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经济学的要义是如何让供给变得有效。该理论认为,改善供给的关键是提供恰当的激励:
第一,减少政府管制,促进企业家的创新;第二,降低税负,提高个人和企业家工作的积极性。
要刺激生产必须增加资本积累并刺激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减税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力的措施。以拉弗曲线为中心的减税理论是供给学派的中心。供给经济学的精神实质是对“小政府,大市场”、自由竞争和企业家精神的坚定信仰。
例如,乔布斯发明了iphone手机,iphone手机的供给自动创造了巨大的需求。美国消费旺盛的背后,则是企业家源源不断的创新供给。
里根经济学:供给经济学的伟大实践
供给经济学问世之初,是不入流的,甚至被里根初选时的党内竞争对手老布什指责为“巫术经济学”。获得这个称呼,与拉弗曲线分不开。拉弗居然提出:降低税率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这难道不是巫术吗?
1974年年轻的经济学家拉弗(Arthur Laffer)在与拉姆斯菲尔德(后任小布什的国防部长)、切尼(后任小布什的副总统)共进晚餐时,在那张美国最著名的餐巾纸上画出了拉弗曲线。
拉姆斯菲尔德说:理论简单的令我震惊,如果税率100%则政府获得的税收为0。这一简单明了的曲线,也成了里根减税的理论基础。让供给经济学从巫术变成魔术的是美国总统里根。他选择供给经济学作为自己的政策指引,并非偶然。
作为一个演员,里根却具有堪比哲学家的朴素价值观。在1981年的总统就职演说中他说:“在目前的危机中,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所在。我们的税收制度惩罚辉煌的成就,人们辛勤劳动却不能换得公平的报酬。”
对于回归市场力量的坚定信念,是成就里根总统伟业的基石。可见,里根与供给经济学在理念上是相通的。这一缘分缔造了“里根经济学”。
美国舆论把里根评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总统”,和罗斯福并列。美国企业研究所Michael
Ledeen评价说,“美国建国二百年来,有四位伟大的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华盛顿,林肯,罗斯福,里根。” 好莱坞演员出身、以70高龄当选总统的里根,何以如此备受推崇?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一语中的:“里根改变了美国的行进轨道,他把我们推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线上。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里根上台之初,美国经济面临四大问题:政府开支过大、财政赤字;管制过多;税率过高;通胀。
1981年里根发表国会演说:“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靠的就是工厂、农田和商店里赚钱回家的人们……现在,我们剥夺人们的权利太久了,我们不让他们处置自己创造的财富。绝不能用征税的手段来管制经济或促进社会变革。我们试过那种做法,那是行不通的”。
1981年里根就任总统后,第一次内阁会议,所有人屏息期待里根拯救陷入泥潭的美国经济。
里根等会议室变得鸦雀无声后说道,“女生们、先生们,我痛恨通货膨胀,我痛恨税收,我痛恨苏联。努力做吧。”然后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里根就职后在首次向国会发表预算讲话时提出,“首先,我们必须停止增加联邦政府的开支;其次,必须降低税率,这样努力工作才能得到报偿;第三,必须小心放开政府的过度管制;第四,必须与美联储联手制定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供应;第五,必须步步为营迈向平衡预算…”
上述要点,构成了里根经济学(Reaganomics)的核心要义。 “里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从何而来?主要是货币主义学派和供给学派。
货币主义学派坚信,价格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超发必然导致价格膨胀;供给学派则主张通过减税来刺激供给而非需求。这两个学派共同的逻辑都是对市场和自由的坚定信念。
优秀的领导者首先选择优秀的团队。里根每月与一批优秀的顾问举行一次很长的午餐会,确保政策是正确的,这些人包括沃尔克、弗里德曼、格林斯潘、拉弗…与这些人士共事,帮助里根不断强化自己的改革信念。
