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这项心态,再优秀都很难接近成功!

Image当你对成功充满渴望时,你可以做到以下 4 点:

1. 渴望会使失败成为不可能
当你有明确的目标後,就不会畏惧失败,只有不断地尝试,直到成功。

2. 渴望会促使一切的改善
当你真的想要做到某件事时,没有「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只有不断的改善,把你想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3. 渴望会使你找到所有机会,去解决一切的问题
当你遇到困难,你会「找出所有的办法去解决」。当你不够渴望做到那件事时,你只会「找藉口」不去解决眼前的麻烦。

4. 渴望会是你的驱动力
如果你足够「渴望」的做某件事,别人不用要求你,你也会自动去完成那件事情。

渴望,可以使你改变一切。没有人可以教你如何渴望,想要得到成功的人生,就取决於你对於你想做的事情,有多想要做到而已。

在纽约哪里可以吃到正宗的台湾便当?

如今的披露街(Pell)只是两个安静的街区,但唐人街当年就是在宰也街(Doyers)尽头与披露街交界的地方诞生的,到现在,旅游指南仍然会说起帮会和麻将。

到了晚上,在披露街的东头,来到鹿鸣春(Joe’s Shanghai)品尝汤包的人排起了长队。他们可能没注意到去年6月开张的台湾原创便当店(Taiwan Bear House),它的标识是一个泰迪熊,让人觉得它可能又是一家生气盎然的珍珠奶茶店。

但是看看橱窗后面堆积如山的木头空饭盒吧,它们在等着被装满呢。先是一层米饭,然后是用文火炖到快要成了肉汁的碎猪肉末。饭盒一侧是蒜炒高丽菜,因为仅仅过了一下火的缘故,仍然口感爽脆、颜色鲜亮。另一侧是半个卤蛋,还有被压得密密实实的豆腐干,点缀着八角。

上面可能还有一块裹着极松软脆皮的炸猪排,也可能是肥瘦分明、切成蛋糕薄厚的五花肉,或是被煎炸了两次的脱骨鸡肉,松脆的鸡皮格外经嚼。

在台湾,这种放在盒子里的食物被称为“便当”,也就是日语中的“bento”,它来自20世纪上半叶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它们朴实无华,也不需要什么提升。台湾原创厨房的秘方里包括Skippy花生酱和番茄酱。

事实上,给这家餐厅菜品的最好恭维,就是说它的口味好像是火车餐。当然不是普通的火车,而是行程1000多公里的台湾环岛火车。台湾全岛到处都有便当,但几十年来,最受人喜爱的还要算是政府运营的台湾铁路管理局推出的台铁便当。

每一年都会售出成千上百万份台铁便当。它们一度在站台上被小贩兜 售,从火车窗里抛下来。去年夏天,模特们一本正经地带着它们走过秀台,这是为期四天的“台湾铁路便当节”活动的一部分,一份媒体通稿称之为“满盒都是爱、 故事与人性。”本月,台湾电视上的晚间新闻称,台铁便当可以通过网络订购。

在台湾原创,每份便当的价钱不到10美元,足以让你一整天都活力十 足(在台湾的售价可能连3美元都不到)。它们被装在轻盈,可生物降解的杨木饭盒里,饭菜压得密密实实。它不像日本便当那样分格,饭菜的分布是纵向的,最底 部是寿司米饭,上面一层层压着猪肉末、高丽菜、鸡蛋和豆腐。

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部分,便当就会减色不少(这里的素食便当就是证 据,只是柿子椒和蘑菇加蚝油的大杂烩)。米饭浸在菜汁中,一点味道也不会损失;高丽菜和盐配合得恰到好处。鸡蛋在酱油、番茄酱和葱姜蒜末中卤过,染成了深 色,带有肉香,无论何时何地都大受欢迎。豆腐干是经过调味的,在这里几乎是甜的。

餐厅老板都是年轻人,其中郭怡文和吴侄琏在台湾长大,来美国念研究 生,第三位老板张育齐来自纽约。三人都没有厨师背景。吴女士在一家对冲基金工作、张先生是工程师、郭女士学会计。所以他们从一家台湾便当店雇了一位大厨来 纽约,把自己的拿手菜传授给郭女士,由她再来培训员工。

炸鸡的灵感来自台湾夜市上出售的“鸡米花”,它把无骨的大块鸡肉用中国的五香香料熏过,带着微微的热度,表皮之下有一点韧性。猪排上裹的不是普通的地瓜粉,而是日式面包粉。追求正宗的人可能会反对,但炸出来的脆皮呈古铜色,既松脆又柔软。

