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记录国务院日常会议过程

位于中南海内的国务院第一会议室,是每周三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会场。但鲜为人知的是,在第一会议室的门口,有时也会与常务会同时召开一场场“小会”。

一位常务会议参会者曾经披露过这样的细节:有好几次,一些工作刚刚在常务会议上被确定下来,分管的副总理便马上起身,叫上几个相关部委的负责人,一起到门口商量具体的落实措施。

这位参会者还回忆说,在本届政府的常务会上,最多一次共研究部署了7个议题,而且会议常常持续到过了午饭“饭点儿”。

“会风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和高效。”他总结道。

事实上,对于不同参会者而言,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会风可能是密集高效的快节奏,可能是专业细致的问答,也可能是在研究部署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推进改革的意志和决心。

作为国务院现行的法定例会之一,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的常务会议,其会风直接映射出本届政府的工作风格。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讨论必须要有新拓展、新举措

国务院常务会议会风的“高效”,体现在每一项议题的讨论中。在汇报之前,每位发言者都接到明确要求:汇报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至于参与讨论的其他参会者,主持会议的李克强总理往往直截了当地要求他们直奔问题,有意见说意见,客套话免说,附和的可以不说。

连每场会议中不同议题之间的切换也是“无缝衔接”。“把讨论第一个议题的部长们‘请’出去时,要列席第二个议题讨论的部长们就已经‘请’进来了。”一位会务组的工作人员说。

事实上,为了让议题切换的过程更加紧凑有效率,每次常务会议的会场座位安排,都会根据议题设置重新调整排列,“把只参加一个议题讨论的部长安排在靠近门口的位置”。

对于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政策措施,其推进落实的效率,是李克强总理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2014年4月30日的常务会议上,他在讨论研究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时,明确要求有关部门把便利化通关政策的表述从“继续推进试点”改为“全面推进”。

“我们要加快改革进程。‘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政策就别再‘试点’下去了,要直接‘全面推进’,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总理当时说。

今年4月的一次常务会议部署完善某项政策,李克强当场追问有关部门负责人“什么时候能开始实施”。负责人回答说,这一问题需要多部门沟通,8月或可出台。

“太慢了!”总理当即摇头否决。他要求各部门“统一思想”,加快研究,6月底之前必须出台。

在一次部署加快服务外包产业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念着文件中的某些规定,要求相关部门“思想要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要多给一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实惠。他说:“今天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讨论,就不能只重复过去一些‘含含糊糊’的政策,必须要有新拓展、新举措!”

参加总理的会,需要格外备足功课

2014年2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伊始,李克强总理就语气沉重地说:“雾霾现在成了网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已成为民生改善的当务之急。这个问题,政府决不能回避。”

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拟出台的配套措施做了汇报。当他汇报结束准备离开发言席时,李克强说:“你先别走,我还有几个问题要问你。”

随后,总理指着汇报材料中的每项措施逐一问询:“这几条措施以前就有同样的政策,这次是不是准备加大力度?这几条措施是新推出的,设计合不合理,有没有做过足够的论证?”

凡问题涉及到相关部门的部长都依次做了回答。有的问题,李克强连续追问十数次,直到彻底理清每项措施实施的具体指标和年份才肯结束。他强调:“凡是落到纸面上的每一项措施,相关部门事前都要有充分的科学论证。政府说到就要做到,决不能放空炮!”

这种密集而专业的追问,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另一个显著风格,也推动了本届中央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准确。而对于每位参会的国务院部门负责人而言,应对总理专业细致的提问,也是会前必须做好的准备。

一位参会的部门负责人曾向媒体感叹:“参加总理的会,需要格外备足功课。”

今年6月4日的常务会议讨论研究“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的方案。李克强在会上连续发问:“社会信用代码的科学性,你们论证过吗?论证中是否有大的分歧?”“新版证(照)的成本谁来承担?”

他还指着手中的材料继续追问有关部门负责人:“材料中写‘个别领域有特殊困难的’,可以推迟实施改革。什么领域会有‘特殊困难’?”

李克强强调:“这是便利老百姓的改革,一定要把好事做好!”

决策时有一种毫不动摇的意志和决心

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有气氛轻松的时刻。几次部署简政放权相关议题时,李克强总理对中介评估、“奇葩”证明的批评,曾引发参会者笑声一片;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他还以德国队“整体配合”的战术举例,要求国务院各部门都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超越部门利益、协调配合,为政府工作的整体服务。

但在另一些时候,总理偶尔也会为一些问题“拍桌子”。一次常务会议上,他直斥那些“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是“尸位素餐”。

去年3月的一次常务会议上,总理在部署进一步落实不得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要求的措施时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他早年在地方工作时,曾经有人提出,把省委大楼翻修改建成“城市风景线”。他当即喝止:“你开什么玩笑!”

他要求,国家部委必须带好头、做好表率,一律禁止新建楼堂馆所。“必须要加大整治力度,坚决查处,绝不手软!”

在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如此告诫各部门负责人:“希望我们的一些同志,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不偿失。”

一位部委负责人形容自己参加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感受:李克强总理决策时有一种毫不动摇的意志和决心,接触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气场”。(新京报特约记者 杨洋)

国民党中常会一边倒通过临全会提案“换柱”马达已然发动结果恐无争议

昨天,国民党中常会一边倒通过临全会提案,“换柱”马达已然发动。国民党另一位大佬、位居“中华民国总统”大位的马英九如何回应此事引来各方猜测。今日,本会同台的两人却只是简单寒暄后便匆匆分开。马英九表示,希望朱立伦跟洪秀柱多沟通,而他会支持党中央的决策。洪秀柱则不无感慨地说,“剩下我一个人孤独的影子站在台上。”

  马英九:支持党中央的决策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从未对国民党“换柱”行动发表过任何态度的马英九,8日出席“2015世界和平大会”,巧合的是,洪秀柱当天两场行程中也包含“2015世界和平大会”,这意味着两人很可能首度同台。面还没碰着,不少媒体就开始猜测,洪秀柱是否会向“马总统”诉苦衷。

