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mfort 按摩椅现减$1000

Image

工作一整天,回家最好有按摩椅松弛疲倦身躯。Costco 本周好介绍,特选iComfort IC1022按摩椅优惠,可用MP3遥控,7种自动按摩模式和全手动操控,其他多种设备和高级精致用料,令你享受无比舒适疲劳尽消。网购原价$4,899.99,现减$1,000,仅售$3,899.99,优惠至10月11日。

详情请看

说好故事的4个方法,创造令人感动的行销与口碑

Image现在行销产品,不能只光靠价钱丶精美图片和实品体验,就觉得能够掳获消费者的心。品牌价值已成为消费者衡量一个商品值不值得购买的关键。想要刺激销售,就必须让品牌成为人们心中的梦幻逸品,因此,「说故事能力」成为决胜的关键。

除了品牌行销,主管在领导部属丶公开场合的演讲者对於听众想要发挥渲染力,都需要用说故事的表达方式,才能发挥影响力。美国知名讲师丶表达训练公司Sims Wyeth & Co.总裁Sims Wyeth在《Inc.》杂志网站指出说故事的重要性,以及要如何在对谈过程中自然的说出故事,或者在商业演讲里,可以置入故事让演说更加精彩,以下四个方法学起来,人人都可以成为说故事高手。

1.遵循一套有条理的说故事模板

原因:了解说故事内容的脉络发展,将自己的资讯置入其中,那麽很简单的故事就完成了。

说故事这技能如同工艺品般,需要一个步骤丶一个步骤循序渐进直到完成成品。将说故事能力应用在职场里,它的基本结构是:建立主题丶内容延伸丶解决方式。举例来说,说故事的人,可以决定这次主题是要增加产品销售丶组织人员管理丶品牌形象建立……等等,若要将内容延伸,可以带入亲身经历跟一些职场可能发生的情境,开始营造现场气氛,让阅听者可以集思广益或是融入其中感同身受,最後在结尾时,可以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建议丶鼓吹采取行动的字眼。

当了解了说故事的脉络,再置入资讯和情绪就非常容易上手。试着让自己的主题更能触及到当下的阅听者,应用可以营造气氛丶打击到阅听者心境的字眼,那就成功一半了。

2.问正确的问题,才能让阅听者更有共鸣

原因:正确的问题将帮助你所编织的事实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问正确的问题可以帮助阅听者很快地进入情境,藉此来引导阅听者的思维。在说故事时,必须了解「谁是主角」,它不一定要是个人,可能是产品丶团队丶一个企划案丶目标。接着要思考「阅听者要什麽」,阅听者是基於什麽理由,需要这个产品丶团队或是目标,要怎麽做才能让这些阅听者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最後要思考「为何阅听者不能拥有它们?」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试着举些一般生活中的例子,让阅听者去了解为何他们没有这些东西,也去分析这个故事里的好人角色跟反派角色。

举例来说,若是企业内部管理课程的演说,主角便是企业课程的内容,而会想来参加这场演说的台下阅听者们,也许是部门主管或是想要增进组织内部管理思维的人,他们想要的就是获得如何增强他们的领导技能。那麽在演说过程里,就要反覆地勾起他们在职场遇到的问题「我每两周花钱请团队吃饭,为何部属对我还是充满敌意?为何整个团队还是无法有向心力?」这种直接切入要害的问题,会让阅听者更有共鸣。

3.添增一些悬疑感,会激发阅听者的兴趣

原因:当人们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就会激发「让我们继续看下去」的好奇心。

悬疑感是组成故事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会引导阅听者产生「这个故事会怎麽样发展」的期待心理。当说故事的人,总是照着可预期的剧本,阅听者并不会有惊喜,甚至专注度也会慢慢降低。若是剧本峰回路转,制造一些悬疑感让阅听者无法猜之後会有什麽事情。这样吸引阅听者的关注度,无论演说收尾好坏,就已经是成功的故事。

要如何营造悬疑感,除了内容要精心安排外,运用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也是方法之一。丢出问题的时候,可以停下来让阅听者稍微想一下,让场内气氛流露着思考的氛围。演说者一个轻描淡写地微笑,再继续说下去,保证钓足阅听者的胃口。

