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整理技巧,一次把头脑丶时间丶环境整理好!

Image要成为整理高手,并不是直接就从生活环境开始下手,而必须先整理自己的头脑丶心灵与时间。

头脑的整理:思考更清晰

1.勤作笔记:
作笔记有助於问题的整理。无论是利用图像或文字,只要能将脑中模糊的想法或印象「具象化」,思绪就会变得更清晰;与问题相关的症结点,也能在纸上一目了然。

2.学习独处,做些「非数位化」的事:
现代人每天花很多时间坐在电脑前,但长期身陷「非1即0的世界」,很容易让脑袋僵化;因此,若能抽空做些「非数位化」的事,例如画画丶读书等,将有助於磨练个人的感性与感受力。此外,一个人走路丶旅行或写文章,这类能够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沉淀情绪的事情,也是澄清脑袋的好方法。

3.做好最坏的打算:
要让心情保持平静丶无论遇到任何事都能沉着应对的秘诀在於「事先预设最坏的状况」,因为预先已经设想过所有情况,并且拟妥对策,就比较不会因为未知状况导致心情焦躁不安。

时间的整理:工作有效率

4.切割一天24小时,划分思考丶作业和发想区块:
设定不同的时段做不同类型的事,可以集中使用特定脑力。

例如,将中午之前的时间设定为「思考时间」,在没有杂念的情况下规画一天的工作丶思考简报内容,或是处理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午过後则是「作业时间」,迅速地依序完成无须动脑的工作;通勤时间丶睡觉之前或任何独处的时段,则可设定为「发想时间」,用於整理私人情绪或生活中的灵感与发想。

5.以「倒推法」安排行程:
在安排日程之前,必须先掌握「最终目标」,然後再以此目标为基准,构思在期限之前所有可能的工作流程,并且预估必须花费的时间,由「终点」往前推算每一个时间点必须做什麽,一一将预定工作填入日程规画中。

6.一心多用:
训练自己一心多用,用同样的时间完成多项相关任务,可以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例如,在外跑业务时,同时物色公司商品展示会的会场地点。而要在同时间内完成多项任务,则表示在头脑里或心里,必须同时思考好几个课题。例如,跑业务是为了达成销售目标丶商品展示会是为了有效达成新产品的宣传效果,其他课题则可能是「寻找新客户与市场」或「调查竞争对手的状况」等。

环境的整理:不再丢三落四

7.只放要用的东西,让桌面如同「大厨的砧板」:
桌面整理「优劣」的取决标准,其实不在於桌面物品的「多寡」,而是桌上是否依照工作内容的不同,放置了需要的东西。桌面应如同「大厨的砧板」,只留下与「料理中食物」相关的食材与物品,例如重要文件或频繁使用的文具。为求整洁而使桌面空无一物,或是堆叠过多无用物品等,都是过犹不及的做法。

8.分类一目了然,以「立即取用」为准则:
把办公桌收拾乾净,但是要找东西时却找不到丶也想不起来放在哪里,则无法称之为有效的收纳。因此,在整理环境的同时,必须同步设想到,若是日後需要某样东西时,能否在最短时间内「俐落地取出」所需物品。

要达成这个目标,关键在於将收纳及建档的工作,做到一目了然。无论是档案夹上的标记,或电脑文件的整理,都必须清楚丶确实做好分类,并建构自己习惯的索引方式。

做好整理之後,务必再次确认自己能否立即取出想要的东西,只要会有时间上的浪费,就很可能不是理想的整理方式。

9.让书本杂志「站」起来:
很多人习惯让书本丶杂志「平躺」在桌上,一本本堆叠成山,每每为了找寻压在最下方的资料,就必须展开「挖掘作业」,一有不慎甚至可能造成书本山「倒塌」。若能善用书挡丶文件架,让书本丶杂志纵向站立,一字排开,一眼望去便能轻松找到需要的杂志期数或书目。

资讯的整理:「吸收」知识,而非「保存」知识
每个人每天接收的资讯量虽然庞大,却不全然是需要的资讯。为了不被泛滥的资讯淹没,在接触资讯的初期,便不能漫无目的地全盘接收,必须有意识地筛选出必要的资讯,切勿吝於舍弃。

10.站着读报丶先读标题:
站着看报纸可以训练自己在最短时间内撷取重要报导。首先必须一口气读完报纸标题,大致掌握一日大事;对於有兴趣的新闻,可在标题先做记号,待有零碎时间再详加阅读。

11.定期清理工作相关书籍杂志:
书架空间有限,个人脑容量也有限,累积过多的旧书而舍不得丢弃的心态,在坂户健司看来,不过是种心理安慰。书本最具价值之处在於知识,经过阅读丶内化後的书籍,便失去保存意义,必须定期清理。至於杂志,尤其具新闻性的报导内容,常过了时间便失去资讯价值。坂户健司建议可以留下杂志目录建档,日後若需要其中资料,再至图书馆或出版社网站调阅。

千古奇文《心相篇》,诠释人生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

1、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2、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养;说话无信多反复的人,没有几个心腹好友。

 

