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

王维(公元700─761)字摩诘,盛唐大诗人、大画家兼音乐家。其诗体物精微,状写传神,清新脱俗,独成一家。他和李欣、高适、岑参以及王昌龄一起合称“王李高岑”,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称“王孟”,又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至于“禅诗”,他更是古今独步。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静静的描述动感的画面

注释:

暝:日落,傍晚。
竹喧:竹林里传出喧嚷的声音。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渔舟:打鱼的小船。
随意:任情适意,随便。
歇:尽,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语译:

空山中刚下了一场雨,到傍晚时,天气清凉,增添了许多秋意。皎洁的月光映照松林间,清澈的泉水,潺潺地流过溪石。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竹林边传来嘻笑声,是村庄小姑娘洗完衣服要回家了;不远处的水岸旁,有一大片荷,荷叶忽然翻动起来,仔细一瞧,原来是渔夫准备捕鱼去。尽管春天的芳草到了秋天,很容易就干枯了,但是这儿的秋景很美,在外出游的贵族弟子,尽可以居留在此啊!

赏析:

王维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歌,山居秋暝是非常有名的一首。诗首联点出时序,是秋天,下了一场秋雨之后的傍晚。雨用新字描述,很新鲜,意思指雨刚刚下过。身处山中,后句明明提到另有他人,在这儿却用空字,实是指山的辽阔空旷。空旷的山中,雨后更显洁净,尤其傍晚时分,清凉之外,幽静的气氛油然而生。上两联是写静景,这联则充满动感,山中虽然空旷,但并不是死寂的一片,也有人类的活动,这些活动原极为平常,可是一到诗人笔下,便充满美感。必须注意的是王维先写竹喧,再发现浣女;先说莲动,再描叙渔舟,不只身处山中情形明显,笔法也特别活泼特别有趣味。在这样的地方—-有明月、清泉,有松竹、有莲,还有纯朴的渔夫、天真的浣女,纵使春天的花草已经谢了,想远离官场、远离尘嚣,想亲近大自然,这儿无疑是个世外桃源,王孙大可留下来。末联是王维的体会,也表达他的理想。

吕蒙正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北宋宰相吕蒙正有一篇流传了上千年的《命运赋》。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可称一代奇文,共赏。

lu-mengzheng

原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 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 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 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 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译文

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和云,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人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不能实现。

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子的文章写得超过世人却被围困于陈国。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钓等待机会。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 早亡,但绝非凶恶的人。盗跖虽然活得长,却不是善良人。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不肖的儿子。舜的父亲瞽叟顽固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的大孝子。张良原来只是普通百姓, 萧何也只是县吏。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却被封为齐国宰相。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却能担当蜀国的军师。项羽虽然强大,却兵败而自刎乌江;刘邦虽然弱小,最终 取得了国家政权。汉将李广虽有射虎石的威名,却终身都未获得封侯。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一生怀才不遇。韩信时运不济时,连饭都吃不上,等到运气来 了,成为掌印的大将军,而一旦运气衰败,又死于阴毒人的计谋。

有的人先富裕后贫穷,也有人老年富裕少年衰落。满腹锦绣文章,直到老年还没有考上功名;才疏学浅的人,可能很年轻就金榜提名。皇帝的妃娥在动乱中可能沦为 妾妓,风流的妓女,时来运转也能做贵夫人。青春美丽的嫂子嫁了愚蠢的丈夫,俊秀的青年倒找了丑陋的嫂子。蛟龙没有机遇,只能藏身于鱼鳖之间,君子没有机会 时,只能屈从于小人。衣服虽然破旧,常保持恭敬礼仪,面带忧愁却可能怀有兼济天下的志向。不得志时,只能安于贫穷和本分,心中坦荡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 天。君子贫寒也有一身傲骨,暴富的小人脱不了内心的贫寒。

天气不好时,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土地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时,草木都不会生长。水得不到恰当的环境时,就会掀起疾风巨浪;人若得不到机遇时,好运就不畅通。富贵荣华命中都有安排,谁不想要呢?人如果没有依从八德而生活,哪里能做高官当宰相?