4.化抽象为具体

原因:试着将艰深的概念用一些生活例子来表达,会帮助人们与之「连结」。

不要只将一堆数据(data)丢给阅听者,将这些数据融入到故事里,告诉阅听者们这些数字是什麽丶象徵什麽丶何时会出现……等等,才能够帮助阅听者掌握这些资讯丶图表以及你所想要表达的意义。待阅听者懂得这些数据的意义後,便能够融会贯通的走在演讲者所要编织的架构上。

数字之於阅听者而言,是抽象的,它无法直接告诉阅听者是怎样一个现象。当用故事转化过後,它就变成举体的案例。所以,与其假专业的丢一堆数字,倒不如用阅听者懂得方式,说给他们听。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演说者无法从阅读或是部落格里学到真正说故事的方法。想要真的学会说故事,一定要走出去练习说给人们听。喜剧演员也无法自己在家练习,他们通常会有类似俱乐部的团体,专门给喜剧演员测试新戏码。唯有观众真实的反应,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成为真正说故事的人。

如何搞定顽固的客户?业务一定要懂的6个成交心理学

Image身为业务,最重要的工作成果,就是「成交」。但在成交之前,经常得要与难缠的客户交手,他们坚持己见,要说服他们必须花较多的心力。究竟有没有什麽方法可以帮助业务员说服这些难缠的客户?可以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

Postcron网站引用心理学家 Robert Cialdini在《影响:说服心理学》(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书中的观点,指出可以运用六种影响人们决定的方式,对业务来说,在与客户交手的过程中,只要善加活用,再难搞的客户,都能提高他们点头成交的成功率:

1.先给客户小甜头试试:

人际关系中,「吃人嘴软丶拿人手短」的道理不难理解。每个人应该都有类似的经验,当接受别人一些好处的时候,就很难拒绝对方提出的要求,这方法其实也可运用在和客户的互动上。像是可以在登门拜访的时候,带一点伴手礼或是给客户的小孩带点玩具,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先与对方建立关系,进而让对方不容易板起脸孔拒绝,进而创造有益於成交的氛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送礼的话,不要给太贵重的物品,一来客户会觉得有诈,二来也容易让客户以礼物太贵重为由拒绝)

2.塑造商品或服务的稀少性:

藉由塑造商品或是服务的稀少性,能够让客户心生紧张,担心「一旦错过这次机会,下次可能就没有这麽好的机会了」。这个做法的另一个好处,则是让客户感觉所要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珍贵的,藉此得以提高客户的购买意愿。所以下次在卖东西时候,试着强调这样商品所剩不多,往往会让客户更容易买单。

3.营造专业的形象:

让客户感觉愈专业的业务,成交的机会就愈大。设想假如生病了,会希望看病的是已经行医多年的主治医生,还是一位刚离开医学院的住院医生?答案应该很明确,会选择经验丰富的主治医生,因为感觉主治医生会比住院医生更专业丶更有经验。业务也是如此,当营造出专业的形象,给客户一种「只要交给他,问题就都能解决」的信任感,让客户觉得不需多操心後续问题,自然更容易成交。

4.免费试用养成使用习惯

根据Cialdini 所做的研究,人们会倾向於做跟之前一样的事。应用在业务身上,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客户免费试用。以数位音乐串流服务Spotify 来说,刚申请帐号时,会提供初次使用者一段和付费帐号有同等权限的试用期,藉由这段时间,让用户习惯付费帐号的待遇,等到试用期结束後,根据 Cialdini 的研究结果,多数人会不想要改变现在的状况,所以会选择升级付费帐号获得同样的服务。

试用品也是一样的效果,当客户愿意试用,就代表又往成交迈进一步。藉由提供试用品,先让客户习惯业务所提供的产品,除非真的不适合,否则便很有机会为了不要改变,而花钱购买商品。所以下次遇到很难沟通的客人的时候,就直接让他们免费体验服务或是产品,为往後的成交建立基础(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产品或服务本身不够好的话,客户在体验的时候便会发现问题,这样连跟客户继续谈下去的机会都没有了)。

5.强调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在一般人的心中,都会有「跟随大众做一样事情」的倾向。例如,在拿不定主意,情况又暧昧不明时,最可能认定多数人所采取的是正确行动。所以当在跟客户推销,可以多强调产品或服务有多少使用者,藉此营造多数人也有一样的看法,会让客户有种「这麽多人都选择你,那我也选你应该不会有错吧」的感觉,这样便能提高销售成功的机率。

6.成为客户喜爱的业务

当提供的商品丶价格差异有限,成交的关键,往往就在於业务个人的特质。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当一个人对对方产生好感丶信任丶喜爱等「臭味相投」的感觉时,往往更容易接受对方的看法。应用到业务上,可以试着多在客户身上找到彼此交集的特点,例如兴趣丶毕业学校丶共同朋友丶子女教养观念等,都有助於累积客户的好感,进而成为受到喜爱或认同的业务。

时常感到疲惫丶焦虑丶不安……你只是缺乏「正念」而已!

