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努力「看起来很强」,而是努力「变得很强」!

Image回想小时候,我们常发现有些大人能做的事情,身为小孩就是做不到,自然产生「不如人」的情绪。阿德勒说,怀抱自卑感并不稀奇,差别在於「你是怎麽看待你的自卑?」

自卑感不是逃避的藉口,而是成长的发条
有些人会因为自卑感作祟,逃避人生中必须面对课题,像是人际关系不佳,就埋怨「爸妈从小打骂,导致我的个性比较阴沉」;工作升不了官,则以「没办法,我就是不够聪明干练」来推拖。凡事都让自卑感来承担,拿各种藉口来逃避你可以做出的改变。

相反的,贝多芬没有因为失聪而放弃音乐,马内没有因为视力不佳停止画画,他们只专注在自己还能够做到的事,终於成为领域内的专家伟人。

这种因为所处环境和条件恶劣,反而更加努力的状态,被阿德勒称为「补偿作用」,当你将自卑感视为努力的发条,想尽办法克服丶超越丶打破现状,就能成就丰功伟业。但如果你只是负面看待自卑感带来的影响,一直逃避问题,将终其一生在抱怨中度过。

想真正阻绝以自卑为藉口的毛病,可以参考阿德勒提出的以下建议:

1.不要努力「看起来很强」,而是努力「变得很强」
自卑感的反射是强调自己的优越,透过华丽的打扮丶看不起别人丶指使他人丶随意批评丶大声喧哗丶话题以自己为中心等方式,透露出「哪有自卑啊,我比别人优秀多了!」试着观察自己有没有这些行为?如果有,放下这些伪装吧。你需要提升的是能力丶知识和技术,才能让心里更踏实。

2.陷於过度自卑时,用举证来破除
「大家都讨厌我」「这次不成功,之後也不会成功」「同事肯定把我当傻瓜」当有这些过度负面的情绪时,可以冷静的举证看看,到底有多少人讨厌你?过往的成功机率有多少?不断藉由具体数字来确认,就会发现自己多虑了,破除负面的迷思。

3.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破除了过度自卑,并不表示你就能产生正向幸福感。阿德勒说,你还得学会认同现在的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现在的你,可能有缺点,甚至是一无是处,但当你能够和缺点相处,认同自己真正的模样,就拥有了得到幸福的勇气。

超业都在用的销售心理学:请客户帮你「两个忙」,他们就会挺你到底!

Image请客户帮两个忙,让产品变成他愿意辩护的选项问题是,怎麽让客户「给你恩惠」?

第一丶徵询客户对产品的意见,让客户认为他是聪明的。
客户本来就会认为他们是很聪明的,他们做了最好的选择。聪明人不是不会偏执,反而是偏执起来比一般人更执拗,因为他们聪明丶有知识,更容易找到自己认为是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想像,只要他们愿意对你的产品做出相对的投资,他们会死命的认定自己的想法,任何人都无法和他们无法争辩。

如果你的产品有客户参与的意见,他们的「自我辩护」或者我们说「自我感觉良好」,会让他们主动帮你宣传,这就是口碑啊!口碑就是这样来的啊!

第二丶与客户共同完成一件事,让客户参与我们的销售工作。
同样的道理,业务工作不该让我们把客户该做的那些工作都做完了,就算要提供服务,也要共同承担费用,否则客户是一丁点儿责任都没有,他没有付出,就不会珍惜你的资源。

只有他有所付出,你的产品才会在他的公司被讨论到,客户也才会为自己的选择丶自己的信念辩护。人的荒诞之处,就在於终其一生,都在努力证明自己是不荒诞的。

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状况,每个客户有每个客户的状况,如何让客户给我们恩惠,业务人员要自己设计情境,这是业务员的工作。共同的是:我们都是人,我们没有我们想像中的理性,这就是我们的认知模式。我们会自我辩护,我们会自我感觉良好。客户也一样,让客户参与我们的销售工作,给我们恩惠,客户就会自己创造记忆,主动为他购买了我们产品的行为找理由。能够认识到这点,善用这点,我们的业务工作会更顺利。

想升迁和加薪?戒掉这7个工作坏习惯,老板才会优先考虑你!

