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因为没有女的喜欢我。
妈妈:怎麽会?是不是你做的不够好?
儿子:大概吧!
妈妈:如果有个女的喜欢你,你愿意为她做什麽?
儿子:任何事!
妈妈:儿子,我喜欢你,去帮妈妈洗碗吧!
儿子:…
Just another WordPress site
在文科和人文教育问题上,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曾有过不同的看法。
在全国州长协会上,盖茨曾发表演讲。他认为应将有限的教育预算用到能够制造大量工作机会的学科上,他建议减少对文科的投资,因为文科学习到的知识不 能很好的和工作相关联。三天后,iPad2发布,乔布斯说,苹果的DNA就是“技术”与“人文”联姻的结果,单纯的技术不足以成就今天真正意义上的PC设 备,不足以让我们的心灵与之吟唱。
盖茨希望用科技改变现状,而乔布斯的苹果能迷倒全世界,也的确不是单凭先进技术达成的,时尚优雅的设计绝对功不可没。
那么,人文教育有用吗?盖茨和乔布斯到底谁对呢?
在过去的几十年,一般人认为:文科在走向没落,只有学习成绩不够好的人,才被迫学习文科;工程、数学、科学才是未来的趋势;工程师会成为技术创新的先驱,会成为最好的企业家。真的是这样吗?请看相关的研究结果。
杜克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652名出生在美国的首席执行官及产品技术负责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中92%的人拥 有学士学位,47%的人拥有研究生以上的学历。但是这些人中拥有理科学位的只有39%,其中37%拥有工程、电脑学位,2%拥有数学学位。而61%的人则 是金融、会计、商业、健康、艺术、人文等专业。
可见,要成为各行各业的引领者,不必拘泥于哪个专业,只要你对哪一方面有浓厚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做得很好。
未来的许多行业都将因为科技的进步,被取而代之,而设计和创新则体现了人文科学的价值所在。未来的人类需要工程师、程序员、科学家,也需要音乐家、艺术家和心理学家。如果为了找个好工作,就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然后每天为劝说自己去上班而苦苦挣扎,这毫无生活品质可言。
学生在大学时代要学习的仅仅是科学知识吗?其实,获得宝贵的社交技能、学习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处理拒绝、如何调试心态……最重要的 并不是学到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改变,渐渐褪色,学生要学习的是什么呢?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你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时,怎样去找到它。也就是 说,收获的不是“鱼”而是“渔”。
获得一个文凭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但如果已经进入其中了,兴趣、热忱、从错误中汲取经验的能力、做事的态度对一个人的成功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乔布斯认为,技术固然重要,但重中之重还是设计。你可以教艺术家如何使用软件和图形工具,但很难把工程师变成艺术家。
然而现实是:文科专业的就业前景确实暗淡。工程专业毕业生新鲜出炉就受到欢迎,名校的英文博士却很难找到工作。毕竟,这个世界上普通人居多,真正能走出来成立初创公司,成为首席执行官或产品技术负责人的还是少数。
学校里传授的学问,分类也越来越细,让人钻到“井底”,不容易纵观全局,不容易融会贯通。“博士”变成了“钻家”。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是如此。文科生要脱颖而出,也许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开阔眼界、创新与审美方面发挥特长。
乔布斯在工业设计上以品味著称,这正是来源于他大学时的美术字课程。他说“那种美好恬静、历史感和艺术精妙,是科学永远捕捉不到的。”这些都被乔布斯融会到苹果的设计当中,让世界为之着迷。
稻盛谈工作
1.若要完成新的丶有意义的事,我们必须估量自己现在和未来的能力。
2.沈浸在梦想中是必要的,这样我们才有使之成为事实的热情。
3.能力普通的人,若能清楚自己的缺点,并极力弥补,就可以表现的比资质过人却不特别努力的人好。
4.没有灵魂的力量,我们很容易沦为自己才能的奴隶。
5.真诚使听者和说话者结合在一起。
6.热情是成功之钥。
7.乐观地思考,悲观地计画,实行时又要满怀希望和信心。
8.若有真正成功,获得伟大的成就,必得先爱上自己的工作。
稻盛谈人生
1.最伟大的技巧就是超越自我的能力。
2.如果动机和方法都是良善的,就不必担心结果了。
3.在所有的力量中,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勇气和意志力。
4.若要做出正确的决定,一定要以真诚的生命哲学作为行事的尺规。
5.我们一定要学着控制自己的本能,这样才智方能发展,也才有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6.认真地重复练习,可以锻炼我们的潜意识在瞬间做出抉择。
7.绝妙的机会总是藏在最不起眼处,只有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目标的人才能看见。
8.人生这出戏丶为自己写好脚本的人,与庸庸碌碌过日子的人,有着天壤之别。
9.好走的路不一定能把我们带到目的地,相信这一点,准没错!
