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为什麽你留不住人?

Image年初我和朋友聊天,他说:「我终於要和这间公司说再见了,现在我要先把年假用光,然後好好出国充电,再回来好好迈向下一个新工作。」

过了几个月後换我问候朋友说:最近在新公司如何啊?没想到他却默默丢给我一句:「被旧公司拖住了,因为找不到人。」

我记得当我向某间前公司提离职前,老板曾说过:「你的工作不难,这样的工作其实替代率很高,所以如果你依旧要走,那我想我们很快就能找到新的替代人员的。」

求职书如雪片般地飞来,老板接二连三的面试,一直到我快离职前依旧是找不到适合的人选,当碰到面试而开始需要了解自己属下的工作时,老板才发现事情并没有想像中的简单。

除了工作内容外,一个能帮你处理好大小事的人才并不好找。

以公司角度来想,公司总是认为自己对待员工不错,该有的奖励跟福利都会给,而在那样的情况下,相对的员工的责任也在无形中变多了。

老板给我们员工的心态,感觉像是「既然你收了该有的奖励,理所当然就该多做点事!」

最近朋友气冲冲地跟我说:「老板想要留我,但却要帮我安插别的工作,字面上讲得漂亮是看得起我的能力,但背後也只是另外一个工作职缺找不到适当人选。」

只因为员工的心软多留,却给了老板塞工作的权利吗?

大多数员工不管做得多辛苦,总是留点情面,或是部门业务紧缩的情况下,愿意多配合公司。只是,老板却始终未曾好好聆听员工的心声。

直到朋友讲出了明确离职日期,坚决不管是否找到适合人选与否都要离开,最後换来的是老板气到无话可说的回应。

我记得之前离职时,老板曾经问我:「这份工作做得很好,一切得心应手,你却还是选择要离开?」人人都需要一份薪水而需要工作,但当进到公司开始做事时,老板却往往忽略了对员工应有的尊重与对待。

老板永远只想着:「付钱的是老大,而员工只有照单全收的份。」

有些公司的休假有分周休或是隔周休,而当隔周休遇到国定假日就是周休时,按理应该要再多补休一天给员工。我的前公司是属於隔周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次周六上班日刚好遇到中秋假期,资深同事问老板是否该弹性直接放假,让大家回家过节团圆。老板凶狠的回呛:「就是有你这种老是想放假的人,难怪经济这麽差!」

一味地模仿别人,是经营企业中最危险的事情

Image宅急便(雅玛多运输)在二战前已经是日本最大的运输公司,但在战後却无法突破经营窘境,经营状况逐日往下,当时创始人小仓康臣的儿子小仓康男进入经营体系之後,毅然决然放弃大宗货运,进而挑战政府所经营邮务包裹的垄断市场,最後打造出亚洲运输业龙头-黑猫宅急便,进而改变了日本人的生活型态与产业经营方式。

经营宅急便的历程中,小仓经历过产业转型阵痛丶甚至不惜跟政府中央机关杠上,只为争取经营者的权利,也因为他的坚持与创新精神,使得黑猫宅急便在运输业的地位屹立不摇。小仓对於经营者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在《送到家门口的经营学》中,他特别提出十个(本文合并整理为七个)经营者应该要有的特质与态度,检视自己的经营DNA :

1.理性思考
对经营者来说,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拥有理性思考的能力。经营有各种面向,每个层面都必须作好计画,制定计划前,则必须对未来做出预测,对事情的走势掌握到哪里,就表示经营者对於事件的变数考虑有多深,这不仅考验经营者对於事业经营的成败与否,也考验经营者的威信。

宅急便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看衰宅急便会失败,他们都认为这种运输方法效率不彰,势必会带来亏损,但仔细想想,旁人的这种推测,真的是一点根据也没有。

小仓进一步解释,一般人细想之後会发现,宅急便的收支情况只有计算一天的配车成本,所有支出都是固定的,也因此关键在於收入,一天可以拿到多少包裹成为盈利关键。那麽,只要仔细计算包裹密度(人口X需求=包裹密度),就会知道首年一定是亏损状态(事实上宅急便到第五年才转亏为盈)。

但没想到,仍然有35间公司没有理性分析过宅急便成功的原因,就贸贸然的投资丶最终仍然无法抵抗亏损丶赔钱收场,小仓表示,一味地模仿别人丶被情感左右的经营者,是无法从头到尾推敲出经营的来龙去脉,也是经营企业中最危险的事情。

2.透析时代趋势
企业是具有社会性的存在,因此小仓认为,经营者必须密切的知道社会潮流的去向,知道流行的旋风从何吹起丶又将吹往何处。正如宅急便成立的年代,日本正兴起流通革命,实现了连结大量生产丶大量消费跟大量流通的可能;紧接着下个十年,日本人的生活逐渐走出二战阴影,开始变得富裕并且重视休闲丶文化消费,宅急便更因此乘风而起。

