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阴阳图
太极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主要继承自《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为道教的习见用语。
太极阴阳鱼
阴阳鱼是指太极图中间的部分,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这种广为人知的太极图,其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太极阴阳鱼图」。
太极阴阳鱼图有另一种更加简捷的画法:就是用一个以曲线分隔的圆圈表示。
「太极」是由无极而来,是阴阳两分前之混沌状态,没有阴阳分明的「阴阳鱼」,只有外面之圆圈,内部有一群小点;然後是阴阳分明的「两仪(一般所说之『太极图』)」;再来是阴阳中有阴阳是「皇极」。在「阴阳鱼」图形中,右上方「白鱼」左行由大到小,依次为干丶兑丶离丶震(包括由这四卦作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阳爻逐渐减少;左下方「黑鱼」右行由大到小,依次为坤丶艮丶坎丶巽(包括由这四卦作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阴爻逐渐减少。
而阳爻减少的同时,阴爻在增多;阴爻减少的同时,阳爻在增多,所以用「黑白鱼」互纠表示。两个「鱼眼」则表示阳中有阴丶阴中有阳,其中「白鱼」中的「黑眼」表示离卦,「黑鱼」中的「白眼」表示坎卦。
太极图的来历
太极图据说是宋朝道士陈抟(872年-989年)所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丶《太极图》丶《河图》丶《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955年-1015年),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979年-1032年)等人,後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1017年-1073年)。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就是周敦颐所传的。因为周敦颐精研禅理,又与道教关系密切,故此图说有道教与释教的影子。
无极图
涵括内丹修炼之理的「无极图」。读它的顺序是从下而上。最下一圈称为玄牝之门,是内丹修炼的起点,指人身的下丹田命门两肾空隙之处。这是人身祖气所在之地,一切内丹根基,都从这里开始。内丹术语,又称为得窍。
第二圈称炼气化神,指提起第一圈的祖气,进行化炼,将後天之精化为先天之气,再将先天之气化为先天之神。这一层功夫,叫做炼己,主要在炼去後天的阴质,透出先天之神。
第三层,是五行之气混合之象,指肝(木)丶心(火)丶脾(土)丶肺(金)丶肾(水)五脏之气攒簇为一,称为五气朝元,五气调和,故又称为和合。更上一层,系由坎离二卦变形而成,叫做取坎填离。到这一境界,已经获得体内的精华,炼丹之药成熟,叫做得药。坎卦中爻为阳,为实。离卦中爻为阴爻,为虚。它们代表内丹中的肾水与心火,水火相交,在卦象言,就是将坎卦中的阳爻抽出填入,成乾卦,意味人变成纯阳之体。最上一层圆圈,称炼神还虚,复归无极,指在得药的基础上,进一步回返到无极,那便是虚空大道了。整个炼内丹的过程便告完成,脱出炼成的圣胎,成为仙人,所以叫做脱胎求仙。
(来自:奥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