以前,我在洛阳,白天到寺庙里吃斋饭,晚上住在寒冷的窑洞里。所穿衣服不 能避寒,吃的粥饭抵御不了饥饿。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讨厌我,都说我卑贱,是我没有机遇啊。现在我入朝为官,官职做到最高层,地位达到三公,地位只在皇帝 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拥有管理百官的权利,有惩罚卑鄙悭吝官员的权力。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出门有武士保护,回家有仆人侍奉,皇上宠爱 我,百官拥戴我,所有的人说我尊贵,不是我真有多大本领,这是我得到天时和命运的眷顾啊。

所以人活在世上,居富贵不能尽情享用,处贫贱也不要自暴自弃,听从天地的循环和周而复始吧。

吕蒙正(西元944年-西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太平兴国二年(西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中状元后,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后三次 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卒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西元1011年),諡文穆,赠中书令。

职场修炼9法

负责:

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认真小心尽责任,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怀有依赖心或自己得好处别人负责,这个人就会失去理智,心存机巧,种下坏事的种子,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这样的人才是有自信的人,也具备了职场起步的好基础。

因果: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宗教中的一个基本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也不仅是佛教,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观察自己,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情感” 而情感会带动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吸引:

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所谓惺惺相惜为什么?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能相信沟通的事物,对于自己不能沟通的事物就不会放很多注意力,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也可以说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关注或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善动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放松:

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专注有效率。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潜在的带来不良结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 有目标瞄,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当下:

人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把握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是现在,只有当下此刻是时空的真实体现,也是生活命运的基点。当下原则是一种和内在的真实自己链接的状态,他不烦恼过去,也不去奢求未来,而是排除因为人的欲念给自己构成的自我干扰,让自己和智慧和周围的自然的力链接的状态,这种状态放松而感知,感知而不被干扰,深度观察也与自然对应。

80/20:

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现象还存在于其他的方面,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须知命运修造,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及本质的进步(俗话说的量变才能到达质变,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是少数的,因为能坚持的人总是少数的)。

应得:

人得到应得到的就得到,而不是梦想想得到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提高自我价值,你自身价值提高,能乐于助人,你应得善果,只要机巧而不努力,就是想翻了天,也不一定就能拿到什么。

 环境:

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也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因为你所处的是一个环境系统,人群社会,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你的职场价值是在一个个的他人和他人和你构造的环境中实现的。

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布施不图报:

布施就是“给与”。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但是你的布施如果是图报的,别忘了天理昭昭,心存机巧必露鄙略。

奥巴马2016在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毕业典礼演讲

2016年5月15日,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位于新泽西州的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发表了毕业典礼演讲,并获得罗格斯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今年是罗格斯大学成立250周年,也是奥巴马担任总统的最后一年。在演讲中,奥巴马对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们提出了5点建议。

以下为奥巴马总统演讲译文:

大家好,我来了!我站在古老的莱立顿河边(鼓掌),在这个殖民地最早的九所高等学府之一、第一个摘得全国大学橄榄球比赛桂冠的学校,同时也是“大十联盟”(美国著名的公立大学联盟)的最新成员大学所在地,你们好!

250年前,当“美利坚”还只是一个概念的时候,总督威廉·富兰克林颁布皇家宪章,成立了女王学院(Queen’s College)。接下来,几位已注册的学生在一个改造的酒吧里上了全校的第一堂课。就是从那第一堂课开始,罗格斯(Rutgers)逐渐发展成为了美国最优秀的研究型大学之一。

在很多方面,罗格斯大学的历史反映了美国的进化史:我们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富有而充满活力,也越来越开放包容。

但美国的进步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或者平平稳稳,进步不是沿着直线前进的。它所走的道路曲曲折折,脚步时快时慢。美国的进步从来都是艰难而充满矛盾的。事实上我们每向前走两步,就会回退一步。

进步总是跌跌撞撞,从来如此。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在道德的宇宙里有一条很长的弧线,但是无论多长,最终会靠向公平。”然而我认为,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里,这条弧线是不会自己选择公平的。

