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监视中共大使 中朝关系恶化

朝鲜牡丹峰少女时代歌舞团突然取消在北京的演出而被急招回国事件继续发酵,朝鲜当局疑以间谍罪逮捕了一百多名中国华侨,并监视跟踪中共驻平壤大使李进军,被中国方面发现。北京表示很不高兴。
media

由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一手创立的牡丹峰乐团,在北京演出前紧急应召回国, 引起各界诸多揣测,有传闻指出,应该是金正恩在幕后亲自拍板决定召回的。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与北朝鲜关系出现交恶,北朝鲜可能对中国变脸。据中国时报引述韩国《朝鲜日报》14日报导,北韩当局以间谍罪嫌疑逮捕了生活在平壤和其 他地方城市的100多名中国华侨。

《朝鲜日报》说,朝鲜国家安全保卫部最近对中国华侨应急调查,展开了逮捕生活在平壤等全国各地的中国华侨的行动。在此过程中被列为监视对象的100多名华侨被保卫部逮捕,正在接受审问。

朝鲜官方指控中国华侨都是有钱的人,将子女送到中国本土大学,随时方便与他们进行邮件通信和电话通话。在此情况下,保卫部通过密切窃听他们的通话内容和检查邮件内容,正在逮捕间谍和相关人士。

报导还引述消息人士说:本次被逮捕的华侨中被指控从事双重,还有被指控以是中国安全部间谍的身份。

朝鲜与中国均没有对上述消息做出回应。

中国网络炮轰谷开来减刑

中国网络批评并不看好司法当局对薄谷开来以及刘志军的减刑,不少批评指责死刑缓期执行的刑罚根本就是规避死刑,而对薄谷开来以及刘志军的减刑显示当局官官相护。

据东方日报今天说,针对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发出公示,建议将前重庆市委书 记薄熙来妻子薄谷开来、前铁道部长刘志军的刑期,由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网民纷表关注。

尽管在网上可以查到刘志军的减刑提请相关建议书,但却没有谷开来减刑 的相关讯息,而且消息今日公布后,公示期早已结束,网民都质疑官方延迟公布,而且对两人获减刑的理由调侃一番:“建议人大修法取消死缓,要么判了就毙,要 么别判。”

据了解,刘志军的减刑提请建议书和死缓改无期案件的公示,目前还可在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上查到,发布日期为2015年11月16日,但公示期至11 月20日已经结束。

点击该网却无法查出有关谷开来案的讯息,另在北京法院网、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官网也同样未能查得谷开来案的相关减刑文书。

对于法院提出的减刑建议,不少网民认为“干脆取消死缓算了”,批评当局根本有意袒护,以无故意犯罪为由来减刑,质问:“真想知道监狱里还能怎么故意犯罪?”,又有批评讥讽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那无期也重了啊!”

网络回应还有人批评,“官官相护,反贪腐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现在是减刑,相信再过几年就会放出来了。”

 

演还是不演这是个原则问题

朝牡丹峰在北京的演出取消了,各方诸多猜测,包括下面的这些个不咸不淡的理由,对于中方来说,也许看到了70年代中期我革命同志在国际舞台上的英姿,无论怎样,演还是不演,这是个原则问题,而作还是不作,那是个革命或不革命的问题。

曾观看过牡丹峰乐团演出的朝鲜问题负责人如此分析了新华社的“工作层面”报道。他表示“牡丹峰乐团演出现场到处都以导弹发射场面的影像等为背景”,“11月彩排时中国发现了这一问题,再加上金正恩的氢弹发言,中方认为存在问题并要求删除,但朝鲜可能没有接受”。这也是未经确认的推测。
另外也有分析认为,带领牡丹峰乐团现身北京的玄松月团长被报道成是“金正恩的前女友、初恋”,这引发了朝鲜的不悦。最高领导人的私生活被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当局却对此容忍或放任不管,朝鲜可能认为这样做存在问题。中国网络上与此相关的报道或帖子被删除也侧面证明了这一猜测的可能性。但是某朝方人士反问道,“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怎么可能因为这样的事情就取消约定好的演出呢?”

虽然各种猜测不绝于耳,但准确的原因至今还是个谜。在朝鲜通过官方媒体公开事情原委之前,这个谜是无法解开的。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并非中方停止了这次演出,而是朝鲜为表示不满或抗议而单方面取消了演出。中国政府负责人12日告诉本报记者,“并非我们不让其演出”。这点从新华社的报道“中方重视中朝文化交流,愿继续同朝方一道,推动两国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向前发展”中也能推测一二。

阿根廷发生大车祸 41名警察丧命

阿根廷西北部萨尔塔省周一(14日)凌晨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满载警察的客车冲出公路桥坠入河谷,造成车上至少41人死亡。

这起车祸发生在阿根廷北部的萨尔塔市附近,当时,3辆载有警察的车队驶近这座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约1500公里的城市。

当时车上载有51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边境警察。幸存者被送往附近的医院。目前,事故发生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当地民防总监称,其中一辆大巴车的司机在过桥的时候对车辆失去了控制,但目前尚不清楚原因。

