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才的「关键环节」,主管不能犯这3个错!

Image谈到主管心里设定的人才必备条件时,会发现他们有些观点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因为人们经常会「放大极端值」:一旦遇到过把自己整得要死的部属,就会记下对方的特质和习惯,往後只要在求职者身上察觉类似表现,就绝不录用。然而,这些立论未必有科学证据支持,也无法据此预测未来工作绩效

难道面谈无法帮公司选出人才?我认为,问题不在於「面谈无效」,关键是你怎麽「妥善执行」。

凭感觉提问和评分,容易招聘到不对的人
照理说,为了便於比较应徵同一职缺不同求职者的表现,公司应针对每个求职者都询问类似的问题,以搜集一致的讯息加以评分,这在学理上称为「结构性面谈」(structured interview),也是选才时比较推荐的做法。

企业主管或面试官很常「凭感觉问问题,凭感觉打分数」,以下是3个最普遍克服的做法,如果能逐一迈进,往高结构性面谈,有助於让面试发挥更好的选才效果。

1.面试前没做准备,不知道问什麽 ?
面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搜集求职者相关资讯,事先没有盘点好自己需要哪些类别的资讯,如何得到想要的资讯?

很多面试者是在求职者进到面谈室以後,一边请求职者自我介绍,一边翻阅对方履历,听到有兴趣的主题,就多追问一些。这种做法很容易得到成堆不太重要丶无法预测未来工作表现的讯息,做出的用人决策品质自然不理想。

此外,习惯在面试时随意提问和评分,也很容易受到求职者「迷惑」,选错人进公司。心理学「印象管理」的研究指出,人们对於外貌出众丶喜欢自己的人会给予更高的评价,但是对你有好感丶或让你产生好感的人,未必符合职位需求,能帮主管分忧解劳。

2.对同一职缺的求职者,提出不同问题
大部分主管不认为这样做有什麽错,毕竟每个求职者背景不同,当然要从不同的角度来问,才能真正了解对方。

不过,假设公司要找业务员,你定义的必备特质包括不怕生丶可以承受连续被拒绝的挫折,如果没有针对求职者提出类似问题,而是因人而异,要如何检视和比对谁是最符合条件的人选?

3.只问面试官有兴趣丶却和职缺无关的问题
有些人会基於过往经验,自行设定面谈题目。我听过某位主管的必考题是:「你逢年过节会向谁拜年?」他还预设了最佳答案是「长辈」,因为这表示求职者会关心长者丶人际技巧良好。然而,这个推断并没有科学根据,说服力也不足。

有阵子企业很流行逻辑思考的面试题,像是「全市共有几座加油站?」这类题目的风险在於,求职者未必都能认同,「推论出加油站数量的人,较能胜任工作要求」。

要是没拿到 offer 的求职者上法院提告,说雇主问了与工作任务无关的题目,导致他没被录取,主张雇用歧视,这时候雇主就有责任要举证,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得到的答案,确实能有效预测求职者未来的工作绩效。万一拿不出充分证据,就很难打赢官司。

换句话说,思考题不是不能问,而是要尽可能和工作相关。例如,零售业者徵才时,提出「全市有几间便利商店」这类题目就比较合理,求职者即使未被录取,也比较不会采取法律诉讼或散播不利於公司的言论。

 

