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30全球趋势大解密-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巨大技术变革

在失序的世界中如何为未来找寻答案?人类又将面临一个怎样的时代?

未来15年的全球趋势

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前顾问马修·巴洛斯 ( Mathew Burrows)看来,“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巨大的技术变革,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人性也正在转变,无论是心理上或体能上,旧有的限制正在逐一解除。对开发中国家的数十亿人口来说,二三十年前难以想像的蓬勃新时代是真的来临了,并非口说无凭的陈腔滥调。”

马修·巴洛斯在《2016~2030全球趋势大解密:与白宫同步,找到失序世界的最佳解答》(The Future, Declassified:Megatrends that will Undo the World Unless We Take Action)试图揭露、分析未来15年的全球趋势,预测2030年前全球可能发生的重大变革。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每四年就会为美国新上任的政府做一项研究,探讨未来。这也是《2016~2030全球趋势大解密》的基础。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目 前为止发表过五版《全球趋势》(Global Trends),最近的三版(2004年发布)、四版(2008年发布)、五版(2012年发布)皆由本书作者巴洛斯主笔。本书则是以第五版的《全球趋 势》为基础,加以更新与补充。

马修·巴洛斯曾任职于规画美国战略的国家情报委员会,担任分析与生产部主任,负责撰写《全球趋势》报告,并向美国总统简报研究结果。他运用美国政府 可取得的最先进研究与资料,分析16个情报单位掌握的资讯,并且实地走访20多个国家,与当地政府和专家学者交换意见,以预测未来。

本书可说是作者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工作十年的“成果”。马修·巴洛斯说:“能在这个单位服务确实是我个人的莫大荣幸,可说是分析师梦寐以求的工 作,是研究真正重大的主题:中东将何去何从?世人将活在核武激增的世界吗?美国面临哪些主要威胁?美国将在全球反恐战争中得到胜利?”

中国强大对美国有益

《2016~2030全球趋势大解密》分三篇、共12章,第一篇《未来的重大趋势》中的第一章《个体力量的崛起》聚焦中产阶级,指出美国的中产阶级 占世界的比率将下降,开发中国家的新兴中产阶级则不断增加。“许多西方国家的经济成长趋缓,将会进一步加深‘西方中产阶级陷入挣扎’的观感,他们面临全球 化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连需要更高技巧的工作也不例外。本书也指出,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未来20年的北美和欧洲的中产阶级消费,每年只会成长 0.6%;而亚洲的中产阶级开支在2030以前将以每年9%成长。

第二章《四分五裂的世界──新兴大国改变现有国际秩序,呈现多极化发展》谈及个体权力增加,让国家发展出现结构性改变 ,而从独裁走向民主法治可能造成短期动荡。第三章《人类能扮演上帝?──科技发展的转折点》谈到了医疗将有划时代的改革 、机器人也将有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未来15年基因发展将有重大突破。

第二篇《扭转局势的关键变数》,在第五章的《革新的中国》重点着墨中国的发展,指出未来中国的经济可能比美国大四分之一,但人均所得仍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作者认为,“中国强大对美国长远来说是 有益的,中国积弱对全球经济与东亚安全都是比较大的威胁。万一中国经济失败,民族主义的态度与行为将会更加恶化,可能在无形中增加美国的军费开支,虽然中 国强大意味着有更多预算花在军事上,但也表示中国更有信心完成政治改革。”

第六章《科技是福是祸?》,重点为科技,谈及3D列印的应用广泛、 机器人会取代低阶工作吗?合成生物学发展的跃进与危险、政府该介入或投资新兴科技吗?其中提及,电动车(包括Google的无人驾驶车)可能在未来10年左右上路。

中东冲突难以乐观

第七章《世界大战如箭在弦?》提及中东冲突不断,情势难以乐观,并提到“叙利亚的内战特别令人沮丧,部分原因在于它一开始本来是受到多人数人支持的 和平示威。”不幸的是,叙利亚的起义不仅演变成武装冲突与激进的逊尼派伊斯兰组织兴起,还引进了外力,使原本的国内冲突变成国际冲突。叙利亚正好坐落在逊 尼派与什叶派的断层线上,两派的对立分裂了中东好几个国家,所以冲突的派系色彩愈来愈浓。本书并指出,“现在叙利亚的冲突演变成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之间的对立”。