稻盛谈经营
1.看看部属是否热爱工作,并把自己的活力灌输给他们,直到他们也有炽烈的热情──这就是领导人的首要任务。
2.必须在小我之利与大我之利间做抉择时,领导人的基本道德责任就是:义无反顾地把团体的大我之利摆在私利前头。
3.身为领导人,一定要清楚表明自己无私的立场。你应该为团队订定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并以身作则。
4.唯有谦卑的领导人能创造出一个合作的团队,并使之导向和谐的丶长远的成功。
5.大计画一定要所有的员工都来参与,并把这项计画变成大家一心达成的几个标的。
6.在自由市场里,利润该是社会给有功者的嘉许。
7.是否愿意牺牲是每个主管的试金石。
8.以你的热情让主管充满动力,进而点燃部属心中的热情。
9.「管理」就是:在重纪律的同时,不要忘了奖赏。员工如果看到主管在严峻的外表下,还有一颗温暖的心,一定会愿意追随。
10.就如研发工作,管理也要培养从繁复的现象中找到事情本质的能力。
11.企业的长远成功来自顾客对公司的尊敬。
12.从一家企业的品质,可看出其追求卓越的热情有几分。纵使每个成员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但都可以是自己那个领域的专家。
13.我们的员工因为有失败的馀地,因此有勇气不断地接受新挑战,并更卖力地工作。
14.企业领导人一定要追求完美,就像是一种生活习惯。
15.长期的财务和心理准备是挑战创新的前提。
关於作者:
亚历珊卓·米契林斯卡(Aleksandra Mizielińska)
丹尼尔·米契林斯基(Daniel Mizieliński)
1982年出生的波兰夫妻,华沙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毕业,大学三年级时两人共同成立Hippopotamus Studio河马工作室,设计字型丶app程式及网站。多才多艺且注重细节丶完成度。年轻的艺术家不只在波兰赫赫有名,也因《地图》迅速售出各国版权,他们也逐渐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Q1.你们是怎麽发想《地图》这本书的?本来就很喜欢地图吗?
丹尼尔:地图非常能启发人,也相当具有能量,这也是为什麽很多人喜欢读地图的原因。你可以透过地图了解很多事情,而且地图有它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简化我们周遭世界的方法。
亚历珊卓一直在搜集各种地图(军事地图丶经济地图丶林界地图等),她深深着迷於地图那种图像化丶编码式的语言。然後等到时机成熟,我们就决定投入这本《地图》的制作──做一本从我们两人视角出发的世界地图,并融入我们的个性(我代表精力旺盛丶多话;亚历珊卓代表自省丶冷静),画面中也看得出我们的嗜好,比如电玩游戏丶游戏设计网站丶搜集旧书和旧地图,以及亚洲搏击术(这当然是我的兴趣)。
Q2.决定要做这本书时,你们从哪里开始着手?先研读很多地图吗?看电视节目或是研究世界上的各种动物?
丹尼尔:我们花了三年做这本书,40%的时间用来搜集资料跟查证每个要画的国家。我们上网研究丶查百科全书,或是求救於各种资料库,如各国的统计资料数字或是当地最热门的男丶女生名字。当然,这些资料跟数据都有让审订者或地图志学者修订过。
然後,跟编辑确认每一张小图的正确性跟细节的呈现方式,接着就是跟各国的编辑再重复确认小图。一开始,我们会从一张影印的地图着手,先画第一层图层,所有的东西都画得跟印出来的一样大小,每张小图都要单独画,再把画好的元素全部丢进Photoshop里整合。
Q3.你们根据什麽标准来选择要画的国家呢?有个人偏好吗?
