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最要不得的:没存在感!参加会议前,一定要先准备这「三大武器」

Smartphone开会时准备这三大武器,让你的优秀被看见
开会时,看到其他同事总是滔滔不绝,自己却脑袋一片空白,只好乖乖做个听众。开完会了,老板可能连你有没有进来开会都没印象。开会是让自己被看见的最佳场合,千万不要变成没有存在感的员工!想在会议上有所贡献,有三项东西是必备的:资料丶观点和意见。参加会议前,务必确认是否已经备齐这三大武器。

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料」。毫无根据的议论只是浪费时间,以片面的想像或臆测为依据的讨论,更是毫无建设性可言。即使对於某项议题展开正反的辩论,若没有事实资料佐证,终究只会各执一词,最後陷入攻讦的局面。这种情况尤其在网路上,更是寻常可见。

唯有双方站在同等的「立足点」上,才能展开有意义的议论。

最具说服力的资料,便是「数据」。例如关於「酒後肇事」,一般人都会抱持着:政府宣导早已是老生常谈,但肇事件数却依然不见减少的刻板印象。然而实际检视数据,日本肇事件数在二○○○年为最高峰,其後开始逐年减少,在二○一三年已剩下颠峰期约六分之一,一年仅发生四○○件。虽然数量依然可观,但可以显见严惩的效果。

除了数据外,「亲身体验」的资料来源也极具说服力。例如小学老师亲身说法:「现在的小学生都……」想必他的意见就会被认为与实际状况相去不远,毕竟这是他每天生活所获取的亲身体验。

即使无法明确地数据化,但这些亲身体验过的资料,都积蓄在他们的脑袋中。这也是他们的评论之所以能够说服人,且令人感兴趣的原因。

可是,也有不少误用经验资料的例子,较常见的便是仅撷取事物的表象,或是以单一个案评断,「现在的高中生都是……的德性」,或是「这家店的拉面上不了台面」的情形。只是依附个人的偏见或印象,不以资料为依据的言论,缺乏议论的价值。

发言有力量,具体意见不可少
开会时,第二重要的是「观点」。发言者应当向他人阐明:自己是以什麽样的角度,看待这项议题或是资料。比起主张彼此的正当性,更重要的是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

如此一来,不但可能得到崭新的发现,或许也能找出彼此意见的共通点或妥协处。即使看法不一致,至少有讨论的馀地。也可以说,转换观点的目的是为了让双方取得共识。

而「意见」在会议上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互相交换对於问题的看法,若是无法提出「解决办法」往往只是徒劳。在众人提出意见丶讨论修正方法,并加以汇总之後,一场具建设性的讨论才算大功告成。

提议时须注意自己的意见是否具体,不切实际丶天马行空或是目标过於远大的意见,都不具意义。正因如此,才必须以正确的「资料」与「观点」作为意见的前提。

倘若能够做到「提示资料」丶「阐明观点」丶「提出意见」这三点,无论议论结果如何,想必都能让人认为你是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也能为下一场会议争取到更多发言权。

「不能便宜点?」这样回答,不降价客户也会埋单!

Image如果只要调降价格求售,那麽任谁都能够轻轻松松把商品卖掉。问题是,随意降价不但保不了合理利润,过度降价甚至会陷入削价竞争的泥淖,造成庞大赤字,「唯有不被杀价而保有合理利润,才是业务员展现真功夫之处。」

面对顾客的反驳,可以下3个回应法则:

法则1:以肯定语气当缓冲
箱田认为,要克服顾客的反对意见或拒绝说词,最好的方法其实就是赞成。「这是因为没有人喜欢被人否定,而且一但遭到别人否定,就会接着想要否定对方,一直没完没了下去。」

因此,业务员应该先完全接受对方的说法,就算对方说错了,也不要打断或反驳顾客。利用「常常有人这麽说」「这部分确实如您所说」等回应,在对方心中留下「这个人想法跟我一样」的印象,制造出与对方的「一体感」。

好不容易顺利接住客户的回绝语句後,一般人都会直觉脱口说出「但是……」「可是……」,以「yes-but法」急着为自己辩解,在此我们却要避开这种否定方式,改采「yes-and法」,回答「事实上」「不瞒您说」「所以说」这类连接词,顺利将对话引导下去。

