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福建省省长于伟国手抚《宪法》宣誓

北京时间1月15日,新当选的福建省省长于伟国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

于伟国的宣誓词是:“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

据网上公开资料,刚满60岁的于伟国是山东文登人。1983年,于伟国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后历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 局级干部,厦门市副市长,中共厦门市委常委、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市委副书记,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2006年11月起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2009年6月起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2013年4月起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2015年11月,任福建省政府副省长、代省 长、党组书记。2016年1月,在福建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民政府省长。于伟国系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规定,“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 员,在依照法定程序产生后,进行宪法宣誓。”

9月25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福建省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办法》,并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2016年1月15日,福建新当选的省长于伟国成为中国首个向宪法宣誓的省长。

于伟国的宣誓词即2015年7月中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新版誓词,可以看出,新誓词把忠于宪法、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放置于同一高度;以“忠于”代替 “拥护”,词意更重,也意味对将宪法提升至更崇要的位置。相反,新誓词并没有提到“忠于党”一说。以往这种宣誓性的形式,“忠于党”从来是摆在第一位的, 分析称,这就是一种进步。

十八大后,中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宪法实施60周年大会,一度因为推崇依宪治国引起不少“宪政”争论。而在2014年的四中全会上,中共更是少见地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对饱受争议的政法系统践踏法治“拨乱反正”,“依宪治国”这个词语在中国政治生态中逐步脱敏。

据悉,在现代民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国家公职人员在任职时向宪法宣誓,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 制度。据统计,在193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明确作出相关规定的有177个。中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将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与世界主流政治文明接轨。

实行二十多年的“双规”制度有可能卸下帷幕

1月15日的中纪委发布会上,监察部副部长肖培谈及党纪与国法的关系时,指出了会议公报提及的“中纪委不是公检法”。

1月14日,为期两日的中纪委六次全会闭幕,会议公报随之出炉。其中,公报体会第三条指出,“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实现纪法分开,用严明的纪律管住 全体党员。执纪审查决不能成为“司法调查”,要依纪监督、从严执纪。”值得注意的是,中共推进“中纪委不是公检法”过程中,最明显的措施就是取消“双规” 这一党内不规范的“司法程序”,此次的提法也正是释放不再使用此规矩的明确信号。

按照中共党内文件定义,“双规”是指“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中共纪检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二十八条第 三款)也就是说,“双规”是出于党纪,只适用于共产党员,并未有法律条款支撑。按照中国对问题官员的现行处理传统,其流程一般是先行初步内部调查,调查基 本属实再行“双规”进行深入调查,之后对其进行“双开”(开除党籍、公职),移交国家机构中的司法机关。

不难发现,“双规”实则 是中共违纪党员在进入司法机关调查、审理之前采取的“软禁式”的非司法程序。这种非规范性一定程度上有其可操作性,在进入司法程序上,中共内部一般已经对 官员问题有了较全面了解,也对审判结果形成了权衡和妥协后的决议,之后司法系统的运作便仅是走走形式而已。这样有利于促进案情调查,减少漏网之鱼。

然而如果完全按照国家机构中设置的司法程序来走,对官员的扣留不能超过24小时。可是,“双规”中“规定时间”和“规定地点”这种概念极具模糊性,大部 分情况下中纪委可以无限期扣押及审问任何被怀疑违法的官员,软禁可持续几个月,甚至长达几年,直到涉事官员崩溃,或调查人员收集到足够证据坐实案件。这种 非规范性的党内程序也造成了“双规死”、中纪委“双规不透明”等负面现象。而且也是对中国法治建设的挑战。如果不正当行使,极易对法治造成较大程度的破 坏。

直至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 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专家表示,中共取消“双 规”这一党内不规范的“司法程序”已达成共识,今后查处官员的违法犯罪事实,中纪委将让位于检察院。

强力反腐,只是治标。治标的目的, 是为治本扫清障碍。何谓治本,也即“依法治国”。有分析人士表示,可以说“双规”是“运动式反腐”的一部分,废除“双规”,将权限交给检察院,是中纪委在 权力问题上“革了自己的命”,是“人治”迈向“法治”的进步。另一方面,“拍蝇打虎”固然值得赞赏,但在反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有效约束才行。而且根 本解决之道和保障仍然是将反腐纳入法治化轨道,强调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作用,以法律制度约束自身和约束各级官场人员的行为。法治的要义就是建立和遵守体制之 外对官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制度。从中共近三十年历史来看,仅靠中共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显然难以达到反腐的目的。