丹尼尔:很自然的,我们从波兰的地图着手,接着是美国和日本,因为这两个国家很有趣,我们也因此学到很多这些国家独特的文化。很明显,我们选了很多欧洲国家,因为地理位置和文化与波兰很接近,在很多层面都与我们有所连结。
此外,我们选的一些在该大陆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这些选择当然包含许多个人偏好,毕竟我们是本书唯一的作者,而且直到快完成时才谘询出版社,所以这点无法避免。我们很明白这本书的观点可能非常以欧洲为中心,因为欧洲这部分的世界对我们意义最重大。我们认为,不可能创作出一本让每个人都能认同的客观地图,那也不是我们的目标。
Q4.画每个国家时有特别考虑什麽?看得出来不同国家会使用不同字型,或是会画不同的框,针对不同国家,有设定不同的意象吗?你们如何决定这些细节?
丹尼尔:我们两个都很迷恋字型学,也很热衷字型设计(事实上,我们因为设计字型而进帐颇丰),所以很自然的也为各国的版本手绘一些国名丶地名。
这非常大费周章,因为我们是控制狂,肯定不会满意别人来帮我们画字型,所以就自己设计了两款手写字型-「Mrs White」与「Cartographer」,说得容易做得难,要呈现生动自然的手写笔触,就得多做很多不同的造字,比如说义大利,我们画的字型会让人联想到义大利面的形状,或是埃及的手绘字型也是满经典的范例。
Q5.在画图和编辑过程中,还有什麽有趣的幕後小故事吗?
丹尼尔:就算同一种动物/植物重复出现,「每一个」小图都还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俄罗斯跨页的某种熊,即便在波兰跨页也出现了,我们也会重新再画一遍,鲸鱼丶鲨鱼,还有其他各种动物都比照办理,整本书都是如此。
此外,我们秉持着相同的创作模式,找出两人都感兴趣且值得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拆解它,只取核心元素跟有趣的部分,然後添加其他幽默的故事,我真的认为幽默是最棒的知识媒介。
我真的不需要隐瞒书籍丶APP丶网站的目的跟「教育」很有关,因为整个世界对孩子来说已经够有趣了,他们可以从这个世界找到很多乐趣,而我们想做的,就是思考如何把这些有意思的东西介绍给孩子们知道。有些人认为生孩子之後,买丑丑的书好像变成必要之恶,我觉得他们弄错了,你可以拥有一本孩子会喜欢丶父母也很欣赏的书,你去看任何一部皮克斯的动画都会有这种感觉。
最近,我在为演讲找名言佳句,我读到一句跟我们对童书的想法非常契合的话,是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说的:「别给孩子一本你自己都不会读的书,把这当成准则执行。」
Q6.在创作《地图》的过程中,你们最享受的是什麽?
丹尼尔:很高兴能学到很多有关书中国家的新知识。书里有好多有趣的事是我们本来不知道的,像是各种原生或外来动物丶当地神话和风俗。我们发现在设计丶创作一本书时总能学到很多──我们所收到要画成插画的资料,不仅让人增广见闻,也带来许多灵感(因为资料都是专家写的),而我们自己也需要做很多研究。我们相信,这是我们作品成功的秘诀。
许多小读者很开心他们可以从《地图》中学到很多,而我们自己也好像上了一课,并且在制作过程投入很多心血。
(访谈文字来源:作者《地图》德国版出版社Moritz Verlag对作者的访谈丶Picturebook Makers)
(来自:远见杂志)
你的人生,来自你口中常对人所说的话语——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好的”、“一定会有办法的”、“没问题”,每天都能说出这种积极话语的人,他们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顺利,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渡过难关。
相反,每天都嚷着“太糟了’、“太让人气愤了”、“没办法了”的人,遇到的挫折也特别多,运气也显得特别糟糕。
如果你看不清自己,那么,就试着看一下周边的人与事,你一定会发现人们都过着他们嘴上所说的人生!
特别是跟钱有关的事情,这一点会很明显。
你必须要意识到,每天从自己嘴巴里说出的话拥有很大的威力,从而去改变自己的话语。
每天你所说的话,都给你的每一天指明了方向。
这就是宇宙法则!
积极的语言才能把你带向美好的人生!