这个世界是否公平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做出的选择,特别是在历史的某个转折点上,特别是在重大的变化正在发生的时候,在一切的界定都是模糊不清的时候。

而你们,2016届的毕业生们,你们就处在这样一个转折点上。从这个新千年的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令人颤栗的恐怖袭击、局部战争、经济萧条。我们看到,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工作、沟通、生活和建立家庭的方式。这些变化的速度不是在放慢而是在加快。它们不仅带来伟大的机会,也孕育着巨大的危险。

然而,幸运的是,我相信你们完全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你们这一代比我们这一代人更聪明,获得了更好的教育——虽然你们字写得没有我们这一代人好看,而且我们的语法拼写也比你们的强(笑)。

你们不但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而且你们与世界的连接更加密切,你们的价值观更加多样化,对环境问题也更为敏感,你们对于“传统的智慧”抱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

正因为我对你们抱有极大的信心,所以我不会把接下来的时间都花在告诉你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一点你们自己会想到办法的。

你们懂得用更加新鲜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不受偏见、盲点和惰性的约束,也不会像你们的父母、祖父母以及像我这样的旧式头脑那样,有各种各样偏执的念头。但是我确实有几点建议要给你们,在你们走出校园去征服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们可能会觉得这几点建议能用得上。

第一点,当你听到有人对“过去的好时光”充满怀念的时候,要带一点怀疑。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里,我们对自己的历史感到骄傲。我们直接受益于祖辈们的勤劳、坚韧与勇气。但我知道,在变化交替、充满未知的关键时刻,很多人都会喜欢回顾过去:那是一个想象中的过去,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经济欣欣向荣,政客们充满智慧,所有的小孩子都很有礼貌,而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似乎无所不能。

然而事实是,美国的现在比过去更好。自从我大学毕业之后,我是1983年大学毕业的,好像时间也没有那么久啊(笑)。从那时起,犯罪率、青少年怀孕比率、贫困率都下降了,拥有大学学历的人数大幅增长,我们的平均寿命延长了,非裔和拉丁美洲裔的人群在商界和政界的地位提高了,更多的女性走上了工作岗位(鼓掌)。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让你们骄傲自满,而是要告诉你们,在我们的历史中,变化一直都从未停止过。美利坚现在是一个更好的国家,因为它从不留恋过去,也从不畏惧未来。我们将未来握在手中,并把它变成属于我们的。这恰恰就是为什么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因为你们对未来无所畏惧。

第二点,这个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这些联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建造围墙不会改变这一点。

如果过去的20年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能够孤立解决的。当其他的国家开始分崩离析的时候,它们就成了恐怖分子和意识形态主义者滋生的温床,这些动乱和不幸最终会降临在美国。当发展中国家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时,那些传染病如寨卡、埃博拉也会传染和威胁我们的同胞。建造一堵高墙并不能够阻挡它们。

围墙毫无用处。它不能给我们带来经济繁荣,也不能够让我们更加安全。孤立和诋毁穆斯林教徒,让他们更难进入这个国家,这不仅是对我们自身价值观的背叛,对我们自己的背叛,也会使得我们反抗暴力极端主义的努力变得孤立无援。

在我们的国境线上造一堵高墙,把我们的问题都推给外来移民,这不仅仅悖离了我们作为全世界“熔炉”的历史,而且否认了我们的成长、创新和活力都来自于能够吸引全世界各地优秀的人努力建设美国的事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美国。

第三点,事实、证据、理性、逻辑,对科学的认知——这些是很好的东西。这些是一个决策者身上应有的品质。

我知道,这显而易见。但是如果你留意我们最近的政治辩论,你会奇怪这种“反知识”的论调是从哪里来的。所以,2016届的毕业生们,让我非常明确地告诉你们,无论在政治还是在生活中,无知都不是美德。

今天,在你们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一个手机(笑),我们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取信息,只需要点一下就可以。然而,更多的信息洪流并没有让我们更容易分辨真相。在很多方面,它让我们对自己的无知更加充满自信(鼓掌)。我们总是认为网上的东西都是真的,我们会去搜索那些支持我们观点的网站,意见被伪装成了事实,最不可思议的阴谋论也被当做了圣经福音。

