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换谍桥》

读到推荐 Spielberg 导演的电影《换谍桥》(Bridge of Spies)的网文,觉得有意思。去看了电影,也觉得有意思,但是个人观后感的要点与网文作者的或许不全相同。

Tom Hanks 饰演的主人公 Donovan 原是专务保险纠纷案的民事律师,却被政府部门(FBI)选来作苏联间谍 Abel 的辩护人及法务代理。政府部门为被告指定一个辩护律师,本非认真看待被告的权利,只是由于这是法律的要求。但是,一旦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案子,Donovan却认真地履行起律师的专业职责,即依法、而不是按照政府部门(FBI是明的,CIA是暗的)指令行事。

Donovan秉持的原则是,其一,如网文作者指出,依照美国宪法的精神,每个公民在被指控为触犯刑律时都有得到公正审判的权利。尽管Abel不是美国公民(也不是苏联公民,而是英国臣民),但他既然在美国的法律体系内受审,那么对他的审判也必须公平。其二,冷战,一如两国交兵,其中在对待敌国人员(间谍或战士)问题上必须考虑对等,如果你期望本国派出者在对方境内被捕时能得到其应得的战俘待遇的话。

电影描述的当年情形该是符合真实的:政府部门、公众、甚至法官,全国一致,认为被告有罪毫无疑问,被告及其辩护律师在法庭上没有获得半点争辩的机会,庭审过场完毕,陪审团判定被告诸罪成立,只等法官宣判如何处罚。此时,仍是举国一致,大家预期听到的都是死刑判决。Donovan赶在宣判前到法官家求见,再次提醒大人想到上面说的两个原则。法官当面还是说你少跟我来这套哩哏儿楞。Donovan在法官要撇下他离去之前问了一句:“您真地要判他死刑……就为他执行了自己的任务吗?”

……

电影中的主要角色,Donovan,Abel,以及Powers (U-2间谍机飞行员),都是史上实有其人,这也是故事引人入胜的一个原因。

在政府可以被公众(媒体和知识界)评论并批评的地方,像《换谍桥》这样的片子无时不有,是常见事。好莱坞那里有专门长于写这种故事的作家。2010年出品的《国际区》(Green Zone缘起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一个历来保安最严的区域之称)是另一个借写实题目批评行政方作弊以误导舆论欺骗公众的好电影。此外还有哪些片子,相信每个人都能举出若干。看过这样的故事,总使我想起一句像是格言的话,它也来自一段电影台词,大意是,“原则,只有当遵守了它会对你有所不利时你仍能守之不渝,方才成其为原则。”

如观众可以想到的,那些电影中也是这样表现的,顶住压力坚持原则的一拨人,在现实中每每不是主流,所以说写这种故事是对现实的批判。可是,一种健康的制度得以确立不拔,社会机能得以不断完善,人们的认识能力水准得以普遍提高、从而获得戈尔巴乔夫所提出的新概念,这一切一切,皆有赖于坚持全面的理性思维和坚持诚实与合乎逻辑。所以,历史地看,这些人毕竟属于应该最终胜出—— to prevail ——的主流。

 

有这样的朋友,是你的福气!一生一定要结交的知己类型

Image诤友的可贵之处就在於他们的态度──有底线,有原则,并且对友谊高度负责。他们能够与朋友坦诚相见,不躲躲藏藏,敢於直言利弊,绝不粉饰朋友的缺点和错误。这样的朋友,才会敦促你进步。

诤友通常具备以下四个特质:

1.有着丰富的知识
诤友不一定满腹经纶,但他一定具备广厚的知识储备,做事胸有成竹,认知独到睿智,分析问题准确敏锐,他们往往是生活中的智者丶事业上的成功之人。在你还处於混沌迷茫的时候,他却早已洞悉源头,一语中的。

2.人生阅历丰富
他们就像生活中的「得道高僧」,心中有乾坤,眼中有万物,对生命和名利有着深刻的见解。有时你会觉得他们能够穿透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看到本质,帮你平复心中那道潜藏的激流。而他们的丰富阅历,正是让你折服的地方。

