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了!美国科学家:人类并不会真正死亡

太玄了吧?!美国科学家:人类并不会真正死亡

sky-lights-space-dark

(图源:Pexels)

量子力学是20世纪初由德国学者普朗克(Max Planck)等物理学家所创立,用以观察微观物质世界,并透过计算解释无法直接看见的现象。每一个宇宙拥有独立的时空(time space),量子力学帮助我们观察多重宇宙的存在。人类至今无法真的“看见”多重宇宙的原因,就是我们无法从这个时空跨越到另一个时空,也就是另一个地球。

超弦理论更进一步的提出物理世界的一种超时空架构,就是多维时空为了将玻色子和费米子统一,科学家预言了这种粒子,由於实验条件的限制,人们很难找到这种能够证明弦理论的粒子。 超弦理论作为最为艰深的理论之一,吸引着很多理论研究者对它进行研究,是万有理论的候选者之一,可来解释我们所知的一切作用力丶乃至於解释宇宙。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维克森林医学院大学教授兰萨(Robert Lanza)声称,从量子物理学(Quantum physics)角度出发,有足够证据证明人死後并未消失,死亡只是人类意识造成的幻象。

兰萨声称他在量子力学中找到证实“人死但未消失”的证据。他提出生物中心论(biocentrism)支持自己的论点,指称是生命创造宇宙,有个人意识才有宇宙的存在,实质上的生命与生物是真实世界的中心,接着才有宇宙,宇宙本身并不会创造生命;意识使得世界变得有意义,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意识的工具。

兰萨的研究发现,人在心跳停止丶血液停止流动时,即物质元素处於停顿状态时,人的意识讯息仍可运动,亦即除肉体活动外,还有其他超越肉体的“量子讯息”,或者是说俗称的“灵魂”。

他说,生物中心论类似“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当下所发生的每件事情,在对等的多重宇宙(Mutiple Universes)中也同时进行,当我们开始质疑丶重新思考关於时间与意识的问题时,也同时影响另外一边对等的我们的意识。当生命走到尽头,即身体机能尽失时,兰萨认为,还会在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

(原文来自:奇路克)

英女王依长幼尊卑喂狗

英女王依长幼尊卑喂狗

Queen Elizabeth Corgi Dogs on Plane

(图源:Tatler)

英国女王的狗十分听话,晚餐时间会乖乖的坐着等他喂。

女王十八岁生日,得到一只柯基狗当礼物,七十多年来,他陆陆续续养过三十只柯基以及柯基与腊肠狗配的杂种狗「多基」。这两年,女王不愿意死後,把狗留下,已经不再养小狗。目前只有四只陪伴他。

柯基狗不是很听话,女王请了动物心理学家「马格福」教狗规矩。「马格福」透露,柯基狗虽然调皮,但是很听女王的话。每天晚餐,所有狗会坐在女王身边,围成半圆形,等着女王喂。

女王依年龄大小喂。狗都会耐心的等。「马格福」还透露,每只狗都有自己的订制餐,里面还有草药。

(来自:奇摩生活)

换个角度谈孙悟空的来历

换个角度谈孙悟空的来历

Sun Wukong

(网路图片)

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修道人,他们的故事总是吸引了尘中的世人。但人类的岁月太漫长了,漫长的消磨了很多的记忆,忙碌的人们也无暇记起。

大道即将开传,但华夏神州的众王却丝毫没有要从迷途中醒来的迹象,相反,因为轮回转生的太久,那千百万般无法了结的恩怨情愁,苦苦的死死的缠绕在众王身上。

在一层天体中,有位如意文觉大神。一天,忽然心血来潮,不觉往下界看了一眼,尘世的阵阵恶浪翻涌,使这位神陡然的内心一惊:这般恶世,这等众生,怎听圣王传法之音。圣王艰辛矣!

