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猜不透朋友对你的真实看法

大多数人都认为知道自己的个性——不管是认为自己外向,害羞,紧张,还是镇定,如此等等。但是你觉得其他人对你的印象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对自己个性的判断?

心理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发现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所谓的“元认知准确度”(“meta-accuracy)。但与此同时,人们又有盲点——某些其他很多人都一致认定的、我们却一无所知的特点。事实上,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人,对自己给他人的印象越是缺乏认识。

位于圣路易斯(St. Louis)的华盛顿大学和维克弗斯特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在2011年发表了一项研究,深入探究人们如何了解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艾瑞卡·卡尔森(Erika Carlson)和她的同事在多个研究中让数百位大学生评估他们自己的个性(比如最主要的内向、外向性格,以及诚实、幽默和吸引力等其他个性),然后让他 们举荐的亲友评估他们的个性。最后,被试者要估计自己给他人的印象。

一种推理他人对自己印象的方法是先得出自我认识,再以此为基础估计他人 对自己的看法。比如你自认为是一个外向者(或相反),那么其他人也会这么看你。但是,卡尔森及其同事在解释这一方法时发现即使排除被试者的自我认识,被试 者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实际上他人如何看待被试者——即被试者的“公众形象”——之间存在相关性。事实上,与自我认识相比,被试者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更好 的反映了他们的“公众形象”。

研究者称,这些结果证明了他们所谓的真正的“元认知”——这表明我们能够突破自我认识,了解他人对我们的看法,而且我们在这点上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功。实验还邀请了陌生人与被试者聊天五分钟,结果仍然一样。

所以,你大概知道别人对你的看法,但是2013年德国一个心理学家团队的研究表明,你的认识又很不完美。65名学生参与评价他们自己的个性,他们要判断37 条陈述是否符合他们的情况(比如“我待人公平”、“我很懒”),然后他们举荐亲友来进行同样的判断(每个学生至少举荐三人;有一个学生邀请了35个亲 友!)。最后,他们要估计这些亲友对他们的评价。

研究者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亲友一致作出的一些判断(比如他们都觉得这个人很懒。)不同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也不同于学生对自己对别人印象的估计。研究者把这些方面称作“盲点”。他们说,研究结果表明“通常,人并不知道他人对自己的一些看法。”

社交焦虑者可能并不会对此感到奇怪——事实上,我们很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担心这些盲点。但是,实际上,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人,对自己给他人的印象越是缺乏认识。

德国马丁路德大学的两位心理学家今年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让学生四人一组,评价自己的个性,组员的个性,最后估计组员对自己评价。学生还测试了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回答关于自尊的问题和关于性格失常的问题。

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学生,对自己给他人的印象越是缺乏认识——因为他们在估 计他人看法时更多的依赖对自己的认识。这一点在关系较密切的同学之间尤为显著。换句话说,你的情绪越是稳定,自信心越是充足,你就越有可能认为朋友看待你 和你看待自己是一样的(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那么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这一结果与其他大量的关于抑郁的文献吻合。较抑郁的人对自己的认识偏差较少 ——换句话说,他们的世界观更加现实。

这些盲点可能会在社交媒体上凸显出来。在当今世界,我们越来越多的以在线的身份展示自己,而非亲身到 场。心理学家最近开始研究这些新的展现方式,它可能会导致我们误判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今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以自拍——以传到网上为目的给自己拍摄的照片 ——为例专门研究这一问题。

近两百名大学生来到心理学实验室,拍一张自拍照,然后再由一名研究人员用同一个手机给他们拍照。然后,学生要评 价自己照片的吸引力和被点赞的可能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自拍的学生觉得他们的自拍比研究人员给他们拍的照片更有吸引力,更有被点赞的可能性。但是,研究者在线招募的评分员 对这两组照片的判断却截然相反——他们认为研究人员拍的照片比学生的自拍更有吸引力,更有被点赞的可能性。所以,下次你要上传自拍前,不妨回想一下这一 点。

所有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假如你真的想知道他人对你的看法,最好的办法就是问他们。只要你的朋友和亲人坦诚相待,你有可能会发现你他们眼中的你与你的自我认识不太一样。反过来,假如你很自足,你更看重自己对自己的看法,那么可能最好就不要问太多问题。无知是福。

