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虑制定清真食品国家标准

北京─在中文里,人们用“清真”一词来形容符合伊斯兰教规的食品。这个词高挂在中国各地许多餐厅的招牌上,标志着从业者依据伊斯兰律法制作食物的承诺,包括禁用猪肉与酒精。

不过在中国逾2300万的穆斯林人口中,有些人对于商家惯常地违反这些规范感到忧心,像是贩卖掺入猪油的甜点或把猪肉伪装成牛肉等等。

就在政界要人为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齐聚北京时,官员再次于这个政府咨询团体里提出为清真食品制定国家标准的想法,而中国政府自2002年以来也一直在考虑这个提议。

马国权是来自中国西北的宁夏自治区的政协代表,这个地区住着为数众多的穆斯林族群。他表示,尊重少数民族传统与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很重要的。

根据官营媒体《宁夏日报》的报导,马国权在上周的会议中表示:“清真食品管理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宁夏和上海等许多地方政府都已制订了清真食品生产条例。伊斯兰律法禁用猪肉和酒精,也规定了动物在食用前该如何宰杀。然而在某些省份,这些规定只是松散地得到执行,让当地居民很恼火。

去年在中国腹地的古都西安,就曾有穆斯林居民上街抗议清真餐厅贩卖酒精饮料。在西部青海省的西宁市,去年也曾因为居民在某清真面包店的的送货卡车里发现猪肉产品而引发骚乱。

在清真产品市场于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国商人也在寻找分一杯羹的路径。一些分析人士预测,在未来数年,全球清真食品的市场规模可达1.6万亿美元(约合10.4万亿人民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许多主要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寻求建立伙伴关系时,曾提倡用“一带一路”这个计划来恢复丝绸之路这条贸易路线。

不过中国国内的清真食品商在把产品销往国外的时候,要面对许多阻碍,其中包括了外界认为中国食品不安全或是不遵循伊斯兰律法制作的看法。

伊斯兰宗教领袖表示,建立全国标准能帮助中国提升国家在海外的形象。

“食品安全在中国向来是个严重的问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穆可发周四在电话访谈中表示。该协会致力于提倡推广执政的共产党的民族与宗教政策。“有了国家级规范,政府就可以更有效管理清真食品工业、表现出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尊重。”

英媒:令完成威胁中美关系·“假分手”凸显贫富差距

中国政府威胁称,若美国不同意遣返令完成,中美间的司法合作将被终止

周一(3月14日),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独家报道将令完成事件重新带入人们的视线。

这篇报道引述了解中美引渡谈判进展的人士说,中国政府威胁美国联邦检察官称,若美国不同意遣返令完成,中美间的司法合作将被终止。

令完成是前中国高官令计划的弟弟。此前,中国政府承认令完成已经逃往美国。《金融时报》引述知情人士的话说,本月初,中国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局长廖进荣前往美国,商讨遣返令完成事宜。

目前,中美两国并没有签署相关的引渡条约,两国本着一案一议的原则处理类似案件。但美国在引渡前,得经过相应的司法批准。

中国方面对美国说,令完成涉嫌参与了至少三起腐败案,并且参与高达10亿美元的洗钱活动。

不过,这些指控遭到美国方面的怀疑。《金融时报》说,他们怀疑,中方所说的三个案子中的两起,不足以让美国引渡令完成。不过,美国方面仍在对其牵涉一家美国上市公司的指控进行调查。

《金融时报》还提到,中方指出的三起腐败案包括:令完成投资中国的乐视网(但乐视否认其成为腐败调查的对象)、涉嫌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助理张育军案,以及上述提及的一家美国上市公司案。

新年期间,中国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上海女抱怨江西男友家穷”的事情最终被证明是“假新闻”。这件事情虽然过去已久,但一直让观察人士思考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周一,《独立报》刊出的评论文章引用北京清华大学吴强教授的话说,这起事件显示出中国三十多年来的工业化进程并没有让所有的普通人受惠,尤其是那些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

“一张农村晚餐桌的照片蕴含着许多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涵义,”他说,中国的农村和城市差距问题必须得解决,“(而)只有当人们有平等权利了,我们才能弥补城市与农村的鸿沟。”

观察:双鸭山矿工讨薪示威的背后是什么?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3月6日在人大代表团开放日
陆昊3月6日称没有少发矿工工资,是双鸭山矿工集体讨薪的原因。

周一(14日),中国媒体刊登了双鸭山市政府在周六(12日)夜间23点举行的紧急会议公文,将该市矿工上周的讨薪抗议定性为“群体上访”,“是在理性、温和的范围内进行的,没有发生过激行为。”