3.直言不讳,真诚坦然
有些诤友从来不用赞美的词汇,有时候甚至显得刻薄,但他们绝不是为了嘲笑你而说那些难听话,而是为了提醒你看到问题所在。很多人在面对诤友的「苦言良语」时难以接受,甚至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但事後冷静下来,就会明白朋友的用心良苦。

4.宽容善良,不为一己之私
诤友不会因为你一时的恼怒而生你的气,他在对你直言之前已经料到你的态度,即使你暂时不能接受和理解,他们也会给你时间慢慢消化。这样的朋友最难能可贵,热情善良,不小气不自私,是真正地宽容丶关心他人,做任何事情都抱着负责任和无怨无悔的态度。

与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可以说是每个人结交朋友的最高理想。你只要能交到一个这样的朋友,生活也会变得顺利很多。

4个Tips,改变你的用钱习惯

Image想在一年之内存到一百万,龟田在他的新书《为什麽有钱人都用零钱包?》中,整理了4个钱包收纳的小秘诀,帮助你存下生活中的财富。

1.长皮夹放纸钞丶零钱包放铜板
每次到了便利商店,我们经常在结帐钱顺便拿个口香糖或零食,不知不觉多买了不需要的东西。当然,这不像冲动买下二丶三千块的高跟鞋或球鞋一样让人後悔,但如果能够省下不需要的开销,一年後累积的金额就会十分可观。

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花费,你可以尝试清空长皮夹里的零钱,用专属的零钱包放铜板。

试想,中午到便利商店买饭,当你拿了便当之後,原本可能顺手又拿一包口香糖准备结帐,但是,零钱包却只剩50块,想到还需要另外拿出长皮夹才够支付,你可能会再把口香糖放回去,打消「顺便买」的念头,因此减少额外的花费。或许你会觉得有点麻烦,但在付钱的时候,停下来多思考几秒钟,就可以少掉许多支出。

2.发票丶收据另外放,避免跟钱混在一起
结帐金额230元,你可以马上拿出「两张100元+三个10元」给店员,还是索性直接付给他500元找?

经常我们在付钱的时候,因为钱包里塞满了发票丶收据丶名片,没办法一眼看到纸钞和零钱位在钱包何处,为了节省找寻零钱的时间,而付了更大面额的纸钞。

你可以透过专用资料夹保存发票和收据,下一次到柜台结帐时,找钱就能一目了然。而且,在毎次付钱时,确实掌握支付出去的金额,就可以帮助你一一回忆每次的花费,并将它们记录下来,管理金钱的流向。

3.根据一日行程,决定该带哪张卡
龟田提醒,信用卡是金钱流走最大的元凶,因此,每天早晨你可以尝试帮钱包做「一日打扫」,假设你今天除了上班之外,还会去超市买菜丶看牙医,你可以根据一天的行程留下会用到的卡片,比如说超市集点卡和健保卡,并将剩下不会用到的卡片,整齐收放在家里的小盒子。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你还可以多带一张信用卡(且兼具提款功能)以备不时之需(但只有非常必要的时候才用)。

进行「一日打扫」不只可以减少钱包里放了很久却一直都没用到的卡片,还可以有计划的安排今天的开销。

4.每日拿出1块钱,存进钱筒里
你一定也有同感:一个月生活开销这麽多,存钱真的好难!你不妨试试看进行「一日存款」,每天为自己多存一点钱。但是,「一日存款」究竟该怎麽做呢?龟田建议:下班回到家,你可以为零钱包进行大整顿,将零钱包里的1块钱拿出来,存到存钱筒里。

如此一来,一天只要存1块钱,心里的负担减少了,做起来也变得容易许多。当你评估自己手头比较宽裕的时候,再从1块变5块丶5块变10块以此类推,累积生活中的财富。

窦娥含冤新解

当窦娥含冤被押赴法场,行刑之前问窦娥还有何话讲?窦娥说:一、请赐我三尺白绫挂在百尺高杆之上,如果我是冤的,一腔热血不会落地,而是溅在白绫之 上;二、如果我是冤的,人头落地便会大雪纷飞;三、如果我是冤的,我死后三年亢(大的意思)旱。

那贪官撇嘴摇头连说“愚昧,荒唐”。心想“这六月酷暑怎会下雪?人只见血往下流,我倒要看看血怎么往上飞的?哼……”于是命人拿来三尺白绫挂在高杆上。

有道是:“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刽子手手起刀落之际,窦娥的一腔热血奇迹般地飞溅到悬在半空的白绫之上,竟然一滴也没洒在地上。窦娥人头落地之时,竟真的阴风起大雪飘。片刻前人还汗流浃背,顷刻间,一个个抱膀缩肩跑回家去,连说怪事、怪事。窦娥死后果真是大旱三年,颗粒无收。当地百姓人人皆知是老天在为窦娥鸣不平啊!