来到了现代,因为资讯系统的发展,使得国家跟经济的疆界都越来越模糊,小仓认为敌人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窜出,经营者要更懂得掌握时代的脉动。

3.战略式思考模式
小苍表示,凡事都是一体两面,减少员工可以降低人事支出,但生产力也会随之下降;相反的增加人手战斗力就会提升,但是开销也会变大,毕竟成本跟服务是一体两面的事情,鱼与熊掌都不可兼得。也因此经营者面对眼前的局势,得列出重点的优先顺序,是极需要战略性的战斗能力,经营之路将会有这种不断对立的问题出现,无论如何选择,都会对未来的经营造成影响,这也在在的考验经营者能否做出正确的决定。

4.主动出击的经营姿态
小仓认为,防守经营的经典代表,就是靠财团或政治家「护航」的经营模式,追求稳定的经营者,可能觉得後头有人撑腰就万无一失了,不过一旦有强劲的对手出现,这样的经营者非常有可能一败涂地。

举例而言,日本东京-北海道的航空事业,一直以来都是由历史悠久的三间公司负责,因为这条线的旅客众多,一直都是他们的摇钱树,泰半时间这三间航空公司都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但没想到有一天突然出现一间,只需要半价就能提供同等服务的新货运公司,一时之间让这三间公司吓得惊慌失措。

小苍说,仔细观察就会知道,其实这北海道航线因为运费高昂丶顾客逐渐弃直达丶寻求转运的问题已经很久了,但这三间公司却一直以来都没有看清楚市场上的运费竞争,导致在竞争者一出现之後,就立刻被市场淘汰了。

回过头来看宅急便,一直以来都有人说宅急便快倒了,但时至今日却屹立不摇的原因在於宅急便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旧有服务,小仓强调,经营者一定要一直保持着「创业家精神」,因为企业在成长的同时,也在衰老,若不加紧脚步往前进,那就很容易被後浪瞬间取代。

5.不靠政府,自立自强
小仓说,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为了增进国民利益而工作,但在宅急便为了要拓大配送网络丶提出证照申请时,这些官僚为了保障既得利益者的权利而拒绝,让他大为光火。

小仓表示,当时这群官僚自以为他们握有调整市场供需丶决定是否有要颁发证照的决定权,对於这些汲汲营营紧抓权力的人,小仓认为,除了卑鄙之外,实在没有更适合形容的词汇了。

当时宅急便要拓展业务的案子被搁置了五到六年之久,中间不乏有人建议「去拜托政治家吧」,小仓却坚决不愿委托任何政治家,因为他认为当时也有同行在拜托运输省(掌管流通业务的中央主管机关),别让宅急便的申请通过,若当他也去找政治家向运输省施压,到时候就有可能提出各退一步的折衷方案,对他们来说一点也没有用。因此小仓当时直接提出行政诉讼,捍卫自己的权益,最终也取得胜利。

小仓认为,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来拜托丶或要求捐款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经营者要明辨自己的定位,对於办不到的事情,就要勇敢拒绝,对於政府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与态度,也要勇敢地靠自己,选择正道捍卫自己的权利。

6.公私费用划清界线
说起来是小事,但对经营者来说,原本可以用公款应付的内部应酬,若能用自己的钱付费会更加理想。

小仓指出,日本经常有应酬场合,举凡慰劳部属丶会议结束後跟同事一起去聚餐,通常都可以请公款支出,但小仓强调,若领导者也如此做的话,很容易让部属咨意的任取任拿,但要鼓励公司的经理人这样做,就得大幅提高他们的薪资才行,让经理人拿到自己该拿的酬劳,毕竟若请部下喝酒时,连这些人都没办法自掏腰包的请客,就很难得到员工发自内心的尊敬。

7.高道德标准
对於小仓而言,一间好企业,就必须拥有高度的伦理道德观价值才行。或许有些人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营利,能获利的才是好公司,也因此在这个前提下,很容易牺牲掉伦理道德观念。

但小仓提出了另外一个角度,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应该朝永续经营迈进,企业的存在具有社会性的意义,当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土地或机械这些资本,为所属的土地提供财货或服务,以达到维持国民生活的责任,再进一步就是藉由提供该地居民工作机会丶维持居民生活。

简言之,小仓认为企业有取之於社会丶用之於社会的责任,也因此宅急便禁止所有内部交易丶企业政治献金丶招待或礼物往来,反而更着力於发展环境保育议题。

你的薪资合理吗?关於薪资,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Image薪资包含了「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
你一定想过,你的薪资合理吗? 或者该多少才合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怎麽定义「薪资」? 正确的来看,薪资包括了两个主要的部分:「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