不过,如果必须选择,我还是会放弃猪排或鸡肉,来上一份分量更大的猪肉末,这是最便宜的便当,也最好吃。

吃便当的快乐有一半来自于专心致志地很快吃光。一天下午,我邻桌的年轻人弯下身子,脸贴到食物上的样子近乎不雅。他什么话也没说。店里的人全都没说话,只顾着吃,完全没兴趣交谈。

生活压力好解决

生活压力好解决

Kites Colorful Pi

生活中多些微笑,充满活力。(网络图片)

现在您是否因为紧张的生活和工作感觉到压力太大呢?您是否找到了相应的解压方法呢?在此我们总结了几种比较有效的解压方法,希望对压力过大的您有一定的帮助,让您的生活多些微笑,充满活力。

1丶和朋友一起说说笑笑

对女人来说,经常和朋友在一起谈笑风生是有助于精神健康的。研究证实,大笑可以降低体内的皮质醇水平,从而赶走焦虑。

2丶心态乐观

乐观的心态会让人凡事都往好处想,摆脱悲观思想。

3丶重视睡眠

据“哈佛女性健康观察”月报报道,缺乏睡眠会让人变得易怒,烦躁,情绪化,精力难集中。睡眠不足会让你连自己感兴趣的事都难以完成,这更加重了焦虑情绪。

4丶培养爱好

培养爱好就是给压力寻找一个可释放的出口。营养生物学家肖恩·塔尔伯特表示,业余爱好和消遣活动能让人以一种健康的方式释放压力,让人在忙忙碌而倍感压力的工作之余能有点念想。置身大自然的园艺活动就是一种不错的减压方式。

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每个人所承受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在生活中,对于压力就要重视,合理的释放压力,合理的维持压力的强度,在生活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事情,而通过上文的减压方法,往往能够有效的减少人背负巨大压力的几率!

(来自:Vision Times)

孩子做家事不是「帮忙」!

孩子做家事不是「帮忙」!

Jude Girl Dish Washing

(图源:Flickr)

亚洲式教养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把孩子照顾得太~好,孩子们只要专心做孩子,做成小祖宗丶妈宝就好,其他什麽都不用做。现代年轻父母渐渐意识到让孩子学习做家事的重要性,开始请孩子「帮忙」做家事,甚至祭出「帮忙」做家事就可以得到奖励,但这样一来,反而无形中让孩子把做家事当成一项有目的的活动。

有一次女儿为了存钱,先生建议她可以帮妈妈做家事来赚零用钱,这个主意马上被我打枪!『做家事赚零用钱』听来合情合理,也行之有年,但是我转念一想,做家事怎麽会是「帮忙」我?明明就是我在「帮忙」他们啊! 日常生活里我尽量把孩子能力所及的部分放手给他们负责,还做不到的我可以「帮忙」,家事本来就是每个家人的事,妈妈的责任在教他们学习,而不是样样替他们做到好!於是我对女儿说,「做自己家里的事当然不能赚钱,要是做这些家事可以赚钱,妈妈我早就发了!」女儿听了虽然有点泄气,但是平常跟妈妈一起做家事习惯了,想想好像又蛮对的。

我一直避免对孩子说:来「帮」妈妈做家事!

因为家事是每个家人的事,不是妈妈的事,孩子做家事不是「帮忙」妈妈,而是在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在向自己负责!所以我一向都是邀请孩子「一起做家事」!儿子还小,有时会耍赖不来,那我们就只做完我们的部分,请他自己去完成他的部分(例如:他的衣服我就留在洗衣篮里等他自己来晒,或是他用过的碗筷我就留在桌上等他自己去洗)。有过一次经验,下次再邀请他,保证二话不说马上出现!

我相信人生该学习的功课不只存在书本上,拥有打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基础。对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负责的人,怎麽可能将事情做得圆满?

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太小做不了什麽就不把事情交给他们,总想着等孩子大一点再说,但是一年一年等下去,等到孩子够大了,你也已经叫不动他们了!孩子学步期开始会表现出想「帮忙」的欲望,这时就要抓紧机会让她们尽可能地养成「一起做家事」的习惯。

摇摇摆摆地孩子可以跟妈妈一起把折好的衣服拿进房间收; 妈妈晒衣服时孩子则负责递晒衣夹。孩子2岁左右开始认识颜色丶数数,晒衣服就是个好机会!我会跟孩子说:「现在妈妈要红色的夹子!」「要两个蓝色的」然後数给他看「1丶2, 这样就是2个!」「现在只要1个喔!」

晒完一篮衣服,颜色都认识的差不多了!这个练习机会几乎每天都有,学习超级有效率!