Image7个习惯,职场上应该永远避而远之。

1. 拖延的习惯
仔细想想,每个人都有拖延的习惯,或大或小,只要明天不是最後的截止日,我们就想延後一天再做,但这种想法却很要不得。你必须非常小心,当你老是拖到最後一刻,你害的可能不是只有自己,包括你的同事与老板,都会压力变大,深怕你搞砸。

2. 善意的谎言
即便不是恶意的,或许我们只是想避免某些尴尬的情况,或是某些你不想告知对方的事情,轻易的一个小谎言便脱口而出,但这却可能大大伤害我们的职涯。下一次,当你决定要说个无伤大雅的小谎时,还是再三思考一下,是否说出实情比较妥当,或是技巧性的结束对话。

3. 抱怨的习惯
小心啦!你很可能从未注意过自己抱怨的习惯,却殊不知自己在其他人眼中,已经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当你抱怨他人时,其实就是在散播负面能量,但没有人会想老是听妳抱怨,因为负面能量会造成他人的困扰。

4. 迟到早退
总是晚到公司,但却早早下班,老板想找你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开会总是晚五分钟进会议室,当你常常这样时,其实就是替自己制造一种「不负责任」的标签,老板也绝对不会想替你升迁加薪,因为你让他感到你可有可无,自然也不会将重责大任交给你。

5. 常调侃人,自以为好笑
有人说,白目与幽默只有一线之隔,这句话有几分真,当你讲的笑话真得没有那麽恰当时,就要特别小心,自己讲出来的话,到底是一种白目的行为,或是一种幽默。

6. 在上班时上社交网站
别傻了,你的老板不是你的同事,你的同事或许觉得无伤大雅,很可能他们也跟你一样喜欢在上班时上上脸书,与上其他社交网站,但在老板眼中,这就是一种不认真的表现。为了让你职涯高升,还是避免在上班时段上社交网站较为妥当,中午时间或休息时间上上就可以了,工作时就认真工作吧!

7. 拙劣的沟通与社交技巧
别人email给您总是不回,即使回应也回答的零零落落,或是在开会时转笔丶嚼口香糖,想想自己是否有这些拙劣的沟通行为与社交技巧,如果有就加以改进吧!

人际关系对於升迁丶加薪,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知名沟通大师卡内基曾说,要成功85%靠人际关系,剩下的15%才是靠专业能力,如果想获得升迁与老板的重视,还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沟通社交技巧吧!

有这样的朋友,是你的福气!一生一定要结交的知己类型

Image诤友的可贵之处就在於他们的态度──有底线,有原则,并且对友谊高度负责。他们能够与朋友坦诚相见,不躲躲藏藏,敢於直言利弊,绝不粉饰朋友的缺点和错误。这样的朋友,才会敦促你进步。

诤友通常具备以下四个特质:

1.有着丰富的知识
诤友不一定满腹经纶,但他一定具备广厚的知识储备,做事胸有成竹,认知独到睿智,分析问题准确敏锐,他们往往是生活中的智者丶事业上的成功之人。在你还处於混沌迷茫的时候,他却早已洞悉源头,一语中的。

2.人生阅历丰富
他们就像生活中的「得道高僧」,心中有乾坤,眼中有万物,对生命和名利有着深刻的见解。有时你会觉得他们能够穿透生活中的一切现象看到本质,帮你平复心中那道潜藏的激流。而他们的丰富阅历,正是让你折服的地方。

3.直言不讳,真诚坦然
有些诤友从来不用赞美的词汇,有时候甚至显得刻薄,但他们绝不是为了嘲笑你而说那些难听话,而是为了提醒你看到问题所在。很多人在面对诤友的「苦言良语」时难以接受,甚至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但事後冷静下来,就会明白朋友的用心良苦。

4.宽容善良,不为一己之私
诤友不会因为你一时的恼怒而生你的气,他在对你直言之前已经料到你的态度,即使你暂时不能接受和理解,他们也会给你时间慢慢消化。这样的朋友最难能可贵,热情善良,不小气不自私,是真正地宽容丶关心他人,做任何事情都抱着负责任和无怨无悔的态度。