对于里根而言,当时推行“里根经济学”可谓阻力重重:
一是,当时“供给学派”在美国经济学家是一个非主流学派,拉弗只是一个年轻学者而非功成名就的经济学大师。
二是,国会的强大反对势力,国会议员不断以财政赤字为理由阻挠减税方案。里根在推动减税时要不停给议员打电话进行游说动员;
三是,最重要的是,“改革红利”的产生需要时间,在短期内,改革不仅不能改善经济,反而令经济更加困难。
这对政治家,特别是面对选举压力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威胁。
卡特任命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成功矢志加息降伏通货膨胀,导致经济衰退、卡特落选。
当时整个国家,不论左派、右派还是中间派,都反对沃尔克加息、呼吁放宽货币供应。只有里根一个人对沃尔克支持到底。沃尔克治理通胀的策略非常简单:加息。1983年美国失业率达到最高点,超过10%。里根就任总统后,果断推行“30%减税计划”,个人最高税从70%降为 28%、企业所得税从46%降至33%。
但减税存在“时滞效应”:税率的下降立竿见影,但税基的扩大却需要时间来培育。因此短期内可能导致财政赤字扩大。
当时,就连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都对“里根经济学”失去了信心,公开表示“里根总统就是安徒生童话里没穿衣服的国王”。里根立即将其解雇。
幸运的是,经济学家的嘲笑、国会的阻挠、经济形势的恶化,都没有动摇里根的意志和信念。他坚信自己的逻辑是对的:税率越低、政府管的越少,人民的积极性越高,经济就越繁荣。如此简单而清晰的逻辑,怎么会错呢?
正是因为里根有着惊人的判断力、朴素的价值观和坚定的信念,最终渡过了经济衰退,迎来美国经济再度起飞,不仅成功帮助美国经济挣脱了滞胀的泥潭,而且财政收入从1980年5170亿美元升至1990年1.03万亿美元。
里根1984年竞选连任时,经济已经触底反弹。里根赢得了50个州中49州的选举人票,成为美国历史上胜选差别最大的总统。这是选民对“里根经济学”的信任票。
可以说,里根重新塑造了美国经济:一个企业和个人享有广泛经济自由、税率尽可能低的现代经济。这奠定了美国长达25年的经济繁荣。从某种程度上讲,克林顿时期的经济辉煌,正是里根经济学红利的涌现。
中国改革开放37年的成就,归根结底就是市场力量不断增强的结果。面对过度依赖投资、强势政府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形成的严重后遗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在经历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国进民退、政府权力无序膨胀”之后,中国经济理念再度向市场力量回归。
中央提出加强供给侧改革,体现了当前经济问题的准确判断。中国面临的问题显然并非简单的需求不足:
一方面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国民蜂拥到日本买马桶;一方面国内奶粉行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澳洲、德国的奶粉被国人买得断货。 中国经济真正的问题在于供给侧的结构性缺陷:要素价格扭曲导致资源不能有效配置,一些行业过度投资过度发展;政府管制太多、法治薄弱,严重抑制了创新活动,减少了有效供给;中国企业普遍停留在低成本竞争阶段,中国目前的供给现状是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无法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结构。
对于供给经济学的适用性,马云做了非常深刻的阐述:
“中国经济前30年,加大基础设施、出口,这是政府拿手好戏,银行的钱掏出来。消费,把老百姓的钱掏出来,那是企业家的本事,那是创新的体现。我们要用观念去不断打开这个消费和内需拉动的东西,这一定是企业家的作用。未来20年到30年,中国必须以消费拉动,而消费拉动一定是企业家。”
李克强总理提出:“大道至简。
中国历史上,但凡一个时代的政治比较“简”,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就会被后世称为“盛世”。”这其实就是供给经济学的精髓。
与凯恩斯主义的立杆见影不同,供给经济学要求的是大胆的减税、痛苦的结构性调整、自我革命的简政放权。政治家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力排众议的勇气、不畏阵痛的定力,才能将供给革命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