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亲近土地,更懂得爱护环境
(图源:Flickr)
双宝娘天生是个大路痴,每次独自出门都是大阵仗,尤其得确定手机电量是满格状态,好让我可以依赖地图的导航功能;若跟朋友相约那更是麻烦,还得事先预留迷路的时间,约会前几日若得空还要自己先研究一下路线,实际走一趟熟悉路况。
生了双宝後,这种情形完全没改善,还可能因为妈妈迷路小孩吵闹引发亲子大战,但偏偏双宝爹平日里工作忙碌,是个典型的假日爸爸,假日可以依赖他,平日就完全不可能帮到忙,我唯有自立自强才是王道。
这等大路痴一个,高中时代地理科目却常常拿高分,这告诉大家一个永恒不变的道理,成绩不等於能力,地理高分不代表地理能力强,知识不能拿来生活上实践利用,机乎没什麽用处,至少放在双宝娘身上是如此。
有一天,双宝放学後嘟嚷着要买老师吩咐的文具,鉴於小一生对老师的要求机乎是使命必达的程度,即便才刚从北京搬来上海不到一个月,社区附近路况完全不熟悉的状态下,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带他们去买。我可不想整晚被小孩唠叨,还一次两个!
出门买文具的挑战
其实路线非常简单,就是社区大门出去右拐,直线走十分钟,目标物在右侧,看到建筑物搭手扶梯到二楼再左拐,就可以看见文具店的大门,说得一口漂亮地图,不代表能找到路,事实证明我还是迷路了呀!
「妈咪,我们为什麽走这麽久还没到?」女儿首先发难,小孩很爱在旅行中问为什麽还没到。
「我也不知道呀!」脑袋因为迷路混沌起来,汗流浃背状态下立马决定拉个路人来问问。就这麽刚好,一个约八九岁看似路上商家的孩子,溜着滑板车从我面前经过,我赶紧问她:
「小朋友,你知道xxx商场怎麽走吗?」那孩子看了我一眼,又瞧了瞧双宝说:
「我带你们去好啦。」俨然是大姐姐的口气。
带我们母子三人去商场的过程中,这孩子偶尔会停下来跟路边正在下棋的老人打招呼,或提醒我们前面有个坎要绕过,还知道哪儿有野狗要注意安全,很充实忙碌着。不知为什麽那一刻我居然有点感动,不只因为她的善心帮忙,还有她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熟悉度,那是花上多少时间探索才习得的能力呢?我能不能也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也亲近探索脚下踩的这片土地呢?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中国有句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习应该不只是在教室内,望着一成不变黑板和教科书,走出教室,外面的世界才更广阔。教室外的学习,可以是徜徉在沙滩上与碧海蓝天的对话,或是在深山野岭间的奇遇冒险,更可以是探访住家周围的巷弄文化,与社区耆老闲聊过往的野史故事,眼前这个孩子,给我上了一堂宝贵的课程。
而且这样的课程不必远求,上海小学的课程中有一堂叫「探究课」的课程,将课程资源从教室延伸至课外,从学校延伸到社区和地区,学生自身丶学生家庭以及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丶自然环境等都成为了被探究的对象。
在设计课程主题时,不少学校因地制宜建设或开发校内的课程基地。比方说,双宝的学校位於上海闵行区虹桥机场的附近,学校在设计校本特色课程,就把研究飞机的构造丶探访飞机场纳入课程中,让孩子走出教室外学习探索。
和上海探究课类似的台湾课程叫「乡土课」,我的大学同学,台湾菓叶小学陈信蓁校长说:「我做乡土课程是因为学校社区的自然人文特色很突出,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连结土地环境,有利於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台湾是海岛,陈校长和老师们设计了一连串海洋教育的乡土课程,让孩子们从做中学,学习成效大大地提升。
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亲近土地
台湾和大陆都有相似的课程,这真的是现代孩子的福气,唯一的缺点这样的课程明明深受孩子的喜欢,课堂数却少得可怜,还常常被挪作赶其他课的用途,而且两地都是相同的状况,可见在华人的世界里,升学主义和知识还是比生活技能来得重要。
一方面是因为父母的观念没有改变,受制於以往的成长经验,认为在考试制度下,没有必要上这种课程,二来专业教师的缺乏更加深这类课程存活的可能,加上学校及老师担心家长抗议闹事,宁可默守旧制也不肯提起勇气改变,这层层相连的关系,很值得身为华人父母的我们好好反省,再好的教育改革,也得家长的支持才能落实。