「你们家商品好贵!」
「是阿,大家一开始我都这麽说。事实上,业界龙头A公司的培训部经理B先生最初也吓了一跳,说我们的价格真贵。」

法则2:列举具体成功案例
接住回绝语句,也顺利引导对话後,接着要立刻向对方举出,已经谈成交易且十分满意的客户为具体实例,勾起对方的兴趣。

业务员所说的话,一般人听了往往都会打折扣,但是第三者的证词就没什麽好怀疑。若是这个第三者还是对方知道的人,或是权威人物的话,效果更好。

因此,业务员平常就要准备大量的成功案例,以便在商谈过程中随时与顾客分享。除了自身的经验,也别忘了从同事丶主管身上搜集情报。

「不过,B先生他们家现在连人数高达2000人的系统工程施员工教育,也都采用了我们的简报培训课程。2000人喔!」

法则3:说明值得购买的理由
最後一步,业务员就要向顾客说明,这是一项好服务或好商品,值得对方购买的原因。此时,一定要准备大约3项自家产品胜过其他公司的独特的卖点(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这些独特卖点一定要以「顾客的利益」为出发点。例如,对方如果是电脑初学者,不要只说「菜鸟也能轻松上手」,而要更具体说明,像是「这部电脑是为初学者而设计的,操作起来十分简单易懂。首先,按键大丶好辨识。其次,只要按一个钮就能连接到网路。另外,我们一开始就安装好文书处理丶记帐丶会图等软体,所以买回家就能马上使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培训课程比其他人都来得有效。首先,我们的课程很有趣,员工不会打瞌睡。第二,我们的课程浅显易懂,每一堂课还会加入实际演练,让大家都能参与其中。第三,是我们的课程很实用,学员上过课之後,立刻就能派上用场。」

(本文取材自《坚持利润的价格谈判术》,东贩出版)

工作没动力?想想这4件事,找回重新出发的能量!

《别人的想法,九成都能改变》一书建议,试着从以下4个角度检视你究竟想从工作获得哪些需求丶感受丶想要创造什麽样的贡献:

Image
1.工作目的:
你想为了谁而工作?你希望自己成为什麽样的人?你的志向与梦想是什麽?

2.工作内容:
什麽职务能够让你发挥能力?你想学习哪些能力?

3.工作环境:
你想在什麽样的职场环境工作?你想跟怎样的人一起工作?你喜欢什麽样的职场文化?

4.自我核心价值:
你的动力泉源是什麽?你想过怎样的人生?你一直以来重视的价值观有哪些?

作者与良昌浩指出,以上练习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确认自己的价值观,能够协助自己寻找最适合的环境,工作时也会更聚焦在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事情上。假如碰上挫折与职涯转折,这些答案都可以成为你做出最佳决策的指引。

与良昌浩将人们的工作动力大致分成以下四种类型,让读者能快速比对自己的特质。不过他也指出,这只是一种引导大家思考的初始角度,不需要过於拘泥类别差异,重点还是透过持续自我探索,创造让自己满意的职业生涯。

1. 创业家:
以梦想或志向为工作动力来源。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不安於现状丶创新丶充满改革热忱的特性。适合成为激励团队的角色,提高职场能量。

2. 职人:
将提升技术或专业能力当成工作动力的泉源。虽然他们有强烈的「为了自己」特性,但是如果能结合工作目标,更能创造具体成果,为自己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3. 上班族:
工作动力是为了维持生活。虽然,大部分人工作都会考量经济因素,但是需要进一步思考,自己真的只为了赚钱糊口吗?还能不能发掘更多目的,藉此从当前工作里找出自我价值?

4. 支援者:
这类型的人,在协助他人时觉得最有动力。他们不是创业家或职人,但是却总是热情地支持具有志向与想法的人,如果能型塑一个鼓励团队相互支援的正向环境,这些人就是推动团队战力有效提升的最佳人选。

本文取材自《别人的想法,九成都能改变:日本企业改造师教你不强迫丶不动怒,轻松发挥影响力》,方智出版。
首图来源 rutty via Flickr,CC licensed.