再说,孩子这麽小丶离地面这麽近,吸地丶擦地哪里难得倒他们?有机会操作那些轰隆隆的机器小家伙可高兴的很;再来,擦地=玩水,一整个HIGH啊!孩子闯祸时为什麽大人明知道他们是无意的还会生气?因为收拾的人是我们嘛!这种时候也请孩子先试着自己清理,弄得不够乾净没关系,尽力就好,多练习几次就会熟练了,妈妈也不是生下来就会拖地的啊!培养孩子家务能力的同时,也教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Walnuts Pi(Ethan坚持要在地上敲他的核桃,搞得满地都核桃壳碎屑,没关系妈妈一点都不介意,因为他负责自己吸乾净! 图源:Pixebay)

我们都不要把做家事当成一件辛苦的差事,孩子是很奇妙的动物,他们有把任何事都变成游戏的能力!专家都说「游戏」对孩子大脑发展丶思考能力和肢体协调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市面上更有数不清贵森森但父母却趋之若鹜的益智玩具!勤俭持家如我们,别忘了身边就有现成丶免费的益智玩具,而且还是超立体又互动式的喔!嘿啦,就是家事!把家事交给孩子,会发现孩子有100种方法「玩」家事!在「玩」家事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孩子怎麽安排丶判断,更会惊讶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要再请孩子「帮忙」做家事!家事是每个家人的事,我们是一家人,就应该「一起」做家事!一起做家事,培养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丶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还达到寓教於乐的目的!大人看是琐碎的杂事,孩子的眼里却处处是笑点,跟孩子一起做家事,虽然偶尔被他们的无厘头气到快冒烟,但下一秒又被他们突如其来的幽默感惹得笑出眼泪!

还在懊恼做家事占去很多陪孩子的时间吗?只要念头转一转,轻轻松松就把花在家事上的时间变身成亲子相处的美丽时光喔!

(来自:未来Family)

中国留学生抱团的“薄膜”,要如何破?

作者参加学校组织的“鼓圈”活动,此活动旨在增进国际学生彼此了解。

作者参加学校组织的“鼓圈”活动,此活动旨在增进国际学生彼此了解。

我就读研究生的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 简称JCU)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Queensland)的汤斯维尔。澳洲的大学课程中,小组作业比重很大。但是我入学半年多,还没有和亚洲以外的学生 同组合作过。这对于立志融入本地文化的我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今年年初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决定改变,计划建立一个既有国际学生,又有澳洲本地学生的真正的 “混合小组”。没想到,这个计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得多,过程还有几分戏剧性。

被我选作突破口的是“IT项目实践”课。在这门课中,组员们需要在 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工作,历时一年完成一个真实的IT项目,组员的选择对于课程表现的影响很大。第一节课那天,导师就给每个人发了十几封很长的邮件,让我们 从中选出中意的项目,然后就开始分组了。面对几乎一无所知的项目和一屋子陌生面孔,我知道自己必须快速做出决定。首先我和一个上学期同班过的印尼同学“结 盟”,我知道他是个勤奋可靠的队友。这时三个澳大利亚本地学生举手示意对第一个项目感兴趣。印尼同学向我使了个眼色,我们马上也举手。一个来自巴布亚新几 内亚(简称PNG)的学生弗朗西斯也举手了,总共有六个人对这个项目感兴趣。

但是,课程要求每组最多四人,于是我们坐在一张桌子周围讨论如何拆分为两组。

我的如意算盘是让弗朗西斯和两个本地学生一组,我、印尼同学与另一 个本地学生一组,这样每组都是“混合型”的。正当我搜肠刮肚,试图找到一套政治正确、不冒犯任何人的说辞的时候,一个本地学生说:“你们看这么分好不 好?”说着用手在桌面划出一条虚拟的线,线的一侧是三个本地学生,另一侧是三个国际学生。我发现这种肢体语言非常巧妙,不需要遣词造句,而且看起来很随 机,只不过三个本地学生“恰好”坐在一起,而且“恰好”被划到同一边而已。我和印尼同学没有找到什么反驳的理由,所以只好点头同意。这样的结果让我有些沮 丧。之后又经过几次组员调整,在中国同学的建议下,我把弗朗西斯推荐到了别的组,又吸收进两个中国人,重新组建了一个“亚洲组合”。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正 常”而“舒服”的轨道。