先行抵达的马英九,被问及是否挺国民党召开临全会“换柱”?他回应称,在选情艰困、士气不振的此刻,国民党应该更加团结振作。半年前,在国民党无人出战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承担大任的洪副院长,马英九表示敬佩。不过,此时他希望朱立伦跟洪秀柱多沟通,而他会支持党中央的决策。

马英九抵达半小时后,现场“总统”随扈突然通知媒体,称洪秀柱抵达时,应该是“总统”离开之际。果不其然,迟到半小时的洪秀柱抵达一楼时,马英九正要离开。洪秀柱双手一张,开玩笑地说,要帮马英九管理现场秩序。两人简单握手寒暄后,马英九在随扈簇拥下迅速离去。

  洪秀柱:我的两岸政策符合主流民意

洪秀柱进到活动场合准备致词时,主持人却说洪秀柱角色有点尴尬,“她原来也是我们国民党的‘总统’参选人。”

洪秀柱则表示,“我的时间来得太巧,‘总统’刚离开,贵宾也不在,剩下我一个人孤独的影子站在台上。”她还袒露,孤独两字从领表开始就感受到,但她一路行来不孤单、不孤独,有很多朋友跟她同在。

洪秀柱还强调,她的身份一点都不尴尬,除了是“立法院”的副院长,也是中国国民党提名的“总统”参选人。她非常敬客家人的硬颈精神,就是在逆境中紧咬牙根坚持到底;在过去许多动荡不安中,因为有这硬颈精神,才能在安定中屹立不摇。

洪秀柱重申自己的两岸政策符合主流民意

对于两岸政策被当做“换柱”的理由之一,洪秀柱拉来马英九当佐证。她表示,出席“世界和平大会”有特别意义,就是两岸和平对台湾人民太重要,是重中之重。今天马英九致词的讲话让她很感动,马曾在电视上公开说她的两岸政策与自己的主张几乎一样。

她补充说,她的“一中”就是“中华民国”,马英九说这一看就知道。马的两岸政策带领国民党得到大选人民信任,这是民意主流。

不过,洪秀柱也道出两人的差别。她称,两岸政策的某些方面,她本人讲更明确。因为她认为这个问题不面对,对台湾下一代不利。经过马7年多来的努力,两岸现状有今天的成绩,这谁都不能否认。但要确保这样的成果,需要深化马的“九二共识”,确实得要有一些突破。

洪秀柱还特别提到之前被国民党党中央否定的“两岸和平协议”。她称,两岸和平协议就是要制度化、法制化,两岸和平才能走向世界和平,才合乎今天开会宗旨;两岸现实大家可能非常不喜欢,但是不能不面对,对一个为人民做事而非说空话的“总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应该非常真诚、非常勇敢、非常努力承担地承担这个责任。

最后,洪秀柱发愿称,让全民都能共享和平红利,替两岸开创持续稳定和平的环境。同时,她表示,一定开放心胸、包容意见,欢迎对话,也会做及时反省检讨,永远以人民利益为依归;她始终如一,从来没改变,过去如此,未来也必将如此,大家都是生命共同体,有共同理想愿景。人间处处有温情,她真正感受到了;祝两岸和平,明天会更好。

  另一曲“虐恋”

针对国民党“换柱”一事,有网友制作视频配以齐秦的老歌讽刺朱立伦、王金平与洪秀柱的“一曲虐恋”。其实,马英九说出“尊重党中央决策”一话,何尝不是与洪秀柱谱出另一支“虐恋情深”呢?

马英九曾亲自为洪秀柱背书,称洪秀柱是国民党的唯一“总统“候选人。他认为,“到目前为止,看不出有改变的可能。马英九还表示,洪秀柱在两岸政策上提出的“一中同表”可以与国民党一贯主张的“一中各表” 互为表里。

面对如此褒奖,洪秀柱自然投桃报李。面对民众质疑马英九,洪秀柱回呛,要很公平看待马英九上任以来的成绩,“他真的一无是处吗?这是不公平的(说法)。”

国民党接下来要迎接“双十国庆”,届时马英九、朱立伦、蔡英文、王金平、宋楚瑜与洪秀柱都将同台现身,眼看要撕破脸的各方想不碰面都难了!

 

「奇女子」狄娜最后一任的丈夫是罗瑞卿之子

已故香港女艷星、有「奇女子」之称的狄娜,逝世多年后,声称是她的第四任丈夫神秘身份曝光,原来是解放军叛将,已故中共元老,解放军大将罗瑞卿次子罗宇,1989年因不满六四镇压出走,但却因此与狄娜结下姻缘亦成为最后一任的丈夫。

现年71岁的罗宇,近日出版《告别总参谋部》一书自揭身世。书中表示,罗宇出生于中共革命根据地陕西延安,父亲罗瑞卿是毛泽东心腹。文革期间,罗瑞卿受到迫害,罗宇亦遭入狱五年,其后获平反,罗瑞卿复出军委,罗宇亦加入总参谋部装备部空军处。

罗宇1988年授大校军衔。1989年学运爆发期间,他正出席法国航空展,被指摘逾期不归,他随后辞职获批准。1990年,罗宇随团赴欧洲后滞留不归。1992年,时任中共军委主席江泽民下令,开除罗宇军籍、党籍。

书中透露,罗宇和狄娜1990年结婚,曾参与其贸易公司业务,随后隐居于狄娜在葡萄牙南部的住宅。至2010年,狄娜病逝香港后,罗宇移居美国。罗宇声称,他与狄娜来自不同世界,两人二十年姻缘是上天的眷顾。

据悉,狄娜原名梁帼馨,1945年1月生于广东兴宁,1962年加入香港影坛,以性感造型拍摄过多部电影,包括《七擒七纵七色狼》及《大军阀》等。狄娜一生充满传奇,亦有「香江才女」之称。