不过,该市政府同时也警告“广大职工、广大市民不要信谣传谣,不要传播消极负面信息”并要求有关单位做好“各项稳控工作。”

“堵塞铁路、破坏生产、串联、挑事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一旦发生,坚决打击,力保全市生产生活秩序不受影响。”

该通告还表示,政府将“把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作为当前头等大事,采取强有力措施,维护全市人民珍视的和谐稳定大局。”

合理诉求

在中国两会期间引起内外高度关注的国企龙煤集团双鸭山矿工人讨薪行动,似乎得以暂时平息。

官方承认目前仍拖欠职工工资、税收和企业应上缴的各类保险,不少职工生活遇到困难。官方也承诺将采取措施筹措资金,尽力及时发放职工工资。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一方面借媒体平台公开认错,另一方面在北京主持召开龙煤集团脱困发展工作专题会议。

黑龙江省政府在专题会议后发表公告,称“尊重职工合理诉求,减少误解,增强共识,形成企业、职工和政府的工作合力,打好改革生存攻坚战”。

这一公告还表示要深刻吸取掌握、报告情况信息不准确的教训,同时警告“再次发生重要信息报告不真实的情况要严肃处理。”

观察:黑龙江国企煤矿欠薪省长为何不知情? 黑龙江煤矿工人讨薪 省长陆昊出面“灭火”

冰山一角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周一(14日)刊登文章称,中国的劳资纠纷正在大幅增加。该文引述以香港为基地的“中国劳工通讯”组织的统计数据称,2011年,中国工人罢工总数为185起,但2015年,罢工数增加到2944起。

文章认为,即便将现在报道和数据统计更为便捷这一导致数据大增的原因考虑在内,劳资纠纷引发抗议的频繁程度仍然令人震惊。

周一的英国《金融时报》也刊登评论认为,黑龙江矿工集体抗议矛盾背后是产能过剩问题。

该文章分析认为,中国当局不允许亏损的国有公司破产,部分原因可能是担心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上世纪90年代末期企业重组期间引发的动荡局面曾使东北老工业区瘫痪。

今年2月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透露,化解过剩产能,预计将要安置分流180万职工,其中煤炭系统下岗职工人数约130万,钢铁系统约50万。

为此,中国中央财政将拿出1000个亿的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职工的安置。中国两会期间,官员也一再强调不会出现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

然而,随着中国去产能政策的落地,行业的低迷已开始影响民众生活。

工资发放延期、拖欠社保等问题时有发生,而双鸭山矿工讨薪,可能仅仅是这些问题的冰山一角。

汇率管制的代价: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地位下降

 

人民币作为跨境交易结算货币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贸易公司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中国政府不愿放松对人民币的管制。

考虑到官僚主义问题以及可投资的人民币计价资产匮乏,非中资公司不愿在与中方合作伙伴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中资外贸公司称,中国政府近期大手笔干预市场的行为进一步降低了外国人对人民币的兴趣。

根据渣打(Standard Chartered)自2010年底以来编制的一项指数显示,去年人民币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受欢迎程度下降了0.2%,这是该指数首次出现年度下降,但今年 1月该指数又小幅上升。去年10月份,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结算总额的比重降至21%,今年1月份回升至30%,但仍低于去年8月份创下的 37%的高点。

宁波联合集团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Ningbo United Group Import & Export Co.)的财务负责人周麟称,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较大,而且政府的政策意向不明朗,该公司客户使用人民币的兴趣并不大。宁波联合集团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出口钢铁产品和服装,进口煤炭和木材。

周麟预计,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需求只会进一步下降。

他的公司现在只有5%的对外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其中大部分是与在日本和韩国运营的中国公司的贸易,而剩下的贸易仍主要以美元和欧元结算。

这似乎是一种广泛的趋势。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系统(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简称SWIFT)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所占的比重不到3%,远低于美元45%的比重。

在2009年7月中国首次允许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时,人们曾预测人民币最终可能挑战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即便如此,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始终会是一个长期过程。

据汇丰(HSBC)的估计,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境外人民币日均交易额为220亿-400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市场5.3万亿美元的日均交易额中仍仅占很小一部分。

分析人士称,今年,随着资金持续大规模流出中国(尽管2月份流出速度较过去几个月放缓),中国政府的政策重心已转向稳定人民币汇率。上周五,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触及去年12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在今年头几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曾下跌了1.5%。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身会是波浪型前进的。

周小川在接受某杂志采访时称,如果观察到投机成为外汇市场中的主要矛盾,就重点应对投机。他还说,等市场逐渐回到相对稳定状态,人民币国际化还会继续前进。

在2009年之前,人民币交易完全限于境内市场;目前中国央行仍会为境内外汇市场每日设定一个中间价,人民币可以在中间价上下的窄幅区间内波动。在中国政府开始允许人民币在境外使用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起来,主要集中在香港。