这时一位护法大神无畏金刚看见了,说:“您何不助圣王一臂之力?”如意文觉大神想了想,便用手指了一下灵光宝文珠,道:“童儿替我下世走一遭,着宝书一册,喻化世人。赐名’吴承恩’,以示吾​​(我)颂承上天救度之恩之意。”

人中有句话:精诚石开。在上界也是这样,很快很多的神便知道了,都想帮一下。众神谈的好不热闹,彼此的思维畅的好辽远,那真是层层天体的活跃。当《西游记》问世时,世人的思想像炸开了一样,就是因为书里有各神参与的缘故。

当转世的宝文珠写作时,“孙悟空”和“猪八戒”就围绕在“吴承恩”的身边,万般点化。“孙悟空”历史上确实有,当然不是在唐朝。很久远很久远以前,在当初释迦牟尼佛还没有住世之前,世间就有很多的修炼法门。因为大道要开传於世上,所以各门各派的修炼,在历史上就一直扮演了耐人寻味的主角,也作为一种主流的文化引导於世。比如舞蹈丶音乐丶绘画丶教育丶媒体等各方面都会在社会上开启一个良性循环的景象,而且对人类的道德以及上界,有千百万利。

孙悟空和猪八戒

“孙悟空”当然不是猴,在他修道时,性格急躁,常常抓耳挠腮,同门纷纷称呼他为“猢狲”。修道中,他的师父刻意给他下了点东西,做不好时,达不到要求​​标准,身上的魔性,就在那种因素的作用下,使他表现的泼野发狂,像极野猴。但是他内心深处对修道如此强烈的渴望,并常常和自身的魔性战的昏天黑地。直到他渐渐的完全的放弃魔性恶的一面。那个吃苦和承受能力,不像我们这样想当然的那麽简单。心里真苦,感受到每一寸肌肤都浸在苦中的滋味,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依然保持求道的恒心和剔除魔性的坚韧。他确实被压在山下长达数百年之久,直到佛陀开功开悟後,他方才从山下解脱出来,从此尽心竭力守护佛法,一心保护他内心答应的事情,一心守护救度他的人。

《西游记》中描述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直到唐僧救他出来,一起西天取真经。当时安排的真正寓意:世间的众王被压在酷似“五行山”的三界内(三界内的一切就是五行构成的),待转轮圣王传法之时,也就是他们得救之日。这些众王必须珍惜,要一心一意,无畏险阻,协助圣王正法到最後,才能回去。

而“猪八戒”在修道时,很邋遢,没有吃相,没有坐相,没有卧相,用他师父的话讲:活脱脱的一个猪相。但是他内心里唯有一点修道的愿望很真,他的师父就看到了这一点,万般教诲。他的师父带他到一块乱泱泱的田地,给他一把铁筢,吩咐他:每天把田地清理一遍,疏理好田地,才能长出好的果实。意思告诉他:要想修得正果,就得每天多看一看自己,要辛苦的劳作和很多的付出,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疏理田地的过程中,“猪八戒”渐渐的归正了自己的行为,对师父教给他的修炼方法,能够从心里体会到他的玄奥深妙,而那把铁筢真的成了他的法器。《西游记》一书中,猪八戒的形象丑陋,而且凡心重重,是当初宝文珠写作时,八戒刻意点化:修炼的人,带着繁重的人心,走完修炼的过程,即使见到了如来,也不会求得正果。(转自:华夏故土)

读後感:
我一直在怀疑《西游记》不是吴承恩写的。因为能写西游记的必定是神人,对三界内丶三界外丶修佛修道的事情必定很清楚,才能写出来。仅凭一个常人的能力根本就不可能的。你叫目前网络小说第一人写部类似《西游记》有内涵丶有高度的小说试试,绝对不可能。

我一直在猜,要么是历史上某些仙师托名而写,要么是神人着作。直到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才恍然明白,原来一切都有其更高的含义,更高的旨意在里面。吴承恩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使命是在推动历史,让《西游记》能帮助人们,而《西游记》的力量确实很大,在历史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

(来自:奥秘网)

亚马逊雨林奇特鲶鱼 至今未被命名

亚马逊雨林奇特食木鲶鱼 至今未被命名

秘鲁生物学家在南美亚马逊雨林中新发现了一种奇特的食木甲鲶鱼物种。这种食木甲鲶鱼(Wood-eating catfish)至今未被命名,它们身长可达80多厘米,长有甲壳,以吞食水中的木材为生。

1.食木甲鲶鱼

Wood-Eating Catfish 1食木甲鲶鱼。(网络图片)

