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得多丶吸收快又能实践的阅读法!商管书这样读才对

Image读商管书和读小说不同。读小说通常是为了怡情养性,读商管书则比较像是投资——让买书的钱丶读书的时间,得到倍数的回收,可能才是最终目的。以下5个步骤,教你有系统地阅读商管书,让投资报酬率更高!

Step1:确认读书目的
本田直之强调,开始读书前,一定要再三确认阅读该书的目的,这样就能分辨书中重要与不重要的地方。厘清了读书目的,就能好好吸收书中内容;舍弃不重要的部分,也能加快阅读速度。

Step2:缩小阅读范围
想立即抓住书籍重点,可先看7个地方:作者简介丶版权页丶书腰丶封底丶目录丶前言和後记。买书时,书腰丶封底的介绍文字,可帮助你理解全书要旨,确定这本书是否符合你的阅读目标。真正开始读书前,再浏览前言丶後记及目录,就能更清楚整本书的轮廓。

本田直之认为,一定要先确定作者「做过什麽工作」「有过什麽绩效」,才能藉由阅读别人的成功经验,得到杠杆效益。版权页上的「第X刷」,也可看出书的卖座程度。在短期间加刷次数愈多,代表销售量愈好。

Step3:设定阅读时间
《杠杆阅读术》建议,对於强化已有知识丶归纳成功经验和自我启发类的书,只要花1小时阅读就够了。只有全新范畴的书或英文书,才需要花两小时以上来阅读。

Step4:标记阅读重点
有些人喜欢保持书本的整洁,但本田直之认为,最好能边读边画重点或折角;或是在读书时不断模拟情境,自问「如果是我的话,会怎麽做」,并且把想法写在书的空白处。这样才能把一本普通的书,变成个人的智慧资产。

Step5:读完书的後续工作
《如何阅读一本书》指出,读书的盲点在於:「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为,实际的问题,只能靠行动才能解决。一本教你如何管理的书,可以提出很多建议,却无法帮你解决问题。行动只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而无法在书本中发生。

读完书之後,你会不会经常因为书中提出的好方法,而大受激励,恨不得立刻就去实践?然而,这样的感动,往往随着该做的事愈来愈多,很快就被抛到脑後,生活又回到读书之前的模样。

本田直之认为,这是因为你没有记录下重点,也没有实践书中的建议。他的习惯是,读完书後,把画线的重点和心得笔记,都打进电脑里做成笔记,再缩小列印出来,贴在笔记本里。

本田认为,最好不要在刚读完书,就立刻将画线重点输入电脑;应该选在读完书的几天之後。因为,稍为冷静之後,你比较能够客观地判断,哪些内容真正值得打进笔记里。这些笔记,你必须反覆阅读,并不断实践丶活用,直到培养成直觉反应为止,这才算达成了读书的目的。

顶尖业务员的3个致胜关键

Image顶尖业务员与平凡业务员之间的差别,以下列举3项:

1.善用时间:一周5天都约了客户
业务员可以大致分为「积极」「消极」两种,彼此对时间的运用截然不同。

积极的业务员知道,人们在礼拜一丶礼拜二时,工作比较提不起劲,为了不给自己懒散的理由,他们跟客户约时间时,总是直接询问,「不知道下周一或二去拜访您是否方便?」

消极的业务员多半是等到了礼拜一丶二才开始打电话问客户,「配合您的时间,不知道什麽时间方便跟我碰面?」往往时间一拖,又到下礼拜去了。甚至当客户说「星期一或星期五有空」时,他们也会选择「礼拜五」,进度自然赶不上礼拜一就去见客户的业务。

2.业绩预估保守:还没签约,都不算
本月业绩目标100万,50万已达成,另外一半还在等客户回签。平凡的业务会认为,反正已经跟客户谈好丶十拿九稳,就安心等待50万入帐,不料却碰到客户临时有状况,来不及签约。

