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译林出版社引进了德国历史学家弗兰克·巴约尔的《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

南京译林出版社引进了德国历史学家弗兰克·巴约尔在2001年出版的《纳粹德国的 腐败与反腐》,今年7月出版以来,得到了《东方历史评论》、《南方都市报》、共识网、凤凰网读书频道等媒体的大力推荐,因其极具现实意义的内容,让这本学 术书迅速成为热门图书。

巴约尔在查阅了大量的庭审记录、新闻报道、党内报告等历史资料后,向读者展现了纳粹如何通过腐败来建构统治秩 序,以及如何通过反腐来缓解统治危机。并且,弗兰克·巴约尔的研究表明:腐败是极权机器的生存策略,而反腐是极权危机的公关方式;在极权统治之下,腐败不 仅是被默许的甚至是被提倡的,因为腐败是极权体制的组织原则之一。

据译林出版社的版权编辑、同时也是该书译者的陆大鹏向笔者透露,译林出版社早在2012年就购买了此书版权,当 时尚未如火如荼地进行运动式反腐,当时只是作为一本学术著作引进。此书刚刚上市,便收到大陆读者的盛赞,书中的贪腐案例和反腐手段不断被读者摘抄,发布在 互联网上对大陆的运动式反腐进行冷嘲热讽。八月底,此书在上海季风书园的推广活动被上海市委宣传部临时叫停,但这并没有影响社会对该书的持续关注及其销 售,司空见惯的大陆网友反而戏谑地将之称为有关部门对此书的嘉奖行为。此书之所以值得注意,不仅在于弗兰克·巴约尔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大陆的 运动式反腐,甚至对于那些从不关心政治的大陆人来说,阅读此书也可明白极权制度下的反腐机制。

腐败是极权体制的组织原则之一

正如弗兰克·巴约尔描述的那样,魏玛时代恰逢政治较为开明的时代,文艺流派、时尚风潮和道德观念才得以走在前 沿,随着社会观念的革新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纳粹正是借助充满弹性的粉饰性阐释语言,将社会问题的出现归结为“腐败的议会制”,从而借助铲除腐败的道德 号召,煽动德国民众颠覆魏玛政权。反讽的是,以铲除腐败的道德号召来塑造夺权合法性的同时,纳粹党的腐败体制便已悄然形成。

为了凝聚党员同志和社会精英的斗争决心和群体忠诚,巴约尔写道,除去道德号召的的蛊惑煽动之外,纳粹党还将“苦 难辉煌”塑造成英雄式牺牲,对“蒙难者”进行利益补偿。这种利益驱动的代偿机制,使得纳粹党逐渐地形成了固化的“恩主—门客”结构,故而极易催生裙带关系 与门阀统治。随着权力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议会被解散,政治分权制度被废除,对财政的监管权、对违法行为的公开讨论和批判性质询逐渐不复存在,所有能够实施 权力监督、组织腐败蔓延的分权制衡机制逐步被废除。纳粹德国在中央一级的反腐机关是帝国反腐中央处。负责国防军、党卫军、警察和军械工业界腐败案的基纳少 校说,他的工作往往“徒劳无功”,“举步维艰”,原因是“党和私人政治”之上的“政治冲突”。战事吃紧,人手日减。基纳“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了我们的工作 的毫无意义”,巴约尔写道。

作者指出,待得铲除腐败的道德号召已是可有可无甚至阻碍纳粹体制的一体化进程时,纳粹党在1933年9月立马解 散反贪局,因为腐败已是纳粹的生存策略。为了维护权力的持续稳固,自上而下的各级官员就必然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利益补偿,来填充下层官员无穷无尽的欲望沟 壑。党内派系的权力斗争,在明争暗斗中固然需要不断地通过利益收买来维护自身权力,通过腐败分账来赢得政治盟友。

巴约尔的研究发现,纳粹馈赠式腐败的目的,是在通过恐怖压迫之外,借助系统性的利益诱惑,通过自上而下的腐败进 行拉拢和控制,从而达到统治的效果。著名的凯特尔元帅就收到过希特勒76.4万马克的礼金,古德里安大将更是收到了价值124万马克的地产。对体制内官员 进行利诱,能通过收买人心来保障权力的结构稳定;对社会而言,因权力而腐败的嚣张展示,也可以用来震慑民众,或诱惑精英与极权共谋,从而消除社会层面的敌 对暗流。随着腐败的加深,纳粹统治阶层越来越倾向于用奢侈的生活来突出自己在纳粹权力等级体系中的显赫地位,能象征性地显示出自己对有价值资源的支配能 力。这种无度挥霍的奢侈腐败,其实是无可救药的权力炫耀:一方面为了突出自身在纳粹等级体系中的权力地位,另一方面被拿来当做国家社会主义繁荣昌盛所必须 的物质展示,用盛大壮丽的表现形式来夸耀国家社会主义的强大,本书作者写道:“只有配得上帝国威严的堂皇外表才能维持住当局的权威。”

甚至,元首党棍们写作或出书,也是腐败方式之一。比如希特勒的私人收入中,很大一笔来自《我的奋斗》,政府机关 统一购买元首著作是纳粹帝国统治之下的一项义务,故而得到政府的大力赞助与推广,积极响应者更能得到希特勒的青睐。巴约尔指出,《我的奋斗》稿酬每年 150万—200万马克,而同时期教师年薪约3000马克。再比如,纳粹帝国人民教育与宣传部长戈培尔的稿酬高到离谱,出版传媒机构巧设名目给戈培尔献 金,戈培尔1943年稿酬收入30万马克,埃尔出版社社长马克斯•阿曼借此培养戈培尔的垂青,从而能够更好地通过权力逐步控制出版传媒行业市场,到 1944年控制了全国报业的近80%。而且戈培尔的稿酬是免税的。与此相似,对于中国大陆官员的图书出版,一直是大陆出版机构喜闻乐见的事情,甚至有些出 版社善于借助大陆政府相关政策而衍生出相关的图书出版,这已是大陆出版界公开的秘密。在习近平与他所发动的反腐整风运动的执政下,这套投机性的游戏规则可 以说是更加凸显,而《纳粹德国的腐败与反腐》的出版可以被看成其中的例证。

