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制度之制度层面的变革最重要》

2015年12月31日,财新网发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永钦的文章《制度之制度层面的变革最重要》。

文章称,人类 历史上有众多的社会变革,但从大的方面来看,似都不外乎以下三个层次。

其一,技术层面的变革。这是后进国家最容易做到的,可以通过学习或者模仿来进行。

其二,制度层面的变革。这里所说的制 度是指规约社会中诸主体之间行为的游戏规则。制度层面的变革要比技术层面的变革来得困难,这是因为游戏规则的改变往往 会损害某些社会群体的利益,使得这些群体成为改革的反对者。

其三,制度之制度层面的变革。所谓的制度之制度,就是界定游戏规则的游戏规则。例如,公司治理制度本身是一种制度,规 约公司治理制度背后的法律体系则是制度之制度;而规约法律制定和实施的宪政制度则是更高层次的制度之制度;而宪政制度 背后的社会共识和社会契约则是更高层次的制度之制度。

文章说,从重要性上来说,制度之制度是第一位的:如果有了优越的制度之制度,那么就会衍生出好的制度;而有了好的制度 ,就会内生出先进的技术。

文章认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等美国的缔造者们受后人尊重,是因为他们开创了优越的制度之制度。

文章分析,第一个层面和第二个层面的变革都可以通过少数社会精英或者威权主义政府来实现。第三个方面的变革则往往通过 人们形成新的社会共识和社会契约来实现。只有完成了第三个方面的社会变革,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才会走上良性的发展 轨道。只有真正做到了第三个方面的变革的国家,才能够称得上是开放的社会。在开放的社会中,政府本身也受到社会契约的 限制和约束,本身也是一个内生的均衡。

文章最后表示,历史经验显示,如果只在前两个方面进行了变革,那么这种社会变革是不彻底的,而且前两个方面的变革本身 也是不可持续的。后进国家可以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也可以学习先进国家的制度,但更应该改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之 制度,而这往往需要新的社会共识和社会契约。

2015年11月25日,财新网刊登美国学者福山关于中国民主转型的敏感言论。福山称,现代政治体制有三个要素,需要 有强而有力的政府、法律制度和民主责任制。中共是一个强权政府,“但中国还不完全是个法治社会,因为共产党制定法律却 不完全受法律的约束”;“正式的民主责任制在中国还不能算有”。福山表示,中国可以仿效欧洲国家,从建立法治社会开始 ,然后再过渡到民主制度。

福山着有《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与《政治秩序的衰败:从工业革命到全球民主化》。王岐山与习近 平曾分别在4月与11月先后会见福山,谈论政治改革等敏感话题。

2015年11月5日,在财新传媒举行的第六届财新峰会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中国目前面临四大外部风险 ,并称“这是30年来未有之变局”。

2015年11月9日,财新网刊登《财新周刊》的封面报导《清算日》。11月30日,财新网发表呼吁建立“真相委员会 ”的文章,提及调查独裁政权侵犯人权的罪行、追责、刑事审判,以及“转型正义”等敏感字眼。令人联想文章影射中共江泽 民集团对法轮功学员包括活摘器官在内的反人类罪行。

另外,韩国前总统金泳三于当地时间2015年11月22日凌晨逝世,大陆媒体报导突出金泳三上任后主导反腐、抓捕前总 统,他在推动“财产登记和公开”、“民主化运动”以及“反抗独裁统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等。

王蒙:内心安详,从不荒凉

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焦灼、急躁、愤愤不平的时候多,而安宁、平静、沉着稳定的时候少。

常常抱怨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难,用无止无休的抱怨、解释、辩论、大喊大叫去求得理解,更是只会把人吓跑的了。

不理解本身应该是可以理解的。理解“不理解”,这是理解的初步,也是寻求理解的前提。你连别人为什么不理解你都理解不了,你又怎么能理解别人?一个不理解别人的人,又怎么要求旁人的理解呢?