在我所在的大学,这种“纯亚组”甚至“纯华组”的现象很常见。全校 两万多名学生当中,中国学生大约一千多人(2013年数据)。在这些中国留学生周围似乎有一层无形的薄膜,把他们包裹在一起,与世隔绝,很难突破。我有一 个中国同学,整个学期几乎完全没有说英语。这位同学为人友善,也善于与人打交道,但是他还是没有尝试去突破这层薄膜。上课听不懂的地方他就问身边的中国 人;小组作业和期末复习与中国学生一起做,纯汉语交流;打工在中餐馆,老板说汉语;业余时间聚会、打球也是和中国学生一起。有一次做实验,他的电脑坏了。 他像往常一样让我帮他问问老师怎么办。我和另外一个中国同学就想逼着他说一次英语,谁也不肯帮他问。他在那台罢工的电脑前坐了差不多20分钟,终于起身去 找老师。那老师立即很热情地到他电脑旁帮他解决问题。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听他说英语。他在这个华人人口只有1%左右(还有一部分只说广东话)的小城为自己营 造了一个纯普通话环境,而且运行良好。当然,有时候他也会抱怨,说这个地方“既荒凉又无聊”。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在美国,有的大学因为大量中国学生语言能力不过关而被迫降低授课标准。中国留学生聚集的地方,有时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社会,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行为问题。发生在美国加州,导致三名中国留学生被判刑的绑架、凌霸案就是一例。

为了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任务、融入本地环境,我所在的大学 做了不少努力。例如把授课视频传到网上,供没听懂的学生反复观看;还有一种“手把手教程”,把实验步骤划分为最基本的操作,附上图片,保证没有任何基础的 学生也可以按部就班地顺利完成。此外每周还有免费午餐会,为国际学生创造交朋友的机会。

作者与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詹姆斯库克大学校园。

作者与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詹姆斯库克大学校园。

即便如此,还是有一些隐形的障碍干扰着不同族群学生之间的合作。有 一位中国同学,他听说我在IT课没有和本地学生同组,竟然替我庆幸。他说自己曾经有三个本地队友,那段经历不堪回首,因为分组一结束,他就再也看不到这几 位队友的踪影了。他只好独立完成四个人的工作,连按时按量交作业都困难,差点“挂科”。团队作业是学业评估的必要部分,如果不能在截止日期前提交合格的作 品,整门课都会不及格。按照学校规定,如果“挂科”,需要重修并再次缴纳这门课的学费。对于留学生来说,每门课学费3000多澳大利亚元,折合人民币大约 1.5万元(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的学费更贵)。然而本地学生没有这个压力,澳大利亚政府给本国学生发放丰厚的财务补助,学费低廉。与兢兢业业,力求安全 毕业的留学生不同,本地学生往往更注重享受生活和发展个人爱好,例如组建摇滚乐队等。“他们根本不在乎”,那位同学说,“我当时是‘一拖三’,活儿都是我 一个人干,拖着他们走。如果你能力强能拖得动,那还好。一旦拖不动,就都挂了,但‘破财’的只有你一个人。”

当然,潜在的“问题队友”并不仅限于本地学生。中国留学生圈子里还 流传着对印度学生的一种看法,认为他们出来留学,大都是想“黑在这边”打工。我知道这是一种刻板印象,但似乎也并非完全出于捏造。我的另一个中国同学,由 于准备不充分,在大多数同学都已经组成团队的时候还是“孤家寡人”,最后找到两个同样“掉队”的印度学生。据他讲,这两个学生每周7个晚上都要在餐馆打 工,周末两个白天还要洗车10个小时。每周打工时间超过40个小时,基本无暇顾及学业。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国际学生每周最多打工20小时,因此他们多出来的 20多小时工作时间属于“黑工”。印度学生也有他们的苦衷。相对于印度的收入水平,澳大利亚的物价高得令人咋舌。与很多得到父母全额资助的阔绰的中国学生 不同,印度学生大都需要更多的打工时间以获得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

还有一位我在汤斯维尔最好的中国朋友,他曾力阻我和PNG的学生同 组,原因是他“惨痛”的经历。他在校外租房住,前后共有过三个来自PNG的室友,每个都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其中一个违反事先约定,半夜里在家中举行聚会, 吵得其他人睡不着觉,喝醉以后还往我朋友的女友车里撒尿。另外一个女租客和我们一样也是JCU的学生。她先是声称没钱,暂时交不上房租,只把一个iPad 交给我的朋友算抵押。之后几个月消失不见。根据澳大利亚法律,租客就算拖欠租金,任何人也无权进入或清空她的房间。然后有一天,她趁着我的朋友不在家,突 然回来把自己的所有物品搬走了。搬走后她继续在JCU上课,拒绝补交拖欠的六个月房租,还要求返还iPad。后来我陪我朋友去报警。警局接待我们的女士问 明情况后直接就说:“房租问题属于民事案件,警察管不着。但是那个iPad你需要还给她。澳大利亚法律不允许私自扣押他人财物,如果她告你盗窃你会很麻 烦。”离开警局后,这位朋友恳切地对我说:“我求你了,千万别跟那个地方的学生一组。你这个项目要做一年,不是闹着玩的。”

我知道他是诚心为我好,出于“保险”的考虑,我最终发邮件把弗朗西 斯推荐给在桌子上划线的那三个本土学生,帮助他们组成了一个“跨国组合”。再次碰到弗朗西斯时,我有些尴尬,对他说很遗憾没能和他一组。他表现得很有绅士 风度,说没问题,他现在这组合作得很好。说完还咧嘴向我友好地笑了笑。那一刻我开始有点怀疑自己的决定,我是不是太过追求“保险”了?