然而,今年1月份离岸人民币汇率迅速下跌,交易员押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对此,中国央行要求国有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买入人民币,这推动当地人民币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在1月12日一度飙升至66.8%。

近几周来离岸人民币汇率出现反弹,跟随了境内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升势。但中国政府的干预留下了阴影。

43岁的商人Howard Wang在南京经营一家贸易公司。他说,政府扼杀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做法以及其在传递政策意图方面所释放的令人困惑的信号,肯定无助于恢复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

Wang的公司向巴西出售服装和牙刷,并从那里进口牛肉和大豆。他表示,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客户都没有足够动力去使用人民币。

他还称,他没有耐心去完成中国监管机构所要求的书面工作,巴西人也不知道在圣保罗用人民币来做什么。

海外公司向中国出售商品所获得的人民币除了作为存款外几乎没有可投资之处。虽然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头几年(当时人民币通常呈现升势)持有人民币存款曾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做法,但现在这么做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许多人预计人民币将走低。

点心债等人民币计价债券市场一直发展缓慢,这些债券主要在香港、新加坡和伦敦进行交易。据Dealogic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人民币计价债券发行规模下降47%,2014年发行规模曾达到334亿美元。

另外,企业已不太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来讨好政府。

德国一家大型企业中国子公司的首席财务长称,几年前人民币结算项目刚刚启动时,正值人民币升值,他们要求香港的客户用人民币进行支付,部分原因是为了取悦中国政府。

然而,鉴于人民币自去年年底开始贬值,她表示现在更渴望转回使用美元结算。

观察:台湾认同变化与520后的两岸关系

蔡英文或民进党政府若无法对两岸议题作出妥善回应,将影响台海两岸关系。

台湾《联合报》于3月14日发布一份民调,内容为调查台湾人的国族认同相关问题,其中自认为台湾人的民众高达七成三。

七成三的“台湾人”

调查二十年来民众对国族认同的意向变化,结果发现,自认是台湾人的民众比率,由二十年前的44%、十年前的55%、激增为本次的73%,创历史新高。自认是 中国人的比例,则由二十年前的31%,降至本次的11%,也是历年来调查结果的新低。此外,本次调查中也有一成的人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百分之 一认为台湾人就是中国人。

维持现状仍为主流

而对台湾前途的看法,占四成六的“永远维持现状”仍是目前最多人支持的选项,但与去年的五成五、同时也是历年调查最高的数字相较,减少近一成。

反倒是支持“尽快独立”(急独)与“先维持现状再独立”(渐独)的民众,前者由16%增长至19%,后者则由12%上升至17%,两者总和共增加八个百分点,同时呈现明显成长。

另一方面,“先维持现状再统一”(渐统)及“尽快统一”(急统)与去年相比,皆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分别为18%及14%。另有百分之六的民众无意见。

年轻族群倾独

若从年龄层分布来看,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或以上共五个族群中,国族认同为台湾人的比例皆为最高。

但在台湾前途方面,后四个世代中“永远维持现状”选项皆有四成五以上的支持率,唯20-29岁年轻族群「永远维持现状」(30%)只比“尽快独立”(29%)高了一个百分点,“先维持现状再独立”也占25%。与其他世代相比,支持急统或渐统的比例皆为最高。

中华民国与台湾

“台湾人”的国籍认同愈来愈趋于台湾本位早已不是新闻,但观察一些网友对此民调的看法,也可发现“若多设计一个『中华民国人』的选项”,调查结果便可能因此改变的有趣看法。

事实上,在台湾一月大选的选前最后一夜,台裔韩国艺人周子瑜因国籍问题引发两岸争议所拍摄的道歉影片便引起轩然大波,带动许多“中华民国V.S.台湾”的讨论攻防。

有些政治观察家甚至认为,周子瑜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而非台湾人,让不少原先坚守“维持现状”的台湾人体认到“一中各表”的矛盾,或正视“中华民国”政权在台湾的正当性,间接催出民进党总统当选人蔡英文的部分票数。

此外,随着两个月后蔡英文将带领民进党政府上台,两岸关系将如何变化,也一直是众所瞩目的敏感议题。

受期待的台湾新政府

自蔡英文当选以来,北京政府不断强调坚持以“九二共识”为基础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并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

日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抛出“九二共识”议题,不少人认为是在力促蔡英文于“维持现状”的主张上,对统独立场做出更具体的表态,甚至能主动谈论两岸是否同属一中。而蔡英文于五月二十日上任时发表的总统就职演说,其内容将会如何处理两岸关系,更受外界注目。