在办公室如鱼得水的12项备忘录

Image提供主管及员工下列12项备忘录,从小处着手,即能活络办公室气氛。

1. 将走廊上印有「成功」丶「目标」丶「坚持」等不切实际的标语海报撕下来吧!换上白板丶黑板或射飞镖的圆靶,让员工恣意涂鸦,或是射个飞镖消消气,转移注意力。

2. 忌妒是人性,也是办公室让人分心的因素。所以烦请那些帅哥丶美女穿着打扮含蓄一些。

3. 虽然不能到星巴克一边喝咖啡丶一边开会,但至少在冷调的会议室中,放点轻松的音乐

4. 主管发表高论请说「白话」,才能让员工听得懂。不要唱高调或令人无法理解的术语,像「实现公司的价值」,达成「执行力」,让组织企业从「A到A+」等。

5. 订出午睡时间,公司提供毛毯出租

6. 给予员工隐私空间。员工生病或休假回来後,不要逼问他们在休假期间做了什麽事等问题,他们有权利保持缄默。

7. 午餐时间避免员工一窝蜂挤到餐厅,可以分批吃饭,保持餐厅乾净,之後来吃的人,也能享有舒适的用餐环境。

8. 员工餐厅可以放些酒精饮料,仅供小酌,不鼓励乾杯。

9. 每天早晨开放15分钟,让员工们讨论昨晚电视的剧情;还沈迷在昨晚欢唱KTV的员工,也可以顺便清醒一下。

10. 请换掉老旧的影印机丶令人抓狂丶吱喳作响的传真机,还有从早到晚卡纸的列表机

11. 技术部门的人,请将公司电脑丶电话及墙上的挂钟,调成一致的时间,不要一边快5分钟,另一边又慢10分钟,避免让员工工作时无所适从;另外,也请员工将自己的手表丶手机与公司的时间调成一致。

12. 员工别在公司讲八卦,免得扰乱人心

穷人与富人的8个大不同

Image列举出了穷人与富人的关键差异,以下是其中8件。

1.穷人愤世忌俗,有钱人选择相信
分享自己的经历,他的一个前同事,就属於愤世忌俗的人,他认为大多数的人都想要夺走他的钱,似乎就是有种被害恐惧症,使他们认为周遭的人都想对他们不利。相反地,富人反而会相信别人,他们信任周遭他们所遇见的人

2. 穷人寻找问题,富人寻找成功
穷人总是习惯性的发现问题,但富人却习惯性地寻找解法,穷人总是发现问题後抱怨,无论遇见任何事,他们总会埋怨,这也是他们无法成功的原因。相反地,富人了解每件事发生的背後都有原因,而他们会试图找出原因,并且解决它,富人不会因为问题而找藉口,但穷人会

3.穷人喜欢预设前提,富人则喜欢问问题
“对方可能不喜欢我”丶“我可能做不来丶做不好!”没错,穷人常常会这样假设前提,认为自己做不到这个跟那个,也正因为这样,他们常常错失了很多机会,也因此跟成功绝了缘。

相反地,富人懂得问问题:「如果对方跟我见面了,会怎麽回应?」等诸如此类。重点是,要问对的问题,而不是一开始就选择质疑自己

4.穷人说「他们」,富人说「我们」
仅仅是这样简单的一个差异,也能发现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穷人会说“这是他们的问题”,但富人却会说“这是我们的问题“,前者完全没有责任心,即便是自己的工作,而後者却能将责任扛在自己身上。

5.穷人只想着「便宜」,富人却想着「好的」
穷人喜欢周年庆,他们喜欢买任何便宜的东西,但也可能因为如此,却可能买了一大堆没有用以及不喜欢的物品,而富人则会挑选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便宜的。富人会重视品质,而不是只看重价格

6.穷人认为金钱比时间重要,富人认为时间比金钱重要
你可以赚到五十万元,但却不能买回五十个小时,有钱人非常把握他们的时间,因为他们认为时间比金钱更宝贵,而穷人则认为金钱比时间更宝贵。富人绝对不会拿自己的时间去买金钱,也因此,他们懂得把时间花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7.穷人有样学样,富人开创自我
当穷人看见一个机会时,只会想要如何跟别人一样做到它,但富人却懂得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达成

8.穷人爱批评,富人会赞美
当你面对身边那些人生过得很美好丶比你优秀的人时,你会嫉妒丶批评,还是赞美对方?穷人会选择批评,但富人却懂得赞美

「小细节」决定了赢家和输家的距离!成功从生活习惯开始

Image培养意志力,可从生活的小细节开始:

1.检视生命本质,了解你自己
自问「我是谁?我的目标是什麽?目前距离目标还有多远?」,才能激发达成目标的意志力。

2.征服恐惧感
问问自己,最坏的状况是什麽?想成功,必须做到「什麽都不要怕!」。

3.设定目标,让抉择变容易
如果无法触动你内心感觉的目标,请马上放弃。

4.激发改变的渴望,逼自己下定决心
时时自问「这真是我想要的吗?」如果是,请你竭尽所能豁出去!

