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谈心 七句常说而不该说的话

Image


你对孩子说:「你真棒!」
孩子听到的却是:「你的责任就是令我高兴。」
较好的说法是:「你该为自己努力的结果自豪。」

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哥伦比亚大学时,
针对四百名五年级学生进行实验,测试夸奖过当的影响。
她比较了两组孩子,一组获得「用功」的赞赏,
另一组获得「聪明」的赞赏,
发觉被赞赏「用功」的一组测验成绩较好,
也较能应付困难的功课。

德韦克指出:「赞美孩子的天赋,
往往使他们误以为凭天赋就会成功,不必努力。
结果他们害怕考验,不会努力保持好成绩,
反而停下来任人赶上。」


你对孩子说:「说话客气点!」
孩子听到的却是:「我不想听你心底话。」
较好的说法是:「我很高兴你跟我谈,
不过我觉得这个字眼不得体,以後请别再说。」

帕纳乔内认为,孩子跟你谈话时,
假如夹杂些流行的粗话,
你最好宽容点,这是现代孩子的谈话方式,
并非存心冒犯。
家长一旦把谈话重点转移到字眼上,
交谈的本意就可能完全丧失,孩子不再吐露心声。
要教导孩子不说粗话,可在谈过话之後再提出。


你对孩子说:「我们买不起。」
孩子听到的却是:「凡事有钱就行。」
较好的说法是:「这家商店的好东西实在不少,
但我们家里已经很多,不要再增加了。」

父母一味表示不买只是因为钱的关系,
孩子就会以为金钱是幸福的源头。

儿童发展学专家马西.阿克内斯博士说:
「孩子在五岁以之前,你应该使他们觉得生活富足,
重点不在物质,而在於享受目前所有的一切。」
阿克内斯是quantumparenting.com的创办人,
他认为财务是父母不必和孩子讨论丶解释的少数课题之一,
尤其是年幼的孩子。
「要是孩子每次想去甚麽地方或买甚麽东西,
你都详细解释拒绝原因,孩子就会跟你理论,甚至把你驳倒。」
你应该用坚定而开朗的语气说:「不行,不必多说。」

如果是年纪较大的孩子提出要求,那麽你可以坐下来,
跟他商量买东西的条件,例如成绩进步,当作奖励;
或者多做事,当作报酬。
商量的过程,比哪一方付出多少更重要。


你对孩子说:「别怕,不会有事的。」
孩子听到的却是:「你就爱大惊小怪!」
较好的说法是:「你一定感到很难受,说来听听。」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不该有感受,就会把心事闷起来,
无法以健康的方式处理。
你应该诱导孩子摆脱怨天尤人的情绪。
「为什麽会发生这种事?」「你有没有办法补救?」这类说法,
可以提供孩子思考的机会,化消极为积极,自行解决问题。
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儿科教授梅尔.莱文博士说:
「父母用心聆听孩子说话,胜过一味向孩子训话。」


你对孩子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孩子听到的却是:「只要是陌生人都想伤害你。」
较好的说法是:「有些人令你感到不自在,
就不要跟他们说话。」
伤害孩子的往往是熟人,包括长辈。
所以,父母应教孩子提防所有人,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人,
只要那人令他感到不自在。


你对孩子说:「不可以自私。」
孩子听到的却是:「把东西给人家。」
较好的说法是:「杰西想借你的跑车玩玩,
跑车当然还是你的,他会还给你的。」

有些孩子多次被迫割舍心爱的东西,感到非常痛楚,
结果会被免对人付出爱心。
孩子要到八岁左右,才真正了解分享的观念;
八岁以前,教他们自私一点是必须的。
取过孩子锺爱的玩具之前,最好先在上面写上他的名字,
他就会明白你不是逼他放弃所拥有的东西。


你对孩子说:「你为什麽…(这麽晚才回来。打妹妹等)?」
孩子听到的却是:「你又捣蛋了。」
较好的说法是:「我看你一定玩得很高兴,
所以才这麽晚回家,但这是不对的。」

有些问题父母其实已知道答案,例如孩子打妹妹,
多此一问,只不过要让孩子感到羞愧,自己招供。

父母最好跟孩子说,知道或猜想他们做了甚麽,
然後解释为什麽不该那麽做。
要是你说错了,孩子会马上纠正,
而这正可以成为双方恳切交谈的起点,有助孩子成长。

把这5句话挂嘴边,同事丶家人丶朋友都爱你!

Image1.「我在想的是……」
你是主管或专案负责人,拥有决策权,但这不表示你比任何人都聪明丶有更好的洞见,记得解释你的决策丶说明原因,开放给大家讨论,欣然接受批评。你的权力让「你是对的」,但合作让「大家都是对的」,把所有人都紧紧绑在一起。

2.「我错了。」
无论你的职位高低,任何人都会犯错。道歉让你看起来很愚笨丶感觉很差丶甚至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但是,以上这些想法也是错的。一位勇於道歉认错的主管,会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好的工作者勇於道歉丶分析原因丶承担问题。

3.「这个太棒了!」
赞赏永远不嫌多,现在就开始赞许身边的人,从小事丶过去的事情开始追溯,展现你的细心。不需花费你一毛钱,却能在关系中获得无价的回馈。

4.「可以请你帮我吗?」
真诚而谦逊地请求帮助,能够展现你的亲和力,以及愿意倾听不同意见的气度,赢得更多尊重,是主管不可或缺的台词。

5.「请你示范给我看好吗?」
意见稍纵即逝,知识却能永远留存,知道如何「做」,将帮助你把知识留下来。当你请别人示范或告诉你细节,会彰显出你对这个意见的重视丶你对他的信任,并能有效地将意见转化为自己的资产。

征服早晨的人,就能征服自我!3技巧,夺回自己的人生节奏

Image先有好的习惯,才有好的时间管理。想要夺回自己的人生节奏,不妨从今天开始,培养作者建议的3个好习惯,让自己彻底获得更好的职涯发展机会。

1. 征服早晨的人,就能征服自我
清水章弘表示,要养成早起习惯,首先要打破「晚起」的恶性循环。先「强制」让自己在某一天早起,当夜就会提早感到疲惫,然後早些休息,隔天也就能再早点起床。