不要过分地依赖语言。不要总是企图在语言上占上风。语言解不开的事实可以解开。语言解开了而事实没解开的话,语言就会失去价值,甚至于只能添乱。动辄想到让事实说话的人比起动不动就想说倒一大片的人更安详。

不要以为有了这个就会有那个。不要以为有了名声就有了信誉。不要以为有了成就就有了幸福。不要以为有了权力就有了威望。不要以为这件事做好了下一件事也一定做得好。

有人崇拜名牌,有人更喜欢挑剔名牌。有人承认成就,更有人因为旁人的成就而虎视眈眈。有人渴望权力。也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你权力的运用。

一个成功可以带来一连串成功,也可以因你的狂妄恣肆而大败特败。没有这一面的道理,只有那一面的道理,就没有戏看了。

安详属于强者,骄躁流露幼稚。安详属于智者,气急败坏显得可笑。安详属于信心,大吵大闹暴露了其实没有多少底气。

安详也有被破坏的时候,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问题是,喜完了怒完了哀完了乐完了,能不能及时回到安详状态上来。

如果动不动就闹腾,如果动不动就要拽住每一个人,论述自己的正确,如果要求自己的配偶、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下属无休止地论证自己是多么多么地好,如果看到花没有按自己的意愿结果、没有按自己的尺寸长就伤心顿足,您应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安详方能静观。观察方能判断。明断方能行动。有条有理,不慌不乱,如烹小鲜,庶几可以谈学问矣。

再来说说如何才能活得安详。

为了安详,我的经验是:

一、多接触、注意、欣赏、流连大自然。高山流水、大漠云天、海潮汹涌、湖光如镜、花开花落、月亏月盈、四季消长、三星在天,万物静观皆自得,世事“动观”亦相宜。到了对大自然无动于衷,只知道斗斗斗的时候,您的细胞就要出麻烦了。

二、多欣赏艺术,特别是音乐。能不能听得进音乐去?这大体上是您需要不需要请心理医生咨询的一个标志。

三、遇事多想自己的缺点,多想旁人的好处。不要钻到一个牛角尖里不出来,不要越分析自己越对,旁人越错。不要老是觉得旁人对不起自己,不要像一个钻头一样地钻了一个眼就以为打通了世界,更不要把风钻的所有的螺丝钉焊得死死的。那样的话,您能不碰壁么?

四、不管您是不是有一点点“伟大”,您一定要弄清楚,其实您与常人无异,您的生理构造与功能与常人无异,您的语言文字与国人无异,您的喜怒好恶大部分与旁人无异。您发火的时候也不怎么潇洒,您饿极了也不算绅士……人们把您当成普通人看,是您的福气。您把别人看成与您一样的人,是您的成熟。越装模作样就越显出小儿科。再别这样了,亲爱的!

五、注意劳逸结合,注意大脑皮层兴奋作用与抑制作用的调剂,该玩就玩玩,该放就放放,该赶就赶赶,该等就等等……永不气急败坏,永不声嘶力竭。

六、幽默一点。要允许旁人开自己的玩笑,要懂得自嘲解嘲。有许多一时觉得急如星火的事情,事后想起来不无幽默。幽默了才能放松,放松了才可以从容,从容了才好选择。不要把悲壮的姿势弄得那么廉价,不要唬了半天旁人没成,最后吓趴了自己。

七、小事情上傻一点。该健忘的就健忘,该粗心的就粗心,该弄不清楚的就不清楚。过去了的事就过去了。如果只会记不会忘,只会计算不会大估摸,只会明察秋毫不会不见舆薪,只会精明强悍不会丢三落四……您的心理功能不全——比二尖瓣不全还麻烦,您得吃药了。

八、也是最重要的,要多有几个“世界”,多有几分兴趣。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打牌,可以逻辑,可以形象,可以创造,可以翻译,可以小品,可以巨著,可以清雅,可以不避俗,可以洋一点,可以土一点,可以惜阴如金,可以闲适如土,可轻可重,可出可入,可庄可谐,尊重客观规律,要求自己奋斗,失之桑榆,得之东隅。您还要怎么样呢?

