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股份计划裁员6000人 武钢集团或裁员1.1万

武钢股份计划裁员6000人武钢集团或裁员1.1万

  钢铁裁员潮已开始从中小型民企波及特大型国企。界面新闻记者独家获悉,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武钢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钢股份,600005.SH)已出台减员增效实施方案,计划在三个月内裁员6196人。

武钢股份2014年报显示,共有在职员工27760人,意味着此次裁员幅度超过两成。

此次裁员将在2016年2月底前完成。同时,武钢股份将开展定编定岗工作、开展全员竞争上岗工作、开展离岗安置工作。

多位匿名的武钢集团在职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整个武钢集团或将裁员1.1万人,且将在明年全员减薪20%。

然而,界面新闻记者致电武钢集团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孙劲时,对方称“武钢绝不存在裁员减薪这回事”。对于全员减薪20%,他解释称,武钢集团近两年一直对全体员工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没有完成工作目标的,将被最高扣除20%的工资。

界面新闻记者获取的武钢股份条材总厂12月2日的工作内刊显示,武钢集团提出要将全口径人工成本降低20%,但确保职工收入不降低。这表示,武钢集团将通过裁员、而非减薪的途径降低人工成本。

对于近期网传的“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就减产减员致全体职工的公开信”,武钢集团官网微信“幸福武钢”于12月7日进行了辟谣。这起“董事长公开信风波”与日照钢铁、包钢集团相似传闻一样,属于虚假消息。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武钢在职员工称,明年全员减薪20%的消息是工段领导到车间通知的,“他们的消息不会错,除非政策突变。”该员工称,现在武钢 集团各单位的员工均已获悉裁员减薪的消息,且反响很大,“我们已经连续被扣了四年绩效,现在什么福利都没有,过年也不发钱了。”

上述内刊显示,武钢集团要求武钢股份旗下的条材总厂,2016年工资预算减降20%,混岗劳务费减降50%,天车劳务费减降30%。

这份内刊列数IBM[微博]、西门子、微软[微博]、 联想控股等企业近期裁员的案例,称“制造业形势尤为严峻,武钢也不例外”,并写道:“生存的警钟连续敲打,如果我们还因循守旧不作重大变革,就只有等待破 产重组,人力资源不能最大限度优化,‘冰冻期’就御寒无望,随之而来就是我们的岗位、饭碗不保。”紧接着便提出了降低人工成本的要求。

上述内刊显示,武钢集团人工成本过高,劳动效率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今年1-8月,武钢集团全口径人工成本高达78.4亿元。对标世界先进钢铁企业,武钢集团劳动生产率仅为同行的1/3;对标国内先进民营钢企,武钢集团吨钢人工成本是同行的3倍左右。

卓创资讯分析师李颖称,目前带钢和钢坯钢厂吨钢亏损均超过200元/吨,而去年同期至元旦期间尽管钢厂盈利较低,在50元/吨以内,但并不至于亏损。

“目前钢厂的亏损并不能怪罪于原料的价格高,事实上今年外矿价格下跌速度已超过带钢和钢坯以及其他成材,”李颖认为,原料的成本占比在逐渐减 少,在成本变化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因此钢厂在目前行业利润如履薄冰的情况下,把握好财务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其他费用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武钢集团早已开始在人工成本上精打细算。今年9月初,武钢集团称将陆续派遣300余名职工,去其他企业或单位就任协警、保安和物业等岗 位。这些被派遣的员工是钢铁行业不景气背景下出现的冗余劳动力,武钢集团将其派遣出去,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武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马国强等 人还在现场为职工送行,并加油打气。

遗憾的是,武钢集团的业绩数据还在不断恶化。上述内刊显示,今年前十个月,武钢集团亏损50.57亿元,其中8月人民币汇率三天内贬值4.5%,使其产生汇兑损失15.47亿元。

今年前九个月,武钢股份陷入亏损10.01亿元,利润比上年同期骤减200%,而在今年上半年,武钢股份尚且盈利5.22亿元。这意味着在第三 季度,武钢平均每月亏损逾5亿元。武钢由此陷入极为严重的资金链紧张,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低至-25.01亿元。