与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可以说是每个人结交朋友的最高理想。你只要能交到一个这样的朋友,生活也会变得顺利很多。

4个Tips,改变你的用钱习惯

Image想在一年之内存到一百万,龟田在他的新书《为什麽有钱人都用零钱包?》中,整理了4个钱包收纳的小秘诀,帮助你存下生活中的财富。

1.长皮夹放纸钞丶零钱包放铜板
每次到了便利商店,我们经常在结帐钱顺便拿个口香糖或零食,不知不觉多买了不需要的东西。当然,这不像冲动买下二丶三千块的高跟鞋或球鞋一样让人後悔,但如果能够省下不需要的开销,一年後累积的金额就会十分可观。

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花费,你可以尝试清空长皮夹里的零钱,用专属的零钱包放铜板。

试想,中午到便利商店买饭,当你拿了便当之後,原本可能顺手又拿一包口香糖准备结帐,但是,零钱包却只剩50块,想到还需要另外拿出长皮夹才够支付,你可能会再把口香糖放回去,打消「顺便买」的念头,因此减少额外的花费。或许你会觉得有点麻烦,但在付钱的时候,停下来多思考几秒钟,就可以少掉许多支出。

2.发票丶收据另外放,避免跟钱混在一起
结帐金额230元,你可以马上拿出「两张100元+三个10元」给店员,还是索性直接付给他500元找?

经常我们在付钱的时候,因为钱包里塞满了发票丶收据丶名片,没办法一眼看到纸钞和零钱位在钱包何处,为了节省找寻零钱的时间,而付了更大面额的纸钞。

你可以透过专用资料夹保存发票和收据,下一次到柜台结帐时,找钱就能一目了然。而且,在毎次付钱时,确实掌握支付出去的金额,就可以帮助你一一回忆每次的花费,并将它们记录下来,管理金钱的流向。

3.根据一日行程,决定该带哪张卡
龟田提醒,信用卡是金钱流走最大的元凶,因此,每天早晨你可以尝试帮钱包做「一日打扫」,假设你今天除了上班之外,还会去超市买菜丶看牙医,你可以根据一天的行程留下会用到的卡片,比如说超市集点卡和健保卡,并将剩下不会用到的卡片,整齐收放在家里的小盒子。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你还可以多带一张信用卡(且兼具提款功能)以备不时之需(但只有非常必要的时候才用)。

进行「一日打扫」不只可以减少钱包里放了很久却一直都没用到的卡片,还可以有计划的安排今天的开销。

4.每日拿出1块钱,存进钱筒里
你一定也有同感:一个月生活开销这麽多,存钱真的好难!你不妨试试看进行「一日存款」,每天为自己多存一点钱。但是,「一日存款」究竟该怎麽做呢?龟田建议:下班回到家,你可以为零钱包进行大整顿,将零钱包里的1块钱拿出来,存到存钱筒里。

如此一来,一天只要存1块钱,心里的负担减少了,做起来也变得容易许多。当你评估自己手头比较宽裕的时候,再从1块变5块丶5块变10块以此类推,累积生活中的财富。

掌握社群销售,聪明业务开发新客户的5个好方法

Image对业务员来说,好的客户,会为公司带进订单,也会让自己荷包赚满满;不理想的客户,花了一堆时间丶心力还是没有点头成交。一般来说,都会认为业务工作里,「成交」是最重要的事,所以较多的文章,都在讨论如何成交,较少讨论如何开发自己的客户,但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一开始挑选到好的客户,或是找对方法开发客户,都会提高最後成交的机率。

当社群网路出现後,若懂得善用方法,开发新客户将比以往更有效率。销售的本质,其实就是在与一位陌生人建立关系,若这位陌生人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需求与帮助,以及待解决的问题,那他就是个好的潜在客户。最重要的,还是要清楚一件事,客户是否有意愿想和自己合作。透过运用社群网路,将使这些事情更为容易,《Inc.》杂志的编辑Jeff Haden在LinkedIn网站发表了有关「社群销售」(Social Selling)的五个方法,让业务参考来开发潜力无穷的好客户:

1.开发身边已认识的人

开发身边已认识的人,相对是较有把握丶成功机率较高的。经营社群网路首先就是与现实生活的人做结合,想想Facebook上大多是认识的朋友还是陌生人?开发认识的朋友好处在於,每个销售的过程,都需要建立对彼此的信任,若是早已认识的人,信任程度绝对高於陌生人,在听完详细的解说商品及服务後,对方也会较愿意分享自己的问题与困扰。

在藉由社群媒体与客户联络时,不要单纯只有在网路上做交谈,面对面沟通是很重要的。业务要避免在销售的同时,让客户产生反感,所以除了线上的讯息发送外,离线服务也是很重要的,让客户感受到业务的真诚。

2.善用公司的网络

相信有些人,都有被客户用冷淡的口气回覆过「已经有人跟我接洽了」丶「打过很多次不要再打了」,但这个情形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因为多数公司都会利用数位科技做资讯的整合,避免重叠客户的情形,也帮业务员省去很多的麻烦。用网路开发客户的好处在於,可以透过讯息来衡量这个客户是否为有希望的客户

在多种讯息的释放下,人们会相信有口碑的丶朋友推荐的。LinkedIn曾做过一个统计研究表示,有88%的人会因为朋友推荐而与业务成交。因此,在用网路做销售推广时,文案的内容就很重要,避免使用罐头讯息持续轰炸,让人感觉了无新意。每一次的文案,都是为了未来的成交做规划,每一步,都是经营自己品牌形象的过程,所以要怎麽创造吸引人,又树立品牌专业值得信赖的形象,每次在网路曝光的机会都很重要。

3.找到彼此的共同利益

业务和客户会成交,先决就是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如果这笔生意无法让公司获利,自然不可能成交;换作是客户,如果没有帮他解决到问题丶没办法帮他达成预期目的,那也不可能成交,所以找出彼此共同的利益是先决条件,特别是要满足客户那一方。

因此,首先要清楚客户需求,才能对症下药。不论是实体的会面,或是网路上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客户表达他的需求与目的,都有助於业务分析这位客户是否是自己帮得上忙,可能购买商品的人,自然可以归类出是否为有希望的客户。

4.建立业务个人的专业品牌形象

根据LinkedIn的调查,50%的B2B买家表示,不会在网路上和个人工作履历不完整的业务交流,原因是让人信不过。所以业务人员销售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不要忘记推销自己。透过经营Facebook丶LinkedIn丶Blog或者一些可以表达自己的社群网络,将自己从过去到现在经历完整的介绍,其中包括图片丶影片丶重要工作成就…等等。这些内容必须反映出你的专业丶个人服务,让客户愿意放心的跟你做交易。

俗话说:「一图胜过千字」,一张图片丶照片可以看出你个人的特质,与客户对不对拍,甚至也可以看出你待人处事丶如何生活……等等。所以记得利用这些小工具在社群网络上不仅可销售商品,也可经营好自己个人的品牌,这样真正对商品或品牌有兴趣,并且信任业务的潜在客户,甚至会主动找上门。

5.懂得吸引目光

除了建立详尽的自己个人资料外,在社群网路上,业务也可多分享一些与自己专业知识丶商品服务丶相关产业的文章。一方面可以让客户了解其内容,另一方面也增强自己专业的风格形象。同样都是业务,每个人的经营方式不同,有人是温馨送暖,关心客户的工作与生活,有人则是用专业的形象去吸引客户,并给予适当的建议。LinkedIn调查显示,有92%的B2B买家会听从业界领导人物。因此,如何显示自己的专业,并优於其他竞争对手,这在经营社群网路时,是非常重要的考量。

如何度过周末,会大大影响你的人生!成功人士的5个周末计画

Image「最顶尖的成功人士都是如何利用他们的周末?」

这个问题最早出现在Quora问答网站上,HissingKitty的经理Christine James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伟大的领导者,在周末时间的安排上都有些共通点,他们尽可能的善用每一天,即便是周六休假时段。

1.别赖床,要早起
一到周末是否就让你想睡晚一点?如果你真得这麽想,那麽成功可能就离你越来越远了。例如迪士尼的执行长每天固定早上4:30起床,而那些顶尖的成功人士,并不会因为是礼拜六就睡到下午一点,或是早上十点。

