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讲述珠穆朗玛峰雪崩险情

佛教的经幡在帐篷附近飘扬,一架救援直升机从珠峰大本营起飞。

佛教的经幡在帐篷附近飘扬,一架救援直升机从珠峰大本营起飞。

罗伯托·施密特(Roberto Schmidt)是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南亚首席摄影师。当强烈地震引发雪崩时,他正在尼泊尔的珠峰大本营。他所拍摄的雪崩及其后续影响的照片惊心动魄,被发表在了世界各地。49岁的施密特在与詹姆斯·埃斯特林(James Estrin)的电话交谈中回忆了自己的这段经历,以下是经过编辑的谈话内容。

雪崩后,帕桑·夏尔巴在被压塌的帐篷里搜寻幸存者。

雪崩后,帕桑·夏尔巴在被压塌的帐篷里搜寻幸存者。

:你为何会在大本营?

摄影师罗伯托·施密特和记者阿穆·康南皮利在从珠峰大本营返回加德满都的路上交谈。

摄影师罗伯托·施密特和记者阿穆·康南皮利在从珠峰大本营返回加德满都的路上交谈。

:一年前那次灾难性的雪崩共导致16名夏尔巴人向导丧生,我们原本打算在大本营制作几个相关报道。记者阿穆·康南皮利(Ammu Kannampilly)是法新社尼泊尔分社社长,她当时和我在一起,也在拍摄视频。地震发生时我恰好在那里,这纯属巧合。

:当时的情况如何?

:完全出人意料。我们刚刚抵达那里,我走在同事阿穆前面一些,我们待在一个徒步旅行公司在那儿 设立的帐篷营地里。我去了主帐篷——一个用餐帐篷——它可能5米长,2.5米宽。当时我就在那里进行登山后的放松。大本营的海拔有5000多米,对于那些 不适应它的人,这个高度可能会让人非常吃力。阿穆走进来和我开玩笑,然后地面就开始震动。

有意思的是,我以为震动是由雪崩引起的。我完全不知道雪崩正在形成,而且它是由一场大地震引起的,它的震中就在 加德满都西边一点。我们走出帐篷,想看看是什么情况,然后我们就听到了那种巨大的、轰隆隆的声响。尽管我远非专业登山者,也知道即将有事发生。当天阴云密 布,抬起头时什么都看不到。

这种噪音变得越来越深沉而强烈,阿穆冲进帐篷去拿相机。我转向左边,抬起头,大规模的爆炸性雪崩突然冲破云雾。 我刚好来得及举起相机,拍了三帧。当我朝取景器里看时,我想,“天呐,我离得太近了。”我连忙躲进帐篷,朝阿穆呼喊“趴下,趴下,趴下!”,因为这东西就 在我们头顶。我不记得是趴在地上,还是躲到桌子下面了。

突然吹来一阵风,雪崩像波浪一样涌来。就像是你在海上的时候,对波浪的大小估算有误,一个浪打来,砸到你头上,让你整个人翻来滚去,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我最后后背着地,停了下来,我认为我的腿旁边可能有张桌子保护了我。我只能听到“啪啪啪”的声音,雪正在我的头顶堆积。我当时很慌,心想,“我不想死。我要被活埋了。我不想这样死去。”

我当时为了保住性命,奋力挣扎,试着不让任何东西遮住我的脸。突然间,四周一片寂静,一切都结束了。

当时阿穆呼喊道,“罗伯托、罗伯托”,我问她是否还好,她说还好,但她其实处在疼痛之中。那时,两只手伸了过 来,抓住我的手臂,把我拉了上来。那个夏尔巴人此前躲在了一根圆木下面,他当时正在试着把我们从雪里拉出来。我的左腿被绊在了一把椅子下面,头顶上有无数 的东西。当我站起来时,发现自己基本完好无损,胳膊和腿还能动。我是有意识的,在当时感觉自己似乎头脑清醒,我想,“我还活着;可以开始了。”

:这真的太幸运了。

:第一,在地震期间身处大本营;第二,能在雪崩中活下来,这样的几率有多大?哇,刚才发生了什么?然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经历了一个重大事件,我活了下来,接着需要开始工作。

帕桑·夏尔巴(Pasang Sherpa)是个非常不错的人,心胸宽广,我请求他帮我寻找相机,他照办了。他找到了相机,把它递给我,当时相机基本被包裹在一个冰块里。而且,天呐,它还能用!所以我尽力对它进行了清理,他则去其他帐篷寻找幸存者了。

:你还活着,而且你的相机还能工作。你做了些什么?

