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学南丁格尔或孟德尔?你该懂的数字沟通六步骤
(图:孟德尔(左) 南丁格尔(右) 图源维基百科)
大数据当道,同样的一堆数字,由於各人解读方式不同,结果可能迥异。具备分析力丶善用量化分析思考,你可能因此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胜人一筹。
专长数据分析丶企业流程创新和知识管理的名管理大师戴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以及华顿商学院博士丶韩国国防大学商学及统计学教授金镇浩(Jinho KIM)合着《轻松搞懂数字爆的料》(Keeping Up with the Quants),指出量化分析就是挖掘意义的工具,能让大数据说话。
作者主张,量化分析做得再漂亮丶再精准,若无法有效说服丶促成行动,很可能让你白忙一场。
不相信?先来看看南丁格尔和孟德尔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南丁格尔是护理业的创始者,更是医院卫生的改革先锋,但你不可能知道,她是以图表呈现数据的量化分析先驱。早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她就擅长用资料说故事,成功以「数据解读力」说服英国国会议员促进改革丶扭转医疗劣势。
1854年10月,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南丁格尔和38名义工被派到英国在土耳其的野战医院,她发现多数人并非战死沙场,而是因医院环境非常恶劣,死於一般流行病丶地方流行病和传染病。
1855年,医院里的死亡率达到43%,南丁格尔认知到改善基本卫生条件的必要性,也相信统计能够帮忙解决问题。於是她开始搜集资料,有系统做记录,每天详细记载入院丶受伤丶患病丶治疗和死亡人数的资料。
南丁格尔最大的创举就是呈现分析结果的方式。
她知道数字可以证明一切,同时知道单纯的数字列表引不起大家的兴趣。因为一般读者不喜欢阅读数字,也会忽略数字所证明的事。为了让读者了解统计数字背後的意义,她制作图表,以戏剧性方式凸显「因为卫生条件不佳而枉死」的病例,以此强调改善卫生条件的重要。
南丁格尔制作「东方部队死亡原因图」,创新方式是透过圆饼图呈现数据,还特别凸显械形区块。她把械形区块印成不同颜色,让大家清楚看到每月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形。数字和图表一目了然,成了强而有力的证据。
「受伤的子弟兵到医院是去送死,而非接受治疗!」她用前述创意十足的图表编制报告,呈给国会议员,让他们清楚看到医疗状况恶化程度。
此举奏效,南丁格尔不断回报医疗现场实况英国政府,锲而不舍敦促改革,死亡率也逐渐降低,且一直维持下降趋势。
你可能会说,圆饼图很常见。160年前,这种资料呈现方式堪称是创举。如果她的报告只是列出数字,国会议员恐怕不愿看,也看不懂。
1859年,她成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有史以来第一位女会员;1874年,她获邀成为美国统计协会的荣誉会员。全球第一在大学开设统计系的知名统计学者皮尔森(Carl Pearson)把她誉为应用统计学的女先知。
书中列举沟通失败的案例是基因遗传观念之父孟德尔(Gregor Mendel)。
离开人世前几个月,孟德尔说:「科学研究带给我极大的满足。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全世界也都会认同我的研究成果。」他相信,时间会还他公道。
孟德尔是个教士,是新兴遗传学的先驱。当时最先进的生物学理论认为,遗传性状是代代相融合的。但孟德尔研究遗传时却发现,所遗传到的基因讯息乃是按照特定定律(该定律後来以他的名字命名)代代相传。
他把研究结果刊在名不见经传的《莫拉维亚科学期刊》(Moravian Scientific Journal),论文随着这份刊物寄到欧洲和海外的130多个科学机构,当时并没什麽回响。此後35年间,这篇论文也只被提及大概3次。
作者感叹,如果孟德尔沟通结果的本事跟他做实验的能力一样强就好了。
直到19世纪末丶20世纪初,大家才肯定孟德尔研究发现的重要性,但那已是几十年後的事了。
如果他在沟通结果方面能做得好一点,或许外界会较早接受他的理念,甚至可能是在他有生之年。
联合报系媒体创新研发中心总监吴仁麟就在本书推荐序里指出,仅仅是不同的排列组合,「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前者让人觉得很吐血,後者让人觉得很热血。
以下是书中阐明的量化分析思考三个阶段丶六个步骤:
量化分析的三阶段与六步骤分别是建构问题(确认问题丶检视既有发现);解答问题(建立模型丶搜集资料丶分析资料);沟通与行动(说明结果与采取行动)。
(来自:远见杂志 作者 / 陈虹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