秦晖新作的封杀与走不出的秦制

秦晖的《走出帝制》。

秦晖的《走出帝制》。

 

最近,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秦晖出版了《走出帝制》一书,该书试图解读历时百余年我们至今仍身历其中的“晚清以来之变”。 出版后它迅速占据各大人文书店推荐榜单的前列位置,在微信上,这部历史书也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不少著名学者参加了该书出版后的座谈会,有些名家还专门为 此书撰写了长篇书评。但就出版后不久,《走出帝制》遭到官方封杀,新华等各大线下与线上书店均接到下架的指令,秦晖在北京家中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证实,他这部新作被书店下架,却表示,“我现在不想谈这件事。”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事件恰好发生在官方规定的“宪法日”(12月4日)前后。

这本书惨遭“扼杀”令知识界相当意外,因为毕竟,其中的大部分文字此前数年间都已经陆续刊登在各类大众媒体或学术刊物上。回顾这部作品的成书过程,还要追溯到2011年。这一年,正逢辛亥革命百年,作者曾应《南方周末》之邀开设一专栏,就中国“走出帝制,走向共 和”中的许多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接着,在2014年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以及2015年纪念“新文化运动”百年之际,秦晖教授又分别写下了一些与上 述主题相关的文章。多年来,秦晖其实一直有一项规模宏大的研究计划,就是把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两次大变局,以及这两大变局的社会变迁和观念变迁整合起 来,写一部专著《世道与新路:从诸子争鸣到新文化运动》。只因此书的完成尚需时日,而晚清以来“走出帝制”的话题似乎更令人瞩目,因此,在出版社的建议 下,作者决定将上述专栏文章和一部分学术论文结集出版。

在同为历史学研究者的人民大学教授张鸣眼中,今年63岁的秦晖教授是”中国唯一一位能做思想史还能做中国史、能 做思想史还能做经济史、能做古代史还能搞现代史的人”。秦晖对中国历史一直以来有一个富于创见的宏观判断:中国历史之重点就是一头一尾的两次转型:第一次 是从周代的分封制向秦代的郡县制(亦即作者所说的“帝国制”)转变,第二次则是晚晴以来的帝制向共和、民主、宪政制度之转型,而第二次转型,经历了百余年 之久,却仍处于未完成状态,且很难预料究竟何时能够大功告成。中国“走出帝制”之不易,是整本书最为核心的主题,也是其他论题展开的基础。同时,作为读 者,我们隐约可以猜测到:可能正是由于作者将周朝灭亡之后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以“秦制”加以概括,暗示了中国至今仍然处于帝制社会,专制仍是中国政治的底 色,从而引来了审查者的严重不满的原因之一。

在《走出帝制》中,秦晖认为:在上述这两次关键的转型中,第一次转型,即“周秦之变”是将社会从小国寡民式的小共同体本位,即“熟人社会”, 转变为一个或多或少打破了血缘关系的,以皇帝和官僚制度为核心的庞大的中央集权模式的国家。由此,社会的重心,就由分封而治转向了大一统。原先熟人社会里 的那种温情脉脉的家庭面具逐渐被撕掉,变成一种很冷酷的皇帝及其代理人官僚,同民间社会的对立关系。如果说,周制的逻辑与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在“采邑改革”中 所遵循的原则类似,是“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那么秦制的逻辑在秦晖看来,就像他在该书出版后举办的“东方历史沙龙”上表述 的那样:“我的主人的主人的主人要比我的主人更伟大,或者说为了主人的主人的主人可以杀主人,最极端的是为了皇帝可以杀爹杀妈。”忠于那独一的至高无上的 君主,于是几乎成了自皇帝以下每一个臣民的“自觉”共识。

之后就是晚清以来那次至今难产的那次转型。自1978年改革以来,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近现代史研究视野的拓宽, 资料的深度挖掘,历史学界对近代至今的社会转型作了大量探究,研究成果比之于1949年到1978年意识形态高度桎梏之下的30年,不可谓不丰。但也正因 此,包括作者在内的学界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在积累了如此之多的具体新知基础上人们应当有深入的思考和逻辑分析,从而给出一个描述、理解和解释这百年宏观 进程的更新版本。