另外,事先准备两个闹钟,一个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另一个放在「伸手碰不到」的地方。并在起床後马上去晒太阳,促进脑部清醒,减少再次回到床上的机会。如此,久而久之就能建立起正常作息,打好时间管理的基础。

2. 训练敏锐的「时间感」「急迫感」,创造多馀时间
有些人会意识到时间流逝,因此能迅速完成工作,还有馀裕进行其他兴趣;有些人浑噩度日,一回神才发觉过了下班时间,却毫无成果。

作者分析,大多数人都是以正常的速率工作,如果将原本60分钟才能完成的事,缩短至45分钟。那麽,多出的「15分钟」,就又能够拿去做其他事情。他认为这就是「创造」时间。

所以,在进行任何工作之前,可试着利用码表,设定比平常更短的步调倒数计时。在这样的急迫感下,能使人更加集中精神,提高认真程度,取得更多成果。

3. 排定顺序,从重要的开始执行
在安排行程时,最常使用的工具就是「倒推法」,先确定终点和完成时间,从结尾往回推算流程,以厘清每阶段需要进行的事项。然而作者指出,当许多人依「时间序列」来分配任务时,更好的做法,是按「重要程度」来调整。

若能先处理好对最终结果会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工作,其馀部分最後也能处变不惊,自然而然就能更有效率地达成目标。

【升迁36禁】负面思考,凡事爱抱怨!

Image「那个客户真讨厌……」「干嘛要求那麽多?」「为什麽我要做这些事?」每个部门里,多少都会有这麽一号人物,彷佛全世界都跟他(或她)过不去,做什麽事都不称心,无时无刻不在抱怨,对象从老板丶上司丶同事丶客户不等,内容则是从薪资福利丶穿着打扮丶言行举止无所不包。

虽说这些怨言通常都是在私下流传,很少发生正面冲突的场面,但这种爱发牢骚丶碎碎念的举止,却彷佛一股不断涌出的乌烟瘴气,给整个办公室的人带来精神上的低气压,令人烦不胜烦,只想远离这种什麽都要抱怨一下才甘愿的人。

无印良品总经理王文欣,以前就曾遇过这样的同事。每天午餐时刻,原本开开心心的休憩,一旦这位同事入座,马上变成一连串他个人的「吐苦水」大会。工作分配不均丶薪水太少丶某某人态度不佳丶哪个客户很难搞……,说不完的抱怨,好像全世界最不幸的工作者就是他。

学习正面思考才能成长

刚开始王文欣还会劝劝对方,想和他一起找出解决之道,但时间一久,她发觉这个同事其实就是习惯性地爱抱怨,与其说是工作遇到许多挫折,还不如说是不断地为自己找寻各种理由和藉口,於是就渐渐地无法忍受。

「如果这个工作真的让你做得那麽痛苦,为什麽不乾脆离职,换个更适合自己的环境呢?若觉得自己的表现和薪资地位不对等,那为什麽不努力充实自我,用表现来赢得应有的尊重与待遇?一直抱怨有什麽用呢?」王文欣表示。

最重要的是,对喜欢碎碎念的人来说,抱怨或许只是「想一吐为快」的暂时情绪抒发,但日积月累却会对周遭的人造成庞大的压力,把所有人都卷进负面思考的回路里。

所以,王文欣开始疏远这位同事,不让对方的坏情绪干扰自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工作压力,但没有人一定要当谁的垃圾桶。」

工作者最重要的成功关键之一,就是「正面思考」。组织运作本来就会存在一些不公,也很难事事尽如己意,与其不断抱怨难以掌控的外在环境,何不学会摆脱负面思考的习惯,积极寻求解法,以正面的力量让自己与同事一起从挫折中学习与成长。

杨丽萍此去经年未知福祸

红衣黑裤深绿围巾七彩头箍的杨丽萍带着她的助理燕子,走进了有着浓重苏式建筑味道的云南艺术剧院三楼排练厅。

原先懒懒散散、各跳各的年轻演员们在一瞬间莫名地紧张起来。57岁的杨丽萍腰干笔直地穿过人群,一边走一边说:“今天有记者来,在哪里?”我赶紧站了起来,她的眼光如刀,凌厉劈至,那一瞬间非常女王,让人感觉膝盖有点虚,竟然有一种想跪下三呼万岁的感觉。

对于同性,她有一种莫名的威严感与巨大震慑力。这也许因为无论从人、名气或才华的角度,她均达至一位凡间女性的最高峰。那一瞬间,我迅速在内心确认了一则 传闻的真实性:一位如日中天的八零后女作家采访她,这位从小以美丽聪慧闻名的才女,居然在这场电视采访中紧张得语无论次,采至一半要求喝水,而且连喝三 回。为了消解这太过明显的尴尬,她问“杨老师你要不要喝水”,杨淡淡说“我不用。”

我几乎能想象到当时女王脸上那淡淡的微笑—所谓有凤来仪,就是普通女性见到杨丽萍感受吧。面对这位太过有名又太美的女人,至美至魅,半人半神,民女除了臣服,你别无出路。

她抬高下巴,对来访者略略致意,然后一眼扫到了杂乱的茶台,那上面是演员们的水杯以及吃过的盒饭,“怎么搞得这么乱七八糟。”她用云南话说道,空气立时有点凝固。川流不息的人立刻过来。把台子上的东西挪走。

桌子空了出来,助理燕子将台面抹拭干净,放上一个小火炉,煮上一大玻璃缸红茶。一番喧嚣之后,杨丽萍盘腿坐在桌子后面,面如沉水,环视了一下周围,示意可以开始了。整个排练场的空气这才又重新流动起来。

接下来的整整四个小时,她都沉浸在排练中,年轻演员一遍又一遍地在她面前跳。“要出力!”“动作不要碎”是她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有时她还会亲自上来给女演 员示范一下动作。相对而言,她不太纠正男演员的动作,只是让他们一遍又遍地重做,直到她满意为止。有趣的是,这一次舞剧《十面埋伏》里的女主角虞姬是个年 轻男舞蹈演员反串的,她在微博上公开夸他“虞姬的面条脚和柔弱无骨的身体,上天都给了他。”

工作中的杨丽萍几乎不笑,偶尔烦躁时会将头上的道姑髻解开放下又盘上,她的头发依旧又浓又密,皮肤紧致细腻,唯一让人觉得不安的是细瘦的胳膊布满了红色疙瘩。她立刻解释:“这是前几天下乡采风时被蚊子咬的。”

