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星際重生》砸66億毀地球 雷神弟拉Angelababy救人類

連恩漢斯沃在《ID4星際重生》英勇對抗外星人。

科幻片《ID4星際重生》(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描述外星人時隔20年再次襲擊地球,這回帶來更強大的武器攻佔世界,「雷神弟」連恩漢斯沃(Liam Hemsworth)開戰鬥機迎擊,與中國女星Angelababy(Baby)聯手對抗外星大軍。片中外星人攻勢猛烈,地球幾乎夷為平地。

Angelababy

本片是90年代電影《ID4星際終結者》續集,劇情描述1996年後,人類學會使用外星人殘留的科技防衛地球,但外星人趁機穿越蟲洞突襲,巨型太空軍艦降落在大西洋上,靠「重力反轉」摧毀歐亞大陸,各大城市灰飛煙滅,頓成人間煉獄。

职涯发展的大忌:躲在茶水间和楼梯间,抱怨丶讨拍丶取暖

Image

共同「讨伐」公司的不是,真的好吗?
有共同的敌人,是促进大家团结丶巩固感情的最大力量,这也正是所谓的「同仇敌忾」。一群同是天涯沦落人,最容易聚在一起,共同讨伐公司的不是。

大家聚在一起,情绪得到发泄,怨气有了出口,彼此互相打气本不是坏事,因为老板本来就不是完美的,真正有能力的老板还不多见;公司的决策也不总是对的,正确的比例向来就不高;主管大材小用丶错把人才当奴才的情况,从来也不曾少见过。

但事情坏就坏在,大家这一谈就上瘾了。把发泄当正事,只批评别人不检讨自己,情绪发泄完了,却更难面对现实,就只好更常的聚在一起,更用力的抱怨,没把时间花在工作上,却拿去搞失踪丶打混摸鱼。结果就是情况每下愈况,表现不好的只会更不好丶不受重用的就更不受重用丶被打压的就只好更遭打压了。

本来可以克服的挫折,变成不可改变的失败
常聚在一起的人容易相互影响,爱抱怨的人常聚在一起,就会更爱抱怨;爱指责别人的人常聚在一起,就会更爱指责别人;爱推卸责任的人常聚在一起,就会更爱推卸责任。大家常聚一起,不只是做的事情会愈来愈像,就连讲话的方式丶行为也会愈来愈像,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特定的族群,自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却不知其早已明显到,只要是明眼人,一看便知道。

原本只是挫折多了点丶压力大了点,只要自己多用点心丶多使点力,多练习几次应该就能有所改善,但自从发现这个小圈圈後,就像在寒冬里见到了太阳,骤然间得到了温暖,情绪得以发泄,压力得以释放。大家都在骂公司丶骂主管,就会觉得问题不在自己,责任没那麽大,当找到了认同感後,信心也逐渐的在回升,就发现,这些人才是让自己在公司能够走下去的最大力量,也就逐渐的身陷其中

老板和主管,普遍不认同「小圈圈」文化
企业组织中有小圈圈,本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且几乎无法消除。非正式组织对企业而言未必有害,若能妥善运用,常能发挥更大作用。只是,这类以抱怨丶批评为主的小圈圈,对组织而言通常都是弊大於利丶害处大於益处。最糟糕的是,老板或主管们大多都不认同这种小圈圈,并对之抱持着很负面的态度。

所以,只要有人加入了这个小圈圈後,主管们很容易就会先入为主的,给他们贴上了标签,很容易就会将之想像为只会在背後批评主管丶整天只在抱怨却不愿积极改善自我的人。而老板只要看你跟谁在一起,马上就知道你属於哪种人,新人一但加入了这种圈圈,老板很快就知道你的状况了。

不要浪费生命
公司不是不能批评丶老板不是不能抱怨,适当的发泄,人之常情,但要有所节制,谨慎为之,避免为其所害。且抱怨通常於事无补,批评则伤人伤己,要能改为正面积极的作法,才会是正途

但若真的是公司不好丶老板不行丶主管不佳,则不如趁早离开,没必要整日抱怨,狗吠火车,既然改变不了现况,又何必徒然浪费生命呢?