顶尖业务员则不一样,他们在预估业绩时,只要还没有签约的,都不计算在内。即使客户正在将合约呈报给老板,觉得成交机率大,也只能推测只有50%的成功率。所以,为了补足还没确定的50万,他们会以100万为目标。

3.留下好印象:强迫客户想起你
为了强化自己在客户心中的记忆,有些厉害的业务会自己发行「每月最新快讯」,收件对象包括既有和潜在客户。

快讯内容可以包含4部分:

封面,可以放你的个人大头照,或是生活类的文章
以专业观点或资讯为主
推荐好书,如果网站刚好有折扣,也可以贴心地附上连结
与客户相关的报导

6种方法,社交网站帮你找人脉!

Image茫茫网海中,该如何善用社交网站,掏出人脉金矿?《Selling Power》采访多位深耕社交网站的业务主管,分享了6个关键:

1.联络人名单自动更新:许多社交网站上都会列出会员档案和更新联络名单,记得要常查看这些讯息,知道谁又换了工作丶或认识了新朋友,才能第一时间掌握商机。

2.勿分享重要客户资料:一位业务主管说,他绝不会透过社交网站来联络重要客户,也不会把执行长等级的连络人,放在联络名单中。这是社交网站的必要之恶。这位主管发现,有些竞争对手会透过他的联络名单和客户联络,甚至还谎称自己是他介绍来的。

3.积极认识新朋友:许多专业社交网站建议,不要把自己不太认识的人,放进联络名单。至於怎麽样才叫真正的「认识」呢?是在会议中见过面握过手?或是曾经碰过面丶换过e-mail?请记得设定你的原则。

此外,维持联络名单的新鲜感也很重要,就像照顾花园,花草得常保生气勃勃才行。专家建议,当你已经不记得对方,或超过半年没联络,就可以从名单中删除。

4.善用朋友的联络清单:朋友的联络清单,也可能对你很有用。当你发现朋友的联络清单中,有人似乎会对自己有帮助时,不要羞於请对方帮你引荐。毕竟,这就是加入社交网站的目的啊!

5.连络前先研究对方资料:一位业务主管说,他通常可以透过社交网站的资讯,了解对方九成。如果在打电话给某人前,却对对方的基本资料一无所知,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6.主动向外发展人脉:主动积一点,社交网站的效益就会逐渐显现。一位业务主管说,她会主动询问朋友:「我的联络名单中,你有没有特别想认识谁?我该如何帮你引荐?」相反地,你也可以请朋友帮你引荐。

然而,社交网站并无法完全取代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与其黏在电脑前,倒不如去参加商展丶交换名片,再把对方放进自己的联络清单。最有用的网路人脉,通常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过实际接触的。

拢络人心,也可以如此轻松简单!

Image你是否怀有以下的愿望呢?

1.希望自由自在地操纵人心。

2.想要知道达成梦想最近丶最轻松的捷径。

虽然心中怀抱着梦想,为数不少的人却总在现实中遭遇挫折丶半途而废。事实上,只要能实践「操纵人心力」和「实现梦想力」的各项技巧,就可以有效提升人际关系丶达成梦想,让你的人生更加幸福美满!

「拜托对方帮自己的忙」,就能缩短彼此的距离

想要抓住别人的心,一般人大多认为自己帮对方做点事情是最好的方法。不过,比这更有效的方法是请对方帮自己的忙。

请别人帮自己做事,也就是增加对方的负担,我们常会认为「给别人添麻烦就不好了」,因而尽量避免。可是,给对方增加负担,其实蕴含着「我想和你拥有特别的关系」的讯息。

其实,自己想着「给别人添麻烦就不好了」的心中,还暗藏着不想赋予对方优越感的心理,这样将无法增进彼此的关系。请对方帮自己做些事情,就是你比对方「居下位」,承认对方的地位比自己优越。