与国内同行相比,武钢股份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断下滑。上述内刊显示,2011-2014年,武钢股份钢铁主业吨材利润在62家钢协对标企业中的排 名分别为第15、17、13、10位,2015年1-7月,武钢股份钢铁主业吨材利润-32元,排名降至第25位,与排名第一的石横特钢相比,吨材盈利相 差202元,与宝钢集团相比则相差198元。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国有钢铁联合企业,武钢自1955年破土建设,1958年9月建成投产,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微博]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本部厂区座落在湖北省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占地面积21.17平方公里。1999年,武钢旗下子公司武钢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挂牌上市。

2005年以来,武钢集团先后与鄂钢、柳钢、昆钢重组,目前成为生产规模逾4000万吨的大型钢企,居全球钢铁行业第四位。武钢集团已连续6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名单,2014年位列第310名,今年则跌至第500名。

2012年,武钢集团利润总额在行业内排名第2,2014年排名第5,今年7月末则在111家央企中排名倒数第5,在101家大中型钢企中排名第89位。

近年来,武钢集团的海外投资亦屡遭诟病。2008年以来,武钢集团通过股权收购和项目合作等方式,先后在巴西、加拿大、非洲等地布局了8座矿 山,拥有海外资源权益数百万吨。不过,这些矿山的品位都不高,多在30%左右,提炼成本大幅增加。武钢在巴西和加拿大投资的MMX铁矿和 Bloomlake铁矿,已宣布破产停产。

作为武钢集团主攻高档汽车板和高档家电板市场的关键项目,防城港钢铁基地已于今年6月28日将第一条生产线投产,这一2030mm冷轧项目年生产规模达210万吨。

不过,该项目不仅面临强劲对手宝钢集团湛江项目的激烈竞争——二者市场定位几乎完全相同,而且与国内“去产能”的趋势相悖。

目前,中国钢铁产能11亿-12亿吨,但国内经济下滑,房地产、公共基础建设等都在萎缩,国内需求总量大约在6亿-7亿吨,供多于求近乎一倍。中国钢铁行业已进入“减量化发展”时代,产销双降更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武钢与同行一样,必将面临更为艰难的转型之痛。

中国海军近日在南海相关海域进行训练

路透北京12月13日 – 中国国防部周日称,中国海军近日在有南海相关海域进行训练。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于近日组织舰艇编队经西太平洋海域赴南海相关海域进行训练,”中国国防部发表声明称。

“此次行动是根据今年海军年度训练计划做出的例行性安排。”

中国官方媒体近日在社交媒体发布的照片显示,中国海军船只在南海参与实弹演习,但没有说明演习的确切发生地。

中国国防部上周表示,对于美国在新加坡部署P-8反潜巡逻机一事,中国将密切关注相关事态发展。

美国政府报告称“伊斯兰国”有能力伪造叙利亚护照

路透华盛顿12月11日 – 美国一位联邦官员周五证实,美国政府机构一份报告称“伊斯兰国”有能力伪造叙利亚护照。

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发言人证实了之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相关报导,但拒绝提供政府机构报告副本。

之前CNN引述执法部门消息人士的话称,政府相关报告指出“伊斯兰国”有叙利亚政府护照打印机及空白护照可用,因此伪造旅行文件的机率上升。

据CNN报导,该消息人士称“伊斯兰国”还掌握叙利亚公民的履历和指纹数据,因此还存在盗用身份的风险。

默克尔欲“大幅减少”进入德国的难民数量

路透德国卡尔斯鲁厄12月13日 – 德国总理默克尔周日称,想要“大幅减少”进入德国的难民数量;这暗示默克尔在党代会前夕就党内对其开放性难民政策的批评采取了妥协。

默克尔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党内向其施压,要求限制进入德国的难民人数,默克尔之前抵住了压力。今年进入德国的难民料超100万人。