竹子:新型建筑材料

数千年来,不同的竹子被赋予了各种用途,从食物到药品到纺织到建筑, 竹子可谓是用途最为广泛的植物。不过,由于竹子是自然生长在地上的,而不是人工制造出来的,因此很难达到某种特别的标准,因而,竹子的大规模使用受到影 响,但是,现在匹兹堡大学的一名教授准备改变这样的状况。

在他的一名学生的帮助下, 肯特·哈里斯教授正在检测竹竿的径向载荷,也就是它到底可以承受多大的压力或是重量。

世界各地的建筑规定都要求对所有材料实行严格的测试标准,比如木材和水泥。虽然至少有三种竹子的强度可以与钢铁相比,但是对竹子的测试还没有一定的标准。

哈里斯教授说:“竹子非常坚固,而且韧性也特别好,同时还可以让它长得很高。竹子材料,就像这根,可以长到20米高,可以支撑自身的重量,当然,也可以承受大风。”

竹子用途广泛:比如可以作熊猫的食物,可以作家具,或是像合成产品,胶合板或是集成木材。但是,竹子却在竹林生长之外的地方使用的不多,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竹子的截面是圆形的,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

哈里斯说:“在世界的很多地方,竹子是穷人用的。有这样的看法,我们在试图改变它。”

与木材相比, 竹子适合作建筑材料,是因为竹子需要更少的资源,也是可以持续发展的。竹子的成长期为三年,但是,软木却需要10年的生长期,而硬木则需要30多年的成长期。

哈里斯说:“如果我们可以将其标准化,如果我们可以提供让工程人员可以依赖的检测方法的基本文件,这样我们就会把竹子带入主流社会。”

哈里斯说,标准化后的竹竿竖起来可以用作柱子,横着可以用作地板和屋顶的材料。在很多国家,已经用做墙板结构。

你是否想过,其实不必一直这麽努力?

Image有一天,一个睿智的朋友对我说:「你知道吗?我觉得你意志消沉。你是否想过,你其实不必一直努力下去?」对於寻找满足感,他补充了一些重要的观念,像是展现态度丶学着活在当下

扩大「觉察」,就可以找到幸福

关於生活的艺术,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我终於恍然大悟,因此我也想让你了解这有什麽意义。成千上万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做了什麽,这件事困扰着我,也使我动摇。

幸福不应该如此难以捉摸,而是意识到自己是谁丶自己所为何来之後,自然会产生。

只要扩展你的「觉察」,你就可以找到幸福,但扩展觉察仰赖你有勇气看清自己的处境,不再否认或屈服於无意识的诱惑。

在你做选择前,打开心中那个小小的空间。

当你正常地吃,你有选择的自由。你不会一看见比萨,就自动出现制约反应。相反地,在饥饿与选择之间还有一个空间,在那个空档你可以问问自己:「我饿了吗?我想要吃多少?理想上我该选择这个食物吗?」不自觉将所有东西吃完的人,并没有享受到这样选择的自由。

觉察,就是「有意识地生活」

当你处於有意识时,你能控制你的冲动。你的脑不会把你变成它的傀儡,反而成为「心」的美好礼物。它会将你的意念转为现实,让梦想成真,并发送一连串的创造力,让我们能开采高阶脑中智性和演化的资源。

当你过着有意识的生活方式,你可以做出理性选择,让你有力量形塑你的未来。预料之外的後果会大幅减少,就算出现了,你也会相信自己能找出解决方法,你不会被命运捉弄。

处於有意识的状态时,你会知道该如何处理不确定和不可预知。经验已教会你不确定性有其智慧,若一切都可确定,那麽人生就会无聊而缺乏惊喜。所以,请徜徉在不确定的波涛中,对生活的情境变化保持警觉并加以反应,而不要只是躲在底下,想装作什麽都没发生。

当你过着有意识的生活方式,心里的快照会出现像是以下的想法:

1. 我需要事先计划。
2. 这在我的掌控之中。
3. 这个情况下我的最佳选择是什麽?
4. 事情是否依循该有的方式解决?
5. 让我想一想,我需要时间考虑。
6. 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麽。