协商面临困境?善用水平思考找出替代选择,引导对方决策

曾国栋在《王者业务力》书中指出,打破协商僵局可以从以下几种技巧着手:

1.试探後再前进
当你不知道客户丶主管或是原厂的想法时,可以先试探性地询问「如果……」,例如,「如果我帮你争取这样的事,是不是对你有帮助?」

2. 善用邮件副本跳级协商
很多时候,无法达到协商结果,是因为层级丶权责的问题。曾国栋建议,当你无法跳级报告,以免得罪对方时,可以写封e-mail谢谢对方帮忙,顺道提及协商进度,将副本寄给主管。明的是感谢对方帮忙,暗的是透过知会相关人员,寻找有没有突破的契机。

3.善用水平思考
找出更多方案供对方选择,试着让协商时所做的一切,能够明显地逼近你的目标,直到达成共识。曾国栋解释,帮对方设下选择提供对方挑选,可以「先入为主」引导对方的决策。

Smartphone(1)调整时间:
在双方协商过程中,哪些关於时间的要素能够调整?例如,付款期限丶交期等等。

(2)调整数量:
有没有其他产品可以搭配?能否在数量上妥协?

(3)调整规格:
可否修正规格,因为有些参数可能对於某些客户来说,不是那麽重要?可否用其他厂牌取代?当价格不能让步时,可否附赠样品或者备用零件抵销多馀的价金?

除了业务人员之外,其他领域的工作者也可以针对需要进行协商的议题,根据水平或者垂直思考原则找出选择方案,再拆解成不同的选项,方便在谈判现场很快定位目前提出的方案属於哪个阶段?还有哪些方法可用?甚至,也可以将对方提出的选择放在这个架构下思考,看看还有哪些适合的替代选择,与对方进一步讨论。

本文取材自《王者业务力》,商周出版

长得高的人更有专业感?其实,想要赢得顾客信任,只要掌握这个秘诀

Image高矮不是问题,只要掌握好视线高度就可以了

不过,在此要注意,如果一开始就大显权威,也很容易带给人「充满压迫感丶令人畏惧」的印象。究竟该怎麽做,才不会让对方心生恐惧,赢得信任?

答案很简单,只要掌控好视线的高度就行了。

人对於视线比自己高的谈话对象会感到权威;对於视线跟自己一样高的对象,则会感到亲近和安心。

个子比较高的销售员在接待顾客,一开始倾听顾客需求时,不妨试着弯下腰丶或是单膝跪地,「降低视线高度」来应对,就可以让人感到亲近。

接着,当顾客问起产品的使用方法或规格时,为了加强身为专家的权威,则挺直腰杆,以高视线说明。如此一来,在亲近感和信任感的加成作用下,顾客便会心想:「只要听这个人的意见就不会错」。

为了缓和气氛,让对方感到亲近,一开始先降低视线;之後,为了获得对方的信赖丶让人觉得可靠,再抬高视线丶展示权威。

当然,你可能会想,如果我个子不高该怎麽办?

除了可以穿上增高鞋外,你还可以站到讲台上进行说明。营造自己的权威感,不仅仅只能靠身高而已,努力吸收卖场和商品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推销谈话中,为顾客分析产品和需求,也可以大大提升权威度和专业感,赢得信任。

(本文整理自《一眼看穿怎麽沟通:读心术大师教你了解男女脑,职场丶情场无往不利》,方智出版)

部属推工作,主管先别气! 3技巧有效指派任务

Image苦熬多年,好不容易升上部门主管,第一次主持部门工作会议时,才一把工作派下去,部属就直言回覆,「这不是我的工作!」「这件事为什麽要我做?」「下礼拜来不及,可以拖到下个月吗?」让你几乎下不了台。

《交办的勇气》作者西村克己指出,当部属对於主管的指示有疑义或拒绝服从时,主管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想办法激发出部属的能力,让他们成长丶把工作做得更好。针对上述3种情境,西村提出正确的应对方法:针对上述3种情境,西村提出正确的应对方法:

状况1:「这不是我的工作!」
解法:让部属参与决策过程
听到部属这样回答时,主管应该压抑住怒气,先了解对方究竟是想「推工作」,还是无法认同工作内容?如果是後者,最好的方法是在决定一些重要事项前,和部属充分交换意见,让彼此形成明确的共识,如此一来,就能提高部属对工作的接受度。