5.贯彻意志,踏上实现的旅程
在床前贴张纸条丶换不同颜色的鞋带,随时提醒自己告别散漫的过去,贯彻达成目标的意志力。

6.成功无关天赋,关键在於坚持下去的意志力
优异其实是一种习惯,必须不断地.训练,训练,再训练!

7.与自己对话,自我提醒以下3件事:
(1)情绪影响行为:千万别喊累,否则你会兵败如山倒,整个人松懈下来。
(2)问自己的问题:起床第一件事,先问自己,「今天期待什麽?」
(3)形容自己的措辞:说出自己的弱点,你就输了。要跟自己说:「我办得到!」

此外,拉森还提供3项强化心理素质的工具,可以保有坚强的意志力:

8.运用想像,预见成功画面
以减重为例,想像你达成目标的画面,像是穿得下比现在小两号尺寸牛仔裤的自己,就能更有动机减重。

9.你的行为,决定你的思考方式
当你感到沮丧时,请将背脊挺直,你就会更有自信。

10.强化心理素质,让你零极限
你得先了解自己在达到巅峰状态时,是什麽样的人。请用两丶三个字形容,并试着回想一下自己的最佳表现。那时,你是谁?

一天结束工作丶下班回家全身疲累之馀,自问「我甘愿遭人取笑『背後看来像一张桌子』吗?我还能忍受自己小跑步时鲔鱼肚会抖动丶挥手时掰掰袖会左右摇晃吗?」如果不想,现在就站起来,出去运动丶跟自己拚了吧!

真正的正向思考-7个放开情绪提升专注力的步骤

Image聚焦思考模式的7步骤:

1.放慢速度,试着区别你的情绪与反应
做出有意识的选择——思考你想要如何回应变化,而不是让情绪主导你的反应。

2.承认现实
承认我们的感受代表当下的想法,这是面对问题的第一步;唯有了解自己的情绪之後,再来重塑我们的思绪,才是真正的进步。

3.认清挑战
在这个凡事讲求即时的时代,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迅速决定继续往前走,并会使所需时间和努力都降到最低。

4.一一清点与评估
人们有种倾向,当生活中有一件事改变或不顺时,就觉得所有事情都在变化。列一张清单,检视已经改变和尚未改变的事,定义哪些事情已经结束,哪些还没结束。客观看待你的资源丶选择和现实,有正於你采取正确的行动。

5. 探索不同的未来:
我们通常会以「过去的经验」,而不是「未来的潜力」来定义自己。利用转机提出新问题,将会带来独特的机会。

6. 慢慢踏出脚步:
许多人以为美国电视名人黛柏拉·诺维尔(Deborah Norville)33岁那一年演艺生涯就完了,她曾一夕之间窜起,成为NBC黄金节目《今日秀》共同主持人,却因为与另一位主持人互动不佳,导致收视暴跌,短时间内马上被踢出节目。从此她变得消沈,躲在家什麽都不做。

她重新找回人生控制权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下床洗澡;一次洗澡後她决定每天都要这麽做,接着是好好打扮,走出家门。被局限在广播界一年後,她建立起自信心,再度尝试电视节目,最後演艺事业重新起飞。就像英语俗语所说,「蚂蚁要如何吃掉大象?一次吃一口。」

7. 庆祝成就:
我们会庆祝生日丶周年纪念丶跨年和退休,所以现在何必等待?逮住每次机会,只要你做出任何代表新思维丶让你有全新开始的行为,就好好庆祝。

品牌也要有「防灾计画」!不要把危机当成突发事件,而是日常练习

Image不要把危机当成突发事件,而是日常习惯
有些人可能已经在想危机通常都是突发性的,谁也不知道什麽时候会从什麽地方爆发出危机,又该怎麽管理?其实几乎所有的危机发生都是会有事先预兆,也是可事先被管理的。

