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说起:什么是尊重?

从古文说起:什么是尊重?

Zun Wine Container

(图:龙虎纹青铜尊  图源昵图网)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听见老人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尊重父母;也常见俩口子指责对方不尊重自己;还可见老板说员工不尊重上司,而员工又觉得老板不尊重自己。那么,到底什么是尊重呢?所谓“天丶地丶君丶亲丶师”,是儒家五种至尊的伦常。古人敬天法祖,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说文》尊本酒器,本义是古代用于祭祀的盛酒器,后来写作“樽”丶“罇”。甲骨文丶金文“尊”字,双手捧“酉”(酒坛丶“酒”本字)敬酒,小篆“尊”字“酉”失形丶双手变为“寸”,本义敬重:尊敬丶尊重丶自尊,引申义地位或辈份高:尊长丶尊卑,假借义敬辞:尊府丶尊驾丶令尊。

尊,《说文》高称也。《广韵》重也,贵也,君父之称也。《易·系辞》天尊地,乾坤定矣。《礼记·表记》: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而后可以为民父母。

重,《说文》厚也。字形采用“壬”作边旁,采用“东”作声旁。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本义指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有的金文加“土”,表示背土筐。徐锴曰:“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隶书变形较大,“人”形丶“东”形消失。

《周礼·春官》: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彝:酒器。《后汉书·张衡传》:“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六尊,谓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宾客。

上古时,人们崇尚“德”。礼被认为是人类的行为规范。孔子曾对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亦有“尊敬丶厚待”之意。如:“礼贤下士”。

《说文解字》:礼,履也。古文礼。从示从豊(豊,lǐ,行礼之器也。从豆,象形。寓意丰盛。)所以事神致福也。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孔子曰:“祭神如神在。”

《礼记·曲礼上》:“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意思是说:人们有了礼的规范,社会便得以安定,少了礼社会便会倾危。“礼,不能不学啊!”礼的实质在于对自己卑谦,对别人尊重,即使是担货贩卖的小商贩,也一定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况富贵的人呢?身处富贵而懂得爱好礼,就不会骄横过分,身处贫贱而知道好礼,那么志向就不会被屈服。

(来自:Vision Times)

荣格语录:谁向外看他就在梦中;谁向内看他就会醒来

  •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全然地接受自己

  • 理解自身的阴暗,是对付他人阴暗一面的最好方法

  • 谁向外看,他就在梦中;谁向内看,他就会醒来

  • 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左右不定,而是一种理智与非理智之间徘徊

  • 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 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

  • 由于具有思考的能力,人便得以迈出了动物界

  • 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 没经过激情炼狱的人从来就没克服过激情。

  • 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

  • I We=Fully I,(我 我们=完整的我)

  • 如果没有悲伤与之平衡,“快乐”这个词将失去意义

  • 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睡觉进入另次元时空??

睡觉进入另次元时空??

Time Space Cartoon Dogs

(网路图片)

您听过入睡失踪的人吗?曾任云南膳腊县满四分场六队临时工的艾忠平入睡後会突然失踪,然後又在屋外被发现,好像是穿墙人一样。不过入睡中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回事。

艾忠平是云南黑江县人。1980年(他17岁)到膳腊农场九分场一队表哥家。有一天子夜,与他同睡一床的刘成华有异样感,朦胧中发现艾不在床上,便叫醒同室睡的白忠强。他俩亮了灯,怎麽也找不到一起睡下的艾忠平。奇怪的是铁门闩着,窗户闭着。这是间水泥结构的住房,无处可出,只有平顶下靠檐一侧墙上有二个格子气孔,其眼只有窄砖宽,就是猫也钻不出去。不知艾忠平是怎麽离开这间房子?两人外出寻找。在房子不远处却见艾忠平蹲在地上,面向东方橡胶山,似睡着,走到他旁也不动。刘成华拉了他的手,问:“你为何这般蹲着?”他这才动起来,迷迷糊糊地说:“不知道?我怎麽在这里的呢?”这是第一次入睡失踪经过。