Kelly Talk:宋紀妍眼妝髮型全換 消滅媽媽臉

宋紀妍為避免有媽味,建議媽咪們可以像她從眼妝和髮型下手。

29 歲的宋紀妍女兒已10個月大,她告訴Kelly自從當媽後就變得很省,很少買自己的東西,就算買也都是買便宜的,不買貴衣服,否則小孩吐奶在衣服上太浪 費,但Kelly好奇她當媽後不多打扮,不怕有「媽味」?她說:「我就是擔心會有媽媽臉出現,妝盡量不畫長眼線,只會一點點內眼線或是乾脆不畫眼線,看起來就會年輕。」

而她的「褪媽味祕招」 除了從妝感上下手,髮型也是一大重點,「我一生完小孩就立刻把頭髮剪短,短髮感覺更年輕。」在服裝上,她因照顧小孩多以方便為主,只穿棉質或是沒有扣子的 衣服,但表示不追求「母女裝」,她笑說:「我比較想出去當姊妹,而且母女裝部分相同還可以,一模一樣還滿好笑的。」

她坦言希望能盡快再生第二胎,一次累完,還希望第二胎能是男生,她說:「女兒一個就夠了,照顧女兒要擔心的事情太多,女孩要花錢的地方也很多,男生比較簡單、好照顧。」

郭飞雄妻子呼吁联合国关注丈夫遭虐案

被广州当局判刑6年的广州人权活动人士郭飞雄(网络图片)被广州当局判刑6年的广州人权活动人士郭飞雄(网络图片)

总部在日内瓦的国际人权服务社(ISHR)报告说,中国维权人士郭飞雄的妻子张青于6月23日通过该组织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递交声明,呼吁该组织关注郭飞雄案,并描述了今年早些时候郭飞雄在狱中健康状况恶化而无法得到适当诊治的情况。

张青在这份声明中说:“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我相信国际社会的关注能够拯救郭飞雄的生命。”她在声明中还表示,过去几年里,中国还有很多像她先生人权遭到冒犯的案件。

另据中国人权(HRIC)网站发布的消息,郭飞雄姐姐杨茂平于2016年4月26日会见郭飞雄,得知其 “ 近一年来断续便血或稀水样血便,到监狱后,间断咽部和口腔出血,4月7日住进了监狱医院,4月19日大出血,行走不稳。”尽管如此,当局不批准他进行相关 的身体检查和治疗。截至今天,因为不能得到适当的医疗诊治,他已经进行了六周的绝食抗议。

与此同时,人权捍卫者(CHRD) 也发表声明,要求中国当局在6月26日 “支持酷刑受害者国际日”之际,停止对异议人士的打压和酷刑,其中特别提到郭飞雄案,表示郭的待遇反应了当局对人权认识的不公待遇和持续虐待。

独立作家郭飞雄(本名杨茂东)在2013年被关押,原因是他支持《南方周末》员工抗争事件,呼吁在中国实行言论自由。此案于2015年底宣判,法官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和“寻衅滋事”罪,判处郭飞雄有期徒刑六年。

目前他已经在狱中绝食六个星期。

薄瑞光:台海两岸保持某种模糊有其作用

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22日接受美国之音VOA卫视独家专访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
美国在台协会主席薄瑞光22日接受美国之音VOA卫视独家专访时,对台湾总统蔡英文上任至今台海两岸官方交流接触中断表示忧心,他呼吁台北与北京持续沟通避免误判。对于蔡英文没有接受北京所坚持的“九二共识”与“一中”原则,薄瑞光说,台海两岸保持某种程度的模糊有其作用,马政府任内亦复如此。