这是采访中她惟一主动提起的事,也是常年见惯记者的下意识反应。外形对她来说,是一点也不能马虎的。她手上常拿的一根筷子大小的原色竹棍,其实是簪头发的簪子,好像是随手削的,一头尖,一头方,还看出刀痕。

一切繁盛过头或者简陋过头的装饰,放在别的女人身上都会显得违和,唯有杨丽萍能hold得住。无论是绣花鞋也好,宝蓝厚底绒线鞋也好,她穿上时都有一种脚踏七彩祥云般的安详自在与理直气壮。

这么些年下来,她似乎早已习惯了做人群中最受注目的那一个,可是她也习惯了在这注目里自在地做自己。不说话的时候,她单腿盘坐,面无表情地注视着眼前一拨一拨向她涌动的人,样子宛若神祇。手里一杯红酒,出神之际偶尔低头啜上一大口。据说一天排练下来,她可以喝上一整瓶。

传奇
yang_liping
对于这位三十岁已名满天下的中国舞蹈家而言,这也许是她众多枯燥的排练天中最平常的一天。通常她要在这简陋的排练厅里呆上五到十个小时,有时呆到晚七点,有时到晚上十二点、一点,没个准。

调动作、验道具、改音乐、看队形……排练和从前无异,只是这次她完全不用表演。这是她全面退居幕后主导的第一出大型舞剧,与《云南映象》不一样的是,那部 剧用的全是云南当地的少数民族演员,跳的全是原生态,而这出戏则基本用的是专业现代舞舞蹈演员,班底是新的,要磨合。加上现在的孩子也明显比从前的难带, 再加上京剧及现场配乐,这些统统都是杨丽萍算不上完全轻车熟路的领域,当然是有压力的。

更重要的是,时间逼人。离9月11日《十面埋伏》首演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虽然有叶锦添、田沁鑫、裘继戎这些业内好手助阵,但真正在幕后和这些年轻演员一 点点抠表演、抠细节的,只有作为总编导和总导演的她。“排练太紧张了,杨老师最近的脾气都不怎么好”。她的助理同我悄悄说。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亲力亲为到连定妆照都要一张张看过的领导者,是一个市值达八九个亿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公司当然要管,但我有我的事,会计有会计的事”。 2015年6月,股市最火红的时候,她占股达七成的云南杨丽萍文化有限公司赫然在新三板上市。“挣钱这事太简单了,太容易了。把你的艺术搞好,你的股票就 会好,这不是很容易的事么?”她淡淡地说。

很显然,在号称“新三板演艺第一股”的“云南文化”里,杨丽萍是最亮眼的金字招牌。虽然股市简报里提到“云南文化”主要收入来源是具有云南特色的大型歌舞 剧集,以及将来在里黄山、大理等地拥有固定演出地点的映象系列,以及名下的精品酒店的经营,但目前收入的七成五都来自杨丽萍名下两个著名舞剧《云南映象》 和《孔雀》。以至于在风险提示上,简报也不得不注明该公司“对于杨丽萍个人过于依赖”。

杨丽萍的世界仿佛一直都对她过于依赖,因为她实在太过出名。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有名的传奇女性,其他都半路跌倒过,只有她,一个人稳稳地走到了现在,不声不响制造了一个属于她的王国。

基本上,她想干的事都能干成,不想干的事也没人能逼她。上世纪70年代还是西双版纳歌舞团的小演员时,开会都要读语录,她就说嘴巴上长了一个泡,“那就读不了了,也没得罪任何人。”80年代到北京,说不去排练就不去排练。

以她的方式实现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用一己之力撬动已趋板结的世界,似乎正是杨丽萍此生最擅长的事。她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开舞蹈晚会的舞蹈家,二十多年以后,她也是中国第一个把个人品牌的公司成功上市的女性。

所有报道都把她的人生转折点定义在1986年的那次参赛。那时的她,已在中央民族歌舞团呆了五六年,与体制各种格格不入。黯然度过一个舞蹈演员黄金年华, 年届28岁的她,毅然卖掉自己的手表,攒了1700块钱录制了一只孔雀独舞的录像带,以个人名义参加全国舞蹈比赛,最后得了一等奖。这让她成为当年舞蹈界 公认的奇迹,“太好了!”评委张苛说。

京城的文化圈像发现奇迹一样发现,原来中央民族歌舞团臭水四溢的地下室藏着这么一只绝世惊艳的金孔雀。而当年最大的造星舞台“春晚”,不失时机地把聚光灯打到了她身上。1988年春晚中,她还是零点前的一场群舞中的一员,而到了1989年,她已然是绝对女主角。

在一片俗世喧哗中,杨丽萍像一片月光一样洒进了所有人的心。这位特立独行而又美艳任性的白族女子的一场独舞,幽静、唯美、极度女性化、极度个人化,与火热 阳刚的80年代末形成了一种曲折的映照。她火速成名,而随着连续下来的几次春晚,她成了中国最有名的舞者,一位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持人在评价杨丽萍时说: “你们说谁是全中国跳舞台跳得最好的?我估计有一半会说是杨丽萍。”

名出得虽然大,但杨丽萍似乎很少出现在舞蹈以外的区域,但又一直没有退出过人们的视野。这么多年一直矗立不倒的原因,她归之为一句简单的话:“把艺术搞好了,你就乘风破浪。”

早些年,《雀之灵》、《两棵树》是她的招牌,唯美浪漫,歌颂至美至柔的女性与男女的爱情,一般艺术工作者靠着这些完全可以颐养天年了,她却折腾个不停。自 编自导拍电影,虽然没有公演,却在国外一个著名电影节拿了个大奖;42岁那年毅然办了退休,跑回云南打造了一出原生态的剧目《云南映象》,用现在的话说那 就是二度“创业”。杨丽萍最不喜欢痛说革命家史,但是卖掉房子放下身段,和2003年首映时正好撞上非典,台下只有一个观众的故事可算是街知巷闻。

但所有的折腾都是对的。现在在股票简报上,这出剧目已然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不但是政府补助的重点项目,市场上也是整个云南最受欢迎的原生态歌舞剧,几乎每个到昆明旅游的人都要慕名而至。

不歇

问:“你觉得名气是怎么得来的?”