已故中共大将罗瑞卿之子、明星狄娜丈夫罗宇先生回忆录。

告别总参

罗宇毕业于清华大学与高等军事学院,1989年任中共总参谋部装备部航空处大校处长,因不满六四镇压和总参贪腐,毅然辞职出走。后被江泽民下令开除军籍、党籍。

罗瑞卿是毛泽东心腹大将总参谋长、林彪是毛的接班人。文革毛林罗围绕军权生死大搏斗。演出一场林彪叛逃、毛死于众叛亲离、罗家破人亡,祸国殃民的浩灾 —— 罗宇深陷政治漩涡,见证中共绞肉机的残酷、黑暗与狡诈。终于逃出魔网和香港明星狄娜结伴独行共享自由二十年。

罗宇简介

小名罗猛猛,中共大将罗瑞卿次子。1944年生于延安。1963年入读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文革期间被诬陷入狱5年,父亲复出军委,1975年10月加入总参谋部装备部空军处。1984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大学生班,毕业后重返总参。1986年任总参航空装备处处长(师级),赴美任战机改装联系组长(准将级)。1988年回国授大校衔。1989年出席法国航空展。被装备部领导指责逾期不归,乃告辞职,获准。1990年随团赴欧洲和中共体制分手。1992年中共军委主席江泽民颁令,开除罗宇军籍、党籍。1990年和香港影视明星狄娜(梁帼馨)结婚,参与其贸易公司业务,并撰写个人回忆录。隐居狄娜葡萄牙南部名苑,2010年狄娜病逝香港后,移居美国。夫妻恩爱,罗宇视此来自不同世界的姻缘是上天的眷顾。

内容提要

罗瑞卿是毛泽东的心腹大将,执掌公安和总参大权;林彪是毛向全党宣战的接班人,文革展现毛林罗的生死大搏杀。结果罗成为祭旗、林叛逃身亡、毛则死于众叛亲离。在这场三雄决斗家破人亡浩劫里幸存的革命之子罗宇,亲历悲愤、觉醒和思考,写出他见证的残酷而荒诞的内幕。最后,在六四枪声中逃出魔网,奔向自由人生,和香港女星狄娜结为终身伴侣。本书是一位中共第一代子女最有反叛精神和独立个性的心灵记录。有鲜为人知的大内秘闻,包括邓杨顶级家族的贪污腐败、权力核心的阴谋狡诈、总参人事的乌烟瘴气和江青叶剑英杨尚昆等人的私生活,也不乏对党国命运的深刻反思。作者文笔朴实,描述生动,直抒胸臆,复活中国20世纪最震撼的一段红色历史现场。Luoyu_cover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奖词-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当地时间10月8日13时(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为: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阿列克谢耶维奇现年67岁,曾多次获奖,曾报道和记录了二战、苏联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重要事件,著有《锌皮娃娃兵》、《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

早在1983年,阿列克谢耶维奇完成第一本书《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时,她已经有了异议分子,反苏反共情绪强烈的声誉。她之前在苏联包括乌克兰算是一个被禁作家,还有人怀疑她是西方的间谍,她也被监听过,曾经有一段时间就是在国外相当于一种半流亡的状态,在巴黎住过一段时间,2011年才回到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

阿列克谢耶维奇曾在自传中,写道:“如果你回头看看我们整个的历史,无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时代,都是尸骨遍地、鲜血横流,是一个刽子手和受害者之间的永恒对话。被诅咒了的俄罗斯问题是:要做什么,是谁的错。革命、集中营、二战、秘而不宣的阿富汗战争,伟大帝国的垮台,社会主义、尘世乌托邦的崩溃,直到现在,一个宇宙维度的挑战——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出现。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挑战。这是我一系列著作的主题。也是我的命途,亦是我的地狱,无人能逃脱。”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她曾多次获奖,包括1998年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9年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2006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13年德国出版商与书商协会和平奖等,去年,她还获颁法国艺术和文学骑士勋章。

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纪录片脚本,她创作的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近年她的不少作品在国内出版。《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锌皮娃娃兵》,本月,她的两部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和《我还是想你,妈妈》都是“你未曾听过的‘二战’亲历者的故事”系列,均为首次在国内引进推出。

作品体裁助力获奖  可以说,无论是媒体还是海外各大文学论坛,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关注并不多。因其作品数较少,目前不超过10部;此外,她的作品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不大;再次,身为一名纪实记者,其著名作品基本上是对重大悲剧性事件当事人采访稿的合集,更类似于“口述史”,作者个人的存在感非常微弱。

不过,自2013年以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多有瑞典语译本问世,包括《最后的见证:失去童年的孩子们》,也为其获奖增添了不小优势。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另一优势大概是其作品体裁——传记文学。只因上一本非虚构类作品获得诺奖已经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情了——1953年丘吉尔以《二战回忆录》获此殊荣 –

蔡英文日本受到厚待

2015-10-08 日本两大通讯社共同社和时事社周四傍晚都分别以“安倍首相与台湾下一届总统最有力候补蔡英文接触了吗”和“安倍首相在东京一酒店与台湾在野党主席接触了吗”为题进行报道。但当事人则否认

报道说,周四中午约12点起,安倍到首相官邸附近的酒店与他住在该酒店的弟弟岸信夫、山口县知事村冈嗣政等共晋午餐约1小时20分期间,似乎与蔡英文有过接触。

共同社还引述政府内的消息人士说:“两人难道不是见了面吗”,指出两人接触的可能性。

蛛丝马迹

不过,蔡英文本人面对记者追问时则说:“没有见面”。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也在记者会上说:“没有这样的预定”。而日本首相官邸公布的安倍周四行程中,对当天中午安倍的行动记录是:“上午11点58分,从官邸出发,下午0点01分抵达东京永田町的The Capital Hotel东急,在该酒店的宴会场”橘“与山口县知事村冈嗣政、县议会议长畑原基成、自民党众议员议员岸信夫午餐。下午1点23分,从该酒店出发,1点25分抵达官邸,下午1点52分至2点32分,见外务省事务次官斋木昭隆”。