作者:王蒙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中国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等近百部小说。

传江泽民大秘贾廷安被内部停职

官媒报导四总部会议中,总政治部参加人员名单异常,其中最引外界猜测的是总政治部副主任贾廷安。今年以来,有关中共前党魁江泽民的大秘、现任总政部副主任贾廷安的不利消息频传。

近期,贾廷安疑因涉中共前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及郭伯雄等贪腐案,传出已被停职调查的消息。美国自由亚洲电台、香港《东方日报》等媒体纷纷对此做出报导。

12月5日,自由亚洲电台披露上述消息说,大陆媒体的评论认为,近期军队改革“要对人事大清洗”,而贾廷安丑闻缠身,已成为负面人物。

报导指,贾廷安被认为是江泽民最贴心的秘书,从1982年起就在电子工业部担任江泽民秘书,直到2004年江泽民卸任中共军委主席;贾廷安在江卸任后继续留任中共军委办公厅主任,2008年转任总政治部副主任,2011年获晋升上将军衔。

香港《东方日报》引述海外媒体报导,贾廷安因涉徐才厚及郭伯雄卖官等贪腐案,传已遭停职调查。

“金盾工程”骨干马晓东被抓

“金盾工程”骨干马晓东被抓

2015年4月16日被抓的关键人物是马晓东。马晓东曾担任中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原副局长、总工程师。

12月9日上午,陕西省商洛市中级法院在西安公开开庭审理了马晓东受贿一案。大陆官媒新华网当天上午转载报导马晓东案开庭消息时,特别提到马晓东曾是公安部“金盾工程”主要成员之一。

现在中共公安部的“大情报系统”就源于1998年启动的“金盾工程”。“金盾工程”就是中共的“全国公安工作信息化工程”,是中共秘密建立的一个庞大的网路监控项目。这个监视系统,据说中共可以用其来看、听,及“思维”。

江绵恒曾声称:“中国必须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网路,独立于国际互联网之外。”据报导,江绵恒乃是最早提出这个数码监控系统之人,并在其父江泽民的赞赏和支持下成为中共的“国策”。

另有消息称,“金盾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包括:江泽民、江绵恒、前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前公安部部长贾春旺、公安部副部长兼金盾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张新枫、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公安部科技局局长柳晓川、公安部信息通讯局总工马晓东等。

2015/12/31 常小兵的落马,可以视为是越来越多的与江绵恒相关的官员的落马。

爱和成功有多大关系?

导读:著名的“格兰特研究 (The Grant Study)” 研究的是“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这项研究已经持续了76年,花费超过2000万美元。主持这项研究的整整 32年的心理学者乔治·瓦利恩特( George Vaillant)说,“温暖亲密的关系是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开场。”

故事从 1938年开始。
那一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的阿列·博克(Arlie Bock )教授觉得,整个研究界都在关心 “人为什么会生病/失败 /潦倒” ,怎么没有人研究下“人怎样才能健康 /成功/ 幸福 ”?
博克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打算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关注他们的高低转折,记录他们的状态境遇,点滴不漏,即时记录,最终将他们的一生转化为一个答案 ——什么样的人,最可能成为人生赢家。

人生赢家的标准十分苛刻。主持这项研究的整整32年的心理学者乔治·瓦利恩特( George Vaillant)说,赢家必须“十项全能”:十项标准里有两条跟收入有关,四条和身心健康有关,四条和亲密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关。

譬如说,必须80岁后仍身体健康、心智清明(没活到 80岁的自然不算赢家);60-75岁间与孩子关系紧密;65-75岁间除了妻子儿女外仍有其他社会支持(亲友熟人)等;60-85岁间拥有良好的婚姻关系;收入水平居于前25%。

这就是著名的“格兰特研究 (The Grant Study)”。研究名字缘于最初的赞助者,慈善家威廉·格兰特( William T. Grant)。如今,这项研究已经持续了整整 76年,花费超过2000万美元。

从1939年到1944年间,这项研究选择了 268名当年正在哈佛就读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这批人已经站在美国年青人的巅峰,他们有着光明的未来,得享成功与长寿的几率很大。这正是格兰特研究需要的 ——研究对象要活得够长,否则就不算 “笑到最后” ,要足够成功,否则怎能算 “笑得最好” ?

