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全球财长在上海二十国集团(G20)会议上承诺避免通过汇率战来提振出口。
但环顾新兴市场货币可以发现,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货币已满是战争的创伤。
韩圆已然在逼近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印度卢比兑美元则跌破了2013年新兴市场资产遭恐慌性抛售时的低位。
以往本币贬值预计都会带来出口的增加。但这一次有些不同。
原因是什么?分析人士指向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放缓以及油价的不断下挫。这些因素导致大宗商品出口国境况惨淡。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进行了首次加息,并且暗示未来可能继续加息,这令美元保持强势。
美国加息预期令新兴市场货币承压,这一局面始于2013年美联储发出缩减量化宽松信号引发市场动荡时。当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暗示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即将结束,这在大宗商品货币中掀起了巨大波澜,美元由此一度走高。
马来西亚和印尼等依赖大宗商品相关收入的亚洲国家政府财政状况出现恶化。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估计,当油价位于每桶100美元时,石油收入对马来西亚预算收入的贡献比重为30%;而现在当油价位于每桶30-35美元左右时,这一比重或降至 10%。
为寻找经济问题解决之道,其他国家政府正逐渐放松财政政策。中国央行近几周敦促本国政府扩大财政赤字,以推动经济增长。
但这么做会增加新兴市场国家政府的债务规模,也将给这些国家的货币带来压力。
不过,新兴市场各国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印尼和印度等市场已确信会推进经济改革的国家最初情况要好于巴西和南非等大宗商品出口国,后者受到了原油及工业金属价格大跌的冲击。但即便是印度卢比等表现较好的货币,也已跌至2013年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预期引发金融市场恐慌以来的最低水平。
央行官员们原本预期本币贬值将提振出口,但这一想法被证明是错误的。根据荷兰经济政策研究局(Netherlands Bureau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的数据,2015年以美元计价的全球贸易额下滑13.8%。
可以肯定的是,美元强势发挥了作用。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分析师上周在一份研报中写道,虽然大家都在谈论全球贸易额下滑的问题,但去年贸易量实际上有所增长,尽管增幅仅有2.5%,较之前两 年的增幅有所放缓,但仍好于2012年。报告称,去年出口增长放缓主要集中在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新兴经济体,这些经济体直到去年12月份状况都没有改 观。
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入2016年全球贸易持续低迷,上周公布的台湾、香港和泰国1月份出口数据均不及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