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严重流失 美报业空洞化

就業嚴重流失 美報業空洞化
(中央社华盛顿6日综合外电报导)美国报纸产业自1990年代以来,已经裁汰超过5成的工作,而网路媒体新增的就业只能抵销部分流失的工作。

法新社报导,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1990年1月至2016年3月,报纸产业流失27万1800份工作,占过去26年的报业总就业的59.7%。

网路媒体Engadget率先引述这项报告,这个数据证实数位媒体强势兴起,已重创传统报纸。

杂志产业的情况只稍好一点,同一时期流失36%的工作。

劳工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网路出版和广播就业,从大约3万个,增加至19万8000个。

数位成长的同时,广播工作流失27%左右。

但动画产业就业成长近162%,至23万9000个就业。

报纸传出熄灯号,发行量和广告营收大幅衰退,传统纸媒已面临困境。

马拉松提名战 希拉蕊拚最後一哩

馬拉松提名戰 希拉蕊拚最後一哩
(中央社华盛顿6日专电)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蕊,可能在明天举行的6州初选「最後超级星期二」中跨越民主党的提名门槛,希拉蕊的白宫马拉松8年前即起跑,美国首位女总统之路却异常艰辛。

2008年希拉蕊挟高度民意支持度投入初选,异军突起的欧巴马在少数族裔支持下,断了她的白宫计画。当时民主党选民认为,首位非裔总统的象徵意义高於女性总统,希拉蕊5月中即获悉难获提名,但仍战到6月7日才宣布退出。

8年後,希拉蕊以68岁之龄再度投入提名战,对抗的却是反体制的大气候,民主党选民仍然刁钻,年轻世代因贫富不均,力挺几近反对资本主义的参选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再度让她吃尽苦头,仍得战到最後。

「纽约时报」(NYT)统计,希拉蕊已累积1812张党代表票与548张超级党代表票,共计2360张,距离过半的2383张只剩23张;桑德斯共计获1567张,但仍不轻言退出,并挑战超级党代表的制度设计。

希拉蕊如今仍然战到最後一刻,同样是6月7日,但终於有机会获得提名,将成为美国史上首位获提名的女性总统候选人。

希拉蕊的提名之路艰难,白宫之路预料也将异常艰困,未来5个月将面对笃获共和党提名丶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Donald Trump)。

美大猩猩遭射杀事件 男童母亲获不起诉

美大猩猩遭射殺事件 男童母親獲不起訴
(中央社华盛顿6日综合外电报导)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大猩猩哈拉比(Harambe)因3岁男童攀爬掉入笼内遭射杀事件,俄亥俄州检察官今天表示,不起诉男童母亲。

法新社报导,5月28日事件发生後,男童的父母承受排山倒海的抨击,当时男童的母亲与他在动物园内。

路透社报导,有人认为,男童的母亲应该为疏失造成危险,受到刑事罪起诉。

不过,检察官底特斯(Joseph Deters)在记者会上表示,当时男童的母亲除了他,还有另外3个孩子要照顾,男童母亲当时的行为,「丝毫看不出将这孩子置於险境。」

他还说,根据目击者描述,男童的母亲「有留意他,但他就是那样跳进去」。

根据底特斯办公室发出的声明,母亲当时转身去照料另外1个孩子,就这麽一下子,男童就可得以爬进围篱。

声明表示:「对於失去大猩猩,我感到非常遗憾,但这种状况无法构成刑事犯罪。」

男童的家人表示,乐见不起诉。

庆英女王90大寿 皇家军队勤练阅兵

慶英女王90大壽 皇家軍隊勤練閱兵
(中央社伦敦6日专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90岁大寿官方庆祝活动即将展开,有268年历史的英国皇家军队阅兵仪式备受瞩目,皇家军队乐队近日勤练阅兵,务求让女王有一个难忘的生日庆典。

英国皇家军队阅兵仪式预计11日上午10时展开,女王与菲立普亲王及主要王室成员将搭乘马车,从白金汉宫经由林荫大道(The Mall)前往皇家骑兵卫队阅兵,共有1400名官兵参加,以及200匹马和来自10个军乐队的400名演奏者。

军乐队今天在皇家骑兵卫队广场排演,演奏多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军乐曲,吸引在邻近圣詹姆士公园(St James’s Park)的民众围观,精彩表演与震撼人心的军乐,令民众赞叹不已,年长的观众说,军乐曲勾起幼时的美好回忆,深受感动。

