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栋驰经方明医堂Lee’s Acupuncture Center

李栋驰医师,原名李彬。专治:头痛、偏头痛、肩颈痛、腰痛、手部疼痛;面瘫、中风后遗症、严重失眠、焦虑、抑郁、心脏病、慢性肾脏病、三高症、糖尿病神经病变、风湿、类风湿、大人小儿湿疹、发烧感冒、哮喘、严重便秘等内科症,以及调理月经、不孕、妇女产后康复调养丰乳美神,减肥修身等妇科问题。

李栋驰医师师从李毅存及倪海厦先师及倪伯时大师。曾参加倪海厦先师人纪班学习及长达半年时间的跟诊学习。擅用仲景医圣之经方及孙思邈大医之千金要方。

李医师家族在三藩市拥有经营近20年之永隆参茸药材行及诊室,中半岛诊所。目前只接受预约治疗。三藩市及中半岛诊所提供诊证中药及治疗手法。

李医生每天晚上会用两小时整理病案,与倪师人纪班部分同学研讨学术,钻研医术及诵念《妙法莲华经》增进自身修为。病人如需垂询普通病情问题,请在每天早上7点-晚上6点之间电话或者微信联系李医生。如有紧急情况,请随时联络,例如当你突发李医生所授之中风前兆任何一个,即使半夜时间,也建议即时通电。

李医生会定期组织有善心及佛性志同道合者在湾区进行放生仪式。有兴趣者请与李医生联系。

预约确认后,病人如要取消,请提前24小时与诊所沟通。当天取消者,诊所仍按收费标准收取诊金。

小儿不能服用汤剂者,诊所可提供台湾制造之科学中药粉或中成药丸代替。如成人不能接受汤、粉、丸、散,请勿浪费您宝贵时间接受诊治。

李医师明白到慢性病患焦急的心情,但是对于病人痊愈的时间无法做出任何承诺,只会根据个人体质尽力医治。部分内科,妇科病例请上facebook及twitter李医师页面浏览。

经方名医堂李栋驰敬上

诊所地址:

中半岛诊所
2171 Junipero Serra Blvd. #590, Daly City CA94014
Tel: 650-4554324

三藩市永隆参茸药材行
李栋驰医师之父亲李伟藩医师驻诊,由李栋驰医师针灸
经营参茸燕窝 药材 中成药 食疗汤包
479 Ellis St., San Francisco CA94102
Tel:415-7763982 Cell:650-4554324

環球搬家公司 Universal Moving Company

寰球搬家是湾区专业的搬家公司, 执照齐全,百万保险,服务全湾区, 响誉美加,诚信靠谱,首选之佳

居民搬家,公司搬家,厂房搬迁,各式钢琴,大小搬家,拆装货柜,豪宅搬家, 各式搬运。我们提供优质服务丶价钱合理丶家具绝不损坏丶免费打包,专业的包装纸及毯子,包装您的家惧。我们还提供专业的垫子,铺在您的地毯木板上,可以保证您家中的清洁。

我们所有员工都是经过专业的训练,讲求专业团队精神,我们还提供百万保险。

我们的宗旨是:

1.安全准点服务好;2.尊客爱货态度好;3.轻装轻卸搬运好;4.特需要求完成好;5.合理收费信誉好。

☆☆☆保证专速搬家。所有的员工经过专业培训和多年经验

☆☆☆免费:毯子,箱子,大衣箱包装膜,等等。

☆☆☆服务:全湾区, 加州

网址: www.68moving.com

微信号: universal_moving

电话号码: 415-928-9635

包凡:一个靠“关系”崛起的中国投资银行家

包凡一个中国投资银行家的诞生

仅仅在2014年,华兴资本就完成了近50个私募融资及并购项目、7个IPO项目、2个可转债项目,总交易金额超过了110亿美金。身为创始人兼CEO的包凡想把华兴做成一家百年老店——他的意思是,中国有机会出现一家世界级投行。

2014年5月22日,早晨8点多,纽约天色阴沉,天气预报中的雨还没有落下。华兴资本CEO包凡出现在时代广场4号纳斯达克MarketSite大厦直播间。他是来观礼京东上市的,所以难得正经穿了深色西装、打了领带。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正在台上彩排,第一轮结束,他冲台下喊了一声,“老包,等会儿你也上来。”

京东IPO的联席主承销商一共6家——美林证券、瑞银证券、华兴资本、Allen &Company、巴克莱和杰富瑞斯。其中包凡创立的华兴资本是唯一的中国投资银行。6天之前,包凡刚参加完聚美优品在纽交所的上市,华兴资本也是聚美优品IPO联席主承销商。

仅仅2014年前5个月,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就有8家,京东是其中体量最大的,用纳斯达克总裁鲍勃·格雷菲尔德(Bob Greifeld)的话说,它刷新了纳斯达克来自大中华区的118家公司的IPO纪录。以上市当天的收盘价20.90美元计算,京东市值达286亿美元,在当时已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仅次于腾讯和百度。

对一家承销商来说,要拿下京东IPO这样的大单绝非易事,包凡本人也承认这是华兴2014年业务的核心亮点,不过,在他看来事情没那么复杂,“都是哥们儿嘛”。“我就给老刘打了个电话,说京东上市这事儿,我们也想参与参与。还没开始做工作,老刘说:‘来吧。’”

事实上此时华兴做证券业务的经验还很有限。他们在2012、2013年才分别拿到香港和美国的券商牌照。2013年6月,兰亭集势赴美IPO,华兴第一次扮演承销商的角色。兰亭集势的董事长兼CEO郭去疾,同样是包凡的“哥们儿”。

然而自完成第一单IPO业务之后,短短14个月间——亦即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在某种意义上,华兴资本已经成功超越了一些华尔街国际大投行。根据投资银行软件和数据定制服务商Dealogic的数据,2014年前8个月,在中国公司赴美IPO承销商中,华兴资本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瑞银集团,超过瑞士信贷和美银美林。陌陌上市这个2014年中概股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收官之作,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士信贷、华兴资本等构成了联席主承销商阵营,其中华兴资本是唯一的中国投行。这是华兴2014年在海外市场完成的第7个IPO。

短短两年时间内,这家新型投行就已经承揽起中国大部分IT企业赴美IPO交易。除了京东、聚美优品、陌陌,这张名单上还有途牛、乐居、神州租……

来自华兴的数据显示,2014年,这家公司完成了近50个私募融资及并购项目、7个IPO项目、2个可转债项目,总交易金额超过110亿美金。假如追溯其成立10年来的轨迹,从2006年的当当网、千橡互动,2007年的巨人网络,2008年的暴风影音,2009年的开心网,2010年的神州租车、奇艺(后改名为“爱奇艺”),2011年的京东商城、聚美优品、大众点评、赶集,2012年的优酷土豆,2013年的百度、PPS、阿里巴巴、酷盘、奇虎360,到2014年的腾讯、京东以及陌陌,一系列融资、并购、入股、上市行为的背后,始终都有华兴资本的身影,其已经完成的200多宗交易,总额超过200亿美元。

这意味着,中国的民营投资银行终于可以在本土公司成长的各个环节,包括利润丰厚的IPO环节,与国际大投行一较高下了。

“回过头来想想,中国每年创业公司的融资,真的有很大一块儿是通过我们这个渠道做的,而且我们代理的可能是中国最优秀的那些创业公司,所以如果说我们对整个中国的创业公司或者高科技行业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觉得也不为过。这还真是挺了不起的。”

不过,包凡和华兴的野心不止于此。

与中国新经济一同成长

“我创业的时候说,我要做中国人自己的投行。很多人说我疯了,民企不可能做投行。当时,我一没钱,二没关系。”2013年11月,包凡在面向创业者的演讲中如此回忆。

要知道他想做的事情有多难,看看同一领域的竞争对手就知道了:摩根士丹利、高盛、中金、中信证[2.65% 资金 研报]……

就在包凡创业的2004年,前总理朱镕基之子朱云来出任了中金公司CEO。诞生于1995年的中金是国有控股投资银行,几乎垄断了大型国企的境外上市业务,成为了“计划经济金融体制”的最大受益者,移动、中国联通[3.20% 资金 研报]中国电信[-0.23%]中国石油[-0.27% 资金 研报]中国石化[0.00% 资金 研报]中国人寿[-0.81% 资金 研报]建设银行[-0.33% 资金 研报]工商银行[-0.63% 资金 研报]等大批国企的海外IPO,都是由中金完成。

与此同时,国外的大投行也从不断成长的中国市场拿到了自己的份额。2003年12月到2004年12月这一年中,中国有11家互联网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盛大和腾讯的主承销商是高盛,51job的主承销商是摩根士丹利——此外摩根士丹利还和花旗银行一起担任了Tom在线的承销商。

国内外的大投行,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IPO环节。而当时还在亚信科技的包凡却从中国新经济的发展中看到了机会。

他是在2000年加入亚信科技的,担任首席战略官,负责投资、并购及战略合作业务。1993年,这家公司由田溯宁和丁健在美国创立,1995年中国公司成立,几乎可以算作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鼻祖”。2000年,亚信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第一家中国高科[10.00% 资金 研报]技企业。因为先后承建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移动、中国网通等六大全国性Internet骨干网工程,亚信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建筑师”。

在亚信那4年,包凡接触了许多中国本土的高科技创业公司。这些公司成长速度都非常快,增长率达到百分之几百,这一现象在传统产业是看不到的。但是没人从投资银行的角度给他们提供帮助。

创业公司这种现实的需求使包凡萌生创业的念头。2004年,他离开亚信,创立华兴资本。

这是中国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开端。新浪的王志东、搜狐的张朝阳、网易的丁磊,被称为“知识英雄”。他们在没有任何盈利模式的情况下,敲开了纳斯达克的门,而在国内,这是匪夷所思的。一家不盈利的企业,很难敲开中国证监会的大门,上市就更不用说了。人们惊诧地看着王志东从中关村[1.47% 资金 研报]被人看扁的小倒爷成为纳斯达克明星;张朝阳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丁磊走出广州一间7平方米的格子间一跃成为中国的财富新贵。没有讳莫如深的第一桶金,也没有不可言说的幕后故事,更与国企的体制转型无关,他们就这么像阳光一般敞亮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了。而后,还有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

对中国互联网新贵们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从2003年起,他们逐渐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盈利模式,互联网应用呈现多元化局面,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视频网站、社交娱乐……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许多人卷入互联网经济大潮完全是误打误撞——比如刘强东。2003年时,他在中关村已经有13家店铺,因SARS肆虐,无人问津,短短21天亏损800多万,占其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后他在论坛上发了个帖子,当天就成交6笔生意。岁末,他关掉了实体店,将所有生意都搬到了网上。在此之前他没有上过当当网或卓越网,也没听说过8848。

那么,已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无限前景的包凡,为什么没有创立一家互联网公司?须知包凡出来创业那年,优酷网创始人古永锵还在搜狐担任COO;土豆网创始人王微还是贝塔斯曼在线中国的执行总裁;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刚把3721卖给雅虎、出任雅虎中国总裁没多久;美团网创始人王兴创立校内网仅仅一年。

“我觉得他们干的事儿都挺好的,但不一定是我能干的事儿。我没有那种热情,让我去开个网店卖东西什么的我没兴趣,弄个游戏公司跟一帮小屁孩儿天天玩儿我也没什么兴趣。人还是要干一点自己喜欢的事吧。”包凡如此回答。

1993年从挪威经济管理学院硕士毕业后,他进入了华尔街的摩根士丹利工作。在那里他真切感受到了华尔街对美国的功用——金融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力犹如心脏对身体的影响力。《华尔街之子摩根》一书令他读懂了银行家在美国崛起中扮演的角色。老摩根的名言“以一流方式,做一流生意”,令他莫名触动。后来他离开了摩根士丹利,在瑞士信贷延续银行家生涯,直到2000年。

那7年里,包凡做过多家跨国公司的财务顾问,包括加拿大贝尔、瑞士诺华制药、挪威RPR等公司。他帮这些公司进行资金募集、银行借贷、并购以及重组工作,为客户融资超过70亿美元,进行国际并购超过600亿美元。

对他来说,多年后华兴做投资银行业务不过是重操旧业,驾轻就熟。然而在外人看来,当他搭乘的船由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贷变为华兴资本时,原本万里浩渺的大海,可能化作一片盐碱地。

创业之初,包凡在建国门外大街21号的国际俱乐部饭店借了一个房间做办公室。当时公司只有两个员工,一个是他本人,另一个是从清华毕业的女生,身兼分析师和秘书二职。因为工作环境艰苦,包凡见客户大多约在饭店的大堂。

华兴资本创立后第一年只做了两个单子。第一个客户中星微电子还是老东家亚信的董事长丁健为包凡介绍的。这个单子能成的重要因素就是包凡。中星微看中了包凡过往的银行家履历;为了接下这单活儿,包凡为中星微兼职做了一年CFO。

和未来的顶尖企业家交朋友

尽管起步艰难——包凡以“求生存”来形容,但他对华兴的定位却很清晰:帮助企业制定融资、收购、兼并或是卖掉公司的计划,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制订全面解决方案。华兴资本主要关注3个细分领域:TMT(科技、媒体和通讯)、医疗保健和消费品,其中TMT领域尤其踩准了新经济的点。

2005年,包凡做了7个单子,华兴资本把办公室搬到了尚都国际。到2006年,华兴已然成为资本市场的新星,陈一舟的千橡科技融资4800万美元、俞渝和李国庆的当当网第三轮融资2700万美元、周鸿祎的奇虎第二轮融资2500万美元,华兴都是独家财务顾问。

对包凡和华兴来说,赢得中国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家朋友,对其业务的迅猛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纽约时报》2014年一篇对华兴的报道这么认为。对此,包凡直言不讳,“华兴资本的愿景是找到这些真正顶尖的企业家,与他们在创业初期建立关系,并伴随他们一路成长,不断壮大。”

“我们虽然是在做项目、做交易,但我们一向认为我们也在做人,我们积累的是朋友,是人脉。朋友、人脉成就了华兴的今天。我们进行一桩交易,会看这个人值不值得华兴跟他交朋友。我们跟这个人之间,是不是不说一辈子,至少10年、20年能一起做买卖。我们不希望只是做一锤子买卖,而是希望我们在一起还能干点什么其他的事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很讲究这个人值不值得去交。有句名言说,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但我还真不是那么想,有时再多的钱放在眼前,这个人交不成朋友,宁愿不做。”包凡告诉我们。

华兴资本第一个IPO项目兰亭集势的创始人郭去疾,包凡在他还是谷歌中国首席战略官时就结识了,合作却是在四五年后;他和土豆网创始人王微认识是在美国的一门课程中,当时王微刚刚开始做土豆,而后土豆网融资、和优酷合并,担任财务顾问的当然是华兴。2013年王微创立追光动画,华兴也参与了投资。

相比土豆,包凡似乎更欣赏追光。“做这样的事,第一要有钱,第二要有耐心熬四五年做那么一部大作出来,第三他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王微是赚过钱的人,又是个完美主义者。一般人不会去干这种事,这是疯子干的,而他就是那种疯子。我觉得他能把这事儿给干成。”

“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面对这个问题,包凡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吐出四个字来:气味相投。某种程度上,这里的“气”可以理解为江湖气。

某种意义上说,包凡和中国互联网的许多早期创业者是同一类人。他们基本都是1970年代生人,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他们会被视为好斗、不服从权威的叛逆分子。他们不愿意循规蹈矩,一心创建自己的“规矩”。周鸿祎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界“斗士”,在他的童年和现在所处的互联网世界里,他是那种打得过要打,打不过也要打的人。凭借强悍性情,他在铁板一块的杀毒市场上趟出一条血路。而包凡为了打架不吃亏还特意学过格斗。从小叛逆的他,读小学五年级时“一年吃了50张罚单”。这样两个人在原本就不大的中国互联网圈子能相互闻到味太正常了。

华兴帮奇虎做B轮融资时,并没有多少人看好周鸿祎。包凡却认为周的功底摆在那儿,只要他想干,一定能干出事来,只是时间问题。

他也很欣赏刘强东。“老刘是个很江湖的人,我也是个很江湖的人,我们都很讲义气。”“但对你性格再认可,你做不出事,大家一起喝酒、玩儿就得了,不用做买卖了。我们毕竟还是在做生意。我最欣赏他的是,说过的事基本都能做到。刚开始也觉得他不靠谱儿,这玩意能做成吗?但每次他都说到做到,还超过不少。”

包凡视这些创业家为“哥们儿”,创业家们又为何信赖华兴?