第二次

其时1983年12月,艾忠平在膳润乡烧砖瓦。那天晚上有7个人睡1间30平方米的茅草内。约12点半,有位叫罗志良的青年起来解手,发现艾忠平不在床上。他叫起来。“艾四不在了!”六个人都起来寻找,发现艾忠平面向东方蹲着。有人问他:“篱门抵着棍子,你是怎麽出去的?”他说:“好像有个长须老人拉着我的手从房顶洞口出去的,还叫我蹲在这儿,一处不要走。”白天观察房顶,并没有可以钻人的洞,只有老鼠才能出入的小缝隙。

第三次

第三次发生在1989年6月。艾忠平丶刘成华已经在膳满4分场6队当临时工。那天晚上,刘成华丶艾忠兴与他同睡。这是一小间平顶水泥结构的房子,同样关闭了门窗只有窄砖宽的气孔。这间单独小房子是专为看守大门造的,离队有2百多公尺。下半夜丑时,刘成华像被吓了似的惊醒,隐约听到外面“啊”的一声,接着他发现睡在中间的艾忠平不在了,而门与窗又都是关闭着的。刘成华丶艾忠兴两人立即外出寻找,却见艾忠平坐在房顶上,跷着二郎腿,面向着东方。刘成华不知他是怎麽上去,平时他没有上窜下跳的本领。从地面到房顶3米多高,没有梯子,也没有藉以上爬的垫阶,他俩无法上去,只是在地面嘶喊。只见艾忠平恍动了一下,突然从屋顶上飘然落下。片刻他才说:“我是睡着的。我不知道怎麽搞的。”

从艾忠平无声无息失踪的例子来看,岂不是表明着人类生存的空间以外,还有另次元的空间和时间?

(来自:奥秘网)

成就的习惯-把借口留给愚人

25年来斯坦福工程学教授伯纳德‧罗斯(Bernard Roth)都在教授一门叫做“社会设计师”(The Designer in Society)的课程,学生在课上会了解“设计性思维”如何能改善个人生活,由此进行自我检验、进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罗斯和其他教授提出“设计性思维”的概念,目的是把思前想后和犹豫的层面剥离掉,直抵问题的核心来进行修正。这种思维既可用来改善产品,如一只灯泡,也可以改善个人体验,如网络社交;更可以用来促进我们达成目标,如成功减肥或缓解焦虑。

罗斯的新书 《成就的习惯》(The Achievement Habit)就是这门课的结晶,其中充满自我提升的技巧。核心思想——也是“设计性思维”的核心,就是我们在改进负面习惯时,总是会拖自己的后腿。罗斯说,如果我们能停止为事情找外在理由,我们会更快乐、更成功。

问题就在于,我们的理由经常只是骗过了自己。罗斯写道,“我们用藉口来掩藏自己的弱点,当不再为自己找理由时,我们才更有可能改变习惯、获得真实的自我认知,从而生活得更满意、更有效率。” 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坏习惯每时每刻都在悄悄的阻碍我们自己和造成潜在的伤害,不如下决心改掉,这样做任何时候都不晚。

书中他举了一个个人的例子:早年开董事会时他总是迟到,每次迟到时,他就会解释说自己遇到了可怕的堵车。最终,他意识到自己每次迟到是因为没有重视这个会议,所以每次出发前他想多回几封电邮或打个电话都不会犹豫。意识到现实情况后,他就让自己提前10分钟出发,之后他每次都能准时到达。

还有一个例子:罗斯一次和研究室里的一位教授谈话,后者抱怨工作太忙,都难以抽时间陪伴家人。当罗斯追问教授的每日安排时,发现他工作时浪费了很多时间,之后又花不少时间和同事聊天。这样他就可以因为比所有人都走得晚而显得强干,也可以因没时间陪家人而获得同情。

罗斯写道:“显然,是他做出了选择,而太忙只是扯淡的理由。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我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发现端倪。”