不只台湾民众或中国政府关心蔡英文的两岸政策,于此同时,中国媒体也积极掌握从选举结束至今,民进党或蔡英文“未来政府”的动向。《中国台湾网》便于近日发表数篇评论,评析蔡英文或民进党政府若无法对两岸议题作出妥善回应,对台海关系可能造成的影响。

不应低估中国统一决心

其中,数篇文章不约而同提到,台湾倾独人士若低估中国对九二共识及“两岸同属一中”的坚持,是不智之举;而认为“中国对台湾已经没有办法了”,不仅过于乐观,也昧于现实。

这些评论,都挟带一则强而有力的讯息,那就是不论“文统”或“武统”,北京当局从未放弃要统一台湾。民进党政府若轻忽这项决心与力量,轻则回到陈水扁政府时期台海的紧张氛围,重则可能致使两岸和平发展的希望破灭。

即使在台湾内部,有强大的国籍认同民意基础扎根,但“维持现状”毕竟还是多数人的期望,未来的民进党政府将如何处理两岸关系、又会如何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作出符合新民意趋势的调整,新政府上台后,势必将于两岸互动的历史上写下新的一笔。

史丹佛教授:把「但是」换成「而且」 、 把「必须」换成「想要」

史丹佛教授:把「但是」换成「而且」 、 把「必须」换成「想要」

Tree on Rock

(图源:Pixebay)

我们说话的方式不仅影响到别人对我们的观感,还可能塑造我们的行为。根据史丹佛大学教授罗斯(Bernard Roth)的新书《成就的习惯》(The Achievement Habit),有时只要微微调整一下讲话的用语,就会带来具体的改变,让我们更有能力朝人生的目标前进。

其中最容易做到的有两点,建议您从今天开始就试试看:

1丶把「但是」换成「而且」

也许你想说:「我想去看电影,但是我还有事要做。」罗斯建议你改为:「我想看电影,而且我还有事要做。」

他表示:「当你用『但是』,就等於为自己找出一种并不真的存在的冲突(有时是藉口)。」也就是说,其实你就算去看电影,也还是可以把事情做完,你只是需要找个解决方法。

当你说出「而且」时,你的头脑就会思考如何去处理这句子提到的两件事。也许你可以去看短一点的电影,也许你可以把工作的某部分交给别人。

2丶把「必须」换成「想要」

罗斯建议大家做做练习,下次你在心里说:「我必须…」的时候,把它换成「我想要…」。

这个练习很有效,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我们这辈子所做的事情,即使是不愉快的,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

罗斯举了一个学生做例子。这个学生很讨厌数学,但是数学课又是必修,於是他说他「必须」修数学。但是做了这个练习之後有一天,他忽然了解到,其实是他「想要」修数学课,因为修完必修课带来的好处,绝对值得他忍受坐在讨厌的课堂上的感觉。

罗斯在60年代是矽谷的机械工程师,当时有许多同业都在惠普等大企业工作,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创业。他观察到,大部分人都是嘴巴说说,啥事也没成,後来罗斯到史丹佛大学教书,就开了一门课,修课学生必须实现一个跟自己生命有关的计画,例如写出一本烹饪书丶做出一个机器人丶跑马拉松……。选修这门课唯一的条件是,这个计画必须非常贴近个人的生命。

这门课他一教就是四十年,现在罗斯把他的经验和学生的故事透过新书跟大家分享,他希望能够激励读者用更坦诚丶更开放的心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同时他也教读者如何运用设计上常用来解决难题的通则,即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来掌控人生:「当你运用这个策略,你就会开始挑战自己惯有的思考模式,看到事情真正的本质,最後你会体会到:问题不见得不能解决,你拥有的掌控权比你原先以为的多得多。」

(来自:远见杂志  作者 / 黄维玲)

來一盤繽紛 春季眼彩拼色數

愛黛兒出席葛萊美獎選用蘭蔻4月將在台上市的16色限量眼彩盤。

眼影種類繁多,從單色到5色的單品應有盡有,但就像女人的衣櫃永遠少一件衣服,對許多人來說眼影也總是少了這麼一個顏色,主打各色皆有的多色眼彩盤也應運而生,替春天的眼妝帶來更多繽紛氣息。

歌劇魅影18色眼影限定版。

27歲的英國美聲天后愛黛兒(Adele)日前出席第58屆葛萊美獎頒獎典禮,就使用蘭蔻(Lancome)4月將在台灣上市的16色限量眼彩盤摩登巴黎版,16色選以花都巴黎為靈感,包含多種大地色系和粉、紫色調,愛黛兒即透過大地色系,描繪出深邃雙眼。