尽管当事人否认,日本共同社则报道说,“明年1月举行的台湾总统选举,蔡英文大幅领先、预见台湾政权交替的形势下,为了加强日台关系,两人秘密接触的观察正在扩大”。

共同社的报道中还指出具体观察到的情况说,安倍离开酒店后,岸信夫等也随之离开酒店,约半小时后蔡英文也从该酒店出发。

共同社还说:“中国强烈反对蔡英文访日,如果确认到两人正式接触的话,势必反弹”。

受到厚待

蔡英文周三访问安倍的故乡山口县时,作为这次邀请她访日的安倍弟弟岸信夫引导和陪同蔡英文参观视察并与村冈知事举行了会谈。时事社周四也说,在这一行动延长线上,他们周四与安倍接触的猜测正在扩大。

蔡英文周二抵达东京后,已与15名日本超党派国会议员组织“日华议员恳谈会”成员会谈过,蔡英文形容“日华议员恳谈会”是日台关系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周四和周五两天蔡英文是在东京访问日本执政自民党和最大在野民主党,她所受到的厚待,俨然已是下一届台湾总统。

周四晚上台湾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在东京帝国酒店举办每年例行的双十节国庆酒会,但蔡英文缺席这个国民党政权下的驻日机构主办的酒会。据出席该酒会的一名亲台湾的日本人对BBC中文网记者透露:“蔡英文6日晚在东京出席为她竞选筹款的酒会,一张门票3万日元(约250美元)”。该名人士分析说:“蔡英文上次竞选总统失败的原因是竞选资金不足,所以这次她汲取教训,支持她的人也很重视筹款”。

蔡英文预定周五结束访日行程返台,她解释说“这次急于赶回台湾,是为了出席双十节在总统府外的活动”。

《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有限公司贪腐案有新进展

《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有限公司贪腐案有新进展。北京当局从人民网前总裁廖玒家中抄出现金近5,000万元人民币,廖供称这些款项是准备用来给上级领导「送礼」;此外,当局从人民网副总裁陈智霞的个人邮箱中,发现大量陈与现任人民日报社长杨振武之间的暧昧通讯和留言,证实两人有不当男女关系。liaogong-chenzhixia

报道指,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河南省人民检察院今年8月28日以涉嫌「贿赂犯罪」,对廖玒及陈智霞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该案是最高检反贪局接到举报后,成立调查组介入查证,最终将两人拿下的。早前,人民网副总编辑徐辉已被反贪部门拘查,这意味着人民网的贪腐已演变成窝案。

知情者指,当局在搜查中从廖玒家中抄岀近5,000万元人民币现金。廖玒在预审中已坦承,这些款项是从公司广告费中截留,准备年底时「依惯例」向上级领导送礼「表达意思」,感谢他们对人民网的大力支持。廖玒供出的曾经感谢过的名单中,赫然包括人民日报现任领导、中宣部某些官员等。

华润集团前董事长-“于国不忠、于企不诚、于人不义、于家不情”

曾经的太平绅士宋林,从2014年4月17日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获免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后,历时一年零四个月,才被双开并移交司法。这个调查时间,几乎超出了所有同僚,据说是新查一宗大案总与他有瓜葛。

有趣的是,在宋林移交司法之时,接替他主政华润集团的傅育宁博士一份内部讲话,通过官方微信传播开来,痛斥宋林“于国不忠、于企不诚、于人不义、于家不情”。现任点评前任,并不鲜见,有些话放在未来某一天再看,更具润味。

华润要如何汲取宋林案教训?

请看傅育宁博士怎么说!

几天前,中央纪委根据调查结果,并经中央批准,予以宋林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对王帅廷在华润任职期间的违纪违法进行处分。这再次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严惩腐败、依法治国的决心。

华润的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拥护支持中央的决定。我们在这里召开干部大会,深刻反思宋林案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对华润集团全体经理人进行警示教育,并在反思教育中重新吹响华润再出发的号角。

一、认识真实的宋林,正确看待宋林案

去年4月17日,宋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震动,也给华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震。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许多华润人,不敢相信、不愿相信、不能相信这样一个事实。

随着一年零四个月的调查取证,宋林违法违纪的各项事实逐渐被认定,故中央决定对其予以双开处分,并正式移交司法。

此前,调查获知的重要情况向我做过通报,每一次通报,我都深感震惊,我不断地问:这是我认识的宋林吗?今天,你们大家也都看到了最后公布的调查结果:我相信尽管时隔一年多,大家听了今天通报的这些情况,都仍会和我的感觉一样:这是我们认识的那个宋林吗?我和宋林过去非常熟悉,相信大家比我更熟悉。

我们眼中的那个宋林:年轻、有活力;有能力、有经验;有追求、有事业心;积极向上、阳光自信。而今天,当这些外衣被逐一剥去时,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宋林,我们不由惊叹道:“原来他和我们并不是一路人啊!”

如今真实的宋林,可谓“于国不忠、于企不诚、于人不义、于家不情”。

于国不忠——干部选拔任用、企业经营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贿赂、挥霍公共财产、贪污公款,辜负了组织的信任。

于企不诚——在企业说一套做一套,缺失诚信,欺骗员工,牺牲企业利益换取个人私利和所谓的个人前途,辜负了员工和市场的信任。

于人不义——把和他交往的对象,很多人都被当成了完全的利益交换者,即使是所谓亲信、铁杆,实际上也变成了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最终把身边的许多人给拉下了水。华润陆续有十多个人接受调查,这十多个人的背后是十多个家庭,宋林一个人的犯罪也使他们都深受牵连和影响。更恶劣的是,这样的用人观、驭人术,带坏了华润的风气,败坏了队伍的文化,给华润的队伍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于人不义可谓甚矣!