“与此同时我们将民众的关切纳入考量,这意味着我们想要大幅减少进入我们国家的人数,”默克尔对德国公共广播联盟(ARD)表示。

默克尔称,“限制”一词将不会出现在CDU的主要决议中。CDU将于周一开始在德国南部城市卡尔斯鲁厄举行为期两天的党代会,会上将对主要决议展开辩论。默克尔的支持率因对难民危机的处理而下降。

默克尔称,CDU内部广泛支持她减少难民数量的策略。

这一策略包括携手土耳其打击人口贩卖,改善土耳其、黎巴嫩和约旦的叙利亚难民营的条件,以及加强对欧洲边境的控制。

居住证暂行条例公布 年轻人迁徙权将如何保障

  12月12日,国务院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一个以常住人口全覆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改革路线图也随之清晰呈现。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12日解读《条例》时表示,《条例》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为依据,以各地已出台的居住证制度为参 考,注意与户口、身份证制度的比较,突出居住证的赋权功能,突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服务职能,在明确居住证的性质和申领条件的基础上,一方面确立了为居住 证持有人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另一方面鼓励各地不断创造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些学者认为,发放居住证的意义,主要在于为暂时不能放开落户的地区,赋予流动人口分阶段的各项市民待遇。还有专家表示,居住证制度将是国家户籍制度改革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外来打工者迁徙自由,并享有公共服务的权益。

据了解,我国一些特大城市的居住证政策,附带一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已是常态,如2013年颁布的《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规定,持证人在子女教 育、社会保险、证件办理、住房等方面享有一定的公共服务待遇;2014年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也提出持证人可以享受一定的权益。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同时,城市间的人口流动也不断加速。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跨县(市、区)居 住半年以上的人口达到1.7056亿。这部分常住人口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仍难以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 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和生活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风险。

此次《条例》从“为流动人口享受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提供制度框架出发,规定居住证是持证人在居住地居住、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 和便利、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可以依照 《条例》的规定申领居住证。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相比今年年初的《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中居住证明、就业证明的内容细化了。

《条例》规定,居住地住址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文件、购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就业证明 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就读证明包括学生证、就读学校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 就读的材料等。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解释说,《条例》在不影响其他流动人口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居住证持有人享受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

一是规定了居住证持有人享受的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 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出入境证件,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 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和其他计划生育证明材料等便利。

二是建立了梯度赋权的机制。《条例》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逐步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和便利的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三是建立了居住证持有人通过积分落户制度等方式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衔接通道,并明确了各类城市确定落户条件的标准。

在备受关注的积分落户方面,《条例》按城市大小分为4等,其中最严格的是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界定标准为:应当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 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都属于这种情况。12月10日,北京市的居住证制度和“积分落户”政策草案开始征求意见。

北京市积分落户的申请人,需同时符合持有北京市居住证、年龄不超过45周岁、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符合本市计划生育政策、无违法犯 罪记录等5项条件,才有资格参加积分落户。但北京市积分落户的合格分数线是多少,在文件中未公布,由北京市政府“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 落户分数线。

对于能够落户的重要条件——积分指标,北京市《积分落户办法(征求意见稿)》由3项基础指标和7项导向指标构成,其中教育背景、纳税指标、职住区域等项目分数较高。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郭秀云在接受财新网采访时表示,总体来看,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居住证和积分落户办法,都瞄准了 “高层次人才”,学历和职称等占了较大比重。她去广东省调研时发现,尽管广东省的政策导向是为引导农民工落户,但能真正落户的农民工还是比较少。

紫光集团计划20亿美元入股两家台湾芯片封装公司

紫光集团今年早些时候入驻的位于北京的新办公室。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Tsinghua Unigroup)周五表示,计划以超过20亿美元入股两家台湾芯片封装公司;这家中国国有芯片生产商继续其收购海外技术的努力。

紫光集团称,计划以人民币111亿元(约合17.2亿美元)收购矽品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Siliconware Precision Industries Co., 简称:矽品精密) 24.9%的股份。每股矽品精密股份收购价为新台币55元,较该公司周五收盘价新台币45.50元溢价20.9%。

矽品精密的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苹果公司(Apple Inc.)的最新款iPhone。该交易需要获得矽品精密股东和台湾监管机构批准。