腐败对极权运转起到了润滑作用

弗兰克·巴约尔的研究破除了学界一直以来对纳粹官僚体系的历史看法,那就是纳粹的崛起及其政策的实施,并非仅仅 如同齐格蒙·鲍曼所阐释的现代官僚体制导致的精确执行和意识形态的狂热信仰,还存在着通过祛除道德顾虑的利益驱动,使得普通老百姓因个人私利而踊跃参与, 通过利益诱惑让普通人主动陷入大屠杀罪行,进而被捆绑在纳粹体制的疯狂战车之上。腐败对极权运转起到了润滑作用的最极端例证,是并不冰冷的私心腐败让大屠 杀的运行效率大大增加。巴约尔发现,种族灭绝政策的有效执行,不仅纳粹借助对腐败的默许态度,可以腐蚀群众道德,让德国人在卑劣行径中彻底断绝自己的道德 退路,从而越能强烈地认同和支持纳粹统治,更加狂热地主动执行纳粹政策,通过共同分赃来达到全民共谋的盛大局面。在利益的强大诱惑之下,利用犹太财产大发 横财的卑劣行为使得反犹政策越发极端。因为不愿私吞的利益被索回,疯狂参与的积极分子跨越道德泥淖,将反犹做得更加彻底。于是,结党营私的贪污腐化在权钱 诱惑下,将雅利安化过程演变成了一场横财竞赛。在反犹政策执行过程中,对于腐败问题也偶有打击,但巴约尔却发现,对于总财务官来说,反腐的目的并非打击腐 败,而是毫不知情的中饱私囊让他感到自身权力被藐视,自己对党内财政的中央管辖权被下属抽空削弱,通过反腐来巩固自身在纳粹党内的权力地位。

集中营的腐败体系是纳粹帝国的缩影写照。由于集中营既不受普通行政机关的管辖,又不听从传统政府当局的领导,也 不受司法部门的控制,几乎处于独立自主的运作体系,所以在财务方面完全不受国家财政监管体系的影响。在巴约尔看来,集中营的腐败在早期建立时便已露端倪, 原因就在于从创立初期开始,看守人员便是无业的纳粹党活跃分子和街头地痞流氓打手等,一旦拥有权力何况还是绝对权力,残暴野蛮与贪婪腐化便互为因果地在集 中营里恶性循环,更因代偿机制而越发腐败。党卫军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为了权力的巩固,通过各种手段中饱私囊和馈赠下手,让自己与爪牙之间的关系更加密 切。同时,希姆莱还担任德意志民族性强化委员,这意味着他在参与罪恶的同时,还需要在意识形态的道德层面做好文章。这就导致现实越是腐化堕落,希姆莱就越 要塑造正直无私的伟光正形象,为了完成这种相悖的统一,希姆莱将一切罪孽皆归结为犹太的荒诞逻辑,他在担任德意志民族性强化委员时,面对腐败带来的道德问 题说道:“我们还没能消灭腐败,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解决犹太人问题。”当然,巴约尔指出,也存在因腐败而撤职的集中营指挥官,但撤职的原因并非因为腐败本 身,而是过分对外张扬腐败收益有可能将集中营秘密暴露给公众的危险。

最让弗兰克·巴约尔吃惊的是,这种利用腐败来运转极权机器的国家措施,使得第三帝国期间被撤职的所有省部书记和 政权高级领导人中没有一个是因为腐败倒台的,几乎没人害怕自己因腐败行为受到检举控诉。甚至,有些高官因腐败受到指控,只需“承诺将账款退还”便可免于刑 事起诉。当年铲除腐败的道德号召以及事后自我粉饰的宣传口径,让纳粹党人不得不对腐败问题不断容忍,如果因腐败而被提起诉讼,巴约尔写道,“这会给敌对势 力的煽动造成口实”,所以赦免腐败官员的违法犯罪是“粉碎了对我党同志的迫害企图”,而太过严重的腐败案件则被定义为“国家机密”而无从调查。只有统治者 认为有利时,才允许报道贪赃枉法行为,模棱两可的报道措辞,让读者必须字斟句酌才能从字里行间发现言外之意,修辞作为文学的手段,在媒体的报道上屡试不 爽:不仅对官员的政治问题进行艺术性修饰,还会对贪腐数额进行缩减性改写。这与中共的反腐有着类似之处,那就是当官员级别到达一定程度时,官员的腐败数额 往往被降低处理,在案情公布之时往往通过三言两语一笔带过,从而保持国家的体面。对于重量级官员进行秘密审判,中共往往信息发布也选择在晚上比较晚点的时 间推送。几乎每次省部级官员被查处之时,大陆网友对贪腐数额嗤之以鼻,以“大陆官员竟然如此廉洁”之类的语句进行反讽。

