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者的忠告:不要再参加创业活动

提供书籍行动影印服务的 Paperight 创办人 Arthur Attwell 最近结束了自己的创业,从过程中学到了5个教训,并提醒自己未来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其中 Attwell 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说自己正在「创业」:1.不要再参加创业活动。2.不要再参加创业竞赛。3.小心主流媒体的报导。4.不要告诉客户你是新创公司。5.获得真正的协助。

Attwell 观察到,创业已经成为创业讲座丶创业网站丶课程丶竞赛等的商品,年轻的创业家努力奋斗,但在这个光鲜亮丽的环境之下,创业团队被视为「商品」而不是「顾客」,因此真诚给予指导与支持的创业人脉有多少?为了那珍贵的舞台, Attwell 投入许多宝贵的时间制作简报丶上台展示产品,并精心安排桥段,让产品更吸引人,产品的呈现几乎到了能售票演出的程度,然而 Attwell 没有看到回报,他希望这些努力不要再度白费。因此, Attwell 归纳出了5个教训:

1.不要再参加创业活动

Attwell 一周就受邀参加四个创业活动,包括创业研讨会丶创业早餐会等等,也让他感受到创业圈的过度兴盛。他认为,创业活动的目的是连结创业人脉,在活动中找到1到2位有潜力的合作夥伴就达到活动的目的。但这些创业活动已经占去了他大多数的时间,这些时间如果用来开发自己的产品会更有收获。
Attwell 说,你的下一个专案可能会与出版业,健康管理,程式设计或其他产业相关,但不是新创产业。在创业活动里,你遇到的人不会是你的客户,你应该要参加能与大量潜在客户交流的活动。 Attwell 也建议创业家,偶而要和几位也正在创业的朋友聚会,避免自己孤单奋斗,或者花一些时间陪伴家人,让自己有暂时喘息的时间。

2.不要再参加创业竞赛

各种的创业竞赛,有时是为了比赛的奖金,或者是获得投资人的投资。但老实说,创业竞赛就像投资人逛街,他们快速浏览创业橱窗,加上会後的鸡尾酒派对,这样的投资关系真的适合你的公司吗?
还有可能发生更糟糕的事, Attwell 就曾接到一间大型的国际顾问公司电话,通知他们将会获得一个创新大奖,但他必须先支付7500欧元的授权费用,这个奖项才能公开。还有一次,他受邀参加一个支持创业的广播节目访问,但他被要求签署一份文件,同意之後再上节目受访, Attwell 最後没有答应这个邀请。
如果创业家确定要参加创业竞赛,建议参加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的比赛,不要成为创业竞赛的「商品」。

3.小心主流媒体的报导

获得创业媒体的报导就像灌迷汤一样。 Attwell 所创办的 Paperight 在伦敦丶法兰克福和纽约陆续获获得创新创业奖,业界的好评不断,也持续有媒体报导 Paperight 的获奖事迹,包括 CNN 丶富比世等媒体也特别介绍 Paperight ,这些媒体的光环,让 Attwell 相当满意於获奖与媒体的肯定。
然而这些媒体光环并没有让销售更有起色,也没有收到投资者的询问,对一个新创企业来说,销售就是一切。获奖的确会激励员工丶并增加投资人的信心,但在陆续获奖以後,这样的效果就会逐渐减弱。因此 Attwell 建议,在创业时不要追求大量的媒体报导,找到专门报导自己创业领域的媒体,通常这些媒体相较於主流媒体,知名度较低,但他们的报导,更能帮助你找到你的目标客户。

4.不要告诉客户你是新创公司

许多有办公室文化的企业,都会欣赏新创公司的文化,但没有人会愿意购买新创公司的服务,尤其是大公司,因为大公司习惯和知名的供应商联系,他们不认识这些新创公司,此外,大公司相信新创公司在几年之後才会更稳定。

5.获得真正的协助

创业非常需要获得精神丶策略与资金上的外部支持,但是在大部分的时候,过度的资源会分散你的注意力。相反的,如果在你创业的领域,能找到一个富有经验而且你也信任的前辈。通常他们在精神上的勉励,会大过物质上的奖励。

LINE的成功秘诀:不要想创新,做最简单的事就对了!