星期三,在华盛顿处理包括蔡英文总统过境事宜和其他美台事务的薄瑞光,在公忙之余接受美国之音VOA卫视独家专访。

在访谈一开始薄瑞光即表明,他知道美国之音的受众比较有兴趣的是台海两岸关系,但他希望这些受众明白,尽管美国与台湾没有正式外交关系,但双方的经贸往来非常密切,在许多议题上也有合作,彼此有许多事要谈,“这些事不一定与中国有关”。

谈到台海两岸关系的敏感话题,薄瑞光对台海两岸目前的零互动表达忧心。

他说,北京决定中止或暂停与台北的交流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因为台海两岸不沟通是之前陈水扁政府最让美国感到紧张的情况,他希望北京能够认识到,双方不沟通任何事都不能解决,他期盼台海两岸能保持开放态度,找到一条道路让彼此持续沟通。

针对蔡英文总统就职演说没有提到北京坚持的“九二共识”及“一中”原则的问题,薄瑞光认为,蔡英文已经往前跨出许多步,现在是双方谨言慎行,对彼此表达善意、展现弹性的时刻。

薄瑞光说:“她已经在言论中展现灵活性,如果你比较她在华盛顿访问时发表的讲话就可以看出,她已经往前跨出许多步。这是一个双方都必须展现灵活性和创意的议题,不只是现在,这对台海两岸一向都非常重要。”

薄瑞光也强调,保持某种程度的模糊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本来就有其作用,即便在马政府时期也是如此。

薄瑞光说:“坦白说,保持某种程度的模糊一向对台海两岸都很重要。在马政府与中国达成的谅解中也有许多模糊存在,那里面也有很多浑浊的部分,不过它非常有用。”

在美台关系方面,薄瑞光指出,他和参加5月20日蔡英文总统就职仪式的美国代表团成员,在就职仪式前一天应邀到蔡英文的私人住宅午餐,双方进行了长 达2个半小时的交流,这是新总统对美国代表团做出的“一个非常好的姿态(very kind gesture)”,象征着美台关系重要性。

薄瑞光提到,这一天也是马英九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天,美国代表团在与马总统会面时感谢他过去8年来对改善美台关系的贡献,并表扬他对促进台海两岸关系稳定做出的努力,美国一向认为台海稳定是为美台改善关系创造更多政治空间的基础。

在30分钟的访谈中,薄瑞光除了畅谈蔡英文总统过境的安排、5月20日出席蔡英文总统就职仪式外,对于美台关系的现况、民进党政府上任后台海情势的 发展、台海两岸对九二共识的分歧、美国对九二共识问题的立场(或不持立场)、美国对台军售、台湾民主化发展、政党轮替、对国民党与民进党的看法等等话题都 表达了他的观点。

自2006年即出任总部在华盛顿的美国在台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理事主席的薄瑞光(Raymond Burghardt),担任主席一职至今时间已超过历任所有主席,他还曾经在1999至2001年担任过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因此与历任台湾总统 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和刚上任的蔡英文都有丰富交手的经验。

在前往台北出任美国在台协会处长一职之前,薄瑞光曾经做过2年美国驻上海总领事,与时任中国海峡交流协会会长的前上海市长汪道涵熟识,与汪道涵的交谊让薄瑞光对北京的对台政策思维有相当程度的理解。

薄瑞光说,正由于他与汪道涵的关系良好,他发现有些美中之间的问题,可以通过与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情谊匪浅的汪道涵来解决。

薄瑞光告诉美国之音,当时只要在美中事务遇到一些难题他就会去找汪道涵谈,然后在汪道涵一句“我去通天”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中国外交部永远都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美最高法院陷僵局,驱逐非法移民得缓行

2016年6月23日,马里兰州移民在华盛顿最高法院外面示威。2016年6月23日,马里兰州移民在华盛顿最高法院外面示威。

美国最高法院星期四出现的僵局对奥巴马总统争取推迟驱逐上百万非法移民的计划来说是一个挫折。

在一个关于全面改革移民法的议案在国会没有获得通过之后,奥巴马试图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制定一个新的移民政策。但是下级法院对此做出了否定的裁决。星期四最高法院对这个案子进行表决,结果是四比四。奥巴马的方案还是无法进一步推动。