“包凡比较大气,在利益上不那么斤斤计较。和客户谈收费之类细节时他会抓大放小,而和客户谈判时又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这种观点有时客户听起来不太顺耳。他做成那么多复杂的大案子,这可能是部分原因。”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这么认为。

《彭博商业周刊》报道,2005年,包凡结识了光线传媒[-2.58% 资金 研报]总裁王长田。双方几次谈合作都没有结果。但王长田却感觉到,包凡是站在大局的角度来考虑的,他会考虑王长田的利益,也会考虑投资方的利益。他并非一定要促成生意,以便自己能赚到钱。买卖没做成,人却成了朋友。后来包凡还入股了光线传媒,光线上市使他获得了30倍的投资收益。王长田说,“如果一笔一笔地做生意,我付他的顾问费会远远小于股票的利益,但我愿意给他,因为我希望跟他建立长远的关系。他是一个你愿意给他钱的人,你觉得他挣钱是应该的。”

2013年,包凡代表奇虎和搜狐谈并购搜狗的事。

他和搜狐CFO余楚媛见了几十次面,花了半年时间,最后还是劝周鸿祎放弃,因为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后来他告诉《彭博》,“客户为什么信任华兴?因为华兴不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做事,先考虑客户利益。这件事要是做成了,一年以后崩盘,老周得恨死我,我在业内也要被人骂死。”

自2011年以来,赶集网一直跟华兴有合作。赶集网CEO杨浩涌认为,华兴资本在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搭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和别的投资银行不一样的是华兴的立场似乎更偏向创业者——业内有共识,华兴推荐的项目都挺好,但价钱不便宜。

杨浩涌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在投行这个圈子里,包凡很有江湖地位。他跟圈内很多人关系都很好,大家也都卖他面子,我觉得这是华兴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我觉得包凡是一个对中国和西方都比较懂的人,国外的投资人和国内的创业者对他都很认同。”

毋庸置疑,“关系”是华兴资本取得成功的有力支撑。但如果把华兴今日的成就仅仅归因于包凡的人脉,显然是把复杂问题说简单了。作为一名深耕中国互联网的投资银行家,包凡的专业性无可挑剔。他知道如何在一堆创业公司中把最优秀的那个挑出来,并且善于在创业者、投资者、并购者之间进行高效的沟通。

21世纪不动产创始人卢航进行第二轮融资的时候找到华兴,仅仅是因为第一轮融资的投资方高盛建议他这么做。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让华兴多收一道中介费,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开始了合作。结果3个月之内,见了不到10个投资人,他就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搞定了5200万美元的融资额。

当然,奠定华兴在投行圈无可撼动的地位的,还是和京东的连续合作。

霸气的刘强东一直告诉记者,他不想做“中国的亚马逊”,不想成为任何追随者,“京东必须就是京东”。京东商城不断扩张的过反复质疑资金链断裂,声音不仅来自媒体,也来自投行和风险投资界的大佬。

最初因为风险太大,2008年就认识刘强东的包凡几次放弃同京东的合作。但在2011年,华兴终于促成了DST、老虎基金等机构对京东高达15亿美元的融资。在此之后,2014年,腾讯战略投资京东、京东赴美IPO两度出现华兴的身影,已经是顺理成章的事。

现在谈起腾讯投资京东,包凡语调从容,“最难的是两家公司的战略诉求当中有一些矛盾,大家必须把最原则、最核心的部分谈拢。这对我们是挺有挑战性的,不过反过来说,也正是这种最复杂、最有挑战性的状况,才最能凸显华兴的价值所在。”事实上这个项目从春节前开始谈,到3月份就谈定了,不过用了两个月。

和哥们儿的关系会不会影响对一项业务做不做、怎么做的判断?

包凡的回答是:“会。但我觉得业务就是业务。他为他公司的利益,我为我公司或者我客户的利益,这个互相都理解,只要不做一些越过底线的事:撒谎、故意做局、暗地里操控。这种事绝不能干。”或许正因为守住了这条线,中国互联网江湖有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华兴可以跟所有的人做买卖。

在华尔街为中国创业者代言

在包凡的理解中,做投行从根本上说就是做品牌。摩根和高盛今天之所以有这样的市场份额,当然有许多其他因素起了作用,例如资源和人才,但归根到底靠的是金字招牌。“中国那么多的民营企业上市,老板可能从来没去过华尔街,他为什么会知道让董秘给摩根、给高盛打个电话或者找人介绍一下?就是因为品牌。”

从第一个客户中星微电子到后来的京东、陌陌,华兴已经完成了200多宗交易,总额超过200亿美元。

腾讯、京东、奇虎、当当、优酷、土豆、爱奇艺、PPS、美团、赶集、陌陌……,华兴资本的会客厅,展示了他们有过合作的商业伙伴。如果满足于原有的私募和并购业务,华兴的确是可以喘一口气了。但这显然不是包凡的风格。

2008年,华兴雄心勃勃进行区域扩张,在上海创建团队。不料金融风暴袭来,2009年全年只做了四五个单——对比一下,现在华兴仅仅私募融资领域一年就有好几十个案子。金融风暴中,本土证券市场萎靡,国际投行中国业务锐减,包凡却从中看到了华兴扩张的好时机,决定将华兴从原先的新型投行(关注创业公司种子期和成长期的融资并购)转型为全业务投行,开始布局证券业务。

在他看来,华兴如果不转型为一站式、全业务的投行,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真正立足,“如果我们规模太小就会受大投行的欺负”。为此,华兴必须一方面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核心优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目前华兴大约有200多个客户,已经上市的占十分之一。拓展券商业务、满足客户们潜在的上市需求,成为华兴成立证券业务的推动力。2012年、2013年,华兴先后拿到了香港和美国券商牌照。

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中国公司也有这种现实需求。

2010年曾是中国公司在全球IPO十分活跃的一年,一共有476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规模高达1053.54亿美元。而2011年全年则有348家中国公司上市,融资规模为553.7亿美元。这些公司的上市,特别是海外上市,绝大多数是由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等国外的巨头充当证券承销商。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早期受益于国际资本,而后又在外资银行帮助下于海外上市,一切看上去很美。但,也仅仅是看上去。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曾将这件美好的外衣撕开了一道口子,使人们得以窥见不那么美好的内核。

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在纽交所上市,当日收盘价为29.91美元,较发行价16美元上涨87%。李国庆认为投行故意压低当当网的定价,和摩根士丹利的员工在微博上絮絮叨叨对骂了一个月。

商业观察家申音认为,处于弱势的创业者与机构投资人、投行谈判,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交易,创业者在谈判中也许会有心理落差,有些条款可能是被迫接受的。

包凡则感慨,“欧洲撑起了罗斯柴尔德,犹太人撑起了高盛,央企撑起了中金,中国的创业者们,谁是你们在华尔街的代言人?”

2013年,国内IPO市场关闭造成A股市场一片低迷的同时,华兴却逆势而上,帮助完成亚信联创私有化、兰亭集势赴美IPO、奇虎6亿美元可转换票据发行、唯品会2亿美元增发、博雅互动香港上市、去哪儿赴美IPO等交易。

兰亭集势是华兴证券——华兴资本旗下的证券公司——所做的第一笔IPO业务。虽然是副承销商,华兴证券却为兰亭集势带来超过融资额三分之一的订单,仅次于排名第一的主承销商瑞士信贷。这让包凡感到骄傲——其实瑞士信贷加上华兴资本,两家就能搞定。

另一方面,中概股投资人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变。近几年随着VIE(可变利益实体)事件集中爆发,欧美主流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均对中概股敬而远之。填补空白的是海外众多中国背景投资者。2005年创办的高瓴资本,初期管理的资金规模只有3000万美元,现在却发展到了80亿美元,并投资了京东商城、去哪儿等中国TMT公司。

对中国公司来说,瑞士信贷这类大投行拥有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能帮他们解决股票认购的“广度”问题,华兴则能帮他们找到对中概股感兴趣的基石投资者,以解决“深度”问题。

包凡认为,自金融危机以来IPO领域发生了一个重要转变——基石投资者越来越关键。传统意义上的IPO只是一种“面上”的卖法。“比如一家公司要IPO了,大投行里面有好几百个销售,每个销售打电话给自己的20个客户,说某某某要做IPO了,你有没有兴趣买股票?”而现在的IPO很大程度上更像是私募融资,“现在不在乎说你有200个人买你的股票,重要的是哪前10个人买你的股票。这前10个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股票做不做得成、定价在哪儿。那这10个人实际上要以一种攻坚战的打法来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是在面上拉拢拉拢。”而这恰恰是华兴的长项,“我们一直都是做私募的嘛,其实等于很大程度上把IPO当作私募去做。”

2014年前8个月,在中国公司赴美IPO承销商中,刚成立两年的华兴证券仅次于瑞银排名第二,这种独特的“打法”或许功不可没。

华兴在香港和美国的证券业务进行得风生水起,但至今还没有拿到国内A股市场牌照。包凡透露,“如果有机会,华兴决不会放弃A股市场,不过我们会有另外一套打法,跑衙门这种事情我干不来。”

谈及竞争对手,他调侃道,华兴的竞争对手“漫山遍野”,“如果没有竞争对手就说明我入错行了,我干的这买卖没人瞧得上。”

令人唏嘘的是,2014年10月14日中金公司发布了朱云来辞去CEO一职的消息。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与中金近年来行业地位不断下滑有关。公开数据显示,中金2013年行业排名第33位,而这与其推行的大项目模式关系甚大。随着央企上市大潮退去,一个时代宣告结束。

做一家中国的世界级投行

10年前创业时,据说包凡是先为公司取了英文名China Renaissance,而后回译为中文“华兴”的。他很喜欢Renaissance(文艺复兴、复兴)这个概念。

当年他进入摩根士丹利时,“大摩”相当程度上还是很传统的华尔街投行,商业模式是以服务客户为主的。到他后来离职时,“大摩”已经转型为以交易为主的现代投行。而他并不喜欢这一转变。“现代投行实际上是,我也为别人服务,但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赚钱。我为你客户服务的时候拿点信息,我自己投资,自己做交易。我觉得这个模式是错的,短期也许能挣点快钱,长期来看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想重新做一个经典的投行,某种程度上复兴一下传统。”

10年后再思量,投行的门槛相当高。“你看,虽然美国的券商成百上千,真正能够在华尔街成事的第一梯队也就那么七八家吧。我想全球也是这个情况。现在我们越是往前面走,越觉得做这个行业真的有一个问题,就是你不到一定规模,很多事情你做不了。但你要想做到那个规模,真的不光是钱的问题,好多时候这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做的事太多了。”

对于包凡,至少有三件事责无旁贷:定战略方向,组建团队,拓展新业务。在他看来,过去这10年战略方向并没有大问题;拓展新业务尽管累心,却能够使他保持对工作的热情。“我这人很怕无聊,很难去做一件我没有热情的事儿。早期做事可能还受追逐金钱的驱动,随着事业的发展,这一部分动力越来越弱。不断给自己找新的挑战,对我来说是保持热情的一种手段。”新年伊始,他接受腾讯科技采访,如此总结刚刚过去的一年:“2014年,我最累,也很陶醉。”

当下最头疼的问题,只剩下组建团队了。“我们未来想要做很多事,这些事是需要人做出来的,哪里去找这些人,怎么说服他们加入华兴,怎么留住他们,怎么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出来,乃至自己培养出这样的人才,这是我下一步最重要的挑战。”据说在这件事上,近年他耗费了三分之一的精力。

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杜永波是在2006年加入的。在他看来,成功的团队建设是华兴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我刚进华兴时,这家公司只有10多个员工。每隔半年,每个人会有一个360 Review——你的主管领导直接坐下来跟你谈,哪些地方做得不错,哪些方面需要提高。我当时觉得有点好笑,但现在回过头来看,360 Review这一制度到现在还坚持。包老大做这个公司一开始就不是小打小闹。”

“包老大”,是包凡在华兴内部的昵称,他不喜欢同事称他“包总”或“老板”。

“大多数金融机构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西装革履,冷冰冰的,工作交流都通过邮件或者电话。华兴却很新鲜热辣,有时工作交流可能就是在办公区喊一嗓子,人跟人之间离得特别近。从包老大开始,都是这种感觉。”华兴首席人才官邹涓告诉我们。

加入华兴之前,邹涓曾在通用电气、外资PE基金和本土大国企负责人力资源。据她所说,目前华兴资本的员工超过了100人,比2014年初增加了30%,按照计划,新的一年人员规模还将扩充30%到50%。而她本人,是被包凡一杯接一杯咖啡、一次又一次长谈拉来的。令她感动的是,在她第一天上班前,包凡特意从国外打回电话,叮嘱工作人员为她配备一套新的办公桌椅。

原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刁扬、原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公司副首席执行官陆奕等高管是2014年加入的,当年8月份入职的17Startup联合创始人、“90后CTO”孙若愚则是华兴资本最年轻的骨干。

这个24岁的年轻人,将全面承担改造和创新华兴业务流程IT平台的任务。包凡希望新技术能改进甚至颠覆投行的做事模式,全面提高效率。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是大势所趋,此举颇有自我颠覆的意味。

此外,华兴鼓励“内部创业家”的出现,两个月之前正式对外公布的“阿尔法”早期项目,就是发展平台之一。杜永波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阿尔法”项目团队是华兴抽调一批业务骨干及“85后”员工组建而成,重点关注那些为“85后”“90后”用户群体设计的创业项目。有意思的是这些项目的投资决策权将属于“阿尔法”团队而非华兴决策委员会。

阿尔法项目联合负责人刘峰是2012年2月加入华兴上海分部的。他告诉我们“包老大”和他分享过的成功之道,“他说过去10年不是几个聪明人在一起把事做成了,更多是靠各方朋友帮助。所以第一是要形成自己的朋友圈,第二是要知道回馈别人。不要只看利益,要重感情。总之交朋友第一,谈生意第二。他给我们传递这个东西。我觉得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

华兴历史上当然并非没有过人才出走的经历。处境最艰难的2009年,就有两个早期合伙人离开了。包凡倒是看开了:“就像共产党当年从在遵义开会到最后进北京,人都差了好几拨了是吧?”