此外,令秦晖对中国史学界的学术潮流有些耿耿于怀的问题还在于:由于过去几十年以来,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意识 形态笼罩下的中国史学界,始终把地主作为阻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以“农民-地主斗争论”、“租佃关系决定论”等来解释中国自秦以后的历史进程,因此, 可能是出“矫枉”的心态,这样的观点在改革后的中国,很快被其他论断所替代。用作者的话来说,“过去那种一切归咎于租佃制的‘制度决定论’衰落后,完全不 谈制度之弊的另一种时髦又取而代之。”此外,今日之中国历史学界,很多学者都倾向于用美国汉学界之加州学派的“气候灾变论”或人口论学派的“人口论”来解 释中国历史上的多次大规模人口减少。前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大乱都发生在“小冰河期”,正是这类突发的气候灾变导致了社会秩序的大规模崩塌,而不是因为存 在致命的制度缺陷;后者则坚持认为,是人口过剩阻碍了中国进入现代化工业革命时期,而长期沦于“没有发展的增长”,最终使整个体系走向停滞和危机。

不管怎样,在作者看来,过去的经济制度决定论固然缺陷很多,而上述两种观点则完全无视专制制度固有的缺陷是导致 中国古代史上无数次大规模人口减少的关键因素,显然也无法令人信服。而大谈制度之弊,也可能触动了官方的敏感神经。在该书中,秦晖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专制权力如果不受制约……即使国力孱弱谈不上扩张,专制暴政下的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照样有遭屠杀乃至灭绝的可能,前者如(前述)明清之际的苦难,后者如魏 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冉魏政权对羯族男女老幼的全族屠灭。”

依照近年来部分中国历史学者针对清末之变的一种流行说辞,要不是由于革命党人的坚决阻挠,中国就有极大可能实现 君主立宪制度,如此一来一切的转型痛苦或许都会不复存在。秦晖却并不赞同这样看似合理的“后见之明”。在这部书里,作者详尽地论述了中国在清末实行君主立 宪制度的可能性之微乎其微。在作者看来,中国人长期以来对帝王的敬畏,完全基于他们所握有的实权的恐惧,因此不仅为王位而展开残酷厮杀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 是,而且很多王位争夺者在登基之前完全是市井百姓出身,与自己所推翻的那个王朝没有一丝一毫的血统关系。作者由此认为:在中国的政治传统乃至民众心理上, 完全缺乏对“王位”和“王室”发自内心的尊崇,这一点非常不同于欧洲英国或日本那种几乎可称“万世一系”的虚君制度,可见中国是缺乏虚君传统的国家,辛亥 革命后实行共和制,而非君主制,并非出于偶然——虽然他也同时承认历史存在着一些不可捉摸的偶然性。上述这一极富问题意识和洞察力的论点,也是该书极为引 人瞩目的部分。

而这样的问题意识,出现在秦晖教授,而不是别的历史研究者的著作中,仔细想来也并不出人意料:作为长期致力于各 国政治制度转型研究的学者,作者将自己掌握的史料,通过比较的视角运用到对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探讨中,乃是顺理成章之事,也是有着家国情怀的中 国历史研究者之本分。

其实秦晖教授的上述判断,依然是建立在他所作出的“中国社会自周朝之后就长期实行秦制”这个基本学术假设之上。 作者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社会的此一政治传统延续了大约有两千年之久,期间各路势力永远在为皇帝宝座而展开厮杀(正如民谚所云:“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 家”),无论民间还是官方,都绝不像日本与欧洲各国那样,从内心深处感到理应对一个具有稳定地位的王室(皇室)表示应有的尊崇。是故,即使清末偶然实行了 君主立宪制,也很可能昙花一现。更何况,正如作者指出的,除了海外孙中山与梁启超的不合之外,在清末,国内“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在“革命与否”问题 上的分歧并不大,归根到底,按照“立宪派”自己的说法,无非是前者更为鼓吹政治革命,而着意推进“种族革命”。但其实,谁又敢说,所谓“种族革命”之说, 不是为了使“革命”更深入人心而为的权宜之举呢?由此,秦晖得出的结论是:革命在辛亥前的人眼中实在不得不行,而革命之后实行君主立宪之可能,至少单就吾 国政治传统而言,可能性甚小。