:我们的一个搬运工的腿受了伤,很可能是骨折,所以我们拿出一个睡袋,做了一个临时担架。我们把他抬走后,我开始拍照片。当时有个救援人员跟我讲,我应该停止拍照,去帮忙。我说,“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最后,我以非常有限的知识帮了一点忙。

我把一个完全处于震惊之中的人带到了一个为伤势并非特别严重的人准备的医疗帐篷里。他的腿已经不听使唤,并且一直在说他不想死,想见自己的儿子。我告诉他,我有个3个月大的儿子,我们一边走,一边谈论他们。我把他留在帐篷里,然后回去,拍了更多照片。

:听起来好像你的举动都是下意识的。

:我知道我经历了一个重大事件,我需要工作。我当时还处于震惊之中,而且行动非常困难,因为我们还不适应那个高度。你只能尽力而为。

:你是如何把图片发出去的?

:天气真的非常、非常糟糕,所以我必须等到次日上午才能连上我的卫星终端和电话。上午第一件事,直升机开始抵达大本营来转移那些伤势严重的人,所以我还要传输那些照片。

在这段时间,有很多余震,你能听见附近有雪崩,但你看不见它们。

:听起来很可怕。

:对那些不习惯这种情况的人,真的非常可怕。

:你原来也曾身处险境——你曾做过战地记者。

:问题是,你不知道,也不是非常理解正在发生的事。

自然的力量非常强大,超出了你的控制范围。在战争中,你还可以思考,“我应不应该再靠近一点,我是否不该靠得更近了?”这是一种直觉。你可以看到别人的反应。似乎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出选择,冒险或不冒险。所以,从某种层面而言,你似乎拥有一点控制权。

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都没有。你就是在那里而已。你无法控制任何事。事情发生在你身边,你只能祈祷有人在守护着你,你能顺利扛过一切。

尽可能快地工作,尽最大努力工作,拍够了后就赶快离开。风险很高,你真的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因此一旦拍完足够的照片就马上离开。

:你是怎么下山的?

:我一发现自己已经拍了很多关于撤离的照片,我就觉得冒险留在那儿拍更多照片并不值得。因此,我尽可能快地传输照片,我甚至都没检查照片是否传到。我关掉了所有器材,开始往下走。40分钟后,发生了一次非常强烈的余震,我能听见另一场雪崩到来的声音。

我们走下山,在路经的第一个小镇停了下来,吃点东西,然后继续上路前往下一个城镇。大约走了四个小时。周二,我们乘坐直升机到了卢卡拉,周三抵达加德满都。

:你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什么?

:我早就知道大自然非常、非常强大,而我们非常渺小。我们觉得我们能够掌控事物,实际上却做不到。现在,我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我觉得自己非常、非常幸运,能够出现在那里,而且活了下来,可以讲述这些故事。作为一名记者,我再次见证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凝聚力。大家齐心协力,每个人都在帮忙。看到人们一起渡过难关,总能让人感到欣慰。

你总会陷入帮忙还是拍照的两难境地。这种纠结不会停歇。你在那一刻会怎么做?你的决定是什么?