我相信你们在大学都学习过这些,如果没有,你们也很快会学到这一点——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会啃书本却缺乏常识的人,你们很快就会遇上这样的人(笑)。善良、同理心、诚实和勤奋,这些比懂得技术或窍门都更为重要(鼓掌)。

第四点,要对民主抱有信念。

我知道民主看上去并不总是很美。是的,我知道(笑)。我就生活在其中。然而,就是通过民主,一点一滴的积累,一辈又一辈的努力,我们的国家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就。正是因为有了民主,我们废止了童工雇佣制,恢复了清洁的空气和水源,获得了社会保障、医疗救助保险,让更多的年长者可以在晚年免受贫穷困顿之苦。

所有这些变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不是一个充满个人魅力的领袖召集所有人开会,就可以达成一致的。这些变化是在数年甚至数十年持续的呼吁、组织、结盟、谈判,以及民意的转变之后实现的。这些变化得以实现,是因为我们都关心并参与了这一过程。

第五点,要着眼于长远。

不管你选择走哪条路——商业、公益、政府、教育、医疗、艺术——不管你选择做什么,你都会遭遇挫折。你会有时候不得不和愚蠢的人打交道,你会有挫败感,你会有一个不太好的老板,你会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然而,你必须坚持,你必须有足够的意志力。而成功,不管有多么微小,多么的不完整,都是成功。我总是告诉我的女儿们:进步就是“好”的。进步可能不是完美的,它可能不是伟大的,但它是“好”的。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会变得更美好,皆因如此。

所以,即使遭遇了挫折,也不要放弃希望。不要在那些爱说不的人面前丧失信心,更不要让挫折让你变得愤世嫉俗。做愤世嫉俗的人很容易,而这样的人不会有成就。

我的一个朋友,他也是新泽西本地人,这个名叫布鲁斯·斯普林斯汀(美国摇滚巨星)的家伙曾经这样唱道:“他们为了一个不会到来的时刻而一直等待……”(鼓掌)。不要让你自己变成这样,不要浪费时间在等待上。

在我们的历史上,新一代的美国人总是能够伸出手来,将历史的弧线“扳”向自由、机会和公平的那一边,2016届的毕业生,现在轮到你们了。你们将书写我们国家的命运,还有你们自己的。

现在,去工作吧,要确保未来的250年比过去的250年更加精彩!

祝你们好运,谢谢你们!

杨绛-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慾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慾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压力不可能消失,练习如何驾驭它才是关键!

Icon点出压力的3种类型,帮助你认识压力,并设法找出与压力和平共处丶甚至「化压力为动力」的方法:

1.毒型压力(toxic stress):
无法缓解的长期压力,有害身心健康。

2.好压力(good stress):
就像卡通《大力水手》主角卜派的菠菜罐头一样,好压力能让我们在危机时展现神力。不论是上台简报,或是在千万年前拯救人类於虎口之下的求生动力,都有赖好压力发挥功效。

3.可容忍压力(tolerable stress):
这种压力虽然和毒型压力一样,累积过多会危害身心,但是美国史丹佛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神经免疫学家菲尔道斯·达布哈尔(Firdaus Dhabhar)指出,可容忍压力并非无时无刻让人长期处於极端情境的高压,而是有高峰和低谷,交错平衡,反而有助人们向前迈进丶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人们甚至可自行「创造低谷期」,做为压力缓冲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史蒂芬·布莱尔(Stephen Breyer)就习惯透过一天两次的静坐放空脑袋,刻意营造无压时刻,从高压工作中暂时获得喘息。

很多时候,「压力不是来自真实人事物,而是出於你对事件的认知与解读。」恩娜亚提说明,这个诠释标准往往根源於我们内心最深处的信念,它就像滤镜一样,会在不知不觉中过滤我们的经验。因此,就算生活中充斥着毒型压力,也不必太过担心,你可以透过书写自身经历,「重新框架」(reframe)眼前的压力,改变既有滤镜。

美国德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斯.佩内贝克(James Pennebaker)研究证实,失业者在书写失败经验後,确实舒缓了重新求职的压力和焦虑,也让他们比其他人更快找到新工作。