毕竟,总体来讲,我发现如今的澳大利亚已经是个非常开放的、多元化 的社会。比方说弗朗西斯,他来自澳洲原住民族群。他的祖国PNG一度是澳大利亚的领地,与昆士兰只有一条狭窄的托雷斯海峡相隔。北昆士兰地区作为澳洲原住 民的传统领地,当地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多元文化和种族平等。当然,这样的善政并非自古有之。澳大利亚在历史上实行过臭名昭著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甚至曾经 把大量白人与原住民所生的混血儿童从他们的原住民家庭中夺走,并强制灌输白人的语言、生活方式和基督教思想。直到2008年,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 (Kevin Rudd)才正式就此向原住民道歉。经过几十年的进步,现在的澳大利亚已经基本上纠正了之前的错误并强调原住民的权利。在很多公共场所,除了悬挂澳大利亚 国旗外,还要悬挂澳洲土著人旗和托雷斯海峡群岛人旗。新生的开学仪式上,照例要请一位原住民向所有新生宣告,这片土地是原住民的传统领地,他代表所有原住 民欢迎新生的到来。

作者与来自美国和老挝的室友在宿舍阳台分享自制的食物。

作者与来自美国和老挝的室友在宿舍阳台分享自制的食物。

再说,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澳洲的环境是友好的。在街上 相遇的陌生人,只要有眼神接触,一般都会互相微笑或者打个招呼。任何公开针对外国人的歧视都是被禁止的。这一点和中国很不一样。在当代中国,虽然社会上对 外国人早就相当开放,针对外国人的歧视还会存在,有时甚至是官方主导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定”。例如不少旅馆被禁止接待外国人,西 藏,南疆等部分自治区往往不允许外国人自由旅行。近日,北京的街道、地铁站张贴了一张宣传画,警告中国女性和外国男人恋爱是危险的,因为他们可能是间谍。 这种内容的宣传品在澳大利亚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这种平等的环境也有一个“副作用”,就是对待任何人一视同 仁,没有特殊照顾。一个国际学生就算英语再好,一般也不会受到特别的称赞;如果你听不懂别人的英语,对方也很少会特意把语速降下来。刚开始我对此有些不适 应,但是时间长了,却发现这也许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有一次我在宿舍客厅看电视,一起看的有一个美国女生和一个澳大利亚女生。看的是一档相亲节目。美国女生 嘲笑那个女主角夸张的裙子看起来像鸸鹋。鸸鹋这个英文词我不懂,美国女生就耐心地给我解释,用的是正常的英文表达方式和语速。我很不争气地还是没听懂。于 是那个澳大利亚女生就用非常简化的英文词汇刻意放慢了语速跟我说:“鸸鹋是一个大鸟”(Emu is a big bird)。这招果然见效,我确实听懂了,但是一瞬间我觉得很不舒服。我感觉到自己被轻视了,感觉自己被当作小孩子看待。如果每个澳大利亚人因为我的英语 不好就都这么跟我说话,我得有多可悲?我宁愿她们不照顾我,跟我说正常的英语,就算我听不懂。

这件事之后,我好像想通了为什么包裹在中国留学生周围的那层“薄膜”这么难以突破,因为这方面不会有“手把手教程”。要想体验地道的本土文化,只能自己去跨越障碍,寻找突破口。

理解朋友一句话就足够了!

理解朋友,一句话就足够了!

Children Girls Freidns

(图源:Pixebay)

不知道为什么? 在我最需要朋友的时候,那些曾经的朋友却远远地躲着我?

