能及时建立认同,就能获得这群死忠追随的夥伴。

别不把内勤当人看,没有他们,你什麽都办不到!

Image有很多的业务,在外面拼命帮公司做业绩,抢市场。这些都反应在薪资待遇上。

但往往却忘了在公司里面,总有人需要帮他打点行政作业丶采购或者生产计画等等。如果没有後勤单位的支援,前线很快就会出问题了。

但往往许多的公司设计绩效制度时,将有形的业绩成长率丶财务表现等奖金,归在业务本身。而忘记了内(後)勤单位也是功不可没,却在设计完之後,变成有功无赏,有过必罚的单位。

很多人说,内(後)勤在公司里面,打电话追订单丶有冷气….却忘记了他们是被「绑」在公司的椅子上啊!一整天持续的作业,疲劳与压力跟业务相比,业务还可以到处晃丶想喘口气时休息一下,但内(後)勤人员不一样,兢兢业业的处理,动作一慢可能就会有人盯梢。

一家公司就是一家公司,绩效制度如果设计的无法让内(後)勤人员与业务单位达成平衡,那这样就会变成一国两制,整个公司气氛更加不好。

顾客说「不」之後,你怎麽接话提升成交机会?

Image顾客说「不」之後,你怎麽接话?3个技巧提升成交机会
然而,「顾客的反驳,62%是谎言。」,想要成功销售,就要识破对方的「No」,反过来,用问题引导对方说出真正的需求。

方法1:用「问题」回答「提问」
顾客:「这家店只有卖高级手表吗?」

面对这种隐约带有质问性质的问题,如果你回答「是的,高级手表是本店的主力商品」,客人一定转头就走。比较恰当的做法是跳过问题,请教对方提出问题的原因,从中了解问题背後的真正想法,再推荐合适的产品。

回答范例:

店员:「请问您想找什麽样的手表呢?」
顾客:「我想找5万日圆左右的手表。」
店员:「这里有几款符合您的预算的手表,请您挑选看看。」

方法2:重述对方的话,找出问题突破点
顾客:「这个手机的设计没什麽特色,我不是很有兴趣。」

听到顾客这样抱怨,如果你就回答「这样啊」「真是不好意思」,双方的对话就结束了。其实碰到这种情况,你只要紧接着说出和顾客一样的话就好,先接受对方的不满,再用相同的话「反击提问」,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回答范例:

「原来如此,我知道了。那可以请您说一下,您想要的『设计有特色』的机种大概是什麽样子吗?」
「原来如此,我知道了。说到设计有特色的机种,时髦款和流行款最受欢迎,请问您喜欢哪一种呢?」

方法3:将否定质问,转换成肯定问句
顾客:「我不是不懂你的意思,但那只是理论。而且你知道那要花多少钱吗?」

如果顾客不仅否决提案,还提出「否定质问」,让你当场很难回话,建议与其感到难堪气馁,甚至怒而驳斥对方,双方陷入争执,比较好的回应方式是把对方的否定语气,重新包装成肯定语句,而且不妨说得抽象一点,让对方必须进一步解释自己的想法。

回答范例:

「你的意思是,这个构想要怎麽做才能实现,还有从费用的观点来看会变成怎样是吗?」

10种天怒人怨丶摧毁团队的领导方式

Image建议所有管理者避免以下这10种错误的领导方式

1. 缺乏远见
领导人若对未来没有明确洞见,会使团队迷失目标。没有远见的领导人,可能在激励团队成员时遇到瓶颈,这也会影响团队的表现与价值。见解太过狭隘丶朝令夕改的领导人,也无法位团队订定可达成的目标,更无法带领团队开往正确的航道。一个有效率的领导人会告知团队成员,未来会往哪个方向走。

2. 沟通失败
拙劣的沟通技巧,对领导人而言是带领团队的致命伤。如果领导人无法明确说明目标丶发问,这对整个企业和成员都是一项挑战,因为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麽事。领导人必须和不同的环境丶媒介沟通,建议可以采用70-20-10沟通法则:70%倾听丶20%询问丶10%追踪与总结资讯。

3. 威胁部属
如果主管想要降低士气丶体验庞大离职潮,最好的方法就是「恐吓或威胁部属」。一个不断恐吓要炒部属鱿鱼丶批评部属个人特质的领导人,将创造出负面的工作环境,你所发出的每一个威胁,都在扼杀你的事业。可多和部属聊聊对他们的期待,这往往比较有效。

4. 控制狂
重视细节与过程是好事,但这不代表要不断紧盯着部属每个工作琐事。把部属当成什麽也不懂丶到哪里都要牵着不放手的小孩,这样不赋予他们责任的管理方式,只会换来憎恨与反抗。

控制狂其实是一种强迫症,这样无法让团队成长。有效的管理要能适度松手,信任并授权给团队成员,因为主管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在团队中培养更多领导者,进而让团队成长,自己也能因此更上一层楼。

5. 对员工的过失「零容忍」
将犯错的团队成员踢出团队,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不表示领导人可以忽略团队成员的过失,但厉害的领导人会教导团队成员,并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6. 自称无所不知
没有人会喜欢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领导人过度夸耀他们的成就只会让人厌烦。相反地,领导人必须时时保持好奇心,并且不要自认自己是办公室内最聪明的那个人。

7.提供不必要的奖励当诱因
有人相信,如果提供团队成员奖金丶假期,将会提高生产力。但很不幸地,一项《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研究证实,期待获取奖赏的人和不期待奖赏的人,其表现相当。与其给员工奖赏,不如给予有意义的回馈和尊重。

8. 对重要资讯「留一手」
虽然主管不需要让每件事情都公诸於世,但也千万不要对团队成员「留一手」,保留任何有帮助或有意义的资讯。因为这不会让主管看起来比较厉害,相反的,这只会破坏团队信任,让自己变成小心眼丶打压部属成长的坏主管。别犹豫去分享那些团队成员可以使用,让他们在他们的工作上更有成效的资讯,有时,信任你的团队,他们回报给你的成果,很可能远超过你的预期。

9. 抢部属功劳
如果某人因为某件事得了他不该得的功劳,你会感觉如何?一个抢了别人功劳的主管,不会比一个小偷更好。此外,不愿承认团队成员成就,会让部属感到这个主管只关心自己的前途。主管对待功劳的方式,应该是该属於谁的,就该是谁的。

10. 蜻蜓点水的走动式管理
在1980年代,「走动式管理」(MBWA)曾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理论,但在今日,这样「蜻蜓点水」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因为现在的产业竞争瞬息万变,更重视速度与弹性,主管与部属之间,必须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以因应各种突如其来的挑战。现在的主管,要能参与谈话丶观察丶倾听,和团队成员一起实现想法,融入团队成为一份子,让团队成员知道你总是随时都愿意帮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