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会沙特国防部长讨论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可能性

俄罗斯总统普京周日与沙特国防部长会面,讨论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方案可能性。

在索契的会谈,还有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能源部长诺瓦克参加。

据俄罗斯电视台报道,拉夫罗夫在会谈后表示,“我们就叙利亚危机多年来与沙特紧密合作。”

“双方落实了沙特与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相同目标。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不让恐怖主义哈利法掌管这个国家。”

拉法罗夫还说,经过周日的会谈,双方更好地了解了如何找到政治解决途径。

沙特国防部长萨罗曼说,沙特担心俄罗斯对叙利亚的军事干预。

他也表示,沙特赞成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叙利亚问题,但是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必须离开。

与此同时,俄罗斯空袭后,由黎巴嫩真主党民兵支持的叙利亚部队在打击叛军行动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政府军在多个省份据报都取得胜利。

过去20小时,俄罗斯方面说共对叙利亚境内目标发起60多次空袭,伊斯兰国组织是俄罗斯空袭的主要目标。

詹再生“天网”行动开展以来落网的第13个外逃腐败分子

中国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周日发布公告称,由福州市公安部门组成的追捕组在马来西亚抓获福建永升实业有限公司原股东詹再生,并于国庆期间押解回国、执行逮捕,又一名“百名红通人员”落网。

报导称,詹再生曾任当地农行信贷科长,后伙同他人非法吸收骗取存款并从中牟利,涉案金额逾6.8亿元人民币。

报导还称,2015年4月20日,中纪委启动“天网”行动,全力开展海外百名“红色通缉令”腐败分子追逃行动。詹再生是“天网”行动开展以来落网的第13个外逃腐败犯罪分子.

低息吸儲高息放貸

據了解,1962年出生於福建福清的詹再生曾任當地農行信貸科長。2011年,他夥同犯罪嫌疑人朱宋飛、詹立錦、陳明文、許仁翔等人成立了 「福建永升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升實業),設虛假項目誘騙他人對該公司進行借款融資。據事后了解到,永升實業甚至根本沒有在工商局註冊。

一位債權人透露,永升實業初期計劃的盈利模式是「左手吸儲,右手放貸」,貸給那些急需資金的企業,說白了就是銀行里的利差業務,但利差折算 下來會比銀行高得多。一邊保證投資人的月息達到1%-2%,另一邊投資項目是以月息3%-10%向企業放貸。據悉,貸款企業中,也不乏當地的中大型企業。 比如,興盛集團、鑫旺集團、福建連江縣遠洋漁業、寧德船舶貿易公司、福建鴻宇工貿科技等,貸款金額在百萬、千萬甚至上億不等,貸款期限以短期50天上下的 為主,最短的只有2天,最長的可達1年。

根據《理財周報》的一篇報道,註冊資本6000萬的永升實業,在吸儲資金達到10億峰值之后,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便轟然倒地。報道稱,5 位股東中,董事長詹立錦占股30%,詹再生占股20%。公司崩盤后,上述5位股東紛紛出逃。詹再生於2012年年底外逃到了馬來西亞。有報道指,這起集資 詐騙案涉案金額逾6.8億人民幣。

2012年底,中國公安機關依法發出「紅色通緝令」,對詹再生展開全球追捕。2015年4月20日,中紀委啟動「天網」行動,全力開展海外百名「紅通」腐敗分子追逃行動,詹再生排名第37,是「天網」行動開展以來落網的第13個外逃腐敗犯罪分子。

加自由黨否認中國外逃貪官金援

至於其餘的外逃貪官,中國當局仍在積極追捕。因貪污遭中國通緝的加拿大溫哥華地區華裔地產商MichaelChingMoYeung,曾捐款給加拿大聯邦自由黨,引起非議。保守黨政府已要求選舉局調查。

自由黨黨魁杜魯道西普通急忙撇清。他說,MichaelChingMoYeung與自由黨已毫無關系,他以前對自由黨的捐款完全合乎加拿大選舉局的政治獻金及其他政治活動規定。

據悉,加拿大正舉行2015年聯邦大選,中國逃亡海外的貪官對自由黨捐款的消息,可能會影響自由黨的選情。根據調查,自由黨目前的民調支持率與保守黨不相上下。

 

马英九“共享史料、共写史书”的建议同时需要“对等互惠、档案公开、不设禁区、自由研究”的原则

今 年适逢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台湾总统马英九在双十国庆演说中主动提到,大陆当局最近就抗战历史提出“共享史料、共写史书”的建议,台湾方面抱持开放的态度, 但需要在“对等互惠、档案公开、不设禁区、自由研究”四个原则下,且不排除外国学者专家的参与;他指出,双方如能诚实面对历史,将拉近两岸人民距离,有助 两岸和平发展。