除了探讨制度层面的议题,这部著作中也不乏对近代思潮与社会运动之间关系的深入探究,并且同样常能言前人之未 言,带给读者新的思考方向。例如,近20年来,多有论者指出,中国近代以来之政治,最终发展成如今的模样,与受法国大革命思潮和政治传统的影响关系颇大。 而作者一直不能认同这一观点。在他看来,近世以来在政治思想领域影响中国最大者,非日本莫属。今天已在学界形成共识的一个观点是:中国当时的大部分思潮, 无不是由西洋经日本“进口”而来,而在介绍西洋思想时,日本的著述者常以“微言大义”作借口,凭自己的好恶擅自删改西人著作,导致中国自日本引入的“西 方”思想和学说,很多都带有日本味道,并不纯粹。秦晖也认同这一判断,并且他在这本书里进一步延伸下去,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在近代中国,众多国人理解中 的“自由主义”,并非西方经典自由主义那一套学理,而是一套顺应了近代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走出周制(藩镇割据)、走向秦制(以天皇为最高代表的大一统政治 制度)”的需要,强调以国家富强为最终目的的“个体主义”、“自由主义”。秦晖富于洞察力地指出: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潮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大批曾留学日本、 后回国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精英,于是令这场以“个性解放”为最初目的社会运动,很自然地体现出“反儒家”(家庭、宗族、家长制)而“不反法家”(秦制、 极权主义)的特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的历史进程。

通观全书,《走出帝制》这部著作,显然意在恢复“制度”这个关键词在中国史研究中的应有地位,重新赋予以它关键 的影响力。作为读者,即便并不能完全赞同作者的所有判断,但书中提出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体现了作者深邃而独特的历史和学术眼光。在今天这个晚清民国史研 究“成果”泛滥的年代,它的确不愧是一部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品,让人读罢难以释怀。

雾霾频现 中国大陆气象专家:风小是帮凶

 

(151112) -- SHENYANG, Nov. 12, 2015 (Xinhua) -- Cars drive on road in Shenyang, capital of northeast China's Liaoning Province, Nov. 12, 2015. Shenyang greeted thick fog on Thursday.    (Xinhua/Zhang Wenkui) (zwx)
(中央社29日电)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今年入冬以来频现雾霾,比往年严重。中国气象专家马学款认为,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的内因,风力弱难吹散雾霾等气象条件则是外因。

中新社报导,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马学款28日表示,今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北京丶天津丶河北)地区共出现4次严重雾霾,比往年同期多2次;平均持续时间达5天,比往年同期长2天。

马学款认为,3大气象条件成为华北今年雾霾频发的「帮凶」。

首先是冷空气强度弱,风小的日数多,导致污染物水平扩散能力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专家周兵指出,今年入冬以来,京津冀地区平均风速是每秒1.8公尺,比往年同期弱10%。

其次是大气混合层顶高度低,抑制污染物垂直扩散。马学款说,北京今年入冬以来混合层顶高度550公尺,往年同期则有1050公尺。

最後则是空气湿度大,化学反应更加明显,导致细悬浮微粒(PM2.5)浓度迅速升高。

大陆网友对马学款的观点大多持保留态度。有网友称风小是雾霾频现帮凶的说法是「神逻辑」,还有人写道:「风帮你,你应该感谢风;风不帮你或者风小,反而说风是帮凶,还有天理吗?」

部属报喜不报忧?领导哲学,提出问题才是解决之道。

Image每周领导会议能不断掌握和汇聚各种数据,以供团队了解福特每周在全球各地的营运状况。在会议时,公司每个事业单位的资深干部都需出席,检讨每项计画的 KPI(关键绩效指标);KPI以「红绿灯」的颜色红丶黄或绿来表示每项计画目前状况。规定期间内未实现盈利计划的标以红色,实现的标以绿色,而黄色则表示结果可能在下次会议上才能知晓。