出自有意识状态时,你会感觉:觉醒丶警觉丶关注丶好奇丶安定的感受丶自信丶开放丶弹性。

这些是让你能安心深思熟虑的想法。你愈有意识,愈能感觉到大权在握 —— 你正在写一个让你骄傲而满意的故事。没有别人可以为你写你的故事,若有人试图如此,你一定会竭尽全力取回你的权利。

当你实现有意识的生活方式,你将欢庆你全部的生命。每天都不要忘记这点,让它成为你的愿景,据此塑造你所有的选择。

领导最好的自己!别让他人的杂讯,阻碍你走向成功

Image

许多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常犯一项错误:

「把自己的人生,当成是公司策略在规划」

例如,他们认为同侪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如果没办法,就努力发展这些技能,让自己跟上同侪。他们想要打进团体,和同侪齐头竞争。问题在於,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和他人的基本差异。

一条较理想但也较复杂的路径,就是「评估自我」并且「认识自己」。首先,盘点自己目前的技能,思考哪项任务能让你乐在其中。接着,依此发展出一套技能策略,去选择自己想从事的行业

这项分析也许能让你改善短处丶强化现有的长处,并且选择最能让自己发光发热的环境。随着时间推移,经验积累,你可以更新自己的思考丶粹炼自己的兴趣,并且调整路线。

发挥你的潜能

你可以运用一套系统性流程来成就最好的自己。它可能没办法也让他人状态满点,只适用於你。当中可能得抗拒众人之智丶同侪压力丶流行文化等等。这趟旅程可能历时经年,期间少有外部协助与赞美。对於那些总是表现出众丶习惯以他人看法评断自己表现的人来说,少了认同感会特别煎熬。

我并不会乐观的以为找到自己的路很容易。就我的经验,这关乎努力和毅力。我也很容易被他人的看法左右并且随波逐流。我喜欢别人记得我。我也有金钱等实际问题要烦恼,必须改付房租才能应付其他责任要求。多年来,我一样被这些责任和担忧给左右。

接下来你该做的是 ⋯

写日记
你不用天天都写,但是当你遭遇问题时,写日记可以帮你厘清问题。

每天读报纸丶阅读书籍和杂志
掌握当前时事脉动,文学和文化趋势也是你了解现实的宝贵指标。虽说不要过於被流行文化给影响,但你得了解世界发生了什麽事,否则会格格不入。看看他人如何处理和你类似的经历,也会有所帮助。

可能的话,多存点钱
人们无法充分发挥潜能的原因之一是迫於经济压力。过度花费会让你难以追求技能和热情所在,想要挺身说话丶抗衡丶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也会困难许多。在职涯每一个阶段多存点钱可以让你在未来赚更多钱。为什麽?因为它让你有更多展现领导力的空间,在重要时刻来临时,做出更好的职涯决定。

把时间空出来,暂停再出发
人们常常跟我说,已经好几年没有休假。如果是这样,我可以了解为什麽他们很难去掌握全局或者好好反思。暂时离开,可以帮助你更加敏锐与觉察。如果你把自己填得过满,永远都没办法觉察到真我。

别让你的关系出状况
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有这个难题。所以我们都得努力异常以维持长期关系。我经常询求建议。我会为说的蠢话或发脾气而道歉(而且是常常)。你可能在这方面做得比我还好,但仍然需继续努力。

整合经验丶不断学习丶等待改变

「真希望有人告诉我,我的天职究竟是什麽。」

这句话我听了多少次呢?说这些话的人,通常处於理智和心灵交战的困境 。当我不知道自己要什麽丶害怕未来走向,或者焦虑决策要怎样才能成功,也经历好几次这样的天人交战。我希望事情顺利,不想让他人失望,我也不想有所悔恨。

这几年,我已经学会悔恨和不确定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你逃不掉,但可以努力掌握自己能做到的事,更加了解自己。当你回顾人生,你会希望自己发挥潜能,找到热情所在,并且产生想要的影响力。

这个影响力是什麽?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很多人会告诉你,你的人生该做什麽和该得到什麽,但是他们不是你。何况他们自己也可能过得不顺遂。

所以,试着走不一样的道路吧。不要太担心能不能成功,要紧的是你能不能发挥潜能。实现你目标的途径或许很多,选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很喜欢爱因斯坦这句名言:「不是每件算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件有意义的事都算得出来。」当然,评量有其用处,但也有其限制。你对成功的定义受到你人生各方面的影响,而它们却可能无法评量或与同侪比较得来。你会感受到当中的奥妙。

