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国经济六张图表说明

中国泡沫终于破灭了吗?

中国的主要股指近日连续下挫,上证综指周二暴跌近7.6%。尽管美国股市周二盘中反弹回升,但中国股市的持续暴跌已导致周一华尔街股市走势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道指当日报收于18个月低位。

对中国经济增长困境的论述已有很多,但导致全球市场如此动荡的利益攸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呢?贝莱德(BlackRock)全球首席投资策略师拉斯·科斯特 里希(Russ Koesterich)撰文写道:“近期内,投资者很可能会从(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经济数据以及任何政策行动或评论中寻找各自借以判断市场走向的信号。” 因此,为了了解中国投资者和全球投资者心中对中国最担忧的关键问题,我们编制了一份图表指南。

图表1:国内生产总值(GDP)会符合中国政府的承诺吗?

中国经济要硬着陆?这六张图表将说明问题

当中国政府在7月公布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的数据时,许多中国观察人士对相关数据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标普旗下财经资讯公司标普资本智商 (S&P Cap IQ)的迈克尔·汤普森(Thompson)和罗伯特·凯瑟(Robert Keiser)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尽管中国政府在细致管理GDP增速方面久负盛名,但现在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感到担忧的想法是对的。”这是全球投资者 感到恐慌的头号原因——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过长达十年高歌猛进后,增长步伐的放缓程度超过预期。

图表2:制造业将会继续变弱吗?

中国经济要硬着陆?这六张图表将说明问题

过去十年以来,中国一直堪称世界的工厂,大量生产从电子产品、服装到汽车零部件等各种产品。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8月份的制造业 活动降至金融危机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成为经济增速慢于预期的另一个警报信号。摩根大通(J.P.Morgan)的贾汗吉尔·阿齐兹(Jahangir Aziz)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个疲软状况是基础广泛的,表明制造业继续面临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的问题。”如此暗淡的前景很可能会迫使中国政府为了稳增 长而在压力下推出更多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

图表3:政府的干预可以促使信心恢复吗?

中国经济要硬着陆?这六张图表将说明问题

在周二股市大跌之后,中国央行(即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了自去年11以来的第五次降息,这是中国央行旨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最新举措。自从6月初中国股市开 始从历史高位直线下跌以来,中国当局一直在加强干预。他们允许差不多半数股票停牌,并且注入420亿美元,用于购买“蓝筹股”,但到目前为止,这些措施除 了注入一些短期的乐观情绪之外,并没有能够稳定市场。上周日,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养老基金首次获准投资上市公司股票——这是向股市注入资金的另一项措施。这 次再度降息是否会奏效呢?

图表4:人民币的贬值会影响美联储的决策吗?

中国经济要硬着陆?这六张图表将说明问题

让人民币贬值是近几个月以来中国政府做出的最令人震惊的措施之一。过去十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呈现升值趋势,因此此番急剧贬值立即致使亚洲其他货 币相继暴跌。但对于投资者而言,真正的问题是,人民币如此贬值(这意味着美元走强以及中国出口产品带来更大的压力)将会如何影响美国的通胀率以及由此波及 的美联储加息决策。

图表5:中国的进出口会反弹回升吗?

中国经济要硬着陆?这六张图表将说明问题

人民币贬值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出口大幅减少。十年来,中国的出口一直是其两位数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且创造出对社会稳定至关重 要的数百万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中国进口的铁矿石和石油等原材料正在减少,从而对巴西、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等大宗商品出口驱动型市场造 成不利影响。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美国市场首席策略师乔纳森·戈卢布(Jonathan Golub)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目前发生的状况是市场认识到中国的经济疲软,从而加剧了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趋势。”

图表6:中国的消费增长会达到投资者的期望吗?

中国经济要硬着陆?这六张图表将说明问题

不仅对于中国的企业而言,而且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企业而言,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一直是最重要的新闻报道主题。标普资本智商的汤普森和凯瑟写道:“中国 GDP和消费的增长趋势与美国企业的盈利能力高度相关,这不只是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也因为现在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将近一半的营收来自 于非美国本土市场。”对于覆盖全球并且对中国有很大风险敞口的公司(比如手机制造商)而言,对中国消费增长的信心丧失尤其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美国的软实力比核动航母更厉害

华人生活网(转载)春节过后去了趟美国,主要目的是去美国西海岸旅游,顺便去圣地亚哥看看多年不见的朋友。本来想这次可以好好看看美国经济萧条的笑话,顺便为中国会在2020 年全面超越美国找一些注脚。但是到美国几天之后,我彻底从赶超美国的梦中惊醒。我感到了美国的可怕,怕的不是圣地亚哥军港里的核动力航母,不是加州人均5 万美元的GDP,不是UCSD的排名全球第一的生物工程学院。这些我们都有可能做得到。让我感触良多的,是一些小事,是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的日常琐事。而且就是这些小事上,我们看不到赶超的希望。

1 在圣地亚哥朋友家时我们也经常出去逛逛,由于她家在郊区街上行人很少,可是凡是路上迎面遇见的陌生人,无论是白人黑人还是亚裔人,都会朝我们很友善的一 笑,点点头,有的还“嗨”一声算是打个招呼。一开始我们还不适应,不知道回应。几天之后我们也入乡随俗,路上遇见人也点点头,笑一笑,打个招呼。我不知道对方冲我打招呼是否是出于对于来访者的礼貌,但是我明白,我后来那几天在美国街上,送给美国陌生人的微笑是自发的,真诚的。而且每一个微笑之后,我都会收获很长时间的好心情。

2 我到过的美国的旅游景点,除了人工的游乐设施(圣地亚哥海洋世界和洛杉矶迪斯尼)之外,几乎所有的观光景点都是免费的。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就计划好了去圣地 亚哥参观航母,心想肯定门票价格不菲。去了才知道,参观航母是完全免费的。美国朋友解释说如果收费的话将不可思议,因为航母是纳税人的钱建造的。圣地亚哥 有一个很大的Balboa公园,是游客必到之处,也是市民休闲的首选去处。园内古木参天,亭台楼阁建筑精美。可是这个公园连大门也没有一个,自然就没法收 门票了,但是解说等各类服务一样不缺。加州海岸风景久负盛名,有的地方是临海岩壁,惊涛拍岸;有的地方是碧水银沙,风和日丽;还有的地方是自然保护区,海 鸟,海豹和人类和谐相处,一排安逸祥和的景象。但就是没有任何人来收费。视野好的地点,都有很大的停车场,同样也是免费的。另外,在加州这么多天,从北到 南观光旅游,我行程也有几千公里,就是没有见到过收费站,高速路边只有服务区和加油站。

3 美国是汽车之国,但是这里绝对行人优先。城市里每一个有红绿灯的路口,都有为行人设置的按钮,只要按一下,行人通行的绿灯会在10秒钟之内亮起。这时行人 就可以在排队的司机的注目礼中安全的过马路了。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只要有行人有表示出要过马路的迹象,司机们肯定会停车,并手势示意行人通行。我在美国 呆了半个月,没有见到过汽车和行人来抢道。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虽然加州汽车保有量过亿,但是无论是千万人口的洛杉矶,还是百万人口的圣地亚哥,都没 有碰到严重的堵车现象。美国人所谓的堵车,在上海市区可以叫做畅通。

4 不像在国内,加州很难见到警察,就算是市中心的大街上也没有交警。当然还是偶尔能见到闪着警灯但是不响警报的警车无声的掠过。见得最多的是街边的911报 警专用电话,拿起话筒就能直接接通警务中心。911是集成了国内的110,119,120电话所有的功能。美国民房以乡村平房为主,很少有像国内的公寓楼 那样的高楼(市区高楼都是办公楼)。但是这些小房子,全部都没有防盗门窗,没有保安,没有摄像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至少在圣地亚哥是实现了或者部分实现 了,其他地方怎样不知道。

5 在美国陪朋友去了一趟社区诊所,奇怪的是诊所不用挂号,不用先付钱,也不用出示任何身份证明。直接到类似国内医院的预诊处就会有护士带你去相应的科室,医 生态度好得比空姐的态度还要好。看了病开了处方到外面的药店自己买药。朋友还说即使是做手术要住院,也不用先付钱。医院的做法一般是在病人出院之后再将账 单寄到病人家中,因此也有很多老赖看病不付钱(主要是墨西哥非法移民),医院也没辙。但是如果某家医院要先收钱才给看病的话,立马就会被媒体曝光为不讲人 道,那么涉及到的医生能不能保住行医执照就很难说了。对于私立医院,政府会在年底从财政拨款以支付这些坏账。

6 去了一趟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了解到在加州,无论是美国公民还是外国移民,包括偷渡过去的没有身份的黑户,只要学生达到学校入学的要求,学校要照单全 收,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如此。当然学费上有区别的,如果是美国公民,一般都是免费。移民的或者没有身份的人的子女要上学,需要交学费。但是州政府会有专门针 对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和医疗保险,只有你能证明你的确收入不高或没有收入,无法负担高额的学费或医疗费用,政府会给和保险公司一道,为你度身定做一个保险计 划,每个月只需交10美元左右,就能由保险公司帮你支付所有的教育或医疗的费用(这个保险还包括牙科整形等的开销)。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本人没有了解,不好乱说。而且美国法律和福利政策,不同的州是有区别的。

7 美国超市的收银条上,除了列出商品的价格之外,还会告诉你为了购买这个商品,你支付了多少税款给国家。生活必需品如米,面包和蔬菜类,无论你买了多少,对于消费者和零售商都是免税的,因此收银条上就只有商品的价格而没有税款。

8 虽然我们刚到洛杉矶机场就明白了所谓的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其实比上海的环境好很多,洛杉矶山青水蓝,空气清新。可是到了圣地亚哥之后,我才明白原来 美国城市市区的环境也可做到和国内最美丽的乡村一样的好。圣地亚哥市人均GDP达到5万多美元,但是城区每一条河流都是清澈见底。我们住在朋友家,窗台两 个星期都不用擦,因为没有灰尘落下来,空气干净得让我感觉视力恢复了很多,因为可以清晰的看到很远处的景色。生态环境更是让我吃惊,市区到处都能见到野生 小动物如松鼠,黄鼠狼。听朋友说甚至有狼,因此夜里出门要小心。海边则是鸟的世界,各种不知名的海鸟不计其数。还有从太平洋里游来沙滩上晒太阳的野生海 豹,懒洋洋的躺在沙滩上睡大觉,对人们的驻足观赏毫不理会。

在晴朗的日子里,美国无论是民房还是城市里的大楼,都喜欢挂一个国旗。每一面国旗都是崭新的,旗杆也是一尘不染。即使在现在的经济危机时期,国旗支出依 然是在美国百姓的预算里的,一个家庭一年在国旗上的支出大约60美元。没有人动员,没有媒体宣传,但是每逢节日或者发生大事,每个挂国旗的单位和家庭,加 华人生活网,都会更换新的国旗,或者是煞有介事的在自家的庭院里举行升旗或降旗仪式。他们知道,自己之所以敢于肆无忌惮的在政府大楼前打出各种各样的反对 执政党标语而不用担心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们都深信,星条旗下的每一个公民,以及他们享有的一切权利,是受宪法的庇护的。

从 表面来看,中国的硬件基础建设,很多地方比美国好。当你走在美国大街上,你会发现很多房屋及建筑很破旧,深感失望。不过,稍微呆久了就会发现这里人文环 境,确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国要赶超美国必须从这些小事入手,而不再是盲目的从经济上赶超,社会上的人一旦为了利益,弄虚作假,失去了道德底线,在强大的经 济,社会也不会进步。

有些选材如和你意见相左,提前说声“对不起”!