没有制度保障,腐败铲给谁看

在一般情况下,纳粹政权通过责任嫁接、丢车保帅等手段进行象征性反腐,对无甚价值的官员进行查处,并通过媒体宣 传让民众看到纳粹反腐的决心与力度。然而,社会民众对纳粹腐败的态度,在统治前期,由于掠夺经济的蓬勃发展,腐败问题容易得到民众的谅解与容忍,这也使得 民众对腐败司空见惯,逐步培养了对贪污腐败的麻木冷漠。只有当腐败到了无以复加之时,社会民众才会出现批评的声音。大陆社会亦复如此,只要经济保持持续增 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于大陆官僚的贪腐问题基本处于不闻不问状态,只有当经济停滞或通货膨胀影响到大陆居民的切身利益之时,只要搭乘任 何一辆出租车都能听到司机们滔滔不绝的反腐诉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认为是体制本身造成了如此庞大的腐败群体。从他们的诉求话语中能够明显地发现,他们 要么希望中央政府对腐败官员进行大力查处,要么就是认为经济的停滞来源于欧美国家的围剿阴谋。 当然,在当下的中国,也有不少的人埋怨严厉打击商业腐败行为是导致经济不景气的原因之一,社会精英和公务员尤其认同这种观点。毋庸置疑,目前对贪污腐化的 打击,比当年纳粹德国的所作所为要严厉得多,范围也要大得多,更不要提超过中共以往的做法——即使也有很多人判断,不管中共反腐的力度要多深,只要没有政 治体制改革,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问题。

巴约尔的研究发现与当下大陆社会一样,因党禁报禁,腐败被揭发后,被驯服的新闻界再怎么遮掩事实与刻意沉默都无 济于事时,公众热议而谣言四起,贪腐数额甚至会被网友不断夸大,但是很多平民百姓对此皆称“要是元首知道就好了”;吊诡的是,第三帝国期间,越是高层腐败 被揭露出来,希特勒的形象就越在民众心中显现得英明伟大。为保公众情绪稳定,查处无靠山者以告慰,或内部斗争与派系分赃不均而不得不血祭一二,或时而祭出 于体制无关紧要者,继续做着“帝国梦”。一直到战争后期,由于战局的失利对纳粹政权构成了威胁,因贪污腐化而造成的国家财政崩溃,更怕战争期间“后院起 火”,只有在这种例外状态之下,纳粹才开始有所行动。然而,越是粉饰太平,就越需要纵容腐败行为才能完成形象的塑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帝国西墙战事工程。 巴约尔写道,这个庞大的豆腐渣工程由于被纳粹宣传机器鼓吹为“前无古人的宏伟工程”,以致于问题丛生之时,不仅需要通过叫停调查来封堵丑闻,同时还需要对 工程总监进行大肆嘉奖,通过表彰他“在建设德国西线防御工事中的卓越贡献”来美化帝国形象。

尽管社会民众对贪污腐败会进行义愤填膺的口诛笔伐,但弗兰克·巴约尔发现,他们对腐败的控制并不针对纳粹体制和 意识形态,而是批评官员们没有遵从意识形态,认为帝国的纯洁只是部分蛆虫进入了体制。这与中国大陆一直以来的反腐所收获的民间舆论大体相似,很多普通老百 姓对数额硕大的贪腐案件,往往只对腐败官员进行口诛笔伐,并不会质疑大陆体制本身,更无从认识到这是大陆体制的必然结果,反而对大陆政府的反腐拍手称快, 使得每一次的反腐都可以让政府重新收获一次民心,平民百姓由此也对最高领导人更加爱戴,大陆互联网上随时可见的“习大大”称呼以及被网友广泛传播的《习大 大爱着彭麻麻》等歌曲更是被广场舞大妈们当做背景音乐。与此相似,正如巴约尔研究所发现的那样,德国民众早已被纳粹的强盗心态感染了,即使是普通百姓们的 抱怨,抱怨的心理实际是他们没有得到同等机会共同参与分赃,这类话语在大陆社会的日常饭局之上俯拾皆是。在很大程度上,那些动辄表现出正气凛然的严厉批评 者不过是匿栖社会下的假面道德而已,大陆居民对此其实并不陌生。考虑到纳粹德国反腐研究在今天的中国读者中可能产生的警醒与评判,这样一本利用反腐商机的 书得以出版本身也是一种讽刺。

萧轶,青年学者,现居大陆。

历史各朝比一比:谁退休时最吃香?

历史各朝比一比:谁退休时最吃香?

ChineseHighStatusRoofDeco

(图源:Wikimedia)

中国大陆现在规定的退休年龄是60岁,专家们正冒着被问候祖宗十八代的危险努力往65岁靠拢,据说依据的是国际先进标准。好在专家们的眼睛只盯着国际,没空儿往古代瞅两眼,不然老百姓早就疯了,因为中国古代的退休年龄是70岁。

为什么要选这个岁数,《礼记》《白虎通·致仕》都有很多解释,上至天文地理丶阴阳五行,下至君臣大义丶人伦道德,扯了一大堆,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只要不是老糊涂了,就得给我干下去!

汉朝:退休也得有资格

古代的退休制度从春秋战国就有了,不过那会儿社会太乱,可能你刚上台没几天就被赶下来了,所以退休制度什么的都没人当回事儿,直到汉朝稳定下来,才对这个制度重视起来。

在汉朝,“退休”这个词不是每个当官的都有资格使用的,你得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年满70岁。这个条件现在看可能还没什么,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能活到70岁的还没真几个,大多数人都在工作的岗位上“鞠躬尽瘁”了。

第二个条件是俸禄两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在汉朝,两千石相当于州刺史,放现在就是省部级的高官,退休后可以领原来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省部级以下的就没这个待遇了,基本上生活只能自理,像东汉时有个河内太守宋均,放现在也是市长的级别,退休后却连养老金都没有,只能靠去私塾讲讲学挣点养老钱。还有合浦太守孟尝,因病退休,就更没退休待遇了,只能回家种地。让现在的市长大人们情何以堪!

当然,在中国,“规定”永远只是“规定”,像宋均丶孟尝这样的极端例子毕竟是少数。皇帝为了安抚手下,通常会额外赏赐一些东西,像汉元帝时,御史大夫薛广德退休,汉元帝专门给他做了一辆高级马车,外加60斤黄金。60斤黄金,让我算算,妈呀,相当于750万人民币,光每年的利息都是养老金的好几倍!