Image正念是可以练习的。修习正念有很多好处,以下是其中几个:

减少焦虑感,以全然的注意力聪明行事
人类的心,能够回忆过往,这是个独特的天赋,它帮助我们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向。然而,当这颗心再度回到过往时,往往就开始无止尽地反刍我们曾犯的错误。「要是我当时这麽说就好了,那她就不会那麽说⋯⋯」不幸的是,心似乎认为我们非常愚蠢,它不断重复忆念我们以前的错误,一再责备且批评我们。

讽刺的是,充满焦虑的心,反而可能会造成它最害怕的状况。焦虑的心不明白:一旦它把我们拉入追悔过往的白日梦之中,我们就不再注意当下。当我们不能处於当下时,我们往往就无法聪明行事,此时,我们更有可能做出让自己担心的那些事。

修行正念可提醒我们:不要将自己的心灵精力,浪费在过去和未来的旅行中,而是要持续回到当下这一处,安住在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之中。

强化心灵,不再因外界变化而心生退缩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体是可以被训练的。我们可以变得更柔软(体操运动员和杂耍演员),更优雅(芭蕾舞者),更有技巧(钢琴演奏者),更强壮(举重选手)。相较之下,我们较少知道,心也有很多可以发展的层面。

心就像是一头野象,会有很多狂野的习惯。当人类接近时,它会跑开。当受到惊吓时,就攻击人。我们的心也一样。当它感到危险时,就会从当下跑开。它可能跑到愉悦的幻想中,到未来的报复念头里,或只是变得麻木不仁。

古印度的时代,大象被训练用来作战,要使它们在战争的喧嚣混乱中,服从命令而不逃跑。同样的,受过正念训练的心,可以在现代生活的快速变迁环境下保持稳定。一旦我们的心获得调伏,当我们遭遇到世界所带来不可避免的艰难时,就可以保持平静稳定。最终,我们便能不逃避问题,而视其为考验我们和增强我们身心稳定性的一种方式。

提高人际关系的亲密感,彻底远离挫折感和寂寞
我们的基本饥饿并不在於食物,而是在於亲密感。当我们在生活中失去亲密感时,我们会感觉到与他人疏离丶寂寞丶易受伤害丶不为世界所爱。

正念是帮助我们觉知的工具,它是个修持,帮助我们醒来丶处於当下丶过着更为精彩丰富的人生。它帮助填补我们日子里的间隙,这个间隙就是我们频频变得不带觉知的时刻,以及那些我们并非处於当下的大部份生命时刻。正念练习也会帮助我们消除使人感到挫折的间隙,也就是似乎存在於我们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隐形藩篱。

当我们将正念灌注於某个日常活动之中,然後是一个接一个的日常活动,如此一来,我们就是觉醒地面对每一刻的奥秘──直到它们来临之前,全都是未知的。当事物前来时,我们会做好准备丶迎接对应。当我们对於活着的每一刻现实都能够全神贯注时,我们就进入丰盛的生命状态。

当上管理者後,要自律,才能律人

Image20岁成为台北西华饭店法国餐厅主厨丶25岁成为法国第六感花园(Le Jardin des Sens)执行主厨,到自己开餐厅,从专业人士(主厨)转换到经理人,江振诚如何转换角色?以下是他的管理经验谈:

1.公平
在一个团队里面,无论是对事或对人,都要做到公平。让大家在同一个时间,看着同一个方向,这个团队才会知道现在到底要怎麽做。

2.以身作则
身为主管,没有比「以身作则」更简单的管理方法了。所有事情我一定亲自做,如果我做不到,我也不会要求员工一定要做到。

不论任何时候,我跟我的团队永远都是同进同出。他们什麽时候上班(或下班),我就什麽时候到(或下班)。你也可以换个角度说,我什麽时候来,他们就什麽时候来。因为我都和他们同进退,所以从来没有人会觉得「为什麽我多做,他却少做?」

