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集团计划20亿美元入股两家台湾芯片封装公司

紫光集团今年早些时候入驻的位于北京的新办公室。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Tsinghua Unigroup)周五表示,计划以超过20亿美元入股两家台湾芯片封装公司;这家中国国有芯片生产商继续其收购海外技术的努力。

紫光集团称,计划以人民币111亿元(约合17.2亿美元)收购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Siliconware Precision Industries Co., 简称:矽品精密) 24.9%的股份。每股矽品精密股份收购价为新台币55元,较该公司周五收盘价新台币45.50元溢价20.9%。

矽品精密的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苹果公司(Apple Inc.)的最新款iPhone。该交易需要获得矽品精密股东和台湾监管机构批准。

紫光集团还表示,计划以人民币24亿元(约合3.727亿美元)收购台湾芯片封装企业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hipmos Technologies Inc.) 25%股份。

漂亮又便携 手机充电线可变随身挂饰

Roboto机械人系列充电线Roboto机械人系列充电线
Roboto机械人系列充电线Roboto机械人系列充电线

手机充电线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但基本上多都千篇一律。 TUNEWEAR推出全新设计的第二款充电—Roboto机械人系列充电线,便于收纳携带又足够特别。

该充电线可以随时扣在随身手袋、背包、裤子或者钥匙扣上面,非常实用又方便。而且该充电线获得了苹果MFI认证,完全支持所有采用Lightning接口的苹果产品。

与微信开战 Uber难逃“中国劫”

  临近年底,对打车软件来说,又到了搞活动做营销的旺季。但是,Uber的营销活动却在微信上摔了一大跤。

公开资料显示,12月3日,包括上海在内16个城市的中国Uber微信公众号遭到集体封号。对此,微信方面表示,公司关注到,近期Uber、滴 滴快的相关服务账号的清理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经查,截至目前,平台的确对168个Uber相关服务账号以及136个滴滴相关服务账号进行了清理。

而Uber祸不单行,除了近期爆出的遭微信封杀以外,还被爆出“实习生门”。有业内人士认为,Uber与滴滴快的之间的距离愈发拉大,在国内的水土不服依旧。

祸起口水战

随着清理影响的扩大,Uber随即转战微博,发布图片微博《微信平台全面封杀Uber的24小时里,优步做了什么》。

《中国经营报》记者翻阅文章发现,文章中Uber指出微信是有预谋的、故意针对Uber的。“我们都知道腾讯投资滴滴,为滴滴提供入口与技术支持,此中关系不必多说。经过一轮一轮的烧钱之后,滴滴终于坐稳了中国打车软件第一的位置,然而优步又强势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滴滴面临新一轮的竞争压力。”

“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是因为滴滴封杀我们。起先说我们是恶意营销,今天又改口说我们ICP证有问题,我们提交了合法的ICP 证,他们没话说了,说是可以申诉。可是永久被封,按照微信的规定,我们是没有申诉权利的。”Uber 中国有关人士表示,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微信高管已经表示存在误会,申诉通过后,可能重开Uber公众号。

一轮口水战过后的12月6日晚间,马化腾通过朋友圈留言强调Uber被封的微信公号确实存在违规营销被处罚,而且作为这些公号的运营者Uber没有向微信提供全国性经营ICP许可。

对于必须提交ICP许可的原因,马化腾在上述朋友圈留言中表示,互联网交通公号具备较大群体性交通煽动能力,业务主体较大时按平台管理规则需提交全国性经营ICP许可,否则一旦出事平台需承担责任。

紧接着的12月7日下午,微信团队发布声明称,对于清理的原因是主要涉及违规收集用户隐私、诱导分享、账号互推以及无证无照经营,其中涉及大量 以滴滴、Uber名义开通的个人账号从事互联网专车业务;近来平台连续接到用户举报,反映部分公众账号存在恶意营销、诱导分享,以及借助收集用户信息牟利 的行为。

Uber艰难的中国之路

除了对抗滴滴快的这一强大竞争对手之外,近期Uber虽然在中国成立了公司,但是受到“实习生门”和遭微信封杀的影响,其中国之路走的似乎愈发艰难。

对于此次被微信封号,本报记者采访了Uber中国的相关负责人,其表示,目前Uber所有言论已经在微博中发布,可参考微博官方消息。

其实,这已经不是Uber第一次被微信封锁公众号,双方早在今年三四月份就已经开始结怨。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4月间,包括“Uber中 国”“Uber招聘”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的Uber微信公众号也曾被封。7月,有用户反映他们关于Uber的文章或发言无法在朋友圈内分享,在微信内搜 索Uber,也找不到任何相关的公众账号和文章。微信当时回应说,原因在于“系统抖动,导致误拦,现在已经在逐步恢复中了”。