全力迎合使用者需求,其馀的都不重要
LINE,是近年来崛起速度最快的智慧型手机应用程式之一,在全球每月活跃用户数达1.81亿人,前3名国家(台湾丶日本及泰国)每月活跃用户数总计逾8700万人,你极有可能也是其中一人。

2011年才诞生的LINE,原先不过是一款免费的文字通讯软体,就像手机简讯一般,只是多了增加沟通乐趣的贴图。

短短数年,LINE已成为一个应用程式平台,光是游戏就有17种,其他还有相机丶漫画贴图丶电子商务和影音娱乐等应用。如果把这些都纳入考量,恐怕是你手机上最大的App(application,应用程式)家族。
据官方统计,截至2014年,LINE家族(主程式+相关App)的全球下载量已突破10亿次。

快速拓展的App网络和服务打中消费者的准确度,在在都令人好奇这是一家怎麽样的公司,能够不受限於既有的核心业务(文字通讯)一再创新。

从2007年开始担任LINE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的森川亮(2015年3月辞职,另创专为女性设计的影音网站C Channel),将他的经营哲学写成《简化思考》(暂译,原文书名为《シンプルに考える》),关於LINE的创新与速度,从这本书中可一窥端倪。

一味追求差异化,反而离用户愈来愈远
森川在书的前言中提问:对公司来说什麽事情是重要的呢?是利润丶员工福祉丶品牌丶策略,还是商业模式?这些确实都很重要,但也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东西很简单,那就是「持续提供使用者真正想要的产品,」倘若没有热门的商品,前面提到的都不成立,因此「热门的商品」就是商业的本质。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必须召集有热情和有能力的员工,尽量不加诸限制与束缚,务求创造出能使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最大的环境。而森川所谓的简化思考,便是只做符合这件事的经营管理决策,与此相违的一概舍弃。

森川说,唯有如此,经营者才不会混淆「表面的价值」和「本质」,持续把力气集中在回应顾客需求上,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由简化出发,许多经营管理的金科玉律,在森川眼中都是不必要的。森川在书中直说,企业不该竞争,不需要愿景和计画,也不需要伟大的领导者,更不必要激励员工。

举例来说,最初森川的公司(LINE的前身公司NHN Japan,之後又改名为LINE株式会社)想针对智慧型手机开发程式,经过市场调查後,发现消费者最需要的功能分别是游戏丶照片共享和通讯。随後,2011年发生311东日本大震灾,和亲人联络的需求大幅提升,因此他们决定要做出任何人都可以马上上手的通讯软体。这个单纯的目标,让森川的员工在一个半月内就开发出LINE。

在LINE的开发过程中,市场上和LINE功能相似的沟通软体不知凡几,企画开发人员也针对这些产品进行详细的研究,但并不是为了追求差异化,而是去思考使用者的使用情境,彻底了解「对使用者而言,运用智慧型手机沟通最重要的价值为何,」

森川认为,追求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差异化,会导致公司太过重视竞争对手的产品,忽略掉使用者真正的需求。也就是说,愈追求差异化的结果,反而可能离使用者愈远。像LINE一样,完全聚焦在文字传输,甚至删除掉不需要的功能,做出每个人都可以马上学会丶喜欢的产品,达到真正的差异化。

违反顾客需求的事,绝对不能做
以文字传输为主轴,LINE进化成为游戏丶贴图和电子商务的平台,并且将此平台提供给企业客户以获取收入。

森川说,最初业界的人都认为网路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广告,其实他自己也知道,只要把广告放在Line的首页上就可以赚钱。

不过,广告从来不在他的选项中,因为对使用者来说,广告是干扰,这便违背了LINE提供使用舒适沟通环境的核心价值,而只要违反顾客需求的事情他绝对不做。

目前LINE的获利主要来自於企业官方帐号和贴图,也就是由企业客户设立LINE的官方帐号,发送免费贴图,增加民众的沟通乐趣。使用者可自由选择是否加企业为好友,如果不愿意,就不使用企业提供的贴图,也不会收到相关广告。这种行销方式不具有压迫性,而且加入企业为好友,自愿使用企业提供的贴图,企业还是可以收到广告效果。

事实上,贴图宣传的效果极佳。不仅LINE内建的贴图角色大受欢迎,陆续推出游戏丶卡通丶周边商品;甚至贴图本身就形成了另一个平台,企业可以贩售贴图给使用者,一般大众也可以自创贴图上架贩售。

LINE平台做为企业与民众互动的生态系,放眼全球都是创新的商业模式,但森川说,如果一开始就抱着「想要创新」「要做市面上没有的商品」的态度,做出使用者不想要的东西,创新也毫无意义。因此,「不需要去思考创新,而是要集中心力迎合使用者目前的需求」,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确保商业模式成功的方法。森川说,专心一致地将产品对使用者的价值扩大到极致,在追求的道路上,创新会自然诞生。

不懂拔除组织派系的管理者,是无法带领企业成长的!

