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诺贝尔经济学奖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

2015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炉,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荣获了这个奖项。

Schweden Nobelpreis Wirtschaft 2015 geht an Angus Deaton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本周一宣布,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现年69岁的迪顿主要研究经济发展、福利和健康等领域。他目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汉松(Göran Hansson)表示,因为迪顿在消费、贫困和福利的研究成果而向他颁布了这个奖项。迪顿将获得85万欧元的奖金。

根据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所设立的诺贝尔奖最初只包括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医学奖与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在1968年由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诺贝尔所增设,正式名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依照惯例,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于12月10日与其它诺贝尔奖项一起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授奖仪式,只有诺贝尔和平奖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发。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多为美国经济学家。2014年则是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以对市场力量及监管作出的分析研究而获得此殊荣。迄今为止,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只有一名女性,美国环境经济学者艾琳诺尔·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在2009年荣获该奖。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赖因哈德·泽尔腾则是唯一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德国人,博弈论是其主要研究领域。

(德国之声中文网)

十八届五中全会定于10月26-29日召开-经济和人事均有看点

新华社-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定于10月26-29日召开,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建议。 2015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最后一年。中国经济目前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新增长点并未形成,调结构、促改革任务艰巨.

经济和人事均有看点

中共周一公布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日期定在10月26日至29日。预计将在会议上通过的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计划以及国企改革方案引起舆论关注。

China Abschluss Parteitag KP 资料照片:2012年十八大会场

据法新社援引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计划于10月26日至29日召开。这一会议预计将制定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国民经济体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

据悉,这次会议将主要聚焦经济结构改革和放松政府对经济的管控–尽管这样的承诺过去已经提过多次。

作为全球人口最为众多的国家,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历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改善了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并使得中国的全球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不过,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共产党需要作出更多自由化的改革,才能防止中国经济落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指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陷入增长乏力、后劲不足的瓶颈。

预计在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共将会通过对于经济发展的指导性纲领,包括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及经济增长率的目标值。据中国媒体《经济参考报》分析,”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会定在6.5%到7%之间,目前不少主流经济学家更倾向于更为保险和合理的6.5%。

6.5%还是7%?谜底只有等到月底揭开

自从2012年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共领导层已经许诺要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但是今年夏天对于股市的大面积干预令人对于政府兑现上述承诺的意愿和能力产生一定怀疑。

中共曾定下在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一个量化的标准就是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2010年的两倍。如今这一期限临近,预计这次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会对实现这一目标进行更多的部署。

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直都是中共政权合法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随着产能过剩和出口萎缩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上述目标的实现难度似乎越来越高。

除了经济发展总规划和小康社会实现计划之外,预计十八届五中全会还会对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的国企改革进行讨论。有关改革具体计划的草案文件可能会在明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

除了经济议题之外,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可能会作出的有关人事变动的决定也引人关注。据”凤凰网”报道,十八大以来,已经有100多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军级以上干部被查处,这其中包括蒋洁敏、李东生、杨金山、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和苏树林7名中央委员,此外还有11名中央候补委员。

由于根据中共党章规定,开除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的党籍,必须要经党的全会通过,所以预计在10月底召开的五中全会上,应该会作出将上述人员正式开除党籍的追认决定,同时选出新的人选来填补这些空缺。

(德国之声中文网)

日本民族的优点和精神

日本人富裕中的环保意识

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环保民族,笔者的指导教授每回用餐,最后都用一小块面包把盘子里的剩汤吸干净,再将面包吃掉。其实教授年薪高达 10000多万日元(约合人民币800多万),生活极其简单。国际能源研究报告表明,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一直是发达国家平均数的5倍,日本人在生活的许多方面普遍非常节约,这与中国节省完全不同(节省是牺牲品质,而节约是不浪费,物尽其用)不仅在大学、会社食堂的餐桌上看不到剩饭剩菜,自助餐场合,也极少有人因拿过多食品而导致浪费。日本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他们节约环保是一种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心态,是一颗感恩大自然之心。