而在今年8月,Uber曾表示它们的微信公众号从今年3月16日起开始逐渐消失,先是杭州的账号消失,之后北京的账号也无故消失。后来,不用Uber作为名字的公众号也相继被封,几乎无一例外,Uber在微信平台上几乎被同时扫地出门。

当时,Uber曾透露,在之后的几个月里,腾讯在微信里先后禁用了Uber数十个账号。而腾讯表示,Uber涉及诱导分享。任何公众号诱导分享都会被处理,一旦内容触及违规,平台搜索都是禁止的。而后来,此次事件以各城市又重新开通新的优步微信公众号而不了了之。

惹怒了微信第一平台不说,近期Uber的“实习生门”,也让Uber中国的国内形象大打折扣。12月8日,南开大学学生马英凯在虎嗅网刊登的《我是一个被Uber开除的实习生,今天我有话说》,称在优步(天津)实习期间遭遇不公,未签书面合约,被公司开除系背黑锅。

对此,优步(中国)企业传播总监王以超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其表示,目前没有任何第三方确认,在优步中国工作的实习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如果实习生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Uber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

王以超表示,此次“实习生门”起源于目前就职在滴滴快的的Uber前员工,其违反了竞业规定。目前优步中国已经向其提出了劳动仲裁,择日将开庭。

Uber水土不服持续

被政府部门查封之后,又接连遭遇微信的封杀。Uber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似乎并没有因为Uber中国的成立而结束。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Uber的估值虚高,竞争惨烈,而以Uber目前的业绩还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估值。有业内人士指出,此前估值暴涨的原因是其闪电般的推进能力,但这种打法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国内却陷入泥淖。

10月8日,Uber宣布,正式入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上海雾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把业务搬到中国境内服务器上运行。未来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将达到63亿元。

除了Uber中国风光无限以外,近期外媒报道,Uber正在寻求21亿美元G轮融资,投后估值625亿美元。

而就在Uber宣布筹资消息的同一天,该公司的几个核心竞争对手Lyft、滴滴快的、印度的Ola和新加坡的 GrabTaxi等也结成了国际联盟,以对抗Uber。四家打车应用,并将在2016年年初发布相互兼容的联合产品,更好服务国际旅客群体。反Uber联 盟构成后,这四家出行公司能在其他三家公司所在国家开展业务。

其实,此次21亿美元的融资可能并非是Uber所满意的价格。有消息显示,从今年5月份开始,Uber的新一轮融资成了每月例事,一直在传说, 从未被证实。显而易见的是,比起此前的几次融资,Uber这一次似乎更麻烦。今日新闻最终坐实,此前媒体曝光Uber选择以600~700亿美元估值融 资,最终选择了下限,以620亿美元估值融资21亿美元。

虽然Uber的新利益增长点依旧在中国,但是这21亿美元到底有多少投入到Uber中国却不得而知。

11月30日在广州举行的例牌的市领导新闻发布会之中,中国优步战略负责人柳甄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在优步已投入运营的全球360多个城市中订单量排名第一,今年1至10月注册用户量已增长30倍,而在过去半年内订单量增长了5倍。

“有人愿意投资Uber,但是Uber中国却另当别论”。张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Uber和滴滴快的竞争比较白热化,为了应对激烈的市 场竞争,Uber中国采取了与Uber不太一样的比较重的方式来做应对。但是目前滴滴快的与Uber之间的订单量等核心数据相差比较悬殊。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出行目前日处理订单峰值为1000万,其中专车订单400万,这400万专车订单中又有100万订单是来自北京,北京是全球 订单最高的城市;再看Uber中国的数据,柳甄透露:“中国的增长,我们曾经算过,成都5个月完成的订单量是旧金山5个月完成订单量的701倍,杭州5个 月是260倍,武汉是230倍。”目前,“广州、成都、深圳、杭州及北京的订单量都已进入(Uber全球)前十。”

“滴滴快的是用实际业绩来支撑目前的融资额和估值,虽然Uber会讲故事,但是Uber中国在短时间内难以超越国内的这一大对手。虽然有人愿意投给Uber,但是这些钱要是用在Uber中国上,投资人不一定会愿意。”张旭如此说道。

上市前夕人事大调整 华大基因海外战略收缩

  华大基因身为国内基因测序行业的龙头企业,一直备受外界瞩目,然而最近的大幅裁员和项目搁浅也将其推上风口浪尖。

近日,外媒称华大基因对其加州基因测序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简称CG)进行大幅裁员,但具体数量不详,克利夫·里德已经辞去了该公司CEO的职务,其超级基因测序仪RevolocityTM的上市计划也暂时搁浅。

对此,华大基因公共传播部刘旭林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CG确有大幅裁员, RevolocityTM平台相关的研发与商业活动也将被延缓,但没有就原因作出进一步解释。

在IPO前期出现这般大动作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华大基因方面虽然对于股市和市场的反应不是很在意,但这种大幅裁员会影响它的融资和市盈率。此外,CG还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裁员对其影响也会非常大。