3、消沮闭藏,必是奸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译文】耗损别人的钱财和资源的人,必是奸贪不足的鼠辈小人;血心仗胆、极尽忠诚的侠义之人,一定是英雄豪杰。

 

4、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译文】一个人心平气和,可以预见他的子孙一定繁荣富贵;外才鬼才不听别人劝阻的人,不遭大祸就一定很贫穷。

 

5、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译文】翻脸无情的人一生贫寒,夭折短寿;时时念旧,发迹不忘故友的人,富贵绵远,长寿多福。
6、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译文】动辄就讲一些不合情理、违心的话,最易折损自己的寿命;忘恩负义、记小仇的人,难以考学科第。

 

7、小富小贵易盈,前程有限;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译文】小成就骄傲自满、目空四海的人成不了大气候;大成就而不骄傲的人,福报深厚无边。

 

8、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译文】恶行隐蔽、行为不光明的人,纵有荣华富贵,儿孙也享用不到。而公平正直的人虽没有子嗣,死后也可以做神。

 

9、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译文】平时“为国献身、为朋友献身”的豪言壮语不离口,这样的人在大事关头、大节时刻,一定会逃掉;滥交朋友的人,即使所谓的“深交”实际上很平常。

 

10、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栋梁之材;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译文】能挑起重担又任劳任怨的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碰到一点小事就避嫌,不肯承担一点责任的人,怎么能重用呢。
11、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待人有地,无端福禄更延年。

 

【译文】跟天地万物过不去(怨天尤人),不但引来不测之祸,还会遗害子孙;待人处事留有余地的人,会获得意外的福禄和长寿。

 

12、迷花恋酒,阃(kǔn)中妻妾参商;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译文】寻花问柳、贪杯恋酒的人,家中的女眷一定不和睦;利己损人的人,一定会有不肖子孙。

 

13、贱买田园,决生败子;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译文】趁火打劫、贱买人家财产,子孙都是败家子;尊师重道的人家一定出孝子贤孙。

 

14、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译文】说话尖酸刻薄的愚鲁人,贫穷短命;寡言少语,举止木讷的聪明人,安康富贵。

 

15、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译文】在艰难困苦中还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随波逐流的人如果读书、走仕途之路,一定是国家的柱石之臣;安乐中忘记安乐、有忧患意识的人,即使才学低一些,未必就不能够金榜题名,青云直上。
16、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译文】节俭勤劳的人有大富有小康的区别,关键看其人的心量;奢侈豪华的人有奇人也有浪子,关键看其人的才学。

 

17、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译文】不要把爱占小便宜为“守成”,贪小难免惹祸败家;不要以为爱惜财务是吝啬,惜福者往往是仗义疏财的人。

 

18、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己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译文】处事沉稳不着急的,必是大器晚成的人;胸有成竹而又能深藏不露的人,必是才高而年轻得志。

 

19、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译文】有才能而不肯教给他人,自己不但没有成就,子女也一无所成;见到他人有过错,能够在暗中规劝的人,可以托身寄家。

 

20、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大才与庸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译文】知足与自满不一样,知足的人守本分而有福禄,自满是傲慢自大,招灾是迟早的事;大才与庸才自然有区别:有实际能力的一定有成就,好吹牛的具体做事时往往一塌糊涂。
21、忮(zhì)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译文】不顾一切地为了取胜,图名利,这样的人到底是逊人一筹;有恻隐之心的人,即使遇到艰难,也会获得帮助。

 

22、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译文】只知有怨不知报恩的人,估计很难长寿;斤斤计较的人,也不会有大的福报。

 

23、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元;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译文】过于刚强的人,做事虽容易成功,但容易商人伤己,很难长寿;过于柔弱的人,做事不容易成功,福报平平但能安享。

 

24、乐处生悲,一生辛苦;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译文】乐极生悲,多成多败,辛苦一辈子;城府很深、不高兴脸上反而带出笑容,这种人年纪越大,越是老奸巨滑。

 

25、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译文】喜欢自夸己善的人,功名上很难再有进步;专门挑剔别人,最容易伤害自己的性命。
26、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功归人而过归己,侭堪救患扶灾。

 

【译文】指责别人重,批评自己轻,这种人既不能共谋同事。功劳归别人过错归自己,这种人可以拯危机解困难。

 

27、处家孝悌无亏,簪缨奕世;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译文】处家孝悌无亏的,世代福禄不尽;与世人患难与共的,永远受人敬仰。

 

28、曲意周全知有后;任情激搏必凶亡。

 

【译文】自己吃亏受气、曲意周全他人的,一定有后报;任性暴烈、一意孤行的,必定凶亡。

 

29、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译文】易变脸的人薄福,何必与之计较呢?耐久可交的朋友,大肚能容,是值得信任、依靠的人。

 

30、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译文】争强好胜的人虽能风光一时,却前程有限;不与人争,经常自我反省的人,福德厚实事业一定能发达。
31、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译文】少年人飞扬浮动的,往往都寿不过三十岁;壮年人还鲁莽行事的,四十岁上难免有大难。

 

32、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译文】不分轻重、喜怒无常的人一事无成,不分是非、喜欢拿别人开玩笑的人,好朋友也会与之断交。