巴黎萊雅(L’Oreal Paris)全新經典奢華10色眼影盤主打粉、棕裸色系,極細粉質可同時擁有霧、亮面效果。MAKE UP FOR EVER年度新品法式狂花彩繪眼彩盤共有9色,以舞動繽紛春色為概念。歌劇魅影(KRYOLAN)也有18色眼影限定版。

蘭蔻16色限量眼彩盤摩登巴黎版。
巴黎萊雅經典奢華10色眼彩盤。
MAKE UP FOR EVER法式狂花彩繪眼彩盤。

台湾外海沉睡万年神殿如龙宫真身

台湾外海沉睡万年神殿如龙宫真身

根据考古队以电脑合成方式绘制的遗迹复原图。(网络图片)

网络上近日流传一篇文章,内容是关於台湾宜兰外海60海里处,沉睡着一座神秘的海底古城,古城内有精细的雕刻丶神殿丶金字塔。学者研究,该遗迹属於距今约1万5000年前的“姆文明”(MU文明),也就是在中国大陆还与琉球群岛相连时,人类在这块“姆大陆”上所创造的高度发展古文明。相关学说已流传一段时间,因为实在太过引人入胜,每隔一段时间就在网络上激起讨论。

一篇名为《因地震沉入深海:台湾宜兰海底惊现神秘金字塔!》的文章,吸引了许多两岸网友关注。该文指出,在距离台湾宜兰仅60海里的日本与那国岛海域,沉睡着许多当地渔民都知道的巨大海底古城,1986年後,日本学者开始对遗迹进行现代化的海底考古研究。

经过长达8年的考古调查,琉球大学木村政昭教授振奋地表示,“冲绳周边海底考古学的研究,将会让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重见天日,古老的‘海底龙宫’传说即暗示海底古文明的存在,沉没在海底的‘姆文明’也让海底龙宫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我确信与那国的海底遗迹,就是1万2千年前突然消失的‘姆文明’!”

根据考古队以电脑合成方式绘制的遗迹复原图,该遗迹有着海龟壁画丶灵石丶广场等祟拜物,可以判断就是古文明居民聚会的神庙,而神殿北面有2个半圆形的柱穴,可能就是女巫举行仪式前的沐浴之处,也有可能是让即将献给神的处女清浴的水池。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半圆洞穴东边近处的灵石,其摆设的方式与冲绳及日本本岛的民间信仰类似。此外,神殿东方的拱形城门丶巨石叠成的城门等,也与1万年後才兴起的琉球王国建筑类似。而在城门附近发现的2块重叠巨石,有人推测这2块巨石是城门下方的基石;由2块巨石整齐重叠在一起,及其上方留有长方形人口雕孔等看来,该巨石显然是经过人力加工而成为城堡的一部分。

这项新的发现,与20世纪初美国学者詹姆士·柴吉沃德(James Churchward)提出的“姆文明”假说不谋而合。柴吉沃德认为,在距今1万5000年前的史前时代,现为日本丶琉球丶台湾的西太平洋一带,其实是一整块相连的“姆大陆”,其面积比南美洲还大,史前人类甚至在其上创造了灿烂的古文明,但因为遭遇大地震所引起的地质变动,而在一夜之间沈入大海,一切记载就此失落,沈眠在太平洋海底,直到今天仍有待人们挖掘出它的真实面貌。

(来自:奥秘网)

对美国民主不刻意歪曲的认识

文|刘瑜 原题“纠正一下某些人对美国民主的错误认识”

大陆的真理部在谈到美国民主时,经常不加思索的观点有:美国的选举是有钱人的游戏;美国的民主制度是为有钱人服务的;美国的民主可能会使多数人暴政;美国民主会带来社会的动荡。

针对这四个观点,我想谈谈我的看法。我想说的是,这四个观点其实都是中国大陆的左愤们对美国政治环境的误解,其实美国的民主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那样,下面我就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去纠正中国大陆的广大左愤对美国民主的错误认识。

美国的民主选举不是有钱人的游戏,美国的选举捐款不是想捐多少就可以捐多少。

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他的总资产大约是560亿美元,这意味著美国的总统选举,08年总统大选是花了7亿美元。560亿美元,除以7,这就是80多次选举,相当于300多年,如果比尔盖茨用钱购买美国选举,可以购买300多年的总统大选,如果购买的话,2412年美国