前日本无印良品社长松井忠三(於今年5月20日卸任),带领无印良品转亏为盈的成绩为人津津乐道,但更令人值得学习的是,後续更带领企业持续成长的领导风格,回顾2014年,无印良品更创下公司史上最高营收2,200亿日圆(折合新台币约605亿元)。

BigBang

台湾无印良品总经理梁益嘉观察,日本无印良品之所以能持续攀升,关键因素在於「足够的成熟人才培育」。松井忠三跳脱过去将人视为「资源」的框架,用「以人为本」的角度重新定义公司与夥伴的关系,视夥伴为「资本」,作为永续经营的基础。

其中无印良品的轮调制度最为人熟知,松井在《无印良品培育人才秘笈》中提及,轮调制可以让员工熟悉从前完全不了解的部门,不论年资,都有可能被调去一个全新的环境,从头学起,这样的方式可以维持员工的竞争力,也更熟稔组织运作的方式。

松井强调,轮调制度可以打破「派系」的恶习。松井表示,日本人有一种群聚的特性,不太有自主行动的习惯,可能是因为日本人不习惯自己思考或采取行动,为求简便,还不如跟着群众行动,而这就是派系形成的开始,松井直言,组织的派系,就像是「狮子身上的虱子」,就是腐蚀组织的开始。

他进一步解释,因为工作者一旦形成派系,就会产生一种意识「想要守住自己和同夥们的利益」。掌握对自己团队有利的资讯丶开始藏私,只为了能够让同夥们居於优势的权力,甚至跟其他派系开始角力。

他甚至表示自己曾经待过的西友公司(无印良品的母公司)也不例外,在高阶经理人的周遭,永远都会有一群拍马屁的人,阿谀奉承丶扯其他部门後腿或是勾心斗角无所不在,而这些行为背後的目的,都不是「为了组织」丶「为了公司」,工作者的心态变成「只要自己和同夥好,其他都无所谓」,组织因此不断衰退。

将业务标准化,排除因人设事的可能性
轮调制度有部分功用,就是让员工在异动的过程中,失去紧抱着某个人或立场的空间;此外,为了让轮调可以顺畅运行,各部门都必须把「把业务标准化」,让任何人丶在任何时间丶到任何部门,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同样的工作,排除掉「只要自己不在,工作就卡住」的情形。

这意味着「不是因人设事」。就算原本负责的人不在,业务照样能够运作,因此可以避免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上。一旦察觉到「只求自己独赢也没有意义」,他们就会产生对团队的归属意识。

团队目标应该是企业成功,而非个人成就
再者,一旦不因人设事,也可以防止权力集中於一个单位。

光是销售单位很行,也没办法拉着整个组织往前走,组织既需要商品开发的能力丶展店的能力,也需要打理门市的能力,这些只要缺任何一项,组织都无法往上成长,轮调制度让所有员工都可以到各种不同的部门亲身体验,「每个部门都很重要」的想法,就会自然而然深植於他们心中,自然而然就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

松井强调,团队必须要让每一位员工都拥有相同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不可以是「社长」(总经理)或「会长」(董事长)。它必须是「公司的未来」或「团队的成功」,从服从一个人,转变成服从企业丶服从团队,才能让所有员工倾尽全力,为企业的成长付出。

松井表示,仔细想想你的团队是否仍然存有派系斗争呢?若是,那就请尽速将这只虱子从企业上移开吧。

勇敢把「旧的不必要」丢掉,才能迎接新的美好

一个人会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最大的问题来自於「思考时,主轴发生偏差」。以整理物品为例,一件东西要不要留下来,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只有对现在的自己来说,仍旧最必要丶最适合丶最有存在价值的物品,才会需要被留在当下这个空间中。也就是说,「做选择时,主词永远是『自己』,不是『物品』;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