多年后,窦娥的父亲金榜得中,做了高官。回乡省亲时,重审窦娥一案,杀了张驴儿和贪官,为窦娥洗清了冤屈,乡亲们纷纷来看望窦父,说:“我们早知道窦娥是冤枉的,怎奈畏惧贪官的权势,而敢怒不敢言。可是我们又没加害窦娥为什么要受这三年亢(大的意思)旱之苦呢?”

窦父说:“你们明知窦娥是冤的,却不敢说句公道话,是谓不义。更有人相信贪官,认为窦娥真的杀了人,而诬蔑忠良,是谓不仁。老天有眼,没有无妄之灾,天灾人祸就是在惩治不仁不义之徒哪!”

这个故事也启迪后人:人在世间一定要是非分明,坚持正义,抵制邪恶,这样才能得到上天的保护,在灾难来临之际,才能不被祸及。所以很多时候觉得一些事情的发生和自己无关,可是那些事情出现时,你听到、遇到时的反应,在思想中的取舍,却能分化出人心的趋向,也就是对善恶的选择。如果是很大的事,招来的天灾大劫,人的福祸去留可能就由此时的心念凭断。一念之差,天地之别呀!

什么是善良?有人说我平时也挺爱助人为乐的,她认为这就是善良的全部了。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大善大恶面前,她就分辨不了,就无法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实际上,这也的确需要人积聚更多的善与勇气、正义与良知、理性与智慧。

妈妈的苦恼 加拿大式挫折教育和鼓励教育

Image常常听到周围的家长抱怨,加拿大的老师似乎从来不说孩子的缺点,再差的孩子,都能找出优点来夸一夸,开家长会听到的都是溢美之词,年级越小的表现越是明显:调皮捣蛋的老师说“表现力强”,胆子小的老师夸“很细心”;成绩出来,好几个C,几个B,就没多少A,老师也会说“心地善良”。“我批评孩子不够努力,孩子跟我说同学都是这样的,老师也觉得没问题,我开始在想自己是不是太苛刻了”,这是很多妈妈的苦恼。
 
       加拿大这种鼓励教育,对很多70后、甚至80后的家长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中国,一开家长会,年级排名、班级排名、数学语文英语单科排名,一进教室就高高地悬挂在墙上;很多学校还按照学生的成绩,安排家长的座位;坐得靠前的家长满面红光,走路虎虎有风,坐得靠后的家长讷讷无言,恨不得找个地方藏起来。老师说起学生来,那更是滔滔不绝;开篇优点,轻轻带过,然后就是各种告状,背书没背,作业不写,背诵马虎,早读迟到,自习瞌睡,还有眼保健操不认真啊,看到老师不打招呼,不团结友爱同学,凡此种种,说的家长头越来越低,越来越低,恨不得小孩就在身边,狠狠打几下屁股才解气。所以很多孩子,特别是在中国表现过于活跃、不听话、成绩不好的同学,到了加拿大简直就是天堂;3点就放学,也没多少作业,老师不管背书做练习册,成绩再差也以鼓励为主,即使不及格了,老师也是轻轻带过“不错,至少比上次好,下次争取及格啊”;家长英语不好,想管管不了,孩子们简直就是孙悟空摘去了紧箍咒,身心解放。
 
       陆老师在中国加拿大都教过书,从老师的角度,对这一点体会也是很深的。中国大多数老师奉行的是“挫折教育”,在重点中学,初一学初三的内容,初三学高一的内容,高一学奥林匹克竞赛题。一个全市前50名的学生组成的精英班,高一物理第一次考试平均分只有50多,老师拿着卷子得意洋洋的训话说“你们不要以为自己是精英,是骄子,这个成绩,要上北大清华,南大东南,早着呢”。从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各种模考统考,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磨练到大学毕业,学生很容易就有一种心态,不努力是不对的,不认真是有罪的,无论多么优秀都是不足的。
 