罗斯也建议,不要直接告诉别人他/她的理由很不靠谱,而是用这种思维来看自己;别人的行为习惯,就留给他们自己去下功夫吧

百桩善事,抵不过一件丑行

虽百桩善事名传千秋,仍不抵一件丑行

Liu Pin

(网路图片)

柳氏家族

柳氏创姓鼻祖丶“中华和平第一圣”柳下惠,姓展名禽,食邑柳下,因以柳为姓,展柳系出同源,当以本家相待。

柳下惠一生只做过士师(管刑狱)这样的小官。但他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三次被罢免。孔子赞扬他:“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斯已矣。”

柳氏之后,人才辈出。唐代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柳体”创始人丶着名书法家柳公权,宋代有婉约派着名词人柳永,元代有“儒林四杰”之一的着名理学大师丶文学家柳贯,明代有军事家柳升,现代有着名诗人柳亚子,当代有叱咤风云的企业家柳传志等。

柳氏家训,与颜氏家训齐名。唐朝时,柳公权丶柳公绰丶柳仲郢丶柳玭为代表的柳氏家族,重视家学与家教,而闻名于世,光照千秋!在此谈谈《柳氏家书》!

唐柳玭《柳氏家书》

柳玭宗训:“实艺懿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修己不得不至,为学不得不坚!夫士君子生于世,己无能而望它人用,己无善而望它人爱,犹农夫卤莽种之,而怨天泽不润,虽欲弗馁,可乎?

柳玭是唐朝的世家大族子弟,门第很高,他的爷爷柳公绰和伯祖父柳公权都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大名不用多介绍,爱好书法的人都知道柳体,柳公绰也是书法大家,中国书法史上着名的“三绝碑”,成都《蜀丞相诸葛武侯祠碑》,就是柳公绰书写的,碑文由宰相裴度撰写,系名匠鲁建所刻。

柳公绰的官职很高,曾一路担任礼部尚书丶刑部尚书丶兵部尚书,后又获得一个荣誉称号:“太子太保”。

总之,柳玭出身名门,而这个名门的内涵体现在文化方面。中国史上有一个奇特现象,家族往往承担起文化传递和升华的使命,因此某些家族成为文化的代言者。刘备之所以听徐庶的介绍,拜访住在茅庐里的后生诸葛亮,有个很重要的主因是诸葛家族在东汉是一个有文化丶有品位的家族。这个家族过往的表现,为诸葛亮的信誉做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这些家族能将经典文化代代传承地流传百年,这些往往和他们内部的家训有关,而家书又是家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柳氏家族能成为文化代言者,从其后人柳玭的家书就可以看出他们是有两把刷子的。

个人修养如同种地

一个家族能长时间地获得肯定,这不只是和他们积累的美德善行有关,更与他们持身谨慎有着莫大关系。柳玭的家书中就指出,实实在在做很多善事——“实艺懿行”,社会未必欣赏,因为他们觉得你们家这样做是应该的;然而,一旦你们有位家族成员做了一件与社会期待值相悖的事情,哪怕一点点纤细的瑕疵丑行,马上引起众人指指点点——“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

有时候,否定的力量大过肯定的力量,高调地晒美德,还不如低调地不犯错。

文化意义上的大家族,不一定在每个时期都受重视,也会平淡,甚至也会落魄,这就是考验平常心的时候。是怨天尤人?还是秉持自身的文化高度,积极提升自身的素质,等待适合自己的时机出现?柳玭的家书就很强调个人单方面的修养,自己无能就不要指望被他人重用;自己没有善行就不要指望被他人所爱。尤其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丶成就就别抱怨:“我没有遇上好时代,这个时代不需要贤才。”

柳玭打比方说,就好像一个农民种地,自己态度很马虎丶鲁莽,不用心耕耘栽种和培育,收成不好时,却怪老天爷不降雨滋润,这样操作,就算你不想挨饿——“虽欲弗馁”,也不可能啊!