以此检视,不管是整理物品还是安排工作,如果执着於「还能用吗」「好可惜喔」「万一出了错……」,就是把主词变成了「物品」和「他人」,时间轴放在「未知的将来」与「一去不返的过去」,於是,明明不喜欢的东西,却因为「说不定有天会用到」而留着;明明交出去更有效率,却把琐事留下来自己处理。

「断舍离真正的意义,就是察觉自己与事物之间真正的关系,」,一旦能够抛开「会不会遗憾丶别人怎麽看」等外在观点,只着眼於「当下的我到底需不需要」,所有不必要丶不想要的,自然就会明白舍去也是无妨,对於取舍,也就不再迷惘。

回想自己第一次落实「断舍离」的时刻,是换季时打开自家衣橱,明明满柜子衣物,却觉得没一件可穿。惊觉会放进衣橱中的,应该都是喜欢与想穿的衣服,但自己为什麽会陷入这种「明明有很多,但却等於没有」的境地?

「这种堆积绝对不是出自需要,而是一种奇怪的执着!」开始检视自己「丢不掉」的理由:这是出社会时买的昂贵套装丶这款说不定以後还会流行回来……,发现自己其实是透过衣物的积累,保留某一段记忆,当作某件事情发生过的证据。

这层领悟,决定摆脱过往回忆与未来期待所带来的束缚,正视自己的衣橱,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凌乱与窘迫。「如果我能开始把衣橱内的东西整理好,也就代表能够放下一些内心中早该抛弃的东西吧!」

别让对未知的不安,限制了未来的可能。当然,或许有些人会说,要是丢错东西丶工作交错人,到时不是更麻烦吗?

确实会有这种情况,但与其担心害怕不确定的未来,更重要的是厘清当下的自我:「为了防患未知的将来,这件事值得我现在花这麽多精力丶时间丶金钱与劳力去做吗?」

引用80/20法则,不管是实际上有价值丶并且常用的物品,还是真正需要我们亲力亲为的重要工作,都只占我们所拥有的事物的两成而已,就算是丢错东西或派错工作,5次中也只有一次会伤脑筋。

更重要的是,我们想要什麽样的人生。「你要想清楚,自己的犹豫不舍,是出於对未来的不安?还是对未来的期待?」担心会後悔是人之常情,但若是因为害怕而对未来划地自限,是否反而是预设立场,阻碍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对於未来,其实没有必要主观地认为『少了这样,一定就会造成困扰』。」

割舍本来就是痛苦的抉择,但如果你对未来拿不起丶对过去放不下,就肯定没有时间与心思好好经营现在。所以,藉由思考自己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敢於舍弃掉所有不必要丶用不到的事物吧!而「当所有的选择都是必要之物,生活又怎麽会拥挤或凌乱呢?」。

做得了脏活,就无不可做之事

在面试时,我总喜欢把那个工作最复杂丶最繁琐丶最辛苦的一面,仔细的丶反覆的向应徵者说明。要确定他对这样子无趣辛苦的工作内涵丶工作职位,仍然感到有兴趣,我们才会继续往下沟通。很多能力强的工作者,在历经这样的震撼教育後,就淘汰出局了。

有人提醒我,为什麽要这样不正确的陈述工作内涵,我回答:有趣的工作不需要我强调,敲门的人很多,轻松的工作不愁没人做,但我期待能禁得起考验的人,能忍受无趣丶无聊的垃圾工作(dirty work)。经过这样的考验,代表他能从烦事丶小事做起,如果再加上大创意丶大格局,这种人才珍贵,才是我们要培养的未来明星。

有人又问我,如果你找到了耐烦丶能做小事的人,却没有创意丶没有能力丶没有气派丶没有格局,那不是因小失大吗?我的看法是,才华横溢的人非常容易辨识,大家都看得清楚,通常在面试的第一眼,我大概就能判断出,他是不是一个才气纵横的人,如果不是,後面的面谈早就结束了,也就不会有垃圾性工作的考验。先确定他聪明,再看他能不能做得了小事,所以不会丢掉最好的人才。