他希望华兴未来10年能实现“去包凡化”,将一家个人创立的企业做成真正的机构。这需要他在公司治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人才培养上下大功夫,更需要他本人合理放权。

当问及他野心的界限在哪里时,包凡明显兴奋起来。

“5年之后、10年之后,再问我这个问题也许答案会不一样。但目前来说我看得比较清楚。我觉得中国应该有机会出现世界级的投行。我知道这个东西值得我去争取。争取到争取不到,看我自己的本事,看我们这个团队的本事,好多事有时要看命的。但如果没有争取,我会觉得很遗憾。”

赛车是包凡的爱好之一。他说他很喜欢风险,但更喜欢驾驭住风险的感觉。

“这是一个有趣的年代,互联网为整个投行业带来了根本变革。可以说我们处在最好的时候,也可以说我们处在最坏的时候。最坏是说,也许10年后整个投行业跟今天相比面目全非。最好是说,我们现在规模还小,但在所有投行里,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应该是最深的。相对来说,我们最有机会把握住下一代的潮流。

“纵观历史上玩过金融的,尤其是玩我们这种金融里面比较高大上形态的,基本上是犹太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他们玩这个玩得特别好,其他文化的人试过,但都失败了。如果说在我们中国人手里也能玩出一个一流的东西来,进入到金融CLUB,我觉得也是挺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事实上还真有朋友说他像一个中国的犹太人。

当当网联合创始人俞渝曾对包凡说,如果中国本土有望诞生一家世界级的投行,那一定就是你包凡干的。别忘了摩根先生整合美国铁路业的时候,已经63岁。俞渝的话让人想到未来,而包凡告诉我们的一个故事,则让我们想到过去,甚至想到《百年孤独》著名的开头:“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下午。”

30多年前,每月总有一个周末,一对祖孙会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光顾上海淮海中路那家红房子西餐厅,吃一顿西餐。对孩子来说那是难得的节日。尽管1949年前当过银行家的爷爷此时手头拮据,每次只能点简单的食物,却总是很认真地教他如何用刀叉,把这件事做得极富仪式感。在用餐的同时,爷爷还会给孙儿讲些十里洋场的逸闻和自己做过的事。孩子年纪还不大,听不太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却总觉得银行家这个职业似乎很神秘,挺好玩儿的。

你已经猜到了,那个孩子就是包凡。

来源:财经天下 作者:薛芳

对不起,Bridgewater,你现在还算不上全球第一大对冲基金,苹果才是

导读

当问到谁是基金界的大佬时,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金融大鳄Ray Dalio所管理的Bridgewater基金公司。但是,对不起,Bridgewater还算不上第一。

对冲基金巨头Bridgewater Associates创始人、美国亿万富翁Ray Dalio
根据近期的数据显示,有一家对冲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Bridgewater300多亿美元,而且它一如既往神秘异常。金融分析网站Zerohedge说它才是企业债券市场的巨鳄。
苹果:隐秘的债券之王

也许很多人会不信,其实Zerohedge早在2012年就对这家隐秘且不被大众熟知的对冲基金进行了一些披露,这家对冲基金名为Braeburn Capital,其实是苹果旗下的一个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负责对苹果的最大资产价值进行维护和加强,其中的“现金等价物”实际上属于除了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

2012年6月30日苹果公司公布持现高达1172.21亿美元,这也就是Braeburn的总规模。而近期的数据显示苹果的持现额度已经高达2030亿美元。对于苹果2030亿美金的现金储备有些事情可能是被大众误解了,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这些资金里面有1680亿美元根本不属于现金,而是实际证券:如国债、投资债券,也许还有股票和垃圾债。
正如下列图表显示,2030亿美元资产主要分为苹果公司的现金和投资资产。
然而在对冲基金界,Bridgewater才是被大众所熟知且被认为是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截至2015年5月,Bridgewater资产总规模达到1710亿美元,对比之下,坐落于美国加州库比蒂诺市(Cupertino)并不起眼的Braeburn的资产规模却已经超出Bridgewater300多亿美元。

早在两个月前彭博社就发表过一篇报道,标题为“苹果将是新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库克将成为债券业的王者。”可见,这家负责管理苹果庞大资产的基金公司已经引起媒体的关注。
根据五位了解此类交易的专业人士透露,苹果公司、甲骨文公司以及其他科技巨头已经囤积了5000亿美元的现金加入购买债券的大买家行列,其抢购数量时常多达发行债券的一半。

截至今年3月28日,苹果公司拥有的现金及有价证券总值已经达到1935亿美元,据知情人透露,在购买短期投资级公司债上,苹果通常归属为最大买家,其购买规模常常高达2-10亿美元。

研究公司Greenwich协会的负责人Kevin McPartland表示:“我相信像Vanguard和Pimco这样的资产管理公司当然希望苹果能找他们来管理其资产,而不是跟他们形成竞争关系,想想那些没有支付出去的资产管理费就能理解”。
但是这也正是苹果成为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理由:当手持超过2000亿美金的庞大财富,他们当然更愿意在自己家里对其进行管理,尤其是在下面这个房间之内:

而管理这笔巨额资金的地点之前是位于730 Sandhill Road in Reno, Nevada,而就在Zerohedge2012年对其地点进行曝光之后不久,该基金公司便销声匿迹。
根据2013年3月苹果公司内部的一条内幕消息,原来的办公地址已经由另一家公司(Randstad财会公司)使用。当被问及Braeburn资产管理公司时,接待人员告诉调访人员说她只知道该公司已经不在这块区域,而且对其新搬迁的地址也不得而知。显然,苹果公司并不希望公开其旗下的这家基金管理公司,而且其应用软件Siri也不提供任何关于Braeburn办公地点的信息。
然而这也不完全属实。其实只需两分钟的搜索就能在谷歌地图上发现Braeburn已经迁移到了一个视野更好的位置6900 S. McCarran Blvd, Suite 3020, in Reno。
那些沉闷而古板的安全资产买家相比,苹果在债券市场当然更引人注意,而且它已经逐渐开始向那些更具风险性的资产投资转移。就像彭博所说的那样,Breaburn是投资级公司短期债券的最大买家之一,在10亿美元发行债中买入的额度就占2亿。
批评苹果有意避税并不公平
关于苹果“现金”的第二个特点,其中有90%属于离岸投资,在最近的一个季度里,苹果公司1810亿美金的现金储备(占90%)都留存海外。
而这里Braeburn则发挥了主要作用,犹如苹果公司海外投资的潜水艇。根据一个月前的一份监管文件,截至3月28日,苹果公司在国外子公司所持有的现金和有价证券总额达到1713亿美元,其主要由美元计价。截至6月30日,该资金总额上升到了1820亿美元。
如同每一个大规模对冲基金一样,他们都习惯在地下进行操作。而Braeburn则显得尤为神秘:
“在我们看来,他们就跟富达基金,先锋集团这些投资公司一样,” 悉尼西太平洋银行的财务主管Curt Zuber 最近说道,而西太平洋银行已经在本财政年度发行了价值61亿美元由美元计价的十月期债券,自2012年10月其总共发行额度为220亿美元。

此外,根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澳大利亚有四家大型银行严重依赖海外债券市场,而且他们已经纷纷派出代表奔赴Reno, Nevada,即苹果公司的资金管理分支——Braeburn资本公司的所在地。而甲骨文公司的现金管理场所也位于这个城市,据说是隐藏在69美元一晚的酒店里,这个成本不知要比那些位于纽约、波斯顿和加利福尼亚的银行机构低多少。
三年前,Zerohedge力图对Braeburn进行调查,但是得到的信息却只是凤毛麟角。我们所能知道的也只是Braeburn公司没有汇报任何负债,也没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持有资产的13-F备案报告。它就是在充分行使权力保证任何一笔资产的原样,包括房产的CDS、三星的卖权,或者10年期CMS。这其中任何一种都没有必要向SEC汇报。
隐秘而伟大也许可以很好的形容Braeburn。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实际上却不算对冲基金公司。它低调经营,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也没有谁知道它到底持有哪些资产。而苹果也拒绝对Braeburn在Nevada的业务发表任何评论。
然而问题也来了。

为什么这个庞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将地点选在了Reno, Nevada,而不是高楼林立的美国公园大道或者华尔街呢?根据Zerohedge三年前的报道,如果利用Braeburn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法税收的漏洞而避免大量税务,那Nevada也许是在美国最佳的选择之地。
说起位于美国西部的Nevada洲,其最有名的就是拥有大量赌场,比如拉斯维加斯就属于Nevada。Nevada主要因其节税低避的避税法制而被人们称为“避税天堂”(Tax heaven),通常那里的公司能够享受90%的企业税削减(这也是为什么该州拥有如此之多赌场的原因)。
鉴于苹果公司在国内的现金储备只有220亿美元,同时以每季度10亿美元的速度回购股票,这意味着苹果在未来的几个星期之内将不得不抛售100到150亿美元的债务。而且这将持续到美国允许企业汇回数百亿海外资金而无需背负大量税务。
一些管理者私下透露,批评公司有意减少缴税是不公平的,因为其他数千家公司也差不多在这么做。如果苹果自愿增加纳税,就会让自己失去竞争优势,是在伤害公司股东。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当前债券市场流动性有限的时候苹果公司为何选择投资债券,而且到底购买了哪些债券?一旦美联储选择加息利率上涨,那苹果是否会被迫选择抛售在TSYs, IG, Junk paper所购买的数十亿美元债券资产,这又会对当前的市场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果回想一下当时“债王”格罗斯离开Pimco而且赎回总回报基金(Total Return Fund)的行动没有搅乱市场的唯一原因就是:PIMCO其实是将自己出售给了……自己。
这也随后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在债券市场无法顺利成交流动性逐渐减少的情况下,苹果真的需要换成现金的时候,苹果所谓的“现金等价物”的公允价值到底如何确定,而且这些“现金”将在何时真正兑现?
也许归根结底的问题还是:苹果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是否会买入苹果公司用来回购股票而发行的债券。
但是无论如何:对不起,Bridgewater,你现在还算不上全球第一大对冲基金,苹果才是。
作者:老虎财经 陈琳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

多行业样本企业调研显示经济下滑只能用极度严峻形容

编者按: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0%;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10.6%;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7.6%;上半年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60%。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高于预期1.5%,创今年以来新高。1-7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3%。

然而,发电量、运输量,最多只能反应宏观整体,而且这种总量指标和GDP、CPI一样,有关部门可“调控”。本文通过调研34个以上微观企业样本,显示经济下滑压力远比官方公布(或认可)的要巨大的多。这种调研方式可以极大地较正官方公布的那些指标。

作者:陈瑞明 海通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

本期调研34个以上微观样本,显示经济下滑压力巨大,三个特征在强化:出口锐减、消费弱化、投资被动。调研显示2012-15年企业内外两重困境:国内(前期投资过猛、资金成本、环保成本)、国际(商品下跌、产业转移、外币贬值)。宏观维稳政策难以根本改善微观困境,未来1-2年或经历“抵抗式下滑”,政策的积极意义在于以时间换空间、争取改革促转型。

对大类资产而言,结构性问题、行业个体差异问题更显重要。本轮调研四个看点:1)资金成本高企:根子是企业风险抬升,但短期措施是降息,利多债券。2)产业转移东南亚:长期会有新平衡,但短期趋势明显,RMB有压力,但也不尽然。3)供给收缩:既有僵尸企业,也有出清企业,看好民营成分大、市场程度高的行业。4)企业转型:传统行业的精品企业,局部景气的行业,均有投资机会。具体微观样本、行业案例,请参见正文。

第一部分:经济、政策

1、微观表现:下滑严重,三个特征:出口锐减、消费弱化、投资被动

诸多调研样本显示,目前经济不存在“企稳的说法”。自2011年末草根调研以来,仅出现2012下半年基建回升、2013年中的地产政策松懈的“局部、间歇性”反弹,经济整体下滑大格局一直未变。2015上半年,继续延续下滑格局,这从工业润滑油、出口物流、石材、乘用车、饮料消费,这些宏观关联度高、代表性广的调研样本中就能看到。

2015上半年的下滑,与前期相比,三个特征在强化:一是出口锐减。虽然中国出口自2008年以来一直面临内外压力,但2015年感觉最为猛烈,这与外币大幅贬值,中国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有关,后面还会细讲。二是消费弱化。原来一直认为稳定的消费,也出现“不稳”的现象,最明显的就是基本消费的饮料,和可选消费的汽车的例子。同时消费还呈现分化,即高端、低端消费好一些,中端差一些。三是投资被动。这是指企业暂停、缓建投资项目,虽然我们数据上看到还是有投资额的,但其实不是今年的主动新增投资,而是过去2、3年,甚至5年前的投资计划的滞后落实,比如油化工行业。这些问题加重了后期经济的担忧。

样本:

一国际润滑油品牌(在长城、昆仑垄断之外,他的市场份额最大),去年底将中国区销售目标调降为“负增8%”,实际情况2015上半年工业用油销售下滑10-20%,工业用油涉及车床、机器、机械、齿轮、船舶油、航空油,既与工业日常生产有关(工厂开工率高,润滑油用的多),也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地产、基建投资多,带动机械电力冶炼等上游,最终用到润滑油)。经验看,工业用油是宏观经济的同步指标。

厦门一货代公司反映,原来厦门港开往欧洲基本港(汉堡、鹿特丹等)一周有10班集装箱货轮,今年上半年变为一周5-6班。而一些小的港口(如南安普顿),原来一周有1班,现在要2-3周才能排一班,这是他们从业以来从未见过现象。原因就是货量太少,做货代、卡车、堆场的同行均估计,今年货量降低大约3成。但海关出口数据没法体现,因为出口企业可以高报金额,以获取政府补贴。

一股份银行石材金融事业部,其客户群是大中型石材企业,辐射全国市场。15上半年,其客户群石材销量下降30-50%,这还不包括价格下降因素。认为主因是全国性房地产去库存还没有结束。石材企业回款慢,已造成银行风险压力。多数客户产能利用率下降到约50%(以往至少是60-70%),客户今年普遍心态不是要赚钱,而是“能保本就不错”。