异动

今年7月份以来,华大基因在人事变动上屡次发生“地震”,在华大任职16年的原CEO王俊辞去CEO职务,外界关于华大基因高管内斗的传闻甚嚣尘上。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认为,此次CG裁员或是由华大高层的人事变动引起的战略调整,但目前看来,华大基因对于整体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不是很清晰,这样的异动对企业发展影响重大。

目前,华大基因的估值也是市场的焦点,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出现过可以参照的相关企业,可对标的只有美国的Illumina,全球基因测序的龙头企业,当前的市值在255亿美元左右,市盈率50多倍。

2012年9月,华大基因以1.17亿美元收购了CG公司,当前拥有约200名员工。其主要产品为RevolocityTM基因测序仪,该系统一年可完成1万个基因组的测序。

外媒称,即将离职的CG公司 CEO克利夫·里德称,在王俊今夏辞去华大基因CEO之后,华大基因对公司战略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是决定将CG子公司变成华大基因的研发机构,主要任务不再是提供RevolocityTM基因测序仪。

刘旭林对记者表示,华大基因与CG将在加州山景城成立联合研发中心,专注前沿临床研究。这将为华大基因无创产前检测业务提供更多的支持,并加速其桌面测序系统进入需求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

从今年7月份到现在,华大基因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人事变动,首先是原CEO王俊辞去CEO等集团职务,仅保留董事一职;9月,山东省济宁市市长梅 永红正式离职,加盟华大,出任国家基因库负责人;10月,王俊在宣告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同时,也宣告了华大基因的另外3位高管原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吴 淳、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及首席信息官黎浩担任联合创始人。

王俊的离去,被外界认为是核心团队的失血。CG这家子公司更是被华大基因寄予厚望,此时大幅裁员,也招致外界的一些消极揣测。在今年8月宣布上市计划之后,华大基因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暗斗

目前,华大基因除了筹备上市,还在利用孵化项目布局基因生态系统,旨在瞄准精准医疗,外界也认为是为了拓展版图,提升上市估值。

2013年,华大基因全额收购CG子公司,旨在通过反向收购上游公司来补齐仪器设备核心技术的短板。

在此之前,华大基因曾于2010年买下128台Illumina测序仪,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测序服务商,而Illumina随即宣布其配套试剂价格每年将涨价4%。

华大基因往上游收购的策略旨在打通基因测序产业链,其董事长汪建曾表示,数年内使基因诊疗成为全球医院标配。

但是外界对于CG的技术能力一直存有争议,甚至有华大基因内部人士曾对媒体透露“CG正在努力升级,华大基因考虑重新买回Illumina测序仪”的消息传出。

直到今年6月,CG在欧洲宣布推出超级测序仪RevolocityTM测序系统,这是一个超大型集成式测序仪。华大基因当时声称“一年可完成10000个全基因组测序,并将增加到每年30000个——超越所有现有的测序方案。”

目前计划搁浅,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做砸了”的信号。

但一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CG这家子公司现在对于华大基因来说已经有些“鸡肋”,研发和运营CG这家公司的成本实际高于直接向 Illumina购买设备的成本。且售卖RevolocityTM测序仪和竞争对手相比,没有太多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压低CG的人力成本也是一种合 理的战略收缩策略。虽说长痛不如短痛,但选择在上市前夕做这么大的变动倒是出人意料。

此外,华大基因今年10月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桌面测序解决方案BGISEQ-500,业内人士认为,这款产品使用到了CG的核心专利技术,更小 巧灵活,更适合临床使用,对于华大基因的战略布局意义比较重大。“在掌握了核心的技术之后,在国内已经可以实现类似BGISEQ-500这种产品的产业化 发展,没有必要在海外养这么多人的一支团队。”该人士对记者表示。

从测序服务商转向测序上游供应商,华大基因的路径与产业化应用市场的成熟度提升不无关系,随着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的增速放缓,产业链上下游开启了明争暗斗。

瓶颈

根据Markets&Markets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二代基因测序的全球市场为25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8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3%。其中,二代基因测序是基因学领域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超过基因芯片和PCR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北上广三地,提供基因检测二代测序服务的公司就已经超过百家,竞争激烈。

一家提供试剂给华大基因的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他们既提供试剂给华大基因,但也在基因测序行业中与其展开竞争,关系比较复杂。

国内也有十多家基因治疗概念股和许多非上市公司受到资本的热捧。达安基因、迪诊断及紫鑫药业等也在分别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基因测序服务并生产相关仪器及试剂。

而在产业链上游,由于仪器的高技术壁垒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主要以Illumina、罗氏等几家欧美企业为主导。业内人士认为,在中下游的试剂耗材方面,国内企业尚存在一定的机会,因为测序仪器未来或将免费赠送,可将赢利点放在试剂耗材和服务端。