工作或职位的内涵,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组合,每一项工作都有它创意丶趣味丶多元的一面;更有它辛苦丶无聊丶重复发生丶令人讨厌的一面。世界没有完美的事物--有钱的男友,但充满铜臭丶自负而粗鲁;漂亮的女孩,可能脑筋是浆糊,是个花瓶。没有人能只挑好的,不要坏的,因此克服忍受垃圾工作,是你迈向成功绝对必要的历程,这就是所谓的「从垃圾中提炼黄金」。

许多有才气的人,最後一事无成,他们不是才气不足,只是耐心不好,通过不了无聊丶无趣的考验,以致於才气被怨气蒸发了。多少才气纵横但怨气冲天的人,最後成为组织的边缘人丶成为组织的问题人物,成为主管不得不挥泪放弃的马谡。

「从垃圾提炼黄金」或许是万物相生相伴的道理,好与坏丶美与丑丶成功与失败丶风险与报偿,辛苦耕耘与欢呼收割,都是如此。

年轻的时候,看到无趣的事情丶无聊的工作,完全不能忍耐,只能恨丶只能怨,虽然在不能不工作的压力下,我仍然勉力而为,忍受了这些无聊丶无趣,自认为无意义的工作。可是,现在我充分体验相生相伴的道理,我不再抱怨辛苦与无趣的工作,因为只要能够仔细做好这些工作,有趣的丶有创意的丶有成果的工作,就在不远处等着我。

现在,我把全副精神拿来简化无聊与无趣,因为我避不开它们,我只能用我的能力丶用我的创意,让「垃圾工作」占据我最少的工作时间丶花费我最少的工作精力。然後,我就可以空出最大的时间,拥有最好的精神,来做我想做的事丶有趣的事。

在面试时,就吓走那些观念不正确丶不耐烦的人,是我不想浪费时间去调整他们的观念;因为,有许多人的观念是一辈子也调整不了的。看到这些人,从起跑点就被放弃,有点伤感;写出感受,或许是我对他们做出改变的最後期待。

後记:
培养能力,许多人会挑行业丶跟流行丶挑前景,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挤进热门的行业。唯一的方法,是寻找自己合适的行业,只要成为行业中的顶尖,就会有成。

做得了脏活,就无不可做之事,也可以成就最大的能力。

想在职场被信任,就不要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

有5句我们平常习以为常的,却不应该再说出口的话,这5句话会慢慢的使我们失去信誉。

1.快完成了
快好了是很多人常说的话,例如「我快做好了!」丶「再一下下就完成了!」等等。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就隐含着「你还没做好」的意思。

取而代之的是,下次当我们快完成某件事时,改以向主管或老板报告你已经完成了哪些事,同时给予一个完成日期,并保证你会在时间内完成。

2.总有一天
「总有一天」这句话的问题类似於「快完成了」,它代表着其实你没有将它当成一回事,例如你常说「有朝一日,我要自己开店」,或是「总有一天我会来个单车环岛」等等诸如此类的话。

同样的这句话也不应该向主管或老板说,如果你真得无法完成,那麽你就应该试着拒绝,别轻易允诺一项自己不知道什麽时候才可以完成的事。

3.我正在尝试
Kat Moon认为,我们常常为了目标而尝试很多事情,但有些时候我们不只是要试试看,而是要真的动手去做,否则时间一久,你的夥伴就会开始丧失对你的信任。

例如,我正在尝试一些好玩的东西丶我正在尝试运作我的某个计划….等等。取而代之的,你应该告诉别人你已经完成了哪些事,而不是告诉别人你还在尝试的阶段。当你常常用「我正在尝试…」这样的说法时,其实就代表着你不是真得想完全对这件事负起责任,它代表着你还在观察的状态。

4.也许
当你的朋友问你会不会做什麽事时,你是否曾回应「也许」?当你常常说这句话时,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个犹豫不决的人,同时对你的信任感也会慢慢降低。

KAT MOON认为,如果你想要在别人眼中是一个果断的人,就必须停止说这句话,并且用「我将会」或「我不会」取而代之。

5.我希望
关於最後一句职场上不该说的话,Kat Moon在《Inc.》杂志网站指出,最重要的是不要再说「我希望」,而要改口说「我会」。

「我希望」是一句被动的话语,例如当有人说「我希望成为一名工程师」与他说「我会成为一名工程师」,这两句话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听起来像是你仍然在原地踏步丶不愿付出行动,而後者则听起来像是你已经采取了行动。