受人之托,当事人心中还会起另一项作用。因为「帮助他人」其实是吃亏的行为,这会产生「认知不协调」的不愉悦状态。此时,当事人就会以「自己帮助他,是因为我喜欢这个人」来合理化自己吃亏的行为,以解除矛盾的心理状态。

不过,求人帮忙理应避免造成对方太大的负担。拜托对方擅长的领域丶比较简单可以完成的事,才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最佳技巧。

藉由大手笔的馈赠,成为对方的「特别之人」

操纵心理的最终目标是让对方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人,若能建立稳固的信赖关系,不管是商场上的往来还是自己的社交关系,都能占据绝对有利的位置。

日本战国时代取得天下的丰臣秀吉有「骗徒」之称,他掌握人心的技巧就是「册封不手软」。在讨伐明智光秀的天王山之战,他对愿意和自己站在同一阵线的武将大方馈赠钱财和领地,是胜利的一大主因。

人不会觉得待己亲切的人不好,但若只是普通的亲切或好意,还无法发展成更进一步的感情。若从对方的心态来思考的话,能轻易返还的东西只要下次回报就可以打平了。

为了突破这一点,必须采用感觉到负担的授予法,也就是觉得「对那人真不好意思,将来一定要回报他才行」,而不是以自己为第一优先考量的「打平」。

压倒性以「90:10」为对方付出的心情很重要,要是没有引出对方「那人愿意为我付出这麽多」的感情,将无法获得真正的信赖。商场上的应酬也是同样的道理,有时甚至要适时自掏腰包或接受对方无理的要求。

「强制改变形象」,撤除对方心里的屏障

人心是受到自尊这层坚硬外壳所保护的,若是强硬地想要打开它而刺伤软弱的部位,只会让外壳愈加牢不可破。尤其是对不易接受他人意见或常为小事发脾气的头痛人物,往往一个不小心,就会让彼此的关系变得复杂,甚至难以修复的状态。

这时,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心会遵循一惯性的法则」;人都对自己拥有自我的形象,这个「自我形象」如果没有和「行动」符合一致,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所以,若是想要改变某人的行动,不要直接批评丶指责对方,而是试着改变此人心中的自我形象。一旦新的自我形象开始扎根,他就会配合这个形象来改变行为了。

例如,试着对职场上老是不满部属工作表现而发怒的上司说:「你虽然讲话比较严厉,但下指令时都很正确又冷静,真是太好了」。於是,这个「冷静的人」的形象就会成为他新的自我形象,「说话要冷静客观」的想法便抑制了爱发脾气的习惯,变得更容易相处。

受到赞美,人的自尊心就会软化。另外,如果周遭的人提供了更好的自我形象,本人配合这个形象来行动会比较轻松,也是不争的事实。

错就是错,不要为错误找藉口!

Image当一件事情发生错误时,你会如何面对呢?

有些人因错误导致失败了,就会听到这些人说:「都是因为……」。

这些人在发生错误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寻找藉口上,只想着找到个藉口,把发生错误归咎於藉口,把错误的责任撇清,而忘记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更可怕的是,这些藉口常常是在敷衍别人丶原谅自己的「挡箭牌」。

其实做错事没关系,最怕就是那种不断找藉口,从不寻找事情失败真正的原因,从不寻求解决的方法,一心只想找出各种理由把错误合理化,事情之所以会出错是因为藉口的理由,而不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或无能,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撇清,好像只要把错误归咎到别人身上或别的事情上,错误的事情就不存在一样,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实在要不得。

发生错误,将错误推诿塞责的举动,不但无助於错误的弭补,通常只会让错再加错,让错误愈演愈烈,甚至於往後同样的事情仍然会发生同样的错误。

事实上不管藉口有多少个丶藉口有多冠冕堂皇,已经发生错误的事实依然存在。不承认错误,或者把责任总是推诿到别人身上,这种态度只会令人更加反感。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藉口,面对错误发生时,应勇於承认错误,并努力思考改进之道,避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千万不要在发生错误时,还不断的强词辩解,与其找藉口辩解令人反感,不如在发生错误的第一时间就虚心承认错误,并承担发生错误的责任,与其花时间和精力找藉口,不如利用那些时间及精力去修正错误,这样反而会让人宽恕与赢得尊重。

遇到错误,能够承认错误,并找方法解决的人,将必是会成功,而凡事找藉口推脱者,也必定是个失败者!