于家不情——则更是令人痛心。与他人通奸,给家人造成难以言喻的伤害,令人深为感慨和唏嘘。

作为一名40出头就跻身于特大型重要国有骨干企业主要领导干部行列的经理人,宋林曾深受中央信任,有这样的平台和机会,本应该一展拳脚,大干一番事业,可惜在权力和金钱面前他最终没能把持住自己,以致壮年落马,身败名裂,确实令人惋惜。

从宋林身上,让我们再次对“熟悉的陌生人”这样一个概念深有感触。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被查落马的人物,其中有人曾经头顶许多光环,甚至是廉洁从政的典型,也有不少人和我们曾经打过交道、有过交情。这些人的落马,都给我们带来了震动,让大家感叹:他们是我们自以为熟悉的陌生人。宋林更使我们感到,对一个人可以如此熟悉,又可以如是陌生!

我曾经在华润的一次会议上讲过,宋林出事后,华润有许多人一时转不过弯来,对曾经的“宋董”还充满感情、充满幻想。

今天的事实告诉我们,宋林既是我们曾经熟悉的那个宋林,也是我们都深感陌生的一个宋林。我们要清醒认识,并坚信组织上的调查取证结果,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最终对宋林调查形成的报告做出的定性为依据,在集团各层面进行通报和警示教育,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切实肃清宋林案对华润的负面影响。

二、深刻反思宋林案的根源

在统一思想、肃清影响的同时,我以为我们还要再次从更深的层面去反思和吸取宋林案的教训,唯此才可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宋林出事之后,社会上曾有哀宋林的文章,试图分析造成宋林今天下场的原因;我们内部也召开过多次会议,我在这些会议上也讲过不少观点,包括“三个何以”(在社会变迁的大潮中,何以自守;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何以自为;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何以自处),“三个问心”(问心而择、问心而止、问心而进),“铸魂”(铸造华润之魂),“制度、文化、人”等等。

这些我认为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宋林案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了一些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今天,我想再谈谈我的一些最新思考。

实际上,从接到中央关于宋林案调查完成、准备移交司法的通知那天起,我就一直在想,我们从宋林案上到底应该反思什么。确实想了很多很多,今天想说的也很多很多,但我想还是应该回归到最基本的一些东西上,也就是“回归常识、回归基本、回归到那些最简单而又最深刻的道理上”。

我还是想从“熟悉的陌生”讲起。实际上,今天社会上这样众多的“熟悉的陌生人”落马,我以为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原因,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在他们面前变得“熟悉而又陌生”了。

这些人,每个人都熟悉这样一些概念:理想、信念、信仰、原则、道德、规矩、纪律、法律、本分、责任,等等。我们也经常听到他们在各种场合宣讲这些概念。最后发现,揭开他们光鲜的外衣时,原来这些概念在他们的口中是如此熟悉,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心目中又是如此地陌生。

他们认为这是讲给别人听的,而不是用来规范自己的;他们认为这是装点门面的,而不是用来指导行为的。

他们在遇到各种选择时,心中只有一个概念,就是“利益”,其它所有的概念都变成了虚幻的概念。我想,值得引起我们深思的是,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有这样一群人都把“理想、信念、原则、规矩”等概念变成“熟悉的陌生概念”时,就不再是一人之病,而成为众人之病;不再是一个个体之病,而成为一个时代之病。

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我们确实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勿庸讳言的是,我们看到政风、企风、民风都有许多必须引起警醒的问题,组织纪律涣散、官员腐败形势严峻、社会奢靡之风兴起、民众道德滑坡严重。

唯利是图、拜金主义占据了许多人的全部精神空间。整个社会,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奢不见诘,转相高尚”(语出《晋书》。就是说社会上奢侈腐化现象没人责备,反而成为大家崇尚的一种行为)。甚至是“金银珠宝奇巧之器不可胜计者,(众)谓之能吏,市人慕之,乡党尊之,教子弟者劝之。有为吏而廉者,出无舆,食无肉,衣无裘,谓之无能,市人贱之,乡党笑之,教子弟者戒之。盖贪之锢人心也甚矣!”(语出《潜书》)。

意思是说,现在这个社会,谁家里金银珠玉奇巧珍贵的玩意儿数不胜数,大家就认为谁是有本事的官员,社会上市井之人就会非常仰慕他,同乡好友都尊敬他,并教导自己的子弟要向这样的人学习。至于那些为官清廉的人,外出没有车坐,吃饭没有鱼肉,穿衣没有裘皮,反而就会被说成是没有能力的人。市井之人贬低他,同乡亲属嘲笑他,教导自己的子弟不要像这样的人如此窝囊。贪婪禁锢了人的心性,败坏了社会风气。一千五百多年前古人所描述的景象,与今天我们社会上的一些风气何其相似。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我们一些人被大潮裹挟,迷失本性。除了“利”这样一个概念外,其他许多的概念、原则都逐渐为大家所陌生,甚而遗忘。

三、宋林案给我们的警示和启发

今天,我们反思宋林案的教训,我以为反思越深刻,就越感到需要回归基本、回归常识。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我们需要的是重拾那些并不高深的简单常识,对那些看似熟悉而实际上已渐陌生的概念认真地加以思考、理解并放入心中、脑中,把那些看似简单的概念真正地践行、坚守下去。我以为:

──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地去思考、理解“理想、信念”。这是我们所有行为的总开关。缺失了理想、信念,人生就会缺失坐标体系,迷失方向,甚而迷失本性。

──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地去思考、理解“规矩、纪律、法律”。有一些东西不能碰就是不能碰,碰了终究会付出代价。

──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地去思考、理解“道德、灵魂、底线”。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是能拿来交易的。

──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地去思考、理解“精神、人生”。商业活动再忙也要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要坚信精神的价值和精神的力量,追求丰盛健康的人生,不要试图用金钱来填满精神的空间。

──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地去思考、理解“本分、责任”。扮演什么角色,就做什么事情、尽什么责任,要安于本分。切不可想着好处尽占、好事尽得。

──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地去思考、理解“长远、未来”。要为未来留一份空间,切不可以很高的折现率,把未来都在今天加以透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要不得。

──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地去思考、理解“敬畏”。即使人生再顺利、再得意,也不可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要常存一份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组织。