 

33、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神必佑之。

 

【译文】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人,有时也遭遇贫困,自有天赐福;为人分忧解难的人,虽然有时也有牢狱之灾,自有神来保佑他。

 

34、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译文】被饿死的人仅仅因为面相上有“螣蛇纹入口”了吗?是这些人不知惜福,糟踏五谷;得瘟疫而亡的人是因为运数不好吗?是这些人自己造孽还咒骂天地。

 

35、甘受人欺,有子自然大发;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译文】甘心忍受他人的欺辱,后代一定发达;常退一步为他考虑,终身自在安闲。
36、得失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更可知;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译文】荣辱得失不动心的人,不是贵也是大富,长寿更不用说了;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功名可成,也有大奸之人。

 

37、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译文】无事仓皇失措的人,福禄薄如电光雷火;有难怡然不动的人,福禄重如泰山。

 

38、积功累仁,百年必报;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译文】积功累仁的善行必得善果,即使等上一百年,也会得善报;帮助别人多,所得利益少,这样的家道一定会数世昌盛。

 

39、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译文】可以凭借人事,验证天道(天理、因果报应)的准确。

 

40、如何餐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译文】为什么有人走上绝路自杀呢?君子刚愎自用而失败,小人冒险没成功,都可以导致自杀。

41、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译文】为什么有人夭折亡身,作了短命鬼呢?因为是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处处都薄。

 

42、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译文】为什么有人遭遇横祸,凶灾恶死呢?因为这些人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43、如何暴疾而殁?纵欲奢情。

 

【译文】为什么有人暴病而亡?因为恣情纵欲,精气耗尽。

 

44、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译文】为什么有人毒疮而死呢?因为这些人饮食上肥甘凝腻。

 

45、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

 

【译文】为什么有些人年老尚无子嗣呢?大多因为性情孤洁。

46、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译文】为什么有人于盛年丧子呢?心地欺瞒——阴损事做多了,亏心事做多了。

 

47、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

 

【译文】为什么有人总是遭遇水火盗贼之灾呢?因为刻剥民财,损人利己。

 

48、如何时犯官府,强梁作胆。

 

【译文】为什么总是有人违法乱纪?倚仗着权势、地位,胆大妄为。

 

49、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译文】什么人能当宰相?常怀济物之心的人。

 

50、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译文】什么人能拜将封侯呢?有独挟盖世的胸襟、气魄的人。
51、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译文】什么人能以文章博得功名呢?格局清丽,神清气秀的人。

 

52、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译文】什么有人能够委以重任,镇守一方?志存高远,气概凌霄的人。

 

53、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译文】为什么有人只能当小职员呢?因为量平胆薄。

 

54、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译文】为什么有的人靠通明经典却以教书糊口呢?因为胸无大志,行为拘谨。

 

55、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译文】为什么有些人看着是好苗子却成不了才呢?因为作人愚蠢,行事荒唐;为什么有些人只得到虚名虚利,人生没有实际的结果呢?因为自以为很有才,且德行有亏或行动跟不上。
56、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译文】说到妇德女相,首先要沉稳安静,从来淑女都不是贵在才能上。

 

57、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少修饰,能掌万金之重。

 

【译文】有威严的女人天命大,可封一品诰命;少修饰的女人宿命大,能管理大的家业。

 

58、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译文】多言好胜的女人,即使有后代也必受伤克;尽孝兼慈的女人,不但助夫还能旺子。

 

59、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译文】贫苦中无怨言,会受到婆娘两地的褒奖;富贵还能勤俭持家,一定满堂荣庆。

 

60、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赀财盈筐,决然勤俭持家。

 

【译文】府中奴婢成群,主人一定是宽宏待下;家中资财丰厚,主人一定是勤俭持家。
61、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译文】凶蛮泼辣的悍妇,多因嫉妒成性,晚年一定孤独无靠;卖淫为娼的奚婆,定是性情乖戾轻浮,年轻时行为浪荡。

 

62、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译文】骨格与其位相辅相成,血色与气色互为表里,这是确信无疑的。

 

63、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译文】知其善而守住善道,有福之人可以锦上添花;知其恶而不去做,有祸之人可以转祸为福。

 

64、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译文】争强好胜的人虽能风光一时,却前程有限;不与人争,经常自我反省的人,福德厚实事业一定能发达。

 

65、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少修饰,能掌万金之重。

 

【译文】有威严的女人天命大,可封一品诰命;少修饰的女人宿命大,能管理大的家业。

3种干扰工作进度的人,避开比较好!