华人生活网: HuarenLife168

 

侠客岛岛妹Z博士:反对阴谋论

西方是天使还是魔鬼?自从爱新觉罗皇帝被迫打开国门后,这个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有人说,西方是天使啊,没有他们一脚踢开国门,中国恐怕现在还给皇上磕头吧。也有人说,西方是魔鬼,忘了八国联军圆明园的一把火了吗?西方亡我之心不死啊。

社会学里有一个词叫“他者”,在不同文明的碰撞初期,弱者都会产生一种“他者的恐惧”,由此以往,不是认了西方做“干爹”,就是捧着自个的臭脚陶醉其中。这当然不是一个开放自信的民族应该有的心态。

前 几天,《人民日报》刊载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的一篇署名文章,叫《研究金融问题需有战略观》。文章提到国家的金融安全问题时说:“金融安全是 现代经济安全的核心。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既不能麻木不仁、丧失警惕,也不能神经过敏、草木皆兵。例如,一些人把所有的国际金融活动都当成阴谋,把国际金融 活动比作你死我活的战争,主张要抗击国际阴谋。实际上,这并不符合当前国际金融的实际情况。”

现在,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发展,把西方看做天堂,恐怕应者寥寥了,但“西方阴谋论”的市场还是蛮大的,因为这个最能激发我们的民族情绪。

所以,从成思危先生批判的国际金融领域的“阴谋论”出发,我们可以剖析一个有趣的民族心态问题。成先生的文章是为新书《金融国策论》写的序言,一同为此书写序言的还有刘亚洲上将。告诉你们个秘密,书的作者正是侠客岛(ID:xiake_island)上的岛妹Z博士。

以下是岛妹写的文章,谈怎样认识大洋彼岸的美国。文风有点猛烈,请自觉系好安全带。

反对阴谋论

阴谋论是很有趣,但是会不会太low啦?

最 常被聚焦的“阴谋论”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用辛苦挣来的外汇去买美国债券,差不多是等于你把钱存成了定期存折,存折管理员拿去放高利贷。你基本没什么赚 头,而且能不能拿回钱,还要看他脸色。有人说2008年金融危机也是阴谋。危机危及全球,几乎击垮欧元,美国人需要刺激经济,货币宽松,债券持有国家受 害,美元资产贬值。更可怕的是,反向操作,持有者还是受害。美国人宣布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资本流向美国,新兴经济体被釜底抽薪,摧枯拉朽一片。惨惨惨~

如果这都算是阴谋,那么给你的火添点儿油。

美 国最善于通过组织趁火打劫,在各种经济危机中雪中送炭,但往往在附加条款里落井下石。差不多是你刚看见柴火,还没来得及烤,回头一看,房子都已经被人家扒 光了。还有棱镜门事件。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不仅涉及到电话邮件等信息,还包括国际间的金融交易,尤其是信用卡交易。通过资金的流向掌握你的动向,so easy,再也不用担心你在背地里有自己的小动作啦!

但是你从哪儿看出阴谋来了?分明岛妹只明明白白看见一个字明晃晃贴在 山姆大叔的脸上——“贪”。大叔抢你的钱,放你的债,扒你的房子,限制你的人,都不过是为了自己。当然,它拥有更强的实力,更深的阅历,更高的手段,更处 心积虑的小心算计,它也极度嘚瑟于自己所谓的“智力资本的回报差价”。它无怨无悔无忧无虑的干着它想干的,说到底都是为了使自己生活更美好。

反对反阴谋论

额,那美国没有阴谋。呃,是不是图样图森破啦?

如 果你把某基金会在前苏联解体以后在当地进行的投棋布子列成图表,就一定会很惊讶,这明明就是一张前苏联地区国家政权颠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嘛,而新政府新内 阁成员与基金会培训人员的重叠程度又是如此之高。又或者,为啥每次遇到不亲美的政府,美国总是“刚好”发现该国金融秩序实在混乱,因此频频举起金融制裁大 旗。而当心仪的人上位,美国立刻就能够大发慈悲,救助之心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

不是说好大叔是民主的救星吗?怎么有的独裁者执政四十年,美国仍然力挺。有的人民主选举就职,美国却支持军方政变将其投入大牢。

如 果你想跟上美国的价值观,首先你得跟得上在美国屁股后面捡节操碎片的速度。美国当然有很多阴谋。它说一套做一套,自己是一种标准,然后有八套不同制式的标 准,供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干不同的事时使用。当你看到大叔一面戴着荆冠声泪俱下的布道,一面穿着高定与皇族惺惺相惜的进行屈膝礼的时候。亲,你还 看不出它的小算盘有多精,完美的八块腹肌下有多少岁月沉淀的浓醇坏水儿吗?

美国不是好人

好吧。要是你弄得有点儿晕乎,那我们直截了当干脆利索的来讨论一下美国是个啥人。

美国宣传它绮丽动人的价值观,救助一些濒临绝境的小伙伴,它说它要拯救全世界,并且找了这么多好莱坞帅哥靓妹告诉大家,“Yes,we can”。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岛妹是信了。

但 是,那又如何?长夜漫漫,促膝谈心,星辰闪耀,智慧飞溅,很不错,但说明不了这是一个好人吧?轻言软语,暗通款曲,烟波横流,紧握你手,很不错,但说明不 了这是一个好人吧?有人送你一枝花,你就热泪盈眶。有人献你一小曲,你就小鹿乱撞。这绝对不是因为你遇见了一个好人,而是你实在不知道什么叫做好人。

美国不是坏人

但 你也别神伤。美国老是想拿走我们的东西。他们做梦,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梦,他们不愿意,跑到家门口捣乱。他们有自己的国际组织,机构臃肿得连自己都害怕。但 是我们想要有我们主导的国际组织,他们就不愿意,到处对小伙伴们威逼利诱,不许他们和我们要好。不管你们烦不烦,反正岛妹挺烦他们的。

但 是,那又如何?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好讨厌,但说明不了这是一个坏人吧?棋逢对手,激烈博弈,抢夺风骚,志在必得,好讨厌,但说明不 了这是一个坏人吧?有人和你争同一个目标,你就意气难平。有人做了小动作,你就咬碎钢牙。这绝对不是因为你遇见了一个坏人,而是你实在不知道什么叫做坏 人。

美国是别人

如果你还沉浸在这是一个好人,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或者这是一个坏人,刻骨之辱,必将杀之后快的激烈情绪之中的话。岛妹只能告诉你,对不起,你只是想太多。

如果你觉得他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颇有深意,你多少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如果你觉得他一切举动都是围绕着你。对不起,你只是想太多。

这 种想法的出现也是凸显了国人的不自信。千百年来,老祖宗的交道规矩是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你尊重我,我自然尊重你,双方是对等关系。而面对别人 的坏心眼,老祖宗也说了,要“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你对我使坏,对不起,也别怪我不客气。不过这种谦谦有礼又不卑不亢的心态,却被近代强大的西方文明来 了次“炮决”。

如果我们摆正自己的心态,现实无非是,美国既不是一个好人,也并非一个坏人,不过是个别人。

它 是你自习室里的同学,并没有跟随你的脚步,也没有和他人做什么都是为了气你,它想的、念的都是自己,它对你好对你坏的时候,从来都是为了自己。它不但聪 明,而且极端务实,无论是它待你温暖如春抑或冷若冰霜,你最好都先搞清楚,你是你,它是它,嬉笑怒骂都好,明刀暗箭都好,它首先是个别人,它不过是个别 人。

如果你拿不住这一点,老是在我我你你、兄弟情义或柔情蜜意中分不清自己的位置,以为它赞扬你就是爱上你,你就会发现精神上的高大上在物质上如此抠缩精。你砸了你的帕萨特,它绝不会让你染指它的宝马。在你破碎的生活中收拾残局的,只是你自己而已。

这个方面,隔壁的苏联大哥,肯定听后眼泪汪汪。

当个平等的参与者

那中美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所谓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当然不是谁依附谁,谁领导谁。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一定是平等的两国关系,其次再是合作共赢,有竞争不怕,有吵闹也不怕,磕磕绊绊在所难免。

对中国来说,无论你爱或不爱,美国主导的这套国际规则就在那里,你可以积极推动向公正合理方面发展完善,但首先要做一个自信的参与者。中国虽然经历了很多苦难,但千万不要有“受害者心态”和“怨妇心态”,这都是不健康的国民心态,会影响我们对国际竞争的判断。

拿 国际金融合作和竞争来说,国际金融体系中浮现和隐藏着的是各国之间的权力与利益争夺,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是国家间权力与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战略实施过 程中无疑是不能缺少战术和手段的,这些手段当然也应成为战略紧密监控和严加防范的重点。无视他国“阴谋”的存在是危险的,但如果仅以阴谋论作为主线和战略 思维的基调来看待这些问题,无疑是太狭隘了。

无论是美国的个人利益还是国家利益,都被列入美国国家战略,成为其政治、经济、军事的保护对象和坚实基础。这就好比,美国在中东有个以色列,在太平洋地区有个日本,美国对华实行武器禁运,向台湾出售TMD。这些是阴谋吗?只是阴谋吗?

在 各种阴谋还是阳谋的讨论中,我们应当抽丝剥茧,直击要害,正面直视这个问题的核心:一国高度重视其国际金融战略,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最大化服务。我们应正 视,国家的金融战略应建立在国家利益而非国际阴谋论的基础上。一国金融体系的建立、设计和调整,无不是为国家利益服务。并应以此为基础,进行整体研究,制 定出相应的、直面的、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中国金融战略。

来源:海外网 文/Z博士(发自澳门)

为什么中国人没教养?

雾满拦江/文

01

去见一位老前辈,年纪很大了,腿脚不便,但精神很好。我们几个人,很小心的扶老人上车,这时候后面急吼吼驶来辆车,嘟嘟嘟鸣笛。

匆匆上车离开,但心里极不愉快。后来说起这事。一个朋友说:后面的车,不应该在这种情况下鸣笛的。我在俄罗斯呆了几年,遇到这种情况,都是耐心的等一下,俄罗斯人很从容的,不象中国人这样急。更何况你后面的车再怎么催,我们也得扶老人上车吧?对老人多一点忍让,这很难吗?

另一个女孩赞同的说:我也喜欢俄罗斯,在俄罗斯时,走路或是上电梯,男人都面带微笑给你让路,女士优先,让你有种受到尊重的感觉。可回到国内,看到的男人眼中,充满了不友善。

另一个女孩说:许多中国男人,完全没有尊重女性的概念。我遇到过好几次了,明明我正对着电梯门等,后面来几个男人,电梯门一开就用力把我挤开,你推我搡冲进电梯,进去就迅速按上升键。好像那是他家的专属电梯,恨不能就他一个人上去,总是抑制不住把别人关在外面的冲动。

又一个朋友说:这事,陈丹青早就抱怨过了。陈丹青说,他母亲没有为美国增加过一分钱的财富,可是她享受美国的福利制度,她在美国每月可拿700多美金的养老金。陈丹青给老太太在上海买了房子,想让老太太回来爱国。可老太太回来没几天,说什么要回美国。陈丹青问她为什么。老太太说:中国这地方,太野蛮了,我走路上电梯、上车或是去医院,后面总有人用力推我。而我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只被人推了两次,回头一看,都是中国人推的!

中国人,你为什么这么着急的推搡别人?

02

再说超车这件小事儿。华商报曾经报道,梁晓声访问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

梁晓声想超车。就问司机:“能超车吗?”

司机的回答是:“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

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

梁晓声说,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梁晓声为什么羞愧?只因为他来自所谓的礼仪之邦,却久已习惯了路上鸣笛催促老人的车辆,习惯了跟女人争抢电梯座位的情景。此时忽然见到教养,心里顿时产生巨大的失落。

教养,在西方被写为“manner ”,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生活方式,习惯,风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养这个词,所表征的是一种贵族精神的残余——简述之,就是友善与真诚、悲悯与同情、荣誉与尊严、面对任何困难决不轻言放弃、即使遭受挫折仍以微笑面对人生的淡泊从容。

这些品质,都不是老师在课堂上冲你念书本能念出来的,你必须要潜心砥励,自我磨练,才能够自然而然的形成。这些无法靠外界灌输的内在气质,就称为教养。

03

茅于轼老先生去美国,坐公交车回华尔街,不知道该坐哪趟车,见有车来到,就先上去再说。

上了车才知道,这趟车不收现钱,只能事先买好票。茅老先生无票上车,感觉很尴尬,但司机吩咐他坐好,车到终点时,乘客们下车,茅老先生也想跟着下去。司机吩咐他不要动,一直把车开到地铁入口处,告诉老先生可以下车了,换地铁就能到达。

茅于轼先生说:这件事让我感受很深,这是一个纽约公交车司机,对待一位不是故意无票乘客的方式。

然后茅于轼到了波士顿,又稀哩糊涂的迷路了。看见位老人出来倒垃圾,他急忙过去,可是老人已经倒完垃圾回去了。茅于轼硬着头皮,敲人家的门,老人开门,问他找谁,茅于轼问:请问Avola街在什么地方?

