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在中国股市大跌和技术性交易员大量抛售的带动下,美国股市出现了18个月来的最差表现。
全球股市下跌开始于中国。在能源和地产股的带领下,中国上证综指下跌了逾3%,抛售很快蔓延到欧洲和美国市场,其中标准普尔500指数跌至一个受密切关注的交易水平之下。
面对满屏下跌行情,投资者撤退到了通常比较安全的债券、黄金和现金市场。
“新兴市场一夜之间遭受重创,跌势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零售经纪商TD Ameritrade的首席策略师J·J·基纳汉(J.J. Kinahan)说。
Just another WordPress site
-《热点聚焦》为提振经济增长,中国影子金融体系重登舞台
8月炎热的一天,距上海两小时火车车程的暨阳湖生态园中,高耸入云的摩天轮和巨大的过山车异常安静地矗立着。这座游乐园三年前建于张家港这座尘土飞扬的港口城市,产权归市政府所有,目前的融资是通过中国政府近期正逐步叫停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些灰色融资工具在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没有体现,在中国政府试图刺激经济之际又卷土重来,为新项目提供资金,或者像上文中游乐园的情况,对旧债务进行再融资。
【金融】
–中国央行:进行1,100亿元六个月期MLF操作,利率3.35%
中国央行周三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今日对14家金融机构开展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1,100亿元人民币,期限六个月,利率3.35%。这也印证了路透稍早的消息。
–《分析》逆回购+MLF组合拳救急,中国总量宽松工具仍随时待命
因应近期资金趋紧,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净投放规模创半年来最大。结合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央行意在对冲性地释放资金,以应对外汇占款下降及为维稳汇率导致的流动性压力;若人民币贬值预期和资金外流压力不减,后续宽松动作仍会跟上。
–《焦点》汇率贬值阻缓中国债市加杠杆步伐,机构暂静观视资金面而动
近日人民币汇率贬值在收紧流动性的同时,亦令股灾以来债市加杠杆的步伐受阻,此前备受青睐的信用债承压更为明显;不过在宽货币政策、低利率环境尚没有方向性逆转前,机构主动调降杠杆意愿暂有限。
–《焦点》中国中小银行掘金票据创新业务,互联网金融成小伙伴
对于中国中小银行,蓬勃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正由存款竞争者变为票据业务小伙伴。银行业人士称,经济逆周期与权益市场波动使票据“创新”业务成为银行资产的“新宠”,而互联网金融平台放大了银行配置票据资产的动力,并提升风险偏好。
–《特写》中国P2P网贷逆袭担保贷款,风生水起却风险未卜
顺应金融脱媒趋势,中国政府正在大力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增加金融供给。崛起于草根的P2P行业迎来了一派繁荣景象。但随着业务量的剧增,风险防范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中国金融:地方债市场后门半开,地方融资平台债券引来投资者兴趣
中国政府批准了2.6万亿(兆)元人民币(4,070亿美元)的地方债发行额度,旨在推动地方政府融资摆脱影子金融体系而增强透明度。这是中国金融改革计划的组成部分不过投资者似乎觉得影子体系也不错,政府看来也在默许。
–中国央行:政策性银行未来可考虑进行业务分拆独立上市融资–行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如果未来政策性银行资本积累略低于扩张速度,国家可以视能力提供补充资本支持,并可以考虑吸收其他资本;在股权融资的可能性上,未来可考虑将部分业务分拆独立上市。
【外汇】
–《人民币综述》汇改后中国汇市成交急增,央行干预并非永远游刃有余
自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汇改以来,银行间汇市人民币兑美元成交骤增,日均成交量超330亿美元,盘中并时现央行干预身影。分析人士指出,央行通过盘中干预实现维稳汇率目标短期仍无虞,但随着成交日渐放大,实现人为设定汇率均衡目标的代价和难度都在上升。
–《财经洞察》迎接人民币崛起和中美货币对抗时代
中国央行近期修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定价规则,虽然离完全独立的浮动汇率制度仍有距离,但相比之前由央行主导汇率水平的定价机制而言,人民币汇率开启了全新的市场化时代,并对人民币国际化崛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财经洞察》央行再落四子后中国资本项目开放将棋至终局
僵硬的人民币汇率开始变得更富弹性,为中国资本项目下一步开放腾挪出更大的空间。在多数资本项目实际或有条件开放的基础上,预计中国央行将在11月的SDR正式评估日前,重手落下四枚棋子,基本完成资本项目棋局的收官之举。这四个开放内容包括个人投资者出海(QDII2)、深港通实施、债券市场继续对外开放,以及企业外债管理制度改革。
–《市场热谈》中国外币理财需求大增,但风险与收益匹配资产选择有限
市场风云变幻,近期人民币突然贬值,骤然推升外币理财需求,部分银行理财资金渐移步至中资境外美元债市场,多数增持国有大行、央企等发行的投资级美元债。
–《分析》中国让人民币贬值,对外汇行业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中国安排人民币贬值应会刺激全球汇市成交量大增,因为交易员要在波动性意外上升的情况下寻求自保并获利。但人民币贬值对市场活动的长期影响可能不太好。从寻求稳定回报的退休基金到考虑海外扩张的实体企业,这些目光放得比较长远的投资者都会担心,新一轮“货币战”将导致汇市疯狂震荡。