入选者当年都在19岁上下,全部是家境良好的美国籍白人男性,身心健康,仪表堂堂——事实上,每个入选者都经过严格的体格“选美 ”,研究者倾向于挑选猿臂蜂腰者,因为一开始的猜测是, “富有男性气概者”更可能拥有幸福人生。

每隔2年,这批人会接到调查问卷,他们需要回答自己身体是否健康, 精神是否正常,婚姻质量如何,事业成功失败,退休后是否幸福。研究者根据他们交还的问卷给他们分级, E是情形最糟,A是情形最好。不过,光是自我评定可不够。

每隔5年,会有专业的医师去评估他们的身心健康指标。每隔5-10年,研究者还会亲自前去拜访这批人,通过面谈采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目前的亲密关系、事业收入、人生满意度,以及他们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是否适应良好。

这批人可谓“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一群小白鼠 ”,他们经历了二战、经济萧条、经济复苏、金融海啸,他们结婚、离婚、升职、当选、失败、东山再起、一蹶不振,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

最终,这 268人里确实涌现了不少成功人士,迄今有 4个美国参议员,1个州长,甚至 1个美国总统—— 约翰·肯尼迪,不过,肯尼迪的研究档案早就被政府单独拿走,预计到2040年才有可能解密。

其余 267份人生档案又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首先,以下因素不太影响 “人生成功” :最早猜测的 “男子气概” 没用,智商超过 110后就不再影响收入水平,家庭的经济社会地位高低也影响不大,外向内向无所谓,也不是非得有特别高超的社交能力,家族里有酗酒史和抑郁史也不是问题。

真正能影响 “十项全能” ,帮你迈向繁盛人生的,是如下因素:自己不酗酒不吸烟,锻炼充足,保持健康体重,以及,童年被爱,共情能力高,青年时能建立亲密关系。
如下数据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

与母亲关系亲密者,一年平均多挣8.7万美元。跟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者,一年平均多挣5.1万美元。在“亲密关系”这项上得分最高的58个人,平均年薪是24.3万美元。得分最低的31人,则平均年薪没有超过 10.2万美元。只要能在30岁前找到 “真爱”—— 无论是真的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就能大大增加你 “人生繁盛” 的几率。
乍一看,感觉哈佛用76年熬了一碗浓浓的鸡汤——人生成功的关键是……“爱”?这答案看上去太过普通,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

但瓦利恩特说,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 “应对机制” 。他认为,每个人都会不断遇到意外和挫折,不同的是每个人采取的应对手段,“近乎疯狂类”的猜疑恐惧是最差的;稍好一点的是 “不够成熟类” 比如消极、易怒;然后是“神经质类 ”如压抑、情感抽离;最后是 “成熟健康类” 如无私、幽默和升华。

一个活在爱里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笑,和朋友一起运动流汗宣泄,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励……这些“应对方式 ”,能帮一个人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反之,一个“缺爱 ”的人,则遇到挫折时往往得不到援手、需要独自疗伤,而酗酒吸烟等常见的 “自我疗伤方式”,则是早死的主要诱因。

瓦利恩特说,“温暖亲密的关系是美好生活的最重要开场。”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拥有美好童年,但好消息是,不论你今年几岁,都有机会“在爱里获得重生 ”。哈佛那批人里,一个化名卡米尔的入选者直到35岁才第一次知道被别人全心关爱是什么感受——当时他因肺结核住院14个月,而医护人员给了他一直渴望的爱与温暖。

此后,卡米尔从一个自杀未遂的神经症患者,变成了一个负责的医生、丈夫和父亲,他的家人、病人、下属和朋友都衷心爱他,最终他在 82岁时攀登阿尔卑斯山的过程里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许多人出席了他的葬礼,向他致意告别——虽然开场并非最佳,但收尾时确实是段丰盛繁茂的成功人生。