与帮助别人相比,我觉得自己更擅长拍照,因为我知道该怎么拍照。这是我的工作。但如果有人需要帮助,就要尽力帮忙。我不是医生,但一句友善的话,或者这里那里帮点小忙,都会大有帮助。我觉得两者兼顾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一个中国矽肺患者的真爱故事

何全贵是尘肺病晚期患者,曾在非法小金矿当过多年矿工。四个月前,他的双肺接受了手术。图为何全贵和妻子米世秀在自己家中。

何全贵是尘肺病晚期患者,曾在非法小金矿当过多年矿工。四个月前,他的双肺接受了手术。图为何全贵和妻子米世秀在自己家中。

何全贵成天躺在床上,身体连接着一个把空气输送到他肺里的破旧的氧气机。机器发出单调的声响,时不时穿插着他喘不上气来的咳嗽声。上世纪90年代,和很多居住在陕西山区里的老乡一样,他响应政府号召放弃务农,为谋得更好的生计而外出打工。

卧床不起后,妻儿陪着呼吸困难的何全贵。

卧床不起后,妻儿陪着呼吸困难的何全贵。

他去了一家非法金矿工作。这样的金矿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同时也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何全贵患上了矽肺病。这是中国最普遍的职业病尘肺病的一种。

在医院里,何全贵吃力地上楼。要再爬几步楼梯,他才能到达诊室。

在医院里,何全贵吃力地上楼。要再爬几步楼梯,他才能到达诊室。

如今,只要他一下床,就经常会瘫软在地,无法呼吸。通过治疗可以延长他的生命,缓解痛楚。可是,尽管他在矿场工作了七年时间,他既没钱,也不享有福利。

如果不是2011年他在自家的水果摊遇到了摄影师沈绮颖(Sim Chi Yin), 他很可能已经离开了人世。沈绮颖来到他所在的偏远村庄是为了记录肺病对外来矿工的摧残。为了突显问题的紧迫性,需要寻找一个垂死的矿工作为主角,她很快便 选定了何全贵。何全贵在2004年得知自己患上了矽肺病。妻子米世秀、儿子何进波和他一起住在一间老旧的土房里,全家人一起贩卖水果。沈绮颖待在水果摊上 面的一间空房里,在摄影的同时,她尝试着说服夫妇二人允许自己走进他们的生活。尽管一开始是想要讲述有关矽肺病的故事,但是沈绮颖很快便发现了另一个角 度。

“我意识到,这个故事不光是说中国的偏远农村里有一个垂死的人,”沈绮颖说。“这是一个普世的爱情故事。”

“他们之间的爱是如此的热烈、外露和纯粹。即便是现在,他们仍然会相互依偎,像少年一样打闹,”她说。

沈绮颖在拍摄了一周后返回家中。因为夫妇俩对长期跟拍不感兴趣,她感觉到计划可能无法实现。然而,六个月后,何全贵的妻子打来了电话,绝望地哭诉着向沈绮颖求助。

沈绮颖联系了一名调查记者。这位朋友开设的一家机构专为患有矽肺病的贫困人士提供帮助。他们为何全贵筹集了1万元人民币,让他能够入院接受治疗。沈绮颖飞去西安接何全贵。他当时无法行走,只能由妹夫背着。

沈绮颖在医院待了很长时间,“既是看护,又要插科打诨来振奋他的精神,”她说。夜里,她会回到酒店房间里啜泣。 沮丧的何全贵曾说,如果治疗失败的话,想让沈绮颖带他走,杀了他,再把他的尸体扔掉。这次治疗成为了一个转折点。对于何全贵而言,沈绮颖不再是一个陌生 人,而是用他的话来说成了“救命恩人”。从那时起,不论何时到访,沈绮颖都住在何全贵的家中,他们一家人和她的关系也变得亲近了。沈绮颖的介入改变了这个 故事,她自己也承认,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职业道德,但是她认为这是形势所迫。

“我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一个摄影师,”她说。“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师,我希望在大事上带来改变,但如果有机会让一个人的生活发生具体的变化,不去做的话就不对了。”

过去四年里,沈绮颖用了大量时间记录何全贵经历的困苦。她住在何家,睡在隔壁屋子里,听着氧气机的嗡嗡声。有一次,当何全贵企图在凌晨自杀时,她被惊醒了。

沈绮颖在日记里写道,何全贵说:“我这一次彻底不抱希望了。大声哼哼、气短。如果是个有钱人,就不一样了。我会 去城里的医院,用最好的药,还能再多活几年。但我没钱。”有时会为《纽约时报》拍摄图片的沈绮颖,此时已经转移了注意力,致力于在何全贵的有生之年,把他 的故事刊登出来。尽管这些影像颇能打动人,但却鲜有媒体接收。