唐朝:越老越不让退休

到了唐朝,政府对官员退休的待遇就好多了,三品以上(相当于省部级),退休后待遇不变,仍然可以上朝听政,参与国事,属于退而不退;五品以上(相当于市长级),退休后给半薪;六品以下,养老金就别想了,一般会给你一些地,回家当个小地主吧,可保你衣食无忧。

不过,在唐朝官场还有两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个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果你长得太着急,显得太老气,就算不到退休年龄你也得“引咎辞职”。因为大唐要的就是风度,当时录用官员有四条标准,第一条就是“体貌丰伟”,就算是年纪大了你也得鹤发童颜,不能像个干核桃,让来朝贡的老外看了笑话。

更有趣的是,皇帝每年腊八这天都要给大臣们发化妆品,像“紫雪”丶“红雪”等等,都是当时的国际大品牌,其目的不言而喻。

另一个现象正好相反,有些人还没到70岁,就因为长得老就把人给开掉了,可有些人却是越老越不让走,都80多岁了还让人继续发挥余热,成了大唐官场一个很独特的80岁现象。

像大书法家柳公权,80多岁了还在干太子少师,有一年春节带着文武百官去给皇帝拜年,爬了很多级台阶,累得头昏眼花,还要向皇帝念春节贺词,结果念错了一个字,被罚了三个月工资,要多倒霉有多倒霉。

还有武则天时候的宰相苏良嗣,都85岁高龄了,武则天还不让回家养老,结果有一天上朝,老苏一跪下就再也起不来了,武则天赶紧让人把他送回家,当天老苏就一命呜呼,算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武则天用人向来不拘一格,81岁的时候还做了一件疯狂的事——任命80岁的张柬之当宰相。一时,81岁的皇帝加80岁的宰相,成了朝廷上的一大奇观。可惜这次武则天的不拘一格却让她后悔不已,老张刚当上宰相两个月,就兵谏武则天,逼她退位,还政于李唐。武则天经此一变,不久就去世了,而老张也在第二年跟着她一起去了。不知道这对81岁的君臣到了那边会做什么总结。

宋朝:再穷不能穷干部

宋朝被誉为士大夫的黄金时代,不光当官时候的待遇让人羡慕,退休后的待遇也是历朝最好的。

宋仁宗时规定,只要你是我大宋朝的官员,不管你品级多少,只要到了70岁,退休后的待遇不变,你当官时候拿多少工资,退休后就继续拿多少养老金。到了宋神宗时,比他爷爷宋仁宗更进一步,不光经济待遇不变,你的政治待遇也可以继续留着,甚至你的子孙还能荫补官职。到宋真宗时,朝廷不堪重负,“锐意改革”,官员退休后拿半薪,但往往又给他们安排一个名誉职务,领名誉职务的全薪,可见宋朝皇帝真是仁慈到家了,再穷不能穷干部。

所以,宋朝人跟现在人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拼了命也要考公务员,死也要死在体制里!

在宋朝,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文官70岁退休,而武将则要到80岁才能退休。

这个制度让人很难理解,但如果了解了宋朝的基本情况,就不难理解了。有了五代十国武将乱权的前车之鉴,宋朝的基本国策就是“重文轻武”,不光是对内,对外也是如此,比如对大辽丶西夏丶金国,能用钱解决的就绝不打仗。所以宋朝的武将最重要的能力不是带兵打仗,而是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年纪就显出它的重要性来了。

宋朝这种“养闲人”的政策,自然导致了宋朝官场的臃肿丶腐败,宋仁宗时,有人作诗讽刺道:“绿水红莲客,青衫白发精。过厅无一事,咳嗽两三声。”

明清:不干活还想拿工资?

到了明朝,士大夫的黄金时代也到头了。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从小就恨透了贪官污吏,哪能对你有好脸儿,还专门设立了举报制度,凡是被举报的官员,一律大刑伺候。

在退休制度上也是一样,朱元璋刚建国的时候还有点笼络人心的意思,官员退休年龄仍然沿用之前的70岁,养老金也是全薪,但过了不久就变了,退休年龄改成了60岁,养老金也一并取消了——你们还想一辈子吃我的喝我的?不干活了还想拿工资?门儿都没有!

后来,可能是下面意见太大,老朱给做了一点让步,改为退休后不拿养老金,但享受免除赋税和徭役的权利,如果真的是穷得没饭吃了,调查属实后,可以给你一个月两石米,相当于现在的360斤左右,养活一家老小没问题,但喝酒吃肉就别想了。

皇帝对大臣这么苛刻,大臣们自然也是有意见的,在明朝,虽然退休年龄比以前提前了10年,但提前退休的人的比例仍然是历朝最高的。说白了,大臣们也不是好欺负的,你不待见我,我为什么还要觍着脸来伺候你啊?

像嘉靖年间的内阁大学士蒋冕,官居一品,要权力有权力,要威望有威望,但嘉靖皇帝大家也都知道,典型的不靠谱,蒋冕伺候了几年就烦了,五十几岁就打了辞职报告,回家养老去了。

嘉靖一看,你还不到退休年龄怎么就撂挑子不干了?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啊?于是就派人去找蒋冕,想让他继续回来领导工作。但老蒋已经死了心,嘉靖派人去了好几次都不肯答应。嘉靖无奈,便亲手写了一首诗送给老蒋:“闻说江南一老牛,征书聘下已三秋。主人有甚相亏汝,几度加鞭不回头?”