奥巴马称这个结果对那些无法走出阴影,为这个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移民来说是“令人心碎的”。不过,奥巴马表示,虽然这一裁决会给生活在美国的守法移民的逗留蒙上阴影,但他们暂时也不用担心自己会被驱逐出境。

奥巴马像过去一样,谴责了参议院的共和党人拒绝考虑他提名联邦上诉法院法官加兰德去填补今年早些时候去世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斯卡利亚。议员们表示,这个空位应当在奥巴马明年一月离任后由下届总统提名填补。

人赃俱获,智破窃美军机中国网(下)

贩售盗版软件的中国网站Crack99,上头有许多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敏感技术,在没有中国政府的配合下,美国检调小组成功诱出负责人李翔,但却遭逢预料之外的变数。美国之音记者黄耀毅专访了侦破此案的前美国联邦检察官大 卫霍尔(David Hall),畅谈此案的来龙去脉。

第一个意外

跟美国联邦的检调小组约好之后,李翔在2011年6月抵达了塞班岛。但一下飞机,就做了出乎检调小组意料之外的事。

霍尔说:“他首先让我们意外的是,打电话来说需要我们去接他,从他的旅馆到我们的旅馆。这看似一件小事,但对于卧底行动来说,其实是件大事,因为探 员原本在房间里等待,隐藏的摄像机跟录音机都已经安装完毕,现在为了探员的个人安全,我们要在他身上安装设备,才让他开车出去接李翔回来。虽然只有一里路,但就流程来说这是个大步骤。然后当然我们还要有特勤车辆跟踪他们,确保他们一直在监视之内。”

另一个意外是,李翔还带了他的岳母,以及5岁的儿子,这让检调小组担忧会增加逮捕行动的复杂程度。

美国联邦探员与李翔会面 (Wiggin and Dana / David Hall)美国联邦探员与李翔会面

知法犯法、人赃俱获

美国讲究法制,身为联邦检察官,霍尔必须要说服联邦法院,李翔是知法犯法。而在这次卧底会面当中,确认了李翔知道自己的确违犯了美国法律。

霍尔说:“他(李翔)告诉卧底探员,他很担心我们探员入境美国本土时会被抓,因为他会携带着李翔给的,装满了从美国国防承包商那里黑来的、侵犯版权的资料。那些是我们本次会面向他订购的东西。他非常关切探员会不会在美国边境被捕,他还教探员如何走私,告诉他,把光碟分散,不要放在同一个行李箱,如果 你跟其他人一起走,让这个人带两片,让另外一个人带两片,因为海关看到一两片不会特别注意,但如果看到很多,就会起疑。这告诉了我,他完全知道这是违法 的。”

拥有了双方多次的通联记录、电邮以及Skype 视讯记录,并且没收了李翔所携带的、装有盗版软件的光碟,检调小组逮捕了李翔。

第二个意外

李翔遭到逮捕之后,被送到特拉华州的联邦法院审理。逮捕过程当中,有会中文的联邦探员,让李翔知道他自己的法律权利。逮捕当时李翔坦承认罪,但移送法办之后他却翻脸不认。

霍尔说:“逮捕行动是在2011年6月,一开始李翔本来是要认罪,并且配合调查,所以我们与他会面许多次,讨论认罪协商等事宜。一开始他说会认罪, 所以我们跟法官定了听审日期,但是到了听审庭上,他却拒绝认罪,而且还开除他的律师。原本指派给他的律师是一个联邦辩护律师,是个很有经验,也很有能力的 律师。但这个律师在听审之后立刻被开除,改聘了一个私人律师。当然,我们也很好奇雇用私人律师的钱是从哪来的。”

换律师之后,李翔改口不认罪,并且说要上庭审判,并且发出了审前动议。整个2012年,检调小组都在跟李翔进行法律诉讼程序。但是在法官定下 2013年3月为正式开庭审理日期之后,李翔跟律师发现可能面临高达14年的刑期,又忽然改口认罪,遭判刑12年,目前尚在美国监狱当中服刑。