“我给大概15或20个编辑看过照片和视频。有些人都看哭了,但没人愿意刊登,”她说。“这不是一个迷人的话题,照片也没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她接着说,它们不是那种过度加工的朦胧的黑白照片,也不是精美的肖像照。

“这个故事和我本人、我的见解或审美无关,”她说。“它讲的是一个垂死的人,以及他的家庭遭受的影响。讲的是中国的头号职业病,就这样。”

《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是唯一认真考虑登出这个故事的刊物。但最终,10页篇幅的版面还是没能问世。不过,一段介绍何全贵的视频,放在了杂志网站的图片博客Proof上。

现在,何全贵有一部廉价的智能手机,能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患矽肺病的矿工分享健康讯息。何全贵体重不到90磅(约合41公斤),但沈绮颖说,他“依然在坚持”。为了让他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沈绮颖对他说,他必须活着看到自己的视频和图片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本月,中文新闻和图片网站腾讯刊发了相关照片和视频,并从读者那里为何全贵筹集到了10万元人民币。现在,何全贵能够去医院重新接受治疗,还一部分债,再修补一下漏雨的屋顶。

上周,何全贵给沈绮颖发了一条短信:“没想到我能坚持活到现在,能亲眼看到这一切,能亲身享受这种合作的果实,让它延长我的生命。”

权力的美学:看领袖们喜欢怎样的肖像

Alejandro Almaraz

十九世纪的苏格兰作家托马斯· 卡莱尔(Thomas Carlyle)等著名的聪明人士曾大力宣扬伟人理论,其主要思想是,历史原本是一团没有形状的牛肉馅,直到出现了一位伟大人物,将其塑造成一个坚实的汉 堡包。至少用某种语言来说是这样。当然,卡莱尔有过同时代的批评者,但面对亚历杭德罗·阿尔玛拉兹(Alejandro Almaraz)艺术摄影项目 《权力的肖像》(Portraits of Power)中的图片,卡莱尔也许会重新考虑自己的理论。

阿尔玛拉兹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位摄影师、教师兼研究人员,他把各个国家领导人的肖像叠加起来,合成为一个框架 中的图片,得到这些呼风唤雨人物的幽灵般的千层饼。这些历史重要人物的个人肖象、这些成为纪念碑和雕塑的个体形象,被叠加成具有高度同一性的图片。这个项 目主要由男性构成,只有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意志坚强的、钢盔般的头发颇为突出,但是,从这些合成中认出具体某位伟人并不是项目的目的。

阿尔玛拉兹指出,领导人如何把自己呈现在人民面前的方式具有同一性,这是一种“权力审美”,他说。

“这个计划的想法很简单,”阿尔玛拉兹说。“我在尝试展示权力如何刻画自身。”

为了制作图片,他带着自己的相机一头扎进图书馆,建了一个他称之为“小照相馆”的工作场所。他翻拍了一些不容易 找到的肖像,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包括了一些画像,他制作的图片有些结合了几十个面孔。有些则没有那么多:朝鲜金氏王朝的肖像叠加看上去比较容易认,因为由 于没有任期限制,金家人把持权力的时间长得多。牙齿只是在近代肖像中才出现的— —权力在20世纪是紧咬牙齿的微笑。

就这样,阿尔玛拉兹迫使观众从汇集的整体上思考权力,把权力作为一个匿名或单一的社会学研究对象。让我们来看看 世界领导人的共同特征吧:20世纪的美国总统喜欢胡子刮净的样子。他们都是白人(幻灯片2)。南非自从结束了种族隔离制度以后,所有的总统都是黑人。大日 本帝国的首相喜欢穿耀眼的制服;芬兰总统喜欢穿西装。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的肖像有更多的面部、而且眼睛直盯着你,像是用颤抖的手拍下的一张可怕的护照相片。墨西哥总统坐在离相机远点儿的位置上,而且喜欢用书架作背景。