紫光集团还表示,计划以人民币24亿元(约合3.727亿美元)收购台湾芯片封装企业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hipmos Technologies Inc.) 25%股份。

漂亮又便携 手机充电线可变随身挂饰

Roboto机械人系列充电线Roboto机械人系列充电线
Roboto机械人系列充电线Roboto机械人系列充电线

手机充电线已经是生活必需品,但基本上多都千篇一律。 TUNEWEAR推出全新设计的第二款充电—Roboto机械人系列充电线,便于收纳携带又足够特别。

该充电线可以随时扣在随身手袋、背包、裤子或者钥匙扣上面,非常实用又方便。而且该充电线获得了苹果MFI认证,完全支持所有采用Lightning接口的苹果产品。

与微信开战 Uber难逃“中国劫”

  临近年底,对打车软件来说,又到了搞活动做营销的旺季。但是,Uber的营销活动却在微信上摔了一大跤。

公开资料显示,12月3日,包括上海在内16个城市的中国Uber微信公众号遭到集体封号。对此,微信方面表示,公司关注到,近期Uber、滴 滴快的相关服务账号的清理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经查,截至目前,平台的确对168个Uber相关服务账号以及136个滴滴相关服务账号进行了清理。

而Uber祸不单行,除了近期爆出的遭微信封杀以外,还被爆出“实习生门”。有业内人士认为,Uber与滴滴快的之间的距离愈发拉大,在国内的水土不服依旧。

祸起口水战

随着清理影响的扩大,Uber随即转战微博,发布图片微博《微信平台全面封杀Uber的24小时里,优步做了什么》。

《中国经营报》记者翻阅文章发现,文章中Uber指出微信是有预谋的、故意针对Uber的。“我们都知道腾讯投资滴滴,为滴滴提供入口与技术支持,此中关系不必多说。经过一轮一轮的烧钱之后,滴滴终于坐稳了中国打车软件第一的位置,然而优步又强势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滴滴面临新一轮的竞争压力。”

“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是因为滴滴封杀我们。起先说我们是恶意营销,今天又改口说我们ICP证有问题,我们提交了合法的ICP 证,他们没话说了,说是可以申诉。可是永久被封,按照微信的规定,我们是没有申诉权利的。”Uber 中国有关人士表示,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微信高管已经表示存在误会,申诉通过后,可能重开Uber公众号。

一轮口水战过后的12月6日晚间,马化腾通过朋友圈留言强调Uber被封的微信公号确实存在违规营销被处罚,而且作为这些公号的运营者Uber没有向微信提供全国性经营ICP许可。

对于必须提交ICP许可的原因,马化腾在上述朋友圈留言中表示,互联网交通公号具备较大群体性交通煽动能力,业务主体较大时按平台管理规则需提交全国性经营ICP许可,否则一旦出事平台需承担责任。

紧接着的12月7日下午,微信团队发布声明称,对于清理的原因是主要涉及违规收集用户隐私、诱导分享、账号互推以及无证无照经营,其中涉及大量 以滴滴、Uber名义开通的个人账号从事互联网专车业务;近来平台连续接到用户举报,反映部分公众账号存在恶意营销、诱导分享,以及借助收集用户信息牟利 的行为。

Uber艰难的中国之路

除了对抗滴滴快的这一强大竞争对手之外,近期Uber虽然在中国成立了公司,但是受到“实习生门”和遭微信封杀的影响,其中国之路走的似乎愈发艰难。

对于此次被微信封号,本报记者采访了Uber中国的相关负责人,其表示,目前Uber所有言论已经在微博中发布,可参考微博官方消息。

其实,这已经不是Uber第一次被微信封锁公众号,双方早在今年三四月份就已经开始结怨。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4月间,包括“Uber中 国”“Uber招聘”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的Uber微信公众号也曾被封。7月,有用户反映他们关于Uber的文章或发言无法在朋友圈内分享,在微信内搜 索Uber,也找不到任何相关的公众账号和文章。微信当时回应说,原因在于“系统抖动,导致误拦,现在已经在逐步恢复中了”。