之前,由于两岸对于抗战历史有不同的诠释,台湾对大陆自称共军是抗战“中流砥柱”的说法颇有微词,认为抗战大局完全是在蒋中正领导之下获得胜利,两 岸甚至为此数度言词交锋。因此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之前提出两岸对于抗战历史“共享史料、共写史书”的建议,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在“连习会”中表示非常赞同, 认为这不仅将为两岸史学界开辟新的合作领域,也有助两岸人民相互了解,更将促使国际社会提高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评价。

不过台湾总统府人士也坦承,大陆当局说要跟台湾“共享史料、共写史书”,但若要共享抗战史料,大陆当局做不到,因为台湾学者去大陆时,都受到相当限制;不过,大陆学者来台湾研究,都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抗战史料,下笔都会比较谨慎。

针对马英九的国庆讲话重申九二共识的重要性,以及愿意和大陆“共享史料、共写史书”,民进党发言人王闵生表示,台湾是民主国家,明年就会产生新的国家领袖与国会,国家的方向应该由新的民意来决定。

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今天也针对马英九提到,没有九二共识,维持现状就只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表示,总统的想法是不是社会都是可以接受?执政成绩好不好?社会都已经有评价,至于未来的台湾政府的走向,再过几个月就要大选,就由台湾新的民意来决定。

– See more at: http://www.botanwang.com/articles/201510/%E5%85%B1%E4%BA%AB%E5%8F%B2%E6%96%99%E5%85%B1%E5%86%99%E5%8F%B2%E4%B9%A6%E9%A9%AC%E8%8B%B1%E4%B9%9D%E6%8F%90%E5%9B%9B%E5%8E%9F%E5%88%99.html#sthash.IC0PgJat.dpuf

TPP台湾新的生机与出路

历时5年的TPP谈判结束,12国的谈判代表签署了《跨太平伙伴关系协定》(TPP)

台湾新的生机与出路

台 湾《自由时报》发表社论《加入TPP 台湾别无选择》认为,台湾积极加入TPP的重要性不亚于十四年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TPP在中国模式无以为继的情况,由美日主导,正是台湾告别 一味向中国倾斜的多年错误与沉沦,转而积极争取向上,朝向多元且国际化发展的契机。

社论强调,TPP既是经贸的,也攸关安全。“台湾如今 落到经贸过度依赖中国,症结是中国政策建立在政经分离的自欺欺人幻想之上,自以为台海双方往来 可只经不政。同时,产业上进而一窝蜂西进,既背离当年蒋经国政策,也不顾李登辉的戒急用忍,以致助长中国崛起,台湾终于人财两失,政经安全尽受中国左右, 这是咎由自取”。

社论呼吁马英九总统在任期最后期间,应该宣示尽快加入TPP的承诺,并积极与公众充分沟通说明其急迫性。同时,不论三个 月后大选结果如何,朝野或行 政与立法部门之间应携手合作。“明年的政局,亦唯开启举国合作向外发展以挣脱经济困境的新意,不论争取TPP,或有如最近广受瞩目的新南向政策,台湾才有 新的生机与出路”。

香港司法独立保卫战

时评家李怡在香港《苹果日报》专栏发表《香港司法独立保卫战》,认为过去一个月香港发生的种种争议,包括港大校委会事件,集中于一个焦点,就是一场摧毁与捍卫司法独立的战争。

李怡认为,自从1997年主权移转以来,香港政治、社会,包括立法会和新闻界这些第三第四权,都向下沉沦,但多数香港市民和居香港的外国人,仍认为 在香港生活基本上与港英时代没有两样,关键原因是司法独立没有变,它保障了每一个在香港生活的人都有法律权利,而人们也相信司法独立公正。

李怡说,香港百年来视为桂冠的司法独立,在中共眼中却是罪名。“香港法官们正努力守护这桂冠,而一般市民在这场司法保卫战中,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权利,必须全力捍卫”。

“不坚持就只会是放弃”

陈文敏教授被香港大学校委会否认副校长任命之后,在《明报》发表文章《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应此次风波。他提及回复一位前学生电邮,“在课室无风无 浪的环境,每个人均会支持人权法治这些观念,但唯有在现实环境中,当要为这些价值付出代价时,才是对个人价值的真正考验,现在她开始明白了!”