状况2:「这件事为什麽要我做?」
解法:告知任务的理由与目的
每次交办工作时,如果部属一提出问题,主管就不耐烦地说,「废话少说,先做就是了!」肯定会失去部属的支持,遑论获得成果。 西村指出,想法有逻辑的部属一定会经常问「为什麽」,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想要搞清楚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并不是刻意要与主管作对。这时候主管必须保持耐心,好好告诉对方「这麽做的理由与目的」,激励部属对工作的责任与使命,认真把事情完成。

状况3:「下礼拜来不及,可以拖到下个月吗?」
解法:让团队资讯透明化
「部属拖延进度的原因,来自於团队资讯不透明。」西村指出,当每一个部属都只按照自己的方式与速度工作,就不会想到「个人的延迟」会「对团队造成麻烦」。 因此,主管要让团队资讯透明化,让部属明了彼此的工作环环相扣,并且在每次会议时,让每一位团队成员回报工作进度,特别是在执行专案过程中,资讯透明才能让工作顺利完成。

重点提示
找出部属推工作的原因:部属不会无缘无故拒绝工作,主管交办工作前,要事先与部属沟通。
说明非做不可的理由:部属问「为什麽」时,主管要清楚交代理由,取得部属的信任。
用资讯透明对抗拖延:主管要让习惯拖延的部属明了个人的拖延,对其他人所造成的困扰。

我们不必接纳「批评」,但请聆听「发自内心的忠告」

Image我们真的能感谢别人的指责吗?
从以前就有许多先知者和知识分子不断告诫我们要感谢并接纳他人的建议和指责,只会称赞和甜言蜜语的人不是真正的朋友。他们认为结交忠言奉劝的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在自我修养的路途上必须有人指出我们自己察觉不到的缺点。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自我磨练与修正的过程。此话隐约地要求我们要对批评者抱持着「谢谢你提出的建议,我会再继续加油」的态度。这话说得对,但实际上实践起来会有多困难?我很怀疑有多少人能做到对批评者怀抱感恩的心,把它当作是要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丶让我们成长?

面对批评,「感到受伤」是人类本能
感谢对方的批评是有前提条件的。前面已经提到,我们该接纳的不是「批评」,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忠告」,或者至少为「客观批评」。

实际上就算是真正关心我们的人讲了句「你这样不行」,通常也会感到刺耳,心情变糟。当我们遭受所谓的指责时,在情感上我们并不在乎对方是否出自於真正的关心而提出忠告。基於本能,我们一定会闪过「你有多了不起,竟敢批评我?」的念头。

大家都认为拥有不吝指正我们缺点的朋友是很幸运的,但实际上,却很少有人认为这种朋友忠言不逆耳。就算真的有这样的朋友,也很容易被当成爱唠叨的人而遭排挤。

站在建言者的立场,想必也会犹豫该不该提出令人听了不开心的话。当朋友烦恼着要不要跟烂对象分手时,我们之所以不敢轻易劝分也是基於这种心态。连亲友发自内心的忠告都难以使我们信服了,接受不在乎我们或讨厌的对象提出的批评更是不可能的任务。

抽离敌意和情绪,聚焦在批评的内容才会让你更好
不论是带敌意的批评还是衷心的忠告,我们都必须先仔细聆听这些负面言论。先不去探究这些话听起来有多强烈丶多难听,也不要管对方究竟出自於何种情绪;而是把焦点放在内容本身,从内容中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有做错的地方?对方要的是什麽?他希望我怎麽做?当我们接收到对方不好的对待时,最应该仔细观察的就是事实本身。

若把他人的批评比喻成地球,批评内容就是地球的核心,包覆在地核外围的地函或地壳则是对方表达批评时的情绪丶表达方式丶显露於外的敌意等额外的问题。通常我们生气丶激动的原因往往只是因为「遭受批评」这件事本身,为了地函与地壳等次要问题发怒,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核心。我们应该尽量以最客观的角度和平静的心态,认真倾听批评的内容才对。

接受批评不是要迎合对方,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相信肯定批评的内容丶接受它,并修正自己而获得想要的成果是一定有机会发生的。可能当你了解自己过去未曾想过的问题并修正它,使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并且懂得「看事情的另一个角度」,在往後的人际相处上修正自己的缺点。