就测序服务本身来说,技术水平要求较低,需要大量人工。而中国享有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未来或出现像富士康这种规模的第三方检测工厂。

目前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已经降到1000 美元以下,未来这一数字还将持续下降。目前主流的的二代测序技术已经走进临床,在肿瘤分子诊断领域、遗传病筛查领域和产前诊断领域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

一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无创产前检测(NIPT)作为二代基因测序应用最成熟的领域,市场价格在2000~2500元左右。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二代基因测序产业的市场规模还将扩大到200亿元左右。

此外,精准医疗在我国也迎来了政策风口。

今年以来,先后公布了成立中国精准医学战略专家组、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公布产前筛查与诊断高通量测序试点单位以及放宽审批等利好政策,刺激企业纷纷推出新产品。

但是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基因测序行业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比如CFDA和卫计委分两条路在推进,但是监管方不明;美国有类似妇产科联盟这 样的专业和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给予相关建议,但在国内相对缺失;此外,还存在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卫生标准和准入门槛等的制定工作难度较大的问题。

让美国七大富豪共同担心的问题是?

  “如果收入差距仍然持续扩大,哪个社会都抗不了多久。”

收入失衡是个复杂的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但也是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不过,好在美国的经济阶层有流动性,许多美国人的收入水平都会 变化。安联保险指出,70%的美国人曾在至少一年时间里跻身于美国收入最高的那五分之一阶层中,收入挤进前十分之一至少一年的更达到人口的53%。

然而,随着贫富差距变得更为明显,全国都在热议如何减少收入不平衡、如何扶持中产阶层。由于广受关注,这个问题甚至把一些意想不到的人联系在了 一起――民主党和共和党人士都很重视收入失衡现象,只是解决方案存在差异;哈佛商学院校友把收入差距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这有点像工会活跃分子,以及那些在 快餐店外抗议示威的领取最低工资的雇员一样。

事实上,亿万富翁也不例外。企业家兼投资者尼克-哈诺尔曾因为一桩交易名声大噪,2007年,他成功地把自己的互联网广告公司以60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微软。 不过,他最出名的还是曾向最富有的1%同伴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来缓和美国经济中已昭然若揭的收入不均现象,人们迟早会揭竿而起。如果收入差距 仍然持续扩大,哪个社会都抗不了多久。”许多富豪跟哈诺尔看法一致。其中一些是从道德层面出发,另一些则表示更关注经济受到的冲击。

下面是七位亿万富翁表态,他们都很担心收入失衡会影响经济发展。

Lloyd Blankfein

  劳埃德-布兰克费恩

估算净资产:11亿美元

职位: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言论:布兰克费恩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 司采访时说:“在过去几十年里,太多的GDP增长成果被极少数人享受了。收入不平等是造成美国阶层分化的原因,而且差距可能变大。如果无权参与法律制定, 就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如果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就无法推动经济增长,也不能推动美国走向成功。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必须解决。”

Warren Buffett

  沃伦-巴菲特

估算净资产:641亿美元

职位: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言论:巴菲特对路透社表示:“随着经济变得分工更细……一个自然结果就是许多财富都流入了社会上层。当然,在市场经济中出现收入不平衡的现象是 正常的,哪怕是非常不平衡。但在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的经济体中,真的不应该出现许多努力工作却依然贫困的现象。我的意思是,这很不合理,应该制定政策 来改善现状。”

Bill Gates

  比尔-盖茨

估算净资产:847亿美元

职位:微软[微博]联合创始人、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盖茨基金会联合董事长

言论:盖茨在他的博客中写道:“收入分配高度不均是个问题。它扰乱了经济发展动力,导致民主倾向于为掌权者利益服务,削弱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资本主义制度是无法通过自行纠正实现更平等社会的,也就是说,如果不加控制,财富过度集中会产生滚雪球效应。”

Jeff Greene

  杰夫-格林

估算净资产:33亿美元

职位:房地产公司Florida Sunshine Investments创始人

言论:CNBC引述格林的话说:“全球性收入失衡和科技的迅猛发展造成了越来越多人失业,而且情况还在恶化。如果把国家负债再提高1万亿美元,重建地下管网、学校和医院,就能让人们看到希望。这些措施可以帮助美国重拾竞争力。”

Carl Icahn

  卡尔-伊坎

估算净资产:207亿美元

职位:Icahn Enterprises董事长

言论:雅虎财经报道,伊坎在一份政策报告中写道:“美国的工人也‘被骗’了。美国的厂房和设备已陈旧不堪,各大公司的董事和首席执行官却放任老化设备继续工作,工人的 每小时生产率也因此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当然也低于去年。厂房和设备的平均使用时间达到了惊人的22.3年,这是194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但我觉得大多数 董事和CEO并不关心。除了一些例外情况,CEO通常只看短期业绩。也许不能怪他们,因为很不幸华尔街的考核体系就是季度环比增长,CEO的高额薪酬就取 决于这些短期业绩……到最后曲终人散,CEO早已拿着奖金逍遥离去,留下面对残局的仍然只是‘囊中如洗’的工人。”