3.找对人
人对了,事情就对了。我在新加坡开设的Restaurant ANDRE餐厅里,16位厨师有13个国籍,当我有一个想法丢进这个团队,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像是一道马铃薯沙拉,大家就会抛出日本的丶捷克的丶斯洛伐克的做法,其中有很多可能性。

因此,我很注重徵人,我一定亲自做,因为「徵人就像是盖房子的骨架,只要骨架是稳定的(找对人),你要把墙面漆成什麽颜色都可以。」我想要的人才,必须具备明显的缺点和优点。

有明显的优点,可以让团队其他人学习;有明显的缺点,则可请其他人教他。「什麽都可以丶却又什麽都不确定」的人,反倒不容易让团队彼此学习或互补,也很难帮团队找到方向。

为什麽我们总是看到泡泡纸就想捏爆它?心理学家发现泡泡纸纾压的秘密…

Image究竟是什麽力量,让捏泡泡纸这件事这麽重要?

为什麽捏爆泡泡纸让人这麽欲罢不能?
早在1990年代,心理学家凯瑟琳狄龙(Kathleen M. Dillon)就在《心理学报告》期刊中就按泡泡纸纾压这件事,发表了重要的观点。她引用1970年代「碰触有让人冷静的力量」说法,表示自古希腊时期一直到现代亚洲许多地方,会以平滑的石头丶琥珀或玉作为「解忧珠」,触摸它的时候会让人冷静,而泡泡纸上圆滑好摸的泡泡也有类似的效果。狄龙也补充道,当手很忙碌的时候也会让你的心灵放松,像是做针线活就会让人整个静下来,而压泡泡纸通常会一颗接着一颗压,手动来动去就产生了同样的感觉。

压泡泡纸带给人们的解压力量在狄龙对大学生的实验中印证,她将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可以先压气泡纸丶一组不行,结果发现压了气泡纸之後大学生比之前更冷静丶清醒,也比另一组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地更沉着丶更具警觉性。狄龙认为这是和人们遇到压力时产生的反应机制有关。

人在紧张的时候,可能会有手指敲击丶抖脚等细微动作来放松紧绷的肌肉,这时如果可以有气泡纸捏,就可以把压力释放出来,脑袋就更可以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会被沉重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

虽然在狄龙发表的论文中,压泡泡纸确实可以放松压力,但也许对部分人来说,捏泡泡纸之所以有趣纯粹是被「啵丶啵」声吸引吧!狄龙曾经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她看过有人为了抢夺气泡纸吵架,「它真的具有某种会让人沉瘾的吸引力!」狄龙笑说。

先前有日本业者因为深知气泡纸的减压魅力,设计出一款气泡纸手机壳,一样是半透明且有一粒一粒丶好摸的触感,但没办法真的把它一一压破,有人就怀疑这样会不会减不了压,反而因为怎麽压都压不破而更烦躁。气泡纸之所以让人觉得爱不释手,就是它实在结合太多减压的优点,难以被取代。

到底该不该丢?教你分辨10种「你一定要丢」的杂物

Image杂物1:不喜欢的东西
很多人买东西不是因为100%喜欢。只是因为口袋不够深,勉强将就买个次级品,这些为了凑数而乱买的东西,不仅是生活中的杂物大宗,用久了还降低品味。

杂物2:不想要的礼物
两人小家庭却收到6人份电子锅丶冷调系装潢却收到粉红色床单……多数人收到不想要的礼物,通常都是收进柜子里,免得日後对方问起不好交代,但这麽一摆往往就是好几年,早就成为积灰尘的无用杂物。

杂物3:用不上的东西
很多人幻想买了运动器材就会变瘦,结果买了健身车,最後却变成衣架;以为买了英文教材英语就会变好,最後从卡带买到MP3时代还没听过。其实任何东西只要摆放超过3年没用过,就可以直接丢弃。

杂物4:待修理的东西
对於坏掉的东西,有些人是懒得修理或没空送修,於是姑且收着;也有人是买了新的,但舍不得扔掉坏的,但常见的是故障品不断增加,但囤积者却不曾修好过任何东西。