中国央行降息降准

今天是2015年8月26日星期三。昨天晚间,中国央行宣布双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央行自去年11月以来第五次降息,今年以来第三次全面降准。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
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调整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是在周二,昨日降息降准也是在周二,这背後或许有某种联系,也或许是事先有所安排。

多伦多外遇网站Ashley Madison用户资料外泄

如果经营公司的说法属实的话,AM外遇网站(Ashley Madison)的用户有3900多万人。这个数字甚至超出了加拿大的总人口。无怪乎美国著名离婚律师劳尔.费尔德把该网站用户资料泄露称为自美国宪法第七修正案以来律师这一行最旺的财运。

LOGO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已经有一位女士在发现丈夫名列外遇网站用户后联系了律师,这被视为全球第一起“AM离婚案”。家庭法律师苏珊.莫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建议外遇网站的男女用户最好赶快向配偶或伴侣坦白交代,因为这种事由本人说总比别人传好一些。

婚姻破裂并不是唯一后果

记者格兰.格林沃德在报道AM网站资料泄露后收到了一个女性读者的电邮。这位女士说,她有一个职位相当高的工作,有三个孩子。她的婚姻因丈夫的癌症及其治疗已经好几年处于“无性状态”。她在孤独和绝望中成为AM网站的用户,在那里和其他为孩子维持婚姻的人成为朋友。

她说,她预见到自己会受到同事的嘲笑,被公开羞辱,甚至会丢掉工作。自上个星期AM用户信息被公开后,她已经收到好几封敲诈邮件。一个网站通知她已经被人查询,试图说服她交钱删除资料。

另一个匿名的同性恋网民在Reddit网站上发帖说,他是沙特阿拉伯人,几年前在美国上学时曾上AM网站交友。他说,同性恋在沙特阿拉伯是死罪。如果他的秘密被公开,可能会被虐待和被处以石刑。

同性恋在南亚、中东和非洲的许多国家是违法的。据加拿大广播公司统计,AM网站用户中至少有二十多人可能因此坐牢。

一个自称“Team GrayFlay”的团伙给一个美国奥克兰的AM网站用户发邮件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他的资料,他必须向指定地址寄出相当于450美元的比特币,否则他的所有信息将被公开。

对AM网站资料感兴趣的不仅仅是起疑心的配偶,还有各种犯罪团伙。《国民邮报》记者特里斯汀.霍珀说,由于被公开的资料包括家庭住址,电话和电邮,许多人的身份可能被盗用。

还有些人的身份可能已经被盗用了。例如苏格兰议员米歇尔.汤姆森。她的电邮也在被公开的资料中。她表示有人盗用她的电邮在AM网站注册。由于该网站并不查核用来注册的电邮的真伪,确实不排除有人用别人的电邮甚至伪造电邮注册。

闹出人命:已有两起自杀事件和外遇网站资料被泄露有关

多伦多警方星期一透露,有两起自杀事件和数起仇恨犯罪与AM外遇网站的资料被黑客组织公开有关。警方发言人埃文斯警告说,黑客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惩处。

黑客组织“影响团队”上个星期公开了三千多万外遇网站用户的电邮和信用卡信息。埃文斯说,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信息泄露事件之一。他没有提供关于自杀事件的详情,但表示加拿大隐私专员办公室已经开始调查此案。

警惕随之而来的勒索和骗局

一些心术不正的人从这里发现了“商机”,用被泄露的资料勒索外遇网站的客户,告诉他们只要交一笔钱就可以帮他们从网上删除这些资料。但埃文斯警告说,这是骗局,没有人能够删除这些信息。更有甚者,进入这些网站或点击它们的链接可能让你的电脑中毒。

多伦多警方同时也向黑客群体中的“侠客”发出呼吁,希望他们提供关于“影响团队”的信息和破案线索。经营外遇网站的公司Avid Life Media则为寻找责任者悬赏50万加元。

让主管成为你迈向成功的最佳「军师」

如果你问我,在什麽时间点和主管求援才正确呢?我会说,换个角度思考,先别把主管当成备援的粮草部队,而是把主管当作是军师。当前线的作战部队能适时且完整的回报战况,军师才能够清楚明白,再协助调度猛将,或是调整作战策略。