Image为了提升工作速度或杜绝沟通失败,工作中尽量远离以下3种人:

1.真的合不来的人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存在有合得来与合不来的差异。和合得来的人在一起,会让你感觉开心丶安心丶总是聊得不亦乐乎。反之,和合不来的人相处,感觉就很差,说什麽都不对盘,判断总是不一样,无法好好地一起工作。

虽说与人相处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但若真的是怎麽做都无法改善,那麽,还是避开为佳。

2.心怀恶意的人
另有一些人则是已超越合不来的层次,根本就不怀好意。并非你过度解读,而是对方明显在工作上刻意阻挠丶搞破坏,到处说你的坏话丶捏造事实。这样一来,别说是提升速度了,根本连工作都无法好好做,着实令人心碎。

3.有点病态的人
还有一些人是有点病态的。不论你怎麽努力,他都会扯你後腿,一步步把你推向深渊。不管你怎麽尝试改善人际关系,都改善不了,你的善意总是被反过来利用,於是渐渐陷入泥淖。

穷人与富人的8个大不同

Image穷人与富人的关键差异,以下是其中8件。

1.穷人愤世忌俗,有钱人选择相信
属於愤世忌俗的人,认为大多数的人都想要夺走他的钱,似乎就是有种被害恐惧症,使他们认为周遭的人都想对他们不利。相反地,富人反而会相信别人,他们信任周遭他们所遇见的人。

2. 穷人寻找问题,富人寻找成功
穷人总是习惯性的发现问题,但富人却习惯性地寻找解法,穷人总是发现问题後抱怨,无论遇见任何事,他们总会埋怨,这也是他们无法成功的原因。相反地,富人了解每件事发生的背後都有原因,而他们会试图找出原因,并且解决它,富人不会因为问题而找藉口,但穷人会。

3.穷人喜欢预设前提,富人则喜欢问问题
“对方可能不喜欢我”丶“我可能做不来丶做不好!”没错,穷人常常会这样假设前提,认为自己做不到这个跟那个,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常常错失了很多机会,也因此跟成功绝了缘。

相反地,富人懂得问问题:「如果对方跟我见面了,会怎麽回应?」等诸如此类。重点是,要问对的问题,而不是一开始就选择质疑自己。

4.穷人说「他们」,富人说「我们」
仅仅是这样简单的一个差异,也能发现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穷人会说“这是他们的问题”,但富人却会说“这是我们的问题“,前者完全没有责任心,即便是自己的工作,而後者却能将责任扛在自己身上。

5.穷人只想着「便宜」,富人却想着「好的」
穷人喜欢周年庆,他们喜欢买任何便宜的东西,但也可能因为如此,却可能买了一大堆没有用以及不喜欢的物品,而富人则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便宜的。富人会重视品质,而不是只看重价格。

6.穷人认为金钱比时间重要,富人认为时间比金钱重要
你可以赚到五十万元,但却不能买回五十个小时,有钱人非常把握他们的时间,因为他们认为时间比金钱更宝贵,而穷人则认为金钱比时间更宝贵。富人绝对不会拿自己的时间去买金钱,也因此,他们懂得把时间花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7.穷人有样学样,富人开创自我
当穷人看见一个机会时,只会想要如何跟别人一样做到它,但富人却懂得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达成。

8.穷人爱批评,富人会赞美
当你面对身边那些人生过得很美好丶比你优秀的人时,你会嫉妒丶批评,还是赞美对方?穷人会选择批评,但富人却懂得赞美。

「能者多劳」是肯定还是惩罚?

Image能力好工作效能高的员工,通常是主管仰赖的左右手,也因此自然而然的随时成为主管的救火部队,除了平日的事务,也常会处理一些所谓的杂事甚或私务。由於从来不曾拒绝,反倒让主管认为你甘之如贻,每当有新的事项,自然成了被主管指派的不二人选

工作本来就有劳逸不均的现象存在,尤其在追求速度与短期达成效益的时代,主管对於偶发性的突发紧急事项,自然会将此等紧急短期的任务,在安全考量下转交给工作效能较佳的员工,如果你有幸或不幸成为主管的得力助手,你是与有荣焉还是觉得被坳了?

如果你与有荣焉的成为主管可以仰赖的部属,会因为非份内事务的种种历练,成就你工作能力的广度。如果你不幸总是那位被交办紧急任务的员工,也幸运的在与老板沟通後,获得适度的职务纾解,那也不需觉得自己好像是个推卸职责的人。

其实在工作中能获得主管青睐成为左右手,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事,为何会有此等待遇的人反觉得是种惩罚,这可能是身为主管者必须检讨的功课了。

我的职场导师说:「放下事,心别放下,心放下了就无法放眼未来。」既然决定放下事,就好好的放下;放不下的心,该好好的放眼未来,毋须执着於已说出口的「不」。否则就适度的做个好帮手,再适当的放手!

中国人走得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我们已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

1.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

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手串有助于平静吗?我们的内心,与这看似仅仅是装饰的东西有什么样的关系?人群中,又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过它?

沉默之中,埋藏着我们怎样的困惑?

这是一个传统的复归,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因祈福而产生的下意识行为?还是因不安而必然的求助?

2.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到达时是上午,而很早就起床的季老,已经在桌前工作了很久,他在做的事情是: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教十五讲》。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似乎又明白了一些。”

话题也就从这儿开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并持续到整个聊天的结束。

“您信佛吗?”我问。

“如果说信,可能还不到;但我承认对佛教有亲近感,可能我们很多中国人都如此。”季老答。

接下来,我好奇的是:快速前行的中国人,现在和将来,拿什么抚慰内心?