最理想的结果是你接纳了对方的批评,改变了自己,让批评者心服并且支持你。但这只是所谓的「理想」状况,无法保证实际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也不知道盲目地听从讨厌我们的人的忠告之後,对方会不会因此喜欢我们。电影或小说中可能存在以崇高人格化敌为友的英雄式情节,但现实与理想之间其实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

虚心接受批评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很难把焦点放在批评内容本身,虚心接受批评又觉得心情复杂,即使接受批评,也无法保证不会再有人批评我们。因此我们只能期望不要有太多「勉强得接受」的忠告了。

成功人士工作丶生活游刃有馀的秘诀?因为他们比你更懂「休息」

Image别低估了休息的价值
「休息」是我跟客户时常讨论的重大议题。有些人休息过头,自认是散散漫漫的懒虫;有些人永远休息过少,工作过度,永远无法依照轻重缓急妥善分配时间,像是碰到一面「墙壁」般的障碍,找我面谈以前的一阵子都无法放心休息。

许多人低估了休息的价值。我在此得讲清楚,虽然我的基本信念是认真工作,但休息跟工作可谓息息相关,越能有意识地妥善休息,反倒越能做好工作。惊人的是,许多顶尖人士(而且我指的是世界级顶尖人士)都深谙休息之道。他们似乎化不可能为可能,不单单只是全力投入工作并取得良好成绩,还把生活安排得有条有理,内心愉悦自在,人际融洽和睦,工作上很少紧张抱怨,私底下也过得游刃有馀。

休息是做完全不一样的事,让头脑转换想法
休息通常能让你在各个方面事半功倍,但记得我在「专注」与「时间管理」章节提到的一点:休息必须经过规划,结合日常生活,融入每周丶每月与每年的计画。「意识」是心智训练的一大关键,你必须有意识地休息,让休息成为生活中经过妥善规划的一环。

休息方式可谓各形各色。如同先前所说,去做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让头脑转换想法,也是一种休息方式。你要做的就是换做另一件事,但头脑也要跟着切换才行。比方说,如果你跟许多人一样朝九晚六,你回家以後通常会颇为疲惫,要是对工作相当投入,头脑继续想着工作上的事情也是情有可原,但这样不对,你该在踏进家门以後就把公事抛诸脑後,免得在家时心不在焉,实在得不偿失。根据许多相关学术论文,冥想不仅可以取代一部分的睡眠,还有许多额外好处,实在是一种简单神奇的聪明工具。

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博学家达文西据说试用过五花八门的休息方式,一辈子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在一段时期中,他可以光靠闭目养神十五到二十分钟尽量休息,就有办法继续工作,一连好几周不太需要睡觉。

到处都可以做的休息法
用这两招的地点不拘,在飞机丶公车丶家里丶办公室或静止的车内都行,完全随你高兴,反正不会受打扰就好,最佳长度经研究是五到二十分钟,不宜太长或太短。我们都曾夜里睡不好,吃完晚餐以後在沙发上忍不住稍微打盹,这两招的感觉有些类似。你在实行以前要找一张舒服的椅子坐下来,但头不要靠上椅背。

第一招:「佛洛伊德钥匙休息法」
这一招你大概非常熟悉。首先,手里拿着一串钥匙,拿法是如果没抓好钥匙会掉到地上。闭上双眼,深呼吸三次,吸气时靠鼻子,呼气时靠嘴巴。接下来,感觉自己渐渐放松,不妨考虑一次彻底放松一组肌肉,再继续放松下一组肌肉,脸部跟肩膀的肌肉也别忘记,呼吸则保持正常。放松以後,开始试着入睡,当你进入到无法控制身体的阶段,钥匙会掉到地上,练习随之结束,钥匙落地的声响让你惊醒,而这时你已经进行过一次完美的短暂休息,确保你更能应付接下来的工作,能做得更专注丶有效率。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小睡」,你得以相对迅速地经历数个睡眠阶段,有效获得足够的休息。

第二招:「伯特兰式小休息」
尽量坐得越舒服越好,双脚踩住地面,双手放松地摆在大腿上,闭起眼睛。

深呼吸三次。按照前一项练习的方式,依序放松全身上下的每一组肌肉,确定每组肌肉都彻底放松。

想像鞋袜里的双脚,看着它们完全放松。轮到小腿跟大腿,两者都要放松再放松。接下来是臀部跟脊椎。采取腹式呼吸,腹腔随着呼吸放大跟缩小。轮到脖子,并且问自己能不能让肩膀再下垂一公分?确定下颚肌肉跟全身其馀肌肉统统放松了。

深呼吸三次。你听见什麽声音?在接下来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你要全神贯注在听觉上面。四周有什麽声音?你区分得出各个声音吗?你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吗?你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吗?你听得见远方的声音吗?