杂物5:伤感情的东西
落榜的成绩单丶未录取通知函丶严重影响家庭收支的奢侈品丶前情人留下的纪念品等,不管是「伤自己感情」或「伤别人感情」的东西,都不该保留。这些负面能量的物品,只会让人情绪下降,阻碍自己迎向新的人生。

杂物6:长期借放的东西
替人保管东西是一件「有功无赏,打破要赔」的苦差事,等於把自己的生活空间变成别人的仓库,还收不到管理费,因此最好联络对方,并请对方在限期内取走。

杂物7:琐碎的小玩意儿
饭店的沐浴品丶餐厅的原子笔丶杂志附赠的试用包丶印有机构名称的宣传品……这些不拿白不拿丶却廉价琐碎又功能性低的小玩意儿,通常只会变成平日看了碍眼,需要时又不会想去使用的无用杂物。

杂物8:难缠的文件与纸张
信件丶传单丶保单丶税单丶成绩单丶明细表丶保证书丶折价券丶集点卡丶便利贴丶收据丶名片……各式各样的纸类即便分类明确,用活页夹收纳有序,还是非常占用空间,以坪效来说不划算,除非必要,否则尽可能都丢掉。

杂物9:无用的数位资讯
硬碟中杂乱的电子档丶不请自来的垃圾邮件丶主动订阅的电子报和各种即时通讯软体,由於不占空间,很容易积存了一大堆在电脑或信箱中却没感觉,其实它们浪费一个人时间的程度,绝不亚於实体杂物。

杂物10:超出实际需求的空间
拥有一栋大房子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如果拥有的代价,是得付出额外的心力和金钱,反而是一种拖累。尤其超出实际需求的空间往往会变成杂物仓库,间接促成屋主乱买不需要东西,能免则免。

跟对主管很重要!和好老板当师徒,他是离你最近的贵人

Image其实,贵人的出现并不只是靠巧合或运气,而是可以自己发现丶自己掌握的。「找不到贵人,多数时候是自己的问题,」经纬智库(MGR)公司总经理许书扬表示,懂得去培育人脉丶拓展人际关系,绝对可以找到能帮助自己的贵人。

眼光放远,贵人不只高官显要
要发现贵人丶找到贵人,第一步当然要先了解何谓贵人。就最简单丶最直接的定义而言,贵人可以说是有能力给予你帮助的人。但是贵人的帮助其实有不同面向:

可以提供金钱等实际资源的,属於「资源型」的贵人;可以介绍人脉关系丶分享商业情报的,属於「仲介型」的贵人;有些人是「顾问型」的贵人,可以提供专业知识或资讯的谘询丶建议;有些人是「教练型」的贵人,可以给你指导丶训练,提供建议;有些人则是「导师型」的贵人,在必要时激发你的想法丶为你指引方向。

「有些贵人给你实质的帮助,有些贵人给你忠告与建议。无论有形或无形的帮助,对工作者来说都有它的作用,」许书扬说。

身为资深的高阶人力仲介顾问,许书扬深知贵人的重要性,「在和许多职场朋友的互动中,我发现很多成功经理人谈到职涯历程时,除了一些技术层面的技巧外,通常都会谈到他们这一生中所遇到的贵人。」

但许书扬认为,职场工作者对於贵人的界定,最好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贵人并不一定就是高官显要,你的朋友丶同侪丶前辈等等,都有可能给你不同的帮助,」他分析,「太局限在少数人身上,只认定这些人才是贵人,眼光就太狭隘了。

因此许书扬建议,要发现或找到贵人,首先在观念上不要太现实丶太计较,觉得当下有利用价值才去建立关系。尤其是年轻人或职场资历较浅的人,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一定要认识什麽资源丰富的「高层」,倒是可以抱着「广结善缘」的想法,先和周遭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多敲老板的门,从非正式组织拓展人脉
就职场工作者而言,许书扬认为最明显而直接的贵人,不外乎是自己的上司或老板。「在职涯里,跟对一个老板很重要,」许书扬指出,一般人其实可以从老板身上看到许多职场成功的关键,因为这些人能成为你的老板,就是因为能力受到肯定丶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从老板身上往往可以看到丶学到很多事情。

许书扬也发现,多数的工作者通常都是自己设法解决问题,很少去「敲老板的门」,但老板不是那麽难以接触的,「多了解老板丶多去问问题,或许师徒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建立起来,」许书扬指出。