老蒋看完后感动了半天,但终究还是没答应,早干吗去了?这会儿想起我的好了?晚了!于是给嘉靖回了一首诗:“老牛用力已多年,颈破皮穿只想眠。犁耙已休春雨足,主人何用苦加鞭。”

其实,朱元璋对官员如此苛刻的原因,也不光是痛恨贪官污吏,还有加强中央集权的考虑,通过缩减官员的待遇,来达到限制其权力的目的。

因为有这个好处,后来的清朝政府也基本照搬了过来。不过因为退休后没有保障,也导致了清朝官场的贪污成风,都想趁着有权的时候多捞点。

光绪年间,广东南海有个巡检叫俞凤书,是个九品官,眼看到了退休年龄,老俞也开始犯愁了:现在虽然品级不高,工资不多,但好歹也能养活一家老小,要是退下来,工资没了,养老金也没有,一家人还怎么活?实在没办法,就把问题反映给了上司。上司一看,也是啊,老俞这些年兢兢业业,没功劳也有苦劳,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家老小喝西北风,这要传出去对大清政府的形象也不好看,于是,就给他临时安排了一个肥缺——征收渔税。老俞干了几个月,挣了一点外快,这才光荣退休了。

清朝的文官跟明朝一样,都是60岁退休,而武将有所不同:副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可以60岁退休,而低级将领就没这个待遇了,像参将54岁,游击51岁,都司守备48岁,千总丶把总45岁,刚有点官场的经验就不让你干了。这跟宋朝正好相反,看重的是年轻人的冲劲儿,这也是由清朝的基本国策决定的。

总结

有人说,退休待遇体现了一个政府的良心。其实,退休的问题反映的是一个时代大环境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时代,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制度。在古代,退休只限于官员,老百姓没有这个概念,到了今天,退休涉及到了更多的阶层,自然也就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至于该怎么让大多数人都满意,就看各位大人的本事了。

(来自:文史网)

你能记起出生12天的事吗?英女子惊人记忆

你能记起出生12天的事吗?英女子记忆惊人

www.public-domain-image.com (public domain image)

(图源:Public Domain)

人一辈子能拥有多少记忆,对於记忆又能记得多少?英国一名女子「夏洛克」因为患有「高度优异自传式记忆」,在她生命中发生的每件事几乎都能记得,最早还能追溯到出生12天大的时候。不过这样的超能力让她相当崩溃,她靠着读小说缓和情绪,结果就把哈利波特七集小说,全都背起来了。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一连演了七集,不过您相信有人真能把小说通通背起来吗?记忆强人「夏洛克」:「虽然她是如此的拔扈又自以为是,不过他们却认为这是个附加优点。」主播:「这是出自哪个章节?」记忆强人「夏洛克」:「哈利波特第10章…」

正确说出章节让主播好惊叹,现年25岁的夏洛克拥有过於常人的记忆力,不只能背诵出看过的小说,对於人生中经历过的事情几乎都能倒背如流,甚至连出生仅仅12天所发生的记忆到现在都还记得,惊人的记忆力一般人看了啧啧称,不过夏洛克却为此感到相当困扰,因为脑海太多回忆,每当想起过去难过的事情她又会再次陷入悲伤,超强记忆力甚至影响上学和人际关系,夏洛克说自己在学校 总是特别安静,没办法和人正常应对。

超强记忆女夏洛克有着高度优异记忆,是种很奇怪并且常处於心智上高度消耗的状况,每当陷入回忆时夏洛克总会看小说缓和情绪,结果就不小心把整套哈利波特给背起来了,直到有天夏洛克发现原来自己是患了「高度优异自传式记忆」才让她恍然大悟,而且这样的疾病相当罕见,全球只有80个例子,夏洛克也成为美国加州大学最年轻的研究对象。

(来自:奇摩新闻)

成功靠的是不怕被拒绝

成功靠的是不怕被拒绝

Handshake(网路图片)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後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见不到後天的太阳。所以,我们干什麽都要坚持!」这句时常被马云挂在嘴边的话,如今已经成为马云成功後必备的复习话语。

马云在创业初期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与失败估计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但是即便面对再大的挫折,只要有一点机会,马云都会抓住不放。因为有机会就是有希望,无论被拒绝多少次,只要你再说一次,说不定就打动了对方的心。

2003年2月,当马云和孙正义就进军C2C市场一事达成高度共识时,阿里巴巴知道,第四次融资的事已是板上钉钉了,因为孙正义是非投不可的,关键是投多少和占多少股份的问题,这才是谈判的主要内容。

2003年7月,不出所料,孙正义的越洋电话来了。在电话里,孙正义正式提出了二度注资的想法,双方约定几天後在日本东京会面。到东京後,在马云和孙正义初步定下调子後,蔡崇信与孙正义及其手下开始了正式谈判。谈判进行得很激烈也很艰苦,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孙正义二次投资後是否控股,二是阿里巴巴员工能否持股。蔡崇信可谓谈判老手,况且他也和孙正义交过一次手,但这次谈了很久,双方还是僵持不下。

会场休息期间,马云去了趟洗手间,孙正义也跟进来,双方对视了一会儿,马云突然提出了一个折衷的方案:「我觉得八千二百万美元是个合适的数字,你觉得怎麽样?」孙正义想了一下,很痛快地同意了:「好,那就这麽定下来。」

回到谈判桌前,他们告诉在场的人问题解决了。蔡崇信说:「他们两人去洗手间时,还显得有点紧张,再回到谈判桌上时已经笑容满面了。」为什麽马云要提八千二百万美元,不多不少?