季老给我讲了一个细节。有一天,一位领导人来看他,聊的也是有关内心的问题,来者问季老:主义和宗教,哪一个先在人群中消失?

面对这位大领导,季老没有犹豫:假如人们一天解决不了对死亡的恐惧,怕还是主义先消失吧,也许早一天。

看似平淡的回答,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相信。当然,“早一天”的说法也很留余地。

和季老相对而谈的这一天,离一年的结束,没几个小时了,冬日的阳光照在季老的脸上,也温暖着屋内的其他人。

那一天,季老快乐而平静。我与周围的人同样如此。

3.

又一天,翻阅与梁漱溟先生有关的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翻到后记,梁先生的一段话,突然让我心动。

梁老认为,人类面临有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

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辛苦地面对?

但是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人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还是那一个老问题——我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去哪儿呢?

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4.

如果更深地去想,又何止是人生要面对这三个问题的挑战?

中国三十余年的改革,最初的二十多年,目标很物化,小康、温饱、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求;而每一个个体,也把幸福寄托到物化的未来身上。

这些物化的目标陆续实现,但中国人也逐渐发现,幸福并没有伴随着物质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抱怨,位卑的抱怨,穷的抱怨,富的也抱怨,人们似乎更加焦虑,而且不知因何而存在的不安全感,像传染病,交叉感染。上面不安,怕下面闹事;下面也不安,怕上面总闹些大事,不顾小民感受;富人不安,怕财富有一天就不算数了;穷人也不安,自己与孩子的境遇会改变吗?就在这抱怨、焦虑和不安之中,幸福,终于成了一个大问题。

这个时候,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了出来,其实,这是想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力图让人们更靠近幸福的举动。不过,就在为此而努力的同时,一个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

在一个十三亿人的国度里,我们该如何解决与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我们人群中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

都信人民币吗?

我们的痛苦与焦虑,社会上的乱像与功利,是不是都与此有关?

而我们除了幸福似乎什么都有,是不是也与此有关?

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

可是,幸福在哪里?

5.

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得到。

这个社会的底线正不断地被突破,奶粉中可以有三聚氰胺;蔬菜中可以有伤人的农药;仅仅因为自己不舒服便可以夺走与自己无关人的性命;为了钱,可以随时欺骗,只要于己有利,别人,便只是一个可供踩踏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嘲笑的词汇。

这样的情形不是个别的现象,而是随处可见。

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便不会约束自己,就会忘记千百年来先人的古训,就会为了利益,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地狱。

有人说,我们要守住底线。但早就没了底线,或者说底线被随意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又谈何守住底线?可守的底线在哪里?

一天下午,我和身后的车辆正常地行驶在车道上,突然间,一辆豪华车逆行而来,鸣笛要我们让路,可是正常行驶的我们无路可躲,于是,感觉被怠慢的那个车主,在车过我们身边时,摇下车窗痛骂一番。那一瞬间,我惊呆了:为这辆逆行而来的车和这个充满愤怒的人。车主是一位年轻女子,面容姣好,像是有钱也受过良好教育,然而,这一瞬间,愤怒让她的面容有些扭曲。

被指责的同时,我竟然没有一丝的愤怒,倒是有一种巨大的悲凉从心中升起。因为我和她,不得不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有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可能成为她。我们都无处闪躲。

6.

如果是简单的坏,或是极端的好,也就罢了,可惜,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

医生一边拿着红包,一边接连做多台手术,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教师一边体罚着学生,坚决应试教育,另一边多年顾不上家顾不上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官员们,也许有的一边在腐败贪污着,另一边却连周末都没有,正事也干得不错,难怪有时候百姓说:“我不怕你贪,就怕你不干事!”

其实,说到我们自己,怕也是如此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边是坠落一边在升腾,谁,不在挣扎?

对,错,如何评价?好,坏,怎样评估?

岸,在哪里?

7.

有人说,十三亿中国人当中,有一亿多人把各种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比如选择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还有一亿多人,说他们信仰共产主义,再然后,就没了。也就是说,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

这需要我们担心吗?

其实,千百年来,中国人也并没有直接把宗教当做自己的信仰,在这方面,我们相当多人是怀着一种临时抱佛脚的态度,有求时,点了香带着钱去许愿;成了,去还愿,仅此而已。

但中国人一直又不缺乏信仰。不管有文化没文化,我们的信仰一直藏在杂糅后的中国文化里,藏在爷爷奶奶讲给我们的故事里,藏在唐诗和宋词之中,也藏在人们日常的行为礼仪之中。于是,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谈到信仰,与宗教有关,更与宗教无关。那是中国人才会明白的一种执著,但可能,我们这代人终于不再明白。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所有这一切被摧毁得荡然无存,我们也终于成了一群再没有信仰的孩子。这个时候,改革拉开了大幕,欲望如期而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没有信仰的心灵空地放肆地奔腾。

于是,那些我们听说和没听说过的各种怪异的事情,也就天天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每一个人,是制造者,却也同时,是这种痛苦的承受者。

幸福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我们的身边呢?

8.