研究显示,早上的时间我们能够更专心,星期六早点起床,你能做更多的事。

2.别无所事事,一定要有计划
因为周末,你就觉得可以毫无计画的临时想做什麽,就做什麽?Christine James说:「不!」那些顶尖的成功人士,也都会安排周末计画,就像甲骨文的创办人Larry Ellison即使在周六时,仍然会设定目标。

「如果你选择在周末时尽情的玩,毫不保留,那麽你将会发现星期一上班时,会昏昏欲睡,毫无生产力。」Larry Ellison说。

3.持续保持积极
该工作时就努力工作,该放松玩乐时,就好好玩乐,即使周末也是如此。周末不妨安排一些运动时段,例如周末两天各运动两小时,养成这个好习惯,可以帮助你身体变得更健康,也更成功。

举例来说,维京集团创办人Richard Branson特别喜欢冲浪,而巴菲特曾说他每天都会运动,即使年届84岁的高龄。

4.检视自我
我们都需要每固定一段时间,就省视过去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我们可以从中反省并改进自己,大部分的成功人士也都这麽做,而周末就是一个检视自我的好时机。

5.学会给予
给予,不会让你变得更穷,反而会让你变得更好,而顶尖的成功人士都明白这一点。Christine James提到,有高达70%的富有人士,每月都会至少做志工5小时,而你可以每周六都至少奉献一小时。

主管有责任提振员工士气?LINE前CEO:别傻了!没干劲的人根本不需要留下

Image提高下属的士气——一般常说,这是上司的重要职责。

但是我强烈质疑这一点。原因在於企业聘用的是专业人士。

如果非得透过公司或上司帮忙才能提高士气,这样的人根本称不上是专业。

反过来说,我觉得人们把这当成一般常识来谈,似乎也证明了整个社会趋向幼稚化吧。

不想主动学习丶不愿自行采取行动的人,不仅无法尽责地做好工作,更别说创造出新的产品了。我认为公司应有的面貌,便是一群有热忱的人聚在一起,虽然偶有冲突,依然同心协力让「好产品」问世。

即使会损伤士气,做不出成果的专案就该终止
每个人当然也会遇到热忱减退的时期,例如在工作上倾注热情却难以展现成果丶被专案负责人排除在外丶或者专案胎死腹中等情形。

我自己也曾经为了公司发展所需,不得不通知员工必须将主管降职或中止专案。碰到这种情形时,并没有什麽技巧能让对方接受,唯有诚心诚意传达经营方的「理念」,并且认真向他们说明面对新挑战的重要性。除了真诚面对员工之外,别无他法。

如果他们依然士气低落,那也无可奈何。商务以结果论英雄,公司也不可能为了顾及员工士气等理由而持续进行不可能成功的专案。只因为被踢出做不出结果的专案而导致士气低落,我们也只能认为这样的人根本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尽管残酷,但这就是商务的现实景况。

聘用需要拉抬士气的员工,会增加公司管理成本
不仅如此。最大的问题在於需要别人拉抬士气的人,往往会扯优秀人们的後腿。

我常听到大企业的人说管理阶层的工作非常累。不但要负责下属的教育训练与评量丶批示转到自己手中的一大堆文件丶写报告书交给经营阶层,甚至还得提升下属的士气。由於忙着处理和使用者无关的杂务,不得不把工作带回家做,长期延续这种情况的话,任何人都会感到筋疲力尽吧。最後只得放弃「为使用者着想」的志愿。我只能说,这种用人方式浪费了优秀的人才。

身为企业主力的优秀管理阶层,身边带着需要提升士气的下属,这样对工作有益吗?对企业来说,只会增加管理成本而已。归根究柢,我认为问题的本质即在於公司里有这样的员工吧。

想要展现出色的成果,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琐事干扰优秀人才,并且为他们提供可以全速运作的环境。若是如此,自然会得出以下结论:公司里不需要士气低落又贡献不出价值丶还会拖累优秀人才的员工。

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提高员工的士气。

这并不是公司或上司的问题,而是每一个员工的问题。再说,大草原的野生动物会有「最近实在提不起劲……」这种想法吗?根本不会这麽想。它们只想着怎麽努力生存下去。在公司工作,不也是如此吗?