总统的选举他还可以购买下来,这样就不用叫美利坚合众国,直接叫微软合众国就可以了。

但是美国有一系列的严格法律规定,历史以来就有,但是规范、定型是从1971年的美国联邦选举法案开始的,主要要旨是两条,一个是捐款的透明,凡是一百美元的捐款就必须要有公开的信息,联邦选举法案的第二条是选举捐款的限额,不是有钱人想捐多少钱就可以捐多少钱的。国有公司是禁止给选举捐款的,每一家公司要捐款的话,必须要成立政治行动委员会,实际上每个公司或者是工会,类似这样的组织,能够在每次选举中给每个候选人捐款的上限是5000美元,哪怕你再有钱,每次选举中给候选人的捐款数额或者是公司捐款的数额最多就是这么多,所以左愤所说的美国的民主选举是有钱人的游戏根本不符合事实。

美国有一个管选举的网站,联邦选举委员会,它们的网站有所有关于选举捐款的信息。比如说如果人们想查2011年比尔盖茨捐款的数额,把他的英文名字输入进去,他是在华盛顿州,不仅仅是查比尔盖茨,还可以查自己的邻居、老师、亲戚朋友,他们的捐款是多少,都可以用输入名字的方式查出他们捐了多少钱、捐给谁。2011年比尔盖茨捐款数额的情况是这样的,他之所以都捐1000,如果地方选举或者是州级选举,每一个人的上限是2500。类似在中国,可以拜菩萨,也可以拜耶稣,这些都拜一拜。所以比尔盖茨各路神仙都拜一拜,一年是6万稍微多一点的捐款总额。竞选候选人收到的数额又是多少呢?同样在这个网站上查奥巴马收到的选举捐款,2008年总统大选,输入奥巴马的名字,民主党,就可以查到他收到来自谁的多少钱的捐款。

事实上在美国政治捐款的历史当中,可以说它是有一个民主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捐款来自于小额捐款。大家可以看08年总统选举,比如说奥巴马的捐款,最大的

比例是来自于个人捐款。麦卡恩也是类似的,也就是2500美元以下的捐款是最多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捐款来源其实不是大财团花了多少钱购买选举,而可能是广大人民群众省吃俭用比如说100美元、150美元,去捐给这些参选的人。所以这是选举来源的民主化进程,100年前、50年前可能都不是这样的程度。这是关于捐款的情况。并不是左愤所说的那样,并不是美国财团购买选举,候选人上台之后为财团服务。

亿万富翁组织起来要求政府征更多的税

关于左愤美国的民主是为有钱人服务的说法。如果说在一个民主制度里,这个国家的税收大部分是来自于穷人,又大部分花在富人身上,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可以说这个国家的民主制度是为有钱人服务的。这个观点应该不难理解,或者说不算非理性。反过来说,如果这个国家的钱,就是这个国家的税收、财政主要来自于富人,但是主要花在穷人身上,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很

难说它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民主。

美国的财政税收主要来源是哪里?美国根据不同的收入阶层,它所交的联邦收入税的比例,大家可以看到,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口,它交了美国联邦收入税的40.42%。依此类推,到最后底层50%的人口只交了联邦收入税的2.89%,实际上有统计表明,美国底层47%人口是不交联邦收入税的。美国收入税的累进程度是非常高的,当然中国大陆的税收累进度也很高,大部分人也是不交收入税的,但是在中国大陆收入税是占所有税种里非常小的部分,相比美国,美国收入税占很大的比例。中国大陆最大的税种是增值税、营业税等,而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本质上是一种消费税,是要出在消费者身上,穷人买一支牙膏5块钱,富人也是一样的5块钱。中国大陆税率的累进程度,远远不如美国税率的累进程度,对富人征税狠的程度,与美国相比,中国大陆不如美国。

meiguomingzhu

 

那么可能会说,他缴的税多,可能赚的也多啊。我放了一组数字在这里,美国前1%、5%、10%的富人,比如说1%的人,他们税前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19.4%,但是他们交了40.42%的税。美国税收的累进程度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在美国很多人认为富人缴的税还不够,甚至富人自己本人都认为缴的税不够。巴菲特很多年一直都在说,美国对富人征税还很不够。不单是巴菲特,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很多人都提出自己是属于99%的人,而1%的人贪婪、贪得无厌,缴的税太少。而美国冒出一个亿万富翁组成的组织,这个组织的宗旨是让税收来的更猛烈一些吧,希望政府向他们征收更多的税,一群亿万富翁组织起来要求政府征更多的税。

再来看美国联邦政府的开支结构。2010年美国联邦财政支出的结构,可以看到军费是20%,这是颇受争议的。社会保障这实际上是养老的支出,20%。美国联邦政府的医疗支出,给穷人、残疾人、老人的医疗支出占21%。美国扶贫和贫困资助、廉租房,大学生、中学生等孩子的助学金等,如果将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扶贫金加起来,美国55%左右,美国实际上绝大多数联邦政府的财政开支是用于民生和福利项目上。所以在美国读不到类似这样的新闻标题,比如说老汉无钱医疗或者孩子读不起书慈母卖血等等。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的宿舍后面就有给穷人的廉租房,纽约的廉租房地点都非常好,很多都是黄金地点,穷人在那里抽烟、听音乐,过的也挺好的。