东方日报:习军改打破独立王国结构

中央军委高层机构改革大幕落下。本轮军改的重心工作是联合指挥体制和领导 管理体制的变革。最为重要的是原有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等四总部被拆解缩编,由原来统管决策、执行、监督的强势总部机关,退变为中央 军委直属的办事、参谋、服务机关,人员和职能大量剥离,机构规模大幅萎缩,独立性荡然无存,承旨办事,互相牵制。

这其中,撤销总参谋部,重新组建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尤其重要。因为军队的首要职能是作战,作战的关键在于指挥,而指挥的关键在于中枢指挥机构。原有的 解放军总参谋部,从中共组建党军以来,无论工农红军到八路军、解放军,都以总参谋部作为重要的指挥机构。1949年之后,总参谋部更是日益坐大,成为解放 军内部规模最大、权力最重的单位。

总参谋部不仅管辖与军队作战息息相关的作战部、情报部等机构,负责全军作战指挥;同时肩负军队建设管理职能,如国防动员、军务、训练等;还代行陆军总部 的职能,因为在以往中国只有海军、空军、二炮设立专门的总部机构,陆军职能分散在各大军区,总部职能就主要由总参谋部代行,譬如陆军航空兵部就设在总参; 此外,总参谋部还直辖有大量作战部队和军事院校、直属单位,譬如总参下辖的技术侦察部、电子对抗部、信息化部,实际就是雷达兵部队、电磁作战部队、网络作 战部队。为了统管这多达十几万人马的庞大队伍,总参谋部自成体系有自己的政治、后勤保障等机构。

其他的总政、总后、总装运行模式 与总参相差无几,各自五脏俱全,俨然四个“独立王国”。四总部本来的原意是中央军委的四个工作部门,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军委的命令必须传达给四总部,而后 由四总部传达给各大军区来执行,各地也需要通过四总部才能与军委沟通,庞大的四总部成为横亘于军委之下、拥有统兵实权的机构。实际上,四总部才是掌握实际 军权的四大天王,军委反而被虚化了。如果遇到一个不愿过问军务的弱势领导人,这一特征就更为明显。反之,遇到一个强势领导人,要推进军改,就势必首先拿四 总部开刀。

以总参谋部为例,改革之后,只原代行的陆军管理职能划拨给新组建的陆军总部;原所辖技术侦察部、电子对抗部、信息化部剥离, 归属于新成立的战略支援部队;所辖军训部、动员部,都独立出来,成立直属于中央军委的训练管理部、国防动员部;所属军事院校分别划归训练管理部、陆军、战 略支援部队。只留下一部分参谋机构整编成立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其与原本的总参谋部相比,职权大大缩小。原本的总参谋部实际是一个司令部,拥有许多决策 权、领导权、指挥权,亦可单独向全军发布各项条令指示。而联合参谋部纯粹变为一个参谋幕僚机构,为军委主席的指挥决策提供参考意见,自身不再有决策权。军 委主席通过联参部,来指挥各大战区,从而牢牢掌握了军事指挥权的高度集中统一。总参改联参,一字之差,十几万人马被分散。总参谋长也改成参谋长,再无 “总”管军令军政的权力。

而且,新成立的十五个军委部门,都附属于军委,不再是一个独立层次。这就好比一座寺庙,原由四大天王各拥法 器、把守山门,香客进大雄宝殿礼佛,必须经过此关。现在,这一层级取消了,新的十五尊罗汉都在大雄宝殿里,团结在佛爷脚下,香客可直接参拜佛爷,罗汉们都 只是陪侍和助手。

中国老话-民间经典-人生道理-谁还遵循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是草都有根,是话都有因。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生死不由命,富贵全在勤。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久在江边站,必有望海心。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有品德不贱,有学问不贫。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何必丝和竹,山水有清音。

交友无贫富,情义重千金。损友敬而远,益友近而亲。

砣小压千斤,椒小辣人心。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生无一堆土,常有四海心。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穷人见穷人,非亲胜似亲;富人见富人,是亲不认亲。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长存君子道,事久见人心。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

宁忍自己气,莫伤父母心。无病休嫌瘦,家安莫怨贫。

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堪亲。无本休言利,有货不愁贫。

盛世藏古董,乱世屯黄金。饱暖思淫泱,饥寒起盗心。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酒逢知已饮,诗向会人吟。