社会有时存在不公现象,但我们自身至少要做到一点:自身的品行和素质要过关,社会环境不过关,自身不能不过关。

(来自:Vision Times)

有效率人的7种品质

amazonlink -by Stephen R. Covey

  • 1-积极主动(因果循环
  • 积极主动-认知你的决定是你的人生否有效的主要因素,如何决定并承担你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和责任,你决定不做任何事情那么你也可能得到好或不好(因果的原因)

Habit 1: Be Proactive Take initiative in life by realizing that your decisions (and how they align with life’s principles) are the primary determining factor for effectiveness in your life.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your choices and the consequences that follow. Continue reading “有效率人的7种品质”

一双鞋

一双鞋

Childrens Shoes

(来自:Pixebay)

我母亲有一个非常破旧的箱子,在多次搬家的过程中都没有被丢弃。三年前的某一天,我在母亲的床下翻到了它,打开一看,里面尽是上了年月的物件儿:有姥姥给我母亲的银手镯丶父亲在离婚前给母亲买的戒指,还有婴儿的肚兜和三双很小的鞋子。我问母亲鞋子是谁的,她说是我们姐弟三人的满月鞋。

北方人有给婴儿过满月丶吃酒席的习惯,新生的孩子要穿着自己母亲亲手缝的布鞋子第一次暴露在风丶太阳和乌央乌央的陌生人中间。人们总是相信只有母亲缝的鞋子才能够在婴儿初次涉足人间的时候为他保驾护航,并且保佑在未来的人生当中‌‌“一路平安‌‌”。于是,我的满月鞋上就能看到两条龙在争抢一个火球,鞋底上也绣了如意的图案,甚至在脚踝处还有两根红绳,后来听大人说那是为了绑紧鞋帮而不让冷风钻进去特意设计的。等到我的小脚大到不能再穿满月鞋的时候,母亲又把它放进了那个小箱子里,带在身边,已经超过二十年。

到后来,我开始记事。父母离婚后母亲就外出打工,我和姐姐被寄养在了爷爷家。那是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我的耳朵和手都已经被冻肿。奶奶不分昼夜的给我和姐姐赶制出了两双棉布鞋,就是在布鞋的里层加上了棉花,会比一般的单布鞋暖和些。我时常能够想起在我八岁的那年,奶奶在有些昏黄温暖的灯光下面抽拉着麻线,声音响亮,那声音响亮到好像能从遥远的年代传递到此刻,伴随麻线声响的还有奶奶的动作,她把针轻轻地从头发之间划过,再用手指上的顶针把针穿进厚实的千层底,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直到我和姐姐蹦跳着向旁人夸耀我们脚上崭新的棉布鞋为止。

也就是在那一年的冬天,我此生第一次见到了皮鞋。皮鞋是我堂哥的,他跟着父母已经在我们县城住了好几年,学习的教室有楼梯和暖气,他甚至能用普通话告诉我‌‌“白菜‌‌”的读音。我到现在都记得他脚上那双漂亮到极致的皮鞋:黑色皮子显出柔软的质地,里层夹着的一层绒毛不长不短,看着就舒服,看着就想穿,看着看着就流露出了一丝难过。因为我穿着的是布鞋,在堂哥的皮鞋面前,即使我懂得那是奶奶辛苦做的,但它依然显得是那么的粗糙落后。

在堂哥刚回到奶奶家的那几天,我都是最后一个睡觉。等到大人睡着以后,我一个人爬出被窝,摸着黑找到堂哥的黑皮鞋而后强塞在我的脚上。虽然那双皮鞋对于我来说是有些小,但当我的小脚触碰到毛茸茸的里层的时候,我是满足并且感动的,被挤压的疼动感也已经被我自动屏蔽。

也不知道是哪一天的早晨,奶奶和堂哥商量让我穿一天他的皮鞋,堂哥二话没说的答应了。我也没有任何推辞就套上了皮鞋。我穿着那双皮鞋在村子里招摇过市,看见曾经鄙视过我的男男女女我都会用皮鞋踢起一阵尘土,而后看着他们惊奇又羡慕的表情,于是我又甩一把鼻屎,抹在大白杨树上。