日本是世界着名的汽车生产强国大国,相对于日本国民的收入水平(日本员工最低月薪为3-4万人民币),汽车很便宜,一辆开了七、八万公里的丰田、本田二手车,四、五千人民币就能买到,许多在校大学生打一周零工,就能买一辆不错的二手车了。雷克萨斯、宝马、保时捷等豪华汽车在日本比中国便宜很多,一个教授月薪就完全可以轻松购买(以在中国200万人民币保时捷为例,在日本却只需要70-80万人民币左右)。但居住在繁华城市的日本人大都不买车,进城的人是把车开到城边的停车场,再搭乘公共交通进城办事,城市的交通工具主要依靠铁路和公共汽车,公共交通像城市的血管高速、准确地流动。在路上,吉普车也难得看到,由于油耗高,私人很少用,日本生产的吉普车主要是供应国外市场。

日本公益性的图书馆很多,一个小镇上就有好几家。只要持当地的居住证或外国人登陆证(如同中国的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借书证等办理均为免费。还书如果超出规定的期限,也设立了一项惩罚性措施,即当天不能借书,如果书超期一周,你就必须一周后才能借书。

在日本,入住酒店或旅馆时,从来不需要先垫付押金,离开酒店退房付帐时,服务员也无需查房核对,只是简单问一下:是否用了房间里的食品?(行李摆在机场、车站无需人看管)这体现了宾馆对客人的高度信任,在日本这种良好的服务随处可见。

相互信任是提升社会生活品质的基础,如果缺少敦厚和纯朴的社会风气、如果没有安定与和谐的生活氛围,生活品质又从何谈起?

日本的社会秩序

在日本的几年学习中,还有一件事也让我颇有感慨。每次周末我打完工回留学生会馆,只能赶上最后一班电车,当我疲惫不堪地走出电车门口时,总有一位工作人员站在那里,非常诚恳地给你鞠躬,向你道一声晚安,已经是深夜了,特别是冬天,乘客寥寥无几,其他工作人员也不在。

他鞠不鞠躬也许是没有人知道的,而支撑这种工作态度的力量是什么呢?是日本的社会秩序国民素质修养。社会需要一种秩序来固守,而我们没有伦理道德也要一种秩序来维持,日本给我留下这样的信念:当我们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去维护社会秩序的话,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更干净,人际关系会更体贴、更和谐,我们的生活品质才会提升。

当然,一个社会的生活品质,需要诸多因素的推动和促成,有位学者说过,一个社会如果能摒弃不良的东西,寻求最好的方式,这个社会就有生活品质了。

当你在日本留学10年半,八喜主帅崔恩郎对日本足球有很深的了解。在他看来,中日两国足球相差很多层次和方面,意识、态度、处事方式、战略、素质等等全方们差距。在日本,青少年培训理念全国统一

日本最不能接受尊严和家族荣誉被人挑战和伤害。在日本,教练让球员从一条线跑到另一条线,教练不会看你跑,球员自己就按照规定做了。在中国冬训时,我看了很多队的训练。教练让球员从一条线跑到另一条线、跑圈,很多人都没有完成要求。训练中这样一个细节的差别,比赛中就会差很多。哪怕就差一步,也决定你的成败。

中国是文明古国,上古的精神却失去了很多很多,为什么?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打算14日与杨洁篪会谈

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NSC)秘书处“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13日在东京饭仓公馆与中国负责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杨洁篪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推进包括首脑级别在内的双边对话,以进一步巩固日中关系改善势头。

另一方面,谷内也对中国《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提出了抗议。

共同社报道,会谈持续了约4个小时。谷内在会谈伊始强调:“日中关系趋于改善。尽管在东海局势等方面存在问题,但为发展友好关系,希望能够交换意见。”

杨洁篪对此回应道,愿为关系改善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官方新华社引述杨洁篪表示,今年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总体朝着稳定改善方向发展。中方重视对日关系,愿同日方保持对话接触,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继续推进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杨洁篪表示,希望日方恪守承诺,奉行积极的对华政策,与中方相向而行,切实落实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军事安全等重大敏感问题。

双方在会谈中围绕尽早启用避免两国间偶发性冲突的防务部门间“海上联络机制”等问题展开磋商。

新华社引述谷内表示,日方将坚持四点原则共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愿与中方加强对话协调,扩大交流,增进政治互信和人民间友好,保持日中关系进一步改善势头。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打算14日与杨洁篪举行会谈。