Paul Tudor Jones II

  保罗-都铎-琼斯二世

估算净资产:47亿美元

职位:资产管理公司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创始人、联合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

言论:琼斯在TED大会上说:“这张图显示了过去40年美国公司的利润占收入的百分比。从中可以看出,目前的数字为12.5%,是40年来的最 高水平。如果你是股东,那就恭喜了;但如果你不是股东只是普通工人,你会发现这不是什么好事。当今利润率的提升并没有增加社会财富,实际上扩大了收入差 距,这不是件好事。但直觉上似乎符合逻辑,对吧?算一下就清楚了,如果10%的美国家庭拥有90%的公司股票,公司利润的大部分就会流入他们的口袋,社会 上其他人能获得的财富自然就会变少。”

Charles Koch

  查尔斯-科赫

估算净资产:441亿美元

职位:科氏工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言论:科赫在今年夏天的一次发言中说:“美国正在分化为双层社会――弱势群体致富机会破灭,富人们财富却在加速积累。政策已误入歧途,催生了一个无法脱贫的底层群体,结果是美国经济遭到严重削弱,企业界也日渐腐化堕落。”

逾四成韓民看電視也不离手機

韩國情報通信政策研究院發布「2015年媒體擁有量及使用方式的變化」報告顯示,44%受訪南韓民眾看電視的同時,還使用智慧手機。


另外,15.5%的南韓民眾使用桌上型電腦的同時使用智慧手機。60%的民眾有同時使用多個媒體的習慣。

南韓「朝鮮日報」報導,調查報告顯示,南韓民眾看電視的同時,使用智慧手機的平均時間是每天22分20秒。其中,看電視同時用智慧手機聊天或發短信的平均時間是4分36秒,用智慧手機通話的平均時間是4分18秒。

同時,使用桌上型電腦和智慧手機的時間為平均7分51秒。

民眾使用智慧手機上網看影音的比例也急劇增加。2015年,南韓民眾上網看影音時使用智慧手機和電腦的比例分別為44.5%和52%。而在2011年,這個數字分別為2.8%和78.8%。

中国经济2017年底才可能出现反弹 工业利润难回升–专家

路透北京12月11日 –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周五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下行,直到2017年底国内经济调整之后,经济才可能出现反弹。经济调整最主要的是工业去产能,不过两年之后工业的利润也难以回升。

祝宝良在第一财经宏观经济与财富管理2016大趋势的论坛上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资源出口国经济调整刚刚开始,去产能、去杠杆都还没有完成,中国经济调整的核心在于工业去产能。

“中国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煤炭,甚至包括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非常大,这五大行业企业的利润,年度下降66%左右,这几个行业价格的下跌影响到我们PPI价格下跌的60%。”他称。

他并称,如果考虑这五个行业下跌以后通过投入产出往下游传导的影响,它们将占到PPI的下跌90%的因素。即便到2017年完成去产能的任务,这些行业的利润也很难回升,只能稳住不再下跌。

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则认为,2016年经济将筑底起稳,预计2016年GDP增长6.7%。

就钢铁行业而言,中国钢铁协会党委书记刘振江本周稍早表示,中国钢铁行业面临着需求断崖式下跌、去产能速度跟不上的现状,化解过剩产能至少需要2-3年。

“以前需求是增速下降,现在直接负增长,但产能没法降这么快。这不全是行业的问题,是整个经济下沉、工业下沉造成的结果。”刘振江称。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周五称,从近几个月主要指标的走势以及近期调研情况看,宏观调控政策效果不断积聚和显现,经济初现回暖迹象。他表示,对完成全年7%左右的预期目标充满信心。

东方明珠布局互联网电视遇瓶颈:资金不足 资源匮乏

东方明珠布局互联网电视遇瓶颈:资金不足资源匮乏

  短短4天内,传媒巨头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明珠”)先后牵手网宿科技中兴通讯、华为科技等行业龙头。合作内容主要涵盖视频增值业务、互联网电视等领域。

东方明珠雄心勃勃希望借助网宿科技等公司的平台优势实现更快布局,但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相当于把渠道命脉交由别人打理,非长久之策;在此探索的同时,也可能面临资金和资源瓶颈。

 跨界结合

几者跨界合作的背景是未来几年是视频、游戏等众多应用大发展的时代。网宿科技提供给《中国经营报》记者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智 能电视渗透率从19%不断攀升,至今年上半年,渗透率更是达到了72%;而截至2015年9月底中国固网宽带用户总数为2.1亿户。“未来将家庭宽带应用 市场是千亿,甚至是万亿级的市场。”网宿科技董秘办工作人员表示。