皇家军队阅兵仪式除了王室成员,也开放给民众参加抽签,每张门票30英镑(约新台币1400元),目前已全部售罄。

参加阅兵的是戍卫英国王室的英国陆军部队,由步兵卫队(Foot Guards)及皇家禁卫骑兵(Household Cavalry)率先,之後是国王仪仗队(The King’s Troop)及皇家骑马炮兵团(Royal Horse Artillery),今年也安排冷溪卫队(Coldstream Guards)。

皇家军队阅兵仪式早在查尔斯二世国王即存在,最早是要让各军团彼此了解军旗,避免在战争时造成失误,直到1748年乔治二世国王决定,将他的官方生日庆祝活动与年度春季军队游行结合在一起,成为皇家军队阅兵仪式,之後的君主也延续这个传统。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自1952年登基以来,除了1955年因为受到全国火车罢工影响取消,每年都会出席皇家军队阅兵仪式,今年也不例外,原本阅兵仪式安排在周四,後来为了让更多民众参加,改到周六举行。

仪式结束後,女王伉俪与王室成员将搭乘马车返回白金汉宫,幸运的民众可以在林荫大道看到女王的尊容,依惯例下午1时在王宫的阳台上女王伉俪与主要王室成员将挥手向民众致意,并观赏皇家空军自王宫上方飞越向女王致敬。英国广播公司(BBC)将现场实况转播皇家军队阅兵活动。

伦敦包括摄政街(Regent Street)丶比卡迪里广场(Piccadilly Circus)等主要道路都挂满英国米字国旗,向女王表达祝贺,市内充满欢欣庆贺的气氛。

14届贸发会议前夕贸易前景堪忧

资料照:阿比让以北一座村中内的橡胶厂工人。(2016年1月25日)资料照:阿比让以北一座村中内的橡胶厂工人。(2016年1月25日)

第十四届联合国贸发会议将于下个月再内罗毕举行。一名联合国高级官员警告说,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平等问题,同时,生产率增长迟缓,工资低迷;所有这一切助长了人们对国际贸易的抵触情绪。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秘书长穆希萨·基图伊说,非洲最近几年正在崛起的乐观情绪正在日益消失;与此同时,亚洲地区仍然保持着经济发展引擎的地位,其它地区受益于全球经济的普遍上扬。

基图伊说,这些非洲地区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下行和停滞的困扰。他说,低就业率和不断增加的债务,导致了过去70年来经济移民离开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大一次风潮。

基图伊说:“在发达世界中,我们看到很多现象。 第一,国际贸易越来越不受欢迎;
特别是我们注意到,美国的主要政党都在拒绝国际主义。经济增长缓慢的挑战也导致了各种形式的恐惧症。我们注意到欧洲社会对来自中东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移民感到担忧。”

基图伊说,2001年开始的世贸组织框架下多哈回合贸易谈判目前仍然陷入僵局。他说,对于通过多边进程解决国内农业补贴问题的前景,乐观情绪日益低落。

他说,由于多哈回合问题仍然是世贸组织的职权范围,第十四届贸发会议无法试图在这些问题上取得进展。

他说:“但是,我们回到现实,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能够在国际贸易开发方面呼吸到新鲜空气? 如何能够重振国际贸易?并使其成为一股积极的动力,为其它方面带来全面的繁荣和机会,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我们如何抵制关于国际贸易的 这样一种意识,那就是,贸易使得富裕国家失去自己的市场和就业机会?”

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基图伊说,这些都是对合理问题的合理讨论。他说,内罗毕会谈将提供一个机会,理性地探讨这些和其它困难、有争议的问题,同时避免当前某些国家围绕国际贸易问题出现的情绪激烈的政治争吵。

人际也需要休息!学会与他人保持「刚刚好」的距离

Image

许多人因为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保持距离而感到烦恼。与他人过於接近时,难免会心生反感或厌恶感。反之,若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尽量不与对方接触时,有时又会变成无视对方,使得两人关系陷入危险的冰点状态!