谷内和杨洁篪7月曾在北京举行会谈。杨洁篪将与谷内的对话定位为“高级别政治对话”。

西方学者分析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冒险背后有其战略考量

艾米·奈特是美国专门研究苏联与俄罗斯的历史学家,她曾被《纽约时报》评为“西方首屈一指的研究克格勃的学者”。奈特在10月8日的《纽约书评》文章中提出,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冒险背后有其战略考量,但巨大的风险可能反噬克林姆林宫的主人。

叙利亚冲突自爆发至今已持续了四年半。俄罗斯的介入从根本上改变了这场战争的态势。通过从里海俄军舰发射巡航导弹轰炸叙利亚境内目标,克里姆林宫把赌注押在了已被削弱的阿萨德政权上。此举不但将俄罗斯拖入了成本高昂且难以操控的叙利亚内战,而且使俄罗斯面临受国内伊斯兰主义组织恐怖袭击的威胁,还把俄罗斯军队在置于与美国领导的联军直接对抗的位置——为打击伊斯兰国,美国武装了当地所谓“温和派”叛军。

那么问题来了:俄罗斯为什么要这样做?来自克里姆林宫的高级消息源称,今年夏天,三名俄政府高级官员敦促普京作出了对叙利亚进行干预的决定,这三个关键人物是: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谢尔盖·伊万诺夫、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以及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在伊斯兰国和努斯拉阵线(观察者网注:有其他中文媒体将al-Nusra译作“支持阵线”、“支援阵线”、“救国阵线”或“胜利阵线”)的双重威胁之下,阿萨德政权日益危险,据估计其控制区域不足叙利亚全国面积的17%。即便是宗教少数派阿拉维派这个阿萨德家族的大本营,其成员如今也已开始逃离叙利亚。目前,乌克兰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普京越来越遭到西方国家孤立,俄罗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东进行干预,意在重申其世界大国地位,并形成反作用力,以抗衡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政府的支持。

无怪乎俄罗斯在叙利亚的举动的主要轰炸目标不是伊斯兰国,而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支持的其他叛军组织。(当然,俄罗斯现在也把巡航导弹对准了伊斯兰国。)9月下旬,普京在联合国明确表示俄罗斯致力于维持阿萨德政权统治,从克里姆林宫的角度出发,这是有道理的。俄罗斯担心叙利亚国家全面崩溃,这将终结俄叙两国长达数十年的联盟,并危及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在俄罗斯方面看来,伊斯兰叛乱武装不但是对阿萨德威胁,也是对俄罗斯的潜在威胁。

应当指出的是,俄叙两国关系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二战刚结束的时候。1946年,苏联与叙利亚签署了一项秘密协议,承诺给叙利亚政府军提供政治和军事支持;四年后双方又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1955年英国、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巴基斯坦为防止苏联向中东地区扩张,签订了《巴格达条约》,使苏联与叙利亚的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期间,苏联和叙利亚均支持埃及,两国联盟再次得到巩固。

当时叙利亚的共产党数量在阿拉伯世界中居首,该国坐拥庞大的石油天然气储备,使苏联为能源事业提供技术支持成为可能。1971年,苏联租用叙利亚地中海沿岸的塔尔图斯港海军基地,这使得叙利亚对苏联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俄罗斯在塔尔图斯驻扎着由十艘军舰和辅助舰组成的舰队。鉴于俄罗斯的地中海舰队距离本土过于遥远,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对俄罗斯军事利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更不要提俄罗斯从对叙军售中所获得的收入了。几十年来,俄罗斯一直是叙利亚的主要武器供应国,如今叙利亚采购的武器有四分之三以上来自俄罗斯,其中包括8月,包雅克-130轻型攻击机和米格-29战斗机。由于叙利亚政府现在实际处于破产状态,莫斯科方面不得不勾销许多叙利亚从苏联时期就拖欠的坏账,但这并未影响俄罗斯军火公司继续与叙利亚签订合同。

基于上述原因,俄罗斯有强大的动力去阻止阿萨德政权的垮台。虽然在外界看来,克里姆林宫的决策始终是个谜团,但俄罗斯主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德米特里·罗戈津——他是吞并克里米亚的幕后导演之一,已被欧盟列入对俄制裁名单——的评论显示,普京的核心顾问圈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意见是一致的。普京今年建立了俄叙经济合作委员会,罗戈津担任负责人。上周俄罗斯开始轰炸叙利亚之后,罗戈津在脸书上写道:“我们的人正在叙利亚平息一场针对俄罗斯的战争。不明白这一点的人,要么是傻子,要么是敌人。” 不管这句话在西方人眼中多么非理性和短视,它都是俄罗斯干预叙利亚动机的清晰声明。