不要为自己的错误辩解!再美妙的藉口都於事无补,错就是错,不要为错误找藉口。

「要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就需要有同理心的管理思维」。

Image每个人看事情的观点丶解释都不一样,身为主管,想要做好管理,除了必须具备能力的「资格」,也要拥有领导的「人格」,只是「许多人常常只专注在完成事情上,过程中忽略了旁人的感受,沦为失败的管理者。」

倾听3要诀:先听完丶抓重点丶再回应
所谓同理心,最常见的定义就是「设身处地理解对方」,落实的第一步就是「倾听」。至於如何做好倾听,陈凯婷建议,先以两个问题做个简单的自我检查:「你是一位好的倾听者吗?」

问题1:我在跟别人讲话的时候,是否会同时想着我等下要说什麽?或是对方话还没说完,就急着打断和回答?

问题2:我是选择性地只听自己想听的话吗?

如果你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你可能就不是个很好的倾听者。

许多人在沟通时,往往只想着「强调自己的立场」,一旦听到不同的意见,马上插话丶回话,企图反驳丶解释与澄清。尤其是因为表现良好而升任主管的人,更容易陷入「自我中心」的盲点,凡事以自己的经验出发,认为只有自己的方法才是对的。

然而,倾「听」的重点是你从对方的话语中,听到了什麽?「他的声音你听到了,但是你有听到他的『需求』或『请求』吗?还是你只想听你想听的丶回你想回的?」

除了声音与内容,想真正听到一个人想传达的完整讯息,还要学会在沟通时,眼睛「看」着对方,用真诚与专心的眼神和对方交流,对方才会感受到你的真诚与尊重。

另外,在聆听时,也要保持专注的姿态,因为一个人的肢体语言,包括手势丶坐姿丶身体位置丶脸部表情等等,也反映了自己是否真的在听。

一旦你全心全意地带着同理心投入倾听中,你才会将成见摆在一旁,与对方的情绪产生同理丶同时又不受到影响,真正进入对方的内心,并退一步做出客观的评论。

如果以上几个专注聆听的技巧,你目前都还没能做好,陈凯婷建议你强迫自己练习「先听完丶抓重点丶再回应」这三个要诀,给对方把话说完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想把自己的观点套在对方身上。

不过,陈凯婷也说,这件事很难一次到位,只能在每次沟通的前丶中丶後,持续反思自己哪里没做好,一次一次慢慢修正,「就算我是学心理谘商出身的,我自己在带领同仁时,也还是常常犯这个错。」

换位思考3要件:不提问丶不批评丶不给意见
认真听,是为了理解对方。陈凯婷用「试着穿别人的鞋走路」来比喻,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他为什麽会这样说丶他又会怎麽想」,做到换位思考。

在换位思考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三不」:不提问丶不给意见丶不批评与指责。陈凯婷举例,主管在与部属会谈时,非常容易落入「想指导」的冲动,但是如果对方没有提出要求,主管就算心中有想法,也要学习不随便打断对方发言,「因为对方不只是寻求协助而已,更常是想寻求感情的支持。」

反之,如果部属主动寻求主管的协助,主管就可以顺着对话和对方讨论解决方案,只是务必要把握设身处地的原则,以不同的立场及角度去理解部属看待事情的方式,避免以「由上而下」的姿态指挥对方。做法上,陈凯婷建议,主管在回答部属寻求建议时,可以掌握以3个要点,来确认自己是否有真有抓到对方的需求:

简述语意:用精简的文字,摘要或重整对方所表达的内容。

情感回应:辨识对方的情绪,用适当的字汇和程度加以表达。

尊重丶真诚及开放:表达自己的意见丶听见对方的意见丶修正彼此的意见,协调出共同的意见。

万一碰到对话内容出现情绪性字眼,主管一定要避免卷入对方负面情绪的漩涡中,因为当双方都变得激动,对话很容易走偏,从问题讨论沦为人身攻击。

不过,如果对方已经处在不理性的状态,陈凯婷建议,主管可以用中性的字眼来同理对方的感受,一面说出对方的情绪,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例如「我听到了○○○,我了解这样让你很不舒服丶很不开心」;另一面从中寻找问题解决的切点,邀请对方一起找出解决方案,例如「这件事让我难过了一阵子,也对你有些情绪……但事後我静下来想了一想,其实这件事会变成这样,不一定完全是谁的错,只是彼此有不同的做法与想法……,所以我的想法是……那你的想法又是什麽呢?」

如此一来,就算一时找不到解决方法,主管也可以用同理的态度,协助对方把负面情绪缓和下来,重新找到有效沟通的连结点。

18条待人处事小诀窍!让你平步青云飞上天!

Image1 /
即使不是大人物,我们也经常能用请教的态度与口吻与他们说话,因为人不可貌相,很多实用的良师益友往往来自不起眼的生活与工作中。
2 /
在吃饭的场合做主动做点菜者,不适合请主人与主宾点菜,因为那不是尊贵者通常做的事情,但是请注意询问他们的喜好,而不是只管点自己爱吃的东西。但是这需要平时研究菜单,积累点菜的经验。
3 /
经常找到朋友丶夥伴与同事(甚至小孩子)值得肯定的方面,注意哦,即使老板也需要被你肯定,但是尽量在私下场合,而对於一般朋友与同时则应公开赞扬。
4 /
在受到别人对自己的相貌丶事情丶人品赞扬时,不要表现出理所当然的样子,也不要假意否认,合适的方式是表示感谢,尤其感谢朋友的肯定与支持。
5 /
学会使用便条,包括借条丶领条丶请假条丶申请信,如果你很主动地使用这些便条会让其他人感到你很规范,而且如果你懂得请其他人这样做,你和未来更好与他们有凭有据地与他们打交道。会写便条会让别人刮目相看。
6 /
即使你不是服务人员,在朋友或者同事有客人来的时候主动倒水,会让朋友与同事很有面子,也会让客人觉得你的朋友与同事很有威望。这会让你的朋友与同事特别感谢你的姿态。
7 /
虽然你觉得你是新手或者地位比较低的人,但是你要勇於不耻下问,也要做到主动询问别人的需要,而不要等领导或者资深的同事对你表现出亲和,因为他们这样表现往往需要特别的努力。
8 /
记得在别人不在座位的时候很热情地帮助接听与记录电话丶接受信件丶传递信息,对团队的同事与同学,提醒他们一些你知道的重要日程。
9 /
在徵询了别人意见之後才进入别人的房间,看别人的书架或者室内物品,在经别人同意的情况下才用别人的电脑,坐在别人的私人座位上,但通常不去翻动别人的笔记本。
10 /
出席别人需要有邀请,如果不能出席应提前通知,迟到的话要在适当的时间点上通知主人,到了以後要解释,带未经邀请的朋友要事前通知主人。
11 /
不适合向别人索要礼物,收到别人的礼品不管是不是喜欢要表示感谢,因为送礼者会很在乎你的反应,不适合把一处的礼物转送给另一处,尤其还保留原来送礼者的符号与痕迹就显得很没有礼貌了。
12 /
在有多个出席者的场合,主动介绍自己的朋友给其他人,或者主动在你认识的朋友之间穿针引线。