以树脂工厂的爆炸案为例,若能在日常中落实检验流程,便能提早在检验数据中预测到爆炸的可能性,事先阻止爆炸的发生。

因此,危机管理的首要条件就是,不要把危机当成突发事件,而是在日常中就将危机预防当成工作的一部份,当企业组织上下的危机意识产生,便能产生面对危机时的第一道防线,而接下来便是建立完整的危机管理系统,让企业能产生免疫系统,有效防御危机。

1. 建立企业情资系统,嗅出危机徵兆
曾经有一个客户要进行企业策略转型,由於是全球大规模的调整,因此在完成之前不能对外公布任何讯息。

然而,在同一时间,我们发现台湾媒体连续几天纷纷报导客户因为失去竞争力而决定退出特定市场。这样的讯息对客户而言,无疑是个会影响企业形象的危机,我们第一时间掌握到讯息的来源,并且通知客户,让客户可以即时追踪全球的相关报导,并且重新检视并制定全球企业策略转型的沟通策略。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危机的来源可说是四面八方,要预防危机的第一步便是建立能掌握所有资讯的企业情资系统,一旦出现异常,便可在第一时间追踪调查,加以解决

情资系统的搜集来源包括掌握企业产品丶服务及企业组织在客户及一般大众心目中的形象与评价丶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丶合作夥伴对於合作模式的态度等。而对内则是需及时掌握政策及经济等大环境因素丶了解内部员工的心声丶定期检视内部的管理流程丶甚至品牌过去的负面危机等,都得一并了解以进行正确的诊断。

当各个部门搜集到所有的情资後,应加以研究背後的成因,层层挖掘潜藏的核心问题,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对应的改善。台北市长柯文哲总是强调「SOP」,关键便在於:当所有环节都有检核或执行的SOP,那麽出错时被发现或被治疗也就容易得多。

当危机发生时,所有负面的讯息也应该被统一搜集到同一个部门,并拟定「有效处理丶预视延伸性问题」的方案。大部分的危机预兆应该在此一阶段就可以被发现并加以处理,但若没有把延伸性的问题一起预视清晰,则很可能再次人仰马翻处理下一个危机。因此,面对危机,见高丶更要见远。

2. 成立危机管理小组
虽然建立情资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嗅出大部分危机的预兆,但百密仍有一疏,再加上危机一旦发生时,通常涉及的部门众多,难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决策。

企业可在平常就选择熟知企业和产业等内外部环境,且在制造丶销售丶公关丶人事丶通路等部门担任高职位的管理人员组成危机管理小组。这些具决策能力的管理人员,能整合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资讯并综览全局,在平常先制定出防范和危机处理的计画,在危机发生时能第一时间掌握主动权,即时作出决策

3. 定期进行危机模拟训练
有了防御系统,如果能加上定期的模拟训练,对於危机的预防便能更加滴水不漏。企业可根据危机管理小组策画出的危机应变计画进行定期的模拟训练,以提高危机管理小组的快速反应能力,并能强化组织内的危机管理意识,同时检测已拟定的危机应变计画是否可应用於大部份的危机情境中。模拟的面向包含对内丶对外的处理与布达,都必须缜密进行。

有一个客户内部有很完整的危机管理小组,里面包括了各个部门的最高主管,并且在创立初期就针对公司可能会面对的问题,拟出了厚厚一本的防范计画。

其中包括若厂房有危机发生,各个部门分别应该跟那些单位沟通,有员工丶附近居民丶客户丶经销商丶媒体丶政府单位等,由谁出面沟通,需要在多久时间内处理完成等细节。

即便如此,为了确保这厚厚一本的危机应变计画是可以随时运用的,该危机处理小组随时都会交换各部门遇到的新的潜在危机或是看到竞者遇到的危机问题,每年还会针对这些新的潜在危机一起进行一次模拟练习。在练习中会比照危机发生时,让每个部门在限定时间内做出相对应的决策,再由其他小组成员评论是否可以放进防范计画中,以此来将危机的预防做到万无一失。