目前更重要的问题是,俄罗斯人将如何看待他们的国家军事介入叙利亚。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阿列克谢·普什科夫表示,俄罗斯对叙利亚的空袭将持续两到三个月,但他无法排除空袭持续更久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俄罗斯表示计划向叙利亚派遣地面部队——当然,和介入乌克兰时一样,俄方声称这些人都是“志愿者”。到目前为止,向叙利亚部署军力一事没有得到任何方面的确认。然而一旦当克里姆林宫采取这样的行动,当俄军阵亡士兵的运尸袋被运回俄罗斯,公众会作何反应?独立广播电台“莫斯科回声”(观察者网注:该独立广播电台着重在政治社会议题上代表不同的观点,被某些观察家称为“俄罗斯最后的自由媒体堡垒”)最近一项面向超过5万人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5%的人反对俄罗斯在叙利亚布置地面武装力量。这部分听众代表了在俄罗斯国有媒体以外寻找新闻的群体,但莫斯科权威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也公布了一项民调结果,69%的受访者反对俄罗斯派遣部队支持阿萨德。预测俄罗斯将长期深陷叙利亚的俄罗斯记者加米德·加米多夫认为:“在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之时,远赴外国领土作战,意味着国内民众可能滋生更严重的不满情绪。如果‘我们已经吃不上饭,他们还把钱都花在叙利亚战争上’的不满情绪大行其道,克林姆林宫政权或将走向终结。”

对于介入叙利亚,普京找的理由是打击全球恐怖主义,他警告称俄罗斯参与“倒阿”的武装分子可能回国发动恐怖袭击。但似乎俄罗斯介入叙利亚反而更可能鼓励而非遏制这种威胁。俄罗斯拥有超过1500万穆斯林人口,其中大多数属于逊尼派。俄罗斯周边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也有数百万穆斯林。虽然武装和恐怖袭击事件在俄罗斯时有发生,到截至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与伊斯兰国或叙利亚有关的恐袭。然而,克里姆林宫对叙利亚逊尼派据点发起攻击,可能产生反作用,导致国内特别是北高加索地区的穆斯林更加激进。

普京或许希望俄罗斯人以看待乌克兰问题的方式来看待克里姆林宫在叙利亚的冒险行动。与干预叙利亚相反,俄罗斯公众对干预乌克兰一直给予广泛支持。列瓦达中心6月份的一项民调显示,大部分俄罗斯人支持吞并克里米亚,并将乌克兰内战归因于美国及其盟友为削弱俄罗斯而进行的努力。俄罗斯社会学家丹尼斯·沃尔科夫表示:“俄罗斯电视台将乌克兰塑造成一个被乌民族主义势力左右的、失败的、分崩离析的国家,在俄罗斯国内取得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在西方媒体全力关注叙利亚的同时,俄罗斯继续在乌克兰进行活动。10月初,普京与乌克兰、法国和德国领导人在巴黎举行会谈,这是各方自今年2月明斯克停火协议以来首次会晤。俄罗斯答应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要求,同意说服乌克兰东部分裂势力推迟原计划于本月举行的选举。但欧安组织上周提交的报告指出,在乌克兰东部发现具有高度破坏性的布拉提诺多管火箭炮系统(观察者网注:即俄罗斯TOS-1火箭炮),令人对俄罗斯的意图产生怀疑。

然而,更大的问题是,俄罗斯经济的严重衰退是否会削弱民众对军事冒险的支持。石油价格的暴跌,加上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造成俄罗斯人的实际收入大幅缩减,而通货膨胀达到15%以上。俄罗斯独立报纸《新报》(观察者网注:《新报》是戈尔巴乔夫用自己诺贝尔和平奖奖金创办的报纸,他现在拥有10%的股份)称,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开支目前仍处于预算范围之内,远低于美国及其盟国在叙利亚的军事开支(约990万美元/天)。俄方预算完全足够支付飞机和弹药,但如果俄罗斯引进地面部队或其军事基地遭武装分子袭击,成本将显著提升。俄罗斯军事分析家帕维尔·费尔根豪尔表示:“弹药、汽车和飞机的损失损耗,都意味着俄罗斯的巨大开支。”这将加剧俄罗斯的预算赤字问题——预计今明两年赤字为3%这样下去,俄罗斯人恐怕早晚会对政府介入乌克兰和叙利亚的决定提出质疑。