我没办法知道,如果你走出了自己的路能赚得多少钱丶取得怎样的地位,或者得到多少头衔妆点自己,但如果你真心认定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我知道你将感受一股非凡的成就。最终,这个感觉将让一切大不相同。

法院裁定:族裔可继续成为美大学招生考虑因素

去年12月,阿比盖尔·费希尔(右)与“公平代表计划”主管爱德华·布鲁姆在华盛顿最高法院进行口头辩论后离开。她称得克萨大学奥斯汀分校因为她的种族而没有录取她。

去年12月,阿比盖尔·费希尔(右)与“公平代表计划”主管爱德华·布鲁姆在华盛顿最高法院进行口头辩论后离开。她称得克萨大学奥斯汀分校因为她的种族而没有录取她。

华盛顿——本周四,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一个具有种族意识的招生计划遭受的挑战被最高法院驳回,平权行动的支持者们获得了重大胜利。

该案件是费希尔诉得克萨斯大学案(Fisher v. University of Texas),第14-981号,法院的裁决涉及一个不同寻常的招生计划,同时也向其他大学发出了一个警告:并不是所有的平权行动计划都符合宪法规定。但这个裁决的基本信息是,招生官员可以继续把族裔作为一个考虑因素,和其他很多因素一起来确保学生的多元化。

该裁决以4比3票数通过,让人感到意外。主要意见书作者、大法官安东尼·M·肯尼迪(Anthony M. Kennedy)一贯对种族敏感的项目持怀疑态度,之前从来没有在投票中支持过平权行动计划。在上一次的重大平权行动案例中,他属于异议方。

这个裁决引起了平权行动支持者的欢呼,称其为一个里程碑。

“在种族包容和教育多样性的历史长河中,事实将会证明,自从布朗诉教育局(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以来,还没有出现过费希尔这样重要的案件,”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劳伦斯·H·特赖布(Laurence H. Tribe)说。在他所说的布朗案中,最高法院于1954年裁决废除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制度。

机会均等中心(Center for Equal Opportunity)的主席罗杰·克莱格(Roger Clegg)支持不分肤色的政策,他说,这一裁决虽然令人失望,但挫折只是暂时的。

“法院的判决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以后还可以对其他学校的种族优惠政策提出挑战,”他说。“这场斗争将继续下去。”

奥巴马总统对这个裁决予以了称赞。“我很高兴,最高法院维持了基本原则,即多元化是我们社会的重要价值,”他在白宫告诉记者。“我们国家不会保证结果平等,但我们努力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平等的机会。”

肯尼迪代表多数意见方写道,对于大学的招生计划安排,法院必须给大学留出很大的,但不是百分之百的余地。

“从很大程度上说,大学是由一些‘虽不能客观测量但能使人高尚的那些品质’决定的,”肯尼迪写道,他引用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废除种族隔离案例。“诸如学生多元构成这样的无形特征,是大学自身身份和教育使命的核心,我们理应对定义了这些特征的大学致以敬意。”

“尽管如此,”肯尼迪说,“要在多元的追求和宪法对平等待遇和尊严的承诺之间达成一致,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

大法官鲁思·巴德尔·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史蒂芬·G·布雷耶(Stephen G. Breyer)、索尼娅·索托马约尔(Sonia Sotomayor)与肯尼迪意见相似。大法官埃琳娜·卡根(Elena Kagan)很有可能也属于这一方,不过她曾作为副司法部长参与过此案,因此需回避。

由大法官小塞缪尔·A·阿利托(Samuel A. Alito Jr.)执笔的不同意见书篇幅很长,且措辞激烈,表明双方存在严重分歧,意见书谴责了最高法院的这个裁决,称该大学没有展示出他们有依据种族来招生的需 要,而且相对于贫困学生,条件好的学生更能从这个招生计划中受益。

“这是平权行动的忘乎所以,”阿利托对同事们说。他称他们在受误导的情况下做出了“完全错误”的裁决

根据的克萨斯大学的招生计划,对本州大部分申请者都施行“前10%的计划”,以保证该州每所高中的拔尖学生能被录取。虽然称为前10%,但每年的百分比可能有所不同。

前10%计划带来了明显的族裔多样性。例如在2011年,根据该计划招收的新生中有26%是西语裔美国人,6%是黑人。在得克萨斯的总人口中,约38%的西语裔,12%是黑人。