钟南山院士谈养生

很少谈及自己养生诀窍的钟南山,近日在广东职工大讲堂上作“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主题讲座,以下是内容摘要

1、生活作息

不熬夜,晚上11:00之前睡觉。早上7:00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时。

2、饮食要做到:”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

按照很多健康专家的倡导应该是”早餐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但现实中很多白领、上班一族却恰恰是”早饭不吃,午饭凑合,晚饭撑个饱”。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得胆囊炎,午饭不按时吃容易得胃病。不挑食,不抽烟,不喝酒。每餐一定多吃蔬菜。

3、全世界最不好的习惯是抽烟

抽烟的人,气管炎,肺气肿或者肺心病,最后肺X,这是死亡三部曲。

4、喝醉一次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六种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烟,第二是酗酒。

5、请大家记住一个原则

吃植物性的东西,一定要占80%,动物性的东西只能占20%。我们现在相反了,所以很多病都来了,肥胖也来了,糖尿病也来了,痛风也来了。人过了30岁,体质逐渐下降,加上工作压力和环境因素,很容易出现易疲劳、睡眠质量不好、男性性功能低下、体质虚弱等亚健康问题,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滋补调理来解决这些问题。人参和鹿茸都是热性的,容易上火。最好的滋补药材是冬虫夏草,无毒,阴阳双补。如果嫌服用不方便的话也可以服用3棵虫胶囊,成分是虫草粉,解决那些亚健康问题的保健效果也不错。

6、轻伤就要下火线

我真心地希望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早防早治,轻伤就要下火线。加微信:jnjkys,老中医帮你免费把把脉命!

7、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气死的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以人一定不要当情绪的俘虏,而要做情绪的主人;一定要去驾驭情绪,不要让情绪驾驭你。记住情绪是人们健康的指挥棒,至关重要。

生活中的三种”快乐”,我们要时刻牢记: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8、家庭不和睦,人就会生病

有的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要知道人的疾病70%来自家庭,人的癌症50%来自家庭。离婚人士、丧偶人士寿命偏短,这个有科学依据。那怎么样让家庭和睦,这是一门学问,必须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要尊敬老人;

第二要教育好子女;

第三要处理好婆媳关系;

第四,这条尤其重要,夫妻要恩爱,这是核心。

夫妻要做到八互原则: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慰、互勉、互让、互谅。

9、走路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

人很容易”死在嘴上,懒在腿上”。要坚持每天锻炼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锻炼内容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办法——走,光走路就行了,这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体质上升期(0-28岁):要参加体育锻炼,羽毛球、乒乓球、马拉松、游泳等活动我都非常赞成;
体质下降期(28-49岁):就不要参加竞技运动了,进行体质锻炼;
到老年体质衰退期(49岁后):就要进行功能锻炼,保持功能正常。

他同时表示,最推荐的运动是快速步行(>120步/分)、游泳。年长者适合练太极。加微信:jnjkys,老中医帮你免费把把脉命!

10、男人要做到12个“一”

男人是家的顶梁柱,承受着更重的压力,在健康方面更加”粗枝大叶”,平均寿命要比女性少2~3岁。男同胞们每天要尽量做到下面几个一”:

每周吃一次鱼,每天一个西红柿,常喝一杯绿茶,每天一把核桃,少抽一支烟,每天一瓶白开水,每天一个苹果,白酒不超一两,常喝一杯酸奶,每天一根香蕉,多一些微笑,多一点运动。

总结一下:想要长寿,必须每天健康生活,及要做到8个方面:

1、一定要吃好3顿饭;

2、一定要睡好8小时觉;

3、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

4、每天要笑,身心健康;

5、每天一定要大便,排出毒素;

6、一定要家庭和睦;

7、不吸烟,不酗酒,每天健走;

8、注意滋补身体,提高免疫力。

健康要从每一天开始,每天健康,就一生健康。一定要记住这几句话:“能吃能喝不健康,会吃会喝才健康,胡吃胡喝要遭殃。”

用肚子吃饭求温饱,用嘴巴吃饭讲享受,用脑子吃饭保健康。

诗词选读:定风波 苏 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