本图显示的这种怪异鱼类是近期发现于南美亚马逊雨林中的一种食木甲鲶鱼(图片为水下拍摄)。这种食木甲鲶鱼以倒在秘鲁圣安娜河中的一棵大树的木材为食。

其他所谓的“吸口鲶”物种大多是利用它们独特的牙齿从淹没于水中的木材表面刮下有机物质进食。但是,这种新发现的丶至今未命名的食木甲鲶物种则是已知的以吞食木材为生的十几种鲶鱼物种之一。不过,食木鲶鱼大多数并不会吸收木材,只有木材上一些相关的有机物质,如藻类丶小型植物丶动物和其他残骸才有可能被食木鲶鱼吸收,而木材会从食木鲶鱼体内直接穿过,并以废物的形式排出体外。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多诺万-杰曼致力于食木鲶鱼消化功能的研究。杰曼介绍说,“在不到四个小时内,这种食木鲶鱼就可以将一段木材吞食完毕直到最终排出体外。对于那些以消化木材的动物来说,这一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人们或许认为,在它们的体内或许含有数量惊人的微生物群帮助它们消化木材,但事实上我们从未发现过。那些微生物实际上是河水中的木材本身携带的微生物。”

2.刚刚抓获的食木鲶鱼

Wood-Eating Catfish 2抓获的食木鲶鱼。(网络图片)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科学家保罗-佩特里举起一条罕见的食木鲶鱼。这是新发现的食木鲶鱼物种,是由秘鲁生物学家罗伯托-奎斯比在库兰哈河和普鲁斯河交汇处发现的。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多诺万-杰曼并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不过,杰曼介绍说,此前的一些食木鲶鱼标本已被捕获它们的人晒干了。因此此前所有可利用的研究对象都是那些较大的干标本或较小的单个食木鲶鱼。此次发现的这种未命名的食木鲶鱼物种,在科学上是一种全新的物种。对于亚马逊地区的当地人,尤其是秘鲁人来说,这种鱼是他们常见的食物之一。杰曼表示,“他们用它来做汤或烧烤。这种鱼长有甲壳,甲壳看起来像是一个倒扣的碗。因此,当地人把鱼的内脏掏出后,再将整条鱼烹煮,最后将鱼肉从甲壳中挖出来吃。”大多数食木鲶鱼都属于巴拉圭鲶,包括这种新发现的物种,它们至少可以长到80厘米长。

3.独特的身体构造

Wood-Eating Catfish 3独特的身体构造。(网络图片)

这种新的食木甲鲶鱼物种是在秘鲁的亚马逊雨林中发现的。它们拥有勺子一样的牙齿和具有吸引力的嘴唇,这些独特的身体构造可以帮助它们挖出圆木的碎屑。

杰曼介绍说,“在这些鲶鱼生活的亚马逊盆地,岩石并不多见。那里更多的是泥浆丶水和木材。因此,木材是鱼类获取食物的一个来源。”在亚马逊盆地,总共生活有大约700多种鲶鱼物种,它们以刮食木材等物体表面的有机物质为生。通过吞食木材,食木鲶鱼可以利用木材纤维之间的空间中的有机物质丶微生物和微生物副产品。

4.食木甲鲶鱼头部3D图

Wood-Eating Catfish 4食木甲鲶鱼头部3D图。(网络图片)

这是新发现的食木甲鲶鱼头部的3D图片,本图是将食木甲鲶鱼送进一个特制的CT扫描器中制作而成的。图片中,四个强健有力的颌骨清晰可见。

杰曼解释说,“一旦它们用嘴唇抓住猎物,它们的牙齿就会将木材表面纤维扯得七零八落,直到木材成为一小片碎末。它们并不会吞下大型的碎片,只会吞食小型的刨花和木材颗粒,因为上面有各种微生物和微生物的副产品。”

5.多刺的身体

Wood-Eating Catfish 5多刺的身体。(网络图片)

许多成年食木鲶鱼的鳍部和头部长满了刺,比如图中这种于2006年发现于秘鲁的食木鲶鱼。该项研究负责人丶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生物学家纳森-卢简表示,“这种像刷子一样的特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牙齿。它们被用来作为吸引异性的展示或用来作为领地独占的威胁。”

(来自:Vision Times)