13 /
有不同地位的朋友在的场合,都要保持微笑,体贴地招呼下那些内向的丶不为人注意的丶可能有点自卑感的朋友,在社交中对弱势者的帮助会得到别人特别的感激。在其他社会场合,对於社会地位较低者,尤其在有你不能适应的生活条件与生活习惯时,要克制自己所想表现出的不适感与负面表情。尽量主动向社会地位较低者打招呼。
14 /
有好东西吃的时候不要吃独食,主动地告诉他们你知道的好消息,在有好事情的时候能想到别人。
15 /
有人做错了事情或者你发现其他做错了事情,不要用情绪性的方式批评别人,尤其要注意就事来评价,避免评价了别人的人格丶个性与家庭教养。批评时能提出解决方案,批评就更有建设性。也不要只有批评,批评不忘肯定别人的长处。如果批评时能比较幽默,往往负面效果就更少。被批评或者遇到尴尬的时候能幽默自嘲,也能提高交流的建设性。
16 /
好汉不吃眼前亏。但是在另外很多时候,如果问题争执不下,也不要继续火上浇油,冷静下来,多收集一些数据材料与想更明白点再说。
17 /
在你不能有充分把握的时候,用“争取”与“尽量”这样的口吻回答别人的邀约,承诺了就要最大限度去履行。
18 /
虽然在商言商,但是我们要尽量不谈回报地先为别人做点什麽,这样就赢得了在心理上比别人优越的债权感。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别人对他负有的社会债务感的总和。

原来台北市长柯文哲是用这3个方法管员工

Image柯文哲以台北市长选举和管理市府团队的经验,分享了3个重要的经营心得,值得所有专业经理人参考和反思:

1. 同样的人才在不同的管理方法之下,效果不同
明明要谈经营管理,柯文哲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马其诺防线」开场。他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和德国都采取挖壕沟丶用大炮的战略,阻挡敌军攻击,而在战後法国延续相同的逻辑,设立了「马其诺防线」来防堵德国和义大利入侵。打仗的方式,一样是靠重炮和坦克车,据说法国坦克的平均吨数都超越德国。

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却采取步炮搭配中型坦克车组成装甲师,发展出「闪电战」的战略,可以快速移动冲进敌军指挥中心。法国当然不适应这种突然加快的战争节奏,迅速就被击败。

柯文哲解释,即便德法两国的武器类似,但运用的战略和观念不同,成果也大不相同。这个道理用在经营也一样,「同样一批员工,在不同的管理方法之下,成效就不同。」他笑着以上任後一天就拆除的忠孝西路公车道为例,明明公务员都是既有员工,却突然可以变成效率超高的绝佳战队,关键就在主事者愿不愿意用新的观念和方法,去管理这群人。

2. 凡事系统性规画丶不靠单兵作战,经营效益才会高
柯文哲不是没有走错路。大众都记得在他上任後不久,就打算停止订阅报章杂志,只为了降低市府的花费。「但省来省去,也不过少花两亿。」

直到他发现政府真正花钱如流水的原因,是凡事单兵作战,案件和计画大多缺乏整合,失去了可以共同降低成本的机会。之前宣布的「文山区防洪计画」,就是他领悟了这个道理後,把所有和防洪相关的方案交给台大工学院重新分析整理,做出整体规划,让本来预算高达23.5亿的案子,降到8亿。「一下省这麽多,比不订报纸快多了。」他开玩笑的补充。

3. 你儿子都没这麽听话,干嘛这样要求部属
对柯文哲来说,部属不听话其实没关系,「千里马都是劣马,况且你儿子都没这麽听话,干嘛这样要求部属?」与其要求部属每一步都按照他的指示行动,柯文哲更希望部属主动思考丶发表意见。他透露,台北市政府秘书长苏丽琼曾说,「和高雄市府相比,台北市府员工比较不愿意举手」,因此柯文哲宁愿先鼓励官员们看到「怪怪的事情」就会举手,试着解决问题,而不是要求他们「听话」。

那为什麽一上任时,对外的形象都这麽「猛烈」?听了演讲後才发现,柯文哲是故意的。「新闻写说我上任後出现员工逃难潮,有超过上千人离职,这是一个品牌印象,当我树立这个形象,之後还敢申请来台北市府工作的人一定不会太差。」一语惊醒梦中人,那些看似新闻爆点的事,原来都被算进「管理」的范畴里了。

要毁了一个人,只要一直称赞他丶认同他就好了!