理性坚持有用吗?我们已用尽所有理性的途径,但改变到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陈文敏以南非为例,说“不坚持就只会是放弃,如果不是有心人一直坚持下去,又怎会见到种族隔离政策终被取缔的那一天?一时的挫折又何须太介怀?”

北京正全面接收香港?

时评人潘小涛在香港《端传媒》发表《曾荫权案是敲山震虎》,认为“此时此刻起诉曾荫权,当然有些不寻常之处”。他指出,此案跟中共喉舌热议李嘉诚撤 资的时间吻合。将李嘉诚“去神化”显然是来自高层的指示或默许,否则一早就被喝停,相关人士还会受到批评和惩处。表面上这是将矛头对准李嘉诚,实际上是向 香港商界发出强烈的信号:香港的商场和政坛,再已不是你们主场,国家要全面接收香港。

潘小涛认为,评论李嘉诚、炒掉邓国威,再起诉在公务员系统工作三十多年、官至特首的曾荫权,都是敲山震虎,旨在令这两股力量臣服及合作。这种威吓力,即使曾荫权的控罪不严重、是否罪成,又或定罪后判刑是否很重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将他起诉后,对公务员是非常震撼的。

何帆研究札记:日本为什么会发动侵华和侵美战争

书名: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 作者:约翰·托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8.25(再版)内容简介:本书史料极为丰富,许多材料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战时日本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也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史料。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本文为约翰·托兰《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读书笔记之一

日本为什么会发动侵华和侵美战争?

文/何帆
美国作家约翰.托兰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他有着强烈的二战情结,写了大量的二战历史著作,包括:《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等。《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也是他写的。《日本帝国衰亡史》是1970年出版的,共分四卷:《乌云压顶》、《短兵相接》、《决一死战》和《投降》。此书当然是有偏见和缺陷的,比如此书主要谈的其实是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争,对中国的八年抗战一带而过,就连在东南亚的缅甸等地的战争也着墨甚少,所以读来未免会有失望。但通读一遍,亦有助于理顺历史线索。

今天跟大家分享第一卷《乌云压顶》。书中最值得玩味的是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日本会发动侵华战争,二是日本为什么会偷袭珍珠港,主动挑起和美国的战争。

作者先从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讲起。1936年2月26日,一群激进的陆军低阶军官发动兵变,计划杀死首相、藏相、宫内相和侍从长等高官,因为他们觉得整个政治体系都已经腐烂了。


日本二二六兵变: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注:二二六事件(日语: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936年2月26日发生于日本帝国的一次失败政变。

在“二二六兵变”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多起暗杀事件,比如藏相井上准之助、首相犬养毅都是遇刺身亡。这是一种奇特的、具有浓郁日本色彩的“下克上”(gekokujo)现象:在一个习惯于科层制的社会,平日里下级高度服从上级,但到了经济动荡、社会失范的时候,过去一直服服帖帖的下级会格外具有造反精神。这场兵变可以说相当成功,杀死了多名高官,占领了位于东京中心地带的国会大楼和首相官邸,让一群大臣们惶惶不安,震惊了裕仁天皇。

著名的苏联间谍佐尔格藏身于德国使馆,他在发给莫斯科的电报中极有远见地判断,二二六事件将带来巨大的变革,日本将开始对外扩张,而且首先是瞄准中国。

日本当时已经侵略了中国。关东军的两名野心勃勃的参谋军官,即石原莞尔中佐和板垣征四郎大佐私自密谋,刺杀了张作霖,策划了“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这种私自行事让东京感到非常尴尬和震惊,但到了此时,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发。

吊诡的是,石原莞尔坚决发对进一步南下占领中国。他认为,日本的敌人是苏联,要想和苏联决一雌雄,得先发展日本的重工业,这就需要苦心经营满洲,要耐心等待,按照他的预期,日本到了1952年才能发动对苏联的全面进攻。石原属于“皇道派”,还有一派更激进的是“统制派”,要求发兵南下。石原莞尔曾说:“只要我活着就别想有一兵进入中国。”因为他担心南下必然会和英美形成对抗,而日本是打不过英美的。

但形势的发展已经失去控制。1937年6月,近卫文麿就任日本首相。近卫当年46岁,是日本著名政治元老西园寺的门徒,但他一直拒绝参政。1936年近卫临危受命,他希望能够力挽狂澜,但却无能为力。当时,陆军对政治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有实质性的否决权。在陆军的坚持下,陆相的人选必须由陆军批准。如果军方不赞成某个内阁,陆相就会辞职,而陆军拒绝批准其他任何人担任陆相,这样就可以顺利倒阁。