美国的民主更不是多数暴政,多数暴政的发生是在专制社会而非民主社会。

美国的民主会不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有人可能会举例子,在美国,是可以温水煮青蛙,不断提高税率来剥夺富人的财产,将公鸡的毛一根一根拔下来,而不直接杀了这只鸡,最后的结果还是多数人的暴政。来看一看美国税率的变化。从70年代末以来,美国税率最高时,是1979年的22.2%,到2007年时总税率反而下降了,而不是无限上升的。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所谓的多数人通过无限的提高税率来剥夺人的财产反而没有发生,反而是税率涨到一定的程度而自动的下降了。普通大众、普通民众在所谓剥夺富人财产时,也是有一个限度,有一个上限,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一个均衡。美国的茶党运动,实际上就是抗议政府的税收和债务无限增长,对这个现象的一个抗议。

如果美国人存在多数人暴政的话,另外一个无法解释的就是平权法案,它指的是美国政府为了帮助有色人种,其实主要是指黑人,帮助有色人种而采取的一些扶持性措施,他们上大学有优惠,他们招工、招标上有优惠等等。有意思的是,美国黑人占总体人口的12%,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的民主真像左愤所说的那样意味著多数人的暴政,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民主当中能够产生刻意保护黑人的政策。不但是黑人为此斗争,实际上大家也可以看到一群白人,打出标语“愤怒的白人男子为平权法案而斗争”,为平权斗争的不仅仅是黑人,也有多数在为少数族裔的权益而斗争。

又比如关塔那摩监狱,这是美国政府9?11之后关押恐怖分子嫌疑人的场所,高峰时关押到700多个人,这些被关押的大部分是阿富汗战场或者是中东战场上抓来的战俘。这个关押,在美国公民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弹和反抗,普通民众他们模仿关塔那摩监狱的犯人,穿著犯人的衣服和帽子,在美国政府的门口抗议示威,并且打出标语“关闭关塔那摩”。如果美国存在多数人暴政的话,这个现象也是无法解释的。

既然民主是多数原则,为什么多数原则没有导致经济、政治权益、法律权益上的多数人暴政呢?其实,民主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分配机制,而且是理性协商机制,当人们说到民主时,人们经常会说民主就是投票,其实民主不仅仅是投票,投票很重要,但是投票能够带动一系列的政治协商过程,这个政治协商过程意味著你不但说要怎么分这个蛋糕,还要给一个理由。因此,在一个民主国家言论自由非常重要,因为言论自由为充分的辩论提供空间,只有这种辩论越充分越透明,决策才可能越理性。多数人暴政往往是出现在专制的国家,而不是民主国家,因为专制时代将言论自由给扼杀了,一旦扼杀了言论自由,那么民意就变成了一个橡皮泥,你可以随便捏。

还有一个原因,在我看来之所以多数原则未必导致多数人暴政,这是因为民主制度中有很多对多数人原则的制衡机制。即便在民主制当中,在现实的民主制当中,它并不是所谓的直接民主,有很多对多数原则的缓冲机制。美国很多中下层人民可能有人数的优势,但是未必有组织、知识、财力上的优势。比如说美国农民才2%的人口,但是美国农民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非常大,游说能力非常强,所以美国政府对农民有非常高的农业补贴。美国很多决策依赖于智囊团,像布鲁金斯学会、加图协会等等,美国有很多的智囊团,他们实际上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很多很多的决策依据。在民主决策中政府要听从多数人的民意,但是也受到有组织、有知识、有财力的集团影响。

民主本质上它是一种民意的吸纳过程

美国的民主是不是会导致社会动荡呢?美国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示威游行,有密歇根的工人在抗议工资降低,有一群美国人以裸体的方式抗议美国全球变暖政策,有抗议美国参与对利比亚的轰炸。包括所谓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其中著名的口号就有“我们属于99%”。在美国,校园也是隔三差五的游行示威,包括在校园里、校园外,有时候因为游行示威太多了,以至于都没有什么火药味,有些人星期天闲著也是闲著,干脆去游行示威一下,去体验嘉年华的感觉。但是的确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是很吵闹的局面,但是这种吵闹是不是所谓的乱,或者如果这就是所谓的乱,这种乱是不是就一定是坏事?这不一定是坏事!