以上“七思”,每个词,都是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也都是很简单的词,但真正理解含义、真正接纳于心、真正见诸于行,特别是真正地坚持于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陆游讲过“功夫深处却平夷”,这些概念,虽然平淡无奇,但真正做到却要下很大的功夫。

表面上看,这些概念都是大道理,但如果没有这些大道理管着,就没有大视野、大智慧、大胸怀、大前途。大道理说虚很虚、说实也很实。大道理实际上管的都是小事情,人的每一个举动、公司每一项事务的处理,背后都隐含着你所认同、遵从的大道理。

没有大道理的指导和规范,人的行动就会变成“小聪明”“小算盘”,甚至“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我们看到,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等理念,强调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如“理想信念”“政治规矩”“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路线”“严与实”等等。中央重申规矩、重振纲纪,“动真格儿的”,就是要把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真正让大家从心里“熟悉”起来,并付诸行为中,真正地抓实、抓细、抓长、抓出效果,最终养成习惯、形成风气。

我们从宋林案要吸取的教训很多,我以为从根本上而言,就是既要“扎紧制度的笼子”,也要通过以上“七思”,“扎紧我们心底的笼子”,坚守基本、坚守常识、坚守原则。

四、放下包袱,开启华润新篇章

我们不管是通报、警示,还是反思,都不是目的,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使我们的干部不重蹈宋林的覆辙,企业的风气逐渐海晏河清,更好更健康地推动华润集团可持续发展。

宋林案给华润带来的震动不可谓不大,造成的伤害不可谓不深,但宋林个人的问题并不能与华润集团整体划等号,不能抹煞华润历史的光荣,不能抹煞华润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更不能抹煞华润全体干部员工队伍的努力和付出。

红色华润,依然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拥有广阔前景的公司。宋林案发生后,对于华润不亚于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地震。过去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灾后重建工作,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对华润做了全面的整顿。可以说基本实现了经营稳定、队伍稳定、安全生产稳定、社会舆情稳定的目标。

我们在去年实现了收入增长14%、经营利润增长13%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在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收入增长9%,经营利润增长15%,好于央企整体水平,成绩来之不易。

今天,我想以这次会为标志,华润要翻开新的一页,彻底把宋林案对华润的影响翻过去,放下宋林案的包袱,迈出华润再出发的步伐。

过去一年多来我们的灾后重建工作,以应急式重建为主,更多的是在救火、救急,聚焦在具体事务上。下一步我们的灾后重建工作可以更从容,也需要更深入。具体而言,我想特别强调队伍重建、文化重建、企业重建三个方面:

一是队伍重建。要重新激发我们队伍的活力与信心。任何一场大的灾难,给人带来的心理创伤都是最难恢复和重建的。自然灾难如此,组织灾难亦如此。

可以说,宋林案给我们华润队伍的精神、士气带来了重创。一时间,大家灰头土脸,虽然没有人心惶惶,但也是人心波动。其中,十多位涉案人员接受调查,更是使得社会上不少人猜测,华润到底还会有多少人涉案,华润这支队伍整体是否还可以信任。

由于一直没有得到最后的调查结论,使得我们在通盘考虑安排、使用干部时也受到不小的限制。今天,随着调查结论的公布,表明华润大多数的干部是好的、是可以信任的。

过去一年多来的实践也证明,我们华润的干部队伍总体而言是一支能冲锋、能战斗、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是一支在重压下能顶得住的队伍,是一支能经受住考验、抗得住委屈的队伍。随着宋林案的移交司法,华润要全面放下宋林案的包袱,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坚定信心、坚定意志,对外再展华润人的风采、华润人的精彩。

二是文化重建。过去一年多来,我们在华润的文化重建上做了一些工作,我也讲了一些观点,但还需要进一步系统化、深入化。我想我们在华润的文化重建工作中,特别要认真吸取这次案件的深刻教训,有针对性地强调这样几个重点:传承红色基因、谨守商业本分、彰显制度尊严、坚持诚实守信。

──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牢记华润红色历史,牢记华润使命传统,牢记华润央企性质。今后,我们必须要切实加强华润的组织建设,健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始终保持华润的组织纯洁性。

──谨守商业本分,就是要始终把华润作为一个商业组织,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划定自己的边界。要正确处理政商关系,商要支持政、要尊重政,但商归商、政归政,二者不能混淆,更不能错位。与官员要建立正常的关系,不搞拉拉扯扯,不搞利益输送。不到官场找靠山,立足市场找出路。多做分内之事,少做非分之想。构筑华润的商道,铸造华润的商魂,形成华润的商业文化。

──彰显制度尊严,有规必遵、违规必究、执规必严。在华润建立一种制度文化,任何人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各级单位的一把手尤其要做遵守制度的典范。坚持零容忍、不搞下不为例,我们内部的巡视、审计,首先要盯住合规性。

──坚持诚实守信,慎诺、重诺,不忽悠、不吹牛、不乱许诺,做不到的不说,说出去的就一定要做到。不管是对政府、对社会、对客户、对合作伙伴、对员工,都要诺出必践、说到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

三是企业重建。宋林案暴露出我们在管理上还有许多漏洞,架构上、体系上、流程上都有许多值得检讨、改进的地方。在业务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梳理、重组、调整。过去一年多,我们已经开始推进了一些事情,比如华创的业务重组等,但这仅只是开始。下一步,我们还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订,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企改革的推进等,全面审视华润的管理体系、业务架构、治理方式,进行深层次的重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所有的这些重建工作都要建基于经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只剩下三个多月了,我们各级经理人员都要紧紧围绕预算目标,积极主动地应对市场变化,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努力控制各项成本,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的各项任务目标,为集团新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每一场历史灾难,都无不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让我们以今天为起点,走出宋林案的阴影,推动华润再出发,努力实现华润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凤凰涅槃!对此我和大家一样,都充满信心!