近卫文麿:日本前首相

近卫是个比较自由主义的日本政治家。裕仁天皇做皇太子的时候去过欧洲,喜欢西方音乐和高尔夫球,他看起来更像个邋遢的村长,根本就没有皇帝的威仪。他最喜欢的事情是周六和周一做海洋生物学的科学实验。

按照作者的说法,天皇和近卫都不愿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海军也不赞成入侵中国,比如当时的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曾在哈佛求学,在美国待过很长一段时间,他知道美国的厉害,不愿意得罪美国。但陆军却日益狂热,迅速地把事态推到了战争的边缘。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之后,中日之间的战争已经在所难免。


苏联介入东北

日本之所以发动侵华战争,亦是试错的结果。1938年日本和苏联为了争夺东北和苏联边境的一座小荒山大动干戈,苏联空军狠狠地教训了日本兵。约10个月之后,在东北和蒙古的边界诺门坎,日本和苏联又打了一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坦克战。日本以惨败告终,这才死了打苏联的心。

作者并非史学家,对中国显然并不了解,所以其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叙述或恐有误。其擅长的是描写日本内部的决策,有很多细节耐人寻味。比如作者认为,天皇自始至终对战争的进展了如指掌,和罗斯福、丘吉尔对其军队进展的了解程度一样,远胜于希特勒对其前线的了解。

为什么日本又要发动对美国的战争呢?

日本侵华激起了美国的愤怒,但美国在中国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实质利益。日本表现出非常敏感的一面,一方面,美国1924年的排外法限制日本人入境,这伤害了日本人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最让日本人不满的是美国人的双重标准:你干过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能干?为什么你能灭了印第安人,我就不能灭了中国人?为什么美洲要搞门罗主义,却要求亚洲门户开放?

日本跃跃欲试,想打美国,和希特勒欧洲战场闪电战的胜利有关,日本军部开始吵吵:“勿失良机”。法国已经战败,英国焦头烂额,他们顾不上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了,那里富有石油、铁、锡、大米、煤和橡胶,就像丢在大街上的垃圾一样,可以随便去捡。

近卫难以遏制军部的冲动。熟悉近卫的人说,他不是个领袖人物,也非强人的典型。他的哲学基本上是消极的,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不招惹和激怒军部,尽可能拖延和陆军摊牌的时间。“如果和陆军撕破脸,陆军就会把你踢开,然后更加肆意妄为。”日本民众的反美情绪日益高涨,流行的说法是存在一个包围日本的ABCD(美、英、中、荷)包围圈。

海军本来是反对对英美开战的,但海军和陆军又要争夺权力,所以海军的策略是表面上支持、暗地里反对。1941年9月,作战计划已经初步确定,海军入侵珍珠港,陆军入侵香港、马来亚和菲律宾。


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

入侵珍珠港的作战构想是山本五十六1940年视察航空母舰飞机训练的时候想出来的。或许,这一想法是山本抄袭英国人的。1921年,美国出版了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赫克托.拜沃特写的《太平洋海上霸权》,里面就设想了一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同时偷袭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的场面。日本的海军参谋部把这本书译为日文,在高级海军将领中发行,勤奋好学的山本肯定读过这本书。

日本一边开始训练,一边继续和美国谈判。日本在鹿儿岛附近加紧训练飞行员低空飞行,数周之后,经过刻苦训练,投弹命中率大幅度提高。当地的母鸡受到惊吓,都下不出蛋了。按照作者的说法,日本其实是希望和美国达成和解的,但日美双方始终存在分歧。美国人打从心眼里不信任日本人,觉得日本人不实诚。日本人的文化则认为,一个人很矛盾、很复杂,是成熟的标志。美国已经破译了日本的密码,所以对日本的谈判意图了如指掌。但坑爹的是,美国的翻译日文水平很差,对日本密电的内容往往翻译得不准确,或是添油加醋,产生了很多歧义。

财新主编王烁在讲天津爆炸案的时候写过一个评论,说为什么会爆发灾难,因为所有的链子都掉了。这一观察也适用于战争中的灾难。日本入侵珍珠港,自己都觉得是冒险,但山本天生就是个赌徒。最令人感慨的是,美国居然直到最后一秒钟都没有意识到日本人正在逼近。在这个过程中掉了无数链子,有无数次,情报明明可以清楚地提示美国人,日本就要偷袭珍珠港了,但每一次都被官僚体系中的愚蠢、狭隘、懒惰拖延,这才酿成了悲剧。