答:“随生而来,你做得好别人夸你。”

成名的好处是人人都夸你,是你做什么都能得到极大的关注——随手拎着母亲的买菜篮子去参加名车活动,那款竹篮子就成了时尚新标志;顺手穿的衣裳一出现在镜 头里,立时就成淘宝爆款;随性让朋友在大理偏僻小岛上起的房子,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旅游标志,名人经济体现无遗,小小的岛屿挤满了要看杨丽萍的人。“我经 常跟人家说,不要那么多了,少一点少一点,就非要给我这么多。”这话说起来有点晒命,但在她,又是老实话。

有些人穷尽一生要出名而不可得,有些人太过有名而不胜其烦。巨大的名气会带来巨大的财富,甚至会让每一个跟你走近的人也沾惹上仙气,每一个靠近她的人都能 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最简单的是,每一个能接近杨丽萍的摄影师都因此大红特红。无论是早期拍她把腿压在冰箱上练功的郑鸣,还是后来几乎成为杨丽萍专职摄 影师的肖全,成名作全出自与她的合作。

杨丽萍具有天生的视觉感受。对于光、对于颜色、对于影像,她有着极为明确的感知。“杨老师的眼睛很毒,有些地方我走过一万遍了,但她看一眼就会说这里可以 拍。”她的粉丝以及友人陈玲这么说。2015年,名不见经传爱好摄影的陈玲也因为替杨丽萍在家中花园拍下的两组照片而热遍网络江湖。微博一上传,立刻上新 浪腾讯头条,两万多条评论,连续两天的热议榜。天真的陈玲说:“杨老师,你火了。”杨老师立刻睿智回答:“不是我火了,是你火了。你看,你要请我吃饭。”

名气带来了荣耀,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欲望和嫉恨。接近你的人很多,但你不知道他们为何而来。大家都说喜欢你,可是你根本不知道这喜欢里有多少是真的,多 少是假的。一个人站在高处,必须要受高处的长风猎猎,雨雪风霜,俗世所谓的“高处不胜寒”,惟一能战胜这些的是什么呢?对杨丽萍来说,也许就是不间断地做 事。

一个又一个的演出,一出又一出的舞剧,自己编、自己想,和最好的艺术家合作,然后事必恭亲、拼尽全力。只要跟她合作过的人,都知道杨丽萍对于演出的一切事 宜都要管,样样都很挑剔。“平时吃什么她都无所谓,你让她吃咸菜也行。用不用名牌,坐不坐头等舱,住几星宾馆,她对这些真的没有要求。但是她对所有关于演 出的,都非常有要求。”

央视的编导记得她的执拗,2012年春晚的《孔雀》,她派两个演员在台上跳,她在下面看灯光和音效,细致到要求大屏幕上孔雀开屏时要有“颤抖”感。她的助理燕子称她为“杨铁人”,最忙的时候,第一天凌晨四五点钟回到家,第二天八点又出发,她还照样精神熠熠,两个助理轮班都熬不过她。有粉丝寄了虫草给她,助理不敢给她吃,“不吃都这样了,吃了还得了”。

《云南映象》里有一段著名的呤唱:“太阳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会熄掉呢。”这段话听得人百感交 集。在这世上,做女人太辛苦了,人一歇了火就灭了。您是在表达某种女性主义么?我问她,“不是。”她干脆地答道,“这里没有抱怨,也不是自豪,就是大白 话。就好像母企鹅去找食给公企鹅吃,公企鹅就得要花一点时间孵蛋。”

世界在这个白族女人的心里就是这样大道至简,就是绝对的自然主义,“她就是承受,因为她是母亲。母亲都是比较勤劳的,她们不去做就没有吃的。”

埋伏

不停地耕作,仿佛是杨丽萍的宿命。

她是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妹,自己个子还没有锄头高时,已经要背着妹妹到处走。农场搞运动,出身地主的父亲不知所终,扔下孤儿寡母。她自己在采访中笑道,如果不是十一岁时领舞被军代表看中,去了舞蹈团,她早就被卖到缅甸当童养媳了。

小姑娘出落得漂亮,但也有麻烦,追求者无数,有人为她动刀子,有人要死要活。从13岁到28岁,一个漂亮倔强的小姑娘,从西双版纳到北京,也算是见尽人间 悲欢。成名之后,名利场里翻滚,是是非非,当然练就了一双火眼金晴,“有的人可能走马观花,我是看一眼就刻骨铭心了,过去的事情不能忘记。”

普通人的人生,多半求一个难得糊涂,有了伤痛最好即时忘记。可是身处高处的人和普通人不同,杨丽萍经历过什么,没有人知道,但她一定经历过更为刻骨铭心的 东西,爱与伤害,都是不能忘记的。2012年她用一出舞剧《孔雀》结束表演生涯,那部剧讲述的是惊天动地的一场痴恋,在生死之间领悟尘世情感恩怨轮回。而 她退居幕后导的第一出戏,却是“借助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和故事,来诠释人性深处的欲望与恐惧、黑暗与光明”的《十面埋伏》。

从前讲述自然与美轻车熟路,现在却要表现人—她回避了大半辈子的生物,所谓何来?她不肯说,只说“就是对这个时段有兴趣”,再问,就扔过来三张纸,叫《话说埋伏》,“这些都是我写的,你看完以后,再跟我聊?”

上面只有两千多字,行文冷峻,笔调调侃,从古说到今,倒是没有半点女性的缠绵。虽然没有读过几年书,但杨丽萍写得一手好文章。

“动不动就‘坑杀几万人’的场面,能想象吗?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只能做两件事:要么拿着锄头刨地,要么拿着刀剑杀人。”

“刘邦把杀人演绎成了一门高超的艺术,这门艺术的巅峰之作,叫做‘十面埋伏’。最有讽刺意味的是:用十面埋伏除掉项羽的刘邦,自己后来也中了十面埋伏。”

“难怪鲁迅先生要在他的《狂人日记》里说: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一心埋伏人的人,自己也正在被人埋伏;被人埋伏的人还在专注地埋伏着别人。相信现代版的十面埋伏,每个人一定不会陌生。”

在文章结尾,她写道:“做个好人,做个善人,怎么就那么难?”