老人回答:不知道。

茅老先生正沮丧,老人却让他稍等一下。回去找了地图出来,在上面找到Avola街,然后问茅老先生:你是开车来的,还是走路来的?

茅老先生说是走路来的。

老人就说:OK,那我开车送你过去。

然后老人送茅老先生去Avola街,这个Avola街不好找,感觉老人也是个路痴,结果车在路上兜来绕去,费好大劲才找到准确地方。

下车时,茅于轼老先生心里,感慨万分。

他想,这个美国老人,他花这么大力气,帮助一个外国人,这是什么精神?图的又是什么?这是友善、这是真诚,这就是教养。美国当然也有歧视,甚至连酷刑也不缺,但在美国的普通百姓之间,主流的感受仍然是友善与真诚。

04

人民网12月13日电:

美国阿拉巴马州有个47岁的女子没有工作,靠政府救济来养活自己、两个女儿、一个侄女和两个孙女。上周六,她因为救济支票被邮局给寄丢了,结果手头就剩下了1.25美元,这点钱连买几个鸡蛋都不够。

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名叫约翰逊的母亲在超市偷了5个鸡蛋,并将它们放在外衣兜里。由于是“第一次做贼”,没经验。鸡蛋全部打碎,并顺着衣服流到地上,她也因此被商店老板抓住并交给警察处理。

负责处理本案的警官,叫斯塔斯。他的处理方式是:先为约翰逊支付了5个碎鸡蛋的费用,并另外替她购买了一盒鸡蛋。

斯塔斯警官表示,他去过这位女子一贫如洗的家,并知道她偷鸡蛋的做法实属无奈所致,因此不会拘捕这位可怜的母亲。

在双方告别时,约翰逊问警官如何归还鸡蛋钱。警官摇摇头说道,只要你以后不要再偷东西就成。

感动之余,约翰逊拥抱了这位好心的警官。

更令约翰逊没有想到的是,几天后,这位警官和同事开着两辆小卡车为她送来大量足够全家人快乐过节的食品。警察们还设立专门账户来帮约翰逊全家征集捐款。

当然,美国警察也不是天天开车,到处找人送食物。中国警察也不是毫无悲悯之心。但让这种人类共有的悲悯与同情,成为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人固有的教养,显然还需要时间。

05

我有个朋友,旅居莫斯科时,买了些家具,由厂家派人上门安装。到了时间,门铃响起,打开门,就看到三个西装革履、一尘不染,皮鞋擦得锃亮、头发梳理的整洁光滑,手里还拿着黑色的公文包的年轻男子。

当时他心里就犯起滴咕,这几个公务员打扮的人,莫非是走错门了?就问道:找谁?

三名男子回答:我们是来给你安装家具的。

安装家具?这几人的衣装,比中国的大老板都笔挺,这模样怎么安装家具?心里狐疑,就让男人进来。

三人进来后就问:请问洗手间在哪里?

他拿手一指,三人鱼贯而入洗手间,稍倾出来,已经换上了工装裤,鞋子也换过了。然后立即干脆利索的干活,很快家具组装好,三男子详细的向主人叮嘱过相关事宜,再鱼贯而入洗手间,出来时个个衣衫光鲜,手脸干净,告辞而去。

朋友说:俄罗斯人,很拿自己当回事。他在俄罗斯,极少看到有人玩手机,都是看书,而俄罗斯人的书价极昂贵,一个油漆工,会坐在阴凉地认真的读哲学。有的普通工人家里,藏有几千册图书,比中国许多大学教授家里的书都多。

俄罗斯人极重仪表。路上的人,莫不是穿扮得体,背直腰挺,单看外表,你根本无法区别他们的身份,只知道他们都是极富个人荣誉感的人。

06

中国人没教养,已经轰动世界了。近日,媒体称有中国乘客,在飞机上把开水浇到空姐身上,这种行为,明显是……不妥当。可在谴责他们之时,你可曾想过自己?你开车礼让过路人吗?你是不是能够礼貌的超车,而非不耐烦的鸣笛催促?教养的缺失,不是某一个或两个人的事儿,太多的中国人,都需要补上这一课。

中国人之所以疏离了教养,一个原因是我们尚未走出残酷斗争的历史阴霾。网络之上,到处是一片打杀声,辱骂与威胁随处可见。这种潜伏于内心深处的暴戾,不过是旧时代的残余——那个时代,恰恰是亲邻互斗、同事相残为特征的。是以公然的人身羞辱为特征的。让还未走出这种时代的人,表现出足够的善良、宽容、友爱与真诚,真的有点难为他们了。

教养这种东西,不是靠语言说教,就能够形成的。它源自于人内心中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想让中国人有教养,第一要充分发展个人的才能,第二必须造就中国人独立的人格。

一个人若是能充分发展个人才能,必然是个有成就的人、真诚的人、富荣誉感的人,有自尊的人——有本事的人,不需要撒谎连篇。有才能的人,自然会获得荣誉与尊严。本事才能俱无,就会极度自卑,对自己评价极低,为了谋取生存资本,难免不择手段。这类人再依附于权力,缺少教养就会成为常态。

只有独立的人格,才有独立的思考。只有独立的思考,才能够步向智慧之路,也才能够明了事物发展的隐密规律,才有可能不畏艰险不惧挑战,百折不挠步步向前。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只会趋炎附势,媚上奉承。依于强者必凌弱。没有自我尊严、内心虚弱的人,只能靠欺凌弱者以满足虚弱的内心。

古中国千年以来,始终是个权力帝国。权力最憎恶的就是独立思考独立人格。独立的人格就意味着尊严,就意味着对奴性意识的强烈排斥。如果中国人获得了尊严意识,权力就玩不下去了。

近代中国,盛行的是集体主义,集体是个宏大的观念,客观要求个体意识的泯灭与顺从。个体意识越是微弱,越是易于被群体接纳,越是容易沦为无思维的存在。一个人,连基本的思维能力都匮乏,又怎么可能会对教养感兴趣?

所以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许多人兜里有了钱,但是人格却很扭曲渺小。他们身处繁华的现代化都市,但脑子却仍停留在蛮荒幼稚状态。除了权力能够让他恐惧,对于无伤害能力的女人孩子,他们心中只有原始物种的凌弱本能。所以他们才会在行走时推搡别人,毫无风度的跟女性争抢电梯,在路上鸣笛恐吓老人——要想让这些人有教养,那么首先,必须要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独立人格,让他们从尊重自己开始。

资本市场如何造富于民-美国30年慢牛为例

转自上海证券报 作者 简练 百一企研(Baiyi Enterprises Research)共同创始人,经济、产业、金融观察家

美国资本市场1980年代最大的转变,就是进入“大慢牛”行情,由此成为美国国民财富不断膨胀的基础,也是各种伴生的经济、金融操作的基础,甚至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得以启动并成功的基础。

美 国在资本市场、金融体系上能成为牵动全球的中心,其结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逐渐成形的,期间在关键金融要素上的重大变化是实现上述结构的基础。恰恰是 这样简单的转变,奠定了美国30年慢牛的资本市场行为规则(牛市思维),也为巴菲特、彼得林奇这些投资大师奠定了功成名就的基础。

在 长期慢牛中,美国代表性公司尤其是每个时期优秀(增长型)代表公司的市盈率并不低。美国资本市场财富的创造,主要靠的是股价持续上涨带来的市值创造。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宜对中国目前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已经成熟的蓝筹公司吹毛求疵,它们完全能满足形成美国过去30年良性慢牛走势对上市公司品质的要求,我 们对中国上市公司总体上要有信心。

美国资本市场30年的“大慢牛”对全世界经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对中 国有着深刻的启示。如今中国面临的很多问题,如国际政治环境问题、老龄化问题、产业升级问题、大型企业改革和发展战略问题,恰恰可以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国经历的几大变革联系起来。因此,我们要抓住战略机会,因势利导,把资本市场带动的正面趋势变成国民财富可持续增长的机遇,乃至把资本市场的正向趋势变 成国际博弈中我方的气势。

美国资本市场,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组织者和参与者羡慕的对象。近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在实体 经济层面突飞猛进,规模赶超美国已不是梦想。但是在资本市场及其带动的金融体系方面,我们显然还没有一个可以和美国相提并论的强大系统(这里暂且忽略当前 美国金融体系中相当大比例业务属于“金融自服务”等弊病)。其实,美国资本市场、金融体系上成为能牵动全球经济脉动的中心,时间并不长。这套结构是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才逐渐成形的,其间,美国资本市场在关键金融要素上的重大变化是实现这套结构的基础。美国资本市场自1980年代起最大的特点,就是进入“大慢 牛”行情。此后三十年,扣除中间少数波动的年份(如1987年的股灾,1992-1995年的徘徊,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年全球金融风 暴),总体而言一直是上升的。这一慢牛行情,尤其是2008年金融风暴前的长达近30年的慢牛行情,是美国国民财富不断膨胀的基础,是各种伴生的经济、金 融操作的基础(如兼并收购、信息科技上的风险投资等),甚至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化得以启动并成功的基础(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萌芽于1980年代,全面启动于 1990年代)。

从经验上看,有两类国家需要金融财富增值以实现国民财富的创造,一种是深受老龄化问题困扰的国家, 比如日本;一种是在全球意义上物资产品的消费比重高于其生产比重的国家,比如美国。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很严重,迫切需要实现国民财富增值的良性循环, 也迫切需要找到国民财富的可靠载体。最合适的载体是什么?自然是本国的资本市场—本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其核心蓝筹股表现好了,本国其他金融市场比如市场的 国际影响力就大。此时,国际上的货币供给,尤其是那些向本国出口产品获得以本国货币的外国生产者,就愿意以其手中的剩余本国货币认购本国的股票和债券,本 国的资本市场-金融体系就能成为世界金融的中心—这样,既实现了本国金融资产的稳定和增值,又获得了对外的购买力。美国近20年来实现的就是这个格局。但 以此标准观察中国,中国资本市场2007年以后,尤其是2011年以后陷入蓝筹股长期低迷落寞的漫漫熊市,不由得让人怀疑它是否具有这样的资质。近些年来 针对中国资本市场落寞、边缘化的问题,很多人士提出了改革的方法,什么样的改革才能够使得它承当人口老化趋势背景下的历史任务呢?中国的未来十年可否再现 美国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正面经验呢?弄清1980年代以来美国资本市场和金融系统的演变,并与中国当前的经济、金融、资本市场变化趋势进行类比,对弄明 白中国资本市场如何才能成为国民财富载体有着重大意义。

美国资本市场30年“大慢牛”是其国民财富良性循环的基础

中 国资本市场发展二十多年来,无论是散户还是经理,无不崇拜美国的一些股神,比如巴菲特、彼得林奇等。这些投资家的勤奋钻研与过人定力当然是他们成功的重要 元素,但如果没有美国慢牛行情的大背景,是不可能有如此辉煌战绩的。我们如果对比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两段历史时期(这两 段历史时期中间的时代,即1930年代-1970年代,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资本市场总体被压抑,不是可比较的时期,但此时启动了大型公司所有权公众化的 现代公司产权革命,为1980年代以后的演变埋下伏笔),就会发现后一时期比前一时期依靠资本市场成名成家者多得多。