而在今年8月,Uber曾表示它们的微信公众号从今年3月16日起开始逐渐消失,先是杭州的账号消失,之后北京的账号也无故消失。后来,不用Uber作为名字的公众号也相继被封,几乎无一例外,Uber在微信平台上几乎被同时扫地出门。

当时,Uber曾透露,在之后的几个月里,腾讯在微信里先后禁用了Uber数十个账号。而腾讯表示,Uber涉及诱导分享。任何公众号诱导分享都会被处理,一旦内容触及违规,平台搜索都是禁止的。而后来,此次事件以各城市又重新开通新的优步微信公众号而不了了之。

惹怒了微信第一平台不说,近期Uber的“实习生门”,也让Uber中国的国内形象大打折扣。12月8日,南开大学学生马英凯在虎嗅网刊登的《我是一个被Uber开除的实习生,今天我有话说》,称在优步(天津)实习期间遭遇不公,未签书面合约,被公司开除系背黑锅。

对此,优步(中国)企业传播总监王以超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其表示,目前没有任何第三方确认,在优步中国工作的实习生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如果实习生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Uber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

王以超表示,此次“实习生门”起源于目前就职在滴滴快的的Uber前员工,其违反了竞业规定。目前优步中国已经向其提出了劳动仲裁,择日将开庭。

Uber水土不服持续

被政府部门查封之后,又接连遭遇微信的封杀。Uber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似乎并没有因为Uber中国的成立而结束。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Uber的估值虚高,竞争惨烈,而以Uber目前的业绩还不足以支撑如此高的估值。有业内人士指出,此前估值暴涨的原因是其闪电般的推进能力,但这种打法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国内却陷入泥淖。

10月8日,Uber宣布,正式入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上海雾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把业务搬到中国境内服务器上运行。未来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将达到63亿元。

除了Uber中国风光无限以外,近期外媒报道,Uber正在寻求21亿美元G轮融资,投后估值625亿美元。

而就在Uber宣布筹资消息的同一天,该公司的几个核心竞争对手Lyft、滴滴快的、印度的Ola和新加坡的 GrabTaxi等也结成了国际联盟,以对抗Uber。四家打车应用,并将在2016年年初发布相互兼容的联合产品,更好服务国际旅客群体。反Uber联 盟构成后,这四家出行公司能在其他三家公司所在国家开展业务。

其实,此次21亿美元的融资可能并非是Uber所满意的价格。有消息显示,从今年5月份开始,Uber的新一轮融资成了每月例事,一直在传说, 从未被证实。显而易见的是,比起此前的几次融资,Uber这一次似乎更麻烦。今日新闻最终坐实,此前媒体曝光Uber选择以600~700亿美元估值融 资,最终选择了下限,以620亿美元估值融资21亿美元。

虽然Uber的新利益增长点依旧在中国,但是这21亿美元到底有多少投入到Uber中国却不得而知。

11月30日在广州举行的例牌的市领导新闻发布会之中,中国优步战略负责人柳甄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在优步已投入运营的全球360多个城市中订单量排名第一,今年1至10月注册用户量已增长30倍,而在过去半年内订单量增长了5倍。

“有人愿意投资Uber,但是Uber中国却另当别论”。张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Uber和滴滴快的竞争比较白热化,为了应对激烈的市 场竞争,Uber中国采取了与Uber不太一样的比较重的方式来做应对。但是目前滴滴快的与Uber之间的订单量等核心数据相差比较悬殊。

公开资料显示,滴滴出行目前日处理订单峰值为1000万,其中专车订单400万,这400万专车订单中又有100万订单是来自北京,北京是全球 订单最高的城市;再看Uber中国的数据,柳甄透露:“中国的增长,我们曾经算过,成都5个月完成的订单量是旧金山5个月完成订单量的701倍,杭州5个 月是260倍,武汉是230倍。”目前,“广州、成都、深圳、杭州及北京的订单量都已进入(Uber全球)前十。”