      这么说来,挫折教育似乎是很痛苦的教育方式,但是一味的鼓励教育会怎么样呢?到了二年级,100以外加减乘除还没有学会;高中能毕业就是一种成功,不能毕业上成人高校也是成功;不惹麻烦,不吸毒不溷黑帮当然是一种成功,找不到工作靠失业救济也可以。在一片鼓励声中,学生过度自信,自我满足,无论学业还是生活都是自由散漫,停滞不前。
 
      挫折教育V.S.鼓励教育,任何一种教育方法单独使用的时候都有比较大的弊端。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做的是完整评价,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既不要让孩子盲目自信,也不能让孩子自卑懦弱,怎样找到其中的平衡点,需要认真思考。

搞清女人的“暗号”真的好难啊

一般女人说“不用你管”的时候
都是想叫你赶紧管管
晚了都不愿意
一般女人说“谁稀罕”的时候
都是表示,她十分稀罕

能干的人,不在情绪上计较
只在做事上认真
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
只在情绪上计较

把脾气拿出来
那叫本能
把脾气压回去
才叫本事

人在的时候
以为来日方长什么都有机会
其实人生是减法
见一面,少一面

上帝很有意思
猫喜欢吃鱼
猫却不能下水
鱼喜欢吃蚯蚓
鱼却不能上岸
人生
就是一边拥有,一边失去
一边选择,一边放弃
人生,哪有事事如意
生活,哪有样样顺心
不和别人较真,因为不值得
不和往事较真,因为伤不起

不亏待每一份热情
不讨好任何的冷漠
我不需要多么完美的人生
我只需要有一个人永远不会离开我

“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德国人的自律和认真

1944年冬,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铁壁合围,法西斯第三帝国覆亡在即。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严重困境。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的话,根本无法挨过漫长的冬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你能想像帝国崩溃前夕的德国人是如何砍树的吗?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谁来执行处罚?

当时的德国,由于希特勒作垂死挣扎,几乎将所有的政府公务人员都抽调到前线去了,看不到警察,更见不到法官,整个国家简直就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这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回忆录《留德十年》里讲的一个故事。当时他在德国留学,目睹了这一幕,所以时隔50多年,他仍对此事感叹不已,说,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自律?答案只有两个字:认真。因为认真是一种习惯,它深入到一个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个人的血液里。因了这两个字,德国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初中叶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之后,又奇迹般地迅速崛起。

再讲一个关于德国人认真的小故事。

熟悉柴油机制造业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说法:中国制造的柴油机,噪音在数公里外都听得见,柴油机周围数十平方米都是油迹;而德国人生产的柴油机,则可以放在办公室的地毯上工作,根本不会影响隔壁房间的人办公。

于是,1984年,武汉柴油机厂聘请德国退休企业家格里希任厂长。

格里希上任后开的第一个会议,市有关部门领导也列席参加了。没有任何客套,格里希便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如果说质量是产品的生命,那么,清洁度就是气缸的质量及寿命的关键。”

说着,他当着有关领导的面,从摆放在会议桌上的气缸里抓出一大把铁砂,脸色铁青地说:“这个气缸是我在开会前到生产车间随机抽检的样品。请大家看看,我都从它里面抓出来了些什么?在我们德国,气缸杂质不能高于50毫克,而我所了解的数据是,贵厂生产的气缸平均杂质竟然在5000毫克左右。试想,能够随手抓得出一把铁砂的气缸,怎么可能杂质不超标?我认为这不是工艺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生产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心问题,是工作极不认真的结果。”

一番话,把坐在会议室里的有关管理人员说得坐立不安,尴尬至极。

两年后,格里希因种种原因卸职时,武汉柴油机厂生产的气缸杂质已经下降到平均1000毫克左右。回国后,格里希又几次来中国,每次都要到武汉柴油机厂探望。在厂里,他有时拿着磁头检查棒发现气缸有未清除干净的铁粉时,忘了自己已经不是厂长,仍然生气地向周围陪同的人大声咆哮:“你们怎么能这么不认真!”