「货币收入」包括了你的月薪丶年终奖金丶和股票选择权等等可以算得出来的钱。「非货币收入」包括了你工作的公司形象,是否可以让你骄其妻妾或丈母娘之类的?工作环境是否友善丶工作压力如何丶你是不是可以把现在这个老板当跳板,藉此训练自己的本事,找到下一个更好的工作等等都算是。

中国前国家主席胡锦涛曾经公开说他的月薪是人民币二万一千元,这当然不包括其它交通丶伙食的津贴啦。但就算是有了这些看得见的帐面津贴,我们也可以想像得到胡锦涛同志的货币收入与他的职位是不相衬的。

一个负责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他的货币收入只有人民币两万一千元,可是多少英雄豪杰以性命相搏终生追求这个位置啊!这就表示这个位置的非货币收入(如这个位置可以带来个人的成就感等等)是远远超过它的货币收入的。当一个职位的价值超过了它的货币收入,就会吸引许多人来追求。每年有那麽多人要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录取仅有极少数(1~2%),也意味着公务员的实质待遇超过我们所看到的价格。因此,对一个人的收入,只看他的货币收入,或是非货币收入,都是不完整的。

现在的薪资就是你现在的价值
让我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薪资吧,一个人现在的薪资就是代表着他现在的价值。当然,很多人想要要求加薪或者想跳槽到其他更好的公司,但是其他公司没有适当的机会。对你现在的工作来讲,你可能有一些特别的技能,你可能努力想要做更多的贡献。但是你的公司并不了解你的技能,没注意到你的贡献。也可能公司知道你的能力,但是没有适当的职位来安排你。另一方面,也可能你并不适任,却占了位置,你没有实际的贡献,靠着谄媚,保住现在的位置。

有些状况是运气不好,有些状况是运气太好了。生活无所谓公平或不公平,不管什麽理由,你没有离开,你留在了这个位置上。这些林林总总的状况加在一起,就是你目前的价值。

薪资不只是要从我们个人角度看,也要从老板的角度看。可能这个老板已经注意到你有重要贡献了,但并没有付给你适当的薪资。相反的,可能老板并不知道,你已经给公司造成了大损失了,还给你一大笔奖金呢!不管怎麽样,你的薪资(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加起来),可能太少了,可能太多了,或者是刚刚好,这都是你现在的价值。

公司给你的待遇对你的未来会有影响。如果你个人的成长比公司快,你会去找一个薪水更好的工作。相反的,如果你造成了公司的损失(你的贡献小於公司给你的薪资),公司要付出代价,或者就让你走路。

你的薪资合理吗?
接受或不接受目前工作的薪资,显示了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这些都是基於自己自由的选择(若有人拿枪指着你的头,问你要钱还是要命?这就是非自由的选择)。你出卖你的劳力丶智慧与时间给公司,换一份薪资,就像公司卖产品与服务给客户,这是生意。你的技能,你的绩效该值多少薪资? 你可以卖给谁? 每个员工应该自己想想,自己做决定。

当作生意来看待自己的价值,一个员工应该知道,客户总想尽量少付一点代价得到你的服务;而你则想把自己的价值多卖两分钱。所以在你知道你工作的薪资之前,没有人可以逼你一定要接受这个待遇。如果你觉得委屈,你需要去协商去谈啊。如果这个公司不能够给出一个你可以接受的待遇,你可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适合的机会。你可以不接受这份工作,可是一旦你接受了这个工作和这份薪资条件,生意就算成交了。你就有义务把你的工作做到最好,因为所有事情你在事先应该都考虑过了。

所以你的薪资是否合理?你应该看的是,以你现在的条件,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和你的公司能不能找到更适合的人,是现在的你与你未来可能的机会做比较,而不是与你的同事的待遇做比较。你的薪资是你与你公司之间的合约,跟你的其他同事是没有关系的。你也许认为你领得不够多,而你的同事又领得太多了。但是评估其他同事的绩效是否值得这份薪资是老板的事。如果老板要给某位员工不合理的薪资,那是他的事。最後的结果是好是坏,是老板在承担啊。

2014年十月苹果公司宣布,他们要用年薪八亿台币聘请Burberry’s CEO, Angela Ahrendts,到苹果公司担任副总裁的职务,负责零售和线上销售的工作。Angela Ahrendts加入苹果公司之前,与加入苹果公司之後,她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有没有才能丶有没有舞台丶有没有机遇等等,这就是你的全部价值,这就是自由市场。

认命吧!在你得到更好的机会之前,你现在的工作,你现在的薪资水准,就是你能拿到的最好待遇了,否则你早就换工作了。所以,你现在的薪资是合理的,如果你不同意你的待遇,你不是去找个新工作,就是该改善自己的工作技能和绩效,以便有个更好的未来!