民主本质上它是一种民意的吸纳过程,在民主运转的机制中,民意的表达和观念的表达、利益的表达,实际上是民主必不可少的环节。父母带著孩子,尤其是婴儿,婴儿是通过哭闹来表达饿了或者是不舒服,以此获得大人的注意力。你无法想象一个孩子永远面带微笑躺在摇篮里,这是非常可怕的情况。只要民意在表达,只要民众在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观念,民众的利益和观念一定是多元化的,那么形成一定的利益冲突,或者是吵闹局面不可避免。只要人民在表达利益和观念时,一定会形成相互冲突的东西,不可避免。民主制度不过是诚实将客观存在的利益冲突给表达出来。

民主制度中的利益和观念表达常常是有组织的表达,“乱中有序”。美国纽约可能有一百多个民间公民组织,这一百多个组织比如说每个有1000个人,就可以带动十万人上街,这意味著什么呢?实际上美国社会因为有这样的自由、有这样民主表达的渠道,实际上它不是一盘散沙式的社会,而是一碗汤圆式的社会。相比之下,不允许民众自己有组织能力的专制社会中容易形成暴民,如果是有组织的社会,这个组织一般来说会考虑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会考虑自己的声誉问题,反而在无组织的专制社会中,民众做了坏事可能会形成泄愤式的群体性事件。如果允许社会组织起来,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能反而是一种乱中有序的状态。

美国有各种各样的吵吵闹闹,但是美国社会并没有因此天下大乱。曾经的茶党运动,以及轰轰烈烈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也没有听到奥巴马出来说,大家不要闹了,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我曾经听到人们说,经常生小病的人比较好,否则的话一生病就是大病,这个我不知道在医学上是不是有科学依据,但是政治上是可以这么理解的,当有渠道表达自己的看法,比如说教师、工人、反对全球变暖的人等,他们有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观念时,反而不会将所有的矛盾堆积起来,形成高压锅爆发式的大病状态。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利益表达和观念表达的渠道,后果是什么呢?是不是你不让孩子哭,不让躺在摇篮里的孩子哭,孩子是不是就不会病、饿呢?后果就是中国大陆独一无二的上访现象和截访现象。

《太陽》扳倒《星星》 花落東森 宋慧喬宋仲基隨時撲台

宋仲基(左)和宋慧喬在韓劇《太陽的後裔》在伊拉克的烏魯克重逢。

「雙宋」宋慧喬、宋仲基主演的韓劇《太陽的後裔》在韓國才播到第6集,收視率已達28.5%,超越前年「雙賢」─金秀賢、全智賢─夯劇《來自星星的你》的最高視率,在中國愛奇藝網站以1.2億天價搶下網路獨家播映權,台灣播映權由東森戲劇台購得,據悉權利金約1千萬元台幣,不到愛奇藝的1折。東森戲劇預定今年上半年播出該劇,並將力邀雙宋訪台。

「雙賢」金秀賢(右)和全智賢因《來自星星的你》紅透亞洲。

宋仲基去年5月退伍,《太》劇是復出作,他飾演特種部隊軍人,「喬妹」宋慧喬則是醫生。30歲的宋仲基天生嫩臉,過去多飾演公子哥,《太》劇確定由他擔綱時,外界一度對他扮演特種部隊軍人抱持質疑。沒想到他脫胎換骨,不論是身材或身手都練得超man,第3集中穿著軍服從直升機走下來,電暈一票女粉絲,網友笑稱:「可以當韓國國軍代言人。」

宋仲基(右)和喬妹新接吻照曝光,但未知哪集播出。
宋仲基(左)蹲下幫喬妹綁鞋帶的一幕融化粉絲。

劇情緊湊曝第3吻

該劇摒棄過去韓劇邊拍邊播模式,全劇拍完才播,劇情比《來自星星的你》更緊湊。《太》劇中,雙宋在韓國相識,因宋仲基外派伊拉克而分開,後來喬妹惹惱她服務的醫院高層,被「發配邊疆」赴伊拉克分院行醫,意外與宋仲基重逢,接著迅速上演「地雷抱抱」、「紅酒親親」、「人工呼吸之吻」等浪漫戲碼。

上周四播出的第6集中,宋仲基被調回韓國,喬妹則在當地遇到大地震,宋仲基返回伊拉克和喬妹望見彼此,確認安全,也確定其心意,卻暫時放下私情,完成救人「大 愛」。2人出發前,宋仲基蹲下幫喬妹綁鞋帶,叮囑她不要受傷,隨即堅毅地往不同方向走,感人發展讓收視率一舉衝上28.5%。網路上流傳2人最新接吻劇照,推斷可能是在地震死裡逃生後情不自禁。

東森戲劇台早在去年秋天《太》劇開拍時就買下播映權,公關表示,當時搶購這齣戲主要是因為王牌編劇金銀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