不过,一般人在公司里能接触的人还是有限,如果公司规模不大就更受限,这是大部分上班族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许书扬强调,想要发掘贵人,还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去拓展自己的人脉。

「职场工作者必须勇敢地踏出去,主动去建立你的人脉关系,主动去找寻你的贵人,」许书扬指出,「举例来说,校友会就是一个不错的管道。」

在进行中高阶主管的推荐丶媒合时,许书扬就发现交大毕业的人通常喜欢录取交大的,台科大的校友则较常录取台科大的,「因为有同校的情谊存在,彼此的感觉会亲切得多,关系也一下子就拉近了,」许书扬表示,如果能拥有这类关系,将来在情报丶资源上就会比较愿意协助对方,优先和对方分享,这对想要在职场或商场上获得帮助的人是很重要的。至於像研讨会之类的场合,许书扬则认为去参加的人通常彼此不会有什麽相关之处,也比较没有机会互动,效果就比较差。

如果这方面的管道真的找不到或想不出来,许书扬则建议可以自己去创造一个非正式的团体,不需要等人家来找你。「我知道IBM的离职主管有一个联谊会,我们公司楼上有一位待过花旗银行的主管,也正打算要成立花旗『毕业生』联谊会,」许书扬认为,要号召这种有共同关系的非正式组织其实不难,对於拓展人脉也很有用。

厘清生涯规画,从专业领域建立人际网路
许书扬也发现,很多人找不到有用的人脉或贵人,其实是因为自己根本不知道未来的职涯想要做什麽。

「把生涯规画厘清,对找寻贵人也是相当重要的,」许书扬表示,在找寻贵人或发掘有用的人脉之前,最好可以先想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是什麽,这样才不会白费功夫。否则前面如果没想好,後面可能都会是错的。

举例来说,很多人想去中国大陆发展,如果可以先想清楚要过去做什麽,要去大陆的哪个地方,就可以先去认识熟悉那里的人,这样过去时可能就已经有机会在等你。反之,如果没想清楚或临时起意就过去了,碰壁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许书扬进一步指出,台湾的职场工作者,其实从念书的时候就不太有职涯规画的概念,也没有人教导他们该怎麽分析规画。如果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很多人也不太敢问,或是只敢问自己的朋友,而在职涯上遇到瓶颈。

在他看来,如果对某个领域有兴趣或有问题,可以去询问一些该领域的成功人士或是专家,请他们提供建议,做为建立人际关系的开始,「一旦清楚自己对职业生涯未来的期望是什麽丶阶段的目标是什麽,那你就会比较知道哪些人脉是自己需要特别注意丶特别经营的,」许书扬说。

很多人经常自怨自艾:「为什麽我碰不到贵人?」其实贵人可能就在你的身边。如果自己能够做好准备,要找到贵人相助绝对没问题!

你怎麽看待别人的成功,反映了你内心是个怎样的人

Image年轻的时候,看到别人成功,就会努力想:他是怎麽成功的?

职场奋斗多年後,看到别人成功,就会想:哎,他不过运气好,搭上了某种时代的机运。

近年退隐江湖,看到别人成功才又转念去想:他真不简单,这麽努力,难怪会成功!

三种欣赏成功者的态度,说明了自己已从一个想成功的人,到不成功的人,一直到自己也踏上了属於自己成功的境界。

今天这篇文章想分享的重点是:你怎麽看别人,正十足反映你内心是怎样的人。

我们年轻的时候,会虚心向世界丶向前贤学习成功。但累积了一段工作经验,自己有了判断力以後,却又发现自己的工作成果大不如人,就会开始以小鼻子丶小眼睛的态度,老是酸别人的成功也不怎麽样。

但慢慢的,人生的修为上来了,就会发现,所谓成功,不过是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既已追寻到了,就可安然自在。此时再放眼天下,就会对努力追寻自我成功的人,感到欣然嘉许,一者感佩於他的努力;二来欣赏他的成果可观。

至於,世界上人们所谓的成功者,是否是活出他自己所追寻的成功,或者,是因为什麽因缘际会而成功者?其实我们都非当事人,都无可置喙。

成功,就好像一个花瓶,我们要懂得欣赏匠师的技法丶努力和美丽,而无须斤斤计较於去想:凭什麽这叫美丽的花瓶?