那天夜里,当我把皮鞋脱掉以后,才看到袜子上粘了血迹,两根大拇指被挤压的也有些血肉模糊。从把粘在烂肉上的袜子撕扯下来到把烂脚伸进雪水盆里的那一长段时间里,我没有发出我那个年龄该有的哭声或者呜咽,甚至连表情都没有太多变化,我不知道为什么。堂哥问我疼不疼,我说不疼,于是他说我吹牛逼。

两年之后,母亲已经在城市里落稳了脚跟。大姨也求了很多人最后把我安排在了城里的一个学校。于是,母亲就把我和姐姐接到了城市里生活。我们离开村子的那天,奶奶从储存贵重物品的箱子里取出了一沓用麻纸包着的东西。当时我们都没有拆开看个究竟。爷爷给我们套起了驴车车,执意让我们别去坐坡上的机动车。一家人就那么难过的坐在一辆古老的车子上走向了分离。

在通往目的地的路上,我和姐姐好奇的拆开了奶奶塞来的麻纸。我妈看到后就毫不顾忌的捂着脸痛哭了起来。

那是7双大小不一的新布鞋。三个孩子各两双,我妈的一双。

我把我的一双鞋子套在了手上比划着大小,看见了细致的千层底,密密麻麻的收编针脚,要知道那是六十岁的老人的作品。或许只有我妈最清楚这7双鞋子的辛劳和情感,于是她哭的也是最撕心裂肺。

在来到城市之后,作为一个不会讲普通话的孩子来说我是很自卑的,并且我的穿着打扮似乎很不入当时的潮流,尤其是我那双已经快要磨破的布鞋。

我到城里的第一个同桌是个挺漂亮的女孩子,她的妈妈是当地电视台的播音员,家里住着小洋楼。她是第一个说我穿布鞋土的掉渣的人,说那话时她手里拿着一根五毛钱的陈皮棒。我的数学老师,姓高。她是第二个说我穿布鞋土的掉渣的人。那时是在上课,她路过我的身边,瞅了一眼我的鞋子,停下了讲课,用那把黄色的木质三角板指了指我的布鞋而后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那句话。于是全班的孩子都把头低下,望向我的脚,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怪声音,我很想在那一刻把我的脚和布鞋藏起来,可是也只是徒劳。

那天过后,我就再也没有穿过布鞋。我母亲曾经因为这件事狠狠地打过我一回,说我不懂事儿不会替她的劳累着想,我没有回复,只是低着头掉眼泪。最后,我大姨不知从哪里拿回了两双鞋子给我,一双是新买的钉子运动鞋,装在一个红色的长方形盒子里,另一双是有些旧的皮鞋,大小合适。那是我第一次拥有属于我自己的运动鞋和皮鞋,哪怕那双皮鞋算不上漂亮,但确实让我记忆到了今天。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穿过很多人穿过的鞋子,各式各样。渐渐地家里的情况好转了些,我就开始用母亲和姐姐的钱买新鞋,有包装而且还能闻到胶味的新鞋。

上了大学之后,我开始兼职打工和写作,有了一笔可以自己消费的钱。当拿到现金那一刻,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鞋店,准备买那双我已经看了好几个月的鞋子。结果是那双鞋子下架了。我执拗的要在有钱时买一双鞋只是为了完成某种只有我自己能够体会的仪式,所以在那时,仪式所需要的具体事物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于是我又随便挑了一双套在了脚上,我记得很清楚,那双鞋子花了我228元。当我提着旧鞋踩着新鞋走在那么宽的马路上时,我甚至有点恍惚和难过。原来在这场和鞋子拉扯的时光之中,我已经长到那么大,影子那么长,肩膀那么宽。

去年冬天,我特别好的一个朋友到西安找我。我们漫无目的地走在西安的寒风里。他不知怎么的就看到了有一个名牌的鞋店在促销,于是拉着我进去看看。货架上摆满了形状各异的鞋子,皮鞋居多。他指给我一双打很低折扣的皮鞋,我说不适合我。他说,应该很适合你爸。