是啊,世界残酷,做好人太难。“这个世界就是食物链。”她叹息道,那一刹那她如站在绝壁之上历尽千年沧桑的出尘仙姑,往下俯览之际,看到的是蝼蚁一般的人 族,你杀我夺,利欲熏心,又可怕,又可怜。“社会就是人吃人,人伤人,现在也一样的。随时都会伤害你,他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伤害了你。十面埋伏,埋伏,顾 名思义就是埋伏别人,就是防不胜防。”

“那在你心目当中,这个世界基本上是这样的吗?就是危机重重?大部分都是在互相算计互相伤害吗?在名和利之间。”

“对,全部是这样的,从政治到生活。危机四伏。”

“不怕太过黑暗么?”

“没有说一个编舞家也好,一个导演也好,他只会表达唯美不会表达黑暗。艺术作品不是表达美就是表达悲剧,不是表达悲剧就是表达喜剧。我这个作品正好选了这 样一个角度,它不是表现唯美的东西。”也是,唯美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不能改变?这部剧里最让人感叹的是她和艺术家刘北立合作,舞台上悬了一万把剪刀,整台 演出都不见刀枪,但隐隐杀机四伏。“演到最后,万把剪刀从空中砰然落地,堆成坟茔,意味深长。”

“我要害人,因为我,怕人;我要杀人,因为人,要杀我。”没有对错,没有是非,有的是人的欲望,有的,是人心,是人性。这是文学评论者梁戈逻对于《十面埋 伏》的解读。我想起很多年前,杨丽萍对她的合作者说过的话“再大的事我们都能顶住,再讨厌的人我们都能宽恕”,但很多年以后,杨丽萍用一万把砰然落下的剪 刀,表达了她对这世界的悲怆与愤怒。在她的生命里,有的人值得宽恕,有些人,则不。

有些人,愈大愈愤,就像鲁迅到最后,说的是:“我一个也不宽恕。”

谁能想到沉默孤高的孔雀公主,走过了月光,走过了森林,居然走到了血雨腥风的十面埋伏。人生的事,谁说得清呢?你要做什么,其实也由不得自己。

此去经年,未知福祸,她低下头,念出了和她同时代的诗人顾城的那句名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yang_liping2
主笔:黄佟佟 转自:《南都周刊》

你遇到是「领袖」还是「老板」?3种角度一眼看清

Image『成长型思维』的人才喜爱挑战,『固定型思维』的人接受挑战,2种类型并没有谁好谁坏,最重要的是管理者怎麽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上。

在一次行销分享会的例会中,一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会员与我们分享了她的管理技巧:「我在管理团队上也曾遇到很多问题,年轻时的我不知道怎麽与下属相处。请问大家对於与主管相处上有什麽看法吗?」

她的问题马上如野火燎原般,燃了在场的参与者对主管管理的一些看法:

「我的主管常常会忘了自己说过的话丶交代的事情,当我完成了他所交付的工作,他反而会回头说我怎麽这样做丶做的不对。」其中一位会员忍不住抱怨了一下;

「身为代理商重视客户服务没问题,但当主管常常随意乱压deadline又随便答应客户,以至於我们得一直加班丶事情做都做不完!」第二位会员义愤填膺的表示;

「其实我们做为客户也不好过,主管想改就改,根本也不管时程安排。有时候不负责任还会卸责,把责任跟过错推给我,明明进度就卡在他那边,最後老板询问时居然变成我的问题!」

紧接着,各式各样的抱怨纷纷冒出,有人抱怨主管的漫不经心丶有人抱怨老板的迂腐陈旧丶有人抱怨资深同事倚老卖老,整个讨论热度不到5分钟已达到最高点。

在旁做着例会记录的我发现,其实下属的小抱怨真心话不脱3个主轴:态度丶方法及能力。

主管的态度

马云曾说:「员工离职最真实的2点:钱不到位/心委屈了。」所有离职的原因除了客观的评估工作发展外,2/3的起因皆是情绪引起。而这「情绪」便是「心委屈」的主因。

下属往往会在意主管说的任何一句话,即使一句无心的「我说过很多次了,你是哪里听不懂呢?」也都容易埋下员工不满的种子。

主管做事的方法

如果主管容易固执己见,听不进去其他人说的话,在这一人的舰队上,站在他旁边的永远只有他自己。即使他是主管,他也需要个团队。

主管的能力

通常会被下属质疑能力,大多建立在以上2点。能力不够的主管要不是做事方法出问题,便是他对自己工作丶对团队丶对下属的态度出了问题。

「大家有没有发现雁子一般都是成群结队一起前进?它们通常都会保持一定的对形,也都会协助队形的成立。领头的大雁虽然会出来整队,但整体的飞行都需要靠彼此夥伴拍动翅膀的上升气流一起前进。『雁形理论』便是强调团队合作以及每一只雁子的重要性。」

在听完所有会员的讨论後,讲者缓缓介绍着。雁子之所以能飞的又高有远,领头的雁子与其他的雁子重要性相当。总归主管问题的那3点,其实最根本的核心在於主管的同理心。

一个有同理心的主管会设身处地为下属着想,下属的情绪,遇到的困境,站在员工的角度反向思考丶接受员工的想法进行思考。

易地而处,如果今天员工是你,你会怎麽想?怎麽做?

比别人更卖力,却可能越不容易成功,用对的方法才能走捷径

Image不论我们喜爱或讨厌我们的工作,多数人每天的工作量已经达到难以负荷的程度。每天展开工作时,我们担心如何才能完成今天所有的工作丶可能会令谁失望,或是得「再次」牺牲哪些重要的工作,才能够继续熬过这一日。

一边喝着当日的第一杯咖啡时,我们手上忙着使用各种装置查看电子邮件信箱,看看是否有人在我们的待办清单上新增一件事项。看完了一封又一封的电子邮件之後,压力也不断上升。每封信都内含了一项无法立刻处理好的要求,所以我们便把这些信标示为「未读」,留在信箱「稍後」处理。我们把这些信加到前一晚的「未完成工作」堆里,而前一晚也是工作到很晚才离开办公室。除此之外,还有更多信必须回覆丶更多电话要回拨丶更多文件要处理好,这一切,事事都需要我们立即的注意力。