如果说强大的德意志是一个可怕的民族,那么,认真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大能使一个国家强盛,小能使一个人无往而不胜。我们实在该好好学习德国人认真得近乎刻板的精神,将认真贯彻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行为中。一旦“认真”二字也深入到自己的骨髓,融化进自己的血液,你也会焕发出一种令所有的人,包括自己都感到害怕的力量。

思维的层次和境界

第290期:思维的层次和境界

梁漱溟

公众号隔天一期。现利用空挡时间,重贴此文,作为昨天推出的第384期《中西学术之不同》的参考和延伸阅读。还可以参考第230期《审辩式思维与分析性推理的区别》和第307期《冯友兰先生谈“和而不同”》。

谢小庆按:这是梁漱溟先生1928年应邀在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演讲的部分内容。感谢李卫老师向我推荐此文。

世界上的学问,在深层其实是相通的。不同的思考者往往是异途同归,异曲同工。在本公众号第96期《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知道何时“闭嘴”》一文中曾谈到维特根斯坦的一个重要观点:“对于不可说的东西,保持沉默(What we cannot speak about we must pass over in silence)”。《逻辑哲学论》是维特根斯坦生前正式出版的唯一的一本学术著作。这本书共7章,这句话是作为全书结论的第7章中仅有的一句话。梁漱溟先生在这次演讲中说: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哲学问题的解决每存于个人主观,不能与人以共见。古人早都解决,而后人只能从头追问”。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庄子讲:“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天道》)智者们的言说何其相似呀。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校学习最重要的目标并不是掌握一些特定的知识,不是那些可以很容易通过移动互联借助“百度”、狗狗等工具搜索到的特定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在世界快速变化的21世纪,审辩式思维是最重要的核心职业胜任力和职业竞争力。

怎样进行思考?怎样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和水平?对此,梁漱溟先生确实有所体悟,他的看法确实值得我们品味,确实可以带给我们启示。

哲学不是人人所能够学得的。没有哲学天才的人,便不配学哲学;如果他要勉强去学,就学一辈子,也得不到一点结果。哲学这项学问,只是少数人所能享的一种权利,是和艺术一样全要靠天才才能成功,与科学完全不同。学科学的人,只要肯用功,多花些时间,总可学个大致不差。

与科学不同,学哲学不仅要有天才,并且还要下功夫,才有成功的希望。

哲学所研究的问题,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寻常随处遇到,深远难知究竟。

因此,各种科学都有进步,独哲学自古迄今不见进步。

实则哲学问题并非没有进步,只是进步无法与人共享。科学问题的解决可以摆出外面与人共见,哲学问题的解决每存于个人主观,不能与人以共见。古人早都解决,而后人只能从头追问。

哲学的进步不存于正面,而在负面,即指示“此路不通”。

我不但从未动过研究哲学的念头,而且根本未曾动过求学问的念头。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为什么会不断有问题?这是由于我很容易感觉到事理之矛盾,或者很容易感觉到没有道理,或者看到两个以上的道理。当我觉出有两个道理的时候,我即失了主见,便不知要哪样才好。眼前有了两个道理或更多的道理,心中便没了道理,很是不安,却又丢不开,如是就占住了脑海。或许学问大都以这种感觉为起点吧。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

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什么是哲学的道理?就是偏见!有所见便将之视为普遍的道理,因执于其所见而极端地排斥旁人的意见,不承认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道理。美其名曰主见亦可,斥之曰偏见亦可。何谓学问?有主见就是学问!学问不学问,并不在读书之多少。

大家不要被以往的哲学家吓住。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但浅薄亦好,要知虽浅薄也还是我的。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很行。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没有学问的人并非肚里没有道理,脑里没有理论,而是心里没有问题。将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学了,道理有了一大堆,问题却没有一个,就成了莫可奈何的绝物。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会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真是不错。只怕你不用心,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最不好的毛病是说自家都懂。问你,柏拉图懂吗?懂。佛家懂吗?懂。儒家懂吗?懂。老子、阳明也懂;康德、罗素、柏格森……全懂得。说起来都像自家熟人一般。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一种常见的毛病是:自己头脑简单,却说人家头脑简单;自己粗浅,却看人家粗浅。想当然地对别人批评攻击。可以说是有意无意地栽赃。