霍金斯能量表-您在哪一层?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戴维. R. 霍金斯花了30多年研究,发现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隐藏的图表。一个有关人类所有意识的能量级水平的图表。相信这会让你大吃一惊。

enegy_card2

不论是书籍,食物,水,衣服,人,动物,建筑,汽车,电影,音乐等等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级。绝大多数流行歌曲的能级都在200以下。无怪乎,很多人都表现出低意识能级下的行为。流行的文化大多数都是低意识低能级的。大多数电影都把观众的能级降到200以下的水平。

除非你能承受更高的能级,否则这一切都不会变化。

物质就是能量。物理学家已经证明,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固体都是由旋转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有着不同的振动频率,粒子的振动使我们的世界表现成目前的样子。我们的人身也是如此。科学家已经测量过人在不同的体格​​和精神状态下身体的振动频率.

美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大卫R霍金斯( David R. Hawkins) 通过20多年的研究表明,人的身体会随着精神状况而有强弱的起伏。他把人的意识映射到1~1000的范围。

缜密的统计分析之后,发现人类各种不同的意识层次都有其相对应的能量指数:

01. 开悟正觉:700~1000
02. 安详极乐:600
03. 宁静喜悦:540
04. 爱与崇敬:500
05. 理性谅解:400
06. 宽容原谅:350
07. 希望乐观:310
08. 中性信赖:250
09. 勇气肯定:200
10. 骄傲轻蔑:175
11. 愤怒仇恨:150
12. 渴爱欲望:125
13. 恐惧焦虑:100
14. 忧伤懊悔:75
15. 冷漠绝望:50
16. 罪恶谴责:30
17. 羞愧耻辱:20

霍金斯表示目前78%的人类生命能量尺度在200以下。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人类其生命能量尺度终生很难提升。唯有时时保有一颗真诚、善良、宽容与坚忍的心,才能提升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尺度。果真如此那修行就是在提升能量!这也是为什么要透过觉醒之超越课程,锻炼心灵肌肉,让生命能量尺度迅速提升!
宇宙间万物的本质是能量,一切都靠能量的转变而运作。

这里要透露一个更大的秘密。所有存在的一切都有一定的意识水平和能量水平。之所以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去接触经典(文学著作、音乐、绘画名作等),是因为他们的能量水平和经典的能量水平根本不相应。也就是他们无法与经典保持共振。也就理所当然的不会去读经典了。

 一个能级300的人相当于 9,000个能级低于200的人

一个能级400的人相当于40,0000个能级低于200的人

一个能级500的人相当于75,0000个能级低于200的人

一个能级600的人相当于1000,0000个能级低于200的人

 

但是当内心的喜悦指数过低时,假装自己很快乐,是没有用的因为潜意识里面,有太多你不知道的不快乐因子,要先看见那些不快乐因子是什么,才能将这些杂质过滤掉,出来干净甜美的清水了
能量的过程是什么呢?

Shame: (20)羞愧
羞愧的能量级几近死亡,它犹如是意识的自杀行为,巧妙的夺去人的生命。在羞愧的状况下,我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是希望自己能够隐身。这是一种严重摧残身心健康的状况,最终还会让我们的身体致病。

Guilt: (30)内疚
内疚感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懊悔,自责,受虐狂,以及所有的受害者情节都是。无意识的内疚感会导致身心的疾病,以及带来意外事故和自杀行为。它也经常表现为频繁的愤怒和疲乏。

Apathy: (50)冷淡
这个能量级表现为贫穷、失望和无助感。世界与未来都看起来没有希望。冷漠意味着无助,让人成为生活中各方面的受害者。缺乏的不止是资源,他们还缺乏运气。除非有外在的帮护者提携,否则很可能会潦倒致死。

Grief: (75)悲伤
这是悲伤、失落和依赖性的能量级。在这个能量级的人,过的是八辈子都懊丧消沉的生活。这种生活充满了对过去的懊悔、自责和悲恸。在悲伤中的人,看这个世界都是灰黑色的。

Fear: (100)恐惧
从这个能量级来看世界,到处充满了危险、陷害和威胁。一旦人们开始关注恐惧,就真的会有数不尽的让人不安的事来临。之后会形成强迫性的恐惧,这会妨害个性的成长,最后导致压抑。因为它是让能量流向恐惧,这种压抑性的行为不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Desire: (125)欲望
欲望让我们耗费大量的努力去达成我们的目标,去取得我们的回报。这也是一个易上瘾的能级,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欲望会强大到比生命本身还重要。欲望意味着累积和贪婪。但有时欲望可以帮助我们走上有成就的道路。所以欲望成为知晓更高层次的跳板。