回顾这段历史,不由得让人感慨,侵略战争从根本上讲就是决策错误。哪里有非打不可的战争?战争往往是由误判和冲动造成的,而不同派别内部的勾心斗角使得战争从一开始就漂移不定,不知漂向何方。

 

如果一个社会里,贫富分化的趋势不断自我强化,到最后1%的人拿走99%的财富,留下99%的人无立锥之地,这个社会是否还值得人们珍惜和呵护?(摘自《先放一把火》)

玩忽悠美国哪是中国的对手?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江濡山

TPP何忧之有?玩忽悠,美国哪是中国的对手?现阶段,中国最大的问题和隐患在国内而不是国际,在内政而不是外交,集中心智、集合能量、集约资源把自家内部的事情办好了,一个直挺挺站起来来的国家,自然会招致敬慕,欲速则不达!

国庆节“电击”国人神经的三件事国庆节“电击”国人神经的三件事

闹心的国庆长假终于结束了,人们纷纷拖着疲惫的身子和稍显恐惧的心态,该回国的恋恋不舍地归国了;该回家的晃晃悠悠地回家了,该上班的昏昏沉沉地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稍稍回味一下,我觉得这个国庆节有三件事,深深刺激了国人高度活跃而敏感的神经细胞,以至于整个国庆节期间,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被这三件事的资讯堵住双眼。

首先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大奖。屠呦呦本人似乎很淡定,而国人却“疯了”,对现行体制、科技制度、院士政策及潜规则的声讨潮一浪高过一浪。

其实,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件事情的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已经扇了“形式主义的科技创新体制”一个嘴巴,全民过渡的舆论“踩踏”也没有太多意义,真正需要反思和面对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到底应该如何扒掉那些故作玄虚、虚伪无度的中医界的很多混世魔王的假面具,真正用科学思维及态度对待博大精深的中医和中医药。

说实话,由于利益使然,在中医这个行当里浑水摸鱼的人实在太多了,“迷信做法+中医”、“中药制剂+偷加西药”、“忽悠祖传+秘方”、“虚伪把脉+偏方”、“特异功能(气功)+草药”、“自封名号+摆谱”、“西医治病+中药挣钱”等等“盈利模式”比比皆是,把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医药搞得乌烟瘴气、面目全非。最终的结果是:不仅搞臭了中医中药的国际名声,而且导致相信中医的国人也越来越少。该到为中医及中药事业科学发展正本清源、升级传承的时候了。

与这一浪潮相呼应的则是奥巴马政府一直努力“孕育”的TPP呱呱坠地。此举仿佛在中国上空炸了个响雷,一下子把海内外华人的脑神经线圈炸炸短路了,火花四溅,中国政府似乎很淡定,国人却心里发毛、心慌意乱,又是一浪又一浪对中国执政党及政府的责备,从外交政策到内政策略,翻来覆去地数落好几遍。

我不是说中国现行的体制和政策坏到不需要全民责备的状态,而是认为任何责备和指责都没有意义,大可不必这么神经紧张兮兮滥发牢骚、无效责备,而是要思考明白这样一个问题:当今任何国家领袖、政府、财团及每个人,如何顺势而为?凡事都要看大势顺大势,现阶段全球的大势就是:以全球社会网络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为特征的全球化,正在改变着战后形成的全球利益格局和全球社会及生产分工,正在重新定位国家、民族、财团,乃至每人人的角色,任何强大的主权国家和任何牛逼的国际财团,都无法抵抗全球化的力量及其运动规律。

这样的力量会逐渐扒开全球社会及经济活动的所有阴暗面,会把全球贸易壁垒一层层逐渐剥掉,这是上帝的力量,不可阻挡。你是一个中国男人,与一位乌克兰女子两厢情愿结合在一起,谁能干涉?我是一家越南小企业主,与美国某个大财团两厢情愿地合法做生意,谁又能阻止得了?这是大趋势。

所以,WTO[微博]也好TPP也好,欧盟也好、东盟也好,政治家们作秀的成果,可以服务于支持率和选票,也可以暂时有效,但是改变不了历史演进的规律和前行的方向。因此,TPP何忧之有?玩忽悠,美国哪是中国的对手?现阶段,中国最大的问题和隐患在国内而不是国际,在内政而不是外交,集中心智、集合能量、集约资源把自家内部的事情办好了,一个直挺挺站起来来的国家,自然会招致敬慕,欲速则不达!