报道称,这辆大巴车翻倒并跌下了桥,坠落约20米,摔到了干涸的河床上。

警方说,当地路况较差和夜间行驶可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俄总理展开中国之旅 欲拉近两国关系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周一(12月14日)抵达中国,参加当天开始在郑州召开为期两天的上海合作组织总理峰会,并且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同一天,美国媒体报道称,俄中两国都可能利用这次访问造势,向西方展示两国继续靠拢的关系。

media

据中共外交渠道称,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将会晤习近平和李克强。另外,梅德韦杰夫也将和中国领导人启动2016年和2017年的两国媒体年活动。

美媒分析指,梅德韦杰夫本次访华的一个主要看点是继续向外界展示两国关系仍不断拉近。正如同俄罗斯的中国问题专家卡尔波夫对美国之音所说的那样:俄中双方都想通过这次访问来证明,莫斯科与北京在继续发展两国之间的合作,全世界都应感受到这种影响。

近期来,中俄两国高级官员频繁互访,以便为梅德韦杰夫年底访华做准备。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总裁米勒才刚结束访华,并会晤了中国副总理张高丽。消息称,双方将在能源、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签署一系列文件,其中包括设计和兴建穿越黑龙江的天然气管道项目。

另外外界传闻双方将讨论开辟旅游业务。 并计划明年3月起开辟莫斯科到海南三亚市的首航往返包机服务。

由于美国所倡导的环太平洋亚太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不久前签字,但中国和俄罗斯都没有参加。外界预计,梅德韦杰夫本次访华将会和中国领导人讨论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协调双方立场。还有,叙利亚问题也不可避免。

埃及坚称俄机坠毁与恐攻无关

埃及完成调查并报告没有证据表明俄罗斯客机坠毁西奈与恐怖主义袭击有关。此前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达伊沙宣称恐怖袭击了俄罗斯民航班机。

media

据路透社说,埃及周一报告,目前为止并未发现10月31日俄罗斯客机在西奈半岛坠毁与恐怖主义或其他非法行动有关。坠机事件导致224人丧生。

俄罗斯和西方国家政府曾表示,坠机原因可能是炸弹;而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达伊沙称将一个爆炸物偷运上了这架飞机。

但埃及民航部称,已经完成此次坠机的初步报告,迄今没有发现犯罪行为的证据。

埃及民航部在声明中指出,技术调查委员会迄今没有发现任何指向非法干预或恐怖主义行动的证据。

2015年10月31日,俄罗斯科加雷姆航空公司客机A321在埃及西奈半岛坠毁。该航班原计划从埃及沙姆沙伊赫飞往俄罗斯圣彼得堡,机上所载有217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25名孩子,共计224人,乘客大部分为俄罗斯人。

此前有消息说,英国与美国情报部门都警告,俄罗斯航班疑遭恐怖袭击而坠毁,机上可能遭遇爆炸。英国首相卡梅伦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曾公开支持俄罗斯航班遭恐怖袭击的说法。

但埃及总统塞西在访问法国时,仍然坚持飞机并非遭受恐怖袭击而坠毁。

欧美各国以及俄罗斯尚且没有对埃及民航部门的调查结果做出回应。

谷歌辟谣回归中国传闻

大陸網路週末熱傳一張「谷歌強勢回歸(中國)」的記者會邀請函。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谷歌(Google)中國區公關主管澄清,指邀請函上的12月18日並沒有回歸中國記者會。

Google離開大陸市場已經5年,在其高層宣布「很快會回到大陸」後,各種傳聞紛傳。先是澎湃新聞報導,Google已經在上海自貿區註冊空殼公司,經營範圍足以讓其重啟電郵、搜尋等服務。

12日開始,微信開始流傳「谷歌強勢回歸」媒體邀請函,稱Google將於12月18日下午1時舉行新聞發佈會,由中國區總裁現場解讀在市場戰略部署,記者會地點在「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地盛西路1號數碼莊園A2座」。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網民、市場、媒體的關注。大陸環球時報查詢時,Google公關稱有關消息不實,本週沒有這場記者會。

南華早報指出,邀請函上有多處可疑,首先是Google的彩色英文字商標並未使用最新版本;第二是Google只有「大中華區總裁」,沒有「中國區總裁」;第三是Google在北京獨立召開的記者會,一般都在清華科技園的北京總部。

三星S7拼iPhone 7 或搭压力触控、视网膜扫瞄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指稱,三星明年度的旗艦機種Galaxy S7與Galaxy S7 Edge,將搭載類似iPhone 6S的3D壓力感測觸控介面,以及視網膜掃瞄辨識等功能。

報導指出,三星很可能在明年 3月的世界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上發表年度旗艦機種,據了解,S7的外型與S6頗為類似。

S7另可能採用USB-C高速傳輸介面,同時讓用戶能在30分鐘內充滿一整天需要的電量。

據說S7的背面的相機鏡頭設計將更另人眼睛為之一亮。

報導指出,三星的S7將蘋果的iPhone 7一別苗頭,iPhone 7據傳將採用更薄的機身,讓頭戴式耳機能一樣使用Lightning接頭,同時iPhone 7將採用更快的A10處理器、英特爾(Intel)的LTE數據晶片;iPhone 7預估明年 9月發表。