再 细化一些,如果仔细看一下巴菲特、彼得林奇的投资操作,便可发现他们拿的很多都是传统行业的蓝筹股。以中国资本市场这几年“买小盘避大盘”、“经常要变换 小盘题材”的操作思路看,这显得不可思议,甚至让人发出“美国股市赚钱也太容易了”的感慨。但如果结合美国资本市场的变化,尤其是1980年代发生的根本 性结构变化,就能理解他们的成功:以彼得林奇1980年代持有的重要品种之一银行股为例,整个1980年代,美国大批银行的每股净利润(名义值,没有扣除 通货膨胀)增长了150%(即1990年是1981年的2.5倍),但估值倍数从1980年代初的5倍增长到1990年代初的20倍上下,增长为原来的4 倍,叠加起来股价就翻了10倍。因此,大量银行股都成了“10倍成长股”(这是彼得林奇发明的盛行于资本市场的大牛股代称)。1980年代美国实体经济领 域大的技术创新也不是特别多,银行是一个很成熟很传统的产业,因为金融规制放松,利润增长快一些—但也没有快到哪里去。其他传统行业,只要不像五大湖地区 的钢铁行业那样整体衰败的,大部分每股收益能增长50%-100%(考虑通货膨胀率这样的名义增长其实很一般),而它们的估值从4-5倍变成普遍15倍, 这样一叠加,也成了“5倍股”、“8倍股”。

恰恰是这样简单的转变,奠定了美国30年慢牛的资本市场行为规则(牛市 思维),也为这些投资大师奠定了功成名就的基础。美国的数十年慢牛行情的启动,早于后来被广泛渲染的“信息技术-互联网革命”,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资本市 场规则”的变化,而1980年代正是实现“规则变化”的十年。

要理解这一规则变化对美国金融乃至投资家个人生涯的深 刻影响,不妨拿1980年代以后的美国资本市场与19世纪末到20年代初的美国资本市场相比。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实体经济已经实现工业革 命,生产力成百倍的增长,但大部分资本市场成名成家者多为技术派。原因正是那时美国经济、金融系统全无管制,波动极大,而资本市场更是放大版的波动型市 场。在上下波动的市场里,出身草根、“直觉灵敏”的技术派就有天然的优势,所以,最出名的人就是如利弗莫尔这样的“股票作手”。同时,由于股票市场缺乏长 时间的向上趋势,很难成批量的产生投资名家。即便如利弗莫尔这样的高手,也数次失手到一无所有。资本市场长期和投机联系在一起,蜷缩在一小群有能力投资的 人群中间,很难把资本市场长期创造财富的理念深入民间,形成正向循环。

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导致市场高手凤毛麟角,资本 市场趋势性向上批量制造投资名家,这只是最表层的因果关系。什么样的机理导致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又是什么样的要素制造资本市场趋势性向上?最关键的因素有 两点:货币和名义利率。牛市的产生需要充盈而源源不断新增的货币和保持低位的利息。20世纪之交,美国是金本位下的无管制经济。金本位意味着基础货币是刚 性的,无法被执政者调整,无管制意味着经济波动很大,而现代经济运行依靠的货币其实是信贷创造出来的,经济收缩时银行主动抽贷,进一步压缩社会货币量,自 发运行的信用金融体系更加颠簸—一个可作参考的指标是消费者指数CPI,美国当时的CPI可以从25%在不长的时间跳到-15%。而资本市场又是社会闲散 资金汇聚的地方,冲击来到时资金首先干涸,通过经济、信贷货币、资本市场三重放大,股市必然上蹿下跳。反之,1980年代以来,在里根赤字财政的大背景 下,美国不仅货币总体上日趋充盈,而且在资本市场中周转的货币占货币总量的比重还增加了。同时,在1980年代初的美联储主席沃克尔的强力打击下,美国 1970年代中后期长期滞涨的局面终于得到了改观,通货膨胀率下行且名义利率也逐渐下行。于是,美国1980年代“大慢牛”隆隆启动。

美国资本市场30年“大慢牛”的形成历程

要 充分认识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史,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炼思路,就有必要回顾“大慢牛”前后的演变历程。1929年股市崩盘之后,为了遏制过度投机和欺 诈,罗斯福新政很长时间倾向于压制资本市场。但是,罗斯福新政鼓励的另一个政策,不可避免地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那就是此前已经出现端倪,罗斯福执政后继 续扩大的公司所有权社会化趋势—1930年代以后出现的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断用新增资金购买大型上市公司股权。美国资本市场在二战后开始 逐渐活跃,五六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时代使社会承平日久,百姓财富积累,乐意购买股票,大众参与度不断加深,机构投资者模式方兴未艾,他们也需要具有流动性的 资本市场。于是,曲折向上,美国股市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享受了一波大牛市(1972年道琼斯指数突破1000点)。然而,这个欢欣鼓舞的局面 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终结。

那么,美国1980年代初开启的大慢牛是如何摆脱十年阴霾的呢?决定资本市场的两 个重要金融要素:一个是利率,一个是货币(货币没有特别增长时,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增加也能起同样作用)。这两个因素在1980年代出现了决定性转 折。从利率上来看,1979年8月,沃克尔就任新一任美联储主席,此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在13%,联邦资金利率(美国的名义基准利率)在10-11%,挤 压了企业经营又压低了估值。沃克尔起初实行了货币主义试验,试图稳定货币增速,以增加企业财务负担、加剧经济衰退为代价,使得通货膨胀率从1981年冬起 进入个位数状态。经过一些反弹波动后,从1983年起每月的年化通胀率都维持在2%-5%之间。而联邦资金利率从1982年10月起进入个位数状态,经过 反复,逐渐下行,1986年进一步降低到6%-7%。这奠定了三十年大慢牛的低利率基调。此后20多年,除了1980年代末一度提高以外,长期停留在6% 以下的水平,在19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低到3%或以下,2008年危机爆发以后直接降低到零利率。

第二个因素是 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量增大,这是一个正向循环增强的过程。首先,美国二战后婴儿潮一代在1980年代进入壮年期,储蓄-投资意愿增加,而美国401(k) 为代表的养老金计划又开始在法规指引下系统性地投入股市。同时,在1970年代之前已经成气候的共同基金进一步深化发展。这些因素都与股市上升互相正向激 励:越买越涨,越涨就有越多机构资金系统地把资产配置于资本市场。

美国资本市场在1980年代在形成长期向上的趋势 上取得决定性胜利,而其中估值水平的提升对股指上升的贡献很大。1980年代是美国产业结构开始出现变动的时代,相比1990年代,新技术变革是比较少的 (如今众所周知的信息技术革命当时刚刚进入微型/家用电脑时代),而传统行业由于产业饱和或受到彼时日本、德国企业冲击,经营得并不好,只是有的产业开始 呼应信用卡消费等新社会潮流及初显端倪的全球化(外包到亚洲)趋势经营得较好。但无论产业经营好还是坏,股价总体都有相当大的增长,这主要靠的正是资本市 场市盈率中枢的提高:从1980年代初流行利率高达20%时只有4-5倍,提高到1990年代初的15-20倍(经营较好的增长型公司达到40倍也很正 常),加上很多公司每股盈利在1980年代增长了100-150%(通货膨胀率每年尚且还有3-5%),如此叠加产生了“戴维斯双击”。于是,1980年 代出现了“人人是股神”的局面。在这种大环境下,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罗斯等操作策略并不相同的人,都获得了丰厚回报。而对冲基金这种东西也正是此时开始 孕育(索罗斯是第一个出名的宏观对冲操作者,1980年代末名气渐渐散开)。证券投资界批量产生明星的时代到来了,“买股票长期收益最高”这种后来写进金 融学、投资学教科书上的经验规律也正是此时生成—其依据正是美国1980年代以后的主要金融资产品种的走势。

在1980年代转折之后,美国股市开始不断受到正面因素刺激,形成了若干阶段性的较快牛市。把30年历史展开,可以发现股市的上涨和新刺激因素的出现如此匹配,以至于期间少量资本市场低迷的年份恰是缺乏刺激因素的时段。

需 要指出的是,在长期慢牛中,美国代表性公司,尤其是每个时期优秀(增长型)代表公司的市盈率并不低。近几年,在中国的熊市背景下,出现了一种要整体否定中 国资本市场的扭曲性理论。这类观点极度夸大了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能力,把美国资本市场说成是一个充满着低市盈率的高成长优秀公司,分红还很高的地 方,而把中国当前一些分红率已经很不错的蓝筹股,说成是“自由现金流”上的“负净值公司”,故而不值一投(这种说法利用学术界对于“自由现金流”概念模糊 不清的空子,把自由现金流说成是经营净现金流扣减投资净现金支出的现金流,只有自由现金流为正的公司方值得投资—如照搬此教条,则现实世界几乎无公司值得 投)。又要成长型热门公司、又要低市盈率、又要高分红,除非碰到极度恐慌的大熊市,往往不可兼得。

美国进入成熟阶段 的典型大公司,按照这三十年大慢牛定下的规矩,一般市盈率在15-20倍左右,也就是净利润是市值的5%-6.7%,而每年的分红一般在净利润的40%以 下,也就是市值的2%-2.4%以下。所以每股分红为股价的2%的情况在美国是很常见的—这还是成熟企业,增长型企业就更达不到了,一些知名企业如苹果、 微软是长期不分红的。而美国上市公司的股份增发—也就是投资者把新增现金投入公司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说美国上市公司从来就是源源不断分红的奶牛是不准确 的。

所以,美国资本市场财富的创造主要靠的是股价持续上涨带来的市值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宜对中国目前的 上市公司尤其是已经成熟的蓝筹公司吹毛求疵,中国股市目前的材质,完全能满足形成美国资本市场过去30年良性慢牛走势对上市公司品质的要求,我们对中国上 市公司总体上要有信心。当然,如今美国资本市场上那些不盈利却享有庞大市值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群体,确实带来了公司市值(或社会财富)的创造日渐“虚幻”的 问题,这一点是风险投资模式下倒逼生成的美国科技产业的长期性问题,中国如何看待和避免,笔者留待专文论述。

美国资本市场30年“大慢牛”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资本市场30年的“大慢牛”对全世界经济、社会结构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或有争议的,但总体上使美国以全新的形态维持了对全球的支配力。

大 慢牛首先带动了资本市场的深化,金融市场也随之迅速扩大。资本市场长期稳步上涨,暗示这个国家有着最好的、最值得投资的公司。强大公司发行的债券也是投资 者愿意认购的,而灵活的相对廉价的融资资本来源也使得偿还债券变得容易。再由此倒推,投资者也慢慢愿意认购这些公司所在国家的债券—美国国债。所以,资本 市场的强大带动了债券等金融市场的深化,形成认购意愿的正向循环。这为美国维持其货币的世界霸权提供了极深的合法性,于是美国同时拥有了货币霸权和“资本 市场定价权”。如果回忆一下1970年代,那时美国资本市场低迷,同时也是美国实体经济疲软、货币疲弱、美元在战后获得的世界货币地位最岌岌可危的时期。 而进入1980年代,慢牛一启动,即便当时美国实体经济并没有什么亮点,但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威胁的劲头便没有那么大了(1980年代日美贸易较量引人注 目,但美国的气势越战越勇),到1990年代彻底消解,这归根结底与资本市场正向循环带来的隐形实力有关。“资本市场定价权”是非常重要的,没有1980 年代获得的这个系统性权力,1990年代美国在互联网公司上推出的一整套资本市场新规则就不会有人认同。

第二个影响 是慢牛使得美国退休基金及其他体现公众利益的机构投资者更加深度地与资本市场互动,公司所有权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会造成两种效应,首先从总体上,代 表公众的这些机构投资者深度享受了慢牛带来的财富创造(市值扩大),这在通常所说的“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大趋势下维持了公众所持有的金融财富价值。另一方 面,正是养老基金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支持,美国从1980年代起出现了几波对于美国乃至其他国家大型企业的生态影响巨大的资本运作浪潮,资本运作专家获取了 极大的权力。