想让工作机会不请自来?先懂得如何表现「礼貌」

Image工作该怎麽做最容易获得青睐?我发现有两件事情,相当重要:1.表现有礼貌;2.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

礼貌有分五个等级,道谢只是最基本
首先,表现有礼貌,共有5个层级。

第一级是表面上有礼貌,例如,我经常跟同事到全台各地品尝美食,吃完饭後,有礼貌的同事会说「谢谢总经理,下次吃饭记得再找我」,这算是有礼貌的第一级。

第二级是我请你来吃饭时带个小礼物。例如3颗金莎巧克力,小小的心意就足以让花5000元请客的人感到「足甘心」,比得到金子还珍贵。

第三级是吃完饭回去後,写个小卡片「那顿饭真是不错,希望以後有机会不要忘记我,」有礼貌到第三级的人,永远不会被忘记。

第四级的人,除了写卡片外,还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有礼貌到第五级的人,则是隔了半年丶一年还念念不忘,在走道丶员工餐厅碰到时,还会提起「去年总经理请我吃那顿饭,真是印象深刻,是我在那年吃最好的一顿饭,」有礼貌到第五级的人,不仅能深刻体会请吃饭人的心情,还能以同样的心情接受邀请。

在职场上很多事情就像吃饭一样,你请别的部门同事帮忙,主管安排一个新的挑战,或是公司给你一个新的工作机会……如果你将每一个机会都当成是别人请你吃饭的话,自然很容易成功,因为你念念不忘有人帮助你,给你机会与考验。

基层员工无法挑职位,但可以掌握学习的机会
其次,是学习。

我在工作前十年,从不问薪水有多少?不问这个职位有没有帮助,升迁丶职涯会怎样?因为一开始我只是一个基层的工作人员,很多工作机会掌握在别人手上,唯一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是「我可以学」「我可以变成一个专业的人」,等到三丶五年後机会来临。

学习,也是一种跟别人沟通很好的方式。当年我在来来饭店站柜台时,公司给我一个机会到订房组学习两天,那时我就想如何利用这两天的时间,把所有我想学的学完,於是我就跟订房组经理说我对订房系统很有兴趣,请她教我。

为了教会我使用订房系统,订房组经理第二天还特别提早1个小时到公司,在两天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全部在办公室吃便当,那时她已是部门主管,却被我连续两天,每天11个小时,从早问到晚。过了10年後,我再遇到她,她还经常跟别人提起这段往事。

在职场中,「学习」是你跟别人沟通的一种态度,如果你希望再进步,可以再学习成长,你的学习精神就会跟别人不一样,重要的是你的热情到底有多少。

现在的年轻人,把转换工作当成是一种乐趣,今年玩一个,过半年後再玩一个;而我则是从毕业後两个星期,就一直做饭店业直到今天。

当你很用力投入一件事情时,就已经燃烧了120%的热力,自然舍不得放弃,而且经由不断学习的过程,趣味自然就会跑出来,热情就会在里面,所以,问题是你自己看待这份工作的态度。

在刚开始求职阶段的三丶五年,甚至是十年,你跟职场上大多数的人,并不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有礼貌和良好的学习态度,终究会改变一个人的职涯。

礼貌和学习态度,会影响你未来10年的职涯发展
头10年,你在公司很有礼貌丶很努力地学习,自然会有机会,如果你非常努力地学习又很有礼貌,但却一直没有机会,这时可能是公司有问题,就要换一个公司,但绝大多数的状况,都是公司没问题。度过了头10年蓄积能量的阶段,接下来是为自己找好舞台发挥所学。

我在来来饭店工作5年期间,是我蓄积能量的第一个阶段。当时,所有营运部门我全部都历练过,因为大家都知道我有兴趣学,每当有新工作时就会第一个想到我,这段时间所学为我打下了职业生涯专业口碑。

过了这个阶段以後,因缘际会有一个新的舞台,可以有机会发挥,当时知本老爷酒店刚开幕,全新的商品需要有人来负责行销丶业务,我觉得非常有挑战性,公司也给我很大的授权,於是就换了一份工作。

进入第二个阶段,找一个对的舞台非常重要,只有对的舞台,才能发挥之前蓄积的能量。

在知本老爷酒店时,我做了很多不一样的尝试,虽然不是每样尝试到最後都成功,想法不见得符合实际需求,市场也不一定按照你的想法来实践,但只要把绩效做起来,在行业里面就会有声誉。但前提是有了舞台才会有声誉,所以舞台很重要。