「这是平衡的结果,投资者和我们都作了妥协。」马云这样解释。在软银二度注资之後,其股份已经增至接近30%,但尚未达到相对控股,相对控股的是包括管理层在内的阿里巴巴员工股。

阿里巴巴的第四次融资在马云的一再坚持下取得了成功。马云曾说过:「关注对手是战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会赢。」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一而再地坚持下去,那麽说不定结局就会有所改变,当然或许最後我们依然无法扭转局面,但是由於我们的坚持,局面也会发生很大的改观。

其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如果我们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或许真的就能得偿所愿。尤其是在一些工作场合,对於一些销售人员来说,坚持不懈更是成功法则。也许这一次你没有说动对方,但是下一次丶下下一次呢?无论被拒绝多少次,只要你有再说一次的机会,那麽就请你继续吧,因为胜利就隐藏在「下一次」中。

当我们遭遇他人的拒绝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放平心态。因为成功本来就暗藏了许多波折,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放宽心,继续坚持我们的初衷。马云一路走来也经历了不少,但是在他的成长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事情总是抱有希望,即便局面已经剑拔弩张,他也会心平气和地坚持到最後。

(来自:心光网  本文摘自/马云的80则赢家说话之道/凯特文化出版)

一本内含小种子,读完会生成一棵小树苗的书

一本内含小种子,读完会生成一棵小树苗的书

Jacaranda_flower(图:蓝花楹 Jacaranda 图源Wikipedia)

要保护林木资源先从减少纸张浪费做起,这道理人人都懂。但除了「节流」之外,是否还有另一种可能叫作「开源」?阿根廷的出版社看见了这个可能,藉由小小的举动,神奇地将教育和种树结合,一起来看看他们如何利用一本童书,为环境树立典范。

尽管电子书日渐盛行,但绝大多数的儿童读物仍然是由树木制成,为了提醒人们这一点,现在有一种新的童书应运而生:当孩子阅读完故事中的雨林探险之後,他们能够把书本「种」回土地,而童书将会发芽,长出一株小的蓝花楹树苗。

这本由阿根廷首都出版商出版的《我父亲曾在丛林》(Mi Papá Estuvo en la Selva),其实已经以一般书籍的样式贩售了好一阵子,但出版商决定重新设计它。

编辑部主任Raquel Franco表示:「这本书想要传达一个讯息:我们欠所有的生命一份尊重,但我们仍不停思索要怎麽将这样的讯息更深入人心。我们想将沟通化为有力的行动,并结合隐喻的力度。」

童书的每一页都是以无毒油墨印刷,并含有阿根廷原生的蓝花楹树种子。Franco说道:「这种树能提供绝佳的庇荫,也能为环境带来大量的氧气。」在把书埋进土壤之前,孩子们可以先在表面浇水,并放置在室内阳光明媚的地方,一旦种子发芽後,便可以将其埋在花园内或人行道旁的土壤。

Franco说道:「我们特鼓励重读它,并希望这本书是在被反覆阅读过许多次後才被拿来种植。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当孩子看到不断长大的蓝花楹树,他也会想起那个赋予它生命的故事。

这是一个隐喻:我们所读的一切其实都在为我们这个人扎根,那是我们的文化及心灵的一部分,并影响我们成为怎样的人。」


Bury This Book In The Ground And It Will Magically Come Back As A Tree
(http://www.fastcoexist.com/3046597/bury-this-book-in-the-ground-and-it-will-magically-come-back-as-a-tree)

(编译:奇摩新闻)

历史上少有的“傻”宰相

历史上少有的“傻”宰相

Li Guyan(图:李固言  网路图片)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的状元叫李固言,陕西凤翔人。关于李固言当状元的经历,正应了那句老话:“傻人有傻福。”

其实说起来,李固言同学也不傻,只是有点憨厚,当然这个词跟傻也没什么两样了。当年李固言进京赶考,住在表叔家里,表叔家的几个表兄弟喜欢恶作剧,突然来了个憨厚的李固言,自然成了他们捉弄的对象。

有一次,表兄弟们说:“要想考个好名次,得提前去跟有名望的人打招呼,长安可不是你们小地方,什么都得靠关系。”

李固言问该去找谁呢?表兄弟说了一个名字:许孟容。

许孟容虽然也在长安做官,但官位不大,做人也有点耿直,在官场上不是很吃得开,所以平时也没有哪个考生会去找他。表兄弟向李固言推荐这个人,自然是想看他的笑话。

李固言可不知道这里面的内幕,拿着自己的代表作就去了。许孟容一看,也愣了半天,心想你找错人了吧?我可帮不了你什么忙!

李固言是个很实诚的人,也没管人家多么不愿意,仍然求着许孟容看看自己的代表作,多提意见。许孟容没办法,就接了过来,大略看了看,也没说好不好(估计是写得一般),就把文章还给了他,说:“我也不耽误你了,赶紧去找个能帮你的人吧。当然,我虽然帮不了你,但会记住你的。”

李固言以为这就算成了,就高高兴兴地回去了。结果,考试结束后,李固言名落孙山。

第二年,李固言又来考,还是没考上。

到了第三年,表兄弟们又给他出主意,说:“哥啊,上次是你找的时机不对,这次再去找就对了,因为许孟容许大人今年是主考官,肯定能给你个状元当当。”

表兄弟们说这话没错,许孟容确实刚刚被任命为本科主考官,但爱搞恶作剧的表兄弟们这次其实还是没安好心,因为许孟容虽然是主考官,但最恨投机取巧的人,凡是去找他走后门的,一律被赶出来,所以表兄弟们很想看看李固言被赶出来的好戏。

可怜的李固言同学又去了。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他没有被赶出来,而是被请进了屋里。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许孟容虽然是个耿直的人,但他并不笨,一看见李固言,就知道肯定是有人在陷害他,想看他的笑话,于是就问他:“是谁让你来的?”

李固言一点没想隐瞒,就把几个表兄弟的名字说了出来,可能他是觉得这是在帮他们。

许孟容把他们的名字都记了下来。

李固言走后,许孟容对手下人说:“都说老实人吃亏,我就不信这个邪,既然有人想陷害他,那我就偏偏把他定成状元。至于那些陷害他的人,一个也不录取!”