Image部属总是犯同样的错,该怎麽有效指正?
要毁了一个人,其实只要一直称赞他丶认同他就好了,当一个人永远不清楚自己哪边有问题时,这就成了他最大的问题。

两三年前,我曾碰过一个主管,不论部属做的如何,他永远只有鼓励而没有任何指正,我感到很奇怪,有一次会议部属A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时,他还是以一贯的风格跟他说:「没关系,谁不会犯错,下次留意就好。」。

会议後我忍不住直接问他:「A同样的错误已经犯过3次,而其他大大小小的错误也犯了不少,为何你从来都没有指正或责备过他?」

他回答我:「我觉得没有那麽严重,多提醒几次他就会改正了。」

 

我说:「一点都不夸张,人会进步大抵源自两个地方,一是自己的自省能力,二是来自他人的建议,自省能力并不容易培养,尤其当来自外部的建议为0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做的真是棒,无懈可击,但其实只是他人不想给你建议,这就跟我们在卖产品一样,当来自外部的回馈是0,你的进步只能仰赖内部的力量。如果你觉得A是自省能力超强的人,那他可能可以如你所说很快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但如果他不是,而你又不给他任何直接有效的指正,那他是无法进步的。」

他说:「嗯,这样说有点道理,他确实不是,但我已经有指出他的错误,这样还不够吗?」

我说:「在行为上,你是点出了他的错误,但不够确实,一个有效的指正有几个原则,具体事例丶即时指正丶立场坚定丶态度一致,点出的问题要够具体,不能只是感觉,而是要直接说出是什麽错,为什麽错;而且要很快的让他知道,可以在发生的当下或者会议後尽快跟他说明;而当你在指正时态度务必要坚定,要让他知道你对这件事情是真的在意,而他是真的犯了错误,而不是用轻松的口气带过,而让他用嘻嘻哈哈的态度回应你;最後则是每次指正错误时,你的态度必须要一致,不能反反复复,一下子说没关系,一下子又说不可以,这样才不会让对方感到疑惑。」

不忍苛责得力部属,反而是害了他!
还有一次,我碰到一个平日对待部属总是十分严格的主管,部属一旦犯错,他都是在现场直接严厉指正,但唯有对一个他喜爱的部属-小陈特别宽容,不管这小陈提出的建议妥不妥当,他的开头总是:「我觉得小陈很对」丶「我觉得小陈说得很好」,而小陈也因为老板总是支持他而产生错误的认知,他一直以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是正确的,而要求其他人照着他的做法去做,而被要求配合的同仁也发觉他的做法明显不对,但因为是高阶主管首肯的,心里虽然有怨言,也只好忍气吞声,只能在闲暇之馀跟同事吐吐苦水。但重复的事情不断的发生,已经严重影响到部门的士气与气氛,最後有个勇士直接去敲老板的门,并跟他说明这一切,好在这位主管虽然严厉,但还是个明事理的人,他跑来徵询我的意见。

我说:「对你的管理方式我向来都很佩服,但唯有你对他这个人的模式我无法理解。你对别人的要求很严格,有时甚至有点苛刻,但你对小陈宽容的程度是任何人都看的出来。」

他说:「小陈毕竟过去跟我出生入死,帮了我很多忙,我对他只有感激,实在不忍心多责备他什麽。」

我说:「表面上看来你是对他不错,但实际上你正在害他,你让他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是错的,你还让他停止进步,而且更进一步伤害到你的团队。」

他沉吟了一会,问我:「那你觉得我该怎麽做比较好?」

我说:「我觉得你自己心里有底,你可以在正确的事情上给予他绝对的支持,但对於有错误的地方,你还是要予以指正,让他得以成长,团队也不会对他因此产生怨言,长期来说对你丶对他或对团队都是一件好事。」

他叹了一口气对我说:「我想我需要先跟小陈好好聊聊。」

理性只能避免失败,感性才能造就成功!