「若即若离的关系」是压力最小的状态
人际关系也是许多病患会寻求建议的课题,通常医师会建议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个建议毫无新意又流於抽象,实际上「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一件说来简单却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人一定会有缺点。有些人容易急躁丶有些人则是过於负面思考丶有些人连对待点头之交的朋友都过度亲切到令人厌烦的程度。

有些缺点的确是任何人来评论都会皱起眉头,不过也有一些缺点是因为自我价值观的判断,主观认定是对方的缺点。总之,有可能是你对他人的观点变得狭隘,或是以先入为主的角度评断对方。

此时最好的方式是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感」,不让自己的观点变得狭隘。虽然人际关系并不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子,有法定的标准车距,但是人与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没有保持安全车距,很容易发生车尾追撞的连环车祸,这个道理不仅适用於高速公路,也适合套用在人际关系上。

不思考丶凭感觉,判断需要多少「个人空间」
如果行车时需要保持「车距」,相同的道理,人也需要保有「个人空间」。也就是在你能接受的范围内,对方能够靠近你的最短距离。

虽然每个人需要的个人空间因人而异,但是大方向并不会改变。关系亲密的家人或恋人,无论他们多麽靠近自己,应该也没有问题吧!虽说如此,孩子通常不想被父母亲干涉太多喔!

与他人的适当距离,跟自己与对方的感情程度成比例。感情关系越亲密的人距离越近,而对於讨厌的对象,与他的距离就会越疏远。如果对方是属於应该保持距离的人,与其在脑中估算与对方的距离,或许透过「感觉」判断会更符合实际情况。

假使对方是属於你不太想与他聊天,他却一直纠缠不休的人,就很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问题。因此我给病患的建议就是「请务必保持一定的距离」。比方说安排其他预定计画丶佯装工作忙碌丶事先准备一些无法一起吃中餐的理由等等,让对方看到後也觉得你是不得已的状况,请巧妙营造出这样的感觉吧!

「休息」模式 — 保持距离,有助於建立更好的关系
假使与对方相处时觉得有心理负担,不妨试着采取「休息」模式吧!就像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转进休息区的感觉。

先暂时与他保持较远的距离。保持距离有助於让自己冷静下来,虽然你认为对方不好相处,也尽可能试着从客观的角度思考对方的优点

「他就是这个部份让我觉得他很难相处」,以前认为是缺点的部分,经过一段时间後就会渐渐习惯,甚至因为某个原因反而产生好感,类似的案例也是时有所闻。

虽然人与人的距离不像足球比赛有严格的分区,但是太过接近,就会容易产生摩擦。暂时保持距离,观察对方,再试着接近。说穿了,人与人之间就是反覆操作上述流程,藉此建立起彼此的关系,不是吗?

外界悼念两名在阿富汗被杀记者

美国摄影记者戴维·吉尔基(左)美国摄影记者戴维·吉尔基(左)

周一人们纷纷悼念在前一天被阿富汗塔利班杀死的两名经验丰富的记者戴维·吉尔基和塔马纳。两人乘坐的车辆周日在阿富汗遭遇塔利班的火箭弹袭击,吉尔基和担任他翻译的塔马纳不幸身亡。

阿富汗总统加尼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谴责这次袭击是“懦夫般的”行为。他形容吉尔基和塔马纳是“奋战在前线报道真相”的记者。

美国驻喀布尔大使馆、北约盟军地面司令部司令尼科尔森将军与美国国务卿克里一道对死者表示了同情和哀悼。克里在一份声明中形容这两人是“勇敢无畏的记者”。

吉尔基、塔马纳以及两名阿富汗士兵在乘车途中被杀。当局表示他们乘坐的车辆遭遇塔利班连续火力的袭击,事发地点就在赫尔曼德省马尔贾镇一处军事基地外。这个城镇以及周边的农业区被认为是塔利班的据点,以及阿富汗主要的罂粟产区。

现年50岁的吉尔基此行是受到总部设在美国的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的委派前往阿富汗。他是一名获奖的摄影师和视频编缉。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形容他是在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之后首批没有护送就进入阿富汗的记者之一。

活动人士呼吁美中战略经济对话广泛讨论人权

山东最高法院前的中国国旗,2013年10月24日(资料图)。活动人士呼吁美国官员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上更多关注人权议题山东最高法院前的中国国旗,2013年10月24日(资料图)。活动人士呼吁美国官员在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上更多关注人权议题
中美两国每年都会举办广泛的高级别对话,话题内容从南中国海或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到投资壁垒无所不包。

美国官员已经表示对话就像是给两国关系注入了稳定剂,帮助美中发展更为广阔的两国关系

但是人权组织和活动人士认为,在这个一年一度的高级别会议上,人权议题可以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需要更具体

就在今年的会议召开前夕, 无国界记者组织以及另外九个人权组织联名致函美国国务卿克里和财长雅各布·卢,呼吁他们在这个议题上采取行动。

信函指出,美国已经努力应对信中所称的自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有明确记录的人权和法治状况的恶化。中国3月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被批评人权纪录恶化。