经历过一次离婚。从我离婚那天起,许多朋友都不与我联系了,有些人在大街上碰到我,都远远地避开,绕着我走。我还患过癌症。刚确诊时,我多么希望得到朋友们的安慰呀,可是他们中许多人都不再与我通电话了。

一位女士告诉我,在她丈夫病危的那段时间,丈夫的朋友们,甚至包括在他们的婚礼上担任过男傧相的朋友,都不再来看望他了。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这似乎是个合理的解释。但我的一个小小的经历告诉自己,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那是一个星期五,我上街采购,半路上去一家饭店吃早饭。饭店里人很多,收银台的服务显得非常慢。就在轮到我的时候,收银员忽然叫了起来:“哦,该死!所有资料都不见了!”她的工作电脑出了故障。

她焦急万分,四处张望,希望得到帮助。她问一个同事,同事爱莫能助,然后她给她的经理打电话。在等待技术员的时候,她抬起头,对我说:“我知道,您会很着急,偏偏在轮到您的时候,电脑坏了。”她急得眼泪快掉了下来。

我安慰她说,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一切会好起来的,我并不着急。“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我能做些什么呢?”她问。

“你正在做呀。”我说。

我后面的人不理解我们的对话。“她说什么?”一个女人问旁边的男人。

“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男人答道。

我立即转过身,对他们说:“你们说错了,她十分清楚她能做些什么。电脑出故障了,但是她干得很好。”

我又转回身,看见她面露微笑。“我很高兴,出这种事时,刚好碰到您。”她轻声说。

几分钟后,技术员修好了电脑,收银正常进行。她报了价,我递给她钱,在她把零钱找给我时,我握住了她的手。她略显吃惊,看着我。“谢谢,你做得很好,祝你一切顺利。”

她的眼睛里闪出晶莹的泪光。“谢谢。”她喃喃地说。

我们都乐于帮助别人,体谅别人,但是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莫能助,有时苦于安慰的话不起作用。于是我们选择了回避。然而,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时候其实一句“我能做些什么”就足够了。

(来自:Vision Times)

40岁想更上层楼:先学会为「自己」保留时间

Image年届 40 岁,是人生的关键时期。

不管在工作丶家庭或人生,人到了 40 岁左右,都已经累积了足够多的历练,身上的重担也愈扛愈多。经理人到了 40 岁,想更上一层楼,不能只是继续做自己很熟丶很会的事情,更要拨出时间培养新技能,否则不仅会面临被後起之秀取代的压力,也会把自己局限在单一领域里,就算想转换跑道也很困难。

1. 职涯角色再定位
经理人要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到没有人脉的新环境里,做不一样的工作,让自己归零丶从头学起,累积多领域的经验,成为「超级通才」。

换环境未必是转职,也可以在同公司内出任不同职位。出井自己就是历练了音响丶电脑硬体和雷射影碟等事业部门,最终积累出社长所需的决断力。

2. 一定要留时间给自己
40岁的人,时间多半都留给事业和家庭,但是建议一定要保有独处的时间,否则做不出像再定位这样重要的决策。

假如找不出时间一人旅行,不妨和出差结合在一起,提早到达目的地,空出一段时间用来思考。

3. 做别人不想做的工作
再定位最好是做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这样既没有人跟你抢机会,任务的挑战性也大。

4. 「不懂装懂」是人生大敌
在专业人士面前「不懂装懂」,一下子就会被看破手脚,不如勇敢承认「我不知道」,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帮助。不过强调,「坦率承认自己的无知,不代表可以不学习。」就像找来高尔夫名将教你挥杆,你也不会因此就学会打球;还是要努力自我充实丶请教别人,才能快速成长

睡眠是所有抗老化方法最重要的一环!10个简单小技巧,照做就能睡好丶睡饱

Image以下是提高睡眠质与量的十个重点:

1. 新鲜空气使睡眠更有效率
我做过多次实验,在原始森林环绕的有机农场过夜,如果把门窗打开,让户外新鲜空气进来,睡眠六个小时就有平时八个小时的效果,这是因为含氧量高丶空气负离子多,对身体修补很有帮助。反之,若是门窗紧闭,整个晚上只呼吸一个房间容量的空气,其实氧气是不够的。

有人会说:「夏天天气热还可以开窗,冬天怎麽办?冬天寒流来要怎麽开窗睡觉呢?」我的秘密武器是毛线帽和鹅绒被,可以在摄氏7度的气温下开窗睡觉,也不会觉得冷;不过前提是呼吸道要健康,有肺部疾病的人,可能要开暖气或装热交换机。

2. 全暗的环境让眼睛休息
不要开小夜灯睡觉,因为褪黑激素在黑暗中才会分泌得多,使我们的睡眠深沉。为了安全(怕半夜起来跌倒)必须用小夜灯的家庭,我建议用感应式的,睡觉时不亮,起身时才亮。窗外有路灯的话,最好能做不透光的窗帘遮光,让房间尽量保持全暗。如果实在是无法隔绝光线,可以戴眼罩睡觉。

我使用睡眠侦测软体SleepBot和Sleep Time来侦测自己的睡眠,发现每天早上五丶六点之後,睡眠一定会变浅,原因是天亮了,阳光照到眼睛,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观察到这情况後,我都会在半夜起床上厕所後戴眼罩,这样就能熟睡到自己想起床的时间,整个睡眠因为熟睡时间延长,品质提高许多,身体也变得更有精力。