–中国外汇:7月银行结售汇再现逆差,资本流出压力上升但人民币无虞
中国7月银行结售汇再现大幅逆差,结束此前连续两个月顺差,彰显国内外汇市场供求明显恶化。随着美联储加息时点临近,跨境资本流出新兴市场压力上升,中国亦不例外,但中国有能力稳定汇率预期,确保人民币不失控。
–路透调查:人民币空仓升至五年来最高,新兴亚币前景恶化
路透调查显示,继人民币意外贬值后,人民币空仓规模升至逾五年以来最高,过去两周新兴亚币的前景恶化,严重程度为数年来之最。
–人民币汇率:7月实际与名义有效汇率双双刷新历史新高–BIS
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7月人民币实际与名义有效汇率指数均再现大幅反弹,双双刷新历史新高。其中当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涨1.61%至132.13,上月为环比上涨0.81%;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上涨1.20%至127.46,上月环比为上涨0.87%。
–中国金融:外债管理改革行在途中,央行考虑取消外债规模审批–消息
中国央行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有望再落一棋。三位消息人士周二透露,央行考虑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采用的外债管理办法至全国,即取消外债规模审批,改为按照企业资本金的一定比例自行决定对外发债。
【证券/行业】
–中港个股:四大国有银行悉数发布中央汇金协议受让其A股股份公告
继中证金上周表态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央汇金公司转让一部分股票后,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周三晚间悉数发布公告称,汇金公司已于近日通过该方式受让其A股股份。受让后,汇金公司持有各大行股份占比相较一季报皆略有提升。
–《焦点》中国股市摆脱“重症监护”重返自主运行,震荡料是近期主基调
中国股市经历罕见股灾并获“政府军”进场救市后月余,监管层终于宣布其脱离“重症监护”状态,国家队主力中证金表态一般不入市操作,将大盘走向的决定权重新交还给了市场和投资者。
–中国社会:彻查天津爆炸事故责任,补偿群众及企业损失–中央政治局
中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周四上午召开会议指出,对天津港8·12爆炸事故要彻查事故责任并严肃追责,对事故周边群众及企业的受损情况,合情合理研究制定救助、补偿方案。
–中国社会:北京等七省市将实施临时减排,确保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期间空气质量
人民日报周二报导,8月28日零时至9月4日24时,北京等七省区市将统一实施六大临时强化减排措施,以确保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焦点》中国石油贸易双雄展开正面交锋,搅动亚洲油市
中国联合石油公司(联合石油)与中国国际联合石油化工公司(联合石化),这两家大型国有石油贸易公司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让亚洲石油市场也随之动荡,双方针锋相对,为的是争夺该地区原油指标的控制权。
【政经】
中国8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创近六年半低位,且已连续六个月处在荣枯线下方;此外产出指数创下45个月低点,新订单指数则创三年低位,暗示内外需俱疲,经济恐怕仍未见底,破7风险加大。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三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继续实施定向调控,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大发力,可以为创业创新减负。
尽管天津港爆炸事故的处置还在继续中,巨大的经济损失尚无法估算,危险品仓库爆炸的化学物质对环境污染仍在监测,但对导致此次爆炸事故的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背后的故事正成为各路媒体追逐的焦点,也让整个事件更显扑朔迷离。
尽管7月属于楼市淡季,中国房价仍然延续了回暖之势,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70城房价同比跌幅继续收窄,环比持续上升,一线城市房价涨势稳居前列,上涨压力开始浮现。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周三表示,今年外贸形势比预计的更复杂严峻,全年出口不容乐观但仍有望正增长,进口降幅还将继续收窄。近期人民币汇率贬值对外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相对受益。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强调,要在国企、财税、金融、司法、民生、党建等领域,集中推出一批力度大、措施实、接地气的改革方案,提高改革精确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扎紮实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中国财政部周三公布,今年前七个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3%,为14,157.9亿元人民币,降幅较上半年的0.1%扩大,地方国有企业利润增速放缓。