一美资合资汽车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8-9%。去年底制定中国区销售目标增长20%,实际情况15上半年负增长1%,这还包括了2007、08年首次购车后的更新需求。原来对二、三线城市预期很高,实际上销量上不去,认为与宏观环境不好、消费不振有关。产品结构上,15万元以下的低端车、30万元以上的高端车还略有正增长,但20万出头的中端车下滑严重,因为性价比不高。认为未来行业新增空间已经不大了,接下来是行业洗牌抢份额阶段,再过10年可能就沦为和北美一样的夕阳行业。

一食品饮料灌装涂料企业,市场份额前三。他们的客户15上半年下滑严重,如哇哈哈下滑30%、旺旺下滑18%、加多宝下滑70%(因打输官司),王老吉上上升的,但加多宝+王老吉,去年用罐75亿个,今年预计只有60亿个,凉茶市场整体预计下滑20%。啤酒行业用罐整体也是下滑,如青啤下滑明显。他们客户少数亮点是:雪花啤酒上升(因廉价)、百威上升(长期高品质)、红牛(因熬夜打网游),但这些上升也只是个位数的幅度。

一水果进口商表示,中国进口水果三大港:广州、上海、大连。其中上海港区2014年进口精品水果(火龙果山竹榴莲车厘子等)2万个柜子(40尺TEU),而2012年这个数据是1万个柜子,相当于过去两年年增长50%,预计2015年还能再增长20%—-这显示了高端消费还是不错的。上海港区进口水果辐射到华东地区消费,上述2万个柜精品水果,加上3万个柜大宗水果(香蕉),合计进口货值大约100亿元,按照终端销售3.5-4倍计算,华东区进口消费市场份额大约400亿元。

一工业仪表经销商反映,去年重点跟踪的客户项目:山东地炼油储投资项目、广东地沟油提炼航空油投资项目、江苏的油罐储存项目,今年客户要么终止了投资计划,要么显著放慢投资节奏(如1个月能完成的项目,慢慢做半年)。这些投资项目的冷却,对该公司业务影响至少有一半以上。

前述外资润滑油企业,今年在上海、天津的产能增加了1倍。但这些是5年前的投资计划的落实,并非看好中国经济的主动投资,事实上他们的主动投资地区是在东南亚。此外,一位PTA资深业内人士反映,今年PTA新增产能2-300万吨,但这是两家工厂在2、3年前行情好时候的投资计划的落实。今年没有听说行业内有谁主动投资扩建,浙江一家300万吨产能的工厂倒闭了,也迟迟没有找到新买家,因为大家都不愿意投了。

2、企业内外困境:2012-15国内因素(投资过猛、资金成本、环保成本),2012–15国际因素(商品下跌、产业转移、外币贬值)

宏观大背景是中国经济增长出现长周期疲态,背后的宏观成因大家分析很多了。我个人的观察是,分水岭在2011年,表现至少有二:一是2011年4Q,中国出口增速掉至15%,结束了2000年以来长达十年的30%高增长。二是2010年货币政策紧缩后,当年GDP上涨势头立马压住,这和2003、06年货币紧缩延迟1年后才压制GDP,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内生增长动力自2011年以后“今非昔比”了。

微观企业生存环境是内生增长动力的根本所在。调研来看,这几年未见改善,反而在恶化。这里面有宏观政策、企业自身决策、金融环境、信用环境、供给成本、外围环境等原因。大致概括起来有国内、国际两条线索。国内的主要指:前期投资过猛、信用风险上升、资金成本高企、环保成本增加的问题。国际的主要指:商品价格下跌、低端产业转移、外币大幅贬值的问题。

1)2012-15年国内因素:受2009年政策大刺激、和短暂经济效益鼓舞—–企业在2010、11年前后投资过大、过猛,积极囤货(房地产投资10年暴增33%,制造业投资11年异常增32%,消费10年因通胀增19%,也带动相关投资)—-甚至出现跨行业投资、盲目投资(房地产、煤炭是典型)—–这些投资扩张很多是依靠举借杠杆的(现在讨论的房地产、制造业部门负债率高,很多就是那时形成的,2010/11年兴起的民间高利贷也是那时的产物)—–然而真实需求远不如当初预期乐观(上述说的2011年4Q中国经济初现长周期疲态)—–一旦下滑趋势形成,高杠杆反而成为长期拖累——企业风险开始暴露(2011年秋的温州地区金融危机、2012年的信托违约事件,前期调研报告亦有许多样本)—–信用风险又导致社会融资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这是目前中国经济重要的结构性问题,后面有专述)—–前期扩张企业纷纷“被套牢”,部分倒闭——幸存企业投资愈发谨慎保守。这就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企业负循环困境。这条国内线索往前延伸,还有2008年以来的劳动力成本高企压力,往后延伸,还会有环保成本压力逐渐显现。

2)2012-15年国际因素:全球经济增长疲乏、中国因素趋弱—–基本金属、农产品价格2012年以来持续下跌—–全球成本定价体系下,进口商品价格击破国内生产成本线(如大豆、油脂、煤炭、铁矿石)—–国内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加之中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加剧(劳动力成本仅是我国内地的1/5)—-中国依靠成本的出口竞争优势不可逆的下降(日本、台湾地区有先例)—-2014、15年国外汇率加剧贬值(卢布、日元、欧元等)—–国外购买力大幅下降(可选消费大幅缩减)—–中国制造雪上加霜。这条国际线索追溯来看,中国出口企业其实自2008年以后一直在RMB汇率不贬值、国内成本、产业转移的“慢刀子”下顽强生存,但2014-15年的汇率冲击、价格冲击太过猛烈,企业主的感觉是,已经到了顶不住的临界点,“你扛得住一次、两次,还能扛得住第三次吗?”

样本:

台州一变压器老板(当地有二手变压器商圈),在2008年底部大肆扩张囤货,从日本大量吸入4000台二手变压器(核心部件是矽钢片,新货卖5万元,旧货卖3万),相当于囤积了5-6年库存。然而没想到事后国内矽钢片价格下跌过猛,他囤积的二手变压器连4000元也卖不出,身价从2亿元掉至8000万。而圈子内通过借贷囤货的,因为资金压力,则出现了5、6个跑路现象。

海霸王上海区反映,2000年后国内冷冻食品25-30%的高增长,一些经销商赚了几千万,看见行业有利可图,就在2011年前后大肆投资进入市场,经销商自己建厂生产、贴个杂牌销售,但在2014年这些企业几乎都倒了,因为虽然行业毛利率有35%,但营销费用、资金成本很高,一个区销售1亿元,至少需要2亿元流动资金盘子,当市场需求增速下滑到10%时,这些问题全暴露,好些企业撑不了。

江苏北部一实业转型的地产开发商,2009年拿地,当时和区政府合作搞开发区,所以配套拿到商业用地,地价便宜,一平米3、400元,看上去利润空间很大。但是实际操作下来,从开发到销售一直依赖民间资金,月息1.5分,四年算下来复利就快100%了。至2014年底楼盘才全部销售完毕,但只收到30%的首付款,剩下的按揭贷银行一直批不下来。所以还是需要社会资金,但民间资本已经不好借了,只好转借信托,一年20%成本。老板最后评价,现在已经到了盈亏平衡,相当于白干了,替资本打工。如果还不解决资金问题,估计甚至会亏损。

前述股份制银行石材金融事业部人士表示,尽管石材客户今年销量下滑30-50%,但尚未出现因主业变冷而倒闭的案例,因为石材毛利率很高,企业以前积累的家底厚。目前倒闭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前期对外投资太猛,遭遇资金压力,包括14年底的民间借贷、利滚利,15上半年的联保被拖累,倒掉的客户大约占行业内3%比例。

厦门一日资电子元器件企业,年销售20亿元。14和15年,每年在环保和消防的年投资额达到1000万,占所有投资额的8%,而此前这个比例只有1%。之所以显著加大投入,与当地政府环保消防“动真格”有关。而环保的“额外”投入约占年净利的20%。

湖南一有色冶炼企业,主产品铅、副产品金银,年产值20亿元,算省内行业前三。净利润能做到4-5000万,但反映现在企业最困难的是环保成本太高,今年在环保方面已投入或打算投入的资金就达到2-3000万,快吃掉企业利润的一半。

福建一服装出口企业表示,今年受俄罗斯、巴西、欧洲汇率贬值影响,订单下降20%,单价下降10%,就是说总销售收入较去年下降了30%。其中俄罗斯最严重,订单减少30%,客户直接要求降价50%出货,或干脆取消正在生产的订单。他出口考察后发现,因为本轮卢布贬值50%,但国内工资没变,工资只满足了“吃”的最基本需求,俄罗斯人正在减少惯常的欧洲旅行、必要的中国商务出差。该企业往年净利润2000万,今年算下来估计只能到1000万了。并估计明年形势也一样糟糕。

一消费品塑料企业,终端客户是乐扣乐扣、九阳、苏泊尔等。他们反映,今年做国内市场的客户尚可,但做小家电出口的客户中,今年又倒了一些,主要是那些产值2000万上下的外围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很弱,经不起汇率、订单、成本的冲击。其实这几年一直有企业关掉,只是今年更多一些。且这几年退出市场的企业,再没听到重新进入的案例。

湖南一食用油脂企业,主营菜油、棉油生产加工,湖南省“著名商标”。2010-11年产品价格处于上升通道,公司将产能从11万吨扩建至30万吨。但随后价格下跌,主营业务出现亏损,2013年考虑到菜油市场价格已跌破成本线9000元/吨,认为再低农民就弃种了,企业主为弥补主业损失,自信的在期货建立多头,结果越亏越多,面临破产清算。事后反思,贸易商品全球定价背景下,目前国内国际价格完全联动,这几年国内各方面成本抬升,而国外成本反而显得便宜,这样进口价格就可以击破国内的成本线,进口比国内生产更划算,让国内企业毫无利润可言。类似情况出现在有色铅行业,如国内生产成本13000元/吨,而15上半年市场价为12000元/吨(最近看到媒体报道,发现铁矿石,也有类似情况)。

3、未来1-2年可能性:政策维稳,抵抗式下滑,时间换空间

经济下行压力大,政府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经济,包括去年底至今的4次降息,5次定向降准,今年2万亿(或3万亿)的地方债务置换。政府积极稳定经济至少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不要让经济过快掉落,防止实物资产(土地、房屋、机台设备)价格和虚拟资产价格的螺旋式下跌,尤其在产能严重过剩、人民币即将国际化背景下,这一点尤其重要。二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尽量托底经济,尽早实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先额外说一下,考虑到政府财政收入、政府债务率、国有资产存量、政府负债率、货币政策独立性,我们认为政府有足够的能力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债务、国有企业债务的债权人持有结构(由国内金融机构持有,政府具有足够掌控力),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国企债务不存在实质性系统性风险问题(只会是个案的流动性管理风险问题)。作者2014年对该问题做过初探分析,本文草根调研报告,不再详细展开。

政府的积极稳定政策,实践中主要体现在,财政上向基建、民生领域加大投入,信贷向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大型优质民企倾斜。这些措施救急效果立竿见影,但尚不足根本性改善前述的微观企业生存困境。因此我们评价,未来1-2年,整体经济可能是“抵抗式下跌”走势。而维稳政策在其中起的作用就是“不要跌的太快”、“以时间换空间”,为改革促转型服务。

第二部分:结构性问题、大类资产

经济下降通道中,对大类资产价格的影响力而言,周期波动(主要指需求波动)的重要性下降、结构性问题的重要性上升、行业个体差异化的重要性上升。结合目前经济运行主要矛盾,草根调研重点接触4方面问题:资金成本、产业转移、供给收缩、企业转型,并分析他们对大类资产价格的影响。

4、资金成本高企:根子是企业风险抬升,短期措施是降息,利多债券

本轮央行降息,但调研显示,经济体末梢的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得到实惠。除了金融资源分配不均匀的传统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述提到的,企业处于风险暴露期,资金出借方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而这块溢价显然超过了央行降息的幅度。

调研显示,现在银行不是有没有额度的问题,而是惜贷的问题,即使贷也是倾向政府、大企业贷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往“无限责任”上扯。贸易融资企业(影子银行)和客户谈的不是价格问题,而是“能不能借、敢不敢借”的问题,因为这些次优企业都被前期的投资扩张“套牢了”。民间借贷甚至干脆收手不干,考虑保全手上现金安全的问题。企业往来甚至出现应收账款也要求抵押物的现象。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社会融资成本降不下来,反身也影响到政府的融资成本。导致连政府大力推行的PPP、资产证券化也很难推进(6%的出价很难获得社会机构、金融机构的响应)。

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根本之道在于化解企业风险,但这首先需要企业有个洗牌出清的过程(在政府托底经济的环境下,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因此短期内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降息,预计今明年还会降息,这对债券市场构成利多支撑。

样本:

一国有贸易公司,从银行获得贷款,再以贸易融资形式给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相当于“二银行”。反映央行降息以来,他们国有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利率是有下降的,但他们对客户的贷款利率没有下调,仍是月息1.2分,年化14%。因为民企在外围,离中心基准利率太远了,即使是1%的降息幅度,相对总成本来说也幅度不大,在商务谈判中不是主要因素。更何况,现在是“卖方市场”,需要资金的客户,很多是前期投资过大,资金沉淀在项目上“被套住了”,需要流动性补充运行的,议价能力弱。该公司的贷款策略比两年前谨慎很多,以保住现金安全为首要考虑。

某股份银行上海某区分行,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低于去年同期。去年是有额度不够的问题,而今年额度完全不是问题,是“惜贷”的问题,今年内部已经取消了贷款指标考核(除了对小微企业贷款仍保留指标考核,因为要响应政策做表态)。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更多采用对企业主贷款的形式,因为这是“无限责任”的。本轮降息,该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几乎没有实质下降,仍是基准上浮35%以上。

河南某地市金融局,当地所属金融机构两条业务主线:一是信贷放量(今年6月份新增信贷相当于去年全年新增的30-40%),但主要是对地方政府、地方50强优秀企业推销贷款。二是风控更加谨慎,意识到原来的“联保、互保”只是形式上安全,而现在是系统性风险,一跑全跑,联保互保根本顶不住。现在信贷更重视抵押物,抵押品从传统的土地、厂房延伸到机台设备、应收账款。本轮降息主要是大公司、上市公司获益,他们享受基准。而小企业的贷款利率降低很少,基本仍在8-10%成本区间。