案件挑战的是该招生计划的另外一部分。按照相关规定,来自得州和其他地方的其余学生,就需要依据标准,将学习成绩以及包括族裔在内的其他因素考虑在内。很多高校所有的录取决定都是根据这种整体性依据做出的。

周四被驳回的案件是由白人女子阿比盖尔·费希尔(Abigail Fisher)提起的。她说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因为种族原因拒绝录取她。目前,她已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毕业。

“对于最高法院判定可以因种族或民族而对申请得克萨斯大学的学生区别对待,我深感失望,”费希尔在周四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我希望有一天,我国能够跨越平权行动。”

Kelly Talk:宋紀妍眼妝髮型全換 消滅媽媽臉

宋紀妍為避免有媽味,建議媽咪們可以像她從眼妝和髮型下手。

29 歲的宋紀妍女兒已10個月大,她告訴Kelly自從當媽後就變得很省,很少買自己的東西,就算買也都是買便宜的,不買貴衣服,否則小孩吐奶在衣服上太浪 費,但Kelly好奇她當媽後不多打扮,不怕有「媽味」?她說:「我就是擔心會有媽媽臉出現,妝盡量不畫長眼線,只會一點點內眼線或是乾脆不畫眼線,看起來就會年輕。」

而她的「褪媽味祕招」 除了從妝感上下手,髮型也是一大重點,「我一生完小孩就立刻把頭髮剪短,短髮感覺更年輕。」在服裝上,她因照顧小孩多以方便為主,只穿棉質或是沒有扣子的 衣服,但表示不追求「母女裝」,她笑說:「我比較想出去當姊妹,而且母女裝部分相同還可以,一模一樣還滿好笑的。」

她坦言希望能盡快再生第二胎,一次累完,還希望第二胎能是男生,她說:「女兒一個就夠了,照顧女兒要擔心的事情太多,女孩要花錢的地方也很多,男生比較簡單、好照顧。」

船到桥头自然直!减轻脑的压力

船到桥头自然直!减轻脑的压力

Brainstorming

「脑的成长多少需要一点压力。」听到这句话,你可能会大吃一惊。似乎很多人都主观地以为「压力不是百分之百对身体有坏处吗?」其实,些许压力对大脑来说,反而是受欢迎的。压力会让脑分泌一种神经物质,叫做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是刺激交感神经的荷尔蒙,与多巴胺同样具有激发我们上进心的功能。以车子来说,就是踩油门的状态。身体中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能提高身体状态到心脏丶肌肉丶脑部等全力运作的状态。「我要冲了」的情绪带动动力的高张,因此脑也受到刺激。

总之,压力并不是只有坏的一面,藉由压力能提升全身上下的功能。在上司嘶喊激励下,全力冲刺拉高业绩的业务员,就是善加活用压力特性的好例子。然而,压力过度激烈而无法好好运用,或是压力持续太久时,自然会造成伤害。即使是汽车,若是嫌它速度不够,而一直踩紧油门的话,刚开始的加速奔驰也许能令你满意,但渐渐就会发生後继无力的现象。引擎不断消耗,汽油燃烧太过剧烈,最後也可能造成故障。而我们的身体可不能任由故障发生,在出现问题之前,就必须阻止压力过度累积。我们不可能永远全力快跑下去,不管是脑还是身体都是如此。把压力活用在脑部成长的第一步,就从「有压力是理所当然」这种想法开始。

我们活在世上就不可能不受到压力。即使外表上看来没压力的人,一定也同样背负着压力,只不过是否把它当成压力,就随人来决定了。不需神经质地去追求「没有压力的生活」,只要把压力当成理所当然,抱着与压力共存的意识就行了。与压力一同共存的生活中,若还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最好的方法还是把它散发掉。但如果能用正面积极的想法去面对,就能把压力转换为促进脑成长的好夥伴。将压力活用於脑部成长的关键字是「经验」。换言之,靠着经验的累积来轻减压力,脑部就会进化。