摘自2015年9月14日华润董事长傅育宁在集团直管经理人大会上的讲话

 

历史存档-已获得诺贝尔奖的12名华人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有史以来第12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BBC中文网为您盘点12位至今已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李政道

1957年,年仅31岁的李政道与另一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共同获得这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

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市,因抗日战争而未能完成中学学业。1943年,他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师从束星北及王淦昌等人。后又转学到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为二年级生,师从吴大猷等人。

抗战结束后,李政道在导师吴大猷的推荐下,于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并在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1953年,李政道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其研究工作也集中在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

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5年后,李政道于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

杨振宁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共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

杨振宁比李政道年长4岁,1922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会合肥市。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曾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而杨振宁本人也于1942年毕业于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与李政道一样师从吴大猷。

1945年,杨振宁考取公费留学赴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并在1948年取得博士学位。

1949年,杨振宁进入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科研合作。 杨振宁于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但后来回到中国定居。

2004年底,82岁高龄的杨振宁与28岁的广东外经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生翁帆结婚,由于杨振宁与翁帆年龄相差54岁,曾经在中国引起热议。

丁肇中

丁肇中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获奖理由是发现了一种新的次原子粒子,并把这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1936年,丁肇中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当时他的父母正在美国进行学术访问,而丁肇中也因此意外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不过,在出生后两个月,丁肇中就随父母回到中国。

1949年,丁肇中全家辗转迁至台湾。他在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进入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的前身—台湾省立台南工学院,并在该校机械工程系就读。但到了1956年九月,丁肇中以志趣不合为由休学,转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修习工程学、数学和物理学,先后在1959年获得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及在1962年获得物理博士学位。

毕业后,丁肇中立志要从事研究工作,并在1967年起转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担任教授,主要研究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

1974年,丁肇中与美国加州史丹福大学教授伯顿·里克特几乎同时各自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ψ基本粒子。

两人也因此同时在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及美国政府的劳伦斯奖,而且它在颁奖典礼上还用中文发表演讲。

李远哲

1986年,李远哲因首先以分子角度来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而与达德利·赫施巴赫及约翰·波拉尼共同分享这一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台湾人。

1936年,李远哲出生在日治时期的台湾新竹州,并在台湾接受中小学、大学、硕士班教育。由于父亲是知名画家李泽藩,李远哲对运动与音乐也多有涉猎。事实上,在中学毕业前,李远哲花了许多精力在体育及课外活动上。

不过,中学一场肺病让李远哲在病床上休养了一个月。在这段期间。他阅读了居里夫人的传记,让他有成为一位化学家的想法。

高中毕业之后,李远哲进入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就读,后来在大二时转入化学系。后来又开始对物理化学感到兴趣,曾去物理系修读电磁学。

1962年,李远哲赴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修读化学博士。1967年,他又转去美国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成功组装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交叉分子仪。拓展了交叉分子束法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在物理化学领域上,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1986年,李远哲以台裔美国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4年,他又决定放弃美国国籍,并返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直至卸任为止。

朱棣文

1997年,时年49岁的朱棣文因“发展了用激光(镭射)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8年,朱棣文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刘易斯。他1970年于罗切斯特大学大学本科毕业,1976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朱棣文出生于学者之家。他的父亲朱汝瑾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工程博士,并且任教于圣刘易斯华盛顿大学以及纽约大学理工学院的前身布鲁克林工学院。其外祖父李书田在美国康奈尔获得土木工程博士学位,是中国近代水利工程科学的开拓者之一,曾任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他母亲的伯父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李书华也是一位物理学博士,并曾担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至于朱棣文的哥哥朱筑文也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化学及医学教授。

2008年1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朱棣文出任能源部长。他在2009年1月21日宣誓就任,成为继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后,第二位出任美国内阁首长的华人,更是首位担任美国内阁首长的诺贝尔奖得主。不过,2013年2月1日,朱棣文又宣布辞任能源部长职务。

崔琦

1998年,崔琦与罗伯特·劳夫林及霍斯特·施特默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以“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研究成果获奖的。

崔琦在1939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宝丰。1951年,他只身到了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培正中学和金文泰中学。毕业后,获得教会奖学金赴美留学,于1958年入读美国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主修数学。

随后,他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并在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1968至1982年,崔琦在麻省理工学院及美国贝尔实验室担任研究院,从事固态物理研究,并在1982年转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

高行健

2000年,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这一奖项的华语作家。评奖委员会在解释颁奖原因时表示,“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1940年,高行健出生于江西赣州,他的母亲为基督教青年会成员,做过抗日剧团的演员。在母亲的影响下,高行健对戏剧、写作产生了兴趣,而且从小就有绘画的爱好。

1957年,高行健高中毕业后,听从母亲的建议,没有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而是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修读法语系,并在毕业后在中国国际书店从事翻译工作。

1980年,高行健开始从事戏剧工作,并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担任编剧。

1982年,高行健与刘会远共同创作的剧作《绝对信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不过,其另一部创作的作品《车站》,1983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后不久就被禁演。

1985年,高行健又在北京与雕塑家尹广中举办泥塑绘画展,开始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这也是至今高行健在大陆举办的唯一一次画展。

1987年,高行健应邀赴德国从事绘画创作,并从1988年开始在巴黎定居。

1989年,中国北京发生“六四事件“后,高行健流亡海外,并在1997年加入法国国籍。

由于高行健曾在六四事件后公开反对中共镇压学生抗议的作法,一直被中国官方视为是异见人士。甚至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也没有在中国官方媒体上报道过,甚至到现在还有不少中国内地居民不知道高行健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钱永健

钱永健是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

1952年,钱永健生于美国纽约,他祖籍浙江杭州临安,有报道称他是吴越国国王钱镠三十四世孙。

钱永健来自一个学术世家。其父亲钱学榘早年毕业于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负笈美国,获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钱永健曾服务于中国国家航空委员会,任副主任工程师。

后来钱学榘移居美国后曾服务于波音公司,任波音高级工程师。退休后居美国加州,专长绘画,曾办过独立画展。

而钱永健母亲的哥哥李耀滋后来也移居美国,曾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并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李耀滋曾任全美华人协会主席,与邓小平颇有交情。李耀滋之弟李诗颖,亦为麻省理工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至于钱永健的堂叔即为中国“导弹之父”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钱学森。