3. 安静的环境让耳朵休息
我在新店山上的实验农场,环境非常天然,有一条终年流水潺潺的小溪,实在非常难得,不过也因此有个缺点,就是晚上水声有点吵,到了春天蛙鸣此起彼落,让人整晚无法入眠。

面对这种情况,只要戴合身丶高品质的耳塞睡觉,问题就解决了。当然,一开始戴耳塞入睡一定会不习惯,但一个月後反而觉得戴耳塞很有安全感。

4. 远离电磁波
我曾连续三天头部靠着无线分享器(wireless router)睡觉,结果出现头晕的症状。从那天起,我尽量让睡觉环境的电磁波维持在最低状态,睡前一定关闭无线分享器,把手机切换成飞航模式,至於邻居的无线分享器,关不掉也没关系,因为讯号比较弱,如果真的要彻底隔绝,就要在卧房的房间墙壁设置防止电磁波的金属网。

5. 用特殊造型的枕头避免打鼾
打鼾会干扰睡眠,甚至使人无法进入熟睡,短期会造成高血压,长期会导致失智症,不可轻忽它的危害。

6. 白天运动量愈大,晚上睡眠愈深沉
身体白天和夜晚所分泌的荷尔蒙不一样,白天运动量愈大,日间荷尔蒙分泌愈多,当晚的夜间荷尔蒙就会分泌愈多,睡眠也会愈深沉,这是日夜荷尔蒙的规律。反过来说,白天运动不够,晚上就会睡不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疗养院的卧床老人,或是住院病人,整天躺在床上没运动,晚上就会很浅眠。而新兵训练的士兵,因为白天操得要命,晚上倒头就睡。

7. 别错过黄金四小时
太阳下山大约是晚上六点到八点之间。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在太阳下山後两小时内入睡,现代人虽然不太可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少也要在晚上十一点前入睡,否则就是在熬夜。如果熬到凌晨三点才入睡,无论怎麽睡都睡不饱。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点是睡眠的黄金四小时,这段时间要尽量保持在熟睡状态,最理想的熟睡时间是每晚五小时以上。

8. 每天最好睡足八小时
人类平均睡眠时间是八小时,有人多一些,有人少一些。年纪渐长之後,晚上睡眠时间会减少,可以中午补眠30 ∼ 60分钟,但不宜太久,以免打乱日夜规律。我认为每天最好采取「三八策略」,就是工作八小时丶休闲八小时丶睡眠八小时

9. 脑袋放空才入睡
很多人睡前会操烦明天的事或检讨今天的得失,其实这些都要完全放掉再入睡。受过脑波训练的人通常只要睡前花个五分钟,就能让大脑进入α波的放松状态,如此,整晚的睡眠就会很深沉丶很有效率。

如果躺平之後还在想事情,不妨起身把所想的事条列下来,再回去躺平睡觉,若又想到其他事,就再起身写,把脑中的事情全部交代在纸上再躺下。总之,睡觉时头脑要放空,事情等明早醒来继续想。如果不这麽做,整个晚上就会因思虑而做梦或浅眠,无法真正让大脑休息。当然,我也建议睡前不要看恐怖片丶动作片或做很用脑的事情,不然可能会做恶梦,导致死亡荷尔蒙分泌

10. 避免体内的干扰
建议睡前三个小时不要吃东西,以空腹状态入睡,才不会因为营养与热量过剩而干扰了睡眠。也不鼓励用饮酒或服用安眠药的方式来助眠,这些都会造成体内的干扰。

图书馆别出心裁激发儿童创造力

STEM这个词指的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美国学生被鼓励学习这四个科目。现在还有一个词叫做STEAM,就是把艺术也囊括了进去。华盛顿郊区 的一个公共图书馆创建了一个名为STEAMtivity的项目,意思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活动”项目,鼓励孩子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批判性思维。

在这间屋子里,8到12岁的孩子正在玩名叫“吸管蜜蜂”(Strawbees)的积木游戏,这个游戏就是把吸管连接起来,搭建结构。

二年级学生伊利贾·金说:“我给自己手里的东西做些调整。”

孩子们搭建的材料,但是没有人一步步指导他们。

四年级学生迈克尔·盖辛格说:“我很喜欢,因为非常有创造性。没有人指导你,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他们参加的是华盛顿附近的亚历山德里亚公共图书馆开展的STEAMtivity项目。戴安娜·普莱斯是图书馆青少年服务的主管。

她说:“STEAMtivity项目就是把STEAM,也就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与创造性相结合。会用到各种不同的教育技术,比如乐高头脑风暴机器人。还有一些不是那么高科技、以艺术为主的项目,比如‘制作自己的乐器’项目。”