弥补各自短板、抢占未来市场高点正是两者结合的初衷。根据合作协议,双方互为战略合作伙伴,在互联网电视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在社区云、CDN内 容分发、增值应用引入等领域结成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双方协商同意,一方可通过合适的方式或形式引入另一方优势资源,从而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具体项目 中的利益分配可在执行协议中另行约定。

东方明珠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协议为双方战略合作的框架性协议,不涉及具体金额。“双方在所从事的不具有相互竞争性的领域寻找合作的可能,以借助对方的客户关系和渠道资源扩大市场份额。”该工作人员表示。

双方发挥各自在通信和电视领域的规模优势、比较优势和协同效应,共同打造新媒体视听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终端、多媒体终端等终端媒介向互联网客户 提供视听服务。东方明珠投入优势内容资源,网宿科技投入CDN、社区云服务及网络等资源,双方共同合作进行互联网电视业务领域的市场拓展。

东方明珠董事、总裁凌钢表示,跟网宿合作,有助于东方明珠快速实现互联网电视三年3000万活跃用户及1亿移动端用户的目标。

该协议有效期为三年,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之日起生效。协议期满,经双方同意,可延期或重新签订协议。

不过这只是框架性协议,具体的实施内容和进度将以另行签订的实际合同协议为准。按照东方明珠公告,该合同履行对公司2015年度的资产总额、净资产和净利润等还不构成重大影响。

资金困局

现在的问题是,日益趋紧的东方明珠现金流能否支撑到三年。

仅就东方明珠网络视频运营方面来说,CDN是一块很大的成本,像优酷土豆去年CDN成本大概在10个亿。东方明珠跟网宿科技合作以后,未来几年CDN成本又会是多少?

对此凌钢并没有直接回答,只表示这取决于用户规模,用户规模大,成本和用量就上升。“我们为网宿科技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业务,而对我们来说是控制了成本,双方是互补的。”凌钢说。

按照公布计划,预计在3年的时间内,在全国建设3000多个节点,每个社区云节点覆盖10万家庭用户左右,最终的目标是要服务中国2亿多的宽带 家庭用户。“一个节点的投入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从20万、30万起步,最后有可能到100万这样的规模。”网宿科技董事长刘成彦表示。

这对于网宿科技和东方明珠都是一笔不轻的负担,“节点建设费用只是前期投入,后续还有人工费用、电费等各种维护费用”,吴纯勇认为这将是一笔成本高昂的探索。

国海证券分析师孔令峰直言,一切传媒业态的本质既是渠道和内容,传媒行业投资核心为渠道和内容。“我们认为渠道就是烧钱,关注边际成本的降低,但丢失渠道命脉就像失去未来前行的一条腿。”孔令峰说。

对于东方明珠来说,把渠道命脉交由合作方来打理,一方面更能专注于其擅长的内容运营及采购方面,另一方面也表明公司目前现金流的趋紧,有心而无力。

新近发布的东方明珠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虽然营收、利润实现增长,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期末是7.27亿元,相较于期初的11.96亿元,大 幅下滑39.22%。而2015年1~9月公司定向增发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却猛增,期末筹集的资金流达88.24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39亿 元,暴涨6231.77%。

“这说明当前公司的现金流的紧张,公司各项开支巨大,亟须通过定向增发等手段来维持业务开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广电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跟网宿科技的合作可能只是东方明珠的布局的一部分。紧接着与网宿科技的合作,东方明珠分别于12月8日、12月9日与中兴通讯[微博]、华为科 技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的内容分别是云计算、CDN、家庭终端、电视增值业务、视频资源合作、资源共享和移动互联网视频增值业务、互联网电视B2B 和B2C技术合作。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东方明珠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这盘棋的核心就是东方明珠经常提到的打造互联网媒体生态系统。

豪赌未来

东方明珠敢于借钱“烧钱”布局,正是基于对未来网络平台的美好期许。年轻粉丝追捧+网络渠道崛起,让能持续获取内容资源的平台型企业享有不错的成长空间。

2014 年被誉为网络剧元年,大批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登陆各大视频网站,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带来极高的灵活度与自由度,内容选材紧贴当下观众的喜好和潮流,受广电 总局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小,吸金和吸睛能力也超过传统电视剧,目前传统内容制片方以及平台方争相投入,网络剧实际上已成为各家平台的主战场。

招商证券分析师王京乐认为,回归本源,考验的是内容型公司的内力。内力比拼显得更加重要,包括制作团队、编剧实力、IP 运营等,从产业链竞争力角度寻找真正的产业强者。

内容带动流量,流量驱动付费,产业终将走向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将会诞生大型的内容型龙头企业及强势的大渠道平台,在此基础上会员付费体量也达到一定规模,互动付费模式更加成熟,这也正是东方明珠大举烧钱的内在逻辑。