Anger: (150)愤怒
如 果有人能跳出冷漠和内疚的怪圈,并摆脱恐惧的控制,他就开始有欲望了,而欲望则带来挫折感,接着引发愤怒。愤怒常常表现为怨恨和复仇心理,它是易变且危险 的。愤怒来自未能满足的欲望,来自比之更低的能量级。挫败感来自于放大了欲望的重要性。愤怒很容易就导致憎恨,这会逐渐侵蚀一个人的心灵。

Pride: (175)骄傲
比 起其他的较低能量级,人们会觉得这个能量级是积极的。而事实上骄傲让人感觉好一些,只是相比其他更低的能量级而言。骄傲是具有防御性和易受攻击性的,因为 它是建立在外界条件下的感受。一旦条件不具备,就很容易跌入更低的能量级。自我的膨胀是骄傲自大的助推剂,而自我常常是易受攻击的。因此骄傲的演化趋势是 傲慢和否认。而这些都是抵制成长的。

Courage: (200)勇气
来到200这个能量级,动力才显端倪。勇气是拓展自我、获得成就,坚忍不拔,和果断决策的根基。在比之更低的能量级,世界看起来是无助的,失望的,挫折的,恐怖的,但是来到勇气的能级,生活看起来就是激动人心的,充满挑战的,新鲜有趣的。在这个能动性的能级,人们有能力去把握生活中的机会。因此个人成长和接受教育是可行的途径。对于那些能够打击能量级低于200的人的障碍,对进化到200能级的人来说则是小菜一碟。来到这个能级的人们,总是能尽数回馈足够多的能量给这个世界。而低于这个能级的人们则是不断地从社会中汲取能量,丝毫没有回馈。

「克隆」出的你还是你吗?

谈科技:「克隆」出的你还是你吗?

Clones Robots

(图源:Flickr)

克隆这个名词是现在生命科学的大热点,自从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问世以来,人们对克隆技术越来越热衷,从科学家到普通老百姓,克隆这个词越来越琅琅上口了,但是克隆到底是什麽意思呢,克隆人又意味着什麽,有多少人深思过呢?用最浅白的语言来说,克隆的意思是对一种物质丶或者对一个生命的翻版,也就是做一个一模一样的母体。修炼界及传统的正教是反对克隆的。物理学家们是怎麽看待这「一模一样」的「复印件」呢?

《自然》杂志曾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文章说物理学家认为不可能做出完全相同的克隆,不论是有生命的生物还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尽管量子物理也在试图复制量子粒子,比如原子丶光子,但是这种复制绝对是有复制误差的。按照物理学的原理,要复制一个完全一样的粒子,除非这个原始粒子被摧毁,否则新复制的粒子不可能达到原始粒子完全相同的状态,这两个粒子是不可能共存的。

那麽这个原理是否适用於有由无数粒子组成的大的生命体呢?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物理学家证实了:「无法克隆」的理论也适用於经典的多系统,他们发现不可能复制一个与原系统完全一致的系统,如果要复制,就将打乱原来系统的状态,也就不是原系统了。

文章说,按照这个原则,生物克隆也绝不可能复制一个与原版完全相同的个体,在这个新个体内的粒子分布和状态与母体不可避免的有很大差别,所以物理学家根本不承认真正克隆的存在。

很多人对克隆技术和克隆动物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觉得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复制一个和自己生命一模一样的「我」,他们很好奇地想知道世界上有两个「我」会是什麽样呢?从物理学家的结论来看,即便是克隆出来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生命,那个生命却不是你,而你却有可能被摧毁掉,因为那个生命想占有你的位置。相信谁也不想在自己身上上演这样一出科幻片吧:克隆人代替了真正的人,可是就是用基因都检测不出谁是真正的你,只有你自己的精神知道你才是那个人,可是为时晚矣。

(来自:奥秘网)

千古名联,没背过简直是遗憾

千古名联,没背过简直是遗憾

Huang Shan China

(图:黄山  图源Wiki)