Smartphone理性只能避免失败,感性才能造就成功!」这句话是以前在销售过程中经常提醒自己,现在则是常常会在授课过程中提醒大家的一句话。或许是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发现目前大部份的人都非常的理性思维,无论是工程师丶财务人员丶法律相关人员…等,原本就是属於在工作上需要相对理性的朋友,乃至於行销丶业务丶客服…等,需要与人互动较多的工作,我看到很多朋友还是非常的「理性」地在工作着。当然,这些用「理性」在工作的朋友也许是非常「认真」地在工作着,甚至於他们真的很「卖力」地工作,但有时候我会觉得在「用心」的程度上,还少了那麽一点点。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理性」不好,一切凭「感觉」做事就一定是对的。但是,「人」就是一种很奇妙的动物,如果愿意打开自己的觉察力,就会发现有很多自己无法解释的直觉力,会在生活中出现。先举一个我听到的例子,话说有一天和一群朋友一起吃Buffet,这一群人其中有一位朋友更是特别爱吃海鲜,但奇妙的是,那天中午那位朋友居然一点海鲜都没拿,大家也觉得很纳闷,於是大家就很好奇地问他「为什麽今天不吃海鲜?」,结果他只淡淡地说「不知道耶!今天就不想吃」。结果,到了下午,中午有吃海鲜的人开始出现上吐下舄丶食物中毒的症状,唯一没有症状的,当然就是那一位没吃海鲜的朋友了。後来当然大家更是好奇地问他,他是有闻到或感觉到海鲜不新鲜吗?他说其实没有,就只是很单纯地觉得那一餐不想碰海鲜。

再举一个例子和大家分享,话说这一次去参与决赛前,就听说广东有一位非常年轻却非常厉害的销售讲师,而且过去的他还是一位「猪肉哥」,也就是在市场里卖猪肉。但後来就是因为这样的经验,让他发展出一套「祝福式销售」,而且用这个主题参赛让广东赛区的评委为之惊艳。所以,在决赛之前我心里就想,最好是不要和他在决赛时分在同一个赛场,毕竟我的主题一样是销售,能避开强敌当然尽量避开。但是,果然不能用负面的方式来跟老天爷说,决赛我真的就和他分在同一个赛场。而在比赛前一天分组练习时,就知道他真的是一位非常认真丶非常卖力地在讲课的讲师,而且他的「祝福式销售」相当的有条有理,具有逻辑架构。

可惜的是,决赛当天他所挑选互动的评委,并没有依照他先前所设定的剧本架构走,加上他本身非常「理性」且「用力」地在讲课,没有觉察到整体与评委互动的氛围与前一天的练习有了很大的不同,以至於我认为他还是表现不错的状况下,评委却给了相对低的分数。我想,他当场如果可以更「放松」地去「觉察」当时的氛围,并且稍微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整体表现一定可以更好。

以我这些年来在做销售的过程中,确实常常可以透过直觉力「感受」到一些对方的想法,说真的,刚开始我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我真的觉得这些感受的真实度非常高,往往更胜过对方话语的内容。而且也唯有透过触发顾客的「感性」,才会有成交的机会,如果自己在「理性」状态下,顾客也一定是用「理性」来互动,那得到的答案往往就是「谢谢!我再考虑考虑」。前阵子上课时一个学员也是很好奇那到底应该怎麽平衡理性和感性,我想,对我来说,我会宁可先抓住自己「感性」的直觉判断,然後再透过「理性」的分析来评估风险所在。经过这几年下来,我觉得这样的成功率真的还挺不赖。

至於该怎麽开始练习自己的「感性」能力呢?我想,除了学会「放松」之外,就是可以从「说故事」来开始练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