钱和权,就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紧密相联。

曾经有一位评委,看着台上选手用力地表演时,发出了一声感慨:为什么在他们的眼睛里,我再也看不到真诚和纯真,而只是宝马和别墅?

其实,这不是哪一个选手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人群中,有多少个眼神不是如此,夜深人静时,我们还敢不敢在镜子中,看一看自己的眼睛?

权力,依然是一个问题。

个人崇拜减少了,可对权力的崇拜,却似乎变本加厉。

不知是从哪一天开始,上下级之间充满了太多要运用智慧和心智的相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导面前,下属变得唯唯诺诺,绝对没有主见?一把手的权力变得更大,顺应领导的话语也变得更多,为了正确的事情可以和领导拍桌子的场景却越来越少。

其实,是下属们真的敬畏权力吗?

你仔细观察后就会发现,可能并非如此。或许是下属们早已变得更加聪明和功利,如果这样的顺从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或起码可以避免坏处,为何不这样做?

但问题是,谁给了下属这样的暗示?

9.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容易,但现今时代的青春却拥有肉眼可见的艰难。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得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甚至连爱情都成了难题。

青春应当浪漫一些,不那么功利与现实,可现今的年轻人却不敢也不能。房价不断上涨,甚至让人产生错觉:“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才算。”后来总经理们太过分,总理急了,这房价才稍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房价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也许短期内房价会表态性地降一些,然而往前看,你会对房价真正下跌抱乐观态度吗?更何况房价动不动就三万四万一平米,它降不降还跟普通人有关系吗?所以,热了《蜗居》。

而《暗算》的另类流行,又暴露着职场中的生存不易,论资排辈经过短暂退却,重又占据上风,青春,在办公室里只能斗智斗勇不敢张扬,不大的年龄却老张老李的模样。

至于蚁族们,在高涨的房价和越来越难实现的理想面前,或许都在重听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觉得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或许逃离北上广,回到还算安静的老家才是出路?

浪漫固然可爱,然而面对女友轻蔑一笑之后的转身离去,浪漫,在如今的青春中,还能有怎样的说服力?

如果一个时代里,青春正万分艰难地被压抑着,这时代,怎样才可以朝气蓬勃?如果人群中,青春中的人们率先抛弃了理想,时代的未来又是什么?

10.

改革三十余年,我们进步了太多,这一切,都有数据可以证明。

而新闻进步了多少?又用怎样的数据证明着?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用数据证明的东西,但是,依然有太多的标准,比如,是否有真正优秀的人才还愿意把自己的理想在这里安放;再比如,不管经历日复一日怎样的痛苦,仍然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社会的进步中,感受到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假如并非如此呢?

假如真正有理想有责任的新闻人,永远感受的是痛苦,甚至在领导的眼里,反而是麻烦的制造者,并且这样的人,时常因理想和责任而招致自己与别人的不安全,那么理想与责任可以坚持多久呢?

而如果理想主义者都在生活巨大的压力和诱惑之下,变成现实主义者;

如果现实主义者都变成功利主义者,而功利主义者又变成投机分子……

希望会否变成绝望?理想是否成为空想?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假设。然而,它依然如同噩梦一样,虽然虚构,却会让醒着的人们,惊魂未定。

新闻事业的前行,同样需要信仰。

11.

社会有社会的问题,我们又都有自己的问题。

在2000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上海一家报纸约我写了一篇新千年寄语,当时,我选择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反思,一个是平静。

反思,不难理解。由于生存都堪忧,荒唐岁月一结束,过去一路上的伤口只是草草地遮盖了一下,来不及更负责任地处理,我们就匆匆上路,这没什么可指责的,这是生存遭遇危机时近乎唯一的选择。

然而,三十多年走过,生存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或许有一天,我们该停下脚步,把伤口上的浮尘擦去,涂上酒精或消炎的东西,会痛会很刺激,然而只有这样,伤口才可以真正愈合,之后才可以真正轻装上阵。

这是对历史与未来负责的一种态度。

而之所以另一个关键词是平静,原因也并不复杂。因为安抚我们的内心,将是未来最大的问题。

上世纪的战乱时代,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国,再难找到平静的心灵。

不平静,就不会幸福,也因此,当下的时代,平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想要平静与幸福,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无法回避。

12.

古人聪明,把很多的提醒早变成文字,放在那儿等你,甚至怕你不看,就更简单地把提醒放在汉字本身,拆开“盲”这个字,就是“目”和“亡”,是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一想,拆开“忙”这个字,莫非是心死了?可是,眼下的中国人都忙,为利,为名。所以,我已不太敢说“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奔波又有何意义?

然而大家还是都忙,都不知为何显得格外着急,于是,都在抢。在街上,红绿灯前,时常见到红灯时太多的人抢着穿过去,可到了对面,又停下来,等同伴,原来他也没什么急事,就是一定要抢,这已成为我们太多人的一种习惯。

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人似乎已失去了耐性,别说让生活慢下来,能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人还剩多少?过去人们有空写信、写日记,后来变成短信、博客,到现在已是微博,140个字内要完成表达,沟通与交流都变得一短再短。甚至140个字都嫌长,很多人只看标题,就有了“标题党”。那么,下一步呢?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人生的终点都一样,谁都躲不开,慢,都觉得快,可中国人怎么显得那么着急地往终点跑?