第三个影响是为大部分人所津津乐道的,对以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群体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支持。这也 确实是大慢牛对实体经济的最大正面影响。美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支撑了IPO,更支撑了兼并收购,这为科技类风险投资提供了充足的退出通道。美国风险投资 的历史并不长,1950年代-1960年代初才刚刚试水,那时美国如同21世纪初的中国一样,百业都在兴旺,尤其是各种工业制造业。早期的风险投资公司 (多为个人合伙公司)的投资对象多集中在精细化工、专门制造业领域,期望的退出获利方式也是被大型工业公司并购。以1968年为巅峰的1960年代牛市, 通过赋予新上市电子和软件公司极高市盈率的方法,给这批早期投资者第一次系统性的丰厚回报,从此形成示范。于是风险投资纷纷成立,而硅谷此时也以半导体、 电子行业为核心形成内核。1980年代再经过家用微型计算机及上游部件、操作系统的带动,形成群落。风险投资真正大放异彩是1990年代,相比1980年 代软件等子行业(他们通常能靠卖软件滚动成长,除了最早期的投入,其实不是特别需要风险投资,微软等公司上市前就没有什么风险投资),1990年代中期出 现的互联网行业因为在大部分成长时期经营都无法盈利,必须不断融资,风险投资是最适合的支持力量。美国1980年代形成的慢牛行情正好为这种投资模式以合 适的退出通道。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资本市场给科技型企业(互联网、通信、生物医药等行业,包括中国互联网公司)提供的IPO机会,高峰时为每年 60-200家,低潮时为10-20家。但由于慢牛,已经上市的公司如微软、思科、谷歌等都成为拥有强大资本能力的公司,并购非常活跃(经常是换股式并 购),每年科技行业并购少则300家,多则500家以上,这是实质上间接把新公司吸纳到资本市场。这样,风险投资的退出就很顺畅,不存在我国的IPO排队 “堰塞湖”现象;同时,由于这套机制让风险投资和企业创始人都能赚到钱,他们创新的动力就极其高涨。所以,美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从半导体、电 子、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产业一路发展,在经济中可谓一枝独秀,是少有的技术创新迅速获得回报并融入生活的行业。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 面并不是一切都很美妙,最大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之后显现了出来,那就是“市值虚造”的问题。中国是否适合照搬这套技术-风投-资本市场体制?有什么风险? 美国互联网产业繁荣和其他产业发展停滞之间有什么原因?中国当前产业结构与大搞移动互联网产业之间的可融合之处和矛盾各在哪里?这些都是需要专门研究的。 笔者将专文论述适合中国的科技金融体系。

第四个影响是与美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互相支持。这主要体现在美国企业摆脱了 1970年代的被动局面,相当一批企业转身成为深度意义上的全球企业,把握了世界其他地方的机遇,支撑了他们利润的增长,增强了股市慢牛的合理性。 1970年代,美国内外交困,企业在滞涨局面下苦不堪言,对外还要迎接联邦德国、日本企业的竞争。1980年代,美国摆脱困境之后,起先摸索的是继续发达 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的路子(主要是美国投资欧洲),但电子等行业已经开始转移到我国台湾等地区。1990年代,“两头外延”模式,即生产端向外包生产模式发 展,消费端卖到全世界(以发达国家为主)越来越明显:先是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向墨西哥转移生产基地,再向东南亚及更后来的中国转移。在这个深刻的企业生 态变革中,不同行业的适应性很不相同。一方面,曾经是美国工业象征的钢铁、水泥、玻璃、机械等行业(以五大湖沿岸州为代表)相对地位大大衰落,个别行业如 钢铁几乎消亡殆尽,只有汽车行业乘了中国崛起的东风,依靠在华合资企业的丰厚利润继续增长;另一方面,从1980年代起,在消费零售、物流方面冒出来新的 公司,比如沃尔玛、联邦快递,与老牌消费领域的公司如可口可乐等,进化为成熟的跨国公司。这些新出现的公司,连同信息科技等成长型公司,成为美国慢牛中的 新蓝筹股。进一步的,金融交易自身也开始全球化,全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如伦敦、中国香港互相连接了起来—这在1980年代才有端倪,1990年代才正式成 形。同时还连带在发展中国家开启了资本市场,比如东南亚、印度等地。再加上1990年代戈尔、托马斯弗里德曼等鼓吹“信息高速公路+全球化”等政经人士的 造势,一幅如今人们熟知的“繁荣的全球化”的场景终于在1990年代中后期被打造了出来。

从社会领域看,大慢牛带来 的经济连锁效应给社会结构的重组是深刻的。首先,社会加速分化,在美国,在上述几大影响中受益的人们,如跨国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全球化影响)、信息科技 成功创业者及风投人士(信息产业影响)、投行、各种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操盘人士(金融市场和大型并购影响)及支持他们的政治经济精英,成为这三十年慢牛的 成功人士。而传统蓝领、不能进入较高薪水的增长型行业的低学历新就业人群(包括那些在沃尔玛、联邦快递这种1980年代以来增长型公司里工作的低级员工) 就很难获得上升机会,成为最终要靠养老系统供养的群体(大慢牛使得这个系统还是养得起的)。其次,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尤其是中国的人们,开始深度卷入世界 经济,获得了一次系统性机遇,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差距迅速弥合。从国界上看,美国从一个虽然具有支配性国际影响力,但经济活动主体还局限在国内的国家,变成 了一个在实体经济和金融意义上都和世界紧密交往的国家。

上述影响对中国有着深刻的启示。其实,美国资本市场大慢牛带 动的经济、社会的变化能够成功,正是因为中国在1990年代加入了当时尚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否则美国在本土传统行业停滞或衰败的情况下,零售、物流 等行业是不可能很繁荣的—因为这些行业需要生产制造业的供给。但一个系统的生长就埋藏了破坏的因子,当中国成长成和美国平起平坐的经济体系的时候,中国自 己也会进化到美国1980年代初的局面。如今中国面临的很多问题,如国际政治环境问题、老龄化问题、产业升级问题、大型企业改革和发展战略问题,恰恰可以 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经历的几大变革联系起来。例如,美国大慢牛对其金融体系的正面影响,货币霸权和本国金融资产定价权的形成,以及对美国养老系统的互 动支持,就可以和中国在国际金融秩序中寻找新秩序、塑造影响力的问题,和中国在老龄化大背景下国民财富(养老金等)如何经营成长的问题对应起来。美国 1980年代萌动,90年代大行其道的全球化,也可以和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产能过剩行业到世界其他新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地区摸索出路、中 国大型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等问题对照起来—我们应当思考中国主导的全球化。其实,很多内容都是中国金融界人士应当主动提出的命题,当前国内主流 话语把美国的历史经验教训放在一边,自顾自的讨论中国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太多中国金融专业人士久于在他人塑造的话语体系下,习惯性地把他人看得“高大 上”,不敢进行类比推演。

未来数年,中国可能出现美国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在同一个时期并行爆发的状况,尤其是美国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很多现象。比如,美国1960年代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收购“买利润”的现象(conglomerate)、美国1980年代金融力 量动用杠杆对大型企业进行并购重组的现象、美国1990年代以后资本市场退出通道大开倒逼刺激信息科技等产业创新加速的现象、美国企业设立海外生产基地或 培养海外供应商变身跨国公司,形成全球产业链的现象、美国金融机构通过兼并收购进军海外的现象……性质相似的事情可能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内在中国同时出 现,成为新的大趋势。看清这些趋势,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有助于他们对资产配置做出策略选择;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有助于他们抓住战略机会;对于当政者来 说,有助于他们因势利导,把资本市场带动的正面趋势变成国民财富可持续增长的机遇,乃至把资本市场的正向趋势变成国际博弈中我方的气势。

但这些趋势要能够实现,一个绕不开的条件,就是中国资本市场要走上大慢牛的路径。那么,这可能吗?要改变哪些要素才能实现?

 