事实上,在我们处理真正重要的事务之前,就有太多事务占据我们的注意力,而真正重要的事务太多了。结果,我们经常「工作」一整天,在办公室丶在家中,上班丶照顾家人丶整理打扫丶支付帐单……有时只有到上床睡觉後才停止。要做的事太多了,时间根本就不够用。

如果你觉得这些听起来很熟悉,别沮丧,不是只有你这样。在我从事教授丶老师丶主管教练丶作家丶训练师等工作中,我发现,不论是专业人士或非专业人士丶不论什麽层级,这些都是太普遍的日常感受。更糟的是,我看到各行各业的人,从企业主管丶医师丶学生丶创业家,到政府机关工作者,全都倾向使用注定无效的解方,想帮助自己从这种工作量过多的情况中解脱,但只是让问题更加恶化。

比别人更卖力,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

我一再目睹聪明丶认真丶努力的人落入「效率陷阱」中,总是尝试尽可能投入更多时间在工作上,设法抓住并利用一天之中的任何空档时间。而且,若是我们有部属,也会试图让他们这麽做,尽可能每天挤出更多小时用在工作上。谈时间管理的书籍丶专家,甚至整间顾问公司都接下这个挑战,帮助我们「花更少时间做更多事」。诚如我那个任职於《财富》一千大(Fortune 1000)企业主管的哥哥所言:「我们全都有一大堆屎要处理。这些都是好屎,但是一天终了时,努力把十磅屎塞进五磅容量的袋子里,我们还是被一大堆没有处理好的屎给淹没。」

也有时间管理专家建议我们先处理最重要的事因为稍後未必有足够时间做这些事。没错,把真正重要的事和急迫但较不重要的事区别开来,确实是有助益的做法,但这个建议仍有令人沮丧之处:纵使我们这麽做,待办清单上还是有一堆不是最重要丶但仍然得做的事必须处理。有些是要紧事,因为它们会影响到我们的关系;有些事则是长期拖延不做的话,会害我们被炒鱿鱼;另外,还有一些事是我们已经同意在截止期限前完成,不能因为其他重要事项就逃避丶耽搁,不去完成。

虽然这些事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在下班回家前还没有做好,我们有可能会感到焦虑不安。当然,如果不理会某些问题,它们最後有可能会自动消失,所以放手不理反而比较好。可惜的是,很多事情和工作,我们都无法免除责任,终究必须完成。

如果真正的问题只是缺乏效率,那麽我们多数人,包括我那些很有成就的客户在内,现在应该都已经解决问题了。因为只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协助管理时间丶安排待办事项的先後顺序,就可以抒解日常工作的压力。但重要因素并非只有数量与能力,即使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工作,我们可能还是会觉得不满意,结果在一天结束时,许多人感受到的不是成就感,而是窒息感。

幸好,我们想要的并非达不到。我认识的成功人士,多数都想要达到两个境界:其一,他们想摆脱失控感;其二,他们想在工作上有优异表现,成为所属领域中的真正高手。为了追求并设法达到这两种境界,一般常见但错误的做法,就是不断地工作,在已经工作满载的每一天中挤入更多工作。

富兰克林曾经是丶现在仍是生产力与成就的楷模:努力做更多丶不计较,愿意承担更多责任,成功就会随之而来。今天,大家还是觉得必须这样,才能获得一些成就——必须再做更多一点,多到几乎不可能负荷的地步。但事实上,富兰克林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那样,虽然他努力工作照料财务,但绝对不是只聚焦於工作的人。

我们很少谈论这另外一面的富兰克林,他并非我们认为的那种「为工作而活」的典型。还好,我不需要耗费大把功夫,就能更深入了解他的真面貌,因为他的自传中有记载。富兰克林喜欢思考和创作,花费大量时间在嗜好,以及和朋友的聚会上,而他大可把那些时间投注於赚钱的印刷事业。事实上,使富兰克林从他的主要职业抽身的那些兴趣,最终让他创造出许多因此而闻名於世的好东西,像是富兰克林暖炉丶避雷针等新颖发明。

想了解富兰克林的成功秘诀,我认为,我们应该好好检视一下他如何使用自己的空档时间,以及他到底有多少空档时间。

培养多元嗜好,能帮助你变得更成功

年轻时的富兰克林,主要嗜好之一是每周五和一群喜爱研读书籍的人聚会,彼此谈论思想丶交换见解。这个团体在每次聚会时,都会订定下次聚会要讨论的主题,然後大夥各自先研读和这个主题有关的书籍,为下次聚会的论辩做准备。但在当时的费城,书籍难得,许多书必须自英国订购。该团体便认知到,如果能把大家拥有的书籍集中存放於一地,就能更方便查阅彼此的参考书籍。这个概念促使富兰克林与友人合力创设费城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名为「费城图书馆俱乐部」(Library Company of Philadelphia)。如今,这是一所历史悠久丶拥有珍贵典藏的图书馆。

25岁的富兰克林创立这间图书馆,并非意图为自己的印刷事业赚钱,这也不是他在政府机构的职务工作项目之一,纯粹只是因为他喜欢和他人讨论思想,尤其是能够改善自身及周遭人的思想。他喜爱文学与艺术,甚至曾经为太座创作了几首乐曲。而且,他是出了名的无可救药的浪漫调情者,在太太过世後,他花了不少时间在这方面。

富兰克林也是美国最早的自助自学迷,他曾经短暂吃素,因为他在一本书中读到素食主义,而且吃素为他省下了不少钱。他挹注很多时间和心力发展丶实践一套「13项德行」,在这13项德行中,有一项看起来和那些想在一天中尽可能做更多工作的人有关,那就是「秩序」,亦即做事有组织丶有条理。富兰克林声称自己从来就不是很擅长这一项,他在自传中写道:「实际上,我发现自己在秩序方面的恶习难改。现在,我年纪大了丶记忆衰退了,深感秩序的重要性。」

富兰克林以热爱许多消遣娱乐闻名,从学习丶社交丶调情到创作,多到目不暇给,也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他是如何能在从事这麽多专业工作的情况下,还能享受这麽多的嗜好丶闲暇与社交时间呢?他到底是如何办到的?