中国政府的角色存疑

Crack99上面的软件涉及美国国家安全,但李翔的背景又扑朔迷离,检调小组担忧中国政府可能干涉逮捕行动,但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官方却鸦雀无声。

由于中国官方的沉默,对于李翔的真实身分,霍尔认为还有另外更叫人忧虑的可能性,他说:“一个叫我担心的理论是,李翔是在中国政府里头窃取机密的中 国政府员工。换句话说,中国政府早就已经黑掉这些软件,然后李翔本人,或是他的亲戚如姊夫之类的,在中国政府做事,透过后门窃取了这些软件出来卖。”

事隔两年,大维霍尔将他检察官生涯最后一个案件,也是他侦办过的唯一一起中国网络犯罪案,写成一本书“Crack 99”。他强调,李翔只是冰山一角,美国必须正视这样的网络威胁。

亚洲百万富豪世界最富

在劳斯莱斯 Concours d'Elegance在华业务十周年的活动上,参观者欣赏劳斯莱斯古董车。(2013年6月28日)在劳斯莱斯 Concours d’Elegance在华业务十周年的活动上,参观者欣赏劳斯莱斯古董车。(2013年6月28日)

亚洲身家百万的富豪比包括北美和欧洲在内的世界其它地区的百万富豪更为富有。这是凯捷咨询公司(Capgemini)一份报告得出的结论。

根据这份报告,亚洲百万富豪的财富2015年价值17.4万亿美元,比2006年的8.4万亿美元翻了一番还多。在北美,百万富豪的财富在同一时期从11.2万亿美元增加到了16.6亿美元。

亚洲百万富豪的人数一年增加了9.4%。报告说,2015年亚洲有510万百万富豪,其中多数,也就是270万人来自日本,另外100万人来自中国。相比之下,美国有450万名百万富豪。

报告发现,亚洲百万富豪2015年财富增加了将近10%,相比之下,美国和加拿大百万富豪只增加了略超过2%的财富。

报告说,拉美百万富豪的境遇最差,财富减少了3.7%,这是由巴西股市的动荡造成的。与此同时,欧洲百万富豪的资产上升了4.8%。

亚洲百万富豪的资产大多集中在金融服务、技术和健保领域。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凯捷咨询公司全球金融服务市场情报负责人比尔·萨利文的话说,“这是更具有创业性的财富来源。”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说,去年百万富豪的全球价值达60万亿,比30年前蹿升了400%。凯捷咨询说,到2025年,他们的财富可能多达100万亿美元。

美汽车质量排行榜出炉 韩国起亚意外夺冠

美国权威汽车评级机构J.D.Power周三(22日)公布的年度汽车质量调查结果显示,韩国起亚(Kia)汽车公司夺得排行榜冠军,成为调查开始27年以来首个夺得冠军的非豪华汽车品牌。

J.D.Power的评比标准是对80000名车主进行调查,统计车主们在购买新车后90天内遇到的汽车问题数量。结果显示,这是自2006年以来,非豪华汽车品牌出现质量问题首次少于豪车车品牌。

J.D.Power调查的评分标准是消费者购买新车3个月内遇到的问题的数量。

起亚汽车在33个汽车品牌名列第一,去年位居第二;德国大众汽车旗下保时捷排名第二,去年却是第一。第三至第七位依次是韩国现代汽车、日本丰田汽车、德国宝马汽车和美国通用汽车最大品牌雪佛兰。

在33个品牌排名中,21个品牌在过去一年都有所改善。

这项调查还显示,美国汽车品牌的整体质量得分30年来第二次高于非本土品牌。

在排行榜中表现最差的包括德国戴姆勒的Smart迷你车,其次是意大利菲亚特和吉利集团旗下沃尔沃。

总体而言,非高端品牌出现的质量问题自2006年以来首次少于高端品牌。大约一半的车主表示,车辆的可靠性仍然是他们在购买新车时考虑的首要问题。

美国起亚席营运官斯普拉格(Michael Spragu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整个行业中,起亚汽车新车质量排名第一,是起亚长达十年专注于(汽车)工艺和不断改进的结果,也反映出客户的心声,这是一种最终的肯定。