就这样,傻乎乎的李固言莫名其妙地成了本科状元,而他的表兄弟们全都落榜了。

【李状元花絮】

许孟容把李固言提拔成状元,除了打抱不平,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这个人跟自己有相似之处,比如耿直。

相比许孟容的耿直,李状元的耿直也让人津津乐道。

有一次上朝的时候,唐文宗突然问:“我听说最近有些州府的干部不称职,有这回事吗?”

一听这话,大臣们都开始议论起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说说。

这时,李状元站了出来,说:“没错,就是有人不称职,比如邓州刺史李堪丶隋州刺史郑襄。”

唐文宗一听,也愣了一下,其实他向大家提这个事,只是提个醒,让大家都回去注意一下,并没有想要办谁的意思,没成想李状元还真当真了,连名字都报了出来。

因为李堪是郑覃提拔起来的,郑覃的面子有些挂不住了,站出来辩解说:“这都是谣言,你根本就不做调查,纯属道听途说!”

李状元刚想反驳,却被唐文宗制止了,严重影响和谐嘛!

还有一次,山西节度使刘从谏想再往上爬一爬,就来到长安,到处送礼,要钱的给钱,要美女的给美女,只要能帮我老刘在皇上面前说句话,我老刘绝对亏待不了你们!于是,很多人都发扬风格,当起了伯乐。

当时,李状元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很有做宰相的潜质,刘从谏自然也没忘了他,带了很多“土特产”去找他。结果,还没等开口,李状元就一脸正气地说:“连你这个节度使都是靠你爸的关系弄来的,你还想要什么?好好回去当好你的节度使吧,要想让我给你说好话,得拿政绩来说话!”

可惜,像李状元这样的傻子太少了,因为伯乐太多,皇上光看推荐语就看了半天,最后揉着眼睛说:“这就是我大唐的栋梁啊,赶紧升官!”

刘从谏如愿以偿,一高兴,又搞了一次答谢宴。敬酒的时候,自然又是马屁与笑脸齐飞,唯独李状元没笑,反而很认真地对他说:“回去好好干,别最后弄得家破人亡,对你对国家都不好。”

刘从谏回去后,跟家人说起长安的各级领导,感慨地说:“大多数人都在争权夺利,假公济私,只有李固言是真正在为国家做事,这样的人,肯定能当宰相。”

借刘从谏吉言,李状元后来还真的成了宰相,还被封为太子少师丶太子太傅,一品大员。

(来自:文史网)

美国对华政策-鹰派的声音成为舆论的主导

今年以来,美国舆论要求调整对华政策呼声四起,鹰派的声音成为舆论的主导,奥巴马执政以来的对华政策遭到学者们的质疑,白宫面临调整对华政策的巨大压力。这种情况在习近平访美后没有改变的迹象。

white-house

年初,美国国防部的“中国通”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出版新书《百年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书中指中国从毛泽东时代起,就对美国实施“战略欺骗计划”,最终目的,是不费一枪一弹,从美国夺取全球政治经济主导权。华府过去推行的向中国提供技术和援助的计划,是“美国历史上最系统化、最重大和最危险的失败”。hundredyear-marathon

这本书阐述的观点在美国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美国对华政策分析人士相信,70年代尼克松总统实施对华“建设性接触”政策,后来美国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原意是赢得一个友好、民主的中国,但事实上却培养一个战略竞争对手。这个对手目前正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地位,企图有朝一日称霸全球。

集中了数十位顶尖对华政策学者、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外交政策研究机构“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今年早些时候发表《修订美国对华大战略》的研究报告。报告呼吁美国对现有对华政策作出重大改变,以限制中国经济、军事扩张对美国在亚洲和全球带来的危险。“

报告提出的建议包括:签订排除中国的新的亚洲贸易协议,对中国实行更严格的科技出口政策,美国空军和海军在亚太地区更强有力的存在,建立美国与日本、韩国、印度、台湾和东南亚国家更紧密的战略关系,制定更加强硬的对抗中国在网络空间行为的措施。

相信受越来越清晰的鹰派舆论的影响,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的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竞选活动,民主、共和两党党内初选参选人,都将奥巴马的对华政策作为竞选的重大话题。尤其共和党,十多位参选人无人不对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提出批评或质疑。民主党的声音小些,但希拉里属于对华政策的鹰派人所共知,她近日批评习近平在国内逮捕妇权人士却来联合国主持女权会议”无耻”,更是语出惊人。

习近平访美,对扭转美国舆论对白宫对华政策的批评毫无助益,看不出这种批评的声音今后会消失或减弱。

有趣的动物知识10项

有趣的动物知识10项

Elk(图:麋鹿 Elk  图源Pixebay)

  1. 公狮子每天睡20个小时。
  2. 河马用汗水来防晒。
  3. 麋鹿角触觉很敏感,可以感知到苍蝇。
  4. 长颈鹿用舌头清洁自己的耳朵。
  5. 绵羊很聪明,会从栅栏网上面滚过去。
  6. 大象不能跳,因为……太重了。
  7. 家猫跑得比博尔特(目前田径短跑世界纪录保持者)还快。
  8. 一个熊家庭,小熊经常是异父同母。
  9. 科学家第一次发现鸭嘴兽时,以为那是假嘴还想拔下来。
  10. 把鲨鱼翻过来,它就会产生幻觉。
  11. 如果鸵鸟倒着跑步,腿看起来跟人类一模一样

(来自:北美论坛)

学会负责任 顽石也发光

Image一位初出校门的女老师,意外进入被帮派丶枪枝包围的中学教书。她如何扭转这群孩子的人生?

