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人关系从学会感恩做起

幸福的家人关系从学会感恩做起

Girl(图源Pixebay)

生活中,其实从许多成功经验的人身上也可以印证家长营造正向成长经验对孩子所产生的良好影响。再看这些年的电影作品,陆续出现多种专业领域中奋斗成功的真人故事,这些人在迈向成功的路上,都有营造正向环境的家人作为陪伴丶提供支持的依靠,帮助他们维持或是引发正向情绪特质,终能促使他们面对失败丶迎向挑战,并从成长经验中学习更茁壮。如果我们再把这些人的故事作细部的分析时,个人认为引导个体努力的极大正向力量,尤以感恩为最,因为想要回馈报答所得到的支持,他们把这份恩情转化成努力的动力,放在心上丶带入成长的历程中,激励他们奋力向前。

这样的发现则让我联想起华人家庭推崇「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或许听起来相当八股,却是非常实际的明训。已算不精准究竟从何时开始对长辈孝养照顾的[孝子]文化,已转成家长对孩子疼爱有加的[孝]子行谊,所以这些年来的直升机父母带出了不少的亲子关系隐忧,孩子们对於家长们随时可取的易开罐的爱渐渐视为理所当然,媒体也做过相关的报导,引发大众关注。但是需要思考的是,当许多家长在感叹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尊长的同时,是否有连想到我们透过家庭与个人行为向孩子诉说什麽样的故事?传递哪些价值?孩子真不懂得感恩致谢家长恩情吗?还是父母亲觉得自己理应在孩子面前扮演强者,只有照顾孩子的责任?

事实上,我发现因为孩子生得少,现代家长们常常主动过滤掉孩子可以学习的机会,家长正扮演着感恩「守门员」的角色却不知情。我们会用「舍不得」丶「读书至上」或是「没必要」等不同的观点把孩子学习关心感恩长辈的机会都排除掉了!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机会体验到家人照顾之情的可贵,因为不需要特别付出心力,生活中的许多事项都已有完善的准备,若再加上家长忙碌,欠缺引导孩子思考珍惜看重家庭家人的关怀情谊,成长後看待身边所拥有的一切就很容易落入「理所当然」态度的框架中。矛盾的是–当孩子渐长却不懂得观察体恤长辈的心意时,我们会嫌弃甚至有辛苦拉拔孩子是白费心力的心酸感,可能也批判年轻孩子是虚有其表的草莓族;然而我们家长们是否要想过这些孩子的教导责任也要算上我们一份?所谓「教不严,师之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一辈子身的教师。这样的说法,并非表示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负全权的责任,想要帮社会丶政府除责,关键在於家庭是形塑个体发展最初与最深的影响源,若是忽略了这个重要性,就可能犯下的最难挽回的遗憾,而连带造成的可能是需要社会与国家付出极大的代价。也因此,我们总会发现许多年少孩子的犯罪总与家庭却乏支持性功能关系密切。

为什麽透过感恩的学习与教导可以营造家庭的幸福?从正向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对他人感恩源自想要回馈自己的受益之情,属於良好的心续情感,若是个体想要感谢他人对自己的恩情时,就不会做出令对方不悦之事,自然形成双方情感互动时正向发展。如果家人间都能够用发现对方贡献的角色出发–可能是自己或是家庭付出努力–想到的是因为对方的参与为我们的生活加分,就不容易挑剔批评,家庭气氛较容易和谐温暖。如果更细致的来说,产生感恩的情感经过两个机制,首先是发现家人的贡献,也就是从家人是付出者的角色着眼,根据我的老师教我的说法,属於对家人「观功」的阶段;其次是思考这样付出对於家庭的价值,就是从贡献度来思考,称为对家人「念恩」的层次。再想想,其实会发现感恩就是发现「家人的爱」之後,回馈家人的情感表现。

根据专门研究亲密关系的学者Gary Chapman的说法,爱是人类最重要的情绪需求。因此,当我们可以看见家人为我们丶家庭的爱,我们就感受到被照顾丶被肯定,有支持的力量。更究竟的来说,观功念恩的历程是用发现亮点的眼睛看见家人的美善之情,没有角色年龄之分,因为每个人都对成就家庭的和乐有所贡献。

试想,身为家长能够用感恩的角度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同时也会带领孩子看见祖父母的恩情时,孩子就知道所谓「美善」的内涵;如果家长能用观功的心态发现孩子的努力,赞许他们能够认真面对学习而不是以冰冰冷的成绩作为论定孩子的标准时,亲子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孩子会发现被肯定的美好感受,体认到自己负责与认真就是最好的人生态度,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於发现他人的亮点(因为来自於家中的学习),涵养出正向的情绪,面对生命会有更积极的态度。因此,家长若是能够透过感恩的生活教导,孩子就容易用发现美的眼睛看待他人与世界,所以家人关系朝向和乐幸福的发展就会变的比较容易。如果社会上的人也能够用观功念恩的感恩态度处世,我相信社会和谐温馨就不会只是个遥不可及的理想。如果你愿意试试看,就从观察你最亲近的家人对自己的恩情做起,你会发现「有他们,真好」!

(来自:家庭教育网 作者:魏秀珍)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