语言就如同把飞机带到目的地的自动引擎,只要按下按钮,它就一定能把我们带到目的地。
包括你自己的身体,你总是说自己不舒服你就会真的不舒服,不管得了什么病,在积极的药物治疗和营养修复过程中,必须保持积极的语言。
你嘴上说的自己,就是你自己!!
看好的,听好的,说好的,做好的,就能得好的。无论你关注什么,都将会创造出你所关注的一切!
你每个当下都在创造你的未来,你是这部电影的主演,这是你的人生,你自己说了算。
所以从此时此刻开始,让我们只看、只听、只说、只做美好的事物!!每天对自己说对他人说:我多么幸运!我多么美丽!我多么智慧!我多么健康!我多么富有!我多么善良!世界多么美好!⋯⋯
面对工作和问题,永远只说”好的!””没有问题!””一定会有办法!”
不要怀疑,简单相信,不要动心机,只管这样去做!
你一定会收获一个个人生的惊喜!
Derek Anson 苏珊·贝克尔
2008年奥运会之前,中国为了改善自己的公共形象,在民众中间发起一场强制性的自我提升运动,试图立竿见影地改变他们的行为——不许随地吐痰、不许插队。搞笑的错译英文标志牌也要改正,比如经常被外国游客拍下来取笑的“东大肛门医院”(Dongda Anus Hospital),一夜之间就改成了“东大肛肠医院”(Dongda Proctology Hospital)。
故事从奥运会之前的北京开始,一个境遇不佳的王姓出租车司机收到神秘人的匿名来信,声称自己知道王前生的所有故事,更神秘的是,此人还曾经出现在王的前生之中。
信中写道,王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明白自己现在是什么样的人。“你活了六辈子,但只知道最新这一辈子的事情,就是说,你只了解自己的1/6,”信中如是说。
显然,这是个令人不安的消息,王眼前的生活已经是一团糟了,这下他又知道自己的前世也过得不怎么精彩。在公元7世纪,他似乎曾经是农民,后来进宫当了太监;13世纪又从小被蒙古部落掳走;16世纪,他成了昏君嘉靖受虐待的妃子;19世纪,他成了英国商人,被中国海盗俘虏;不过最可怕的还要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历,他成了一个告发他人或被人告发的女学生,被迫抨击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贝克尔在这些前世的故事中间插入了对王现世生活的生动写照。他的父亲是个备受精神创伤、郁郁不得志的共产党官员,他本人因为无法忍受大学生活,被关进精神病院,如今正处于一段不幸的婚姻之中,与一个老友偶尔发生充满煎熬的同性恋关系,关于母亲的记忆也令其不安,她也有自己的苦恼,而且年纪轻轻便去世了。
贝克尔的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马来西亚与华人混血,生于英国,在北京住过几年,其间写成了《前世今生》。她那令人目眩的文字技巧与讲故事的天赋闪耀在字里行间。和擅长在时空之间跳跃的大卫·米歇尔(David Mitchell)一样,她的每一段叙事都是可以独立成章的精彩故事。有时读者会深深沉浸在某一个故事里,几乎得用力把自己拔出来,才能进入下一个故事。
但是贝克尔还有更大的主题——她想写的是罪恶感、记忆与过去的罪行如何影响当下。小说渐渐揭示出,王与这位前世纠缠的写信者二人都不仅仅是悲惨可怜的人,他们身上也同样充满暴力和背叛,构成了一系列不可预言的背叛故事。几个世纪以来,两人在施害者和受害者之间不断互换,有时还同时身兼两种角色,深陷在致命的拥抱之中。
“命运让我们成为敌人,”写信者对王解释。“它让我们自相残杀,浑身沾满血腥。命运逼迫我们去消灭对方。”
我被贝克尔迷人的叙事吸引着,她对几百年来中国人那种施虐与受虐倾向的描述有时非常残酷,我感觉很难不为之动容。一个妓女不受父亲承认,她又渴望得到他的接纳,内心充满苍凉;女人受到极度残忍的对待;绑匪施加野蛮暴行;父母会对子女做出最可怕的事情;还有毛泽东治下思想警察的恐怖——这一切都在书中有详尽的描述。
在作者笔下的世界里,人们被权力者虐待,别无选择,只能转而互相折磨。软弱使你成为牺牲品。力量则为你招来嫉妒者的报复。逆来顺受不能让你一帆风顺,正直或无私的品格也不行。这是一幅严峻的画面。“生在这个世界里就像是地狱,”王的母亲在他年轻时说。“一辈子会被碾碎无数次。”
贝克尔之前创作过两部小说,第一部名为《沙扬娜拉酒吧》(Sayonara Bar),故事发生在日本大阪一个女主人开的酒吧里,主人公渡边(Watanabe)是个少言寡语而又幽默的厨子,相信自己曾经穿越四维空间。
在这本新作中,作者在最无助的时刻也从未放弃幽默感。一位母亲让孩子喝完稀饭:“想想美国那些忍饥挨饿的孩子们吧!”昏君嘉靖想到一位最美貌的后妃时,内心称她为“想不起名字的不幸妃子”。“文化大革命”期间,孩子们快活地唱着共产党批准的歌曲《掏粪工人下山了》。