想想职棒选手遇到的境况。在紧要关头轮到自己上场打击时,那股压力会转换成机会,还是成为阻力,每个选手的抉择都不一样。若是将它感受为阻力,就可能出现要命的失误或是被三振出局。以前我非常害怕在人前说话,但是随着在医学院开课,在演讲会场上面对群众说话的次数增加,我反而对面向众人说话乐在其中。当然多少会有点紧张,可是我渐渐懂得去享受这少许的紧张。

把压力视为机会,而不把它当成阻力,这种思想的转变除了依靠经验的累积,别无他法。不管再怎麽紧张,在打击位置上多站几次,自然会增加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值。有好有坏的经验累积中,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的时间会渐渐缩短。毕竟若是只在打击席站两次,失败一次就等於二分之一的机率,感觉沉重无比。但是站上打击席五百次中失败一次,机率就只剩下五百分之一,自然能淡然处之,并且觉得「这种失败在所难免啦。」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在猴子实验上得到印证。准备两只水槽,一只放入猴子,一只让人进入。接下来,同时在两只水槽里放水。人因为预先知道「这只是实验」,所以显示不出有什麽压力的变化。毕竟一开始他就知道,这又不是将沉的船,不必担心自己会没命。但是在对实验不明所以的猴子身上,显示出非常强烈的压力。它可能感受到溺死的危机吧,强大的压力甚至可能造成胃溃疡。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面对危机的状态时,抱持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希望,就能减轻脑的压力。多次的经验应该具有去除脑中压力的效果。在现在这个压力充斥的时代,环境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然而身在其中的人该如何与压力和平共处,该如何把它与脑部成长连结起来,才是现今最值得探讨的问题。

搞不到灵丹妙药?那就试试运动吧!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称想要减肥,最重要的是节食,而非锻炼。有些读者认为,那意味着锻炼毫无价值,这让我深感不安。

那种想法简直是大错特错。在医生给出的关于健康的建议中,几乎没什么能比得上体育活动。

2015年,皇家医学院学会(Academy of Medical Royal Colleges)发布了一份报告,称运动是“灵丹妙药”。这一结论不只是基于一些世代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而是基于无数随机对照试验。一项大型元分析研究了运动对慢性病的疗效。

我们先谈谈肌肉骨骼疾病。研究者发现了32项重点关注运动在缓解膝关节炎疼痛及改进功能方面的作用的试验。这些试验的研究对象非常具体。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多研究都是关注一个主题。

那些研究表明,运动对膝关节炎具有改善作用。另有10项研究表明,总的来说,运动疗法能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有氧代谢能力和肌肉力量。还有些研究证明,运动有益于其他肌肉骨骼疾病,比如类风湿性脊椎炎,甚至包括某些种类的背部疼痛。

在犯过心脏病的人(主要是中年男性)当中,运动疗法降低了27%的全因死亡率和31%的心脏病死亡率。另有14项对照试验表明,运动对心力衰竭患者具有生理益处。另有研究表明,运动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

经常运动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低——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糖控制指标——低到很可能足以降低这种疾病的并发症风险。20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果经常运动可以步行得更远,肺部功能也有所改善。

多项研究发现,锻炼能改进帕金森病患者的身体功能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另有六项研究表明,锻炼能提高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肌肉力量以及与运动相关的活动能力。运动似乎也能改善这些患者的心情。

23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总体结果表明,运动最可能改善抑郁症症状。另有5项研究似乎表明,它能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在试验中,运动甚至能缓解接受癌症治疗的患者的疲劳感。

还有什么干预能得出这样的结果?

甚至对年纪较大的住院患者的研究也表明,包括运动在内的多领域干预具有益处。那些被随机选出进行干预的住院患者更可能获准回家疗养,总体来说,他们在医院呆的时间更短,花费也更低。

虽然我们不从这个角度思考,但你完全有理由认为,对很多疾病来说,运动和药物一样有效。2013年的一项对元分析进行的元分析(也就是研究我们有多少数据)综合、分析了16项对随机对照试验的回顾研究。这些试验是为了减少死亡率而进行药物和运动干预,共计305项,有近34万人参与。

结果表明,利尿药物(而不是所有药物)在预防心力衰竭死亡方面优于运动。但是在预防冠心病死亡方面,运动和药物一样有效。在预防中风死亡方面,运动优于药物。

你只需少量锻炼就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很多人可能会对此感到意外。多年前,为了保持体形,我尝试进行P90X锻炼。结果发现,那对我来说太难了。后来,我尝试Insanity锻炼时感到疲惫不堪,同事们经常问我是不是病了。两年前,我尝试P90X3锻炼。它的难度稍微低一些,但我依然跟不上。