“滴滴快的是用实际业绩来支撑目前的融资额和估值,虽然Uber会讲故事,但是Uber中国在短时间内难以超越国内的这一大对手。虽然有人愿意投给Uber,但是这些钱要是用在Uber中国上,投资人不一定会愿意。”张旭如此说道。

上市前夕人事大调整 华大基因海外战略收缩

  华大基因身为国内基因测序行业的龙头企业,一直备受外界瞩目,然而最近的大幅裁员和项目搁浅也将其推上风口浪尖。

近日,外媒称华大基因对其加州基因测序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以下简称CG)进行大幅裁员,但具体数量不详,克利夫·里德已经辞去了该公司CEO的职务,其超级基因测序仪RevolocityTM的上市计划也暂时搁浅。

对此,华大基因公共传播部刘旭林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CG确有大幅裁员, RevolocityTM平台相关的研发与商业活动也将被延缓,但没有就原因作出进一步解释。

在IPO前期出现这般大动作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华大基因方面虽然对于股市和市场的反应不是很在意,但这种大幅裁员会影响它的融资和市盈率。此外,CG还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裁员对其影响也会非常大。

异动

今年7月份以来,华大基因在人事变动上屡次发生“地震”,在华大任职16年的原CEO王俊辞去CEO职务,外界关于华大基因高管内斗的传闻甚嚣尘上。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认为,此次CG裁员或是由华大高层的人事变动引起的战略调整,但目前看来,华大基因对于整体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不是很清晰,这样的异动对企业发展影响重大。

目前,华大基因的估值也是市场的焦点,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出现过可以参照的相关企业,可对标的只有美国的Illumina,全球基因测序的龙头企业,当前的市值在255亿美元左右,市盈率50多倍。

2012年9月,华大基因以1.17亿美元收购了CG公司,当前拥有约200名员工。其主要产品为RevolocityTM基因测序仪,该系统一年可完成1万个基因组的测序。

外媒称,即将离职的CG公司 CEO克利夫·里德称,在王俊今夏辞去华大基因CEO之后,华大基因对公司战略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是决定将CG子公司变成华大基因的研发机构,主要任务不再是提供RevolocityTM基因测序仪。

刘旭林对记者表示,华大基因与CG将在加州山景城成立联合研发中心,专注前沿临床研究。这将为华大基因无创产前检测业务提供更多的支持,并加速其桌面测序系统进入需求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

从今年7月份到现在,华大基因经历了几次重大的人事变动,首先是原CEO王俊辞去CEO等集团职务,仅保留董事一职;9月,山东省济宁市市长梅 永红正式离职,加盟华大,出任国家基因库负责人;10月,王俊在宣告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同时,也宣告了华大基因的另外3位高管原华大基因首席运营官吴 淳、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及首席信息官黎浩担任联合创始人。

王俊的离去,被外界认为是核心团队的失血。CG这家子公司更是被华大基因寄予厚望,此时大幅裁员,也招致外界的一些消极揣测。在今年8月宣布上市计划之后,华大基因的一举一动都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暗斗

目前,华大基因除了筹备上市,还在利用孵化项目布局基因生态系统,旨在瞄准精准医疗,外界也认为是为了拓展版图,提升上市估值。

2013年,华大基因全额收购CG子公司,旨在通过反向收购上游公司来补齐仪器设备核心技术的短板。

在此之前,华大基因曾于2010年买下128台Illumina测序仪,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测序服务商,而Illumina随即宣布其配套试剂价格每年将涨价4%。

华大基因往上游收购的策略旨在打通基因测序产业链,其董事长汪建曾表示,数年内使基因诊疗成为全球医院标配。

但是外界对于CG的技术能力一直存有争议,甚至有华大基因内部人士曾对媒体透露“CG正在努力升级,华大基因考虑重新买回Illumina测序仪”的消息传出。

直到今年6月,CG在欧洲宣布推出超级测序仪RevolocityTM测序系统,这是一个超大型集成式测序仪。华大基因当时声称“一年可完成10000个全基因组测序,并将增加到每年30000个——超越所有现有的测序方案。”