美国西岸的洛杉矶,充满明星梦想的好莱坞之城,到处传颂着扭转命运的故事。现在,又多了一位改变生命的明星,她叫做艾琳.古薇尔(Erin Gruwell)。

2007年上映,在台湾有线频道上不断重播的电影《街头日记》,里面那位老师,就是古薇尔的真实人生故事。

古薇尔从大学抱着主修英文与教育的学位毕业,意外地进入被帮派丶枪枝包围的洛杉矶市区中学教书。面对充满愤怒的拉丁丶非洲裔青少年,才从学校毕业丶总是戴着串白色珍珠项炼的古薇尔,显得特别脆弱。但是她没有被吓跑。

价值观影响人的一生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放弃,」古薇尔坚定又带着怜惜地说,「他们就只是个统计数字,」沦落成没有人想正视的吸毒丶犯罪人口。挑战激发创新,古薇尔以鼓励写个人故事的方式,重新激发这群顽劣少年的学习兴趣,把他们拉向正途。

但是,改变这群青少年最大的,是重新建立价值观。

最後决定成功与否的,是价值观,」古薇尔深信,许多青少年入歧途丶失去学习动力,其实是从来没有人好好教他们尊重丶负责任这些核心价值,「这些才是影响人一生的巨大力量。」

「我们必须先重建孩子的核心价值,」古薇尔认为这是她教育的最大工作,「让他们相信,负责任,好事就会发生。」

但是,这比教任何科目都困难,「现在孩子的世界太不一样了,」古薇尔指出。她所面对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许多是母亲未婚怀孕丶接受政府救助,从来不工作,「成长在这样环境的孩子,在生命经验里没有看过什麽叫做负责任,要他们怎麽学习负责?」

古薇尔是老师丶也像个妈妈,把价值观的学习,编织到每一次活动之中,从体验中学习。

古薇尔把学生写的个人故事集结成书後,带着学生一起到华盛顿特区送给教育部长。那是许多学生第一次搭飞机丶住五星级旅馆的旅程,有些孩子只能找到塑胶袋装行李。出发前,古薇尔一再叮嘱,简陋没有关系,态度最重要,大家要守秩序丶有礼貌丶不要喧哗。

一进旅馆大厅,正好碰上一群贵族私校的中学生,光鲜的打扮加上名牌行李箱,就像电影场景;但是他们喧闹丶恶作剧的样子,也跟惹人反感的富家子弟电视情节一样。当晚,古薇尔与她的学生得到意外的礼物,因为他们行止规矩,饭店反而帮他们办了一场小型欢迎派对。

尊重丶负责,与财富丶身分无关,」古薇尔说,她希望学生从中体会丶相信,「尊重责任丶负起责任,也就会得到对方的尊重。」

古薇尔很清楚,她一个人的力量很薄弱,她请各行各业跟学生演讲丶参与活动,其中有位关键的台湾企业家,就是金士顿创办人杜纪川。

热情的古薇尔与绅士的杜纪川,因同样坚信价值观是扭转人生最重要的关键而合作,在被社会放弃的问题青少年身上,重燃希望。图/杨焕世

一堂宝贵的信任课程

「我是那群学生的老师,」古薇尔比喻,「杜纪川是他们的人生导师。」杜纪川出钱,让古薇尔的学生拥有自己的书丶自己的电脑;杜纪川更花时间参与,用行为的典范驯服这群桀骜的少年。

有一次古薇尔带着学生与杜纪川一起吃饭,杜纪川开着数百万美元的名车到餐厅门口,每个人都瞪大了眼睛。杜纪川看到了,一下车,竟然把车钥匙丢给一个孩子,说,「你开去逛逛!」那名拉丁裔学生握着钥匙几秒钟,满脸狐疑转为兴奋,真的跳上车丶消失在高级的比佛利区马路上。真实的考验,从此开始,这孩子真的值得信任吗?

十几分钟後,拉丁孩子把车开回杜纪川面前,很酷的说了声「Cool!」短短的十分钟,赢得信任与尊重的经验,在十几岁少年的心理,烙下永远的印象。

负责,是要对整个人生负责,一天也无法松懈,」杜纪川相信,他也有青年孩子,「不是到速食店打工丶念完高中就叫负责。」这些出身贫穷的青少年,早就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但是人生的诱惑如此之多,只有培养坚强的价值观,才是握着颠扑不破的指南针。

现在的学习方式,太重视外在的评量,常让我们忽略了,最大的动力,可能是久未被灌溉的价值。我们负责任吗?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阅读 让心情开朗

阅读  让心情开朗

Reading by the Ocean(图源:Free Stock Photos)

在刚开始教书时,常常会为了学生的不懂事而有情绪,但渐渐的,透过文字间传递的智慧,让我可以看透事情的本质,可以把事情简单看待。在不同的时空,我会遇到不同的孩子,但是所有产生的问题,只是因为他们需要学习,而我的角色与责任,就是告诉他们这些道理。

让他们在过程中,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懂事的人,这就是学习。当然,有时候事情突然发生时,难免还是会有突来的情绪,後来我给自己一个功课,在有情绪时,我先抄一遍心经,抄完之後,再处理。毕竟要有平静的心,才能够说出理智的话,事情才会有机会解决啊!

现在再看到那篇故事,好像不会有相同的联想,但阅读这件事就是这样,有时候因为当时的心境而读的作品,就会加上当时心境所需的理解。因为阅读时,不只是作者的文章意义,同时也加上了读者自己诠释的意义,两者合一之後,才是阅读所得的真义。

所以,阅读不只是智慧的累积,也可以是情绪的出口。当内心有过大的能量,或无法排解的情绪,透过阅读,也许会发现相似的情境或情绪,进而因理解而得到释怀,这就是阅读的好处。我们可以在静静阅读古今中外时,意外的发现相同心境的好朋友,发现原来有人遇到和我一样的事,有着和我一样的心情,我们会发现我们不寂寞。因为,我们可以从阅读中,找到迷失的那个自己。

(本文摘自/曾经,阅读救了我/宝瓶文化出版)

(来自:心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