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认为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健康应该很难。朋友们在谈论运动时,谈的是跑马拉松,上cross-fit健身课,或者献身于动感单车课程SoulCycle。不幸的是,他们没有抓住要点。为了实现我所说的那些益处,你远不需要做这么多。

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大约相当于每个工作日30分钟。

中等强度很可能比你想得轻很多。比如快走,大约每小时3至4英里。还有骑自行车,每小时低于10英里。任何能让你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10至140的运动都可以。甚至连用吸尘器打扫卫生、割草坪或遛狗可能都是有效的。

如今,我的目标温和多了。从办公室徒步往返诊所能让我锻炼30分钟。或者从办公室走到超市买午餐,单程1英里。天气较冷的时候,我在踏步机上锻炼半小时。每周锻炼5次就达到了我所需要的运动量。

虽然我们似乎没办法改变人们的习惯,但也有证据表明并非如此。一项对健康专业人士提供的建议和顾问所做的系统性回顾和元分析发现,鼓励人们锻炼身体是有用的。

那些努力鼓励患者进行锻炼的医生和诊所,每鼓励12名成人才会有1位能在一年后达到建议的活动量。那也许听起来不算什么,但这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皇家医学院学院发布那份报告后,著名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篇社论反驳说,运动不是“灵丹妙药”。社论作者们认为,它是对“对公共健康来说最划算事情”。

“灵丹妙药”也好,“对公共健康来说最划算事情”也好,反正去运动都没错。

家裡掃得好乾淨? 其實空氣髒5倍!

大家都以為,家裡只要擦得閃亮發光就很乾淨了,但卻遺漏了看不到的「空氣」!其實,不管是噴霧、煙灰、貓狗…,在家中累積的微塵都相當可觀,而且,家中處於密閉環境,空氣不見得乾淨,蘋果日報特請實驗室團隊來調查,得到驚人的發現─家中空氣竟然比室外還要髒5倍!

實驗室團隊以專業儀器測量,發現家中PM2.5、PM0.1、VOCs濃度竟比室外還高!

蝦毀~家中VOCs、PM2.5、PM0.1濃度竟嚴重超標!

這次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廚房、睡房和客廳內的PM2.5、PM0.1 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的濃度做測試,共有20個家庭參與。實驗室團隊發現,臥室和廚房的VOCs平均濃度各為66.01 ppb (parts per billion) 和66.51 ppb,比起室外平均值6.45 ppb足足高出十倍之多,更有5成家庭家中PM2.5濃度都超標,至於體積更小的PM0.1,竟有9成家庭的PM0.1含量比士林夜市還高!

家中常見的洗潔劑、止汗劑,還有煮飯時產生的氣體,都是常見的室內空氣污染物,成為健康的隱形殺手。

室內空污 其實比你想像多更多!

實驗室團隊提醒,生活環境中充滿VOCs、PM2.5、PM0.1等有害物質,VOCs常見的例子有苯和甲醛,指數超標時,會嚴重影響眼睛或引起鼻腔發炎、 頭痛,還會損害肝、腎和中樞神經系統;而空氣中飄浮的PM2.5,主要來自燃燒過程所產生的污染物,例如炒菜油炸、香氛蠟燭,嚴重的話有機會誘發呼吸道敏 感症狀,例如哮喘、中風等,PM0.1能深入肺部甚至進入血管,造成慢性呼吸道疾病…,天啊,沒想到溫暖小窩竟然危機四伏,到底應該要怎麼辦才好?!

Dyson Pure Cool™ Link高效率的HEPA濾網高達99.95%小至PM0.1的有害細懸浮微粒,都會被緊緊捕捉在濾網中。

PM0.1也能有效過濾 Dyson這台好棒棒!

雖然室內空污出乎意料的嚴重,但也並非沒有解決之道,專家建議,隨時保持空氣流通,家裡也要三不五時勤快地打掃,搭配使用能有效過濾小至0.1微米有害粒子的空氣淨化器,就能維持室內空氣的好品質!