每天,他都让自己的心理与生理,处於能够产生高效能的状态,在这些高效能时段,他完成了许多事务。他并未把印刷事业相关事务挤入可用的每一个小时里,在他为自己所做的时间规划中,包含了2小时的休息时间吃午餐及做其他事,傍晚也有听音乐丶从事其他消遣或谈话的时间,而且夜晚有充足的睡眠。或许,就是因为他把消遣丶学习丶创作丶娱乐丶保健丶家庭及社交都规划在日常行程上,才能够在赚钱的事业上如此成功吧!

如果他把所有时间投入於印刷事业,不分出时间从事其他兴趣,应该会是最有效率的时间运用方式。但假设他这麽做的话,从未保留心思与精力给那许多的发明和慈善行动,他能够如此闻名於後世吗?说不定,连他的印刷事业也不会那麽成功。

读至此处,请问问自己:你想成为哪一个富兰克林?拨出时间给嗜好丶社交丶从一个兴趣跳到另一个兴趣的富兰克林,抑或是超越其他竞争者,成为高生产力丶出名且富有的企业家?如今,我们似乎没有足够时间可以兼顾这两者,所以好像只能选择一种:享受生活,或是事业成功。好消息是,这样的选择方式是错误的。当我们误以为愈充足的时间等於效率时,便会感受到必须作出选择的压力。

「如果妳不犯错,就表示妳冒的险不够」一个经济学家给女儿的14个忠告

Image1. 要爱妳所做的事情,如此一来,妳为成功付出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记住,妳总是要和那些非常热爱自己工作的人竞争,除非妳对妳工作的热情不输给他们,否则妳很难集中精力与他们竞争。

2. 如果妳不犯错,就表示妳冒的险不够。
如果妳没有从脚踏车上摔下来的经验,表示妳玩得不够开心。如果妳从未错过班机,则表示妳耗费太多时间在机场等候。

3. 要提防那些动不动就搬出「法律权威」的人。
我们住在纽约州,该州严禁加油站在油枪上加装自动跳停装置——就是让油枪可以自动加油,而妳可以四处走动的装置。这一定是在之前,某位纽约州议员找来几位同事,对他们说:「我们得禁止那些小玩意儿。」然後大家煞有介事地点头同意。这就是法律的权威。

4. 不要把严苛的议价者误以为是有本事的议价者。
在交易的最後阶段还拚命讨价还价,就要有整笔生意都告吹的心理准备。谁最愿意冒这种风险呢?就是那些在一开始让步太多的人。在最後关头还拚命讨价还价的人,都是一开始最不会谈生意的人。

5. 对妳自己的生命负责。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时,要的是他们的专业知识,但不要让他们左右妳的价值观。
没有一位医生有资格决定该用哪一种方式治疗妳的病。只有妳自己知道,该冒哪些风险丶该做哪些牺牲,以保身体健康。医生能协助妳了解各种治疗方式的成本和效益,但只有妳自己才能权衡那些成本和效益。让医生帮妳选择用药,就像让服务生帮妳点晚餐一样。

6. 在妳的投资策略和生涯规画都要力求多元化。
很多人实际做到的多元化程度都比他们所想的要低。他们持有那些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公司股票。这通常是错误的策略:如果该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倒闭,那麽妳的股票和妳的房地产都遭殃。

7. 凯莉,如果妳有机会以一加仑七美元的价格卖水,那麽,我要妳一分不减丶喊价七美元。
不是因为我希望妳多赚点钱——我相信妳会有稳定的事业和不错的收入,而是因为把水卖给最需要的人,这是妳的社会责任,如果妳的售价低於市价,来向妳买水的就不是最需要水的人。

8. 有些人就是见不得人高兴
我小时候,有一次看到几个小孩想要爬上电线杆。他们爬得不高,而且很明显地,也爬不上去了,可是,他们都玩得很开心。

几分钟後,住在附近的一个妇人出来,把这些小孩赶跑了。

当晚,我和我的表哥聊天,他那时应该有十六岁了。我问他那位妇人为什麽要把那几个小孩赶走。我以为也许会有什麽我不知道的危险。表哥的回答,是我孩提时代最鲜明的记忆。他耸耸肩,说道:「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高兴。」

我认为,这个答案可延伸用来说明,为什麽政府规模这麽庞大丶为什麽我们的税负那麽高,以及为什麽我们的生活受到那麽多规范。有些人就是无法忍受别人高兴。不要低估这股力量。

9. 要上网。我宁愿妳从网路上搜寻到色情资讯,而不是到爸妈的房间乱翻。
事实上,我很高兴有网路这个发明,让妳能轻易抓取别人不希望妳获得的消息。

坦白讲——取得色情资讯绝不属於网际网路的成本,而是效益之一。网际网路的目的是便於沟通,并且打击那些阻止资讯自由流通的人。

10. 除非妳已经口袋空空丶借贷无门,否则,只要妳还在求学阶段,就不要暑期打工。
年纪轻轻丶又无一技之长,这时候就出来工作,实在太疯狂;再过几年之後,妳花同样的努力,可赚到更多的钱。学生时代就好好念书;如果妳在十六岁,而不是二十六岁就学到许多知识,那麽,妳拥有这些知识的时间就多了十年。

11. 选择大学时,可尝试以下的思想实验:
想像自己走进一个小房间,里面有一小群人正热烈丶兴奋地聊天,而另外有几个人安静地站在一旁。如果妳想知道那群人在讨论什麽,妳会想问谁?如果妳认为参与讨论者所提供的答案,会比旁观者更正确丶诱人,那麽,妳就应该选择由一群活跃的研究人员来授课的大学就读。

12. 若想判断某人的价值观是否具吸引力
有个好方法,那就是对照他们的说法。例如,当有人告诉妳,商人追求高价是不道德的,妳便可问他,消费者追求低价是否也是不道德。

13. 最大报酬不应该给予那些执行必要工作的人
而应该要给予那些能自己思考出哪些是必要工作,然後主动去完成它们的人。

14. 不要停止探索生命的可能,就算妳又回到原点,也没有关系。
辛苦绕垒包跑了一圈後,才会觉得回到本垒更加甜美。

基努·里维斯的神秘气息

在好莱坞所有的电影演员里,基努·里维斯大概是最独特的一个,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谜一样的神秘气息。这种气息,来自于他对金钱和名利不屑一顾的淡泊态度,来自于他处理俗世生活的笨拙无力,也来自于他与生俱来的孤独气质。他就像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异数。