目前计划搁浅,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做砸了”的信号。

但一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CG这家子公司现在对于华大基因来说已经有些“鸡肋”,研发和运营CG这家公司的成本实际高于直接向 Illumina购买设备的成本。且售卖RevolocityTM测序仪和竞争对手相比,没有太多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压低CG的人力成本也是一种合 理的战略收缩策略。虽说长痛不如短痛,但选择在上市前夕做这么大的变动倒是出人意料。

此外,华大基因今年10月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桌面测序解决方案BGISEQ-500,业内人士认为,这款产品使用到了CG的核心专利技术,更小 巧灵活,更适合临床使用,对于华大基因的战略布局意义比较重大。“在掌握了核心的技术之后,在国内已经可以实现类似BGISEQ-500这种产品的产业化 发展,没有必要在海外养这么多人的一支团队。”该人士对记者表示。

从测序服务商转向测序上游供应商,华大基因的路径与产业化应用市场的成熟度提升不无关系,随着全球基因测序仪市场的增速放缓,产业链上下游开启了明争暗斗。

瓶颈

根据Markets&Markets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二代基因测序的全球市场为25亿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8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3%。其中,二代基因测序是基因学领域中增长最快的子行业,超过基因芯片和PCR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北上广三地,提供基因检测二代测序服务的公司就已经超过百家,竞争激烈。

一家提供试剂给华大基因的公司人士对记者透露,他们既提供试剂给华大基因,但也在基因测序行业中与其展开竞争,关系比较复杂。

国内也有十多家基因治疗概念股和许多非上市公司受到资本的热捧。达安基因、迪诊断及紫鑫药业等也在分别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基因测序服务并生产相关仪器及试剂。

而在产业链上游,由于仪器的高技术壁垒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主要以Illumina、罗氏等几家欧美企业为主导。业内人士认为,在中下游的试剂耗材方面,国内企业尚存在一定的机会,因为测序仪器未来或将免费赠送,可将赢利点放在试剂耗材和服务端。

就测序服务本身来说,技术水平要求较低,需要大量人工。而中国享有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未来或出现像富士康这种规模的第三方检测工厂。

目前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已经降到1000 美元以下,未来这一数字还将持续下降。目前主流的的二代测序技术已经走进临床,在肿瘤分子诊断领域、遗传病筛查领域和产前诊断领域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

一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无创产前检测(NIPT)作为二代基因测序应用最成熟的领域,市场价格在2000~2500元左右。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二代基因测序产业的市场规模还将扩大到200亿元左右。

此外,精准医疗在我国也迎来了政策风口。

今年以来,先后公布了成立中国精准医学战略专家组、在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公布产前筛查与诊断高通量测序试点单位以及放宽审批等利好政策,刺激企业纷纷推出新产品。

但是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基因测序行业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比如CFDA和卫计委分两条路在推进,但是监管方不明;美国有类似妇产科联盟这 样的专业和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给予相关建议,但在国内相对缺失;此外,还存在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卫生标准和准入门槛等的制定工作难度较大的问题。

網爆章子怡提早當媽!在美產子

網爆章子怡提早當媽!在美產子
章子怡近期鮮少出席活動,外傳她已肚皮有喜。
網爆章子怡提早當媽!在美產子
網傳章子怡提早當媽,已在美產子。(圖/取材自全民星探)

大陸影星章子怡傳在美國生了!章子怡日前被傳有孕並在洛杉磯待產,原定預產期在年底或明年1月,不過根據「關愛八卦成長協會」爆料,章子怡已在美國順利生產,汪峰第3度當爸。

章子怡今年喜事不斷,年初在生日派對上被驚喜求婚,5月被爆已和汪峰領證結婚,近期更傳出肚皮有喜,日前大陸導演魏楠說溜嘴,間接確認章子怡真的懷孕,陸媒《全民星探》上月底也拍到章子怡挺大肚的模樣,與汪峰十指緊扣逛街。

而《全民星探》報導昨(12日)指出,根據「關愛八卦成長協會」爆料,來自美國月子中心的工作人員透露,章子怡疑似在美國已生產,外傳寶寶是個小男孩,不過消息尚未獲得雙方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