俄罗斯政府介入乌克兰和叙利亚的部分动机或许来自对民主政权——特别是中东地区、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所谓颜色革命——的嫌恶。由于武装冲突很快便取代了民主抗争,所以叙利亚实际上并未完全拥抱阿拉伯之春。但从克里姆林宫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意味着敌视俄罗斯的叛乱组织最终取代阿萨德政权的可能性。叙利亚的分裂,或阿萨德政权被亲逊尼派政府所取代,都将导致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失去唯一的附庸国。

乌克兰地处俄罗斯和欧盟、北约国家之间。普京在9月下旬的联合国演说中提到,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便一直艰难地抵抗着北约向俄罗斯邻国扩张的举动。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俄罗斯在侵犯北约成员国(波罗的海国家与土耳其)领空的行动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侵略性。

克里姆林宫在乌克兰和叙利亚冲突中的举动,都是在试图抗衡北约。尽管俄罗斯至今仍在乌克兰问题上显得游刃有余,但其叙利亚策略却存在巨大的风险。用俄罗斯著名记者尤利娅·拉特尼娜的话来说,“在这场战争中,包括伊斯兰国在内的伊斯兰主义者拥有比克林姆林宫更丰富、更成功的经验……俄罗斯介入叙利亚不出一个月,(极端分子的血腥报复)就会登上西方媒体的头条,他们的暴行将会使关塔那摩和阿布格莱布监狱的虐囚丑闻看上去像幼儿园稚童的把戏。”

中国学生在海外都能够很快成为过日子的一把好手

在北京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中国留学生是过日子的好手、擅长购物,但是,人际交往仍然是最大难关。

《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报告》由长期从事出国留学服务的“启德集团”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合作完成。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中国学生在海外都能够很快成为过日子的一把好手,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跨过语言关、应对学业要求。

但是报告称,价值观和人际交往,仍然是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最大难关。

报告形容,留学生即便能听懂课程、也听不懂当地笑话,很难融入当地的“朋友圈”。

参与此次调查的踪迹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六个欧洲亚洲国家和地区的1014位在读中国留学生。

调查涵盖四大主题:社会文化适应、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

调查发现,在社会文化适应方面,中国留学生得分最高的是日常生活,最低的是人际交往。具体来讲,最擅长的是“购物”,最不擅长的是“理解当地人笑话”。

在主观幸福感方面,调查发现中国留学生情感比较积极,但压力也不小。

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赴港首次公开发行(IPO)

中国大型基建企业–中国铁建(601186.SS)(1186.HK)周一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赴港首次公开发行(IPO)并上市计划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不过,其H股上市计划尚需获得香港联交所最终批准。

公告指出,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批复,核准铁建装备发行不超过6亿1,179.01万股H股,每股面值1元人民币,全部为普通股。发行结束后,公司计划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据汤森路透IFR稍早报导,铁建装备拟在此次IPO中筹资3-4亿美元。

铁建装备是中国铁建旗下养路机械业务分支。据其稍早公布的申请文件,去年公司在中国出售约2,200台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市场占有率逾80%;以销售收入计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供应商。

铁建装备于2012-14年度收入分别为28.6亿元、31.7亿元及34.8亿元,净利2.2、2.9及3.6亿元。这次上市集资所得款项拟用于“国家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国际科技合作中心”项目建设,发展业务网络平台以及国内外并购

 

港媒-王岐山“四形态”讲话预示大虎运动停止但警告老虎如果很过分再搞一两个大的

王岐山“四种形态”的讲话,其实是宣告运动式反腐已经结束,同时也宣布纪委工作重点的转移。

王岐山强调,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要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1、党内关系要正 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2、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3、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 是少数;4、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四种形态”的提法是首次见诸媒体,网络上对此的第一反应就是“铁腕”反腐难道要收手了?更有基层的网友评论,身边的反腐感觉还没开始,就要喊结束了?由于讲话全文并未公布,只能通过新华社通稿来解读。王岐山的讲话基本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1、从严治党不能与反腐败划等号。2、查案腐败案件,只是纪委监督执纪工作“四种形态”中的一种,而且是“极极少数”;3、纪委的工作,应该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