你闻到什麽味道?在接下来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你要全神贯注在嗅觉上面。此时此刻你的四周有什麽味道?你区分得出各个味道吗?你闻得到自己的体味吗?

你尝到什麽味道?在接下来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里,你要全神贯注在味觉上面。你最後一次是吃什麽东西?嘴里仍留有味道吗?舌头的不同部位感觉得到不同味道吗?

想像一个开心的往事,花三到五分钟沉迷其中,既可以是很久以前的事,也可以是最近不久的事。当时你在哪里?你看见什麽?你听见什麽?你要尽量沉迷其中。你有什麽感觉?

你留意到什麽东西?当时你在做什麽?当时你在想什麽?

花一分钟左右专注在呼吸上面。感觉空气吸进鼻子,沿气管而下,深入肺部,然後循原路排出体外。想像你有一个微型摄影机,追踪着空气进出身体的过程。

接下来的两到三分钟,想像你实践梦想,达成一个或数个梦寐以求的目标,运用所有感官去感受筑梦成真的美好滋味。

最後,花一分钟只是感觉你的存在,试着让大脑一片空白。记得要瞄手表,整段练习不要超过二十分钟。

这招有一个简单记法:肌肉,感官,快乐,还有美梦。

搞定这4种难沟通的主管,锻炼自我能力及应对的沟通技巧!

Image一丶「情绪化型」主管

对於情绪化主管,大家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其实你应该把与情绪化主管好好相处,当作是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课题。事实上,与情绪化主管的相处之道,没有你想像的困难,掌握以下诀窍,就能让你与他相处愉快,甚至深获主管器重。

如何搞定「情绪化型」主管?

绝招1:与主管建立朋友关系
为何要与主管建立朋友关系呢?所谓的「见面三分情」,人与人之间经常打照面,会产生一些亲切感,也能从中了解主管的个性丶了解情绪化的源头,就比较能提前离开或避开情绪暴风圈。

不过,主管与部属的位阶不同,该如何建立朋友关系?很简单,就是增加与主管的接触频率。在工作上经常主动去提问,徵询他的意见与看法;或者透过社交场合,很自然的增加出现在他面前的次数,例如午餐时间可以主动跟随主管及同仁一起吃饭。

绝招2:把最後决定权交给主管
与情绪化主管一起工作时,不要自作主张,要将最後决定权交给主管。情绪化主管通常是自我意识很强的人,他们喜欢员工办事能力强,但却不喜欢部属锋芒毕露,甚至超过自己。

所以,当你要向主管汇报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研究透澈是首要之事,让主管了解你是有备而来,但最重要的关键在於,保留或提供主管可发挥的空间,也就是将主导权交给主管,让他做最後的决定。

二丶「一意孤行型」主管
这类型主管通常是自我感觉良好且自我意识强烈的人,台湾许多中小企业老板,特别是白手起家的老板,大多属於这类型,因为他们多半得失心较重,容易造成主导欲望强烈。

一意孤行主管的独断专行丶忠言逆耳,使得部属经常选择沉默以对,只要按照指令行事就好,省去与主管沟通的麻烦。但长久下来,工作团队将会失去战斗力,这对自己与公司都没有帮助。因此提供以下与这类主管相处的终极绝招,让你能顺利取得主管的信赖,并愿意接受你的看法与意见。

如何搞定一意孤行型主管?