13.

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

一群人急匆匆地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一笑:走得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然而,谁又打算停下来等一等呢?

如果走得太远,会不会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年轻百万富翁的7个成功心态

Image年轻人走向成功的关键,是要靠这7个心理态度:

1.年龄只是一个数字,不是你的阻碍

年轻是可以自由运用的资产,也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不要让年轻成为你失败的藉口,只要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2.充实自己,每天至少花30分钟阅读

专精於特定领域是不够的,你必须求知若渴丶成为全方位的天才,可以随时随地和人讨论财经丶政治丶还是体育赛事等各式各样的话题。每天至少花30分钟阅读丶在通勤的时候听广播丶抓紧机会向前辈求教,都是获取新知的方法。此外,也别忘了适度放松丶纾解压力,避免弹性贫乏。

3.化解决策疲劳(Decision Fatigue)

人的注意力有限,无论再怎麽有耐力,也会有疲累的时刻。这时候应该节省精力,只做次要性的决策,处理已经内化在脑袋中的重复性日常事务。

4.培养回复力,让自己可以维持高度专注

真正的成功者拥有长期专注力,可以连续数小时以高效率工作。如果不刻意培养自己的回复力,你将无法和那些已经在职场上打滚了数十年的前辈竞争。随时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自己开始分心的时候有所警觉;每一天晚上,仔细分析自己一整天的工作成果,积极寻求改进方法

5.从大格局思考,成为大人物

把你的五年丶十年目标清楚地写在纸上,每天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检视它们。接着,你可以问自己:如果要在未来一年内达到我的十年目标,该做些什麽?选择一条乐观的道路,就能发挥自己的极限!

6.当一个有条理的人

规划工作进度,然後按时执行。最简单的方式,是把工作划分成许多个小任务,在一段时间中分成数个阶段执行,这样就可以持之以恒,避免感到厌烦。

7.相信自己

如果不是你,还能是谁?每个失败者都可以为自己的跌倒找到理由,每个成功者也都曾面临挑战,却可以用创意走出困境。事实是,没有人可以阻止你完成你最狂野的梦想,当你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丶为最大的难题找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迈入30岁大关,你应该准备好的7件事!

Image给20世代,在迈入30岁前应尽快做好的7件事!

1. 在某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开始投入
试着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发展成一种事业,因为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做出一番成就。趁年轻时,就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学会花点时间在这上面,然後投入自己的时间,将它变成一种专业能力。

我们不需要等到老了才做这件事,在年轻时,甚至在学生时期,就可以尽快找出自己的兴趣。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麽,不妨问问自己:「不喜欢做什麽?」然後再反向去寻找答案,通常就能得出一些结果。

2. 培养阅读的习惯,每年至少读一百本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前人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许多人进入职场几年後,才发现以前的自己读太少书,我们不需要等到了30岁以後,才後悔自己读太少,趁年轻时,就可以好好把握时间,建立起阅读的习惯,例如每年阅读至少一百本书。

建立阅读的习惯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买书,通常你花钱买的书会让你更珍惜,同时,每天花至少一小时阅读,当你能够持续几个月每天都阅读,习惯自然能够建立。

3. 告别拖延,让自己脱离安逸
拖延总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伤害我们的表现,拖延的习惯大部分人都会有,我们以为无伤大雅,但偏偏它就是造成平庸最大的凶手。拖延的习惯大部分来自於安逸的驱使,当我们觉得不迫切时,就会想要晚点再做,但多出来的时间,反而被我们浪费掉。

4. 多旅行,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每一次出发,都在找回自己》的作者吴若权指出:「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旅行者。表面上,我们经由旅行去认识世界;实际上,我们透过世界来了解自己。你每往外走出一步,就踏入自己内心更近一步。」

趁年轻时多去旅行有许多好处,旅行让我们探索自己,探索外面的世界,发现自己的渺小,透过旅行,能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对於生命的意义。

5. 建立足够能力,成为领域专家
除了在20几岁时,要找到一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之外,还要有足够的投入,而且最好能够尽快建立起专业能力,拥有专业能力的人才不至於被市场所淘汰,在适当时机,也能够替自己创造机会。

专业能力就是你在社会上赖以维生的能力,少了它,无论做什麽都碍手碍脚。除了发现自己的天赋,我们还需要有大量的投入,至少在某个领域里面,让自己成为专家。

6. 多结交朋友,别害怕开口
20几岁当自己还年轻时,这时要大量的结交朋友,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朋友会变得越来越少,年纪越大质越重要,但年轻时要把朋友的量建立起来,你很可能会在某个时刻发现,某人成为了你一生的朋友。

想要多结交朋友,你需要的是主动出击,同时,谨慎选择适合你的朋友,你的朋友圈绝对能够对你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7. 趁年轻时付出大量努力,回报最高
年轻时越努力,所得到的报酬越高,越年轻时投入越多,将来回馈到自己身上的报酬也就越多。也就是说,等到老了丶上了年纪後,再开始努力就已经来不及了。