这些组织敦促美国官员在美中会议期间不仅要对具体事件表示关切,(可能的话)还应像奥巴马总统最近在访问越南时所做的那样,在会谈期间会见人权捍卫者和公民社会代表。

人权组织指出,近几年来,由于担心人权问题会令北京方面感到不满,美国官员对中国具体的人权问题提出关切的次数没有以往多了。但是他们表示,这类讨论会有很大作用,有助于改善个人受到的对待和他们被监禁时的境况。

 “一个中国”政策

“公民力量”团体的发起人兼主席杨建利表示,在中美关系中,人权长久以来都是一个被单独区分出来的话题,但现在需要的是用一个综合的方法来应对这一问题,也就是“一个中国”政策。

杨建利说:“我们不能让人权问题和贸易问题相互竞争。任何与中国的接触都必须要考虑到人权问题。”

中美两国的经贸联系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今年两国预计将签署12项协议并达成135项成果。但与此同时,中国的人权状况在持续恶化。

在中美两国代表周一开始举行会晤之后,美国国务卿克里顺便提到了人权问题,但没有当众提及任何具体事例。

克里说:“毫无疑问,能够精神百倍地、真诚地并且建设性地通过这次会谈商讨如何解决双方分歧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无论这些分歧是关于人权、海洋安全、公平贸易,或是网络或政府透明的问题”。
《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管理法》被提及

美国财长雅各布·卢对中国最近通过了收紧限制外国非政府组织的法案表示了担忧。他指出中国见证了在开放市场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后所获得的益处。

雅各布·卢说:“在这场成功的整合中,各部分都是有帮助的,包括非政府组织。NGO对加强我们的双边关系起到了作用,并使新形势的合作成为可能。”他补充说,中国新的NGO法案“给外国NGO制造不受欢迎的环境会削弱这个基础”。

国际特赦组织香港办公室研究员倪伟平(William Nee)说,《境外NGO管理法》之所以令人担忧,不仅是因为这个法案授权公安机关来管理外国组织,同时也在于它对中国国内NGO的冲击。

倪伟平说,这引发了一些问题,关于“他们(中国NGO)获取经费的能力,以及他们是否会因为与外国NGO有合作关系就自动成为了被怀疑的对象”。

人权组织已经呼吁中国彻底废弃这个法案,或至少修正它,他们表示,该法案违背了国际准则。

中国希望人权问题少说为佳

但是,中国似乎对讨论人权问题越来越敏感。就在上个星期,中国外交部长痛斥了一名提到人权问题的加拿大记者,由此引发国际风波。

在中国国内的社交媒体上,网友普遍嘲弄王毅有关中国人最适合谈论中国人权状况的言论,许多人指出,现实是,那些谈人权的人最后都进了监狱,或者有更惨的境遇。

共产党支持的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环球时报》星期一发表题为《中美战略对话,美国人应听到什么》的社评说:“如果说过去美国提人权,普通中国人还有兴趣听一听的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此感到厌倦,我们相信‘人权’在绝大多数时候就是美对华博弈的一个工具。”

由于中国内部从来没有在这类政治问题上进行过独立的民意调查,不清楚这篇社评是如何衡量中国公众对这个问题的情感的。

可生成叶绿素的动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可生成叶绿素的动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Photosynthetic Sea Slug

Photosynthetic Sea Slug 2

(网路图片)

据《生活科学》报导,一项研究发现,通体碧绿的海蛞蝓(sea slug)似乎是动物与植物的混合体——这是科学家发现的第一种可生成植物色素叶绿素的动物。

海蛞蝓看上去从其吃掉的藻类身上获取了令这种技能成真的基因。利用“窃来”的基因,它们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利用这一过程将阳光转化为能量。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生物学家西德尼-皮尔斯(Sidney Pierce)说:“这种海蛞蝓可以在不吃东西的情况下,生成含有能量的分子。”

皮尔斯20年来一直在研究这种正式名称为“Elysia chlorotica”的独特生物。他於1月7日在西雅图召开的综合与比较生物学学会的年会上公布了自己的最新研究发现。《科学新闻》杂志最早对这项研究做了报导。皮尔斯在接受生活科学网站采访时说:“这是我们首次发现多细胞动物可以产生叶绿素的案例。”

通体碧绿的海蛞蝓生活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加拿大的盐硷滩。除了生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基因外,它们还“窃取”了称为叶绿体的细胞器,利用其实施光合作用。同植物一样,海蛞蝓的叶绿体借助叶绿素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因此就没了通过吃食物以获取能量的必要。皮尔斯说:“我们收集了一些海蛞蝓,在水族馆养了几个月。只要我们能一天12小时让阳光照射进来,它们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也能存活。”