同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阿尔玛拉兹如何组合图片。“头的位置,背景中的人,如果照片中的这些东西有变化,我 就开始制作一张新图片,”他说。“照片决定了我何时结束一个系列。”在一个时间框架内,比如在1917年至1991年的苏联,共产党政权的领导人以类似的 方式展示自己,因此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但苏联之后的俄罗斯联邦总统寻求更多的,不是“无所畏惧的领袖”的形象,而是一种“你看,我们是开放的、身 着单调西装的全球主流政治家,我们欢迎你们的企业,我们不会伤害你们”的形象(除了普京)。

卡莱尔相信英雄、相信英雄个人用一个时代的原材料塑造历史的能力。但是,从21世纪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似乎已经过时了,阿尔玛拉兹的合成图片具有在瞬间和视觉上挖该理论墙角的作用。许多人以21世纪的角度,对权力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对自称能给人们带来好处的权 力,所以,这些合成图片中幽灵般的形象暗示了权力的恐怖,就连阿尔玛拉兹都感受到了其令人不安的特征。

“实话说,这不是那种我想挂在我房间里的图片,”他说。“但我觉得他们中的一些很美。”

锡伯族:最后的满语继承者

十月,在察布查尔县小学上学的孩子们。在此上学的汉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和维吾尔族孩子们需要学习锡伯族语言。

十月,在察布查尔县小学上学的孩子们。在此上学的汉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和维吾尔族孩子们需要学习锡伯族语言。

中国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1764年,几千名绝顶忠诚和以马术获得赞誉的满族士兵听从皇帝的召唤,带着家人和牲畜开始长途跋涉,从中国的东北来到大清帝国最遥远的边陲,也就是现在被称为新疆的中亚地区。

十月,查尔县,工人在看一个半月出版一次的锡伯族语言的报纸。

十月,查尔县,工人在看一个半月出版一次的锡伯族语言的报纸。

那是一个长达18个月的艰辛旅程,不过,他们的安慰是:完成了平定西部边境的任务后,这支队伍将被允许带家人返回家乡。

“他们在这里非常想家,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重返东部,”56岁的佟浩说。佟浩是那些移民的后裔,移民属于满族的锡伯族分支,部队抵达这里时早已非常虚弱和疲惫不堪。“但不幸的是,他们未能如愿。”

两个半世纪过去了,事实证明,住在这个农村县的大约3万人(他们认为自己是锡伯族人),不仅在民族研究上让人好 奇,而且是一处语言学的富矿。随着中国东北地区最后一小部分会说满语的人死去,锡伯族人已经成为满语唯一的继承者,满语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强大帝国之一的官 方语言。大清帝国的领土从印度延伸到俄罗斯,也构成了现代中国领土的地理基础。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满清王朝,之后的几十年里,普通话彻底击败了满语,甚至包括在 森林遍布的东北地区,这里曾是满语的大本营。不过,在靠近哈萨克斯坦边境的这个干旱、遥远的地方,锡伯族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却帮助其维持了满语的活力,尽管 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它的存在差不多已经被人们忘记了。

对于研究满文的学者、尤其是那些热衷于把中国各地档案馆里保存的成堆的清代文献翻译出来的人来说,找到这么多活生生的满语者,真是一个上天赋予的机会。

“想象一下吧,如果你从事古罗马文化研究,去了罗马,讲了拉丁语,发现那里的人能听懂你的话,”哈佛大学从事满 清研究的专家欧立德(Mark C. Elliott)说,他说记得自己2009年第一次在察布查尔县大街上遇到一位锡伯族长者的经历。“我用满文问他老城墙在哪里时,他眼都没眨一下。那是一 次美好的经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然而,尽管当地政府尽了最大努力,包括在小学中实行语言教学,和资助一份每周出版两次的报纸,锡伯语面临着世界上许多语言的共同命运:会说该语言的人数不断下降,语言面临着消失的前景。

出版物Ethnologue认为中国有近300种现用语言,随着少数民族人士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国官方语言普通话,这些语言中有一半濒临深渊。据网站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统计,这些濒危语种中,有20种语言的使用者已不到1000名。