宏大的主题之中还蕴含着一个令人无法抗拒的秘密:那个隐藏在阴影中的写信者是谁?是像王猜测的那样,那人其实是他的同性恋人曾,还是如王的妻子所认为的,写信者其实就是王自己?真相是一个惊喜,会让我们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之前发生的事情。这也是一种额外的奖赏,为另一个谜团提供了答案,而我们本来根本不知道这个谜的存在。它使得这个故事成为一个完整的循环,并且为全书的主旨增添了一丝迫切性:为了过正确的生活,一个人必须了解自己的起源。
贝克尔似乎是想说,这些人物,乃至作为整体的中国,要是也能认识到这个就好了。那封信的作者写道“历史正在寻觅你,它就在你身后,在黑暗中觊觎。你听见了吗?”
2015上海书展艺术家陈丹青对东西方的相互了解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
作为上海书展的重要品牌活动,2015年(第五届)上海国际文学周日前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揭幕。国际主论坛以“在东方”为主题,邀请中、美、德、英、日、韩等国家的20多位作家、学者们进行了一场思想的交锋。主办方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这是一个富有思索意味和时代特征的话题。
我可能真的不会用东方和西方这个词,我很同意阿克曼的说法,这个词现在真的用不上了。我通常在谈到差异的时候,我可能非常肯定误解,也非常肯定彼此那种错误的想象。我对错位总是非常感兴趣,如果今天西方人仍然觉得东方帝国是一个色情的帝国,我觉得有意思极了。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也不了解西方,谁敢说我非常了解西方?这里面有一个角色很有意思,大家一再提到文学,我要告诉英国来的客人,我最近接受采访被问到最早念的小说是什么?我想了很久,是我12岁全本念完的一本小说,是英国的《流浪儿》,民国时候翻译的,我哭得一塌糊涂,这是英国19世纪的一篇小说,所以这本身就是非常错位的一件事情。
我们“文革”这代熟读俄罗斯文学,我自以为全世界我最了解的就是俄罗斯,如数家珍,我好像认识托尔斯泰所有的家里人。但是我去了之后我发现那不是我认识的苏联,也不是我认识的俄罗斯。我在英国看到的都是印度人,很少看过几个英国人。所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完全是错误的。
我经常问自己,我对自己了解吗?对亚洲,对东方了解吗?其实我不了解,我最近在做一个16集的视频,谈所谓世界的美术,做完我很惭愧,我里面只有4集是谈到中国的,一个北宋,一个清朝,两个民国的。此外另外12集我谈的全部都是西方的,西方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到印象派,我了解远远多于我对中国的了解。而我更惭愧的是,我非常喜欢波斯画,喜欢印度的画,喜欢日本的画,还有柬埔寨的艺术。可是中国人其实很少关心我们的亚洲邻居,我所知道的中国画家和中国艺术家,很少很少有人谈起亚洲的艺术。
90年代我在纽约花了差不多9年的时间看了几千部中国的电视连续剧,慢慢了解变化中的中国,跟我走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可是很奇怪,我2000年回来到现在,我看了大概也至少有1,000集美剧和英剧,我才发现我根本不了解我住了18年的纽约,我从这些剧里面慢慢了解,原来美国人是这么回事。但是通过美剧和英剧理解,又是一个误读,无穷无尽。
所以东方人没有什么资格说我们很了解西方,我更想强调的是我对这种错位和不了解越来越有兴趣,这不光是东方和西方之间的问题,似乎是我们最亲密之间的人的问题。比方说男人和女人,丈夫和妻子,兄弟和姐妹,孩子和爹妈,其实一辈子都不了解。有意思,所有悲剧所有快乐,所有最动人的,其实都来自这个不了解,但又持续想要了解。当然还有恋爱的人之间,从来不了解,一切可笑的荒谬的都是源自不了解,但一切又想要了解。
#1. You paid the bills this month, and maybe even had extra to spend on non-necessities. It doesn’t matter how much you belabored the checks as they went out, the point is that they did, and you figured it out regardless.
