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民间资本大规模外流?

  当年,诸多国家的直接投资进入中国,从市场性和盈利性看,中国经济处于人口红利期,市场巨大,向国际市场出口的竞争力也很强,也有各种各样的外资优惠政策。但是,时至今日,中国经济人口少子化老龄化,人口红利变成了负利,竞争优势不再。

为何民间资本大规模外流?为何民间资本大规模外流?

一国资金向另一国,或者向国外流动,在流动的双方和多方之间,若制度、体制和机制相同,其资金转移为纯粹的市场性和逐利性;而当一国与另一国, 或者另多国,在制度、体制和机制上有差异时,资金在其之间的流动,不仅为纯粹市场性和盈利性的因素,也有不同制度、体制和机制下,资金的安全、风险和不确 定性,以及由此形成的体制差异性低盈利和亏损。如果资金持有者,感觉A国制度、体制和机制不安全,风险较大,不确定性程度较高,必定会将资金转移出A国, 进入较为安全、低风险的B国。除非A国闭关锁国,不对外开放,否则,资金的这种转移,不以A国的价值观及个人的好恶意志而改变。

实际上,民间资金进入国内各经济领域,有一系列制度、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开放的与世界联系已经非常密切的经济体,特别是互联网支付发展、资金出入渠道多元、汇出汇入监管复杂困难的格局下,如果A国家民间资金进入经济领域的难度较大、障碍较多、进入领域狭窄、进入资金资 产不安全、运营困难并成本较高、盈利较低甚至亏损;

而B国家则反之,对外来的A国家资金进入其经济领域,放开的程度要高,进入过程较为容易,进入资金资产较为安全,运营规范和风险较低,资金盈利 程度比A国家高,则B国家对A国家的民间资金有较强的吸引力,A国家的资金将程度不同,甚至大规模地向B国家,甚至向类似B类的诸多国家流出。如房地是几 十年租用,还是永久产权?大学教育利于事业创业创新,还是不利?对私有投资财产是不是歧视,侵犯,关门打狗?

当年,诸多国家的直接投资进入中国,从市场性和盈利性看,中国经济处于人口红利期,市场巨大,向国际市场出口的竞争力也很强,也有各种各样的外 资优惠政策。但是,时至今日,中国经济人口少子化老龄化,人口增速放缓,呈现出下行趋势,人口红利变成了负利,以此为基础的需求萎缩,国内市场和国外出口 竞争优势都不再。

当然,相当一部分国际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还是看好了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及其市场需求,看好了中国2025工业高端制造,看好了中国的互联网加创 新,留在了中国。当然,也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如开放服务业,开放更多的新的领域,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注入中国,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同样,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在30多年中国经济的高涨期,赚得了相当规模的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提高,中国国民的储蓄率较高,国内从1978年 改革开放的30多年,也积累了巨额的民间资金。其投资也遇到了经济下行、需求相对萎缩、供给相对过剩等市场性和盈利性方面的问题。

这种格局下,如果国内没有战略性的思维,不在经济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大的调整,制度、体制和机制差异性规律,民间资金将会一定程度,甚至是大规模地向他国转移,投资房地产、国外股市债券、他国企业和产业等领域,显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

这类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如在资产投资方面,中国公民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等地购买土地房产和投资股票债券;比如在人力资本投资 方面,中国2015年在外留学的规模为170余万,而到中国留学的只有40万左右,教育服务贸易逆差1000多亿美元;比如中国游客到国外旅游的,从 2005年的3000多万,快速增长到2015年的1.2亿,大量地从国外购买奶粉、化妆品、保健品、电器等,旅游服务贸易逆差1000多亿美元;比如一 些民营企业家将自己的资金、产业等转移到国外,并投资移民等等。

货币的自主权在个人和家庭,投资和消费者以货币投票,这些巨额资金和内需的漏出,并不以中国意识形态号召和舆论的好恶而改变。在中国经济下行,内需不足的情况下,资金外流,市场外移,毫无疑问,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是雪上加霜。

(本文作者周天勇介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