虽然这里的许多年轻人在家里仍说锡伯语,但他们中很少有人认识锡伯语的书面印刷体,这种书写体由121个字母组成,书写方式是从上至下、从左到右。前不久的一天,在《察布查尔报》(一份拥有四个版面、主要翻译官方媒体报道的报纸)的报社,72岁的教师兼翻译家何文君(音)说,他担心自己的儿子辈和孙子辈们不会读写锡伯文。

“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联系我们身份的纽带,语言让我们感到彼此间的亲近,”何文君说,他曾在把满清王朝文件翻译成中文上花了几十年的工夫。“我不知道我们的母语还能存在多久。”

尽管通婚以及向中国其他地区进行的移民,淡化了锡伯族的身份认同,但这个民族对自己的历史仍保持着自豪感,尤其 是他们在帮助扩大中国边境地区版图上所起的作用。清兵把长期以来在大清帝国边境地区制造麻烦的游牧民族赶尽杀绝之后,是满清皇帝委派了锡伯族人到伊犁河谷 来定居的。

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仍不断有叛乱发生,其中许多次是当地的维吾尔族人领导的,这些叛乱让锡伯族驻军忙个不停,有时还让其人数大减。1867年的一仗几乎让锡伯族人口减少了一半,降到1.3万。

1970年代之前,锡伯人仍然与伊犁河对岸城市伊宁的哈萨克人和维吾尔人不相往来。锡伯人吃猪肉,宗教融合了萨满教和佛教,因此很少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通婚。

“我们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把船划到河的另一边,”61岁的退休林业官员佟志先(音)说。他在该县新修的历史博物馆里表演传统的锡伯族歌舞。

锡伯语从满语开始逐渐演化,吸收了来自维吾尔人、哈萨克人、蒙古人甚至途经新疆的俄罗斯人的词汇。普通话中的外 来词很少,但锡伯语吸收了像pomodoro(西红柿)、mashina(缝纫机)和alma(苹果的维吾尔语)这样的名词。锡伯语据信与突厥、蒙古和朝 鲜语有关联,学者们说它拥有高度的语音多样性,因此使用者可以轻松地发出其他语言的声音。

“我们和其他族群竞争,但我们人数很少,其他人也不讲我们的语言,所以为了生存,我们就只得去学习他们的语 言,”佟浩说。他是一位工程师,在县里的供电公司工作,也是当地锡伯族语言和历史促进团体“锡伯族西迁文化研究会”的副主席。“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非常擅长 于学习外语的原因。”

中国领导人早就看中了这样的语言天赋。1940年代,年轻的锡伯人被派到北部学习俄语,共产党在内战中获胜后,他们为其担任口译员。近年来,中国政府将锡伯语使用者调到北京,帮助翻译浩繁的清代档案,其中很多都是皇帝的信函,很少有学者能读懂。

“如果你懂锡伯语,很快就能读懂清代的文献,”58岁的赵志强说。他是1975年从察布查尔县被派到北京的六名学生之一,现在是北京社科院满学研究所的负责人。“这就像是打开清代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但是,政府的慷慨资助可能不足以拯救满语。这里的县博物馆里,有大量描绘锡伯族西迁经历的立体模型,但佟志先大部分时间都是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在表演。一个新节目表现的是锡伯妇女快速转动非常大的刀子,演完之后,佟志先表示,他有可能是最后一代保持这种传统的锡伯人了。

“年轻人对这种事情就是不感兴趣,”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说。“当然,他们可以在学校里学一些锡伯语,但一旦离开教室,他们就直接改用普通话了。”

北川景子套300萬婚戒入政治豪門 閃嫁日本前首相外孫

日本佳話
29歲日本女星北川景子閃婚嫁入政治豪門!她宣布於昨(1月11日)上午11點11分與已故前首相竹下登外孫──搖滾歌手DAIGO登記結婚,DAIGO下午在記者會 表示,去年8月跑完日本電視台慈善節目《24小時電視》的100公里超馬後,以「KSK」(日語「請嫁我」的第一個字母)向景子求婚,景子笑說:「戒指美 到我不小心把盒子掉地上!