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从来名利地,易起是非心。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一勤交十懒,不懒也要懒;一懒交十勤,不勤也要勤。

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

VOA:专访美国首位华裔女众议员赵美心博士

奥巴马总统的国情咨文引发广泛反响。作为美国三权分立组成部分的立法机构—国会的成员­如何看待这次演说呢?接下来我们专访美国首位华裔女众议员、民主党人赵美心博士,请她­分享自己的看法。赵美心博士是国会亚太裔党团主席,也是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知识产权和互­联网以及犯罪、恐怖主义、国土安全和调查小组委员会成员……

腐败分子最喜欢的命题“反腐动摇执政基石”

北京时间1月12日,中共召开了中纪委第六次会议,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反腐党建进行了总结规划。其实在几日前,习李分赴南北会合“诸侯”重推经济工作 之时,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也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一次有多个领域“一把手”出席的会议,也即“筹备中纪委第六次全会座谈会”。相较于此次全会的宏观引领,那次座 谈会在揭示中纪委今后具体工作策略方式层面,或许也有一定的揭示意义。

据悉,这次座谈会的参加者还有部分省委书记和中央部委党组书记、省区市经委书记、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及专家学者。会议主题是筹备中纪委六次全会,并 且谋划好2016年纪律检查工作。王岐山在此会上的长篇讲话被媒体报道公示了出来。显然,此次会议将是观察中纪委2016年和之后反腐党建工作的一个窗 口。

王岐山表示,“党的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 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是全部。党不仅要管要治,还要重在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不只是惩治极少数腐败分子,而是要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全面从严 治党,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要深刻认识领导与监督的关系,党的领导本身就包含着教育、管理和监督。”

相较于三年前向 “反腐”主题一边倒式的表述方式,此次讲话所提到的“全面从严治党不是党建全部”、“全面从严治党还要靠全党”、“党的领导包含教育和管理”、“惩前毖 后、治病救人”等说法,是一种无可指摘,却又比较委婉的转变。事实上,在2015年9月王岐山前往福建调研时就已有类似的说法。

当时王 岐山在福建主持座谈会时指出,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都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真正体现对党员的 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该会议之后,重量级“老虎”落马的频率未有减少,甚至揪出了北京和上海两个政坛“敏感版块”的“首虎”。不过,此次王岐山就中纪委六 中全会所举行的座谈会上再次表达出这种倾向,是否意味着中纪委的反腐党建工作将会做出较大的改变?

反腐的负面影响会动摇“执政基石”么?这可能是腐败分子最喜欢的命题

不得不承认,整党肃纪是中共自我挽救的途径,而在实践和结果层面来看,这种做法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果。目前受指摘最多的是严明纪律造成的集体性“不作为”现象,并认为这是中国经济难见起色的一大原因。

另外一个外界不易感知而中共体制之内却深有体会的一点是,反腐毕竟是一种“室内操戈”之举,这会造成中共内部不满情绪和紧张关系,并进而影响中共“党内 团结”。“党内团结”是中共极为看重的一项政治传统,因为它将影响到中共自身的凝聚力、执行力,乃至战斗力和执政地位。比如,中国许多地方官场和党政单位 内部,互相揭发举报攻击现象“惨烈”。虽然他们举报情况大多属实,被举报者需要得到相应处理,但是这种混乱失控局面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也会对集体 工作造成巨大杀伤。

由此论之,中共的反腐行动确实遭遇到障碍、陷入了矛盾。一方面,腐败蛀蚀中共根基,反腐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反腐又 会动摇到“经济发展”和“党内团结”两个“政治正确”,后两者同样关系到中共执政基石。此前一段时间里,中共也处在“腐败与反腐败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的阶段,而现在则已形势明朗。正如习近平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所 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新阶段的问题焦点不仅在于保持先前的反腐状态,还在于其反腐行动该保持怎样的节奏,使用怎样的方式,怎样处理好各 种矛盾,达到最优效果。

中纪委在反腐党建议程上的这种变化,说明中共决策层对反腐负面效果的注意,及其反腐战术策略的相应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调整凸显了对中共建设性层面的加强重视,同时并未削弱反腐打“虎”的力度。习近平在此次中纪委全会上说“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作风建设抓 到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王岐山在之前座谈会上说,“反腐斗争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持续保持遏制腐败高压态势”。另 外,2015年下半年,中纪委反腐力度不仅未降,反而有所加强,都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