在孔令峰看来,人口结构线索显示,未来精神消费时代正在到来。80后到95 后是近20 年新增人口数量最高峰,而“电脑”“游戏”“互联网”则在他们的青春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提前布局家庭、游戏、互联网生态是有必要的。”孔令峰表示。

孔令峰认为,新技术、新习惯驱动渠道变迁。从PC 时代以优酷土豆为代表的网络视频崛起,到移动时代的社交网络和移动阅读改变生活习惯,再到跨屏时代,新技术、新习惯扮演了重要角色。内容产业将显著受益于技术发展、用户兴趣变迁、消费升级等因素。

不过这可能都只是一种美好愿景。现在互联网电视领域,有像小米、乐视这样的互联网新军,有像传统家电巨头推出的智能电视系统,也有像东方明珠内容牌照方联合多方推出产品及服务,处于诸侯混战的局面。

“未来是三分天下,还是其中哪家逐渐占据主导三分归晋,一切都还难说。”吴纯勇认为,不过还是要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的痛点及细微变化,找到内容与新媒体、新渠道、新营销模式最佳结合点,才能实现盈利和发展。

吴纯勇认为,诸侯混战时期的显著特点就是口水战多、噱头宣传多,却往往忽略了推出产品和服务的初衷是找准消费者的痛点,同时找到一种能真正实现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东方明珠宣称其云平台承载了海量优质的内容资源,能够稳定运行支撑几千万级电视用户的业务规模,“现在都知道付费消费会是一种消费趋势,但如果 只有不到几百上千的客户肯定不能支撑整个公司的持续盈利和发展。”吴纯勇说,现在市面上小米、乐视的电视及机顶盒常见,而东方明珠相关产品则仍是难见。

探索肯定是要付很多学费的,同时东方明珠还要面临同行业越来越激烈和同质化的竞争,资金等各种资源可能不一定能坚持到找到合适出路,而此时东方明珠多点布局,多路同时出击不啻为一场豪赌。

两面针前三季度亏损过亿 借高端产品救市未见效

两面针前三季度亏损过亿借高端产品救市未见效

  近日来,各大日化企业纷纷发布前三季度财报。2015年10月28日,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面针”)发布“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两面针2015年1~9月营收10.1亿元,同比增长18.74%,但亏损达1.01亿元。

2015年以来,两面针公司在渠道方面有所加强,对外宣称将主推中高端牙膏产品。事实上,两面针的高端路线是一个被迫无奈的举措。即便其本身欲 停止多元化发展,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转型。多位业内人士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面针走高端,只能缓慢推动其多元业务的精减,而不能进行大 幅度调整,否则企业将产生资金链紧张、风险失控等后果。

 市场倒逼走高端

根据市场咨询机构尼尔森2015年7月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国内牙膏市场增长最快的是平均价格不低于每百克15元的牙膏,增速达到30.8%。数据显示,在各大卖场和流通领域,售价在20元以上的牙膏已经成为主流。

两面针推出“中药消痛”系列牙膏单只价格在60元人民币的中高端牙膏,提高产品毛利率倒推市场反应的做法行得通吗?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陈海超 告诉记者,中药牙膏要走向高端,功效是关键,品牌高端化,对于出身“平民化”的本土日化企业都意味着一条艰难的路。早在几年前,自然堂、飘影、拉芳、名臣 等几大化妆品巨头,就凭借各自旗下的本草堂、美宜堂、缤纯、美王等子品牌,开始了品牌升级之旅,但是,从已有的经验看来,本土品牌做高端产品风险很大,往 往投入过大,推广需要两三年,很多本土企业的高端品牌等不到市场的认知,就花谢凋零了。

而此次两面针此次推出中药消痛系列牙膏并非首次选择高端路线。为拯救疲弱的主营业务,2013年5月,两面针在柳州举行发布会,高调宣布其全新 升级的新品——两面针“中药消痛”系列牙膏面世,最高售价59.9元/支。但是此举在业界看来,为时已晚。在外资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国内“功效”牙膏市场的 重要性时,云南白药利 用“牙龈出血”的明显标签占据了这一市场。牙膏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高潮在2010年左右,中药性、植物性牙膏新品陆续上市,这些新兴品 牌在市场上占据一定地盘后,两面针才开始进入高端市场,其推出来的中草药疗效,内容过于泛泛,很难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早在2008年,两面针就曾推出 “御方”高端系列牙膏,但与中药消痛系列牙膏一样,目前市场上也难见其踪影。

高端救市能否走得通?在业内知名研究专家陈曦看来,品牌的高端化具有两个特点,首先是自身品牌已经取得了成功;其次是针对目标市场推出,而不是 全渠道铺货,这两个特点,实际上也可是中、低端与高端产品的区别。如果一个日化品牌,自身都还不太成功,就仓促推出高端化产品或品牌,是很难做成功的。因 此,高端化建议最好还是以“聚焦”为前提,先把整体品牌运营成功,再接着战略性地运作后一个高端品牌;在渠道方面,首先选定一个能够代表高端化形象的地 区,重点突破,再四面扩散。