张其成谈老子与人生之道-新浪网

中成书院 zhangqicheng1

精彩语录:
《老子》这个书是写给帝王看的,也就是说写给最高统治者来看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你比如说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那是一定要看《老子》的。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老子》蕴含的三种人生智慧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主持人尹俊。今天我来介绍一下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这位重量级的嘉宾,他就是张其成张教授,张教授我给网友说一下,他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国学班特聘教授,以及“国学管理”、“国学养生”的发起者,也是我们的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再传弟子。而且张教授的著作《大道之门》,也是跟我们的《老子》研究有关的,所以今天我们张教授跟各位网友介绍一下有关于《老子》方面的话题,各位网友如果有问题的话,除了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新浪网关注本次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在这本新书里提到,说《老子》蕴含了三种人生的智慧,这三种人生的智慧到底是哪三种呢?
张其成:各位网友大家好。《老子》这个书很多人都听说过,它是讲智慧的,因为老子这个人就是一个智慧的化身。我这个书上写的是三种智慧,实际上准确地说应该说是一种智慧的三种表现,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做人的方面;第二个方面,是做事的方面;第三个方面,是养生的方面。
主持人:做人,做事和养生,可以具体一些吗?比如做人从哪方面理解?做事又从哪方面理解呢?
张其成:好,这个做人就是我们怎样才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事方面,《老子》给我们讲的是要做管理,再准确地说,应该是讲怎么治理国家。所以《老子》这个书是写给帝王看的,也就是说写给最高统治者来看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你比如说一个企业的最高领导,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那是一定要看《老子》的。
老子是一个伟大的谋家
网友:一直有人认为《道德经》是消极的,只有《论语》是积极的,《老子》真的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吗?
张其成:一般人都认为老子是消极的,孔子是积极的,这种观点我们看过《老子》这个五千言就知道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按照我的话来说,老子是一个伟大的“阴”谋家,就是说从阴性入手达到最高的管理的境界,做事的境界,所以它最是积极的。大家可能懂得很多比如说老子讲无为,很多网友都知道,就是消极的,实际上他忽略了后面还有一句话,叫无为而无不为。
主持人:我们把后面这半段经常给忽略了。
张其成:对,给忽略了,实际上从为人做事,我们简单地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有为,第二个阶段是无为,第三个阶段是无不为。
主持人:其实有为,无为,我能理解,无不为这个我又有点儿,可能网友也会有点迷糊了。
张其成:无不为是什么意思?就是通过无为的手段达到无不为,无不为就是没有什么不做的,没有什么做不成的。所以这个老子他是一个最大的积极主义者,看上去是用消极的方法,实际上他消极里面就蕴含有智慧。
读过《老子》的人一定不会自杀、郁闷、痴呆
主持人:所以他这种表面上看,可能是有一种避世的态度,其实他是为了更好的入世做一些事情。如今在这个时代可以说竞争很激烈,学《老子》有人就觉得和现代的时代精神不太符合了,现代人觉得我学《老子》有什么意义呢?这可能也是很多网友的一个疑问。
张其成:在现在这个时代,看起来《老子》离我们这么远了,有两千五百多年,老子是生于公元前585年2月15,就是刚过了他的生日,好多人以为这么遥远的一个人,然后讲的又是这么难懂的话,对我们现在有什么意义呢?实际上我认为老子在诸子百家里面对我们今天的意义应该是最大的,他是跟我们当代的人生关系最密切的一个人。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也是选择非常多样的时代,所以人心都比较浮躁,在这种浮躁的心态之下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就要修心,要开智慧。从哪里来呢?《老子》就是教我们怎么修心,教我们怎么开智的。
所以你一看了《老子》,我们人就可以沉浸下来,就没有那么多困惑。所以按照我的话来说,我说读《老子》至少有三个不会,第一,不会自杀,第二,不会郁闷,第三,不会痴呆。
主持人:这个自杀、郁闷、痴呆,痴呆我不说了,自杀、郁闷,特别是郁闷这个词现在提的特别多。
张其成:是,因为当今社会我刚才讲了竞争这么激烈,所以人心也必然要浮躁,郁闷就成为我们的一个流行病了。
主持人:所以《老子》他的作用是作用在一个人的内心?
张其成:对,《老子》不仅是内心,还有外在的,内外结合的。我可以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子》的最主要的精神,究竟这本书五千个字,号称老子五千言,他究竟讲了什么东西?为什么大家会有那么多的误会,说它又是消极,又是避世,为什么呢?
我想《老子》实际上在整部五千言当中就讲了一个字,就是道。道呢,当然包括了天道、地道、人道。也包括了我刚才讲的那三个方面,为人之道、管理之道和养生之道等等所有的道,它是讲道的。道是什么呢?就是讲那个最根本最根本的问题。你发现了没有?好多人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后,他对那个最根本最根本的问题忽略了,他不再去问它了。你看我们小孩子你发现了没有?
精彩语录:
老子讲“无”是第一位的,道是第一位的,无可以生出有,这个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发呢?那就是我们人,我们现在不是要追求快乐和幸福吗?幸福在哪里呢?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的少,越少越空,人越幸福。
《老子》所谓的四字箴言
主持人:他很多为什么。
张其成:小孩子都问为什么呢?尤其他喜欢问一些,比如说妈妈,我从哪里来的?妈妈,我会不会死?死了之后会怎么样?就类似这种问题,这就属于道德问题。所以小孩子你发现了吗?他就是一个哲学家。
主持人:小孩子反而是哲学家?
张其成:是一个哲学家,这就是《老子》所崇尚的人,叫婴儿,《老子》不是讲道嘛,因为老子特别慈祥,他怕我们听不懂,他讲道理讲的太空了听不懂,他给我们打比喻。比如说他比喻成婴儿,比喻成女孩儿,尤其是女婴,女孩子,他就是做这样的比喻。这些实际上都是讲的那个道的内涵,我简单用四个字来概括,我们现在的人一般最喜欢说的一个词就是“我知道了”,实际上大家仔细问一问,知道不知道?看来不是很知道。所以究竟《老子》的道是什么意思呢?我用四个字来概括,第一个字,就是无,有无的无,这是第一个字,第二个字就是柔,要柔顺,第三个字就是静,心要静下来,安静的静,第四个字就是反,反向的做,反对的反。
这四个字可以说就是《老子》讲的那个道的主要意思。
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的少
主持人:这四个字,我回忆一下,第一个字是无,第二个字是柔、静、反,无、静、柔我能够理解,但是这个反我又有点不理解了。
张其成:这就是《老子》的大智慧,我们可以用于管理,用于为人,也可以用于养生,所以我简单介绍一下。因为老子他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爷爷,所以他在讲无的时候,他讲这个字的时候打了比喻,我们各位网友大家想一想老子问我们的问题。他说一个房子,这个房子里面它旁边有窗,有门,有墙,老子问,它的最大作用在哪里?大家想一想它的作用在哪里,是不是那堵墙,还是那个门,还是窗子?老子说就在中间这个无,这个空的部分。因为你没有空的部分,你这个房子就没用了,你里面堆满了石块不就没用了吗?就没办法住人了。老子又发现了,他说一个杯子,一个器皿,杯子最大的作用在哪里?就在于无,就是中间那个空的。所以老子他讲了无是第一位的,道是第一位的,无可以生出有,这个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发呢?那就是我们人,我们现在不是要追求快乐吗?追求幸福吗?幸福在哪里呢?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的少,越少越空,人越幸福。
主持人:果然是大智慧。
张其成:是啊,这就是大智慧。你再看看我们现在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这就是贪多,所以《老子》说了少则得,多则获。
第二个字是柔,要柔顺,柔顺可以用于我们三个层面,就是你怎么做人,怎么做管理,怎么养生,都要柔顺。这个柔顺《老子》就给我们打了一个比喻,我们人的什么阶段是最柔顺的阶段?
主持人:我觉得可能是小的时候和老的时候。
张其成:对了,就是婴儿,他的骨头筋骨是最柔弱的,可是他握起拳来,你小时候握拳方式是不是这么握的?错,是这么握的,他把拇指握在四个指里面的,这样握起来的拳头是最坚固的,婴儿的骨头是最柔弱的,可是他握起拳来是最坚固的。为什么?从这里我们学到这个智慧,《老子》告诉我们的,这是第二个字,要柔顺,这就是它里面内涵非常丰富。第一个,他是说不要把拇指给显露出来,意思就是说我们为人为事的时候千万不要锋芒毕露,你要是露出锋芒马上会被别人抓住。比如说人家把你一掰这个大拇指,你的拳头就松开了。另外还有一个大家要注意,他握的这个位置,大拇指握的这个位置后来中医就发现,这是一个穴位,这个穴位叫少府穴,意思就是说要把人的心神含在里面,不要显露出来,要柔。

精彩语录:
《老子》说的不是那么很玄妙的,他就说的非常实在,我们要向大自然学习,要向水学习,我们要向我们的婴儿学习,从这个当中悟出这个道理,你要是知道了,那才叫真正的知道。
做人做事要外柔内刚
  主持人:所以这个柔其实也是代表着一种境界,真的是一种在外表看来可能是很柔弱的,但是实际上在内心是很坚定的。
张其成:你这个说的非常好。所以《老子》又给我们做了一个比喻,除了婴儿之外,在大自然当中什么东西最柔顺?当然就是水,可是水就是最坚固的,所以《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的力量是最大的,你看是不是?比如说洪水猛兽,什么东西都挡不住,水可以把石头滴穿,但是石头不能把水斩断,所以水是最柔弱的也是最不可战胜的。所以我们做人、做事也要这样。
主持人:两个字了。
行动锻炼上要动,心里就要静
张其成:对,第三个字是什么?是静,尤其在我们这个社会一定心要静,因为外界都是动的,那怎么来制这个动?你必须要以静制动,所以《老子》讲叫静要静到极点,谁最静?我们说婴儿是安静的,但是婴儿他在静当中他的活力是最强的,所以别看他静下来,好多人就以为我就安静了,我就什么事都不做了,我就休息了,它实际上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静当中能开大智慧,在我们中国历史上都共同的要讲静,这个也可以用于我们养生,比如说我们现在不是很浮躁吗?这时候怎么办?我们每一天你可以找四个时辰,拿四个时辰,晚上11点到1点,中午11点到1点,上午5点到7点,下午5点到7点,找这四个时辰当中的其中两个时辰,来入静。所以我们中国人讲要睡子午觉,就是子时的时候一定要入睡,那时候是阴阳交接的时候,午时的时候也是阴阳交接的时候,所以晚上的和中午的11点到1点,这两个时辰一定要休息。剩下的那两个时间最好你要练练功,练静功,就静,使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
主持人:如果是我的话,我在这个时间段安排读书,听音乐,是不是会好一些?
张其成:也很好。所以这是《老子》讲的,他说静为躁君,静可以制燥。
主持人:也就是静是动的统领者,统治者。
张其成:对,静可以制服动,我们人都是浮躁的话就让自己静下来,心一定要静。
主持人:这是静字的解释。
张其成:这是第三个字了,最后一个字,反。这个反字在《老子》里面讲了很多,比如说反者倒之动,我们今天大家知道有一个词,叫反动,实际上就出于《老子》,什么意思?宇宙万物运动的变化规律就是反,这个反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反对,第二个意思就是返。你看一年当中春夏秋冬,第二年又是春夏秋冬,太阳月亮也是这样,太阳比如说升到中午的时候就走向反面了,都是如此。怎么教我们做人做事,《老子》同样也教我们反向的来做,这点实际上他是特别特别有智慧的。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的话,你比如说做品牌,你做品牌的话要怎么做?按照老子的话来说,你就要反向来做,不能顺着他做,不能用那个标杆法来做。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可口可乐这个品牌非常好,百事可乐怎么做上来的?就是反向做上来的,不能模仿它,只能跟它反向的做。再后来七喜,第三大饮料品牌七喜怎么做上来的?七喜就是针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用一个如果按《老子》的话来说就是反字,你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都是含咖啡因的饮料,我这个不是含咖啡因的,他反向的做,都是如此。
我们其他的普通网友想一想,我们比如说做事情的时候,我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锻炼,早晨起来锻炼,怎么锻炼?好多人说跑步,剧烈的跑步,这个你要看是对什么人,按照老子的话说很简单,如果你都是安静的,你的工作性质是稳定的,是沉浸的,你坐的多,比如坐办公室的,你就要动,要反着,要运动。
主持人:对,现在很多白领都缺乏运动,所以身体出现很多问题。
张其成:对,他的工作性质是静的,但是他的心态是躁的,所以我们就要反向来做,怎么反向做?你在行动锻炼上你要动,但是心里上面就要静,这就是《老子》的智慧。
老子哲学最适合当代人
主持人:所以这个静更多的可能是指内心,不是那么强调行为,而主要强调你的心态。
张其成:对,静主要是心要静,然后做法上要反向的做,表现形式上要柔,外面要柔,实际这个柔不是说里面不刚了,柔中有刚。就是说把你的刚强蕴含在你的柔弱当中,也就是说外在要柔弱,内在要刚强,所以水就是《老子》那个道的化身。《老子》说的不是那么很玄妙的,他就说的非常实在,我们要向大自然学习,要向水学习,我们要向我们的婴儿学习,从这个当中悟出这个道理,你要是知道了,那才叫真正的知道。
主持人:我觉得现在我们对《老子》可能有这么多误会,觉得很玄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老子不太了解。特别是我看到这本书《大道之门》的时候,其实现在可能研究《论语》,研究儒家的作品太多了,特别是现在,但是研究《老子》的好像真的很少,我看到您这本书的时候,我特别想知道您这本书和别的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您是从什么角度阐述《老子》的?
张其成:这个书我在写的时候主要是两种写法,一种就是解释,对它的原意进行解释,这个解释一定要准确,要符合老子本来的面貌。
主持人:所以我想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的话,从书里面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了解过程,因为文言文可能我也不太懂。
张其成:对,所以对文言文你要知道它那个古代的文字,它是什么意思,这个千万不要搞错了,这是第一步。好在我学的就是古文字学,所以基本上在解释的时候就不让它出文字上的错误;第二个,最重要的,我是把我几十年来对老子的感悟写在里面了,当然我的悟的内容应该说远远超过了《老子》的原文,这是我本人的一些体会,但这些体会不一定大家都赞同,我相信有很多人不会赞同,但是这个没有关系,你从《老子》的原文当中自己可以去悟,也可能我只是给你做一个桥梁,或者批判的一个对象,然后你从中发现了更好的东西,对你人生更有用的东西。我非常期待大家还能跟我一起交流。
精彩语录:
我们可能都不是哲学家,我们也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愿望去当一个哲学家,但是我们要做好我们这一生,要走好我们这一生,我们这一生的过程就是一个道的过程。
道不是俗眼能看到的
主持人:我们跟网友互动一下。
网友:老师,我觉得道是形而上学的规律,不是一般的俗眼能看到的。
网友:《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极端放任的行为。
主持人:老师,您听了这两位网友的观点您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张其成:头一个说道是形而上学的规律,这个说的非常好,不是一般俗眼能看到的,包括我也没看到,大家都在看。实际关于道究竟是什么?这个学术界争论非常多,一般来说这个道是什么呢?是讲万是万物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形而上的,还有说是万是万物的共同的规律,我的基本观点,这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它的本质老子说就是无,就是空的,它的运动变化的规律也展现了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很多都是被表象所有掩盖了。
但是我们千万要注意,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它是含在行而下之中的,就是我们做人做事,这个里面都体现了道的精神。我们可能都不是哲学家,我们也可能没有那么大的愿望去当一个哲学家,但是我们要做好我们这一生,要走好我们这一生,我们这一生的过程就是一个道的过程。
《老子》中蕴藏的高层管理学
主持人:那这位朋友说《老子》眼中的政治是极端放任,他说的这个有道理吗?
张其成:《老子》的政治叫无为,不叫无端放任,这个无为是什么境界?一句话就说明白了,大家都按照这个道来做了,这就是有序化,它不是无序的,恰好它是最有序化的。所以《老子》给我们当领导的,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的人,老子给我们分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他说叫太上不知有知,就是境界最高的领导下面的人都不知道有你这个人,一问你们董事长是谁?下面人说不知道,这是最高的领导,但是这个企业照样在那里运转,而且非常好的运转,这是第一等。
第二等叫其次亲而誉之,就是下面的人都赞美你,亲近你。
第三等其次畏之,就是大家都怕你,就是你管理的太严了,硬性化管理。
最后一等,第四等叫其次侮之,就是大家都骂你这个领导,当然是做的最不成功的。这里第一等的领导就是一个政治清明的,大家都按照道来做了,所以是一个最有序化的也是一个理想的境界,但这个境界会不会达到呢?我相信只要大家去努力,大家多这么来做了,那就可以了。
主持人:所以一开始老师您说《老子》是写给君王,或者管理者的一本书,我当时还有点不理解,但是听了您回答这位网友的提问,我马上明白了为什么您会这样说。您在书里这样说,读《老子》能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为什么?我有点迷惑。
《老子》揭示婴儿的四大秘密
张其成:实际上《老子》教我们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因为我们平常基本上都可以称为是正向的思维,《老子》告诉我们要反向思维,经常反着来做,我刚才讲四个字里面已经讲到了最后一个字。这样就改变了我们这种思维方式。这样吧,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老子发现我们婴儿的四大秘密,我想从婴儿当中大家肯定能获得一种快乐、从容、淡定。
第一大秘密就是他握住拳头来,他筋骨那么柔弱,可是他那么有劲,一般人还掰不开他的手,这是一个秘密。
第二个秘密,老子发现凶狠的野兽他是不吃婴儿的,大家好不好理解?比如很小的婴儿被一群狼看到了,这个狼会收养起来,喂他,这是第二个秘密。
第三个秘密,老子还发现男孩子他是不知道男女交合的,但是他那个小生殖器经常勃起,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子解释了,就是精气充足的一种表现。
第四个秘密,他说婴儿终日嚎而不哑,整天在哭但是嗓子不哑,这是为什么?
主持人:这个我知道,不知道对不对,我是从播音的角度说,因为婴儿很懂得发声(笑)
张其成:太聪明了,老子解释说这个发声怎么会发声?三个丹田要综合起来,要非常调和。这件事情就被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对他的教育非常大,帕瓦罗蒂有一天怀疑自己要失声了,他在一个旅馆里面听到隔壁一个婴儿在哭,哭了好几个小时没事,嗓子没哑,所以他就学会了一种发声方法,然后你看他到去世的时候嗓子也没哑。这就是教我们向婴儿学习,学习他的柔顺,学习他的专注,学习他的沉浸,学习他那个和,就是各种行为调和,和谐。所以从这个当中我们会获取智慧。
《老子》中的养生之道
主持人:今天我们这个访谈也接近尾声了,最后请老师谈谈《老子》中的养生之道,您能给我们概括地说吗?
张其成:好,《老子》养生之道主要表现在,如果概括一下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要养神,神这是最重要的,第二个方面是养气,第三个方面是养精,也就是精气神。
主持人:精气神分别指的是什么呢?如果具体来说,用现代人的词汇来概括的话。
张其成:这个比较困难,但简单的说,就是人体当中的精是指维持我们人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神那就是统领精和气的一种生命的活力;气是介于精和神之间的一种生命的能量,这是简单来说。当然这个定义是有几百种,我们不做解释。
主持人:我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请老师专门来谈一次养生,特别是老师您是中医药大学过来的,所以对养生一定特别懂。最后是推荐书的时间,我给网友推荐老师的这本《大道之门》,老师,如果让您推荐书的话,您建议我们读哪本书呢?
张其成:当然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还是我的《大道之门》,第一,它的解释非常准确,第二,好多东西是我的琢磨出来的东西,可能会给大家有启发,会开启你自己的本具的大智慧。
主持人:再次谢谢老师,我们今天的“网上大讲堂”在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
张其成:谢谢,谢谢大家。