岳阳楼长联

清·窦垿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自勉联

清·蒲松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自撰联

清·林则徐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自勉联

清·林则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讽刺联

明·解缙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题武昌黄鹤楼

宋·苏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

无锡东林书院

明·顾宪成

风声丶雨声丶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丶国事丶天下事,事事关心。

题成都武侯祠联

清·赵藩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挽郑成功

清·康熙

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岳武庙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题诸葛亮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题杜甫

近代·郭沫若

世上疮痍,诗中圣贤;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题辛弃疾

近代·郭沫若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红楼梦》中名联

清·曹雪芹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题于谦庙

明·王阳明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
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

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近代·孙中山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版权说明】诗词世界编辑整理。

(来自:文史网)

能力来自于投入认清挫败感的根源

文章原题:能力来自于投入,而不是来自于馅饼

Landscape

(图源:Pixebay)

灵感如泉涌,汩汩而出。

作为半职业码字的人,我深知这种感觉有多迷人。但同时,我也知道,要实现这一点,我必须做大量的努力,不断地碰触与我要写作的主题相关的资料,我必须与这些资料建立充分的关系,灵感才能如泉水一般汩汩而出。

譬如,很多次,要对一新闻人物进行分析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搜集到足够多的关键资料,深刻而全面地去碰触这个人,然后才能积攒足够多的感觉,然后写作时,感觉就可喷涌而出,有时就能一气呵成地写完一篇文章。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能力来自于,你与相关事物建立了深度关系,而不是其他,特别不是因为你太牛逼, 或者有一天天上可以掉下馅饼并集中砸在你的头上。

建立深度关系的关键是投入,经由时间与精力的累计,你与这一事物的关系日益深厚,你逐渐掌握了它,你与它相遇,而能力,是你的存在与它的存在相遇的副产品。

偶尔我们会有神来之笔,像是一扇门突然打开,你瞬间与一个事物建立了关系。但你不能仰仗神来之笔。我自己深知,甚至不能追求文字的一气呵成,因很多时候感觉做不到如此充沛。

事实上,能力差的人,常是太期待神来之笔的人。

读本科时,认识一哥们,是写剧本的。他总说,要是我状态好了,你看看我能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吧!绝对是惊世之作!而他总是状态不好,原因很多,如单身难受,或有女友但不够满意,身体不舒服,经济拮据等。他偶尔是会有神来之笔,突然间,他有了很好的状态,身心感觉都很好,那时的确表现不同,但也称不上太出众。

我一个二十来岁的朋友,总是频繁换工作,问他为什么。他说,没有一个工作让他满意。我问他,什么样的工作才能让你感觉到满意。他说,能让他全情投入的那种。

听上去,这种追求很好,但再问下去,问题就出来了。他说,太多次,一份工作他刚做了一天,就感觉到自己已经把握到这个工作的本质,然后就觉得这份工作没劲了。

这种感觉,简直是太自恋了。也许有些朋友会说,那可能是他的确厉害。他倒确实是聪明的小伙子,但因为他频繁换工作,导致他没有和任何一份工作建立过深度关系,结果他没发展起任何可以称道的能力,除了貌似聪明。

他们为何这么期待神来之笔?

这样的故事听多了之后,我的总结是,他们有一种婴儿式假定:我与世界是一体的,我如神一般,决定着周围事物;如果周围事物不能被我所左右,那一定是因为我不够完美,譬如,我状态不够好。

具体来说就是,他们觉得,一旦某个事物被自己掌握,那首先是因为我掌握了自己;如果它没有被掌握,那是因为我没有掌握好自己。即,我状态好,就可以让周围世界如我所愿;我状态不好,周围世界就不能如我所愿——其实这句是倒推:当外接不如自己所愿时,他们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他们认定,自己是能轻松掌控世界的,而状态不好,就是能找到的最直接原因。

听上去有点车轱辘话,但它的逻辑,就是这么拗。

因这一逻辑,所以他们花很大力气去调整自己状态,还会花很多时间去等待自己状态好,而不懂得,关键是持续投入,琐细努力即可累积出成功。

前面我说到,能力是建立深度关系的副产品,而建立关系时,比努力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你不是自恋地将自己意愿强加在这一事物之上,而是臣服于这一事物。不是你个人太牛逼所以掌握了这一事物,而是因为你臣服,你放下自恋,放下你的预期和判断,放空自己,然后你就可以与这一事物的存在相遇了。这份相遇,说夸张点,都意味着,你遇见了上帝。