取得了职涯舞台後,记得要帮助他人
有了舞台後重要的不是自己,而是如何「帮助别人」。

很多人有了舞台後,职业生涯反而停住了,因为他只看到看己,忘了帮助他人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时,机会自然变得有限,被许多隐形障碍所牵绊住,只是自己不晓得而已。

帮助他人在职业生涯第二阶段,可以替你自己铺很好的路。我除了自己找第一份工作外,在23年间,一共只找过一次工作,其他的工作都是别人来找我,就是因为我努力帮别人的忙,我在公司里面从来没有跟主管要升迁丶加薪,但是很奇怪,公司一直给我加薪,甚至一直有人要帮我介绍新工作。

很多东西都是自己默默地付出,有礼貌努力地学丶帮别人忙,舞台丶机会自然会跑出来,很多东西不求自来,是非常愉快的经验。如果所有的东西都要去求才会有的话,你会觉得很辛苦。

经过这样的过程後,你也许是公司的高阶主管,也曾挥洒过,那接下来怎麽办?我在知本当总经理时,想通了一件事,你能成功,都是别人帮助你,社会给你的,如果你已经成功,就要开始去要想怎样回馈社会。

有了这样的想法後,你的职业生涯,才能再继续往下走,要不然的话,做一个总经理到20年後,就已经到头了,这时你必须要想怎样来回馈社会,才能在你的心中描述一个新的理想。

怎样过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也许最後不会成功,但那过程是重要的,过程中有很多人跟你一起走丶很多人帮助你,有很多故事,因为这些过程完了後,每个人都是要到老天爷那里报到的,但既然来了,人生就不该白走一遭。

手头紧加人被迫提早退休

    民意调查机构Angus Reid展开一项有关退休话题的调查﹐结果逾半数回应者说﹐他们早于自己预期的时候离开岗位﹔48%说﹐基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他们被迫提前退休。另外6%表示﹐他们较预期更迟退休﹐仅有46%说﹐他们退休完全如预期。
 
    民调公司在1月15至19日与2月2至4日之间﹐访问2,000名加人﹐其中818人已退休。在回应调查的退休人士当中﹐36%说他们逾61岁退休。许多人被迫提早退休﹐其中36%在55岁或更早退休﹐另外28%在56到60岁之间离开工作岗位。
 
    提早退休者更多报告说﹐他们财政紧绌。27%承认﹐手头没有足够金钱﹐去完成他们想做的每一件事情。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加拿大平均退休年龄延至63岁﹐早一年是62岁。
 
    但精简浪潮1990年代以来席捲加拿大职场﹐很多国民措手不及﹐未做足财政准备。面临破产的长者人数愈来愈多。破产信託公司霍伊斯.迈克洛斯及伙伴公司(Hoyes, Michalos & Associates Inc.)指出﹐安省2013-14年度破产个案﹐30%事主是耆老。
 
    新调查也显示﹐私营公司雇员最多报告﹐提早退休是因为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他们维持生计也较公共机构退休者困难。大约57%受访退休者表示﹐政府退休金是主要退休收入﹐约53%有职场退休金和政府福利。
 
    仍在工作的回应者﹐对如何支持退休生活、可能何时退休﹐则有不同想法。大约45%料将依赖政府退休金﹐34%相信他们会有公司退休金。将近72%仍在工作的回应者预期﹐他们将继续工作到60来岁。

残酷现实 加人交税大过生活支出

     菲沙研究所8月27日发表的加拿大2015年消费税指数(The Canadian Consumer Tax Index, 2015 edition)显示,加拿大家庭交的税,比食品、衣服和住房合起来的钱还要多。菲沙研究所所长Charles Lammam表示,“在过去的50年中,加拿大普通家庭需要缴纳的税款激增,现在人们需要交的税已经大过了花在生活必需品上的钱。”
 
     在2014年,包括单身在内的加拿大家庭的平均收入是$79,010,其中$33,372都交给了国家,只有$28,887是花在食物、衣服和住房上。换句话说,收入的42.1%都拿去交税了,只有36.6%是用在衣食住上面。而在1961年,普通家庭的税款只占收入的33.5%,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占到了56.5%。
 
     计算税收的总数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可以将可见的和隐藏的税收都完整的统计出来。根据菲沙研究所的统计,自1961年以来,家庭的总税款增加了1886%,远远超过食物增长数额(561%),服装(819%)和住房(1,366%),即使考虑到总体的通货膨胀,在53年中,税费也疯狂增加到了149.2%。
 