绝招1:与他站在同一高度思考
想要了解这类主管的心情或想法,除了透过他身边的人,与他站在同一高度思考也是办法之一。我们不在其位,并不了解主管的真正难处,但如果我们愿意换位思考,或许就能了解主管为何会一意孤行,了解之後,除了能较释怀外,也可以找到与主管好好相处的关键。

绝招2:以中立丶客观的数据,引导主管自我反思
一意孤行主管的优点就是决策明快,但这也是他的缺点,有可能因为思虑不够周详而发生错误,让大家忙得人仰马翻,甚至导致公司损失惨重。因此,你应该提出专业的数据作为策略突破点,藉此突破主管的心防,取得他的信赖,愿意接受你的建议。

藉由中立客观的数据资料,引导主管对於每项决策都能更加深思熟虑,并且把脚步放慢,渐渐能接受别人的建言,不再一意孤行,让团队能更好。

三丶「逻辑差型」主管
同一件事,有些主管话说得条理分明丶指示明确,有些主管却「没重点」,甚至颠三倒四浪费大家的时间,这就是「逻辑差的主管」。遇上此类主管,身为部属的你,必须有放下身段的决心,和比主管更强的逻辑力,否则就会白忙一场。

即使你的主管逻辑差到让人抓狂,但只要抓住几个重点和眉角,就能听懂,抓住主管的心,大幅提升工作绩效与工作气氛。

如何搞定逻辑差型主管?
绝招1:帮主管抓出重点
表达不精准丶说话不明确的主管,通常搞不清楚自己想说的是什麽,因此抓出主管的说话重点并导出结论,便是和逻辑差主管相处的第一要务。

绝招2:提升自我战斗力
遇到逻辑差的主管,你不应该只是到处抱怨,而是要化被动为主动,成为提出改变与建议的人。想要让主管接受你的建议,你就必须提升自我战斗力,包括专业能力丶提出有利数据的资讯能力丶洞悉局势的前瞻力,让主管知道你是为了公司着想,争取他的认同与信任。

四丶「紧迫盯人型」主管
有些主管总是耐不住性子,急於掌控所有事情,於是喜欢利用电话丶email丶LINE 或当面关心的方式,紧盯你的一举一动。不管是出自好意或恶意,这种「过度关心」的管理做法,经常会让部属或员工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有时反而会影响工作情绪而导致工作效率低落。

对於这类随时要求回报或待命的主管,我们称为「紧迫盯人型主管」,急性子是他们最大的特徵。

如何搞定紧迫盯人型主管?
绝招1:自己也变成紧迫盯人的员工
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主管喜欢紧迫盯人,那你就让自己变成紧迫盯人的员工,采取主动报告丶主动出击的积极对策,以舒缓主管的不安全感丶焦躁感与急迫感,同时也让他逐步信任你。

如何向主管主动回报工作进度?不妨依据工作项目的轻重缓急决定,例如,当天就能完成的工作,尽快处理完毕之後,立即回报结果。如果该项工作必须拖上两丶三天,甚至一周以上,与其让紧迫盯人的主管三不五时追踪你的进度,还不如赶在他开口之前,每日定时向主管回报最新状况。

绝招2:再加口头报告提升信赖感
由於网际网路的普及,许多部属认为把报告email 给主管,就算是完成报告工作,其实最好再以口头报告方式提醒主管一声。

如果只是传送mail,却没有口头确认,mail 很可能不被发现或读取,因为现代人的邮件超多,经常被垃圾邮件淹没丶或者根本就没寄成功,因而错失重要的机会,也可能导致主管以为是你没有交或迟交报告,冤枉就大了,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再次确认。

遇到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抱怨无济於事你应该这样做…

Image5个自主练习,从容面对无法改变的事
其实,在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情况时,存在许多处理方法。《心理韧性训练》指出,当发现自己无法改变外在环境时,首先必须让自己接受眼前这个百般无奈的情况,同时接受并尊重随之而来的负面感受。或是采取以下5个因应方法,锻练自己的心理韧性商数。

1.脱离当前的处境。例如,职场上某些令你感到不舒服的人际关系,即使你已经用尽一切办法改善,情况仍未好转时。

2.再次考虑,是否还有改变情况的可能性。例如,重新与对方展开新的对话。

3.如实接受自己的处境。提醒自己人生的种种,本来就不完全都是正面的。

4.在看似负面的处境中,尝试发掘正面的意义。例如B在发现电扶梯故障时,转念想到这正是让自己运动的好机会。

5.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可以影响的事物上,而不是那些已经造成个人负担的事物。

《心理韧性训练》指出,透过这些方法,可以让人们再度回复内在的方向感,并对自己说「就看现在能做什麽!」才有机会回到正面感受的世界,让自己的生活显得有意义。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事物时,不再被负面情绪牵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