福建一民间借贷反映,自2013年以后,他和一些同行陆续不做借贷生意了。因为2008年那波给房地产提供资金,感觉很快钱就能出来了,马上有的赚。而这一波感觉好像“钱被套住了”,钱很难出来,要账很费劲。现在基本收手了,除非有抵押物,才敢放贷,但有抵押物的往往就能找银行,不需要他们。至于常规的中小企业,利润率也很低,一般承受不了他们的高成本,也没法做。反映目前企业不是没需求,仍是很缺钱,只是他们不敢做。民间借贷收手后,14下半年部分资金转到股票配资,月息1.2-1.5分。

浙江一大型民营造船企业,认为2013、14年是企业风险暴露的第一波顶点,接下来还有第二波。第一波主要应对措施是出售资产(比如他们出售一些前期的非主业投资,如商业地产、建材汽配城,回笼资金)。而第二波的压力来自资金成本高企不下,其中内销企业比外销企业资金压力更大(因为外贸企业有信用证项下融资)。以他们行业为例,2012年钢贸模式破产后,钢贸协会诟病银行抽贷太厉害,把企业都弄死了,搞得现在企业之间信用风险很大。钢贸赊销模式曾为上下游制造企业提供资金缓冲地带,现在钢贸中间环节没有了,购销企业之间直面流动性、信用风险压力,纯信用的应收应付往来方式基本绝迹,就连3个月账期的赊销都要求提供抵押物(土地、厂房、股票、股权等)。

5、产业转移东南亚:长期有新平衡,短期趋势明显,RMB有压力,但不尽然

产业转移是一个国家(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后,自然出现的经济现象。例如我国台湾地区1990年代出现纺织、制衣、化工产业向大陆转移(当时大陆工资是台湾的1/10),2000年后甚至出现优势行业—电子向大陆转移现象,当时称之“钱进大陆,债留台湾”(彭光治《台股风云起》)。而日本在1985年汇率显著升值、出口成本竞争优势下降后,也积极布局海外扩张战略,某种程度类似我们目前的一带一路。

我国东部、南部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自2008年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转移,与当年实施《新劳动法》及次贷危机冲击有关。当时转移主要两个方向:一是向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二是向东南亚转移,其中向中西部转移的案例较多。但实践6、7年下来,现在企业间讨论多的是东南亚转移,而中西部转移沦为鸡肋。这可能与中国本身就是劳动力充分流动的市场,地区之间差价不大有关(沿海内地名义工资差价不超过50%,扣除外出打工生活成本,实际收入差价更低),也与物流成本、各地招商作风差异有关。而东南亚各国平均工资水平大约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5,成本优势明显。

目前企业界谈到东南亚转移,往往有两个矛盾的声音:一是国内角度看,确实有客户订单越来越多分流到东南亚,国内工厂也越来越多在东南亚设立办事处、合作建厂。二是实地考察看,东南亚各国综合实力却仍不可与中国同日而语,包括社会稳定、治安(有的工厂保安配枪)、宗教、排外、政策连贯性、员工勤劳程度、加班精神、管理效率、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等等问题。

综合评判认为,目前的产业转移尚不足以动摇“中国制造”地位,但属于“慢刀子割肉”,未来中国和东南亚会形成一个“新平衡”(指成本、品质、货期、服务的平衡)。但显然在这个平衡之前,目前的大趋势是资金流向东南亚劳动力价格低洼地,并会逐步带动当地配套产业(如我国沿海90年代兴办服装厂,原料化纤甚至要走私进口,但随着外资投资、技术加入,产业链在10年内逐渐完善)。

产业转移与资本市场的关联,主要是FDI,进而对汇率的影响。现实中,影响中国资本流动的主要是直接投资FDI,以及伪装在FDI、进出口贸易里的投机或避险资金,而并非是“资本项目资金”。这是因为中国资本项下尚有严格外汇管制,境外资金投资我国股票、债券占总市值不到2%(如果钱这么容易进出,那么前两年老外直接兑换外汇,购买我们理财产品就可以发财了)。因此,中国的资本流动问题,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经济投资回报机会、实业环境。至于所谓的美联储加息,全球资本回流,于中国而言,实质影响远没想象中那么大。

前述讨论的国内微观企业困境、产业转移问题,若仅从经济角度看,RBM汇率确实有贬值压力。但我看了若干个大国汇率波动的案例后,一个体会是,汇率问题决不是纯粹市场化的经济问题,反而更像是国际博弈的政策工具,影响汇率的因素至少包括:当局意愿、操作实力、大国博弈、甚至是军事外交。中国目前正推行人民币国际化(9月份中美会谈可能是关键时间点),RBM汇率有必要继续保持稳定。而我国拥有3.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且1/3配置在美国国债,市场干预能力强大。

人民币国际化,将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国内资产(股票债券房产)将不再是个“封闭市场”,将面临“全球定价”(可贸易的大宗商品、农产品早就全球定价了),也将面临全球资本流动的正向、负向冲击。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国内房产、股票价格的或有路径是“维持稳定”:既不大跌(防止资金大幅外逃),也不大涨(防止过度泡沫,日后不好收拾)。

样本:

福建一服装出口企业,年销售3000万美元,客户分布欧洲、美国、俄罗斯、巴西等。企业主表示,2008、09年是沿海服装企业转向内地的高峰期,当时内地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但目前看效果不好,同行中估计有一半撤回来了,内地考虑生产效率、物流费用后,总成本其实只比沿海低10-20%。这两年国外客户在中国—东南亚之间采用“搭配下单”模式,比如4万件订单,1万件放在中国沿海制造,以保证交货期,而3万件放在东南亚制造,以节省成本。客人在品质、交货期、成本之间寻求一个平衡。他认为未来中国出口和东南亚也会出现新平衡,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

一美资工业涂料公司,生产啤酒、可乐罐内外涂料等,市场份额前三。受制于美国—东南亚贸易约定,中国生产的涂料产品出口到东南亚需要交5-30%进口关税,因此他们的投资重点放在东南亚本地,如2015年计划新加坡投资2500万美元,水性涂料产能从900万吨上升至2000万吨,扩张1倍。至于中国地区的投资,则采取“轻资产策略”,即找合作代工厂投资,与其签订3-5年合同,自己不再主动投资。

前述日资电子元器件企业表示,日本总部这几年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只是维护性的设备更新投资。然而加大了对菲律宾、印度的主动投资,这两年投资规模上升1倍以上。

访谈趣闻:虽没有一线考察,但通过企业主的实地考察后的口述反馈,大致勾勒东南亚各国的细节情景,“以微见著”:国家A,工厂的保安是配枪的(社会稳定问题)。国家B,机场到工厂的道路不是水泥地,坑坑洼洼积水的黄土地,驱车时速20-30公里。国家C,其实当地人是很懒惰的,看到的很多劳工,其实是从印度南部、尼泊尔、缅甸过来的,因为当地对外开放劳工市场。国家D,受访者认为,政府比较腐败,若干政党其实是西方利益的代言人、大国博弈的棋子。国内若干政党只是实现形式民主,但其实效率不高。国家E,工会力量很强大,6点后工人怎样都不加班。国家F,每个工厂,都有政府官员“干股”在里头。国家G,工业基础太薄弱,配套很不完善,找个快递、换个轮胎要隔天才搞定。国家H,工厂里,工人是赤脚上班的。国家I,文化上很排外,如外资公司设立,董事长必须由当地人担任。如大学招生5个名额,前4名必留给当地人。导致该国人才外流很多。

上海一布料商对孟加拉的考察:首都达卡附近的工厂,工人规模已经达到5-6000人(国内1000人的民营厂,就算很大了)。正规的工厂工人月薪折合RBM600元,而小厂只需要400元。孟加拉人口1.2亿,现在配套还没跟上,所以中国生产周期30天的产品,他们至少要45天。但配套其实也在陆续跟进。如有了食品加工,现在就有中国人过去做食品机械的配套。

6、供给收缩:有僵尸企业,也有出清企业,看好民营成分大、市场程度高行业

本轮通缩严重性不亚于1998年通缩。当时是因为国有企业无效生产,积压库存形成通缩压力(90年代中后期国企含存货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占全社会投资的50%以上),但随后WTO加入、房地产市场启动、民企经济崛起,2003年走出通缩。本轮通缩压力更大,在于:一是国内和国际需求远不如当时强劲。二是经历2005—07年、2009—11年两轮产能大扩张,而制造业产能的“消灭”,要比产品库存的消灭要难。

2012年以后,大部分时间我认为,中国企业会类似日本90年代的“僵尸企业”,即产能很难收缩,盈利没弹性。但经调研后认为,中国企业存在两种模式:既有日本式的“僵尸企业”,又有美国式的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产能出清”。

这是因为,国家在淘汰落后产能,但主动淘汰的方式成本太高(拆迁安置、维稳就业等综合社会成本),因此逐渐的更多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即鼓励先进创新、鼓励兼并,但也不主动关闭落后,而是用高成本让落后企业自然退出)。这样经济体外围的民营企业,因为护城河较小,就容易最先受高成本冲击,淘汰出局。我们看到的2012年的华东区钢贸(因银行抽贷、高资金成本,90%倒闭),2013年的浙江印染(政府大幅提高环保成本,一批小企业倒闭),应该就是典型案例。而国有成分较大的行业,因为护城河较厚,享受较多经济资源,并承担维稳、就业额外任务,淘汰的进程就较漫长(所以我们看到,同样一个钢铁大行业,民企成分高的钢贸倒了,但国有成分高的钢厂还在)。

供给收缩这条投资线索,目前不指望全局,但局部有戏。重点看“市场化程度高、民营成分比重大”的行业,如果还兼有“需求端比较稳定”(偏消费类的制造业),那么存在“剩者为王”投资机会。比如调研中接触到的印染、PTA行业。额外的感触是,市场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符合这种类型的企业较多。

样本:

通缩的严重性:办公大楼清洁工反映,2012年塑料瓶回收一斤卖1.7、1.8元,现在卖0.8元。书、纸箱的回收价格2012年是0.5-0.6元,现在只有0.25-0.30元一斤。相当于三年价格降一半。

工信部某司官员,围绕着“中国制造2015”,重点发展新材料、新工艺、节能环保、绿色能源等高端产业,但直接能动用的财政资源不多(比如重点鼓励项目就10亿元直管资金)。对于落后产能,不是主动淘汰,因为成本太高。也没有明着不让他们干,主要是运用市场化手段运作,比如对行业准入设定门槛(没进入目录的企业,也就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在行业指导意见上不给予倾斜政策,用市场化高成本慢慢淘汰。

一资深化工贸易商,化工品中偏向消费类的(比如终端消费是服装的PTA、终端消费是塑料包装的PP),目前需求还好,稳定或略有增长。主要的还是供给收缩的问题。以PTA为例,在2011-12年,一吨PTA利润能达到1000元,一个年产几百万吨的工厂一年就能盈利几十亿,所以当时投资意愿很高涨,此后就是产能释放周期。目前全国产能4-5000万吨,但普遍开工率在65%(前几年旺盛时达到90%),目前PTA与原料PX的价格只相差2-300元/吨,出现“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入”的情况已经2个月了,这种情况不可能会持续很久。PTA这个行业目前主要是民企(含台资),市场化程度很高。经过10多年民企的发展,早期的日韩企业,因为没有设备更新目前已经没有话语权了。这个行业没有想象中的高技术壁垒,拼的就是大资本、资金实力,未来现在就看谁能摒的住。2015上半年,绍兴某民企产能300万吨的PTA企业倒闭了,主因是对外投资太大,资金回笼问题。目前行业内已经看不见主动投资、并购意愿了。估计再过1-2年,企业日子会好过,尤其是大公司。但如果是商品期货投资的角度,还要额外考虑原油价格的波动。

浙江某印染厂,2013下半年—14上半年,当地政府对环保动真格,当时称“五水共治”,主要涉及电镀、印染、化工等高污染企业。印染行业中,一些小企业因为环保不达标被关闭或被收购,而大企业则搞污水处理系统,或集中迁到产业园区,少数企业甚至远走内地。金华某区原来有40多家染厂,整治之后剩下20多家,相当于倒了1/3。同时政府实行排污指标管理,新建项目不再轻易获批。原来印染企业主要赚的就是“躲环保”的钱,环保动真格后,企业成本明显加重,随之传导到成品价格。2010年金华地区染费5-6000元/吨,现在8-9000元/吨。盛泽地区染费2010年1.5-1.7元/米,现在2.2-2.5元/米。浙江印染产量占全国60%以上,行业分散,小企业很多(最大的企业市场份额2%),民营成分显著。经过环保压力的企业淘汰后,目前在纺纱—化纤—织布—印染产业链中,印染行业日子算是好过的。

7、企业转型:传统行业的精品企业,局部景气的行业,均有投资机会

调研发现企业转型两个线索:一是主业做精做深,二是寻找局部景气的机会。

坚持主业的企业家,一个朴实观点是:尽管总量增速不行,但基本需求仍在,没有差的行业,只有差的企业,苦练内功企业仍能获得不错的发展。调研中出现的成功案例,他们的共性特点是:踏实专注主业、不盲目跨界投资、提高综合壁垒(还有一个巧合共性是,他们都是偏向消费的制造业)。作为传统制造业,通过深耕细作,他们仍能获得10-15%销售净利润率的不错业绩。

宏观经济在转型,普涨的时代已经过去,行业周期轮动也已经过去,未来的投资可能“淡化行业、重视个股”,经过残酷竞争,优胜劣汰的“剩者为王”,是有投资价值的,其价值不是来自成长性、周期拐点,却是来自扎扎实实的ROE。这让我们想到国内的冰洗家电、小家电行业例子,虽然行业故事不那么令人动心,但大浪淘沙后的现存企业,其实盈利能力是很强的(ROE在15%上下)。相信未来中国民营企业会出现一批类似德国细分领域的“影子冠军”、日本、台湾地区的传统领域的“精品企业”,而这一故事正在当代一些民营企业家里激励流传。

调研中发现局部景气,企业拟加大主业投入、或转型介入的行业,包括:集装箱水性涂料(全球90%集装箱在中国生产,原来涂料破坏臭氧层,且几乎难以修复,存量及增量集装箱拟改用新型水性涂料)、城市水管道涂料(水中氯会腐蚀管道内壁,需要新型涂料,全球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国、中东)、再生能源(如废铅提炼再生,因为高污企业不容易获批,重视再生利用)、进口精品水果(过去两年上海地区年增长50%)、农药化肥(食品安全问题,市场对民企、外资开放了)、欧洲时尚品牌引进、社区便利店、功能性饮料(熬夜打网游)、导游软件、iWatch应用、智能车载视频、手机智能酒店控制、高端体检、军转民应用、新材料等等。这些行业吸引PE、实业资本,甚至外资的目光。但业内人士表示,一有赚钱机会,各路资本蜂拥而至,有些行业可能过两年马上做滥。

值得一提的是,与资本市场口味不同的是,多数企业家并不太热衷“跨界并购、双主业模式”,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主业都做不好,怎能保证跨界能做好”,企业家的并购行为,多是同行业并购,或是上下游整合。

样本:

前述服装出口公司,2010年三个动作转型:成本控制(到江西等内地设厂)、提高效率(采购物流存货的工厂管理软件ERP)、发展内销品牌。目前看内销这块是亏损的,但其他两个成功了。一番摸索下来,认为抓好传统优势主业(外销)是正道。认为虽然外围经济不好,但服装是基本消费,只要自己做的好,还是能获得分流市场份额的。例如尽管今年俄罗斯对中国订单大幅减少,但客人把其他工厂订单取消掉,转到他的工厂做。企业主这几年专注主业,没有盲目跨行业投资,顺应经济形势变化,经营策略“做强不做大”,提高综合壁垒,销售净利润率能达到10%(在充分竞争行业算不错的)。认为没有差的行业,只有差的企业,宏观转型背景下,企业会分化。最近打算在欧洲、美国设立销售办事处,在孟加拉设立生产办事处,以提升、巩固主业的综合实力。

前述日化、化妆品包材民营企业,起步至今30年,重要发展最近10年,评估净资产5亿元,一贯专注主业,屡次放弃房地产跨行投资。2009年至今五个方向做精做深,提高企业护城河:一是当断则断,聚焦国内市场。2009年砍掉3/4没有利润的出口外单,专注国内市场,因为看好国内消费的崛起。二是顺应形势,改善客户结构。随着国内民营品牌崛起,外资大品牌没落,2014年起公司客户从单纯倚重外资品牌,到内外并举(国内品牌如百雀羚、韩束、葵花)。三是应收账款管理,只做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大客户,最长账期60天,银行反映2008年至今没有一笔逾期收款。四是不一味求大,适度轻资产经营。不是所有客户都做成品采购,对有的客户只采取加工模式,以缓解原料采购带来的资金占用、减少资金成本。五是提供综合壁垒,例如产品线完整(同行中做包材的没有做内容物,反之亦然,该企业两者都能做),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需求,提高客户粘性。例如强化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壁垒(从OEM纯代工,发展到OTM自己的配方生产,客户贴牌即可)。通过上述措施,企业在同行中出类拔萃,并新近收购了上海一家同行。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了15%的销售净利润率。提及竞争,企业主表示,这是一个软硬综合实力的体现,目前即使有人要模仿,也很难超越,比如民企的综合成本拼不过他们,而国企虽有资金实力,但综合管理拼不过他们。更何况做成了标杆企业,客户有粘性。

前述日资电子元器件企业,2009—2010上半年是行业普遍赚钱行情,2010下半年感受到订单滑坡后,他们主动转型,具体措施是主动放弃“门槛低、竞争激烈的标准化产品”,转向技术门槛高的非标准化产品(例如高端汽车电容器),以此保障毛利率。当时高点卖掉了一些生产线,也改进一些生产线。同时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目前客户都是大企业。至今转型策略是成功的,目前产品综合平均毛利率有15%,同行去年今年出现催款难现象,而他们未出现逾期账款。

 

下一个亿万市场:企业级服务市场爆发前夜

前言:实际上,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已经看到互联网巨头对云服务的投入,亚马逊云、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美团在做云,迅雷也在做云。

不同于这些巨头——把云作为自己业务的补充,也不同于各种面向个人的应用工具,还有一批创业者一开始就把企业级服务作为了自己创业的方向。

当不少国内创业者还沉浸在O2O的热潮之中,企业级服务正悄然成为投资机构关注的新重点。但不同于面向消费者的应用,这个领域的创业则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和更大的耐心,才能可能取得成功。

大多数人认为,科技初创公司是暴富之道。尤其是那些三四年即创造三四十亿美元估值的创业明星,如聚美优品陈欧、陌陌唐岩、美团网王兴,更加让人们坚信这一点。

确实,在面向消费者(To C)的领域,创业一年就拿到千万美元融资的公司比比皆是。但是,在市场的另一端,对于那些面向企业(To B)的创业者来说,相比To C每年骇人的几十倍增长, To B公司每年的增长一般为2-3倍,而从创业到拿到千万美元投资再快也要3年左右时间,仿佛显得十分冷清。

“中国和美国风险投资在To B和To C两个领域的投资比例,在中国95%是To C,5%是To B,而美国40%是To B,60%是To C。”归国创业的LinkedIn前商业分析部高级总监、现Growing.io CEO的张溪梦对《财经天下》周刊说。

投资机构一把把To B领域分为两类。一种是以交易平台为主,比如最早的阿里巴巴,或者最近冒出来的垂直行业新秀,找钢网、找塑料网、共鸣科技等,这些平台以撮合企业间的交易为主,另一种则是企业级服务,主要是面向企业的工具应用,包括了销售管理、人才管理、客服、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

在美国,自从1999年基于云计算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提供商Salesforce创立以来,企业级服务已经成为美国创投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美国的上市企业中,企业级服务公司成为重要的新生力量。Salesforce 早于2004年6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市值480亿美元,已经成为企业级服务巨头。

但在中国,虽然过去十年中一直有创业者在做,也陆陆续续地有一些投资者参与,企业级应用却一直不是中国创业和投资的主流,更没有一家市值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我们经常在内部开会的时候说,做O2O、做社交项目的投资太幸福了,看不完的项目。但是我们投企业级服务,每打一枪需要更加精确地瞄准。”经纬中国副总裁熊飞对《财经天下》周刊说。熊飞与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以及分析师周子言在经纬主要负责企业服务市场的投资。

不过,人们已经感到了变化。根据经纬中国的数据,2014年中国ToB领域营收过亿元级别的创业公司只有一家,但今年已经超过了10家了。

“2015年将是企业级服务投资的元年。”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

投资者和创业者们都信心满满,相信自己正站在下一个风口上。“企业级应用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了。”Salesforce创始人兼CEO Marc Benioff的话鼓舞着他们。

 投资:风起于青萍之末

“连续46次失败,你尝过吗?”2014年,今目标副总裁崔健约见了47家投资机构的62个投资人。今目是一款基于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指企业客户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厂商的软件服务)形势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产品,覆盖网页、PC 和手机客户端,允许用户关联文件、邮件,保存客户记录和项目信息。但因为“项目不看好”,其中的43家投资机构直接拒绝了他,而另外3家投资机构虽然给出了投资意向书,但又因为估值问题,最终没有达成共识。

这并不是今目标一家曾面对的困境。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企业级服务市场一直不被投资人看好。

直到遇到了老虎基金。2014年5月,老虎基金领投下,今目标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一年后,2015年5月的第一天,今目标宣布获得老虎基金6000万美元B轮融资的最后一笔钱到账,后者估值也因此达到3亿美元以上。

来自纽约老虎环球基金认为,可以容纳5000万家中小企业的中国企业互联网市场一定也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因此委托BDA中国有限公司帮助其在该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实际上,老虎基金在中国市场如此激进,也是因为其遗憾错过美国上一波企业服务的浪潮。

现在,中国企业级服务的创业人员,开始感受到了春天正在来临。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企业级服务有230起投资,相比2013年67起,增幅达到243%,而今年每单的平均投资额都比上年高出许多。截至今年7月底,获得B轮及以上风险投资的SaaS创业公司已经超过了10家,融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其中,今目标、北森、OneAPM、销售易、分享销客、环信(备注,这也是为什么后面主要采访并引用他们的原因,他们是目前公认的做的比较好的。)等创业公司都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以上的融资。而在这6家创业公司中,经纬中国投资了其中的4家。

“4年前,当很多人都没有认清移动互联网价值的时候,我们投资了陌陌,如今已有了不小的收获。企业级服务市场相当于4年前的移动互联网,将会诞生一些优秀的公司。所以,趁着很多人还没有认清一些公司的潜在价值的时机,我们在过去2年投了近30家相关公司。”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说。

经纬中国开始大规模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时候,他们的行为被外界评价为“看不懂”,也没有人能想到猎豹移动、陌陌科技市值会超过30亿美元。而从2013年开始,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牵头,与副总裁熊飞成立了企业服务小组,经纬中国开始系统地布局企业级服务市场,在整个企业交易平台和企业级服务市场中,投资了近50家创业公司。

而红杉资本、老虎基金、IDG资本、北极光创投、DCM创投、联想之星等投资公司,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投资布局。

“之前几年,投资界的重心似乎都在消费业务上,比如倒闭率超过90%的团购,最近的O2O。但现在,投资者开始明白,相比似乎造富运动剧烈的消费业务,其实企业级服务是一个更加稳妥的选择。”七牛云储存总裁吕桂华说。

七牛云储存成立于2011年,是面向移动时代开发者打造的数据管理平台,为互联网网站和移动App提供数据的在线托管、传输加速以及图片、音视频等云处理服务。2014年7月,七牛云储存拿到了由宽带资本领投,经纬中国、启明创投跟投的第三轮数千万美元融资。此前,七牛于2011年获得经纬100万美金A轮融资,2012年获启明创投B轮融资。

对于投资七牛云,宽带资本创始人田溯宁表示:“七牛云所从事的存储,是云计算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支撑性基础设施服务,类似互联网的水电煤。七牛在这几年的发展势头迅猛,一直在我们的密切关注中。”

“我们在内部交流时,就感觉到今年企业级服务已经成为VC非常关注的领域,也许已经可以排前三。”左凌烨相信,到2018年,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就会诞生出第一批估值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即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

一定程度上,中国投资人的热情源自于美国市场的鼓舞。IDG的ToB项目负责人牛奎光表示,美国大概有45家SaaS上市企业,总市值接近两千亿美元,平均市值达到16亿美元。牛奎光表示,企业SaaS服务、企业安全服务是IDG布局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两大块。这两个领域的底层驱动力各有不同,相同的是它们都指向了万亿级别的大市场。

来源:钛媒体

吴晓波:我是怎样把90多万公众号粉丝打造成一个社群的

8月6日,在腾讯移动社群大会上,著名财经专栏作家吴晓波洋洋洒洒发表了一份近6000字的演讲。他以自身这一年的经历为素材,谈到了自己从去年5月份开通微信公众号后,是怎么找到自己读者的,以及他是如何运营以自己为主心骨的社群的。目前,他的公众号“吴晓波频道”的粉丝有90多万,他预计下个月将突破100万。一个坎儿,也是一个里程碑。

吴晓波围绕这90多万粉丝/读者打造了一个社群,并形成了一套该社群的价值观。他认为,“一个社群是乌合之众,大家不知道要干什么,不知道彼此是谁,你有怎么样的价值观,你认同怎么样的人和怎么样的事情”是很可怕的。所以,他在开通微信公众号300天的时候用一篇文章对社群进行了“救赎”。

在吴晓波看来,他的这个社群以及社群里的人,需要具备四点特质:1、认可商业之美;2、崇尚自我奋斗,我们都是一些个人主义者,都是相信民主、相信自由、相信市场力量的人,相信自我奋斗的人,我们不相信任何的集团,不相信任何的政党;3、乐意奉献、共享;反对屌丝经济。

搭建完精神框架后,吴晓波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粉丝,怎么办呢?总不能够就这么让这几十万人像一盘散沙吧。于是,他就开始了组织化,建立班委组织,让下面的人学习《罗伯特议事法则》,并成立班委组织,指派班长。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比如书友会、旅游大组、理财大组、创意大组、创业大组等。

吴晓波运营社群这一年多来,他说他有三点体会:有态度的内容,圈层化互动,共享中互利。你很难想想,吴晓波的精力这么旺盛,他还召集大家改造了100家咖啡馆,提供书架;创办巴九灵创业公益金,年收入100万;众筹电影,拍纪录片……

这是怎样的一个吴晓波呢?或许你可以通过他的自述来了解。

以下是吴晓波演讲文字实录:

大家好!很高兴来北京,刚才演讲的Dowson(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是2005年加入腾讯的,腾讯是2004年上市,那个时候腾讯还是以QQ为主的公司,然后他来了以后做了一个产品叫QQ空间。

我过去两年在写一本书叫做《腾讯传》,到现在还没有写完,太复杂了。现在,我得到一个福利,有一个5位数的QQ号。

我觉得社群是互联网送来的最好的服务。我们有了QQ以后,人开始摆脱真实的身份、地域的局限,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面重新构建你的朋友圈,重新设定你的身份,重新建立你的社交关系和商业关系,我觉得这是这些互联网公司在过去十几年里面带给中国一个最大的变化。

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写作者, 1993年我开始成为一个财经类的专栏作家。长期以来,我有很多的读者,但是我从来不知道读者在哪里,我就给报纸写专栏,给杂志写专栏,给新闻门户写专栏,然后每年写书,但是我一直不知道我的读者在哪里,根本找不到他们。

去年我想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如果我还要写作,我必须改变一个战场,到一个新的世界去写作。所以从去年5月份开始,我开始做自己的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我记得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叫做《骑到新世界的背上》,我要告别原来的媒体生态,到一个新世界生态,但是新世界像一条恶龙一样,你不知道它会把你带到什么地方,你也不知道会不会从龙背上摔下来,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进到这样一个世界里面去了。

然后我的公众号逐渐逐渐增加,每天大概新增两千左右,现在应该是91万,下个月应该是过百万的数据。这是最大的变化,我找到了将近100万的读者,他们会经常跟我有互动,每天的文章发出来,在后台看到他们的反应,他们喜欢还是不喜欢,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虽然也给我带来很多的苦恼,他们可能要看我穿什么牌子的情趣内衣。

在这90多万的后台里面,一个让我很高兴的情况是,开始出现数据,我们开始用数据找到这些人在哪里,所谓的社群,现在是真实的。从后台看,这90多万人里面,有三个60%:

60%是男生,关心财经的大部分是男生;第二个60%是80后和90后,这让我很高兴,因为长期以来,我的读者是50、60、70为主的,大量的读者是这部分,然后有了公众号以后,年轻人开始逐渐增加了,变得更加活跃;第三个是60%的人集中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地区,像北京和上海,我的订户就超过了9万多人。

搭建班委会,组建社群,界定共同价值观

公众号开到300天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开始确定我们这个社群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觉得蛮可怕的是:一个社群是乌合之众,大家不知道要干什么,不知道彼此是谁,你有怎么样的价值观,你认同怎么样的人和怎么样的事情。如果大家很茫然地跑到一起,我觉得这个社群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到了第300天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

第一,我们认可商业之美,在这个公众号里面不会有别的东西,大部分是商业或者泛商业的东西;

第二个叫做崇尚自我奋斗,我们都是一些个人主义者,都是相信民主、相信自由、相信市场力量的人,相信自我奋斗的人,我们不相信任何的集团,不相信任何的政党;

第三,我们乐意奉献、共享,我觉得互联网就是一个共享经济,只有付出才能有得到,而且付出的快乐和得到的快乐是一样的;

第四,“反对屌丝经济”,写这句话的时候好纠结,我的团队跟我说,吴老师能不能不要写这句话,写这句话会得罪一堆人。我说还要写上去,因为我觉得中国要向上走,中国不能变成一个下流社会,所以我们要反对屌丝经济。屌丝不是一贫如洗,而是甘愿在社会的下层和边缘,并以此反对主流财富群体,这是堕落的表现,我觉得人一定要往上走,要有阳光的一面,所以我提出这个。