     不断提高的总税额超过了人们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并不断侵蚀人们的家庭收入,使加拿大的家庭可支配资金减少,更难存下钱或是偿还债务。今年的平均家庭税款增长率(3.1%)已经是收入平均增长率(2.1%)的一倍半。“虽然税款是政府提供服务的重要来源,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收入的42%都需要上缴国家,加拿大人可能想要知道他们的税款支出是否物有所值。” Lammam表示。
 
     税务自由日
 
     加拿大家庭复杂的整体税负还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指标来表现,那就是每年的税务自由日(Tax Freedom Day)。根据菲沙研究所的计算,2015年的税务自由日是6月10日,比2014年又延后了一天。税务自由日是一个普通的加拿大家庭终于挣够了可以交清加拿大三级政府(联邦、省和地方)加在他们身上的所有税款的日子。换句话说,截止到这一天之前,加拿大的家庭挣到的每一分钱都不属于自己。
 
     对此,金融节目主持人Kevin O’Leary表示,如果加拿大人想要更低或是稳定的税率,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选举的时候投出自己的一票。如果没有选举的压力,政治家们是没有动力去降低政府运营成本的。
 
     BC省家庭税负详解
 
     2015年,普通的BC省加拿大家庭能为自己留下57.4%的收入,剩下的42.6%都交给了联邦、省级以及地方政府。平均收入为$101,364的家庭,共需支付$43,138的税款。
 
税种                    纳税比例                                额度
个人收入所得税(income tax)13.4%            $13,533
 
工资\健康税(payroll/health taxes)9.7%        $9,782
 
销售税(sales taxes) 6.0%                            $6,087
 
房产税(property taxes)3.3%                        $3,353
 
资本得利税(profit taxes)  3.6%                    $3,683
 
酒类\烟草\消费税(liquor/tobacco/excise taxes)2.6%    $2,585
 
汽车\燃油税(vehicle/fuel taxes)1.6%            $1,618
 
其他税收(other taxes)1.4%                         $1,418
 
进口关税(import duties)0.4%                       $378
 
国家资源(national resource levies)0.7%         $701

「如果妳不犯错,就表示妳冒的险不够」一个经济学家给女儿的14个忠告

Image1. 要爱妳所做的事情,如此一来,妳为成功付出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记住,妳总是要和那些非常热爱自己工作的人竞争,除非妳对妳工作的热情不输给他们,否则妳很难集中精力与他们竞争。

2. 如果妳不犯错,就表示妳冒的险不够。
如果妳没有从脚踏车上摔下来的经验,表示妳玩得不够开心。如果妳从未错过班机,则表示妳耗费太多时间在机场等候。

3. 要提防那些动不动就搬出「法律权威」的人。
我们住在纽约州,该州严禁加油站在油枪上加装自动跳停装置——就是让油枪可以自动加油,而妳可以四处走动的装置。这一定是在之前,某位纽约州议员找来几位同事,对他们说:「我们得禁止那些小玩意儿。」然後大家煞有介事地点头同意。这就是法律的权威。

4. 不要把严苛的议价者误以为是有本事的议价者。
在交易的最後阶段还拚命讨价还价,就要有整笔生意都告吹的心理准备。谁最愿意冒这种风险呢?就是那些在一开始让步太多的人。在最後关头还拚命讨价还价的人,都是一开始最不会谈生意的人。

5. 对妳自己的生命负责。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时,要的是他们的专业知识,但不要让他们左右妳的价值观。
没有一位医生有资格决定该用哪一种方式治疗妳的病。只有妳自己知道,该冒哪些风险丶该做哪些牺牲,以保身体健康。医生能协助妳了解各种治疗方式的成本和效益,但只有妳自己才能权衡那些成本和效益。让医生帮妳选择用药,就像让服务生帮妳点晚餐一样。

6. 在妳的投资策略和生涯规画都要力求多元化。
很多人实际做到的多元化程度都比他们所想的要低。他们持有那些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公司股票。这通常是错误的策略:如果该公司在经济不景气时倒闭,那麽妳的股票和妳的房地产都遭殃。

7. 凯莉,如果妳有机会以一加仑七美元的价格卖水,那麽,我要妳一分不减丶喊价七美元。
不是因为我希望妳多赚点钱——我相信妳会有稳定的事业和不错的收入,而是因为把水卖给最需要的人,这是妳的社会责任,如果妳的售价低於市价,来向妳买水的就不是最需要水的人。

8. 有些人就是见不得人高兴
我小时候,有一次看到几个小孩想要爬上电线杆。他们爬得不高,而且很明显地,也爬不上去了,可是,他们都玩得很开心。

几分钟後,住在附近的一个妇人出来,把这些小孩赶跑了。

当晚,我和我的表哥聊天,他那时应该有十六岁了。我问他那位妇人为什麽要把那几个小孩赶走。我以为也许会有什麽我不知道的危险。表哥的回答,是我孩提时代最鲜明的记忆。他耸耸肩,说道:「有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高兴。」