人们总会向领导者展现事情最好的一面,而非指出真正的问题
会议刚开始的一两周,相关程序运作开始上轨道,大家也开始逐渐熟悉,看起来似乎很顺利。但是不久後,发现在最初的几场会议里,高阶主管们总说一切没问题,交出的报告里都是正面的预期。接着,所有的图表开始被绿灯填满,便中止会议。

只有当问题被提出後,才能提供帮助,找到解决方式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刚刚损失了120亿美元!每个灯却还是绿色的?难道没有事情需要特别注意?』

必须让部属们认为「说实话」是安全的。如果自己老摆着一个老板的架子,那部属自然不敢告诉你实际状况到底如何,所以每个灯都会是绿色的。

果不其然,会议到了下一周,蹦!整片红灯出现在报告上!赞许了当时会议图表的满江红,并询问专案经理需要什麽协助,怎麽修补这个问题。会议结束後,也回到经理身边,进一步询问他的想法与回馈。

让问题公开,让团队找到解决方案
专案经理坦承,担心上市时间落後,需要更多技术与制造方面的支援,才能准时上市。各个部门团队讨论了这个问题,也提出各自部门可以义务帮忙的地方。三周後,该计画回到「黄灯」状态,又过了两周,就变回「绿灯」。

这次经验之後,团队成员做好更多准备,并愿意在每次会议中诚实给出评价,指出真正的问题。

组织里最珍贵的人才:手脚俐落的人!

Image我用过3个钟点家事阿姨:

第一个工作认真,做所有的事都十分仔细,到我家花了3个月才熟悉所有的工作,工作的品质也尚称良好,只是动作缓慢,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每天的工作。

第二个是反应很慢,刚到我家时,要花非常多的时间才能教会她做一件事,而且每一件事都要我们盯着交待,她才会继续做,我们受不了她的愚鲁,因此没用多久,就辞退她了。

第三个手脚十分俐落,我们要她做的事,一学就会,而且很快完成。只可惜她做事的品质不高,工作虽然做完了,可是我们总觉得她应该可以做得更好。每天的工作,她都能快速完成,还可以有时间休息。我们花了一点时间,要求她把工作做得更仔细些,她也能按照我们的标准完成。

这三种人正好代表职场工作的3种原型。第一种人是大多数的工作者,可以透过学习学会工作,但是要慢慢适应,凡事按部就班,通常要花比较多时间,成为一个熟练的工作者

第二种人是不称职的工作者,本身资质不好,再加上学习能力差,又不主动,很难在组织中生存。

第三种人是最有趣的人,反应灵敏丶手脚俐落,凡事一学就会,做事也比一般人快一拍,很快就能完成工作。可是这种人的缺点就是不够仔细,不会把工作做到完美,总是能交待就好。

手脚俐落的人是职场中最值得珍惜的人才。他能快速完成工作,代表他是比较聪明的人,很能掌握重点,能快速上手学会工作。虽然也会有没耐性丶品质不够精细的缺点,不过这是可以调教改善的,只要告诉他完成的标准,并要求他每一件事都要达标才算完成,通常他也可以做到。

手脚俐落的人为何珍贵?因为手脚俐落是天生的个性,同样做一件事,有人花10分钟,有人要花20分钟,这和心性有关,也和天分有关。虽然学习和练习会改变每个人工作的熟练度,但是面对新生事物,手脚俐落的人上手总是比较快,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透过学习变成手脚俐落的人。

职场中,时间是极重要的成本,快速完成工作,代表了较少的投入,也有比较大的效益。在组织中,我永远在寻找手脚俐落的人,我也会尝试把一般工作者,设法调教成手脚俐落的人。

每一个工作者都应尝试把自己变成手脚俐落的人。想要改变,第一个需要认知「时间就是成本」,凡事都要追逐更快的速度去完成,有了这样的心理认知,在做每一件事时,就会加快工作节奏,逐渐把自己变成一个手脚俐落的人。

你得先「了解人性」订出一定做得到的新年目标!