#2. You question yourself. You doubt your life. You feel miserable some days. This means you’re still open to growth. This means you can be objective and self-aware. The best people go home at the end of the day and think: “or… maybe there’s another way.”
#3. You have a job. For however many hours, at whatever rate, you are earning money that helps you eat something, sleep on something, wear something every day. It’s not failure if it doesn’t look the way you thought it would – you’re valuing your independence and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yourself.
#4. You have time to do something you enjoy. Even if “what you enjoy” is sitting on the couch and ordering dinner and watching Netflix.
#5. You are not worried about where your next meal is coming from. There’s food in the fridge or pantry, and you have enough to actually pick and choose what you want to eat.
#6. You can eat because you enjoy it. It’s not a matter of sheer survival.
#7. You have one or two truly close friends. People worry about the quantity but eventually tend to realize the number of people you can claim to be in your tribe has no bearing on how much you feel intimacy, acceptance, community, or joy. At the end of the day, all we really want are a few close people who know us (and love us) no matter what.
#8. You could afford a subway ride, cup of coffee, or the gas in your car this morning. The smallest conveniences (and oftentimes, necessities) are not variables for you.
#9. You’re not the same person you were a year ago. You’re learning, and evolving, and can identify the ways in which you’ve changed for better and worse.
#10. You have the time and means to do things beyond the bare minimum.You’ve maybe been to a concert in the last few years, you buy books for yourself, you could take a day trip to a neighboring city if you wanted – you don’t have to work all hours of the day to survive.
#11. You have a selection of clothing at your disposal. You aren’t worried about having a hat or gloves in a blizzard, you have cool clothes for the summer and something to wear to a wedding. You not only can shield and decorate your body, but can do so appropriately for a variety of circumstances.
#12. You can sense what isn’t right in your life. The first and most crucial step is simply being aware.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to yourself: “something is not right, even though I am not yet sure what would feel better.”
#13. If you could talk to your younger self, you would be able so say: “We did it, we made it out, we survived that terrible thing.” So often people carry their past traumas into their present lives, and if you want any proof that we carry who we were in who we are, all you need to do is see how you respond to your inner child hearing, you’re going to be okay, from the person they became.
#14. You have a space of your own. It doesn’t even have to be a home or apartment (but that’s great if it is). All you need is a room, a corner, a desk, where you can create or rest at your discretion; where you govern who gets to be part of your weird little world, and to what capacity. It’s one of the few controls we can actually exert.
#15. You’ve lost relationship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fact that you’ve simply had them in the first place is that you or your former partner chose not to settle. You opened yourself to the possibility of something else being out there.
#16. You’re interested in something. Whether it’s now how to live a happier life, maintain better relationships, reading or movies or sex or society or the axis on which the world spins, something intrigues you to explore it.
#17. You know how to take care of yourself. You know how many hours of sleep you need to feel okay the next day, who to turn to when you’re heartbroken, what you have fun doing, what to do when you don’t feel well, etc.
#18. You’re working toward a goal. Even if you’re exhausted and it feels miles away, you have a dream for yourself, however vague and malleable.
#19. But you’re not uncompromisingly set on anything for your future. Some of the happiest and best adjusted people are the ones who can make any situation an ideal, who are too immersed in the moment to intricately plan and decidedly commit to any one specific outcome.
#20. You’ve been through some crap. You can look at challenges you currently face and compare them to ones you thought you’d never get over. You can reassure yourself through your own experience. Life did not get easier, you got sm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