一时间,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愣在了人群间不知所措。

回想起来,整整二十多年,那些与鞋子相关的故事中,居多的是因为父亲的缺席。父亲的缺席让我的生活变得穷困丶敏感甚至在很多时候会脆弱到难过哭泣。作为一个无辜的孩子,我当然有权利去埋怨甚至是痛恨我的父亲,这种情绪一直在我心里生长。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于父亲的种种情感又变得淡薄,不提及,不痛不痒,甚至在后来他与我的生活有了一些交集之后,我都没有叫过他一声爸爸,从来没有。

当我渐渐变得成熟,过了二十岁,我又莫名的感到一阵一阵的恐惧,我恐惧于他终将老去,终将满面皱纹的站在我的面前满脸慈祥,那时的我将如何面对丶赡养他?如何将他介绍给我的妻子和孩子?我一想起便毛骨悚然,毫不夸张。于是,我多么希望我们两个人中的一个可以成为破冰者,能够有人先站出来把那块搁放在心底的冰块捧在手心走进阳光里,把它融化。但我们的性格又执拗到那么像,各自把持着自己那不容侵犯的三分土地。

突然,当我的朋友告诉我说那双打折的鞋子可能适合我父亲的时候,我自然地愣住了。之后便打了一个寒颤,我有些招架不住,我要想想。

终于,我买了不贵的皮鞋,邮寄给了我的父亲。当我把快递单填写完成之后,我将风衣的领子立了起来,包住了整个脖子。

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眼眶就在那一刻湿润了,我试着忍了,可没有能忍住。

(来自:博谈网  作者: 王东旭)

五首正读倒读的奇特古诗

五首奇特回文诗  正读倒读都能通读!

Great Wall of China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史上最奇特的五首回文诗词,这些诗词正读丶倒读竟然都可以读通。读过之后,真是令人拍手叫绝!

这里所说的“回文诗”,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其实,不止是诗可以回文,词也可以回文。

回文有很多种形式,“通体回文”丶“本篇回文”丶“环复回文”等。其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而下面这五首诗词,都是能够“通体回文”的。

一丶宋代苏轼的《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回文倒读: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二丶宋代朱熹的《虞美人》

秋声一夜凉灯瘦,寂寂愁新逗。

病蛩悲蟀小庭中,落月悄垂帘影翠房空。

轻烟黛锁双眉恨,背镜情无准。

粉残脂剩酒醒难,靠遍皱痕罗袖倚天寒。

回文倒读,还是《虞美人》:

寒天倚袖罗痕皱,遍靠难醒酒。

剩脂残粉准无情,镜背恨眉双锁黛烟轻。

空房翠影帘垂悄,月落中庭小。

蟀悲蛩病逗新愁,寂寂瘦灯凉夜一声秋。

三丶宋代李禺的《两相思》

这首《两相思》更是令人叫绝,正读是《思妻诗》,倒读就是《思夫诗》了,不愧题为“两相思”,令人赞不绝口!

正读为《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为《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四丶清代朱杏孙的《虞美人》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

冷风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

院空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回文倒读,还是《虞美人》: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

绿芜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

露珠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更为奇妙的是:

朱杏孙的这首词,如果调整句读,又会成为一首七律:

孤楼倚梦寒灯隔,细雨梧窗逼冷风。

珠露扑钗虫络索,玉环圆鬓凤玲珑。

肤凝薄粉残妆悄,影对疏栏小院空。

芜绿引香浓冉冉,近黄昏月映帘红。

更难得的是,七律也可以倒读:

红帘映月昏黄近,冉冉浓香引绿芜。

空院小栏疏对影,悄妆残粉薄凝肤。

珑玲凤鬓圆环玉,索络虫钗扑露珠。

风冷逼窗梧雨细,隔灯寒梦倚楼孤。

五丶张奕光的《梅》

在回文诗中,有一种被称为“回文茶诗”,这类诗由八字首尾连成环形,每四字一句,或左或右,以任何一字为起端,皆可成文。

在回文茶诗中,最有名的要数清代张奕光的《梅》:

香暗绕窗纱,半帘疏影遮。

霜枝一挺干,玉树几开花。

傍水笼烟薄,隙墙穿月斜。

芳梅喜淡雅,永日伴清茶。

其诗倒读为:

茶清伴日永,雅淡喜梅芳。

斜月穿墙隙,薄烟笼水傍。

花开几树玉,干挺一枝霜。

遮影疏帘半,纱窗绕暗香。

(来自:文史网)

「我还可以画画吗?」视障生的真心告白

视障生:「我想继续画画」

Crayons Heart Shaped

(图源:Pixebay)

「以後还可以画画吗?我想继续画画。」你可能想像不到,这句话会是从一个完全看不见的国小学童口中说出。

许多人也许很难联想,既然眼睛看不见,到底怎麽画?画画对於全盲学生来说,真的那麽重要?

正是因为很难让人联想,所以台湾全盲学童,也许一辈子都未曾执笔做画。

就连学校老师与家长,对於这件事情都抱持极大的疑惑,导致美术课,在他们的生命中,是相当陌生的词汇。

打破迷思,原来全盲儿童也能做画

然而,在前年,台湾师范大学设计研究所的教授伊彬,就率先打破了这项迷思,带着自己的学生,展开研究计画,透过特殊的教材设计,与五常国小特教班丶启明国小的视障学童,一起挑战,这个被很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任务:「教全盲的孩童画画」。

而这项教学的成果,就在今年一月开始,为期半个月的时间,於台北艺术教育馆第三展览厅展出,每一幅画,都是出自於这些视障儿童之手,除了有自画像之外,还有情境图画,比如说,野餐丶多啦A梦甚至故宫博物院都被他们画了出来。

虽然部分作品的绘画程度,不如同年龄的明眼儿童,但却是这些小朋友,一生当中的第一次尝试。

「当初我们在做这件事时,小朋友的家长与老师,其实都搞不清楚我们在做什麽,」伊彬点出,绘画学习在台湾全盲儿童教育的艰难处境。

实际上,在国外早就已经把艺术教育课程,融入视障生的生活之中,更有许多成熟的研究探讨绘画与他们的关联性,然而,在台湾视障生却是绘画的绝缘体。

绘画的第一个改变:笑容变多了!

伊彬感性的说,视障儿童,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智力与一般儿童毫无差别,所以他们必然能察觉,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也因此,当他们知道自己也能跟大家一样拿笔绘画,很快的,他们的自信心逐渐被建立起来,而且情绪与想像力也能得到出口。

假日的展览厅当中,可以看见这些视障小朋友,兴冲冲的脸上泛着笑容,拉着自己的家人,大方的分享这些画的意义,指导这些儿童做画的研究生林美倩欣慰的说,还记得这些家长,起初有些抗拒,但现在却是主动的,希望能持续教课,内心成就感,难以言喻。

「绘画是孩童成长很重要的认知活动,」伊彬说,绘画能将大脑的认知区块巩固起来,也能构筑孩童的对於世界的想像力,若这些全盲儿童,没有绘画的经验,对於世界的概念,就只剩下单薄的触觉。

(原文来自:远见杂志  作者 / 陈承璋)

没电了怎么过?听听古人怎么说

没电了怎么过?听听古人怎么说

DCF 1.0

(图源:Wiki)

现在因为有电器用品等现代器具,使得生活与交通便利。黑夜降临,我们不必像古人那样秉烛夜游或是点烛火夜读,我们只须打开电灯及电脑,即可浏览书籍与网上资料,也可以手持手电筒可四处闲逛,甚至连手机都有了手电筒的设置……。

你能否想像,古人在没有电灯丶电脑或其他电器用品可进行娱乐休闲的夜晚,还能进行什么活动?

下面的诗词将为你解答,或许你在阅读之后,将会发现,其实古人的夜生活比你的还丰富多彩!

1.睡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发呆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3.喝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4.下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5.会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6.叹气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洲西涧》

7.织布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作者不详《孔雀东南飞》

8.洗衣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来自:文史网  原文:Vision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