时间的价值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减,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他的时间价值一定比较高,在年轻时所投入的时间,报酬会比较高,因为这个阶段学习速度最快丶吸收效率最好,如果等到老了再开始学习,年轻时只要几天就能够学会的东西,老了反而要花更久的时间。

7个聚焦步骤让你放开情绪丶专注现实

Image真正的正向思考,是「看清现实,从中厘清转机」,这不是一种心灵自我安慰,而是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法上,潘宁顿提出聚焦思考模式的7步骤:

1.放慢速度,试着区别你的情绪与反应
做出有意识的选择——思考你想要如何回应变化,而不是让情绪主导你的反应。

2.承认现实
承认我们的感受代表当下的想法,这是面对问题的第一步;唯有了解自己的情绪之後,再来重塑我们的思绪,才是真正的进步。

3.认清挑战
在这个凡事讲求即时的时代,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迅速决定继续往前走,并会使所需时间和努力都降到最低。

4.一一清点与评估
人们有种倾向,当生活中有一件事改变或不顺时,就觉得所有事情都在变化。列一张清单,检视已经改变和尚未改变的事,定义哪些事情已经结束,哪些还没结束。客观看待你的资源丶选择和现实,有正於你采取正确的行动。

5. 探索不同的未来:
我们通常会以「过去的经验」,而不是「未来的潜力」来定义自己。利用转机提出新问题,将会带来独特的机会。

6. 慢慢踏出脚步:
许多人以为美国电视名人黛柏拉·诺维尔(Deborah Norville)33岁那一年演艺生涯就完了,她曾一夕之间窜起,成为NBC黄金节目《今日秀》共同主持人,却因为与另一位主持人互动不佳,导致收视暴跌,短时间内马上被踢出节目。从此她变得消沈,躲在家什麽都不做。

她重新找回人生控制权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下床洗澡;一次洗澡後她决定每天都要这麽做,接着是好好打扮,走出家门。被局限在广播界一年後,她建立起自信心,再度尝试电视节目,最後演艺事业重新起飞。就像英语俗语所说,「蚂蚁要如何吃掉大象?一次吃一口。」

7. 庆祝成就:
我们会庆祝生日丶周年纪念丶跨年和退休,所以现在何必等待?逮住每次机会,只要你做出任何代表新思维丶让你有全新开始的行为,就好好庆祝。

读得多丶吸收快又能实践的阅读法!商管书这样读才对

Image读商管书和读小说不同。读小说通常是为了怡情养性,读商管书则比较像是投资——让买书的钱丶读书的时间,得到倍数的回收,可能才是最终目的。以下5个步骤,教你有系统地阅读商管书,让投资报酬率更高!

Step1:确认读书目的
本田直之强调,开始读书前,一定要再三确认阅读该书的目的,这样就能分辨书中重要与不重要的地方。厘清了读书目的,就能好好吸收书中内容;舍弃不重要的部分,也能加快阅读速度。

Step2:缩小阅读范围
想立即抓住书籍重点,可先看7个地方:作者简介丶版权页丶书腰丶封底丶目录丶前言和後记。买书时,书腰丶封底的介绍文字,可帮助你理解全书要旨,确定这本书是否符合你的阅读目标。真正开始读书前,再浏览前言丶後记及目录,就能更清楚整本书的轮廓。

本田直之认为,一定要先确定作者「做过什麽工作」「有过什麽绩效」,才能藉由阅读别人的成功经验,得到杠杆效益。版权页上的「第X刷」,也可看出书的卖座程度。在短期间加刷次数愈多,代表销售量愈好。

Step3:设定阅读时间
《杠杆阅读术》建议,对於强化已有知识丶归纳成功经验和自我启发类的书,只要花1小时阅读就够了。只有全新范畴的书或英文书,才需要花两小时以上来阅读。

Step4:标记阅读重点
有些人喜欢保持书本的整洁,但本田直之认为,最好能边读边画重点或折角;或是在读书时不断模拟情境,自问「如果是我的话,会怎麽做」,并且把想法写在书的空白处。这样才能把一本普通的书,变成个人的智慧资产。

Step5:读完书的後续工作
《如何阅读一本书》指出,读书的盲点在於:「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为,实际的问题,只能靠行动才能解决。一本教你如何管理的书,可以提出很多建议,却无法帮你解决问题。行动只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而无法在书本中发生。

读完书之後,你会不会经常因为书中提出的好方法,而大受激励,恨不得立刻就去实践?然而,这样的感动,往往随着该做的事愈来愈多,很快就被抛到脑後,生活又回到读书之前的模样。

本田直之认为,这是因为你没有记录下重点,也没有实践书中的建议。他的习惯是,读完书後,把画线的重点和心得笔记,都打进电脑里做成笔记,再缩小列印出来,贴在笔记本里。

本田认为,最好不要在刚读完书,就立刻将画线重点输入电脑;应该选在读完书的几天之後。因为,稍为冷静之後,你比较能够客观地判断,哪些内容真正值得打进笔记里。这些笔记,你必须反覆阅读,并不断实践丶活用,直到培养成直觉反应为止,这才算达成了读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