研究人员采用放射性示踪剂以确保海蛞蝓确实是通过自身力量生成叶绿素,而不是从藻类身上窃取的这种现成的色素。事实上,海蛞蝓几乎完美地吸收了这种遗传物质,将其遗传给下一代。这些海蛞蝓的後代同样可以生成自己的叶绿素,不过,在吃掉足够的藻类以获取必要的叶绿体之前,它们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叶绿体是海蛞蝓凭藉自身力量所不能生成的。海蛞蝓这一成就堪称壮举,科学家迄今尚不清楚这种动物是如何盗用所需要的基因的。皮尔斯说:“一个物种的DNA进入另一个物种体内肯定是有可能的,这些海蛞蝓就是典型例证。但具体机制尚不得而知。”

(来自:奥秘网)

中国在质疑声中谨慎推行外资投资改革

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和国务卿克里,中国主席习近平、国务委员刘延东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八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2016年6月6日)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和国务卿克里,中国主席习近平、国务委员刘延东和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第八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2016年6月6日)

预计中国很快将会减少那些被禁止接受外商投资的行业领域的数量。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本周一表示,中国下周将会提交新的“负面清单”,但是有多少领域会被开放尚未确定。

这一议题是本周在北京举行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中高层官员所关注的焦点。美国敦促中国削减仅向本国企业开放的投资领域的数额。

新的最后期限

中国没能在去年三月这个其自定的期限前提交清单。这让美方参与者感到失望,他们认为这样的延期会影响两国之间更广泛的贸易投资条约谈判。而在去年九月,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就此达成了共识。

包括李克强总理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这份“负面清单”只会对一些敏感行业保留限制。但分析人士表示,中国近期的经济增长放缓可能会导致当局尽可能地延迟放松对本国企业的保护。

凯投宏观的中国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利查德告诉美国之音,“这可能是朝着正确方向迈进的一小步。相比政治领域,中国更愿意在经济领域加强合作。但是贸易和投资议题也被用作整个谈判过程中讨价还价的筹码。因此,我们还将要观察其结果如何。”

中国主席在周一双边会谈开幕式上表露出对达成一个强有力的投资协议的期望。他说,“我们要共同努力,争取早日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中美双边投资协议,打造双边经贸合作的新亮点。”

然而,谈判官员们等待在对话结束之际才宣布清单这一事实,让一些观察者感到悲观。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弗里曼中国研究项目副主任斯考特·肯尼迪说,这 次谈判是美中两国领导人集中讨论两国关系的时机,但让人失望的是中国没能够提前提交清单。这也让人怀疑战略与经济对话对中国领导层的重要性。

杰克·卢的担忧

除了中国严格的投资法规,美国还担心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一些中国企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钢铁等产品。美国财政部长杰克·卢在周一的开幕式上指出,这种行为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

他说,过剩的产能对全球市场产生的影响是扭曲的,有破环性的。实施相关政策,大幅减少包括钢铁和铝等一系列行业的过剩产能,对国际市场的运行和稳定十分重要。

尽管美国从全球经济的立场来看待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有观察者称,中国更看重这些行业在提供就业机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举例来说,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有超过2500万人口在能源领域工作,这个数字比该领域实际所需的人数要多得多。虽然对这些行业的改革能够提高其竞争力,让他们变得更有效率,但中国政府担心这么做会引起高失业率以及社会动荡等问题。

美国企业对中国向外商投资加大开放的承诺持怀疑态度。过去的经验显示,当地政府通常会推迟实行新政策,或是在中央政府宣布改革之后仍通过制造行政瓶颈来推迟开放。

经济学家埃文斯-普利查德表示,越来越多人对中国加大吸收外资投资的意愿产生怀疑。上海自由贸易区承诺要在更广范围的新领域内接受外资,但外国企业抱怨他们并没有得到平等的市场准入权。

中国可能会考虑放松其在制药业,酒店业和其他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的服务行业的投资管控。但是他说,中国还会继续限制外资进入电子通讯业,重工业以及传统产业。

中国对技术的渴求

与此同时,中国觉得有必要吸引更多投资和新技术来升级其工业部门领域,并提高其出口产品的质量。中国政府也致力于通过鼓励全面研发新技术来创造一个“创新型社会”。尽管中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快,但其研发领域相对薄弱,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对外国技术的进口或者模仿。

分析人士指出,只有扩大对外资投资的开放,才能引进更多外国技术,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开始谨慎地向外资投资开放一些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