我认为,这个答案可延伸用来说明,为什麽政府规模这麽庞大丶为什麽我们的税负那麽高,以及为什麽我们的生活受到那麽多规范。有些人就是无法忍受别人高兴。不要低估这股力量。

9. 要上网。我宁愿妳从网路上搜寻到色情资讯,而不是到爸妈的房间乱翻。
事实上,我很高兴有网路这个发明,让妳能轻易抓取别人不希望妳获得的消息。

坦白讲——取得色情资讯绝不属於网际网路的成本,而是效益之一。网际网路的目的是便於沟通,并且打击那些阻止资讯自由流通的人。

10. 除非妳已经口袋空空丶借贷无门,否则,只要妳还在求学阶段,就不要暑期打工。
年纪轻轻丶又无一技之长,这时候就出来工作,实在太疯狂;再过几年之後,妳花同样的努力,可赚到更多的钱。学生时代就好好念书;如果妳在十六岁,而不是二十六岁就学到许多知识,那麽,妳拥有这些知识的时间就多了十年。

11. 选择大学时,可尝试以下的思想实验:
想像自己走进一个小房间,里面有一小群人正热烈丶兴奋地聊天,而另外有几个人安静地站在一旁。如果妳想知道那群人在讨论什麽,妳会想问谁?如果妳认为参与讨论者所提供的答案,会比旁观者更正确丶诱人,那麽,妳就应该选择由一群活跃的研究人员来授课的大学就读。

12. 若想判断某人的价值观是否具吸引力
有个好方法,那就是对照他们的说法。例如,当有人告诉妳,商人追求高价是不道德的,妳便可问他,消费者追求低价是否也是不道德。

13. 最大报酬不应该给予那些执行必要工作的人
而应该要给予那些能自己思考出哪些是必要工作,然後主动去完成它们的人。

14. 不要停止探索生命的可能,就算妳又回到原点,也没有关系。
辛苦绕垒包跑了一圈後,才会觉得回到本垒更加甜美。

适度「放空」:什麽事都不做,创造力更丰富

Image事实上,放慢步调,并且定期地排出「什麽事都不做」(doing nothing)的时段,或许才是我们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藉以引导出有助於激发想像力丶改善心理健康的精神状态。

推开资讯,才有时间做更重要的事
我们的生活已经变得是透过忙碌的程度(busyness)来界定的。环顾你的四周,在车站丶咖啡店丶街道上,人们都黏在他们的手机或平板上。

我最近询问了一个我辅导过的高阶主管(我姑且称呼她为海伦),她一天收到多少e-mail。「500封!不过我一封都没看。如果我看了,我就没办法工作了。」

取得资讯一点都不难,真正的挑战在於「把资讯推开,这样我才不会苦於资讯超载。我需要时间去思考。」

海伦有一个助理,会帮她过滤所有的e-mail,所以海伦每个星期都会花上几个小时,跟助理一起讨论有问题的邮件。「我不是领薪水来做这种工作的。」她解释,「如果我一直都忙着做别人期望我做的事情,我就没有时间留给我应该做的事情了。在网路空间里,你是没办法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的。」

海伦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我也从经验中发现,很多人如果能够做得少一点,深思多一点,情况都会更好。

只是,人们向来很难真正接受「什麽都不做」这件事。我们会把它跟不负责任丶浪费生命联想在一起。大多数人如果不做点什麽的话,都会产生罪恶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当我们觉得真的很忙碌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亢奋。而分心所引起的行为,像是不断地查看e-mail,会刺激脑部大脑分泌多巴胺(dopamine)到血液里,让我们感到一阵兴奋,导致手边的动作更难停下来了。

这种情形的危险在於,我们可能会失去我们的连结(connections),不只是人际之间,而是我们跟自己的连结。如果我们不给自己一些不受打扰丶可以自由联想的时间,就比较不可能产生个人的成长丶洞见和创造力。

无聊的好处: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
「什麽都不做」和「无聊」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如同我在〈什麽都不做和无事可做:空闲时间和无聊的潜藏价值〉(Doing Nothing and Nothing To Do: The Hidden Value of Empty Time and Boredom)这份报告中所说的,尽管我们多半都觉得「无聊」很难忍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无聊却可以成为某件事的序曲丶开端。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聊甚至可以被视为一个临界丶初始的空间(liminal space),一项关键的资源,促使我们去寻求不熟悉的事物。