气场和命运(转载论道)

人的气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力一样,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这种气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的人生,这种气场是怎么形成的?

你的观念,你的信仰,你的环境,你的朋友,你的呼吸,你吃的食物,你的欲望,你的静息与睡眠等都会影响你的气场,这些气场就形成你的气质,你的运气,你的命运。

一个人的气质很好,外表精神,有修养,有道德,这个人的气场就好,就会吸引好的事,吸引好的运气。

相反一个人如果气场不好,则外表人没精神,委靡不振,做事没效率,如果气场再坏就会走霉运,不好的事情总是发生在他身上,干什么都不顺,喝口凉水把牙给塞了。

那么什么能影响我们的气场,结合我的所学,给大家归纳几点:

一、意念场

你想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就有什么样的气场,这也就是吸引力法则。

你的思想吸引你想要的东西,你是积极向上的思想,你的气场就是积极向上的,你的思想是消极负面的,你的气场就是消极负面的,同时吸引消极负面的人和事,所以要加强你的正能量场,就要有积极正面的思想。

具有赚钱意识的人经常吸引金钱,而具有贫穷意识的人总是引来贫穷。通过你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它们将为你所意识到的事物打开通道,无论富有或贫穷,都恰如你所想的状况那样满足你。一个人在心里怎么想,他就会是什么样。你一直很害怕的事物总是向你走来。也就是说”你所强烈意识到的事物总是会来到你这里。

思想是因,与你思想相一致的人生和境遇就是你的果,你的因会吸引来果,这就是种瓜得瓜,你种下什么因就会收获什么果。

知道这个法则的原理后,你就会运用思想的巨大能量来追求你所想要的一切,你会变得有自信,你会知道世间的因果法则,你会懂得正确积极正面的运用你的思想,人的心脑合一、身心开放后振频就强了,与天地意识信息振频就通畅了。

人体就是一个很敏感的信息场,无时无刻都在与外界的信息、能量进行交换。

二、爱的气场

爱是宇宙间最强大的气场,因为它和宇宙和谐一致,爱是你身上正面的气场,只有发出爱你才会吸引爱,所以不要只爱你自己的那么小我,要爱周围所有的人,爱你的朋友,父母,爱人,亲人,同事,爱你的敌人,爱地球万物,一花一草,你发出的爱越多,你积聚在宇宙间爱的气场就会越大,同时你收获的爱也就越大。

爱是一种物质,一种气场,你发出爱,宇宙就有你爱的气场,一个人积聚的爱的气场越多,他就会吸引更多的爱,当你有困难有危险的时候,宇宙会发出各种信息让你感知到,这就像灵感一样,灵感发生于有爱的地方,孩子和妈妈,双胞胎,恋人和朋友.只有两个人的爱的意识体的气场才能让们能够相互共振,虽远在天涯,但爱让意识体联系到了一体,他有危险他会知道,他有爱他会感知的到。

如孩子有危险,妈妈会感到有些不舒服,你某一天想起一个远方的一个朋友,忽然你的这个朋友打电话给你,两个相爱的人虽远在天涯,有时也会感知到对方的爱!

一个人广做善事,他就积聚了宇宙间的爱的气场,当他有危险时,他的潜意识会有感知,身体哪方面不适或出现信号,让他知道,然后避免灾难,就算真有灾难,他也会化险为夷!

宇宙间有一个强大的法则就是吸引力法则,你的思想是有气场有能量有吸引力的你想什么,你就会发射到宇宙中去,宇宙就会响应你的想法,给你想要的!而爱是宇宙间最强大的气场,你发出多大的思想,宇宙间给你的气场就会有多大,一个广做慈善发出爱越多的人,他得到爱的气场就会越大。

做任何事不要以为别人不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不要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为,这和佛家的因果思想是一样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宇宙是圆的,宇宙是有因果法则的,有付出就有回报,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

三、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大量的“负能量”人!偶尔也会幸运地遇到正能量高的人,他们总是那么积极乐观,总是那么快乐,总是那么具有影响力。你感到羡慕,并被深深吸引,同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人。

 

正能量: 活力、精力充沛、兴奋、热情、全神贯注、多姿多采、正面挑战、内外合一、自我提升、提升他人,淡定,但当,冷静、平静、宁静、放松、焕然一新、和谐等。

负面能量:愤怒、怀疑、沮丧、担忧、急躁、压力、负面的挑战、所有的事情都是问题、关系是挑战;怨恨、后悔、内疚、嫉妒、自卑、绝望、挫败、羞耻、尴尬、责怪。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k2MTQ1OA==&mid=207234177&idx=3&sn=e9c4d63e12f28188fb7709cdb813fbec&scene=5#rd

美国之音:习近平与规则之间关系的迷思

习近平与规则之间关系的迷思

最近,论及中国政治与习近平,“规矩”(或曰“规则”)一词出现的频率加大,对习近平与规则之间的关系之分析则莫衷一是。中共中央通报令计划不讲“政治规矩”,《世界日报》评称“这个‘政治规矩’词语首次在官方文告使用,带有习近平个人风格”;美国《民主》杂志发表《改革时代以后的中国》(China After the Reform Era),说习近平“撕毁现有的规则,逆转很多党内的规范”;《纽约时报》的采访标题则是“习近平强势重塑中国政治规则”。

那么,习近平究竟是党规的破坏者还是重建者?这得从中共政治文化中明规则与潜规则并存入手分析,方能破解这一迷思。  中共政治文化:掌权者建立并任意捉弄规则  英文中,规则、规矩都用rules表达,因此,上述三文其实都是对习近平近年所作所为的不同看法。  习

近平近三年主要就做了一件大事,集权。集权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反腐打击政治对手,清除其遍布党政军系统的党羽。这种做法到底是破坏中共的规则还是重建规则?弄清楚这点并不难,关键就是要了解中共政治文化中的规则与潜规则之间的关系,中共独裁体制游移于个人独裁与寡头独裁之间的变化、以及在变化过程中,谁掌握订立规则与解释规则的权力。

如果观察自1942年以来的中共高层政治(此前有苏联因素与共产国际因素),大概可以表述为:从1942-1976年毛辞世,毛泽东是个人独裁,掌握订立规则、解释规则、并随时改变规则的权力于一身。邓小平及邓后的江胡时代,是寡头独裁体制。  不管是个人独裁,还是寡头独裁,在明文公布的党章、党纪等明规则之外,还有一整套与明规则相互矛盾的潜规则,圈内人明白且运用娴熟,但绝不会在公开场合宣之于口。如果潜规则被别人点出来了,官媒通常也会一本正经地引用明规则而加以否定。之所以需要潜规则,是因为统治者或统治集团成员们有种种个人的需要,但却为明规则所不容,于是,违反明规则之事,有权力者但行无妨,只要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心照者,潜规则也,比如官员们以权谋私就是改革以来通行无阻的潜规则。  有

些潜规则延续已久,也可能变成明规则,例如中共历史上的高干特殊经济待遇,本来是潜规则,1950年以后便改成明规则了。但也有些潜规则因为声名狼藉,当局只能表面上否认其存在,比如家国一体的利益输送机制,以及刑不上现任常委的免罪“约定”等等。江胡以来,官场运行当中的种种潜规则广为流播,所谓“局地党内关系”已经“异化为帮派或人身依附关系”,以至于众多官员已经将入党升官发财、买官卖官兼容性视为半透明的正式规则了。

习近平上任以来,在官场上强调许多条关于“不”的规则,其实,这些“不”原本就是中共的明规则,只是多年来这些明规则早已被潜规则取代;在这方面,习近平其实即没有建立多少新的明规则,也没有取消多少旧的明规则,他所做的,无非是用原有的明规则对付无处不在的潜规则而已。

党内谁可兴帮派?  中共中央最近宣布了令计划的罪状,其中的关键词是令破坏了“党的政治规矩”,这是指令成立西山会,并与周永康合谋。与周合谋这点成为罪状易于理解,但让不研究中共党史的评论者困惑的是:令计划成立一个“西山会”,究竟犯了啥规则?多年来,评论中国政治时,中文评论中,这个派、那个帮几乎是分析中国政治脉动的出发点,站队正确与否几乎成了官员们升迁的生死线;西方世界的分析中,帮派的学术说法,即政治利益集团、利益链条、政治保护与被保护关系等,同样成为分析中国政治的出发点。