他倆昨中午同時在各自的部落格公布喜訊,DAIGO平常就喜歡將日文句子以英文縮寫表達,景子聽到總是笑個不停,於是他求婚也用這招。景子透露,被求婚的當 下緊張到笑不出來,DAIGO突然送上2克拉鑽戒,讓她又驚又喜。DAIGO送的鑽戒是有「鑽石之王」之稱的美國珠寶品牌Harry Winston,價值約300萬元台幣。

DAIGO喊想生3個

5年前DAIGO客串景子主演的日劇《LADY》,2年前1月11日於綜藝節目《周二驚喜》再次碰頭,擦出火花。景子很喜歡數字「1」,於是選在2年後的1 月11日11點11分登記結婚,DAIGO打趣:「11月結的話會更多1啦,但真的等不及了!」並透露「自想生3個孩子」。
談到新婚夫,景子說:「他對工作認真態度很吸引我。」DAIGO則表示,一開始就以結婚前提交往,謙稱「她完美到配我有點可惜」,但景子非常喜歡他的搞笑梗,讓他很有成就感。

收服婆婆成媳婦

他講話時,景子笑個不停,DAIGO指著她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她!」還說她優點太多,可能需要花24小時才說得完。最後他展現「諧星魂」,叫大家不要問太多,「要留一點上節目的時候講」。
景子2003年參加流行雜誌《SEVENTEEN》模特兒選拔脫穎而出,曾被傳入行前混過太妹。DAIGO出身政治世家,他媽媽因景子是藝人又是菸槍,一度不贊成兩人交往,但去年下旬態度改變,還和景子一起去看DAIGO演出。
DAIGO演出的日劇《彼岸花》明天首播,景子的新片《彷彿之彷彿》則於周六在日本上映,結婚喜訊成了最好的宣傳。

搖滾唱將結縭人氣女優

北川景子 29歲(1986/8/22)
●出生地:日本兵庫縣
●身材:160公分/體重未公開 30B、21、32
●背景:傳中學時期曾混太妹,祖父是開業醫師
●學歷:明治大學商學部畢業
●出道:2003/雜誌模特兒
●重要作品:日劇《零秒出手》、《HERO2》
●緋聞:山下智久、宮尾俊太郎、木村了、向井理、玉木宏、城田優

DAIGO 本名:內藤大湖 37歲(1978/04/08)
●出生地:日本東京都
●身材:178公分/55公斤
●背景:外祖父竹下登為日本前首相
●學歷:玉川大學文學部藝術學科肄業
●出道:2003╱歌手
●重要作品:單曲《MARIA》、綜藝節目《志村動物園》
●緋聞:黑澤優、山本彩乃、益若翼

中国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受贿一审获刑15年 受贿逾2000万

路透北京1月12日 – 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消息称,中国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周二对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处其有期徒刑15年,没收个人财产100万元人民币。李东生当庭表示不上诉。

中国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显示,李东生因严重违法违纪于2014年6月被开除党籍。2015年10月,天津市人民检察院以受贿罪对李东生提起公诉,指控其利用职务便利等帮助他人,收受他人财物共计2,198万余元。

李东生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公安部副部长、党委副书记(正部长级),副总警监警衔;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近日表示,反腐败斗争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持续保持遏制腐败高压态势。

希拉里提议向美国最富群体征收“附加税”

路透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1月11日 – 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周一表示,建议向年收入超过500万美元的最富裕纳税人群体增税4%。

希拉里竞选团队的一名成员称,这项针对占美国人口0.02%的最富裕群体的所谓“附加税”,在接下来的十年会带来1,500亿美元的税收。

在上月的竞选活动中,希拉里承诺支持建立“巴菲特规则”(Buffett rule),“股神”巴菲特参加了当时的竞选活动。“巴菲特规则”提议对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群体实施至少30%的税率。