钱永健之兄钱永佑则是神经生物学家,也是美国科学院、医学院双院士,曾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理系主任。

1972年,钱永健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及物理学学士学位。1977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1977年-1981年,担任剑桥大学研究员。

1982年至1989年,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1989年转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高锟

高锟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扬他“在光传输于纤维的光学通信领域突破性成就”,因此也有“光纤之父”之誉。

高锟在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在1949年移居香港,完成中学教育后赴英留学。他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及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高锟父亲高君湘是留美归国的律师,堂叔父高君平为天文学家,弟弟高铻为美国天主教大学终身教授。

1948年家族移居台湾,后高锟父亲携家眷再迁往香港。高锟高中毕业后虽已考上香港大学,但因立志攻读电机工程,而当时港大工程学院尚未为电机工程的教学作好准备,于是他辗转就读了当时位于伦敦东部的伍利奇理工学院(现为格林威治大学),并在1957年取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电子工程理学学士学位,后于1965年,任职国际电话电报公司时又取得伦敦大学学院电机工程哲学博士学位。

1987年,高锟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并在1989年创立讯息工程学系,直至2009年正式退休,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晓波

2010年,刘晓波获得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955年12月28日,刘晓波出生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为东北师范大学教师。

1969年,刘晓波随父母下乡到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公社。1974年7月,高中毕业后作为知识青年被送到吉林省农安县三岗公社插队当农民。1976年11月,被长春市建筑公司招为工人。

1977年,刘晓波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并在1982年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班生。1984年4月获颁授文学硕士毕业并留在该系任教。

1989年,刘晓波因为参与六四运动而被捕入狱。

2008年,刘晓波因起草《零八宪章》而再次被捕,并于2009年12月25日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1年,目前仍在在中国辽宁省锦州监狱服刑。

2010年获奖时,刘晓波仍在狱中被囚,因此也称为继德国的卡尔·冯·奥西茨基(1935年)、缅甸的昂山素季(1991年)后第三位在监禁中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

莫言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为其“以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1955年2月17日莫言出生于中国山东省高密市,本名管谟业。

莫言童年时在家乡小学读书,5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

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

1981年,莫言在河北保定的《莲池》第5期上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其后又陆续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

1986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并在1988年被授予上尉军衔。

1991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7年,莫言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同年退伍并转至《检察日报》社工作。

2007年10月,莫言又从《检察日报》社调到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

屠呦呦

今年84岁的中国著名女药学家屠呦呦成为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之一,她也是有史以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第13位女性。

上个世纪70年代,屠呦呦带领科研组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2011 年,屠呦呦曾获得国际医学大奖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以表彰她在青蒿素 (artemisinin) 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市。

据网上资料显示,父亲给她起名“呦呦”,源自中国古籍《诗经》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并在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后曾培训中医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前后分别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不过,据媒体报道说,屠呦呦先后几次被提名参选中医科学院院士,但都没有被选上,一直是“三无教授”。

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圆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中国市场近期的动荡走势推动人民币朝发挥更大国际影响力的方向又迈出一步。

据国际支付提供商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系统(Swift)所编制的数据,今年8月份,人民币首次超越日圆,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Swift在报告中写道,8月份最后一周人民币的使用量激增,主要原因是有关中国经济的担忧和中国引导人民币贬值的举动引发市场大幅波动。

当然,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仍是一个小角色──8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市场的份额只有2.8%,而排名前三的美元、欧元、英镑的所占份额分别高达44.8%、27.2%和8.5%。

但人民币的使用量一直在稳步上升。截至2012年8月,人民币在Swift榜单上只排在第12位,当时在全球支付市场中所占份额与今天相比也微不足道。

Swift企业信息解决方案负责人索尔森(Astrid Thorsen)称,剧烈波动的中国市场使人民币使用增加,特别是8月底前。

在中国央行出乎市场意料引导人民币贬值后,8月份人民币创2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在那之前,人民币曾升值了10年。中国政府称引导人民币贬值意在使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很多投资者还认为人民币贬值显示出中国政府对经济状况日益忧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对经济放缓的担忧。

8月份,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的海外交易数量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20%,首次在一个月内超过100万笔。Swift的报告称,可能是由于中国央行引导人民币贬值。

中国官员一直积极寻求使人民币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政府一直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宣布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圆一样成为官方储备货币。

目前有100个国家的1,000多家银行能够使用人民币与中国内地和香港进行支付,数量比两年多前增加了20%左右。虽然大约70%的人民币支付是在香港进行的,但有十多个其他清算中心近期在全球各地成立,其中包括吉隆坡、悉尼和曼谷。

中国已和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等几十家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

还有几家银行和金融中心正在争取成为人民币交易中心。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亚洲电子交易负责人奈特(Chris Knight)称,五年前人民币交易几乎不存在,如今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交易最多的货币之一。

他表示,鉴于中国在经济和商业中扮演着地区和全球商业中心的角色,因此进行人民币交易已变得非常关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再次下调全球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周二再次下调全球增长预期。该组织同时表示,新兴市场放缓正将全球经济推向金融危机以来最疲弱的扩张周期。

中国增长放缓以及之后的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显示出,新兴市场投资过度、借款过度,同时在缺乏重大经济改革的情况下耗尽其扩张能力。IMF将新兴市场今年的增长预期下调至4%,比该组织上次在7月份更新的预期低了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新兴市场或连续第五年增长放缓,且增速水平仅为IMF六年前记录水平的将近一半。

此外,美国温和的增长和欧洲疲弱的复苏未能抵消新兴市场产出下滑的局面。IMF将今年全球增长预期下调至3.1%,此前预期为3.3%。新兴市场展望黯淡也限制了明年的增长,IMF将2016年的全球增长预期下调相同幅度至3.6%。

IMF对中国增长的预期保持不变,预计2016年该国增速从今年的6.8%放缓至6.3%。IMF官员还表示,市场对中国硬着陆的担忧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