“木桶理论”还是有效的但是长板效用是未来必须掌握的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由此可见,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正如,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一般分子的素质一样。此种现象在管理学中通常被称为“木桶效应”。

今天的公司实在没有必要精通一切,如果财务不够专业,可以聘用比自己更有优势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在人力资源上欠缺,可以聘用猎头或者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市场、公关如果是短板,有大量的优秀广告和宣传公司为你度身定做;同样的还有法律服务、战略咨询、员工心理服务……

当代的公司只需要有一块足够长的长板,以及一个有”完整的桶”的意识的管理者,就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补齐自己的短板。

所以今天的企业发展从短板原理,变成长板原理–当你把桶倾斜,你会发现能装最多的水决定于你的长板(核心竞争力),而当你有了一块长板,围绕这块长板展开布局,为你赚到利润。如果你同时拥有系统化的思考,你就可以用合作、购买的方式,补足你其他的短板。

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仅仅做好品牌这个长板就好。

你今天喝到的青岛啤酒,都来自你附近方圆100公里的啤酒厂,瓶子和盖子来自另外一家专门做瓶盖的厂家,而青岛啤酒做的仅仅是拿出自己的配方,贴上自己的标签。

GOOGLE在2014年初宣布29.1亿美金把摩托罗拉移动出售给联想,出售一周,GOOGLE股价上涨8%,理由也基于长板理论–CEO佩奇解释说:”这笔交易谷歌将精力投入到整个安卓生态系统的创新中,从而使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受惠。”翻译成这里的话就是:GOOGLE就是做系统的,我们买回来个手机公司回来补短板(硬件),现在发现不如专注我们擅长的长板(系统)更好。

伟大的公司也没必要每块板都强,而是把一块板做到极致——淘宝做好了交易平台;小米做好了粉丝互动;新东方做好了精神建设;腾讯则抓住了几乎8成的中国网民。

专业的细分让我们无法补齐所有的短板,互联网让企业内外信息流通的速度,都让合作的成本变得越来越低。这个时候,当一个工作做不好,你找到合作者的机会和成本都越来越小。

与其非得要花精力治愈自己的某些”顽疾”,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现代很多经理人的工作方式,就是自己+助理+外脑+导师的工作方式。

所以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最好的能力策略是:”一专多能零缺陷”,”一专”指让自己有一项专长非常非常强直至才干;”多能”指有可能多储备几项能力可以搭配着使用;”零缺陷”指通过自身努力和对外合作,让自己的弱势变得及格即可;而最需要避免的情况是”性情大于才情”——你有些小优势,但是由于与你合作的成本太大,没有人愿意和你合作。

这与应对疾病的策略一样–先让自己别得快速致死的”急性病”(比如工作态度、诚信、合作能力、基本的综合能力);然后和自己的”慢性病”和平共处,(比如某些方面的天赋与技能不足)专注发挥自己的优势去。

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丘吉尔、罗斯福与林肯,都是著名的终生抑郁症患者。林肯的抑郁症甚至严重到在婚礼上临时发作,落跑而无法正常结婚。但即使是抑郁症发病的间隙,也足够让林肯发起南北战争、丘吉尔与罗斯福打赢二战。乔布斯是个扭曲现实、怪癖和不近人情和挑剔苛刻的家伙;周星驰是个出了名的坏脾气和反复无常的人;马云则以忽悠和出尔反尔著称。

对于企业,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知道自己的有长板,短板也需要其他人弥补,对于他们自己,他们则始终关注自己的优势——这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林肯、坚强的罗斯福、永不妥协的丘吉尔、追求完美的乔布斯、搞笑的周星驰和帮助了千万个生意人的马云。把白色一面发挥出来,就已经足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长板选手是物理学家霍金。

霍金1942年出生在英国剑桥,在21岁最自由的年龄患上肌肉萎缩症,一辈子被禁锢在轮椅上。43岁动的穿气管手术让他从此完全失去说话的能力,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通过敲击一个按键,合成人工语音演讲、写作、一个一个字母的敲出《时间简史》。他被认为是在世的最伟大科学家。普通人也许难以理解他物理学中的高度。但是从生涯来看,霍金拥有的仅仅是一个天才的大脑和三根手指,其他的每一个部分都比你我差太多太多,即使聚焦这样的资源,也能撑起来一个伟大的生命。