然而,在网路时代,娱乐和让人分心的事物几乎是无穷无尽,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持续忙碌的状态里,而非什麽都不做。而我们在网路空间(一个多工和极度活跃的世界)里的狂热行径,也让我们得以自欺欺人,误以为自己是很有生产力的。

真相是什麽呢?社群媒体其实是非常被动回应的(reactive),并不是非常有原创性的(original)。它不但局限了创造力,而且可能有害心理健康。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在行动与反思之间取得平衡,我们可能会面临心理崩溃(psychological burnout)。

高效主管的秘密:从忙碌中抽身,才能思考和行动
不幸的是,在当代组织里,工作成瘾者不但备受鼓励丶支持,甚至还会得到奖励。而且这个疯狂行径的发展愈演愈烈,很难对抗,因为这样的行为对组织是很有用的。

这跟「控制」有关,背後的心态是:「我付给那个人高薪,为什麽他们不在办公桌前工作?」

然而,拚命工作和聪明工作未必有关。事实上,一个工作狂文化很可能会促成严重的个人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士气低落丶情绪沮丧丶药物或酒精等成瘾物质的滥用丶职场骚扰丶关系破裂丶缺席率高於平均。

成效最高的主管都是可以行动和思考的人,这意味着他们随时都可以从不得不忙碌的状态中抽身。

什麽事都不做:激发无意识思考,孵育创意
什麽都不做或无事可做,都是刺激「无意识的思考过程」的珍贵机会。无意识思考擅长於整合和连结资讯,其运作方式就是在我们广大的知识资料库里,潜意识地执行联想性的搜寻。在这个心灵区域里,我们比较不会受到传统联想的限制,比起我们有意识地专注於解决问题时,更有可能产生新颖的点子。

这些思考过程的结果,可能不会立即进入我们意识层面,为我们所察觉。它们可能需要时间去孵育。在此提供的建议是,什麽事都不做(或是少做点事)不但是增进心理健康的最佳良方,也可能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好方式。

创造「放空时间」的3种方式

Image维系关系:我们需要与人群进行有意义的接触,让我们觉得自己真正活着。维系人际关系需要互动丶投入和休息。

说不:懂得说不,是我们能够培养的最实用的技能之一。说不,不必然会跟自私划上等号;而对每一项请求都说好,也是不健康的。向不重要的请求说不,可以释放出时间,从事更重要的事。

管理睡眠习惯: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我们都应该一个晚上睡足8小时。睡眠是个人成长和创造力的关键。睡眠习惯不好,是我们尚未摆脱忙碌状态的明证。

为什麽升迁的不是我?7大提问,看穿职场升迁迷思

ImageQ1 主管明明就很蠢又不胜任,为何能够一再获得晋升?
冲击式晋升:许多组织为了踢开不胜任的主管,管理高层只好让他再一次升迁,表面上是高升,实际上却是改任非管理职,从一个徒劳无功的职位,换到另一个徒劳无功的职位。例如,从不胜任的经理晋升为不管事的副总裁,目的在於让一些类似「碍事先生」的主管,对自己的晋升信以为真。

当「碍事先生」获得升迁後,老板一举可实现3个目标:证明先前的晋升是正确的丶鼓舞员工士气(碍事的人都可升迁,我也可以)丶维护组织安全(「碍事先生」要是跳槽,会泄漏公司机密)。

Q2 想要获得主管青睐丶争取升迁,只能按照公司规矩做事?
彼得反转原理:员工是否胜任工作,不是由客观事实评定,而是主管说了算!如果主管已经到达不胜任层级,很可能只会以制度规定来判评断部属,於是那些方法重於目标丶缺乏独立判断能力丶只懂得听命行事的员工,反而会被认为是胜任的工作者,而有资格获得升迁。

例如,到饮料店购买冰红茶,询问店员「可否只加半糖」时,对方却回说,「公司规定只能是无糖或全糖,无法提供其他选项。」假设组织的风气是遵守规则比服务客人更重要,那麽听话的员工看在不胜任的主管眼中,就是好员工,所以有资格晋升。

Q3 想要缓解不胜任主管的不当作为,却招致更多的不胜任者?
彼得螺旋:指组织为了解决管理阶层的过度不胜任,而新增许多职务,结果却制造出更多不胜任的冗员,效率丝毫没有提高。

例如,新上任的总经理因为工作繁重,身体出现不适,董事会决议增设一名副总经理来分摊他的工作。结果,该名副总不善社交应对,於是再找一名人事主管来帮忙;人事主管又过於感情用事,情绪常随客户起伏,於是又找了一名人事督导;可惜的是,这名人事督导的智慧不高,无法理解公司的某些政策……在恶性循环下,不胜任的冗员愈来愈多,问题始终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