你是真的爱自己,还是嘴巴说说而已?检查你是否口是心非

Image我一直以为我够爱自己了,其实不然。

生了这场大病,才让我发现:其实我根本不够爱自己。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人也不会突然生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如果你不爱惜身体,长期忽略它丶糟蹋它,身体自然会衰败给你看,这是自然的道理。

身体其实有它自愈的能力,你只要每天睡眠充足丶休息足够丶饮食适当丶经常运动,保持身体健康绝对不是难事。但人就是这样,「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越是简单的事,我们越做不到。为什麽?
因为「习性难改」,因为人不够爱自己。我说的是我。

生病後,我深刻反省:为什麽我会生这场病呢?

理由很简单:我太忙了。忙是一种习性。我做太多事情了,我没让自己好好休息,这就是不爱自己。

回首那几年,从硕士一直念到博士,边念书丶边工作,经常东奔西跑,每天像陀螺般,转个不停。表面上忙得充实,看起来风光,虽也小有成就,但如果你问我快乐吗?其实也还好耶,不能说不快乐,但当你疲惫时,是绝对不可能快乐的。

人很贪心。当年一边念书丶想赶快毕业,同时又一边工作,蜡烛两头烧,我的能量自然消耗殆尽。

那几年我的生活老是被许多「待办事项」追着跑,每天都在「达阵」中度日,心跳经常很快丶呼吸很浅,甚至有时胸口闷。

後来我把这些症状说给朋友听时,这才发现:好多人其实都跟我一样。这是现代人的文明身心症状,大家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压力大是因为太忙,我们要做的事太多了,这是现代人共通的宿命。无解。

忙碌的表象是「认真丶负责丶不放弃」,事实上是「贪心丶恐惧丶不爱自己」。人不能骗自己。要不是生病,我大概也永远停不下来,永远看不见生命「底层」的自己。

什麽是生命底层的自己?就是人内在深处所隐藏的动机丶恐惧与习气。

我虽比一般人勇敢,敢去做我自己喜欢的事,但有时,我也很软弱。

那些年很多的工作邀约,我几乎是来者不拒,为什麽?不是为了钱,是因为我不敢拒绝别人,我不想让别人失望。

我内心的声音总是:「别人是看得起你才找你,你怎麽可以拒绝呢?

有时候,我把自己看得太「大」了,以为:我很重要,别人没有我不行(哈,这绝对是自大,没错)。

又有时候,我又把自己看得太「小」了,好像我理所当然应该去配合别人,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不管是把自己看得太大或太小,最後的下场都一样,把自己累个半死。这就是—不爱自己。

过度操劳丶身心疲惫,几乎是现代人的通病,我也是如此。
活在功成名就的「成就模式」里,每个人面前都挂了一根「胡萝卜」,让你不由自主地往前走,我们都是那头「不断往前丶停不下来的驴」。你不用否认。

但这不能怪我们。

主流价值标榜的成功丶竞争丶名利丶成就,谁能抗拒?我们总被期待要「加油」,而不是「踩煞车」,不是吗?为了那根「胡萝卜」,我们被迫一直往前。

再仔细看看我的父母,他们都是这样的人:认真打拚丶工作努力。我不是说认真不好,但当「工作」的价值高过一切时,生命就被扭曲,人就被物化了。

一旦人成了工作的奴隶,就会变成没感觉的机器;当活着只有「责任丶义务」时,生活就会变成「只有一种颜色」,这样活着很无趣,缺乏美感。

为何我们需要活得这麽努力?仔细辨识:努力的背後,心里面最底层所潜藏的,难道不是「恐惧」吗?

人的生存焦虑,无所不在。
这样的生存焦虑,是一种社会集体潜意识。这是社会所「建构」出来的恐惧。

我一直以为我活得够洒脱,没有生存焦虑的问题,其实不然。

我发现:在我的努力里,其实也遗传了父母的「生存焦虑」。内心深处,其实有一个我,也期待功成名就丶也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与赞赏,不是吗?我承认。

我的个性很急,在这个「急」里面,就有功利,甚至充满「恐惧」。那是一种「害怕事情没有做好」的焦虑。它潜藏在我身体里,时时偷袭我,这种「习惯性的焦虑」,在我父母身上随处可见。

感谢上天,让我生病,於是我才得以慢下来,可以看见我的急。如果不看见,我永远无法摆脱这个「急」病。

现在,我终於慢下来了。但你知道吗?要变「慢」,比变「快」更难。不信?你看你是怎麽走路的就知道。我们早已习惯快速了。

快丶急丶多,几乎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这同时也是效率与成功的代名词。成功没有不好,但我越来越怀疑:为了快速成功而牺牲生活的美好,这样值得吗?这样的成功,还算成功吗?这样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是幸福?还是灾难?