第三事就是:国情期间高速路和旅游景点暴堵,特别是自驾车出游者大部分时间是:堵在路上、闷在路上、挤在景点。特别是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全国高速路上车虫为患,仿佛世界末日降临。

我听半导体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权威”资讯称:这个国庆节大概有7.5亿人出行旅游。我觉得发布这个信息的机构脑子进水了,七点五亿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中国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出动旅游了,这意味着整个国家发疯了;这个数字怎么来的我不知道,但我觉得有4-5亿左右的人口处于旅游流动状态,国家就不正常了。

因此,我的定论是,这么多的人口出动旅游,其实是一场灾难。这一现象的背后有三个需要严肃正视的问题:一是中国国民的消费心理及诉求结构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二是大旅游大消费产业如何科学规划、稳健发展?三是大规模人口出行带来的社会问题如何应对?

总之,以上三件事所引发的资讯爆屏,至少说明:整个中国民众的心理处于极度的压抑和脆弱状态,整个国家的管理运行处于低效运行、甚至局部失效状态。

说实话,一种难以言表的无形的恐惧似乎在慢慢逼近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时候,如果还有头脑清醒的国民,那就静心反思一下:处于社会大转型期的、仍深陷自我改革泥潭的中国,到底面临着怎样的危机和机遇?中国到底在向那个又该向哪个方向前行,每个家庭每个人,到底应该怎样健康快乐地活下去!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就当故事听一听-难道习也被本国监控

在大陆的语境中「有关部门」通常是指一些不便明说、但属高度敏感的机构,例如公安、国安等等。近日传出艾未未装修办公室发现插头上有窃听装置,同时又有报道指广东民企教育家信力建被窃听一年有余,媒体对涉嫌此行为的机构均用「有关部门」代称。一个泱泱大国「有关部门」对自己的公民肆无忌惮,实在是可悲可笑。

被「有关部门」如此放肆对待而深感烦恼的,绝对不止是普罗百姓,甚至连中共高层亦莫能幸免。来自中南海的爆料显示,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成为「有关部门」监控窃听的对象,尽管「有关部门」被调查时宣称,他们是「无意间」截获与习主席有关的机密,但亦足可证明,「有关部门」的胡作非为已严重到何种程度。

事情是从习近平一位心腹智库给外围人士部署一项调查项目,在传回北京某位领导人普通信箱时,被「有关部门」成功截获,截获后由于处理不善,又被习身边人安插在这个部门的亲信发现,报告上去。也就是说,习近平要求了解的东西,「有关部门」居然比习本人更早看到了

事情被发现后,中办保密局曾奉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习身边的心腹智库不但电邮信箱被监控,连他们的手机号码(据说还有习夫人彭丽媛和女儿习明泽的手机号码),也在「有关部门」的监听名单中!所幸习主席不亲自拿手机,否则恐怕连习也成了监听对象!

「有关部门」在解释事件时称:他们的行为并不是针习主席或中央领导,而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保衞国家安全、同时也是为了保衞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而进行的「例行动作」。参与调查事件的负责人听到此,只能哑口无言。

习看上去高高在上,其实他上台后中南海宫中几乎没有几个自己人。当「太子」、「储君」那五年,他也象普通百姓,一直在通过互联网暗中观察中国,甚至登基后还保持这个习惯(当然他现在上的网是有严格安全措施的)。上月底访美前夕,习还在女儿和亲信陪伴下,亲自上网了解舆情。

外界有所不知,习近平和现任总理李克强,是中共几代领导人中与互联网最亲密的,这可以从习甫上台后就厉言要重视网络、视网络为「心腹大患」的原因之一。前任总理朱镕基和温家宝也传亲自上网,但他们都是在部下帮忙下上的网。

习近平上台后,提出建立新型智库,就是为了绕开现行体制那些官僚研究机构,他还公开主张统战大V和媒体人。这些都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他真实的想法和做法。例如,他已通过习办及身边心腹智库(包括有哈佛大学学历的女儿)绕过官僚结构,同体制外甚至境外的智库、名人建立了密切联系。

习近平一直保持上网的习惯。图为习(前坐)在浏览网站  消息指,这些与习有间接联系的人中,有些还是被官方持否定态度的网络大V、学者、知识分子、媒体人等,他们通过特殊关系与习有联系。当然,习是想用这种方式,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并非是说这些人的意见言听计从。但至少可以表明,习近平到目前为止,有自己了解社会舆情的管道。