所以出问题的关键是自恋,而太期待神来之笔的,多有着全能自恋,这是婴儿早期的核心心理之一。

婴儿觉得,我是神,无所不能,所以我一发意愿,周围世界就会按照我的意愿运转。当周围世界没按照自己意愿运转时,婴儿就会觉得,问题在于我,我发意愿时状态不好,譬如身体老打嗝,譬如没吃饱,所以发不好这个意愿。所以婴儿会在自己身上使劲,通过整自己,想把自己变得完美,然后让这个世界重新按自己意愿运转。

其实婴儿发意愿能成功,是因为他有一个养育者在照料他,这是个残酷的真相。

有全能自恋心理的成年人,如婴儿一样容易陷入等待,而不是持续努力,因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努力不重要,重要的是状态好,所以烦恼丶疾病丶睡眠等等都可以构成不去行动的理由,也因此导致了拖延乃至懒惰。

特别是睡眠,有很多难以持续做事的来访者,他们总是强调说,睡不好就没法做事,但仔细问他们的睡眠质量,真不算太差。现在才知道,他们心里是将两个事物联系到了一起:事情做不好(外在事情控制不了),是因为没睡好(我控制不了睡眠这个看似内部的事)。

能持续努力的人,是有了相对成熟的心理:我未必能立即掌握一个事物,但只要我持续努力,并且尊重这一事物自身的规律,我会与这一事物建立起很好的关系。

相反,不能持续努力的人,常是如婴儿般期待着神来之笔:神啊,请让我状态好吧,那样我就可以如神一般迅速掌握一切。从现实角度翻译的话,这句话的真相是:妈妈啊,请好好掌握我吧,你的照顾,能让我享受神一般的感觉。

对于婴儿来讲,妈妈的照顾的确是根本。一个人能否持续努力,关键在于能否处理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挫败感,而婴儿最初能做的,就是持续地发出自己的意愿,这时必须有一个呵护备至的妈妈,才能让他活在基本被满足的状态中,而且挫败感是可以被处理的,而处理的,不是他,而是妈妈。

婴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是由他什么都做不了而决定的,但大孩子和成年人不同,他们就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去学习好的方式。

婴儿,或巨婴,都是活在全能感中的人,一旦受挫,他们的自恋就会有崩毁的感觉。一个小挫败,他们的体验是‌‌“我这个人失败了,我这个人差劲至极‌‌”,而自我基本建立的人,产生的体验则是‌‌“我在这件事上失败了‌‌”,仅此而已,他们的自我还能幸存,甚至根本没有被动摇,反而可能会因为受挫,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而继续一往直前。

一旦有‌‌“我这个人失败了‌‌”的感觉,一个人就会体验到,自我的崩塌感,伴随着崩塌感的,是无力感,即你感觉暂时发不出自己的力量了。其实只是,你暂时地控制不了外部事物而已。

对这一心理,一个网友描绘说:

所以我不敢去做想做的事情,因为在想象中一切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而现实中是一台卡机无数次的老电脑。而每一次卡住对我来说就是要面对一次内心的完美崩溃。就像中了一枪又一枪的感觉。太期待神来之笔,曾经觉得那些成功的人都是能一直拥有神来之笔的幸运儿。

没错,成功者会相对拥有更多的神来之笔,但绝不是‌‌“一直拥有‌‌”,而且‌‌“神来之笔‌‌”之所以会有,是因为大量投入而与事物建立了关系的结果。

总结一下,要破除对‌‌“神来之笔‌‌”过于期待而导致不能受挫的心理,需要懂得这样几点:

一丶能力是建立了深度关系的结果;

二丶建立深度关系需要持续的投入;

三丶建立深度关系的关键,不是将你的自恋强加于事物之上,而是放下你的自恋想象,尊重事物本身的真实规律;

四丶一件外部事物能否被我控制,取决于那一刻我的内部状态,这是婴儿式全能自恋心理的残留;

五丶一受挫,就觉得‌‌“我整个人不好‌‌”,也是源自全能自恋心理——我和整个是一体的,所以我能控制一切,否则就意味着一切都是我控制不了的;