船到桥头自然直!减轻脑的压力

船到桥头自然直!减轻脑的压力

Brainstorming

「脑的成长多少需要一点压力。」听到这句话,你可能会大吃一惊。似乎很多人都主观地以为「压力不是百分之百对身体有坏处吗?」其实,些许压力对大脑来说,反而是受欢迎的。压力会让脑分泌一种神经物质,叫做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是刺激交感神经的荷尔蒙,与多巴胺同样具有激发我们上进心的功能。以车子来说,就是踩油门的状态。身体中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能提高身体状态到心脏丶肌肉丶脑部等全力运作的状态。「我要冲了」的情绪带动动力的高张,因此脑也受到刺激。

总之,压力并不是只有坏的一面,藉由压力能提升全身上下的功能。在上司嘶喊激励下,全力冲刺拉高业绩的业务员,就是善加活用压力特性的好例子。然而,压力过度激烈而无法好好运用,或是压力持续太久时,自然会造成伤害。即使是汽车,若是嫌它速度不够,而一直踩紧油门的话,刚开始的加速奔驰也许能令你满意,但渐渐就会发生後继无力的现象。引擎不断消耗,汽油燃烧太过剧烈,最後也可能造成故障。而我们的身体可不能任由故障发生,在出现问题之前,就必须阻止压力过度累积。我们不可能永远全力快跑下去,不管是脑还是身体都是如此。把压力活用在脑部成长的第一步,就从「有压力是理所当然」这种想法开始。

我们活在世上就不可能不受到压力。即使外表上看来没压力的人,一定也同样背负着压力,只不过是否把它当成压力,就随人来决定了。不需神经质地去追求「没有压力的生活」,只要把压力当成理所当然,抱着与压力共存的意识就行了。与压力一同共存的生活中,若还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最好的方法还是把它散发掉。但如果能用正面积极的想法去面对,就能把压力转换为促进脑成长的好夥伴。将压力活用於脑部成长的关键字是「经验」。换言之,靠着经验的累积来轻减压力,脑部就会进化。

想想职棒选手遇到的境况。在紧要关头轮到自己上场打击时,那股压力会转换成机会,还是成为阻力,每个选手的抉择都不一样。若是将它感受为阻力,就可能出现要命的失误或是被三振出局。以前我非常害怕在人前说话,但是随着在医学院开课,在演讲会场上面对群众说话的次数增加,我反而对面向众人说话乐在其中。当然多少会有点紧张,可是我渐渐懂得去享受这少许的紧张。

把压力视为机会,而不把它当成阻力,这种思想的转变除了依靠经验的累积,别无他法。不管再怎麽紧张,在打击位置上多站几次,自然会增加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值。有好有坏的经验累积中,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的时间会渐渐缩短。毕竟若是只在打击席站两次,失败一次就等於二分之一的机率,感觉沉重无比。但是站上打击席五百次中失败一次,机率就只剩下五百分之一,自然能淡然处之,并且觉得「这种失败在所难免啦。」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在猴子实验上得到印证。准备两只水槽,一只放入猴子,一只让人进入。接下来,同时在两只水槽里放水。人因为预先知道「这只是实验」,所以显示不出有什麽压力的变化。毕竟一开始他就知道,这又不是将沉的船,不必担心自己会没命。但是在对实验不明所以的猴子身上,显示出非常强烈的压力。它可能感受到溺死的危机吧,强大的压力甚至可能造成胃溃疡。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面对危机的状态时,抱持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希望,就能减轻脑的压力。多次的经验应该具有去除脑中压力的效果。在现在这个压力充斥的时代,环境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然而身在其中的人该如何与压力和平共处,该如何把它与脑部成长连结起来,才是现今最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