可问题就出在这里。习近平的这条另类管道,级别不高,甚至属体外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没有保密观念和措施,本身就不可能走保密渠道,有些甚至使用普通电话短信,发送「老板」关心的议题,这些几乎都被「有关部门」监控窃听无余,搜索殆尽。这种窃听与监控,实际上已严重到凡同习周围人士有点关系的,都被「一网打尽」。

「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拿到这些信息后,不经组织审查,就任意使用,甚至成为习近平的政敌、反对现政策的利益集团领导人们,特别是一些正被调查的贪腐大老虎们反抗现领导班子,诋毁、损害习形象的工具和武器。

中共「有关部门」对公民的监控窃听早就到了滥用地步,甚至用来进行商业、争夺财产和霸占情人的用途。本来,法律对使用技术侦查和情报窃听有严格的限制,如必须得主管领导严格审批并备案,且窃听数量要严格控制。

手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有关部门」也钻了空子。对手机信息的监控,就没有被归到『窃听』一项,也不列入「技术刑侦」手段之中,换言之就不用审批。「有关部门」只要通过对手机后台掌握,可以进入任何一位公民的手机,掌握机主的所有信息。

自从薄熙来指示王立军监听前往重庆的党国领导人及随员的事件发生后,外界可能认为即使长了豹子胆,恐怕也无人敢再对最高领导人施行窃听了。更何况习近平『并非常人』,保安措施一定更严,手腕更硬。但恰恰相反,习近平是历来领导人中被『监控』、『窃听』最严重的。这恰恰是因为习近平『不同以往领导人』、『并非常人』引发的特殊现像。

习近平上台后,抓贪反腐败可以说前所未见。据传下一波要对政法与宣传系统进行整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关部门」对习言行举动的「关心」,要远远超过对所谓反政府「异议人士」、维权群体等的关注。能知道习近平在想甚么、下一步要做什么,成了「有关部门」最热衷和最想做的事情,是最自然不过了。

bowen

习近平10月20日访英BBC请英国资深专家学者深入分析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20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和中国国家元首上次访问英国间隔了10年。英国和中国在彼此眼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如何?BBC中文网请英国的资深专家学者作了深入分析。

在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对英国展开国事访问前的一个月,英国保守党政府财相奥斯本(Osborne)在访问北京时说英国应该是“中国在西方的最好伙伴”,并且许诺英中两国合作进入“黄金10年”。奥斯本积极促进英中经贸关系受到中国官员和官方媒体的赞誉。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说,奥斯本表现“积极而且出色”。

但奥斯本访华也受到一些人权人士的批评。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在接受对中国政府持批评态度的著名记者默尔斯基(Jonathan Mirsky梅兆赞)采访时,将英国现政府对华政策说成“就是钱,钱,钱。道德哪里去了?”这代表了对侧重经贸的英中关系的批评。

英国政策转变曾经在英国外交部担任外交官,现任澳洲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凯瑞·布朗(Kerry Brown)教授说,此次习近平访问英国可能是中英两国关系加速发展的先声,或者也可能只是对已经达到的现状做某种巩固。

凯瑞·布朗说,考虑到之前卡梅伦担任首相伊始会见了达赖喇嘛,使英中关系进入冷却期,因此现在更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此次访问究竟能够传递什么新的内容,也就是习近平访问能够传递出的文化和政治信息。

英国华威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教授布思林(Shaun Breslin)说,奥斯本上月访华期间去新疆访问招致维权人士批评。他认为应该是从卡梅伦担任首相开始,因为他会见达赖喇嘛受到中方惩罚,似乎那时候保守党政府就做出决定认为那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要按照中国的条件与中国交往。

财政部主导外交布思林教授说,英国对中国总体上采取了开放姿态。他说,因为目前可以说是财政大臣奥斯本在主导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财政部主导对华外交政策,而不是外交部主导对华政策。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奥斯本主义”形容奥斯本的对华政策,并将其总结为在经济、政治和外交上与中国捆绑。首先为乐同中国经济捆绑,宁愿让英国银行和基建项目冒中国经济放慢影响的风险。

其次,英国选民自由开放,并不介意外国人拥有英国基础设施。按照奥斯本的话说就是“英国面对全球化的应对好过大部分其它欧洲国家”。

第三,中国吃软不吃硬。虽然奥斯本在外交上不是鸽派,但是他认为影响北京最好的办法是扩大经贸联系,不公开分歧。去年英国不愿意支持香港的民主抗议,3月单方面决定加入亚投行,令法国和美国不快。这都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奥斯本主导对华政策,《经济学人》文章抱怨说,对中国的上述政策变化可能改变英国在世界上的作用,同北京友好可能会失去在华盛顿的朋友,这么大的事情竟然在英国没有引起公众舆论讨论,没有议会辩论,也没有中国专家输入意见。