上周,当中国央行宣布对汇率机制做出重大调整的时候,它坚持这是一次性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更真实反映国际市场的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称赞此举“应该可以允许市场的力量在决定汇率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一直在游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争取“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地位,而这将有助于人民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但是在接下来三天,人民币价格骤降超过4%,据报道,这迫使央行采取措施来扶持人民币价格,而这次突然贬值造成了全球证券市场抛售和大幅波动。世界各地的许多议员、专家和媒体评论人士列举证据称中国操纵人民币贬值来提振疲软的出口。更有一些批评人士指责中国实际上发起了一场货币战争,还有的经济学家,包括《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提出中国的领导人们原本想稳定住陷入困境的经济,却搞砸了,他们可能也不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中国政府坚决斥责这些指责为无稽之谈,但未能打消市场上广泛存在的困惑。《纽约客》(New Yorker)金融专栏作家詹姆斯·苏洛维奇(James Surowiecki)上周写到:“如果你面对过去几天中国货币发生的变化而不知所措,不用自责。人民币这种疯狂的走势让许许多多人困惑不解,其中或许也包括了中国的那些政策制定者。”
经济学家李稻葵是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也曾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在近日与纽约时报中文网的一次电话专访中,他试图回应中国政府面对的广泛质疑,并解释这次突然来到的汇率变化背后可能的动机、由来和影响。
以下采访内容经过编辑,未经李稻葵的审核。
中文网:为什么选择现在这样一个时机做这样一个幅度比较大的调整?
李稻葵:我想是这么几个原因。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元在过去三四个月之内,对世界上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是升值的,对于主要发达国家的汇率也是升值的。美国的经济形势现在是非常明朗的,尽管个别数据时常有波动,但总体上讲,美国经济的恢复是非常健康的。在这个大背景下,全球的货币以及市场参与者预计,美联储在不久的将来会加息,所以在所有的货币市场上、在外汇市场上都有一种预期,那就是美元会升值,那么人民币也不例外。所以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直有这种市场压力,美元会升值,人民币对于美元会贬值。所以人民币不是盯着美元的,人民币是要相对于一揽子货币,2005年7月宣布的改革目标就是参照一揽子货币确定人民币汇率,包括日元,包括欧元,包括其他国家的货币,相对比较稳定。这是第一个原因,美元的货币政策,按照预期会调整。
第二个因素,上半年几乎是零增长,7月份是下降的,所以一到七月份是负增长(按照海关总署最新统计,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出口总值比去年同期下降0.9%,其中七月份同比下降8.9%。)。出口是负增长,这个反应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也有贬值的压力。
第三个就是说,中国政府反复强调,金融改革要加快,外汇市场将更多由市场力量来主导,所以这次的调整事实上也有改革的含义在里面,也是一种改革,让人民币的外汇市场更多的能够顺应市场的力量。
就是这三个因素导致这次的汇率调整。
中文网:这次汇率调整是怎么决定的? 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决定,还是自下而上?
李稻葵: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但是根据我个人的推测,一般来讲这种决策都是自下而上。实际的工作部门,比如人民银行,或者说是商务部,或者是证监会,根据市场的要求、根据市场的反应,向上层建议,最后批准。这次的情况具体我不知道,但一般来讲是这样一个过程。
中文网:在几天之内做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个调整,让人觉得很突然,你觉得这次调整达到了他们想要的目的吗?或者是达到他们的预期吗?实际效果看,带来了各种争论和批评,也引发各个市场的进一步不稳定。
李稻葵:这次应该这么理解,这次是外汇政策的改变,不能理解为仅仅是一次汇率的汇值的改变,而是理解为一次政策体制的改变,是一个regime change(汇率制度改变)。我想从现在开始,人民币汇率以后的波动会更大,调整会更加频繁,波动的幅度会更大,这次是制度的改变。因为长期以来,人民币的汇率都是严格受到相关的监管部门的干预,这种干预我相信会越来越少,那么这一次调整事实上是一种放松管制,让市场更多的发挥作用,让市场波动更大的一次改革行动。所以从现在开始,大家可能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需要有新的认识,从改革的角度让市场发挥更多作用,打破大家对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会很小的预期,从这个角度来说,目的达到了。
至于说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中国的出口,能够恢复、能够上升,我比较怀疑,我始终认为,影响中国进出口的因素非常的多,汇率只是其中之一,甚至都不能说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影响中国市场的出口和进口的很多因素包括国际市场的需求,包括中国劳动工资增长的幅度等等,所以汇率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文章有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