以打击帮派为理由削除政治对手,算不算“撕毁与逆转党内的规矩”?认真考察,还真算不上破坏党的明规则。因为中共在所谓党内政治生活中,历来就强烈反对帮派,所谓“十一次路线斗争”中,不少就是以“打击反党集团”名义来清除政治对手。那场奠定毛泽东在党内最高领导地位的“延安整风”,其主旨就是“反对宗派主义”。毛泽东立下这规矩之后,终其一生,都以反对党内帮派为名,不断翦除那些让他不放心的同僚,决不允许在毛派之外还有别的政治派系。

1966年8月毛在八届十一中全会讲的那段著名的《四言韵语·党外党内》,“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并不是真要修改规矩,从此允许党内各派共存,而是要扶持群众组织造反派去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句话后来作为最高指示在全国传播,其实,这话是1927年国民党清党打击中共时,陈独秀应瞿秋白所约而写的《国民党四字经》的前16个字,后面那段“以党治国,放屁胡说;党化教育,专制余毒”,因为正是中共写照,中共自然不会公开引用。

为了避免再度发生文革,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重申以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规定要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党内关系出现异化。邓小平对党内圈子表示深恶痛绝:“党员要按照党的章程办事,遵守党的纪律,不能搞宗派主义,树山头、垒山头,或者站到这个山头、那个山头。”

中国画展中有人观看中共文革前政治局常委的肖像画,右起:邓小平、毛泽东、朱德、 周恩来、刘少奇、陈云。常委中的林彪不在画上。

这一《若干准则》到底实施过没有呢?应该说,在平衡邓小平与陈云二人关系时有点作用,有陈云的牵制,邓小平这位太上皇多少受点牵制。但在邓小平对待胡耀邦、赵紫阳两位总书记时,就成了废纸。只保留了军委主席一职的邓小平这位“党内退休老人”可以两废总书记,利用的是政治潜规则,即军权凌驾于党权之上,枪杆子里面出党魁这条潜规则,中共高层彼此心照,于是假装不知道此潜规则为中共党章与《若干准则》所不容了。

“家国一体的利益输送机制”属于哪类规则?江胡时期,中共新一代太子党成功进入金融、能源等行业,或私募,或掌国企,还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利益输送机制这种分赃体制。红色权贵及第三、四代领导人的子弟亲属,公开瓜分国有资源与公共财,这一点既为中低级官员腐败起了极其恶劣的示范作用,也让中国人愤愤不平。

应该说,这种分赃体制的形成,是中共政治的又一条潜规则,而这条潜规则同样与中共的党内明规则直接抵触,后者公然违犯明规则。早在1985年,中国党政两大最高权力机构就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明确规定:“凡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除在国营、集体、中外合资企业,以及在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而兴办的劳动服务性行业工作者外,一律不准经商。”“所有干部子女特别是在经济部门工作的干部子女,都不得凭借家庭关系和影响,参与或受人指派,利用牌价议价差别,拉扯关系,非法倒买倒卖,牟取暴利。”

作为党内规则,这个决定从来就没有被废除,而是不断被重申、强调;中纪委网站刚开设时,这个文件就是中纪委公布的关于反腐败的第一个中央文件(如今已撤下,但国内其他网站上载有)。中纪委廉政理论研究中心在《关于防止利益冲突工作的调研》报告中称,仅从1979年至2011年,就有58次中纪委全会、110余项法律法规及政策涉及防止干部亲属官商利益关联内容。

然而,反腐败的明规则管用吗?它的对头不在海外,而在党内;不在基层,而在顶端。早在邓小平时代,高层子女介入商业活动便蔚然成风,而坚决抵制“禁止干部亲属官商利益关联”这一明规则的,就包括邓小平、陈云等头号大佬,因为他们均放手让子女进入公司经商。当然,这些红二代们也不把禁止领导干部子女经商这样的明规则放在眼里,因为党内高层还有一条潜规则,即红二代本来就是“接班人”,享有特权理所当然。有邓小平、陈云暗中支持,党内高层很快就“共同分赃”这一潜规则达成了默契。中央大佬子女介入的公司,往往是国字号;各分管部门官员子女亲属的猎场,自然是老爸的辖地;如此这般运作之下,全党“服从”中央,就从北京到各地乡村自然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利益输送机制。

这种一家两制的分赃机制说明,在中国,极其恶劣的潜规则经常堂而皇之地破坏明规则;原来的明规则目标明确地要遏制腐败,而腐败的各级官僚却轻而易举地把明规则变成了一纸虚文。

接下来要分析的是三个问题:一、在研究中共政治文化中,区分明规则与潜规则的必要性;二、潜规则该不该反?三、习近平用明规则反潜规则之后,潜规则是否从此寿终正寝?

中共政治:明规则被潜规则蚕食要了解中国的政治文化,包括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要了解明暗两套规则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一、明规则用来彰显正确,是中共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但通常情况下,起作用的是潜规则。  比如宪法、党章、党纪是明规则,人民日报、央视等官媒永远只谈明规则,以证明中共政治是如何地光明正大。但是,对官场而言,真正起作用的是潜规则,比如党纪规定,严禁拉帮结派、买官卖官,各种宣传都在讲买官卖官、利益链条的危害性(也确是事实),但如果身在官场,不通晓买官卖官的渠道,不了解官市行情,不去依傍上级,与之结成政治保护关系,这人注定官场蹉跎。而且买官市绝对是卖方掌握主导权的卖方市场,因此,才会有查抄徐才厚、郭伯雄家,发现有送上成袋钞票并附上简历却未被开封查看的买官者。

二、官方很少公开宣布明规则报废(除了某条法律更新),因为政府毕竟不是土匪,打造一套冠冕堂皇的明规则(制度),对外可以证明自己是文明世界的成员,对国内民众,则可以起到蒙蔽作用。因此,即使明规则早已被潜规则替代,官方也不会正式宣布,被潜规则否定的明规则不算数了。比如禁止官员家属经商、倡廉反腐的明规则。就算全世界皆知中国现在没有言论自由、集会自由、信仰自由、结社自由、出版自由等各项公民权利,中国宪法也未废除第35条与36条的相关规定。这种制度失灵,已经不是用政治虚伪性与欺骗性可解释的了。

三、潜规则上不了台面,因为潜规则集中反映了执政集团及其首脑人物真实的意图,但又常常与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宣传完全相反。比如家国一体的利益输送体制,就与中共宪法谈的一切资源属于人民完全相背离;比如遴选红色江山接班人时,奉行的是陈云提出来的“还是我们的孩子可靠,不会掘自己的祖坟。”“江山是我们打下来的,因此继承这个江山也应该是我们的后代”。中共在政治实践中确实是这样做的,但这条广为人知并被认真奉行的潜规则,并不见之于中共任何公开的文件、法规。相反,中共无时无刻都在表示自己努力反特权。但如果有哪位封疆大吏真按文件办事,不照应管下熬资格备升迁的太子,那官运恐怕难以亨通。

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内熟知的潜规则这一概念,在西方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专家当中还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很多人谈论中国的时候,甚至将潜规则当作明规则加以揄扬。比如曾庆红以退休常委却能在党内形成一条所谓“曾庆红路线”,操控朝政,完全是中国的政治潜规则起作用,但在美国著名的中国研究专家沈大伟的分析中,却只看到他对因潜规则而产生的“曾庆红路线”被否定的惋惜。还有人将潜规则和明规则混为一谈,认为九龙治水的利益集团是过去多年中共的“新制度建设”,习近平通过反腐打击利益集团,是“撕毁现有的规则,逆转很多党内的规范”。

这些关于当前中国政治状态的奇怪认知,部分源于对明规则与潜规则不了解。潜规则该反,半心半意反决难成功。法治国家,规则昌明,人们只需要遵守法律。明规则和潜规则并行,明规则被潜规则挤压到成了一纸虚文,而且谁遵守谁就被视为傻瓜的社会,这个社会其实是个烂透的肮脏社会,成为“上下交征利”的投机社会,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毫无原则,唯利是图。

更可怕的是,中国人对于这种法治不昌、潜规则盛行的状态,是用双重标准对待之:公开场合痛恨潜规则,比如谈到别人升迁、致富、子女读书、就业时依靠关系,莫不痛恨并谴责之;但自己行动时,首先就想到如何使用潜规则,托关系、找后门,让自己得到比别人更优先的机会。

正是这种状态,导致了对习近平以明规则反潜规则为手段进行反腐的恶评。比如杨鲁军在《闽地记事三部曲》之一中以福建省官员的抱怨为例,说明反腐不得官心:“未料到反腐变成‘新常态’,……县里几套班子那是‘人人过关,个个脱光洗澡’,……一些人已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从政选择。这官还有啥当头?没钱收,无美女,连美酒佳肴都禁止,这七品芝麻官不当也罢了……”。面对习近平的反腐,全国地方官员以懒政不作为对待:过去办事都能收到钱,如今既然不让收,硬收有风险,那就不办事了。这种做法竟然得到绝大多数官员们明里暗里的支持。评论者多认为,这样下去要亡党。

从人类历史来看,腐败从来未曾促进社会进步,只会侵夺民众利益、摧毁社会价值观、损害国家肌体。没有哪个社会公然反对反腐败,但只有中国非常特殊。在90年代初期有经济学家鼓吹“腐败是促进社会转型成本最小、收获最大的方式”,现在有担心亡党、官员没积极性因而不能反腐之论。这些还不够热闹,还出现反腐破坏规则论。一个政权如果连反腐这项最基本的政治责任都不能履行,任由权贵官员瓜分公共财产的潜规则盛行,这样的党亡了又何足惜?

习近平的问题在于他只能利用明规则反对部分政治利益集团的贪腐,在于他推行的反腐规定被朝野视为一阵风,这是中国严峻的现实。假如习近平想严格按照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这一明规则行事,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无官不在被惩治之列。官员也许只能用懒政、不作为来报复反腐,但在京城政治中始终拥有话事权的众多红色权贵家族,将全部团结在江泽民、曾庆红周围,中南海那把龙椅将有如被炭火炙烤。

秉承了中华文化传统、被中共几十年统治锻造得无处不在的潜规则,并非某位强人想反就能彻底反掉。只能说,反比不反要好,至少可以提醒官场与国人,腐败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是暗室行为。否则,在胡锦涛统治时期公然行之于世的家国一体利益输送机制将继续延续下去,再过十年,腐败在中国就不再是暗室行为,变成“我腐败是我有本事,你有本事也腐败”——这话,胡锦涛统治后期已流行于中低层级的官场与民间了。

结论

中共垄断政治、经济、文化三大资源,将一切社会制约视为“削弱党的领导”,其结果就是为权贵、官员腐败作恶开辟制度通道。党宣部门又总在强调党员干部“大公无私”这种欺人之谈,欲以欺人之谈约束欺人之人,其结果必然是潜规则大行其道。  习近平确实是在重塑规则,但重塑规则并不等于这些规则今后将令行禁止,不会落入被“打入冷宫”的那些明规则之列。当年中共的腐败才刚刚进入“多吃多占”的腐败“初级阶段”,毛泽东想对“党内资产阶级”发动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尚且功败垂成,所谓反资产阶级法权的斗争有如昙花一现,对高干纵容子弟干坏事的现象,毛也只能号召高干们看京剧《辕门斩子》规训之。如今,中共的腐败早已病入膏肓,贪官污吏可谓“虎狼遍地”,威望能力与政治手腕远逊于毛的习想对付这群虎狼之众,更加力有不逮。

中共的腐败富有中国特色。与较看重规则的苏共相比,中共的独裁政治具有以下特点:明规则冠冕堂皇,却流于形式,止于清谈;潜规则虽生于暗室,因其迎合官场真实需要而景从者多,终于从青萍之微末而发展成咆哮山林之势,以至于黑白不分,现阶段的反腐败被视为亡党亡国、破坏制度建设之举。(作者何清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