作者与出处:来源于《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费斯汀格法则”您有掌握90%局面的能力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出名法则,即被人们称为的“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festinger

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然后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气,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防水的。于是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可是家中没人,妻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去了,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妻子要钥匙。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待门打开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闹心的一天”。试
想,卡斯丁在那10%产生后,假如换一种反应。比如,他抚慰儿子:“不要紧,儿子,手表摔坏了没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这样儿子高兴,妻子也高兴,他本身心情也好,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可见,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

在现实生活中,常听人抱怨:我怎样就这么不走运呢,每天总有一些倒霉的事缠着我,怎样就不让我消停一下有个好心情呢,谁能帮帮我?这都是一个心态问题。而且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当人们寻找问题的根源是,总会纠缠在10%的部分,比如说如果我没有摔坏那个手表就好了,可是恰恰,摔坏手表也许是个意外,而意外是你不能掌握的东西,那么能帮助自己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倘若了解并能熟练运用“费斯汀格法则”处事,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世界是否是个幻象?

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哲学和佛学都告诉我们类似的说法-世界是个幻象。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要从人类的知识是从哪儿来的着手。人类认知这个世界有两套系统,一是感知系统,二是认知系统。

感知系统包括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认知系统包括语言、文字、手势等,以及在这基础上形成的哲学、逻辑、数学、物理等认知体系。很明显,感知系统先于认知系统形成。婴儿出生后,先是用眼睛看这个世界的色彩,用耳听这个世界的声音,用身体的触觉感知这个世界的温度。在适应了感知系统后,才开始慢慢学习语言文字等认知系统的知识。如果我们的感知系统发生破坏或缺失,将对认知系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难。比如我们在中学英文课本里学过的美国女孩海伦凯勒,在19个月大时因疾病失去视觉和听觉,这给她的认知系统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但也因此成就了她的伟大。

全人类都遵循这这条规律,即先产生感知,再发展认知。而这两个系统,采用的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则。感知系统的规则是主观感受。认知系统的规则客观的规律。由认知系统发展出的规则,是无法评判和描述感知系统的。比如,一个天生的盲人,外人不论怎样向他解释什么是红色,他也不可能理解。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首先是建立在人类主观感知系统的基础之上的。综合大多数人的主观感知,则发展出了相对客观的认知系统,包括语言、文字、数学、逻辑等等。既然所有的客观知识都是建立在人类的主观感知系统基础之上,从逻辑上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本来就没有什么独立于人类感知系统之外的客观世界。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说过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其实就是最好的概括。近代的哲学家贝克莱则说的更直白,他的名言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从这两位哲学家的观点可以看出,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感知,没有感知,则没有世界。

现代科学理论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观点。在量子物理领域,双缝干涉实验、阿斯派克特实验和延迟选择实验等无可辩驳的实验让科学家们已经认可这样一个事实:并没有一个所谓客观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所有现象,都是建立在感知(观测)的基础之上。在没有感知参与的情况下,我们没有真正的知识。

越是顶尖的物理学家,越是认可这一结论。爱因斯坦曾说,“对我们虔诚的物理学家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分只有一个(纵然是顽固的)幻觉的意义。”霍金也曾说过,我们很可能只是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时空都是假象。在2005年8月,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出资邀请了50多位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意大利、法国和澳大利亚的理论学家和哲学家来参加为期一周的会议。他们都是微观物质运动规律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其中的一些学者极具威望。在这次会议中,他们毫不犹豫的推翻了自己曾经持有的观点。他们一致认可,应该还物理学一个真相:物理学为我们描绘的世界也许并不是真实的物质世界,而很可能只是一个巨大的幻象!