除了学校教育,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也很深远,那麽,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探索和亲近土地的机会呢?美国着名的自然教育学家约瑟夫.柯尔( Joseph Cornell ) 在他的着作「与孩子分享自然」这本书提到「顺流式学习法」,它的方法如下:
唤醒热忱;
所谓的热忱就是对大自然和土地的喜欢,这是一种人与生具备的能力,幼小的孩子到了户外,总会忍不住用四肢五感去探索,一会儿摸摸小草,一会儿翻捣沙土,你可能还觉得奇怪,不过就是几片叶子丶一堆沙丘,孩子怎麽有办法花这麽久的时间玩耍,还可能自己变出不同玩法和花样,如果父母不出声阻止,恐怕玩上一天还不尽兴。
集中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包括四肢五感,所谓的四肢五感,就是两手双脚和听感丶视感丶嗅感丶触感丶味感这五感,孩子透过四肢五感去探索环境,帮助他了解这个世界。双宝娘以前在学校教导孩子,还会再加上另一个「心感」,意即用心感受周围的一切,我们用四肢五感了解环境,又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情感的交流和爱的感动。曾经教过一个感受力特别强的孩子,每每遇到感动的事物,就会手摸胸口跟我说:「老师,我这里热热的,好像喝了一杯好烫的朱古力。」孩子用有限的词汇,却把自己的感受描写的很到位,孔老夫子说的教学相长的思想,不过就是如此了。
然而被社会化後的大人,这些本能反而丧失,幸好这种热忱只是被俗事繁物给遮蔽了,只要你够专注,马上可以再获得。那麽该如何把注意力集中在四肢五感呢?其实方法一点也不难,请把自己的身段放柔软,恢复如孩子一般的童心,基因里那份对大自然的好感马上就能引流回来。
直接体验:
坐在大树下乘凉爬上树稍,用身体直接触摸泥土丶花草,感受风吹来的凉意,阳光晒在身上的温度,幻想自己是世间万物的一份子,将生命融入其中,用心体验大自然的一切,
分享启示:
和其他人分享一至三步骤的感想。
父母亲近土地,以身作则
有没有发现,这些其实都是孩子原本就会做的事情,而且步骤描述的丝毫不差,仔细想想孩子每次玩耍的过程,是不是情绪先欢欣鼓舞(唤醒热忱),一玩就心无旁骛忽略其他的事物(集中注意力),玩的时候四肢五感全用上(直接体验),等到玩到一段落又急着与我们分享他的作品成果(分享启示),约瑟夫.柯尔(Joseph Cornell)不负为当代最伟大的自然教育专家,而且这位大师还没生过孩子,却如此了解孩子的原始本能反应,真心让双宝娘感到佩服。
所以父母其实什麽都不用做,只要提醒自己陪伴孩子就很足够,切记不要因为自己怕晒太阳丶讨厌流汗,或像双宝娘一样有洁僻,担心孩子弄脏而出声阻止,如果连家长自己都不亲近环境,如何以身作则,让孩子与土地产生连结呢?!
虽然现代的社会过度城市化,但是幸运地是大自然其实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周遭,触手可得不必舍近求远,可以设定居家附近几百米之内,带着一颗童心和孩子去探索,也许你就会发现,平常走过的路线,居然有这麽多不一样的惊喜等着你,可能是一株小花丶一条流水丶几棵大树,可以拿来使用的资源远比你想像中多出许多,这一切都在默默等待你和孩子去发现去探索。
建立对土地的生命连结,孩子懂得爱护环境
双宝娘来自台湾南部的嘉义,小时候常常在水稻田和果园中玩耍,还跟邻居小夥伴们在香蕉园里建了个「秘密花园」,无论是高兴丶难过时都想躲进秘密花园,在那里可以抒解压力丶分享快乐,直到长大成人有了孩子的现在,还时不时在怀念那个刻画在记忆里的秘密花园,这份生命中的牵挂和关怀,都根源於小时候我对家乡母土建立的情感,无论我流浪到天涯海角,永远都存在对故乡的依恋,而且每次回乡,即使身体奔波的再劳累,心灵上却总是能得到丰足的力量,能够支撑我回到异乡继续努力奋斗,相信每个出门在外的游子都能体会这种感觉。
衷心地期盼每个孩子都跟双宝娘一样有机会体验自然,让孩子和土地有生命的连结,建立对家乡的依恋与归属感,这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有良好的情绪发展,还能让他学会珍惜土地丶爱护环境丶对世间万物产生柔软慈悲心,而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最缺乏的生命智慧,这种智慧从小学会了,便会跟随孩子一辈子,能够在他面对挫折失意时,不致於失控伤害自己或别人,还能给予他抚慰与洗涤,守护支撑他得到生命的力量,再一次有勇气重新立足於世界。
(来自:未来Family 作者:双宝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