前不久,有一段2011年时他在纽约地铁上给人让座的视频又被翻了出来,再一次在Facebook上引起了轰动。

们除了赞扬他的绅士风度,也惊讶于他的平易近人。大概没有人想到一个好莱坞巨星会来坐地铁,所以大多数乘客并没有认出他来,更没有人上去问他要签名和合影。

可是其实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基努·里维斯身上一点也不为奇,每隔几年就会有类似的新闻流传出来,光是在纽约地铁上他就被人拍到过好几次。

“街边的基努·里维斯”几乎成了一个都市传奇。这个传奇始于2010年,当时有人拍到基努·里维斯在公园的长椅上胡子拉碴、神情落寞地吃三明治,当时引发了一场名为“悲伤的基努·里维斯”的PS运动,很多人把他吃三明治的照片PS进了各种场景里。

2014年5月,又有人拍到他在酒店门口抽烟喝酒,同样样子邋遢神情落寞。

2014年9月,他生日当天,在街边独自一人吃小蛋糕庆祝。路人同样没有认出他来,还有游客向他问路。

而在2013年,他还曾经胖过一阵子,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惊呼。因为这个身材走板的邋遢大叔,实在与很多人记忆中那个英俊的美男子相差太远。

如果基努·里维斯要精心装扮耍帅,大概整个好莱坞也没有多少人是他的对手。

可是基努·里维斯和别的演员不一样,他对维持自己的形象这件事没有任何兴趣,他是全世界最不觉得自己帅的人。俗世的种种诱惑,不管是外貌、金钱还是名声,对他来说似乎没有一丝一毫的吸引力。

基努·里维斯一直活在他自己的世界里,游离在俗世之外,漫不经心,对什么都无动于衷。他热爱哈姆莱特,也把自己比喻成哈姆莱特,“梦游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清楚,就是在梦游”。时代周刊曾经有一篇文章,标题是“基努·里维斯:一个不在场的人”(Keanu Reeves: The Man Who Isn’t There),文章里把他称为“好莱坞最内向的人之一”。

2005年,好莱坞邀请他在星光大道上留下一颗刻下自己名字的星,但是当时几乎没有什么明星好友到场祝贺,参加仪式的只有影视公司的高管。

基努·里维斯确实朋友极少,在注重人脉的好莱坞,这成了他发展演艺事业的最大障碍。但这更多的是他自己的选择。2013年7月,他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在好莱坞,人们是虚伪的,一些人利用所谓的私人生活发展事业。它是肮脏的。我会与工作保持距离,这有助于保持我表里如一。”

对于基努·里维斯来说,做演员,大概无非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而已;而成为顶级巨星也只是机会凑巧,绝非他刻意经营。

1994年,他拍了《生死时速》一夕成名,这是多少演员一辈子都盼不来的崛起机会,普通人的思维都会是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但是他却因为要到加拿大一个只有700个座位的小剧场演舞台剧《哈姆莱特》而拒接续集,被全世界骂成白痴。同样是为了演《哈姆莱特》,他也没有接拍另一部电影,拒绝了同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演对手戏这样人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1999年,他因为《黑客帝国》终于成为一线巨星。之后的续集,他的片酬总共是1.14亿美元,但是他把其中的8000万美元主动分给了片场的特效、化妆等幕后工作人员,还送给12个替身演员每人一辆哈雷摩托车作为感谢。

这样的善举,对于基努·里维斯也是很平常的事,因为金钱在他眼里似乎真的一点也不重要。拍《魔鬼代言人》时,为了让制片方能够请得起阿尔·帕西诺,他主动少要了几百万美元,那时他的片酬总共才800万。拍《替补队员》时,他又做了同样的事,有报道说他当时少拿了90%的片酬。

对于舒适的生活,他也没有什么要求,拍片时从来不要求待遇。早在他还只是一个三线小明星的时候,他就几乎给家里所有的亲人都买了房。但他自己却在成名后的差不多20年时间里都没有买房子,而是到处流浪,租房子、住酒店,过着漂泊而居无定所的生活。

直到2003年他才在洛杉矶和纽约买了房,买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得了白血病的妹妹。他把房子改装成了一所设施完备的私人医院,请来全世界最好的专家守在里面。他还出钱设立了一个基金会,为得了白血病的青少年提供资助。

基努·里维斯的人生其实过得挺坎坷的,遭遇过很多不幸。1999年,他当时挚爱的女友Jennifer Syme怀上了他的孩子,两人充满期待地等待着孩子的降生。结果那年的圣诞节,孩子因为早产,出生时就已经没有了呼吸。18个月后,在他拍《黑客帝国》续集时,女友出车祸去世,更加让他深受打击,很长一段时间都消沉度日。

基努·里维斯最好的朋友是River Phoenix,两人因为一起主演《我私人的爱达荷》而建立了深厚的友情。1993年10月,当时25岁的River Phoenix在好莱坞街头猝死,他的早逝也给基努·里维斯的心里留下了长久难以磨灭的伤痛。

更早的时候,他是一个叛逆的不良少年,童年破碎,青少年时期颠沛流离。12岁时父亲贩毒被捕入狱。从小父母离异,母亲多次改嫁,他的家也从夏威夷搬到澳大利亚、纽约再搬到多伦多,曾经在五年的时间里就换了四间中学。

基努·里维斯还是莎士比亚的超级粉丝,能够背下很多莎士比亚的著作。他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还透露过,自己很喜欢普鲁斯特的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整整七卷、3000页、150万单词,他都读完了。

他的身上流着很多个民族的血。母亲是脱衣舞女郎,出生在英国。父亲出生在夏威夷,奶奶有中国、夏威夷、葡萄牙血统,爷爷则是出生在田纳西的爱尔兰裔美国人。

他的全名叫基努·查尔斯·里维斯(Keanu Charles Reeves),1964年9月2日出生在黎巴嫩贝鲁特。他的名字Keanu是夏威夷语,意思是“山间的清风” (cool breeze over the mountains)。

引用网上的一段话:“时光过去,他眼神清澈依然,容颜依然平静,话语依然沉默,即使红透天涯海角,他也仍是个平凡心的人,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超凡脱俗,依然尘土满面,一身旧衣,象个路人。”

这个星期,他刚刚过了51岁生日,祝他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