“我想更进一步,对百万富翁征收合理比例的附加税,这是因为目前我们在这方面落后了,我们需要让富人及企业付他们该付的那份钱,这样我就能履行我的承诺:我不会对中产阶级增税。”希拉里周一在爱荷华州的一个竞选活动中称。

希拉里的竞选团队称,希拉里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发布更多的税收提议,旨在“确保富人付他们该付的那份钱”。

一韩裔美国公民因涉嫌间谍活动被朝鲜扣押–CNN

路透首尔1月11日 – CNN报导称,因颠覆朝鲜政权罪被判终身劳改的加拿大牧师林铉洙称,他一天有八个小时在集中营挖洞;加入美国国籍的移民Kim Dong Chul称,他因从事间谍活动被朝鲜扣押。

若Kim Dong Chul被扣押获得证实,则为已知的目前被朝鲜扣押的第二名西方公民。CNN报导称,Kim Dong Chul现年60岁,来自弗吉尼亚州的费尔法克斯,因涉嫌为韩国从事间谍活动遭扣押,已请求韩国或美国政府施救。

韩国出生的加拿大籍牧师林铉洙是加拿大一教会负责人,去年2月被朝鲜扣留,去年12月被朝鲜当局以图谋颠覆朝鲜政权罪判处终身劳改。

“我原来未从事过体力劳动,因此一开始很艰难。”林铉洙通过翻译用韩语对CNN称。“但现在我已经习惯了。”

林铉洙的家人随后在加拿大发表声明,敦促加拿大政府加快外交磋商,尽快让林铉洙获释。

加拿大外交部一位发言人称,政府“正在努力寻求关于他案子的解决方案”,政府关心他的权利和健康状况,但目前没有进一步的信息可以分享。

Kim Dong Chul在采访中对CNN称,他代表“韩国保守派人士”从事间谍活动,去年10月被捕。

“我的工作是拍摄军事机密和丑闻场景的照片。”

美国驻韩国大使馆称他们知道相关报导,但没有进一步置评。

美国国务院一位官员拒绝对上述报导置评,称公开谈论被扣押美国公民的具体案件,会令营救这些人的努力复杂化。

长远看粮食供求紧平衡不会改变 保障粮食安全压力不轻–中国发改委

路透北京1月10日 –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表示,从长远看,粮食供求紧平衡的状态不会改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不会减轻。要认真应对粮食增收难度加大、粮价下行压力较大、粮食流通补短板的领域仍然较多等三方面挑战。

中国国家粮食局网站援引他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今年要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完善储备粮吞吐调节机制。

会议称,要突出抓好粮食收购。加快建仓修仓进度,加大调销腾库力度,多渠道消化不合理库存,充分利用社会仓容,千方百计扩大收储能力。

突出抓好安全储粮和储备管理。积极采用绿色生态储粮技术,进一步规范千吨囤等简易设施储粮技术。今后新粮收储一律不允许再搭建蓆茓囤。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储备管理与企业经营彻底分开,管住管好政府粮食储备。

2015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总量连创新高,全年超过8,000亿斤。建设现代化仓容1,388亿斤,维修改造“危仓老库”2,460亿斤,粮食收储能力比“十一五”末增长32%。

中国国土资源部:今年全力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 力争年底前完成并颁发新证

路透北京1月10日 – 中国国土资源部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要全力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推动地方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有效运转、规范工作,力争年底前全国所有市县都能够实施统一登记并颁发新证。

国土资源部网站刊登的新闻稿提到今年的七项工作称,出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指导意见,抓紧研究起草不动产登记人员管理、信息查询、证书监管以及权属调查等相关办法和政策,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功能。

切实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尽快上报106个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确保划定任务及时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力争年内全面完成重点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提出法律修改建议,研究制定制度机制,做到修法与改革同步推进、相向而行。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要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基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

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制定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出让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探索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体系。抓紧制定实施全面推进生态国土建设的指导意见。

稳步推进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深化矿业权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完善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制度,有序下放矿业权审批权限。对国家出资探明的资源储量,摸清家底,规 范评估,有偿处置。研究开展由储量评审转为储量登记的制度改革。配合钢铁、煤炭等去产能工作,及时调整矿业权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