有人玩陶壶,非要价值不斐的作品不可。欣赏这种陶艺家的作品,是一种成功。

有人泡茶,只需区区数百元的茶壶即可。欣赏这种与世无争的泡茶态度,也是一种成功。

至於我呢?我拿的是邻居亲手作来送我父亲的壶,里面有有友情丶有亲情,这种爱乌及屋的人生观,也是一种成功。

成功的判断法有很多种,世俗人用名丶用利丶用官阶丶职务大小和广屋豪宅来论定;有人用读书多寡丶知识眼界高低和专业能力来论定。

但不管你要怎麽看成功,都别忘了往内看看自己有没有成功?

不成功的人,看出来的世界都是坑坑疤疤丶不成功的世界。

成功的人看世界,会看到不同成功者的美丽境界。

归根结底来说,成功不外只是一种态度,一种与世界相处的和平态度。越成功的人,越能把世界捏成一个符合他所追求的系统样貌。不成功的人,就好像捏出了个丑陋的杯碗瓢盆,然後拿着放大镜去挑剔别人也不怎麽样!

我所捏拿的世界,或许只是个残缺的破碗,但无碍我以怡然自得之心,欣然看见别人手上拿着的上好瓷碗。

谁说残缺,不能是一种大白若辱丶大方无隅的完美呢?

为什麽有些人特别爱抱怨?其实所有的抱怨都是一种伪装

Image抱怨将我们的重心从对方原本吸引我们的优点,转移到对方的缺点。这种转变会让我们落入一种陷阱:我们会觉得不满足,而对方则觉得自己不够好」。

要改变别人,先改变你自己的想法。
人往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尤其是第一印象往往难以改变,但很多时候对方往往不是原先我们想像得那种人,只因为我们与对方不熟,因此要改变别人,就得先改变自己的想法。

想拥有「不抱怨的关系」,就必须改变自己心中对他人的想法,因为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来自於自己内心给对方的评价。

每个人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丶评价丶观感都不一样,因此,如果你对某个人的观感很不好,要与对方拓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改变的方式,便是先改变对方在自己内心中的评价,当你试着发现对方的优点丶好的一面,开始改变你心中对对方的观感,才有可能改变与对方的关系。

威尔.鲍温指出:「要改变别人,你必须先改变对方在你心目中的评价,这是一切的源头。你必须改变内心声音在你脑袋里说得话:你必须负起责任,愿意转化内心的对话,因为你的自我对话就是在为你跟他人的关系定调」。

喜欢批评是人类的天性
当我们对某个人的观感不好时,潜意识会试着寻找生活中的案例来佐证自己是对的,并告诉自己:「事实证明,对方就是我想的那种人」。一旦有这样的想法时,几乎没有办法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抱怨的关系》一书指出,人的不满大部分都来自於以下几点:

一丶行为(关於对方的行为,或对方缺少的行为)
例如,你又把袜子丢在地上了。

二丶个人特质(关於对方的个性或观念)
例如,妳真是个多嘴婆,老是说个不停,或都不听别人说。

三丶表现(对方表现某行为的方式)
例如,你这件事做错了,你应该这样做才对。

四丶抱怨(关於对方的抱怨行为)
例如,你老是对我抱怨东丶抱怨西耶。

五丶个人外表
例如,你头发整个乱七八糟,你早上到底有没有梳头阿。

许多抱怨都是一种伪装,为的是显现出自己的优越感。
例如以下几个例子:

一丶抱怨:我的老板很无能
暗示:我的能力比较优秀

二丶抱怨:你出门怎麽老是要花这麽多时间准备阿
暗示:我守时又有条理

威尔.鲍温指出:「所有你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探究到最後,其实都反映了你与自己的关系。你跟别人相处的能力,反映了你跟自己相处的能力」。

处理抱怨的能力往往影响着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无论是朋友间的关系丶与家人的关系丶男女朋友之间的关系,而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又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品质。

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将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幸福程度。有人因为处理得宜,跟自己的另一半关系美满,也有人因为处理不当,导致另外一半不忠因而离婚。

改变别人之前,应该先改变自己,有时候我们不满意对方的理由,其原因都出在自己身上。例如女性抱怨另外一半为什麽对自己变冷淡了,但却可能是因为自己常常抱怨而导致另一半疏远了。

威尔.鲍温说:「关系要改变,靠的是关系里的当事人改变,而不是靠我们口头说想要如何改变就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