报导指出,那么,这次王岐山福建最新讲话里,到底传递出什么新的信号呢?王岐山的讲话,其实是宣告“运动式”反腐已经结束,同时也宣布纪委工作重点的转移。下一步纪委将从重点查办案件,转到把纪律挺在前面,反腐只是从严治党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实际上等于给现有官员队伍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运动式”反腐搞得官场人心惶惶,毕竟不是长久之策。

评论认为,王岐山等于向官场喊话了,不要诚惶诚恐,好好担当做好本职工作,只要没捞得太多,身家性命应该都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哪个官员以为反腐就此结束了,又可以为所欲为了,那么他可能真的是打错了算盘。

专家点评TPP-对中国的影响很大么?

事件: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10月5日宣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  TPP是个什么东东?是不是洪水猛兽要来了,是美国起草的禁止中国入内的俱乐部?中国外贸面临全面孤立,中国经济面临全面打击?每逢大事有静气,我们仔细分析了TPP的来龙去脉和对中国的影响,结论是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绝非崩溃!

以下是我们的点评:

1)区域自贸区崛起,贸易格局多足鼎立。

10月5日美国等12国就TPP协定达成基本协议,目标是全面削减关税(零关税),扩大服务业贸易开放,为投资者提供全面保障。TPP的全称是 “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与之类似的还有RCEP(区域全面伙伴关系)以及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议)等,代表着区域自由贸易正在成为新潮流,与陷入停滞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形成多足鼎立的格局。

2)开放服务业贸易,冲击货物贸易体系。

服务业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发达经济体普遍以服务业为主,例如美国GDP的80%属于服务业,其14年服务业顺差超过2000亿美元,货物贸易逆差超过7000亿美元。因而相比于发展货物贸易,美国更倾向于发展服务业贸易。

WTO对货物贸易有利,对服务贸易有心无力。但传统的WTO的主要成果是GATT《关贸总协定》,目标是规范和降低国际货物贸易的壁垒,而且成果显著。但WTO的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并没有把服务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作为成员方的一般性义务,而以正面清单(positive approach)为主,需要对“服务贸易减让表”上的内容逐个谈判,由于发达成员与发展中成员的利益分歧,在2001年多哈回合谈判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陷入僵局。

TPP采用负面清单,追求服务业全面开放。而美国主导的TPP除了继续追求货物贸易的零关税以外,其一大特色在于追求服务市场的全面开放,主张用负面清单(negative approach)的方式来确定各成员服务业的市场准入,也就是除了规定不开放的领域以外,其余领域的外资一律享受国民待遇,比正面清单的要求高得多。

服务业开放涉及国家安全,中国暂难全面实施。而在服务业开放中,重点在于两大领域,一是金融服务,二是电信服务,要求减少这两大领域的准入限制,允许外资独资控股。但对中国而言,无论是金融还是电信等服务业的开放,都会使得国家安全致于风险之下。尤其是本轮股灾和汇率贬值过程中,显示的移动互联网和金融创新带来的即是机会也是风险,因而未来即便是开放,也应是权衡利弊、循序渐进的过程。

货物贸易面临冲击,中国外贸面临挑战。目前TPP包含了全球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涵盖了全球40%左右GDP,包含了中国的第二和第五大贸易伙伴。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42%,其中出口依存度达到23%。如果中国不加入TPP,则货物贸易将面临高关税等贸易壁垒,对出口乃至经济形成冲击。

3)竞争中性规则,保护环境和劳工。

TPP的另一大创新在于严格的竞争中立政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有企业条款”。其实质是国有企业或政府商业行为的“公司化”,要求对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进行限制,包括强化反垄断法,不得对国有企业进行不当支持等。而中国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很多国企的竞争力来自于垄断和政府支持,因而在TPP的规则下其生存将面临着重大考验。

保护环境和劳工,增加生产成本削弱竞争力。此外,TPP力图将环境和劳工要素纳入贸易成本,对社会发展而言有进步意义,但对于处于发展阶段而言的发展中国家,其廉价劳动力和低环保成本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4)TPP正式生效尚需时日,中国仍有喘息之机。