Image完成年度计画的关键在於持之以恒,那把钥匙不在技术层面,而在心理层面,它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要不要」的问题。因此,你要先了解人性,知道自己的脆弱与懒惰,换个思惟与角度,年度计画才有可能落实。

【了解人性1】喜欢做VS.应该做
人不是理性动物,都是跟着感觉走,每天不间断做的事一定是喜欢的事。想想看,每天上午你会特地去买的早餐,一定是你喜欢的口味;每天中午跟你一起用餐的同事,一定是让你喜欢的人;每天晚上非看不可的电视节目,势必是你喜欢的剧情和演员……可是当你在订计画时,却忽略了人性,规画的都是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喜欢做的事,偏偏应该做的事都不令人喜欢,计画当然会失败。

所以做计画的第一个原则是将计画变成你喜欢做的事,不必别人提醒,也不必紧盯着时间表,自动自发去做,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且过程中洋溢着愉悦与享受,怎麽会半途而废呢?

【了解人性2】为什麽做VS.做什麽
人不是勤奋的动物,一般人都想不劳而获,安逸舒服过一辈子,如果没有确定前方有一条大鱼等着,是不会把船开出海的。没有动机,就不会有动力,动机是那只大鱼,动力是开船出海,有了买船的动机,才会决定买什麽船。

动机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命题,学英文或其他只是一条蛛丝马迹,带领你找到奋斗的动机,也带领你找到一生的梦想丶生命的意义,不要忽略它带来的启示。

【了解人性4】一年VS.三个月
人不是有远见的动物,一般人都只看眼前,今天过得好就小确幸,心满意足的上床睡个好觉,至於明天就等明天再说吧!年度计画一订就是一年,目标再远大也不过是模糊的影子,光是想到要努力不懈一年就没了气,那里还走得那麽远?你又何必自我欺骗一年呢?将计画缩短至三个月,容易完成,也可以建立自信。

【了解人性5】一个人VS.多个人
人不是独居的动物,有调查指出,和同伴一起运动最容易持之以恒,所以在订定计画之後,千万不要脸红害羞,而是要敲锣打鼓昭告天下,一方面是朋友会不时来打气和敦促,一路不致孤单寂寞,另一方面是如果走不完全程会被吐槽,面子挂不住。所以做计画不要一个人静悄悄的开始,否则一定是静悄悄的无疾而终。

【了解人性6】苦味VS.甜味
人不是吃苦的动物,一般人看到困难的立即反应是闪远远的,只有励志故事才会写说打开双手迎接它丶拥抱它。一般计画之所以功败垂成,是因为过程太苦,没有人会讨苦吃,那又何必这麽搞呢?加一点糖吧!

小时候读历史,凡是改朝换代写到革命,都说「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订年度计画也是这个道理,顺着老天给你的人性去做,不要违逆它,这计画包准成!

网传孟建柱谈向美国要求遣返令完成

网络消息-《澳洲人报》(The Australian)28日刊登文章称,据香港独立政治媒体《前哨》与《争鸣》等两家杂志报导,中共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日前在一场对党内高层干部的讲话中表示,包括核武密码在内的多项中国最高机密,已经被叛逃到美国的前中共高官泄漏给华府当局,这是中共在1949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叛国罪。

孟建柱在会上向干部说明,政法委试图劝诱一位高级叛逃者回国失败,以及上述泄密事件造成的影响。据悉,华府获得的机密包括中共官员的个人情资、通讯密码、核武发射程式,以及中南海领导层的退休计画。

这位高级叛逃者也就是前中共中央听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之弟令完成。令计划由于其子在全中国瞩目的高级法拉利跑车车祸中死亡的丑闻而落马。他虽然被北京当局拘捕,但令完成则携带着2700份中共机密文件逃亡美国作为与北京谈判的筹码。中南海在去年责成孟建柱率团与美国协商对令完成的引渡,但孟建柱空手而回。

文章说,这两篇报导称,孟建柱在描述这项中共立国以来最严重的叛国事件时表示:“令计划身为党与国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竟敢从档案库中窃取由他保管的最高机密,最后并将它们交付美国。”