危机处理得当便有可能变成转机,但在转机出现之後,更重要的是从每一次的危机中学习经验,建立有效的系统尽可能预测及避免危机的发生。毕竟危机的发生往往影响的不只是企业本身丶更包含了企业内的所有员工丶产业链中的合作夥伴,甚至是所有的消费大众。因此,企业内部可在平时便藉由建立危机处理系统丶定期模拟练习,有效掌握并避免危机的发生。

把「手段」当「目的」,再用力也无法成功!

Image在求学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父母也经常会加以督促丶要求。我们都知道,考试丶父母的要求,都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达到好的学习成果丶学得有用的知识

但是,求学一丶二十年间,许多人不知不觉陷入「误把手段当目的」的情形,以为读书是为了考试丶为了父母。於是学校有考试丶父母有要求才念书,否则就荒废课业,甚至用作弊的方式来应付。

如今再来回想,想必每个人都很清楚「考试是手段丶好的学习成果才是目的」,以及「读书是为自己,而不是为父母」的道理。但是,在我们日常工作中,「误把手段当目的」的情形难道不是到处存在丶屡见不鲜吗?

以业务经营管理而言,主管会透过检核各项KPI指标数字来进行管理,建立KPI是帮助业务人员达成业绩目标的「手段」,其真正目的,是要达到整体通路经营的稳健与业绩的提升

如果误把手段当目的,而利用各种方法把数字「做」得漂亮,看到数字背後可能存在的问题,却只想掩饰丶合理化,则不仅无法达到稳健经营丶提升业绩的效果,反而可能隐藏问题,产生危害

再以产品的行销而言,产品经理也必须利用各种管道行销产品,甚至采取促销手法,这些做法同样是手段,其目的是让客户充分了解产品的特色而产生购买动机

或是,对还在犹豫的客户,增强其购买意愿,而最终目的则是整体销售业绩的提升。如果误把手段当目的,只强调自己规划了多少种促销,或是在网站写了多少篇文章,却不问促销是否切中客户购买考量上的关键点,或是网站内容的表达是否足以产生正面效果,那麽,投入再多资源亦属枉然。

除了上述例子之外,误把手段当目的的情形还存在於许多细微之处,例如,沟通。与他人沟通的目的,是要对方充分了解事情的精神与本质,使其准确判断该如何提供协助丶配合;至於口头说明丶发电子邮件等等,都只是手段丶方法。

如果清楚认知目的所在,为了把事情做好,则在沟通的技巧丶用语便会特别注意,也会有沟通的耐心;可是,却常有人误把手段当目的,以为「我已经说了」丶「我已经发e-mail了」就表示达到了目的,却未注意对方是否掌握到事情的重点丶是否确实配合,於是效果不彰丶未能成事。

其实,无论是公司的各种运作制度与规定,或是主管平时的要求丶指示,都只是手段丶方法。其最终目的在确保公司整体营运品质与绩效的提升,而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并且长期稳定成长与发展;同时,透过各种要求,也藉以达到训练员工,提升员工专业化能力的目的

如果未能清楚地分辨手段与目的,而陷入应付了事的态度,表面上符合了规定丶要求,但是却未产生真正的效果,业绩无法成长丶个人能力也未能提升。

我们在职场上可以普遍看到,在一段时日之後,有些人的能力可以有显着的成长,但也有人在原地踏步,最後因为无法跟上组织成长脚步而被淘汰,产生这麽大差异的关键之一,便在於是否能够随时清楚分辨何为手段丶何为目的。

单打独斗不能保证成功!小心这4种现象,才能落实团队合作

Image公司内的各部门分工都需要团队合作,但许多失败的团队合作例子不外乎以下四种:

现象一:竞争心理作崇
面对激烈的竞争,许多学生认为彼此「互为对手」。相关的问卷调查显示,虽然有53%的同学认为现在大学生的关系应是「互相帮助丶共同进步」,但是,由於在学习丶就业等各方面的竞争,46%的同学感受到了实际存在的“互为对手”的关系。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同学之间是「互不相干」甚至是「互相提防」的关系。很显然,片面强调竞争的心理,阻碍了年轻人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象二:「负面」默契
一项任务布置下来,因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大家明明知道该任务不切实际丶无法完成,但为了逃避责任,都心照不宣地选择「沉默是金」,谁都不愿将实际情况告知上级领导——这是典型的「负面」默契

现象三: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英雄主义对团队合作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位朋友告诉我,当他第一次成为经理时,他的部门里有一位明星员工,做事情比谁都快。但是,这位员工自大丶自私丶看不起同事,总是向老板抱怨其他员工。他的作风造成了整个队伍士气低落,员工之间没有信任,缺乏默契,效率极差。

我的朋友起初没有察觉到这一现象的危害性,反而认为那名明星员工是个英雄,他一个人的效率拯救了团队。於是,他每年重用并提拔明星员工。後来,别的员工都慢慢离开了他的部门,最後整个专案失败了。

我的朋友说:「经过这次教训,我终於懂得,团队合作比个人表现更重要。」
我问他:「之後你解雇了那个傲慢的明星员工吗?」
他说:「不,我的老板先解雇了我,然後他又解雇了那个傲慢的员工。」

看来,只有摒弃个人英雄主义,才能培育出整体表现出色的团队。优秀但不懂得团队精神的人,在团队中只会起到负面作用。

现象四:因小失大
在团队合作中,集体利益和共同目标是团队成员工作的前提和原则,有时,为保证共同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以往的团队和工作进行调整,这可能就会与团队成员的个人利益或目标发生冲突,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会坦然面对,以大局为重,也有人会「因小失大」。

在微软公司,有一次,鲍尔默总裁要求我对两位高级副总裁管理的两个研发队伍进行重组。从技术角度看,这两个队伍应该合并起来。但在这两位副总裁看来,如果放弃了对团队的控制权,自己在公司中的地位就会动摇。因此,他们互不信任,不愿交出自己的研发队伍。最後双方都摆出了宁为玉碎丶不为瓦全的架势——说实在的,这种只看重自己的「虚名」而不顾整个公司利益的做法是不折不扣的「因小失大」。没办法,我只好建议同时解除这两个副总裁对研发队伍的控制权,然後再着手合并团队,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公司的利益。

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靠个人努力丶单打独斗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时刻警惕上述四种现象的出现,同时悉心学习团队合作的原则和技巧,只在这样,才能够真正融入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现代社会

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在你还年轻时一定要懂的七件事

Image年轻时若不懂得把握时间,等到老了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年轻就来不及了,以下是在你还年轻时一定要懂的七件事。

一丶自己是最好的资产
投资自己的脑袋永远是最值得的投资,年轻时若不懂得多投资自己,等到老了才发现会的东西太少才想开始学习就太晚了。

二丶把路人变贵人
罗丝.寇瑟曾说:「那是只在亲密交友圈内活动的人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影响他们生活最大的并非圈内发生的事,而是那些他们想像不到的无形力量」。

多多创造弱连结:机会往往都来自於某个意外这篇文章中提到,通常在重要关头帮助我们的往往都是跟我们不太熟的人,也就是所谓的弱连结,多多替自己创造弱连结,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某个人会成为你的贵人。

三丶找回你遗忘的特长
总有些事情是你做得特别好的事情,你也总能在该领域发挥良好的能力,做得比别人突出,即使没有其他人的督促,你仍然可以在这件事上默默付出。试着找出你的天赋与专长,那才是你真正应该做也最能发挥的

四丶脸书动态不等於真实生活
问问自己:「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脸书上?」,脸书的存在让我们关注朋友这件事变得容易了,但是脸书上的动态并非真实生活的情况