TPP目前只是达成基本协议,而正式生效尚需等待各国议会批准。但由于TPP争议众多,在缔约国内部就充满了争议。比如美国民主党就担心TPP 消除贸易壁垒后会导致美国就业机会的流失,同时也担心在ISDS(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下美国主权会受损。而日本对于农产品的保护也是绝对的禁区。

5)中国贸易比较优势仍在,TPP对中国冲击有限。

在WTO体系下,发达国家关税税率普遍较低、发展中国家较高。TPP的成立并不意味着WTO的废止,而是多足鼎立。根据WTO的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发达国家普遍较低,为5%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平均较高,为15%左右。例如按照2011年数据,日本的平均关税税率为 5.3%,欧盟的平均税率为5.2%,美国为3.5%,印度2010年的最惠国简单平均实施税率为12.6%,中国2010年关税总水平大约为9.8%,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最低位水平。

我国外贸以发达国家为主,货物贸易受TPP冲击有限。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发达经济体为主,我国的前五大贸易伙伴中有四个是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欧盟、香港和日本,意味着即便中国不加入TPP,其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货物贸易出口也仅是比加入TPP多了5%左右的关税税率,整体影响有限。事实上,虽然中国的出口在15年出现了负增长,但中国对美国、欧盟的出口占其进口的比重依然保持在历史高位、并未下降,说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依然强劲。

学界已有定量测算,负面影响存在但有限。在彭支伟和张伯伟2013年发表的《TPP和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及中国的对策》一文中,运用CGE模型,测算出不加入TPP,将对中国的实际GDP带来-0.14%的影响。

6)构建以“中国+X”的FTA网络,积极加入区域自贸区,突破TPP的壁垒。

中国已签署14个自贸协定。TPP的规则只适用于缔约国内部,而不适用于对外,各类双边或者多边自贸协定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因而我们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多重双边自贸区的辐条,目前我国已与东盟、韩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等签署自贸协定,其中与TPP中的12国有着高度的重合。

仍在进行多个自贸谈判。与此同时,如果能够加快和美国的BIT(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包括推进从2012年启动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甚至积极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包括东盟10国和与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的中日韩等国)等区域自贸区,就能进一步突破TPP的壁垒,拓展我国自由贸易的空间。

7)TPP并非要全面封锁中国,而是增加美国的竞争优势,中美自贸区非不可能。

在国际政治中,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健康的中国经济也符合美国的发展利益,近期美国就业数据的不佳也是因为一些与国际贸易有关的领域受到了冲击。这意味着美国建立各种贸易规则的目的是增加其自身的优势,但并非是要彻底打击中国的经济。而8 月份人民币贬值引发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低迷对全球包括美国都没有好处。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中美合作才能共赢,长远看中美自贸区也非不可能。而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份访美获得丰硕成果,在国际与地区事务、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夯实了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基础。中美双方同意强力推进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以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而BIT如果进展顺利,就可以逐渐过渡到投资和贸易谈判(BITT),并最终有望实现FTA。而只要最终中美能实现FTA,那么所有的区域贸易限制都是浮云。

8)从WTO到TPP,从制造业立国到服务业开放、国企改革,是挑战也是机遇!

回首加入WTO,制造业杀出重围。当年在加入WTO之前,由于在工业领域面临持续的关税减免,对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也一度产生了极大的担心。比如汽车产业在1999年时的进口关税税率高达80%-100%,而按照WTO的要求到2006年需要降低至25%,市场担心国内汽车也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但结果国内汽车业非但没有萎缩,反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长城汽车等一大批自主品牌脱颖而出。而我国的制造业也在全球竞争中胜出,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老大。

积极备战TPP,爱拼才会赢,推动国内服务业和国企的改革开放,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如果我们能够按照TPP的游戏规则来积极改变,加入TPP也并非不可能。因而TPP协定对我们而言虽然是重大挑战,但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因为国企改革和服务业开放都是目前改革的硬骨头,我国国有资产体量庞大,而利润率普遍低于同类的民营企业,这意味着国企改革如果成功,将极大提高中国经济的生产效率。而在服务业领域,无论是出国游的高增、学区房的高价、还是电影票房的新高等,都意味着服务业存在着巨大的需求,但是有效供给不足,如果能够放开服务业供给,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有望显著提升。所以说TPP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绝非崩溃!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TPP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绝非崩溃!

(本文作者系海通证券宏观团队姜超、顾潇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