六丶关键不是要神来之笔这种好的感觉,关键是如何处理挫败感。

最后补充一句:你是人,不是神。

一棵树等於2.5吨的冷气

一棵树等於2.5吨的冷气

White Flower Plant Cornus Florida

(图源:Wiki)

家里很乱,我正在打包,五天後就要搬到其他县市,」举止端庄优雅丶开襟毛衣上别着胸针的林淑惠,热情地招呼《远见》记者进门。空荡荡的客厅,连沙发都搬走了,到处堆满纸箱。

背对着门的她,手上拿着一张用黑色签字笔写得密密麻麻的A4纸,对着丈夫的遗照一字一句慢慢念,「我怕他没跟我走,」对旁人解释完,她继续念,「有我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一生为环保奔走 竟被空污夺走生命

照片上的丈夫,笑得灿烂。他是静宜大学生态系副教授钟丁茂,也是台湾生态学会前理事长,一生为环保奋斗,四年半前死於肺腺癌,一发现就是末期,连刀都不能开。

林淑惠忘不了,2009年8月确诊那一天,钟丁茂冷静地问主治医师张基晟,「我不抽菸丶不喝酒,身体很壮,又喜欢骑脚踏车运动,怎麽会得这种病?」

当时台中荣总胸腔内科主任兼整合癌症中心主任张基晟没有说话,要助理拿来一大堆数据,钟丁茂一看就知道,凶手应是空气污染。

多麽讽刺,曾率众抗议中横复建丶中科三期丶湾宝农地划为科技园区等开发案,不畏强权,挺身而出为环境奋战的钟丁茂,最终还是败给了污染。

钟丁茂夫妻20年前搬到东海大学附近的理想国社区,林淑惠回想,刚搬来,门口一排小叶榄仁长到四楼,甚至延伸到屋内,早上起床时虫鸣鸟叫,空气好得不得了。

後来楼下搬来新住户,把树砍掉装冷气,社区中庭的38棵树也被移走,当时钟丁茂心痛不已,「他们难道不知,一棵树等於2.5吨的冷气?」

不久,中科来了。距离他们家只有10分钟车程,林淑惠感觉,经常闻到像化学药品的酸臭味,尤其是半夜,味道刺鼻到让她不得不起身关窗。

走到林淑惠家阳台,则能远眺耸立在海边的台中火力发电厂五座烟囱。她摸了窗沿说,「有时门窗会出现细小的黑色煤灰,不知是火力发电厂,还是荣总对面火葬场飘来的?」

十几年前,钟丁茂就曾告诉她,全世界十大污染源,台湾中部就占两个,第一名台中发电厂,第五名则是麦寮六轻。过世前,钟丁茂要她搬离这里,换好一点的环境住。

这些年,台中地区像钟丁茂这种不吸菸丶却罹患肺腺癌的患者愈来愈多。

(来自:远见杂志  作者:王一芝)

英王室第一狗 餐餐享「个人化」餐点

英王室第一狗 餐餐享「个人化」餐点

The Queen arrived from Canada and departed for Scotland accompanied by her corgis. picture Russell Clisby.

(图源:Daily Mail/ Russell Clisby)

曾照顾王室宠物的动物心理学家马格福德博士说,女王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的爱犬每到用餐时间,都会顺从地按照位置坐在女王身边,享用「个人化」餐点,这些精心特制的菜色甚至包括天然草药。

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导,为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负责训练犬只纪律长达20多年的马格福德博士(Dr Roger Mugford)说:「到了用餐时间,每只狗狗都有自己的专属菜单,其中包括顺势疗法和草药。」

马格福德还说,女王饲养的柯基犬及柯基犬与腊肠犬所生的混种「腊基犬」(dorgis),都有专人以银或瓷制的容器奉上食物。

69岁的马格福德还透露,女王「不会刻意训练爱犬」,但她饲养的柯基犬都「对她相当服从」,尽管这种犬只个性固执。

这些年来,女王共养过30只柯基犬,据说一度同时养了13只,不过目前只剩下葳萝(Willow)和霍利(Holly)两只12岁的柯基犬,和两只名叫甘迪(Candy)和伏尔甘(Vulcan)的腊基犬。

(来自:奇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