所以,对我而言,借重主管的能力与经验,就好像站在巨人肩膀上,快速提升我们看事情的高度与广度。拥有好的向上管理能力,让主管成为强而有力的後盾,以下是我的经验,你可以尝试这样做。

1. 时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别被死线追着跑
我们都有过被死线追着跑的经验,有时在办公室遇到主管,还会先躲避眼神,深怕被问起专案进度。这样的恐惧往往来自於对专案的不确定性,若害怕对话反而错失讨论的机会。所以,我会反其道而行,先主动和主管说明目前进度。

无论是在电梯丶两个会议间的空档,把握好对话的机会,先主动出击吧。

2. 取得「回报机制」的共识,让主管随时都在状况内!
在主管还没有全盘了解来龙去脉前,是无法协助我们判断情势的。所以,建议团队需要先和主管取得清楚共识,定义例常与紧急的回报系统,无论形式,重点是要让彼此能够对话,厘清目前情势与问题症结点。

3. 确立回报方式与内容,清楚对话加速解决问题
虽然口头回报最有效率,也能第一时间与主管对话。但是,多数主管的时间不多,所以最常见的例常报告,可能是透过邮件回报。但是,要如何让你的邮件在茫茫信海中被注意到?

我会这麽做--在主旨上特别标示【主管必读】提醒主管阅读,并且先做好专案分类【专案进度/客户服务/业务开发】。当然,如果是紧急事件,还是请以口头对话为主,邮件只能作为对话後的重要细节整理。

我们都有可能对情势判断过度乐观,也可能低估风险,但如果我们在事前准备工作期间,就先思考过资讯是否正确丶资源是否充足,甚至妥当安排好时间找主管讨论。好的向上管理,主管自然而然随时都能成为你的军师。

世界上没有无趣的工作,只有把工作做得无趣的人

漫画家弘兼宪史创作的职场漫画《课长岛耕作》,是连载30多年风靡全日本的漫画。描绘岛耕作从课长一路打拼升到会长,完整呈现上班族生涯的畅销作品。

在创作的过程中,弘兼宪史也领悟到职场成功的法则,他在《别人是别人,我是我》当中,分享自己的工作哲学。他认为,工作建立在低调踏实的部份,例如热情和憨直,比聪明机灵的人所认为的还要更多,

他说刚出道的时候,为了生存,只要有工作通通接下来,常常要接紧急的案子,例如帮电视台的综艺节目画图卡。很多人会认为,做这种小事,感觉不到工作的价值,尤其是刚入社会的年轻人,总是被交办一些琐碎的杂事,不能发挥自己的特性,因此累积许多不满。

观察一个人怎麽处理小事,可以看出他的热情和能力
可是,弘兼宪史认为,这世上没有无趣的工作,只有「把工作做得有趣或无趣」的问题。再微不足道的杂务,都多用心的空间,只要花点巧思,工作就会变得有趣,也能从中找到价值。

很多时候,你会觉得工作无聊,是因为你不够用心。观察一个人怎麽处理小事,可以看出他的热情和能力;周围的人说不定也都在不着痕迹地观察你如何处理杂务。

弘兼宪史说,无聊的工作,才更需要让它变得有趣,方法之一是下工夫。那个工夫不是为了自己方便,而是为了他人的方便,让他人做起事来更加顺利。这或许听起来又像是好听的场面话,但真是如此。

工作的基本态度是,让他人做起事来更加顺利
因为,从工作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一位工作者是否有顾虑到「让对方容易做事」。这和工作的大小没什麽关系,甚至可以说,小工作比大工作丶琐事比大事,更能如实反映工作者的基本心态。

工作是由人与人合作完成,很少有工作能够一个人从头到尾独立完成,由起是在企业组织中。所以嫌麻烦而疏忽,懈怠有助对方理解并方便作业的工夫,就很难把一件工作做好。

即使自己分到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以超过上司预期的水准去做,这样才能让对方肯定自己。不为别人着想,只以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做事的人,多半自行其是。因此,围绕着他们的永远都是杂务,更让他们因老是在做无聊工作而深感不满。

琐事绝对不是琐事,累积起来就是大事。以无聊为由,疏忽琐事的人,也做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