与此类人相反,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对方比我高明,疑心对方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两句话希望大家常常存记在心,第一,“担心他的出乎我之外”;第二,“担心我的出乎他之下”。

我二十岁的时候,先走入佛家的思想,后来又走到儒家的思想。因为自己非常担心的缘故,才去留意人家对佛家儒家的批评,才去努力了解西洋的道理。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辨察愈密,追究愈深,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有无学问在于能否解决问题。比方学武术的十八般武艺都学会了,表演起来五花八门很像个样。等到打仗对敌,叫他抡刀上阵,却发现一套武艺都白学了。

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可以解决问题。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讲出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的晶亮透辟。

如果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功夫,循此以求,不急不懈,持之以恒者,则祛俗解蔽,未尝不可积渐以进。

至于我个人,于学问实说不上。上述八层,前四层诚然是我用功的路径;后四层,往最好里说,亦不过庶几望见之耳——只是望见,非能实有诸己。少时妄想做事立功而菲薄学问;二三十岁稍有深思,亦殊草率;近年问题益转入实际的具体的国家社会问题上来。心思之用又别有所在。

末了,我要向诸位郑重声明的: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做自己的主人!

Image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如果经常心怀猜忌丶愤怒丶报复,我们就是在选择地狱。当我们选择包容丶原谅丶了解丶宽恕丶关怀,我们就是在选择天堂。你看,地狱与天堂都只是一种选择,最妙的是,我们有百分之百的选择权,而你选择了天堂。

如果你拥有这7项东西,表示「你已经够成功了」!

Image有时候,我们觉得天底下的不幸好像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简报失败了丶客户提案失败了丶和老板要资源失败了丶请同事协助也失败了…这些事情只要有个一两件,足够让你不快乐一整个星期。不过,或许你没有自己想得这麽糟。

想从失败和沮丧中站起来,可以用「感谢」帮助自己转念,Lifehack网站整理出7项值得感恩的事情,帮助你正视所拥有的丶而非不小心失去的东西,说服自己你已经做得够好丶够成功了:

1. 你在跌到的路上学到经验
没有人说生活很容易,你一定会经历各式各样的跌倒和受伤,但这些伤痕的背後,都成就了你今天的样子,也就是说,多亏了那些失败得到的经验,才组成现在的你。而每一个经验,都帮助你往自己更希望的方向前进。

2. 你期待自己变得更好
现状之所以让人沮丧,是因为你期待能做得更好。如果正面看待这个期盼,能推动你继续努力,只要你不放弃丶不沈浸於沮丧,成功和快乐自然会来找你。

爱因斯坦曾说,他没有特别聪明,只是长时间浸淫在相同领域中努力,所以永远不要停止去做每件你可以做的事。

3. 你拥有选择的权利
亚里斯多德曾说,成就不会来自於意外,它是基於真诚的努力和有智慧的执行才得出的结果。在这其中,你可能会遇到很多选择,懂得选择而不是等待机会,会造就你的命运。这表示,如果你拥有选择的权利,就记得好好善用,帮助自己迈向理想人生。

4. 你有一个梦想
不管这个梦想是什麽,只要是你所认定的,会带给你无穷的动力,绝对有能力去创造和实现。梦想可以说是人类生命里,最棒的东西,千万不要放弃。

5. 你能够辨别出「快乐」
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可以由你来定义是否带来快乐。如果你擅长抓住机会丶辨认快乐,可能只是听见孩子的笑声,或是吃一顿晚餐,也都能感到幸福。

6. 你有能力去原谅
这包含原谅别人,和原谅自己。在面对最不可思议的恶梦时,别忘记你拥有这一份独特的礼物:宽恕。试着放下,就会带着你前进新的生活。

7. 你有张温暖的床丶乾净的水丶吃的食物和穿的衣服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事情都不存在,那我们回归物质面来思考吧。你每天能在舒适温暖的床上入眠吗?你是不是拥有乾净的水和食物,以维持生命所需?你应该不会被迫在街头裸奔吧?无论如何,至少你都还拥有这些可以保护自己身体的事物,有机会遇到其他的快乐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