文章表示,《前哨》与《争鸣》称,令完成交付给美国的机密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是关于中南海领导们的退休计划与住所。中南海领导曾退休后住在接近北京故宫一处受到高度保护的别墅与湖泊区,令完成的资料不仅包括这个区域的位置,连进出的安全密码及通讯密码都有。
第二类是关于中共党中央如何在危机时掌控国务院与中央军委的控制体系的情报。
第三类是设计给中共党中央与中央军委控制中国非常规武器,包括中国的核威慑力量在内的发射程式与程序。
两家杂志报导称,孟建柱在这场位于中国南方的内部讲话中用相当震怒的语调来讲述令完成的案子。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Cheng Li)介绍说,令计划之所以能接触到这么多机密是因为直到习近平在2012年上台为止,他都掌握著中国最高统治机构,也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安全、健康与机密。
李成在介绍中补充说:“令计划也负责起草关键文件,替重要决策蒐集资讯,并监控各部门对中央领导人下达的指令与指示的执行状况。”

文章说,中国的分析家相信,孟建柱的讲话应该是刻意被泄漏出来,好让党内形成将令计划定罪的舆论。文章也认为,这两篇报导是为了替令计划的后任,现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脱罪,证实他与此事无关。

文件显示IS官僚机构复杂 各司其职管理土地与资源

路透华盛顿12月28日 – “伊斯兰国”(IS)建立了不同的部门处理“战利品”,包括控制奴隶以及对石油等自然资源的掠夺,设立了可以管理叙伊境内大片占领区的分层级官僚机构。

美国特种作战部队5月在叙利亚进行的一次突袭中截获了一批文件,文件详细列出了这种分层级官僚机构的细节,包括IS官员之间的内斗以及以宗教判决形式存在的法典。美军5月的突袭行动击毙了IS的高级财政官员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路透看到了其中的一些文件。

美国官员称,该文件帮助加强了对IS的了解。IS对占领区的控制技巧令许多人感到惊讶。一个曾经很小的反叛武装如何发展成为有能力管理各种收入并控制广大被征服人口的复杂官僚机构,这些文件对此也给出了一些解答。

“这确实揭露了一些情况:(IS)官僚化和组织化的程度,各种部门和委员会,”美国负责反IS联盟的总统特使麦格克(Brett McGurk)对路透表示。

举例来说,其中一个相当于政府部级机构的单位负责处理自然资源,包括掠夺古代帝国遗留的文物。另外一个类似机构处理包括奴隶在内的“战利品”。

“相 比任何其他‘圣战’团体,IS更具有国家特性和‘哈里发国’的形象。所以一个正式的组织架构,加上控制了如此多土地和大城市之后的务实态度,都加强了IS 作为一个国家的形象,”智库“中东论坛”(Middle East Forum)的研究员Aymenn al-Tamimi表示,他也是研究IS组织结构的专家。

美国国务院负责能源事务的高级官员Amos Hochstein称,上述文件也揭示了IS在管理石油与天然气部门时的“精细与重视数据”,不过IS的油气业务并不复杂。

美国官员称,文件有助反IS联盟找出IS的弱点。美国及其盟友一直通过空袭打击该组织的石油基础设施和消灭该组织的重要官员。

2016要变成更棒的自己!10个可以从今天做起的好习惯

Image提出了10个「让善良变成一种习惯」的有效方法,供参考。

1.习惯对人笑
笑容就像人际关系的滋润际,能够让彼此的情感交流。笑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而是你每天可以轻松做到的事,同时,又能让人对你印象更好丶改善人际关系。

2.主动开口打招呼
一句简单的「哈罗」或是「早安」,再搭配笑容,就能与人产生连结。

3.主动帮助他人
即使别人无法帮助你也别气馁,当你先主动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愿意在未来主动帮助你,但你得先愿意主动去帮助别人。别害怕先付出,往往付出最多的人最後都得到最多。

4.不吝啬给予陌生人问候
即便是刚认识的陌生人,往往你随口的一句问候,就能让对方有一整天的好心情,何乐而不为。

5.坚持自己的原则,即使这世界有时候是不公平的
有时候你可能会面对某些不公平的状况,即便你知道自己是对的,但又无法改变,你不需要因此气馁。

6.原谅他人
或许你曾经跟某些人处得不快,试着把它忘记吧!学会放下,然後在自己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7.学会付出
即便只是一些小事,也别吝啬付出,因为往往付出最多的人,最终能得到最多,因为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未来的自己。