Dyson Pure Cool™ Link的氣流倍增科技,搭配高效率的HEPA濾網,戶外帶進的污染、家中的噴霧、油煙、異味…等,高達99.95%小至PM0.1的有害細懸浮微粒,都會被緊緊捕捉在濾網中,家中的空氣自然健康清新囉!

下載Dyson Link APP,不但能遠端遙控,還能隨時監控室內空氣品質、自動改善,實在有夠聰明。

下載APP 回家前就開機 自動監控好聰明

更威的是,只要下載Dyson Link APP,你的手機就成了Dyson Pure Cool™ Link的遠端搖控器,無論是開關機、風量設定、定時功能都可以辦得到,讓你在回家之前全都就定位,還可以監看長時間的空氣品質變化,搭配平時記錄的開機 時間,找出最需要運轉的時間,自動改善空氣品質,簡直比大雄的朋友王聰明還更聰明呀!(誤)

Dyson Pure Cool™ Link同時擁有風扇功能,夏天能為你省下大筆電費。

是清淨器也是風扇 一秒變身省錢高手

你以為這台Dyson Pure Cool™ Link就只有過濾能力很強而已嗎?蘋果小編必需認真跟你說,它除了能過濾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外,花一秒鐘改設定,就成了省錢高手唷!Dyson Pure Cool™ Link具有1到10段風速,設定1-3級風時能在室內吹送淨化的空氣,設定4-10的強度就變身為風扇功能,風扇可以轉動,加速幫助空氣循環;讓冷氣更 有效率,環保又省電費,尤其在氣溫不斷飆~高的現在,真的是有夠實用!

别人是别人,我是我!别靠和他人比较,来确认自己的地位

Image

别人是别人,我是我

以我自己来说,在人际关系上,我一向抱着「别人是别人,我是我」的态度,因为我觉得与别人保持适当距离很重要。

这当然不是自私任性,只是不过度参与。和别人保持不即不离丶不期待丶不失望丶与关系深浅亲疏相符的适当距离,轻松交往,那样就好。

还有,因为抱持「别人是别人,我是我」的原则,也不会和别人比较以推估自己的位置。我从来不会去比较画得比谁好,收入是否比同世代的人多,以确认自己的地位和价值。

与其和别人比较竞争,不如认为「所有的竞争都是自己和自己的战斗」,倾全力逼出最好的自己。

这种摆脱比较的想法,也是出自「别人是别人,我是我」这乍看淡泊的人际关系原则。

有风格的人,才能成为强者

或许有人发现,坦率其实与「坚强」相通。只有坚强的人能够坦率行事,懦弱的人很难坦率

这样说的意思,好像我是个坚强的人,但我绝对不是强者,我只是一个希望变成强者,但仍有许多弱点的人,所以我知道「为了变成强者,需要风格」的道理。我是乐天派,不会轻易期待,也不会轻易绝望。即使遇到难题,还是不忘保有一点「唉,总会有办法」的乐观。

悲观主义来自感情,乐观主义来自意志。依照这个说法,我应该算是意志优先於感情的类型,也就是根据意志思考事物的坚强之人。

不过,这世上竟有不加入群体就无法生活的人。觉得一个人吃饭丢脸,怕人家看到,这好像就叫做「午餐伴侣症候群」。

对他们来说,独处是耻辱,也是恐惧,因此拚命找同伴。难怪很多年轻人都有智慧手机片刻不离手的网路依赖症。不时常和别人保持联系,就感到不安;身边有同伴时感到安心,独处时莫名的害怕,这种「无法独处症候群」正在蔓延。

能否忍耐孤独?不是靠坚强和懦弱来分辨,端看是否具有自己的风格;不加入群体就感到不安,是因为没有奠定自己的风格,也就是中心思想。

有些人因为还没确立「自己的画风」,没有自己的规范和规则丶原则和作法,在人群中就只好和别人比较,以确认自己的位置。

换句话说,能够自助自立丶不依赖别人及组织的坚强,是从风格中产生

「一个人」一点也不可怕,不成群结伴,也完全可以生活。为此,要建立自己的风格,确立自己的原则。我就是这样说丶这样做。

仔细思考,我的风格就是致力於喜欢的事情,再苦的工作也感觉不到「辛苦」,因此,不管在任何时候,工作总是能扮演着支持我丶让我变得更坚强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