凯瑞·布朗教授也认为,习近平访问的重点集中在经贸投资方面,这显示出现在中英两国对话范围狭窄的问题。

阿里巴巴集团正在开展一项新的活动以消除投资者对其增长前景的疑虑

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 ,BABA)正在开展一项新的活动,以消除投资者对其增长前景的疑虑。此前由于担心收入增长放缓、中国经济陷入困境及其他原因,投资者抛售了阿里巴巴的股票。

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主席马云(Jack Ma)在将于周四发布的致股东信中称,世界对中国经济放缓反应过度了,他认为中国经济放缓不会伤及消费。该信是包括视频和图表在内的在线互动报告的一部分,该报告旨在向海外投资者更好地解释中国市场以及阿里巴巴的战略,《华尔街日报》在这封信于周四发表前浏览了其内容。

马云写道,他不同意消费会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而下降的观点。他称,西方消费者在经济低迷时可能借不到钱而无法维持他们的生活方式,但中国消费者为未来存钱,也包括为危机存钱。他写道,更多中国消费者将在网上购物,因为网上购物很方便,更物有所值。他称,中国国内不缺少消费能力,深度思考如何激发这种力量才是关键。

这一新举措凸显出阿里巴巴在与美国投资者沟通中面临的挑战,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投资者与该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互动有限。阿里巴巴上市以来的季度业绩已经两次令投资者失望,第一次是截至去年12月的季度,另一次是截至6月份的季度。

研究公司T.H. Capital LLC.的创始人Tian X. Hou称,投资者面临的一项风险是,阿里巴巴在与华尔街沟通方面缺乏经验。她表示,部分责任在阿里巴巴,该公司缺乏与投资者沟通方面的良好技巧。

阿里巴巴股价已创出新低,一定程度上受中国经济放缓会对该公司产生不利影响的担忧拖累。这种担忧也对其他在美国上市的中资科技股和其他类股造成了冲击。

在纽约完成250亿美元的巨额首次公开募股(IPO)后,阿里巴巴股价在之后几个月中持续飙升,去年11月最高升至120美元,但此后的一年中却出现持续下跌,并跌破了68美元的发行价。该股周三收盘报66.28美元,上涨3.7%。

上个月,阿里巴巴投资者关系部主管彭纳(Jane Penner)称,消费者支出放缓意味着,阿里巴巴第三季度在线交易总额将低于该公司此前预期。彭纳在纽约的一个会议上表示,阿里巴巴认为,平台交易总额(即备受关注的商品交易总额)可能较原先预期低中个位数百分比。

马云在上述信函中称,阿里巴巴认为电子商务只是该集团策略的一小部分,用平台交易总额来衡量阿里巴巴的表现太过狭窄。他写道,阿里巴巴希望通过该公司在大数据、云计算、物流等领域的发展策略来建立“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依然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领军者,但收入和交易量增长放缓、假货问题和竞争加剧等问题却不断引发人们的担忧和不满。随着核心城市领域达到饱和,阿里巴巴开始着手向农村市场扩张,但进展缓慢。

今年8月,阿里巴巴公布的季度收入增速触及逾三年来最低水平,受开拓移动业务的高昂成本和一些一次性项目拖累。

阿里巴巴还重金投资其他公司,其中包括以45亿美元收购中国电器零售商苏宁云商股份有限公司(Suning Commerce Group Co., 002024.SZ, 简称:苏宁云商) 20%的股权。在海外,阿里巴巴也进行了各种投资,包括投资一家印度移动支付公司以及美国通讯公司Snapchat Inc.。

阿里巴巴首席执行长张勇(Daniel Zhang)在写给股东的另一封信中表示,阿里巴巴股价下跌并没有影响公司实现目标的决心。他写到,阿里巴巴的价值反映在他们对梦想的追求和为顾客创造价值上。这种价值观不会受到股价影响。

他还说,阿里巴巴也进行了大笔投资,打击网上市场销售假货的行为。

张勇重申阿里巴巴在未来五年内实现整体交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的目标,并表示,在未来十年,阿里巴巴希望打造一个服务20亿消费者和数千万企业的全球性基地,将支持1亿个就业岗位。他写到,这种扩张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公司的全球化努力,阿里巴巴希望将更多中国商品带给海外消费者,并将国外产品引入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