五丶爱情宁缺勿滥
不要因为短暂的单身,就急急忙忙找一个人陪伴在自己的身旁,年轻时,应该慎选自己的另一半,而不是还保持着交往看看的心态。谨慎选择你的伴侣,就像你挑选工作一样,因为都是要陪伴你度过下半辈子的。

六丶用理性回应情绪
认真把生活中每一件事情做好,就是对自己负责,并选择用理性的态度处理生活周遭所发生的不好事情,因为你已经不再是未成年人了,应该多几分成熟的态度。

七丶熟能生巧累积自信
卡内基曾说:「什麽都不做只会滋生恐惧和怀疑,行动则能产生信心和勇气。如果你想克服恐惧,别只坐在家里担心,走出去,让自己忙起来」。自信往往都是来自於过去成功的经验与所拥有的知识,当你对一件事情愈熟,就能让你更有自信。

人生,可以苦一阵子,但不要苦一辈子,年轻时多把握时间丶多投资自己,老了才不会後悔

烦躁不想上班?学学这5大方法让你爱上自己的工作!

Image5大让人更加热爱自己工作的方法,如果你觉得工作很烦丶也不想再工作,那应该试着在工作中找到额外的乐趣与意义,除非逼不得已,我们不该在工作上轻言离职,享受工作丶热爱工作才是最正确的事。

1丶找回工作初衷
不论是从事什麽工作,在一开始觅得这份工作的当下,一定满怀着胸怀大志的目标。也许是为了追求自身所学的专业丶冀望工作与兴趣相结合丶期望能先锻炼自我,习得抗压性与工作专长,就算只是单纯为了赚钱,初入职场的热血我们不该忘记。

於是,当你开始对工作倦怠丶觉得每天总是一成不变时,应该想想「当初为什麽要找这份工作?」回首自己刚进公司时的热情与拼劲,也许一切的迷惘都会迎刃而解,永远保有第一天上班的心情丶忘掉那些职场压力,工作会更快乐。

2丶做好自己本分
有些人常会因为对工作感到倦怠丶麻木,而开始随便了事,东西乱做丶意思点到就好,每天只想着能快点下班。久而久之,工作会变成生活最没有意义的部分,恶性循环会让工作表现更差。

事实上,你不只应该只做好份内的工作,还得要找到工作上额外的创新想法与价值,就算只是单纯又简单的工作,努力做好并笑口常开,平凡的工作也能够充满乐趣

3丶找出工作中的乐趣
不可能每个工作都是有趣的,也不会所有工作都能尽如人意,该如何从乏味的工作中找出乐趣,是每个人都应该在工作中挖掘丶探索的目标。

比方说,你不喜欢服务人群,但却可以在工作中学到料理丶美食的技巧;你不喜欢坐办公室,但却热爱跑业务时与人沟通丶聊天的乐趣;你完全不想上班,但却可以在公司遇见心仪的同事。乐趣其实一直存在於工作上,端看你怎麽去看它丶发现它

4丶别在意他人眼光
人生如果太过於在意他人,只会更不快乐,在职场上亦是如此,特别是这是个充满勾心斗角的现实场合。

无论是主管或同事,在这个利益至上丶功名当前的诱惑下,许多人都会於公於私的对他人不利,甚至瞧不起对方在工作上的表现。在这种状况下,与其一直在乎别人的看法,倒不如好好的把业绩丶绩效做好,当有了该有的成绩与表现时,所有流言蜚语自然会不攻自破,成绩才是真正的肯定

5丶发掘自我价值丶成就感
工作的一大目的除了赚钱外,从工作找到自我价值与成就感,更是工作最大的意义,比起整天认为自己在做无谓的事,倒不如从工作中认同自己,肯定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种成就感不一定要很优秀表现,只要每天都自我都比前一天进步丶有效率,那就是一种成就。工作的价值应该由自己来定义,而不是他人可以随便标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