这些文字提出来之后,会造成每天会有人离开,每天有五六百人取消我们的关注,但是每天有两千多人增加关注。我觉得这个挺好的,慢慢大家变成价值取向比较认同的部分,在这个意义来讲,所谓的社群才真正存在。

搞了一个书友会的东西,结果,越搞越大

有了这部分人以后,我们就在想,这部分人到底在哪里,是不是真实的。然后就在这些年轻的订户们的推动下,突然发生了一些很奇怪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我20年的财经专栏写作中完全没有遇到过的一件事情:我们5月份开出了订阅号,6月份的时候,北京社科院的一个物理系博士给我们后台留言说,能不能到北京搞一场签售会,虽然后来那个签售会没搞成,但后来通过他发起这个事情,很多人就聚在一起,于是在这个博士的带领下,我们出现了第一个地面组织,叫做“书友会”,然后逐渐逐渐开始增加。

书友会一开始就是在QQ群里面的,QQ群到了500人以后,我说不行了,500人在里面就很混乱,发言、发广告那些东西,各种各样的东西都进来,我说要建立组织化。所以我们就开始在北京建立一个班委组织,然后我在网上先找到了第一份给他们的东西《罗伯特议事法则》,就是大家要学会开会,每一个地区的班委组建之后就是先学会怎么开会,然后选班长、班委,就开始这样做。到目前为止,全国有81个城市做了我们的书友会,有31个城市选了班委,北京有9个班委,他们组织各自的活动。

班级的人员组织,大部分是在QQ群里面完成的,形成了一些很大的群,像北上广深、杭州等这些地方分别有四个两千人的社群,全国的QQ群数大概有3万多个。其中像上海、广州、成都、杭州都是比较活跃的,上海是从去年8月份成立,到今年过年的时候,我到上海参加了书友会的活动,说你们搞了多少场活动,他们半年竟然搞了两百场活动,他们有十几个兴趣小组,建立了QQ群,建立了微信群,他们有6个班委。

到现在为止,十几个小组合并同类项,现在大的分成了五个小组,有创业的、理财的、户外的、旅行的、阅读的,今年做的活动应该超过300场,慢慢地他们变成一种自组织。

因为吴晓波频道,这些陌生人聚在一起,然后他们通过QQ群的方式,通过增值的关系粘连,这些关系又因为兴趣的不同,成立了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又把兴趣爱好导流到地下。北京有一个群学萨缪尔森经济学,连续两个月学习,他们都是自发组织的。

上海书友会有自己的订阅号,加了9万多的会员,他们自己做文章,建立小的社区。他们又开始跟一些商家合作,因为大家都是喜欢财经的人,财商都比较高一些,都比较相信商业的正当性,他们不排斥商业,他们会帮孟京辉卖戏票,帮文艺公司做推广活动等等,就变成了一个很有趣的群体。

前两天,我们马上过一百万粉丝了,我到群里面问了一下,我们有多少人因为参加频道而结婚了,大概知道有40多对了,谈恋爱的有多少就不知道了。

建立旅游大组,搞实名制,需要推荐

当各个小组建立完以后,我们又在想,其实90多万人在空中还是一个虚拟的东西,各个层次有了社群以后,有没有可能把兴趣的孤岛打通呢?兴趣孤岛建成一个高速公路,这是今年过年以后我们的一个实习生提出来的,一个92年的实习生,他提出这个观念,他是参加运营组的,说从后台来看,各个城市都有旅游小组,旅行小组会各地跑,现在他们都在当地,沈阳是沈阳的,西安是西安的,南京是南京的,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大组?后来在这个实习生的倡导下,我们开始建立一个大组,叫做旅行大组,一开始是八个城市参与,他们都有小组。八个城市的小组长拉了一个QQ群,开始选举大组长。

到现在为止,十几个城市的旅行小组今天都在一起了,因为它是实名制的,需要有推荐进来,这个人的身份非常真实,爱好更加确定,建立了QQ群,有两千多人,然后他们开始自己搞活动,已经做完两场活动,一场活动就是一个苏州的企业家,他有一个房车,在群里面召集30多个人,一起去青海,完成了一次青海的旅行活动。另一个是最近跟一个旅行机构合作,我们拿到一个很低的价格,去泰国,我记得四晚还是五晚,六千多块钱,都是五星级酒店,我女儿都非常有兴趣去。这个群已经做好了,找了一个很帅的小伙子做导游,接下来要去土耳其和日本,这样开始玩起来。

当这些信息孤岛被打通以后,我觉得会变得越来越有趣,旅行大群今年年底会超过一万个左右,一万个喜欢旅游的人,会在这个组里面建立起来。

建立理财大组、创意大组、创业大组

接下来会做理财大组,因为理财这个话题在公众号里面关注非常高。大家都很爱钱,很希望知道自己的财富怎么增加,所以我们今年下半年会成立理财大组。然后会成立创意大组,创意是现在中国最热的话题,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创业,毕业以后三年创业者的失败率大概是97%,但是我们频道里面有很多的60后、70后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创业大组,把这些愿意创业的年轻人聚集起来,通过培训,通过点对点的辅导,能够帮助到他们。所以今年下半年会做这样的事情。

这一年很忙很忙,改造咖啡馆、建立公益金

我们过去一年多里面做了很多社群运营的事情。我认为,大家都说互联网是共享经济,但是我觉得互联网在共享的主题下面,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目录,叫做求援。互联网最好的是,当我有什么困难的时候,我有什么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或者我有什么愿景的时候,我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在社群里面请大家帮助,这是互联网最伟大的事情,能够通过求援的方式,让社会的资源经过一次重新配置,而且人在付出的时候会很快乐,这是社群建立之前很难想象的事情。

过去一年我们做了蛮多的事情,举四个例子

第一个,咖啡馆改造计划。我有一次去咖啡馆喝咖啡,我回来跟团队说,咖啡馆里面竟然没有书架,能不能在咖啡馆里面放一些书架进去。我们在公众号里面说,第一,有没有人愿意提供书架给我们;第二,有没有咖啡馆愿意让我们的书架进去;第三个,我们也没有书,我们就是乞丐。

亚马逊联系我们,说愿意提供亚马逊的KINDLE,提供几部。另外咖啡馆也满足我们,另外掌阅说我们提供书架,结果这个事情就搞定了。我们全国只做了一百家咖啡馆,我们只敢在有班委会的地方去做这个东西,没有班委会,没有人管理这个事情。这个就是去年的咖啡馆计划。

第二个,我们做了一个巴九灵创业公益金。我是从前年开始,把我每年写图书的版税捐出来的,每年大概有一百万的收入。原来我是捐给人家的,捐给别人的慈善机构。

有了公众号以后,我说我们能不能做自己的慈善活动,我们就做了一个创业公益金,我们做了那么多年的财经写作,包括我们自己办企业,我们对年轻人有贡献的是,我们能够告诉他们在创业的什么时候会犯常识性的错误,因为创业就像小孩子一样,你扶着他往前走,他的成功概率会高很多。

所以,去年开始,我把这部分费用拿出来切分成10份,帮助10个创业者,然后又在当地找两个企业家,每个月抽出48个小时帮助到他。

第三个,我们做了一些众筹的事情。这个可能就比较多了,比如我们在过年的时候,我们要送给我们的用户一些礼物,问有没有企业愿意来提供的,然后我也不要你多,你每家只要50份就可以了,然后就有企业来提供。去年,我们还跟腾讯合作了电影票。

我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做《我的诗篇》,写的是中国当前一个非常隐秘的一件事情,中国现在大概有超过一万个工友,他们在工地上、车间里面、在生产一线,他们是中国的诗人,他们在写诗歌。中国的诗人,在整个大学知识分子里面已经死光了,只有真正的一线的工人、农民在写自己的诗歌。所以我拍了一个片子,叫做《我的诗篇》,在今年6月份的上海电影节里面得到了金爵奖。纪录片的过程当中,其实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帮助,比如我们众筹了50多万资金进行拍摄,然后我们众筹帮助一个自杀的诗人出版了他最后一本诗集,我们做了很多跟互联网有关的一些事情。

在上海得了奖以后,面临新的尴尬。中国几乎所有的纪录片,无论你拍得多好,影院都不愿意接受,我们通过电影票应用找到一些城市的影院,跟那些影院谈完之后,我花八千块钱、一万块钱包下你的影院。我们在全国找了52家企业,现在包了80场电影,在长三角的浙江、江苏和上海,从下个月开始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放这些电影。我们会有一些社群,社群里面会有很多发布工作,如果你愿意到影院里面看这个电影的人,就可以跟你的朋友去看这个电影。

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中国的非常真实的一面,我们除了一个《捉妖记》以外,我们还有一些工人在写诗歌。这是社群的实验。

上面讲的是比较大的群落,另外还有很小的一部分人是企业家。在我们社群里面有很多的企业家,他们会加入社群,但是他们从来不发言,因为他们都是50后、60后、70后为主的,他们不发言。怎么把这部分人抓取出来?

因为我长期以来在全国做一些培训、讲课的工作,所以我就有一些学员,这部分学员,大部分人都是我们频道的一些订户,然后我们就建立一个学塾。现在有一个学塾群,一共有两千多人,两千多人里面,又把两千多人抓取出500个比较活跃的人,每100人成立一个班级,由班长建立起来,五个班级在QQ群里面建立一个独立群,他们可以去学习、交流,甚至去搞投资等等的。这部分就是在一个更加理性的财富人群中建立一个群落。

所以这些是在过去一年多里面,互联网对像我这样一个特别传统的财经作家做的最大的改变:找到了我的读者,然后我的写作变得更加真实,这些读者之间又形成一个相互互动的关系。

前两天,腾讯的人跟我说,QQ也要做公众号,我说好,然后我说非常支持这件事情,我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QQ是中国最大的一个集群,它非常年轻,QQ可能比微信更加年轻、更加活跃,而且它的生态体系已经建立了十几年了,超过16年的一个生态体系建立,它的闭环可能会更加明显一点,甚至它在某种意义上的开放能力也更强一点,所以我们很愿意来做一个新的实验。

三个体会

关于社群,我有三个体会,我觉得一个好的社群大概应该有哪些特征。我们的频道是新生儿,一岁多一点,14个月的新生儿,但是在这14个月里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社群运营的办法。有三点是我们工作到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一些体会。

第一个,有态度的内容。好内容和坏内容很不容易区分,但是我们的内容必须有价值,这样才能把人聚合在一起的,人不是因为认识在一起,而是因为兴趣、因为认同感才在一起的。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写作的人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喜欢什么,反对什么,愿意跟什么人在一起。Pony也讲过两句话,未来腾讯做的是用内容连接一切,而这中间就是态度,就是认同感,把大家聚合在一起。

第二个,圈层化互动。如果这个社群还是在空中,很容易变成泡沫就消失了,如果这个社群在地面,那就是很真实的,就跟谈恋爱一样,可以帮助创业者,社群可以产生大规模的互动。

第三个,共享中互利。每个人在社群中是一个获利者,也是一个贡献者。通过共享和互利,让这个社群变得更加长久。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的东西非常多,某种意义上这些改变刚刚开始,我们的商业关系在改变,我们的价值关系在改变,最终我们在互联网当中真的会看到一个新的东西。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来源:吴晓波

2015年中国人的健康大数据出来了,惨不惨,自己看

一、中国人健康大数据概况


中国高血压人口有1.6—-1.7亿人

高血脂的有将1亿多人

糖尿病患者达到9240万人

超重或者肥胖症7000万—–2亿人

血脂异常的1.6亿人

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

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

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糖尿病

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二、健康大数据·各类疾病出现年轻化趋势


中国22%的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七成人有过劳死的危险;

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

中青年女性易得妇科,心脑血管疾病;

中青年男性面临猝死、过劳和癌症等问题;

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3% ;

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

2013年到2014年,35岁—46岁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中国是22%,美国是12%。

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七成人有过劳死的危险,如果中国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国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费达到3000亿人民币元人民币。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将在2005年——2015年间给中国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中国的肝炎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00个亿。

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

女性更容易受到妇科、心脑血管疾病的威胁;

男性则面临猝死、过劳、癌症等问题!

2013年,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0%,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3% 。

过去十年,平均每年新增慢性病例接近了2倍。心脏病和恶性肿瘤病例增加了近1倍!

肥胖人口将达到3.25亿,未来20年将会增长一倍,腰围只要增长一英寸(2.54厘米),血管就会增长4英里,患癌风险高8倍!

美国《保健事物》杂志报告: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

十九个月!19位老总离世!最高个人资产14个亿,包括百视通COO吴征、德尔惠股份创始人兼原董事长丁明亮、兴民钢圈董事长王嘉民、成都百事通总经理李学军等12位高管,均因病离世。比例高达63%,其病因主要是癌症和心脏病,其中吴征、李学军等近半数为突发疾病逝世。

三、中国人医疗大数据


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

普通疾病的误诊率高达27%左右;重大疾病的误诊率高达40%左右。

《千手观音》23位主要演员中19位都是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聋哑

英国研究证实:有85%的药品是无效的,对病人最好的措施就是尽量减少医疗干预。

美国研究证实:高度发达的现代医学体系与人的健康没有太大关系。

美国研究证实:有30%—40%的手术根本不需要做!

美国研究证实:与美国人健康寿命相关的因素中,只有10%跟医疗相关!导致美国人健康寿命延长30年中,有25年与医学没有关系。

四、健康大数据·中国每天有720个缺陷儿出生



2006年9月12日是我国首个“预防出生缺陷日”,同年监测显示,每隔30秒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相当于每小时30个,每天720个!

五、中国青少年健康大数据


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

全国肥胖儿中脂肪肝发生率40—50%

小学生近视率32.5%,初中生59.4%,高中生77.3%,大学生80%。

中国7个城市中小学生早餐行为调查:调查显示:我国超过80%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均没有达到国家标准!

中国青少年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调查:目前中国2.7亿在校生蛋白摄入量,仅为标准的65%。铁、钙、锌严重不足,维生素A的摄入量仅为标准的15%。青春期贫血的发病率达38%。2013—2014年度,北京中小学肥胖检出率为19.5%,其中10%出现脂肪肝,而全国肥胖儿中脂肪肝发生率40—50%。2型糖尿病发病率20年间增长了11—33倍。

教育部《2013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小学生近视率32.5%,初中生59.4%,高中生77.3%,大学生80%,沿海城市高中毕业生视力低下率85%,高度近视率呈急剧上升趋势。

六、中国老年人健康大数据



202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严重阶段!