这个结论,对于接触过佛学理论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佛家的说法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也就是说,现象世界的一切都是心识的幻化。佛教经典《金刚经》中就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学首先考察了人类的感知系统,发现我们的感知系统并不可靠。比如视觉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变差,听觉也会衰退。而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觉受并不一样,并没有恒定不变的一种感知。既然感知随时可变,并不可靠,那么建筑在不可靠感知系统的现象世界同样是随时变迁的,佛教的术语叫无常,而无常的本质则是空。这就是心经中“色即是空”的涵义。 也就是说,凡能感知到的,都是错觉和幻觉。而时间同样属于我们内心的一种根植得很深的幻觉。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涵义。

需要说明的是,释迦牟尼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一种特殊的非逻辑的“悟道”方式。先通过自己的悟道“看到”真相,再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大众去领悟这个真相,因而有了卷帙浩繁的大藏经。而有机缘听到这些道理的人,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修行,同样也能和释迦牟尼一样悟道证道,后世许许多多的证道者正是通过“闻、思、修”的方式不断的在实际印证着释迦牟尼所领悟的道理。而所谓悟道,就是最终摆脱时空幻象的束缚,得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这也是“涅槃”的真实涵义。

叔本华:独立思考的人是精神上的君主

来源: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shubenhua

哪怕是再大的图书馆,如果它藏书丰富但却杂乱无章,其实际用处就反不如那些规模虽小却条理井然的图书馆。同样,如果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知识,却未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么这些学识就远不如那些虽所知不多但却经过认真思考的知识有价值。因为,只有当一个人把他的所知结合各方面来考察,把每一真知相互比照之后,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并使其为己所用。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知道的事情加以仔细思考,因此他必须要学习新东西;但是,也只有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才能成为他的真知。

一个人可以随意地阅读和学习,却不能随意地思考。

思考与阅读会对人的精神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因此,这就愈发加大了人们之间本来就存在的思想差异——因为天性的不同,导致有的人热爱思考,有的人喜欢阅读。阅读是把某些外来、异质的思想强加于我们的头脑,这些思想与我们的精神是不相吻合的,就像印章强行在石蜡上留下印记一样。因此,我们的头脑就承受了完全来自外在的压力,一会儿思考这个,一会儿考虑那个,既非出于本能,亦非因为喜欢。

大量的单纯的阅读会使我们的精神丧失灵敏性,就像是一根弹簧连续不断地受到重压就会推动弹性。如果一个人不想动脑思考,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一旦空闲了就拿起一本书。这就解释了何以博学多识常使很多人变得比原来更加愚蠢麻木,并阻碍他们的作品获得成功。正如蒲柏所说,他们始终是:不停地阅读别人,却从来不会被别人阅读。

学者是成天阅读、研究书本的人。而思想家、天才,以及那些照亮世界、推动人类发展的人,则是直接运用世界这本大书的人。

实际上,只有自己本身的根本思想才具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这些才是一个人能真正、完全理解的。阅读别人的思想,如同吃别人的残羹剩饭,或穿陌生人丢弃的旧衣。

通过阅读获得的思想与自己心中萌发的思想相比,正如史前植物的化石遗迹与春天里蓬勃茂盛的植物相比一样。

阅读只是独自思考的代替物。阅读时,一个人本身的思想是在被别人的思想牵引管束。

此外,很多书籍都无甚益处,除了向我们表明错误的路径如此之多,如果一个人听从这类书的引导,就会误入岐途。但是,受天赋指引的人,亦即独立、自发、正确思考的人,却拥有能够找到正确方向的罗盘。因此,一个人应当只有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涸的时候才去读书——即使是最优秀的头脑也会经常发生思维停滞不前的情况。

因手拿书本阅读而赶跑自己的原创思想,不啻是冒犯神灵的罪过。

只有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融入我们的思想体系,成为整个思维体系的一个鲜活部分,并与整体保持一种完整、坚实的联系。

独自思考的人只是在形成自己的见解之后才知道与权威暗合,此时的权威也同时增强了他们二者的力量。

阅读是在用别人的、而非自己的头脑来思考。自己的独立思考是要努力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一个系统,即使它不是严密、完备的。没有什么比孜孜不倦地不断阅读,让别人的思想源源不断地进入自己脑中更为有害的事了。