陈曦告诉记者,本土日化领域至少目前还没有非常成功的高端化案例。即使有,也只是在一些中草药特色领域取得了些许突破,如云南白药牙膏、上海家 化的百草集。本土日化品牌的高端化,充其量也只是近五六年来的迹象。由于种种原因,本土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已然成了低端廉价的代名词,很难在短时间里改变 现状。

营销专家肖业也认为,高端化首先面临的是品牌策略问题。这一般有三种形式,首先是推出自有高端化品牌;其次是原有品牌的逐步升级;最后是收购外 部高端化品牌。三种策略形式,理论上无优劣之分。本土日化品牌的高端化,多是采用推出自有高端化品牌。两面针“中药消痛系列”高端牙膏横向相比,比不上高 露洁、云南白药等同效果品牌牙膏,纵向相比,比不上之前的平民系列牙膏,其定位一开始就缺失目标人群。

 高端牙膏铺货率低

据了解,2015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公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将口腔护理用品纳入化妆品范畴。按 照现在的规定,现在很多药物概念的牙膏,则可能都需要申请特殊的批文。目前,牙膏包装上没有要求成分含量的标注,消费者也无法明白其具体功效,而纳入化妆 品后,按照相关规定必须标明所有成分,且所标注的名称应该按照加入量降序排列。

这一意见出台,从一定意义上规范了之前很多牙膏企业随意夸大宣传疗效,或将牙膏当作药物来高价宣传的做法。本土资深营销专家吴志刚告诉记者,在 过去的牙膏市场,佳洁士、高露洁等外资品牌价格在15元左右,两面针、黑妹、冷酸灵等本土品牌在8元以下。而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推出了利润更高的高档牙膏, 提出一些所谓的功效,在成分上如果没有明确的标识,那么夸大宣传就会毁掉品牌整个形象。除此之外,高端牙膏能把更多利润分配到各个渠道的经销商。在销售世 界里,毛利才是王道,现在的分销商很多是198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吃苦精神少,高利润让他们有更多动力推广产品。但实际情况是,两面针销量不高, 两面针对于商超以及批发商的吸引力都在降低。

在陈曦看来,两面针的中高端产品采取的是跟随策略,在终端促销和广告投放有限的条件下竞争力不强,很难打破云南白药与舒适达在高端领域的垄断格局。云南白药和舒适达的高端产品站稳市场后,很多企业蜂拥而至。从市场规律来看,高端牙膏还是要靠市场投放和终端促销。

目前,两面针消痛系列高端牙膏销售渠道主要定位为KA卖场(大型连锁超市、卖场),现在已经在北京入驻,下一步会逐渐推向全国。两面针推高端产 品胜算几何?两面针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最近两年减少了一些低端牙膏产品,主推中高端品种,目前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毛利附加值减亏。在渠道方面,由 于传统超市入场费较高、公司与部分地区经销商没有谈好,过去几年在渠道扩张上遇到困难,销售网络大幅收缩。

在肖业看来,目前两面针逐渐从商超退出市场,客户已很难在从市面上寻得到两面针的踪迹。更为糟糕的是,两面针不仅没有从如何提高渠道铺货着眼, 反而希望借用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转战旅游、酒店。更多的时候,两面针作为酒店的一次性消费用品出现,这为产品做高端路线设置了障碍,在很多消费领域认为, 酒店一次性产品,客户并不需要了解产品的品牌以及特点,更不用谈起对产品的客户忠诚度。

科学家竞相完善卫星技术 欲从太空检验各国减排承诺

路透巴黎12月10日  – 美国、日本和中国的科学家正在竞相完善未来可从太空测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卫星技术,赢家可能将成为全球首个气候排放警察。

从太空监控一个国家的净排放已成为一项重要工具,可确定该国是否已经履行减排承诺,也可帮助排放国更快、更经济地查明温室气体的来源。监督一个国家是否已履行减排承诺是巴黎气候大会的争议点之一。

“(气候大会达成的)协议能否真正成功,基本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看到排放以及排放的减少,”位于美国的碳研究所(Carbon Institute)负责人John-O Niles说道,该所研究二氧化碳的测量方法。

“我们知道卫星技术正在进步,所以未来可能更好地真正了解各国是否在说实话。”

目前多数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估测是基于对能源使用和其他相关数据的计算,而非基于实地测量,这导致各国向联合国提交的数据存在巨大误差幅度。

尽管从太空测量温室气体排放不太可能在巴黎气候大会达成的协议中提及,但欧盟正在领头推进一个排放数据测量、报告和验证的全球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