骨质疏松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6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为56%,女性发病率为60—70%。其中骨折率发生率接近三分之一,每年医疗费用按最保守的估计需要人民币150亿。

全世界痴呆病人已达2400多万,平均每7秒增加一个,中国老年痴呆患者约占全世界病例总数的1/4,平均每年增加30万的新发病例。

老龄化进程:

法国115年;

瑞士85年;

英国80年;

美国60年;

中国18年。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在5000—8000美元;

2003年我国未富先老,人均GDP为1000美元。

专家提醒

不要总以为疾病离我们很远,更不要让健康埋有隐患。

我们已经有太多的朋友,太多的亲人被疾病、被癌症夺去了鲜活的生命。

要知道,很多疾病在早期是很容易防治的,长期失治才会加重恶变,以致丧失生命。

有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才能早预防、早治疗,才能更好的珍惜生命。很多重大疾病都是从轻度重疾开始的!

战国时代有一名医叫扁鹊,医术非常高明,受到魏王的接见,扁鹊说自己的医术比不上中兄,中兄的医术比不上长兄。

魏王很奇怪,说:“那为什么你的长兄默默无闻,你的中兄只是小有名气,而你却名贯四方呢?”

扁鹊回答:“我的长兄总是治病于发病前,我的中兄治病于发病初期,而我却治病于病情恶化之后。”

来源:医享网

 

关于我们

作为中国领先的高端私人医生服务机构,整合包括中南海保健医生、京沪知名三甲医院权威专家、高端体检机构、高端心理咨询机构等在内的国际、国内高端医疗资源,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及如何保持健康的标准和定义,为全国高端客户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的以预防慢性病、改善亚健康、解决就医难为重点的第三方私人医生和健康医疗服务机构。

提供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给客户建立健康档案

2.日常健康咨询、指导和干预

3.膳食、运动、心理指导(针对个人健康状况的私属方案)

4.四季养生调理指导

5.四季宫廷养生代茶饮秘方(由御医根据宫廷皇上御用秘方编辑整理)

6.个性化体检方案设计及预约服务

7.体检安排(301、协和、阜外、中科肿瘤、北大肿瘤、海军总院)

8.三甲医院预约就医和绿色通道服务(挂号、住院、手术、远程)

9.医院全程陪诊导诊服务

10.中南海御医(首都名医、三甲医院知名专家)提供一对一体检报告,医院检查报告(片子),病历解读、咨询、问诊和中医调理、养生保健服务(根据会员健康状况选择合适医生)

11.中南海御医(首都名医、三甲医院知名专家)会诊服务

12.术(院)后康复指导服务

13.提供医生(中或西医)定期上门巡诊和家访服务(只针对北京地区)

14.远程视频咨询和问诊服务

15.国际医疗(美、日、韩、德)服务。

 

专为贵宾客户提供京沪高端私人医生服务。

更多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人民币贬值事出有因!五大权威信息你要知道

一、数据说汇改:十年间人民币升值近三成

  八月11号,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央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今天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数据显示,2014年末以来,美元持续走强,欧元、日元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均表现出大幅贬值,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始终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实施新报价方式后,今天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2298元,较上日下调逾1000个基点,创2013年4月25日来新低。

  今年,恰逢人民币汇率改革十周年,十年间,中国无论在人民币定价机制、汇率波动幅度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正式拉开汇改大幕。十年间,相继改革询价交易方式、做市商制度、放宽人民币对美元日波动幅度扩大至2%等等。十年间,人民币汇率从2005年,一路攀升至6.03的高点,升值幅度约27%,随后稳步下行,一直在区间内小幅波动。

二、2%的变动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我们看到,今天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与昨天的中间价出现了接近2%的变化,这也是两年多以来最大的单日波动。那么此次调整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短期来看对我国的经济形势有何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今天人民银行修改了人民币美元中间价报价。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变化,主要是想解决中间价与市场汇率持续偏离的问题。它的好处是可以提高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刑。

央行表示,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此次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是应汇率市场发展的需要。优化做市商报价,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扩大市场汇率的实际运行空间,更好地发挥汇率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下一步央行还将陆续出台丰富外汇产品、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等一系列汇改政策,进一步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

经济学家 曹远征: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美元还有加息的可能,欧债的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这个时候市场的风险在加大,要求各个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它调整的结果就是今天看到的情况,汇率出现了一个比较大幅的的下挫,但是这是反映市场的一个总体情况,它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市场未来变动的一个机制性安排。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它对出口产业会有一些积极的影响,但是一般会出现在两个季度以后,当然汇率的变动会对资本的流动产生一些影响,如果说未来中长期的趋势比较明确的话,应该说它不会带来(资本)大规模流出的压力。

三、人民币汇率贬值超1000点!亚洲市场很受伤

  从8月10日的6.1162,到今天的6.2298,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今天直接下调了1136个基点。这一变动在外汇市场上引发了不小的波动,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今天的市场。

中国银行的外汇交易室里异常热闹,客户打来的电话此起彼伏,交易员们正在紧张地商量着买卖价格,近来一直平静的人民币汇率,在今天一下子成为了热门交易货币。

记者 王允彤:今天的人民币汇率上演了一波非常强烈的波动行情,我们从即期汇率的走势图上就可以看到,从今年的4月份到8月份,美元对人民的汇率是保持着相对平稳的一个走势,从今天早上开始,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是大幅跳空高开了400多个基点,之后就拉出了一条非常长的阳线,那么现在,美元对人民币的即期汇率是达到了6.32左右的水平,相比昨天6.21的收盘价是大幅上升了1000多个基点。

不仅如此,在大量买盘推动下,美元对离岸人民币也大幅跳涨,在记者发稿时,上升至6.37左右。受人民币中间价下调的刺激,国际汇市也出现波动,美元指数瞬间走强,从97.13急升至97.48,而作为商品货币的澳元和新西兰元则纷纷下跌。

记者 王允彤:那么今天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影响下,亚洲市场货币整体都很受伤,我们可以到屏幕上来看一下,今天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这些市场的货币今天都是百分之一点几的跌幅,与中国经济关联度比较高的澳大利亚元,今天也是下跌得比较厉害,从日线上来看,今天澳大利亚元贬值了1.2%左右,是近一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四、权威回应:人民币不会出现趋势性贬值

  汇率的每一次变动都影响着大家手中的外汇,是缩水了还是更值钱了。随着人们对汇率越来越关注,每一次汇率的大幅变动,也是人们调整自己外汇资产的时候。记者在交易大厅看到,来办理业务的人是非常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来办外汇兑换业务的,就占到了50%以上。看到人民币汇率在波动,一些人开始担心,这会不会开启了人民币贬值的通道。对于人民币汇率未来的趋势,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今天给出了权威回应。

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这是由于完善报价所带来的一次性的调整,不应该被解读为人民币会出现趋势性贬值。

马骏表示,从经济基本面上来看,我国主要宏观指标都支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比如说,我国GDP增速是7%,虽然比过去低一些,但仍然高于绝大多数国家。另外由于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基础设施投资开始加速,房地产销售也在改善,我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

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 马骏:我国其他的一些基本面因素也支持汇率稳定。比如,我国经常性项目有顺差,外汇储备很高,通胀率较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在安全区间,这些基本面因素都明显强于许多新兴经济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人民币不会出现趋势性贬值。

五、此次汇改究竟会带来哪些具体变化和影响?

  鲁政委:汇率市场化是中国的明智之选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让市场主导人民币汇率,是中国经济最明智的政策选择,如果此次市场化贬值成趋势,将有助于改善中国总需和企业盈利,促使中国经济尽快复苏和去杠杆,更灵活的市场化汇率也将为最终加入SDR加分,若幅度足够,中国经济通缩状态也将改观。

丁志杰:提高汇率弹性 释放经济活力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表示,这次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的改变,是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它一次性消除中间价的政策性扭曲,提升了国内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也为在SDR谈判中争取主动,而汇率弹性的提高,也终将传导至经济层面,释放经济活力。

海通证券:人民币贬值有助缓解出口压力

海通证券认为:7月出口同比大降8.3%,外需低迷导致出口放缓,上半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95%,压制了出口的复苏,央行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后,未来中间价将真正实现市场化,有助于缓解出口压力。

民生证券:短期资产价格将受冲击

民生证券认为: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弹性不够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跟随美元连连攀升,而同期欧元日元金砖国家货币皆大幅贬值10%以上,出口压力增大,加剧稳增长压力,这一次汇改,加大人民币弹性,主动释放贬值压力。从长期来看,经济稳增长有利,但短期将冲击资产价格。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日报

扒一扒:王思聪五亿投资的那点事!

在王思聪的成功路上,我们不可否认其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去享受并创造巨人的财富是不是显得更快点甚至是更容易点呢?

文|小内

国民老公王思聪一直以直爽、犀利、出位的言论而深受某些人士的喜爱(大家懂得)。虽然一出生就是富二代,但是他应该算是个比较靠谱的富二代了。自从他在微博上支持六六打假,以及最近爆出他所投资的公司有近五家已经上市。看来这个老公还真是实力不一般呐。

闲聊到此结束!今天小内就来理一理五亿投资的事情。

首 先先来聊一聊事件背景:王健林2013年接受媒体访问时曾开玩笑说:给儿子5亿上当20次,干不好就回万达上班。网友们纷纷开涮王思聪,思聪哥也风趣回 应:5亿已被骗完,下次请早。 直至去年,王健林才首度回应说:王思聪的投资“有点小进展”。王健林口中的小进展指的是:王思聪100%控股的普思投资,已经投出了5家上市公司,其中最 成功的一笔投资,实现了近5倍的投资回报。

下面是这五家上市公司:

说到这,也许会有人问了。王思聪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能耐?别急,且听小内慢慢道来。

先来看看王思聪完全控股的投资公司-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普思资本)!

其官方网站上是这么说的:北京普思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普思资本”)首期投资规模5亿元人民币,是一家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公司着眼于除地产,路矿以外的所有行业,主要投资于有潜质成为行业翘楚的创业型以及成长型企业,并积极为其提供所需要的支持与帮助使其加速发展扩张达到新的高峰。

有人说了,这不是就是一家普通的VCPE吗?但是要知道全国大大小小的VCPE保守估计有1万家左右,这其中可以说80%以上都是亏钱的,亏损的机构中规模小到几千万的,大到几十亿的都有。而且普斯资本迄今为止投了15个项目,五家已经上市!

且不说全国那么多家投资公司,投出一个IPO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了,竟然还投出了五家。

不过先别羡慕的太早,从普思资本的官方网站上。小内看到:

“普思资本的投资方向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有效推动社会进步、上市预期明确的高成长性的未上市企业,或存在并购价值和管理提升空间的中小企业。”

也就是说,人家的投资目标本来就是奔着上市公司以及有潜力的上市公司去的。再加上王思聪的个人魅力及其资金魅力,自然很受一些资金上紧缺的公司欢迎。投资一个即将上市的公司的确是比投资一个普通的公司的上市几率要大很多,对吧?

那么外界疯传的五倍的投资收益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要从头开始说起:

2014年1月22日,乐逗CEO陈湘宇从自己手中拿出1.3%的股权,即1849650股,以约590万美元转让给了普思资本。2014年8月7日,乐逗游戏在美上市,按照当时发行价15美元计算,王思聪这笔投资增值到2774.48万美元,实现了近5倍的投资回报。

为什么要以“按照当时发行价15美元计算”,而不以发出新闻时的现价计?小内通过多方查探,原来是因为:乐逗游戏当时现价11.90,跌破发行价了,按当时现价计,只有3倍投资回报。

据 说在乐逗游戏在美国上市前,股权已经被瓜分好了。后来王思聪找了乐逗的ceo谈了一个晚上。为了不影响各方利益,乐逗ceo陈湘宇从自己手中拿出1.3% 的股权,即1849650股,以约590万美元转让给了普思资本。要知道,在上市前,转让股权就是等于白白给别人送钱!看来其中还是有隐言!不会是真的是 为了“交朋友”那么简单吧?

我们都知道王思聪及其公司从13年开始进行投资。虽然已经有获得投资回报。但是根据报道 来看,五倍的投资回报说的只是其中一笔比较大的公司的投资回报,即乐逗CEO陈湘宇在公司的上市前,从自己手中拿出1.3%的股权,即1849650股, 以约590万美元转让给了普思资本。2014年8月7日,乐逗游戏在美上市,按照当时发行价15美元计算,王思聪这笔投资增值到2774.48万美元,实 现了近5倍的投资回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普思投资在2013年4月2日投资400万美元参与B轮融资,获得了云 游控股1.05%的股权,即1104510股。半年后,云游控股(0484.HK)在香港成功上市,按照云游控股当时51港元的发行价,普思投资如果在此 成功退出,可获得725万美元,实现1.8倍的投资回报。其他的没有提及,也就是说其他的投资回报应该会小于1.8倍的投资回报及725万美元。如此看 来,国民老公的投资还没回本呢!!!

不过不管怎么说,王思聪的这一次投资可谓是真的受益颇多。看这势头,前路大好啊!!!

国民老公令人称赞的投资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商场如战场,成功须得天时地利人和。在王思聪的投资案例下。我们可以看到这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便利成就了最终的一个它。首先是赶上新一轮的经济大环境;其次是优秀的团队配合;第三是,王思聪个人背景的推动。

首 先来看看第一点因素。王思聪的投资方向主攻高新产业已经市场广大但却还未开发的方向(如园林、殡葬业等),避开了投资公司的扎堆又给自身开辟了更多可供开 发的空间。避开了前段时间经济浪潮的颓废区域,又努力赶上了新的经济洪流。从其公司本身的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 子,分散投资,规避风险、多样发展的投资策略非常高明且非常实用。

王思聪独到的见解,其实我们已经数见不鲜。他微博的每一次发声,每一次都会引起一阵追捧。小内不得不佩服其独特的个人魅力。

其次是出色的团队配合。在王思聪的团队中,主要成员之前的工作经验都在七年以上,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虽然,王思聪本人没有什么经验,但是人家会看人也会找人啊。古人云:善用人者能成事,能成事者善用人。国民老公看来当之无愧!

最 后,当然还是得提到国民老公本身的背景因素。我们都知道,王思聪的父亲是有名的万达老总王健林。虽然王健林曾有意控制资源,减少给王思聪他搭顺风车的机 会。但是,其给出的五亿创业基金是否也在说明他的“良苦用心”。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且不论王靠的这棵大树还是自己的父亲。

凡是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背景资料对于商业活动而言是多么珍贵。及时掌握第一手有效信息、理解争取相关政策的支持、接触更为靠谱有潜力的合作伙伴等等。所有的这一切不外乎两个字:人脉。有个人脉,再加上自身的充分条件,那么对于成功,你就掌握了先机。

当然,在王思聪的成功路上,我们不可否认其自身的聪明才智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去享受并创造巨人的财富是不是显得更快点甚至是是更容易点呢?

不管怎么说,小内最后希望:年轻、不坑爹的富二代领袖及其领导下的公司能够继续为大众和社会带来更多青春正能量。

文章转自:互联网圈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