图书馆获得了美国图书馆协会和迪斯尼联合推出的“创造好奇心”(Curiosity Creates”)项目的资助,用于帮助支付项目花费。

普莱斯说:“我们大多数的项目都是开放性的,就是说,孩子们能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创造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没什么是会失败的,所以我们希望借此让孩子更加自信,对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学习更加积极。”

四年级学生迈克尔·盖辛格说:“我做了一个未来太空舰,叫理查德太空舰。我最初想做个房子的,但觉得结果会很糟糕,不过最后弄成了一个挺好的太空舰。”

二年级学生穆尼拉·卡里夫说:“我开始做了朵花,后来觉得还应该做个太阳,因为我喜欢太阳在花上面的感觉。”

STEAMtivity项目也是图书馆向社区低收入家庭和移民提供的服务之一。

穆尼拉的父亲默罕默德·卡里夫是索马里移民。他带了两个女儿来参加。

他说:“她们今天等不及就要来。项目开阔了她们的视野,跳出固有思维,做一些她们在家里和玩的时候通常不会做的事。”

迈克尔·盖辛格的母亲伊凡特·盖辛格说:“我的孩子是在家上学,他们很喜欢来这里,学家里学不到的东西。他们有机会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出一些奇思妙想,做些不同的事。”

普莱斯相信,项目既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任务,又有团队合作,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学到在生活其他领域也受用的技能。

从吃饭见修养

从吃饭见修养

Rice Bowl Blue

(图源:Flickr)

让我先说两个故事,都跟吃有关!看完你就知道。吃,彻底体现一个人的品格!非常重要,别人就是这样偷偷观察你的,你能不小心吗?往下看下去吧…
故事一:

学霸小明去应聘某500强企业,表现突出,顺利受邀参加公司高管在座的面试饭局。席间,他自觉言行举止相当得体,可是,应聘成功的却不是他。

小明愤怒异常,觉得一定有黑幕。最终,招聘部门告诉小明,他确实能力超群,被高管筛掉的原因是,在那个算是面试最终环节的饭局上,“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一名服务员表示过感谢。”悲剧了…

故事二

春节前夕,梅梅的父母去北京陪她过年,梅梅的男友火速预定了熟悉的餐厅,并在饭局上努力表现。可是回到家,梅梅的父母说话了:你这个男朋友在我们眼里不过关!第一,他订餐厅时并没有征求过梅梅的意见,没有问过二老的饮食口味;第二,赶上节前宴请高峰上菜慢时,他反复催促服务员,态度很不友善,动辄要投诉丶叫经理;第三,席间他手机响了,他可以向对方表明自己有事,稍后联系,如果是急事也可以说声抱歉离席处理,但他却边吃边接了十几分钟的电话,梅梅的父母只能坐在他对面尴尬地吃着。

听完父母的判断,梅梅也跟着犹豫了…

饭桌见人品!

很多细节早已暴露了你的真相。你的饭局礼仪及格了吗?不可不知的饭局礼仪:男人婚前对待服务员的态度就是婚后对待老婆的态度。此话虽有点极端,但无论在商务饭局还是私人饭局上,你怎么对待服务员,反映的不仅是礼貌和教养,还有情商。

一位心理专家曾在文章中写道,对服务员一味地指责和威胁可能会让上菜速度变得更慢,而高情商的朋友会这么说:“小姑娘,你看你这么漂亮,又这么勤快,一定能让我们的菜更快端上来对吗?谢谢你!”鼓励和赞美对任何人都有效。这时你展现给他人的,是轻松化解事情的能力。

考虑别人的感受

让大家都方便的餐厅,考虑点的菜是否适合大家的口味,安排舒服的座次…一位礼仪师曾经说过,她的母亲曾经教导她,当她请人赴宴时要细心配合宾客的吃饭速度,在宾客尽兴吃完之前不可以放下筷子,因为一旦主人停筷,客人也不好意思继续吃下去。体贴和周到,藏在每个细节里。

礼仪绝不是恪守规矩

按规矩一定要用刀叉丶按规矩一定要喝下这杯酒丶按规矩一定要给对方布菜…规矩往往是破坏饭桌氛围的元凶。

日本着名的歌唱家藤原义江在请别人吃西餐时,对方嘟囔了一句:“用刀叉吃饭真别扭……”一向是刀叉派的藤原立刻递给对方筷子,还说“其实我也喜欢用筷子”。

藤原先生说:所谓礼仪,绝不是恪守规矩,那样做的是蠢货!只要不让对方感到不快,就是最好的礼仪!

将用餐礼仪及心态,这些小事情做好,好运气,也就跟着来喔…

(来自:Vision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