8.帮助需要被帮助的人
这世界上有很多需要被帮助的人,试着伸出你的援手,有时候你的一个小帮助,在他们眼中却是个大帮助。

9.无回报的做些事
例如志工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即便你实质上可能没有获得东西,但却能从中学到不少。

10.试着让别人笑
学会将笑容带入你与他人的生活中,你的生活会因为这些笑容而变得更好。

老板怎麽都不帮你加薪?这3个关於薪水的秘密,你不能不知道…

Image薪资,不会无止尽的随年资增长
首先,很多人都以为薪资会一直加上去,不是年年加,也应该两三年加一次。就心理因素而言,的确应该如此,这样做可以让员工觉得受肯定,并觉得公司有前途。可是请注意,薪资的第一个原则是有天花板,不可能永无止境往上加。

「我这麽年轻,不可能薪水已经到顶。」你才二三十岁,一定会这麽想,「如果已经到顶,後面二三十年不是手软脚软做不下去吗?」

很不幸的,竟然被你言中!有些职务一开始可能会有几年调薪,过了一个大限之後就原地不动,即使调动也极其微幅,不过是塞个奶嘴给你,让你闭嘴不再抱怨,继续低头努力干活!因此薪资停顿多年可能不是怪老板,而要怪自己选错职务。

年轻人经常自艾自怨起薪只有22K,其实可怕的在後头,要提防的是停止加薪的大限!每个职务的大限来的时间不同,知识技术含量低且求职者众的「热门职务」最是要提心吊胆,比如:作业员丶行政丶总务丶会计丶助理等,它们的天花板低,大限来得早。相反的,知识技术含量高且人才有缺口的「抢手人才」,天花板高,大限来得慢,比如:各类工程师,以及有一技之长的各类师傅等。

每个职务,都有一定的薪资行情区间
其次,必须认识的薪资第二个原则是它有一定行情,不是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在就业市场,每一个职务都有它的薪资行情区间。在不同行业或企业,这个行情区间会上下移动,亦即薪资高低受到行业与企业影响。

在同一家企业,低阶职务的薪资区间在30~40%之间,专业职则在40%~50%之间,高阶的差距会到100%丶150%丶200%……不等,「肥猫」就是这麽来的。现在企业多采行扁平组织,主管阶层少,专业职的薪资区间会再拉大些,虽非主管,有可能高出100%。

举例来说,进公司之後一直在低阶,工作内容未变,目前薪资比起薪增加40%,这代表你已经来到天花板,不容易再调升。可是,老板主管都不会来好心跑过来亲口告诉你这个悲惨事实,只有靠你自己揣摩出来,这时跳槽是突破瓶颈的好方法,可是跳到某一个薪资高点,还是会碰到天花板,就必须跨行业跳槽,加薪模式依序如此。

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跳槽表示你能力高强,这是一种自我证明,Just do it!不过高薪是要付出代价的,紧接着而来的绩效压力丶健康负担丶牺牲生活等问题,也必须放进天平上做考量,没有那个屁股可别坐那个位子,别赔进整个人生。

想加薪,最直接的做法是争取主管或业务职
最後要认识的薪资第三个原则是,人若装死,薪水就死定!这个死是指不改变。很多职务没有钱途,一定要有勇气改变职务,不要让它拖垮你的未来和薪资。

在同一家企业里,薪资碰到天花板之後,只有两个解套方式,其一是当上主管,其二是带业务性质,前者有主管津贴,後者则有业务奖金。可是很多人排斥这两件事,那麽只能跟你说一声抱歉,加薪不急不急,下辈子再谈吧!

我拜访过新竹物流丶黑猫宅急便,才知道现在司机不只是开车搬货而已,还要会跟接待台小姐哈啦打屁建立关系,为的就是开发业务。新进司机起薪3.5万元,客户关系良好的司机可以月领七八万元,足足多出一倍薪资!相反的,我认识一位月领3.5万元的行政人员,在老板问她要不要转做业务,不必开发,只要维系即可,她轻言拒绝了,现在只好眼睁睁看着新人月领12万元。

职务决定薪资,因为技能门槛有高有低丶担负责任有大有小丶对公司的贡献有轻有重,甚至是给公司带来的风险也差很大,所以你要慎选职务丶改变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