那些将一生的时光都花在了阅读中并从书籍中获取智慧的人,就像是从旅行者的描述中了解一个国家的详细状况的人。这些人可以提供关于这个国家的很多信息,但实际上他们对此地的真实情况并没有连贯、清晰、透彻的了解。而那些一生致力于深思的人,则像是亲自到过某个国家的人。只有他们才真正知道自己所谈的事情,他们对此地的状况完全了解,说起来如数家珍。

但是这里有一个小小的困难需要克服:思考这种事并不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志。一个人只要愿意就可以随时坐下读书,却不能随时坐下思考。思想如同客人,我们不能随自己高兴去召唤他们,而只能耐心等待他们的到来。

我们必须要等待恰当的时机,即使最伟大的天才也不能每时每刻都在独自思索。因此,把思考之外的空余时间用来阅读是可取的做法。正如我说过的,阅读是对独自思考的替代物,它可以借别人的思考为我们提供精神材料——虽然常以一种与我们自己的思维完全不同的方式。出此原因,一个人也不应该读书太多。这样,我们的头脑才不会习惯于思考的替代物,因此而忘却了认识事物的能力;才不会习惯于踏上别人已经走过的道路,遵循别人的思路而忘记自己的思维。当然,更不应该仅仅为了读书而完全放弃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单纯的经验和阅读一样,并不能取代思考。纯粹的经验与思考的关系,犹如进食之于消化吸收的关系。当经验吹嘘说只有通过它的发现,才推动了人类知识的进步时,就像是嘴巴扬言整个身体的生存只是它的功劳。

有思想之人的作品与其他庸人作品的区别,就在于它主题鲜明、内容明确的特点,及由此而来的清晰、流畅。因为这些人明确、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不管是以散文、诗歌或者音乐的形式。而普通之人却没有这种果断、清晰,因此二者之间就很容易区分开来。

具有最高思想能力的人的特征是,他们对事物的判断都是直接、明确的。他们说的任何东西都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其表达见解的方式中也完全显示出这一点。因此,这些人像精神王国的王侯一般,拥有无可辩驳的权威。而其他人只是处在从属的地位,这从他们那缺乏自己特色的表达风格中就可看出。

因此,每个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在精神领域内全然是位君主。相比之下,那些头脑庸俗的普通大众,随波逐流于各种各样的流行观点、权威说法与世俗偏见之间,使自己的思维受到限制,就像是那些默默服从法律和命令的平民。

在现实世界中,哪怕它被认为是多么的美丽、愉悦和迷人、惬意,我们还是不得不受制于万有引力定律来活动,一生都在不停地克服它。但在精神的世界里,我们是了肉体束缚的精灵,不再受重力的控制,也没有了贫困之苦。

这就是为何一个完美充沛的精神头脑,在某一神妙时刻从其自身中所得到的快乐、幸福,在现实世界是完全找不到的。

浮现在脑中的思想,犹如站在眼前的恋人。我们幻想着自己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思想,自己的恋人也永远不会变心。但是,眼不见,心不想!最精妙的思想如果不及时写下,也会有被遗忘的危险,再也无法挽回;最心爱的人如果我们不与之结婚,也难逃被遗弃的命运。

#####

亚 瑟·叔本华(德语: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著名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義的開創者,其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影響極為 深遠。不同于他同時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并认为它是可以透过直观而被认识的,並且將其 确定為意志。叔本華認為,意志是独立于时间和空间的,它同時亦包括所有的理性與知识,我們只能透過沉思來擺脫它。叔本華把他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學與此学说联 系在一起,认为被意志所支配最终只會帶來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啓發了日後的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

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三版引起轰动,叔本华称「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他在第三版序言中写道:「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30岁,看到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总算我在彼德拉克的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叔本华在最后的十年终于得到了声望,但仍然过着独居的生活,陪伴他的是数只贵宾犬,其中,以梵文「Atman」(意为「灵魂」 )名的一只最为人熟悉。 1860年,叔本华因肺炎恶化去世,他在遗言中说:「希望爱好他哲学的人,能不偏不倚地,独立自主地理解他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