其实我根本不爱自己。如果我爱自己,我绝对不会拿健康来换取虚幻的成功。如果我爱自己,我会让自己过更有品质丶更有质感的生活,而不是每天在那里「冲丶冲丶冲」,不是吗?

做为一个心理师,如果连我自己都不爱自己,我如何教会别人这件事?那是虚伪。我不想做一个虚伪的人,我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我要爱自己。

妈妈的苦恼 加拿大式挫折教育和鼓励教育

Image常常听到周围的家长抱怨,加拿大的老师似乎从来不说孩子的缺点,再差的孩子,都能找出优点来夸一夸,开家长会听到的都是溢美之词,年级越小的表现越是明显:调皮捣蛋的老师说“表现力强”,胆子小的老师夸“很细心”;成绩出来,好几个C,几个B,就没多少A,老师也会说“心地善良”。“我批评孩子不够努力,孩子跟我说同学都是这样的,老师也觉得没问题,我开始在想自己是不是太苛刻了”,这是很多妈妈的苦恼。
 
       加拿大这种鼓励教育,对很多70后、甚至80后的家长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在中国,一开家长会,年级排名、班级排名、数学语文英语单科排名,一进教室就高高地悬挂在墙上;很多学校还按照学生的成绩,安排家长的座位;坐得靠前的家长满面红光,走路虎虎有风,坐得靠后的家长讷讷无言,恨不得找个地方藏起来。老师说起学生来,那更是滔滔不绝;开篇优点,轻轻带过,然后就是各种告状,背书没背,作业不写,背诵马虎,早读迟到,自习瞌睡,还有眼保健操不认真啊,看到老师不打招呼,不团结友爱同学,凡此种种,说的家长头越来越低,越来越低,恨不得小孩就在身边,狠狠打几下屁股才解气。所以很多孩子,特别是在中国表现过于活跃、不听话、成绩不好的同学,到了加拿大简直就是天堂;3点就放学,也没多少作业,老师不管背书做练习册,成绩再差也以鼓励为主,即使不及格了,老师也是轻轻带过“不错,至少比上次好,下次争取及格啊”;家长英语不好,想管管不了,孩子们简直就是孙悟空摘去了紧箍咒,身心解放。
 
       陆老师在中国加拿大都教过书,从老师的角度,对这一点体会也是很深的。中国大多数老师奉行的是“挫折教育”,在重点中学,初一学初三的内容,初三学高一的内容,高一学奥林匹克竞赛题。一个全市前50名的学生组成的精英班,高一物理第一次考试平均分只有50多,老师拿着卷子得意洋洋的训话说“你们不要以为自己是精英,是骄子,这个成绩,要上北大清华,南大东南,早着呢”。从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各种模考统考,跌跌撞撞,坎坎坷坷,磨练到大学毕业,学生很容易就有一种心态,不努力是不对的,不认真是有罪的,无论多么优秀都是不足的。
 
      这么说来,挫折教育似乎是很痛苦的教育方式,但是一味的鼓励教育会怎么样呢?到了二年级,100以外加减乘除还没有学会;高中能毕业就是一种成功,不能毕业上成人高校也是成功;不惹麻烦,不吸毒不溷黑帮当然是一种成功,找不到工作靠失业救济也可以。在一片鼓励声中,学生过度自信,自我满足,无论学业还是生活都是自由散漫,停滞不前。
 
      挫折教育V.S.鼓励教育,任何一种教育方法单独使用的时候都有比较大的弊端。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做的是完整评价,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既不要让孩子盲目自信,也不能让孩子自卑懦弱,怎样找到其中的平衡点,需要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