12-14 中央社头条

世界焦點

●巴黎協定興奮過後 抗暖化艱難工作才開始
●法極右派選舉看似失利 實際勢力大擴張
●沙烏地阿拉伯女性首參選 17人當選市議員

巴黎協定興奮過後 抗暖化艱難工作才開始

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與會195國代表12日通過「巴黎協定」,希望避免地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引發浩劫。(檔案照/共同社提供)

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COP21),與會195國代表12日通過「巴黎協定」,希望避免地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引發浩劫,與會國家歡欣鼓舞慶祝之際,專家警告說,艱困的落實協定工作才剛要開始。

協定承諾全世界平均溫度升幅不超過工業時代前攝氏2度,追求的目標是限制升溫在攝氏1.5度以下,充滿雄心壯志。協定也承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儘快達到最高峰」,「然後快速減少」。這可望標誌化石燃料時代告終。

但就長期而言全球升溫不超過攝氏2度為例,目前地球溫度上升已超過那個目標一半,即使充分落實協定,根據聯合國認證的獨立分析,地球仍將升溫攝氏2.5到3.7度。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如果能在本世紀中期減低40%到70%的碳排,才有2/3機會將氣溫升幅限制在攝氏2度以內。如果要達到新協定也樂見的攝氏1.5度目標,本世紀中期減碳幅度要需達到70%到95%。

●全球氣候公約草案內容到底寫什麼?
●巴黎協定確認氣候正義 印度滿意
●陸:巴黎氣候協定不完美 但邁出一大步
●巴黎協定曖昧 窮國:只是破爛的救生索
●巴黎氣候協定有好有壞 暗藏未知數
●巴黎氣候協定 你該知道的10件事
●氣候峰會大獲好評 法外交體系功不可沒

華盛頓時報》歐巴馬支持巴黎氣候協定 環保人士抨內容空洞
華爾街日報》氣候協定成功與否 端賴各國做出痛苦決定
洛杉磯時報》巴黎氣候協定 中美關係是關鍵
聯合早報》舉世歡呼 巴黎協定為解決氣候危機奠基礎
海峽時報》歷史性的巴黎協定 可能終結化石燃料的時代
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全球讚揚巴黎氣候協定
馬尼拉時報》巴黎氣候協定 潘基文:「地球勝利」
南華早報》氣候談判向前邁進
印度時報》印度:巴黎協議提供了希望但還可以做得更多
印度斯坦時報》如何贏得巴黎協議

法極右派選舉看似失利 實際勢力大擴張

法國大區委員選舉14日結束第2輪投票,極右派民族陣線(FN)上週在第一輪投票,於好幾個大區票數領先,但兩輪投票結束後,意外地一個大區都沒拿下。

但媒體形容這是一場「沒有真正贏家,也沒有真正輸家」的選戰,因為極右派民族陣線雖未拿下任何一個大區,得票數卻創歷來最高紀錄,勢力進一步扎根。

民族陣線主席瑪琳雷朋(Marine Le Pen)也在開票後發表感言說,得票數大幅成長,勢如破竹,「沒有什麼能阻止我們」。

法國總理瓦爾(Manuel Valls)表示,極右派民族陣線在地方決選中未能贏得任何地區勝選,可是反移民民族陣線的高得票率,會使政府用心傾聽。

●法選戰失利 雷朋:擋不了極右派抬頭
●法極右派一無所獲 黨魁拚2017總統無望
●第1輪投票時,民族陣線火爆黨魁瑪琳.雷朋與姪女異軍突起
●人物特寫/「瑪琳.雷朋」到底是何許人也?立場為何?

衛報》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面臨敗選

沙烏地阿拉伯首度開放女性選民和候選人參與選舉,根據新聞網站報導,至少有17名女性贏得市議會議員席次,這在這個極端保守的穆斯林國家是項重大里程碑。圖為女性參選人之一。(檔案照/共同社提供)

沙烏地阿拉伯女性首參選 17人當選市議員

沙烏地阿拉伯首度開放女性選民和候選人參與選舉,根據新聞網站報導,至少有17名女性贏得市議會議員席次,這在這個極端保守的穆斯林國家是項重大里程碑。

沙烏地阿拉伯採行絕對君主制,對女性實施某些世界最嚴格的限制,包括禁止她們駕車。這次市議會選舉,女性首次有投票權。投票所12日將男女分隔投票。

根據選舉委員會的資料,有將近150萬位年滿18歲的選民登記投票,其中包括11萬9000名女性。沙國人口將近2100萬。

●奮鬥一輩子 沙烏地阿拉伯女議員誕生
●女性爭投票權 回首百年奮鬥歷程
●沙烏地阿拉伯女性破天荒首次投票 9禁仍存在
●沙烏地阿拉伯女性首度投票 Uber免費接送
●沙烏地阿拉伯箝制女權 公主受困皇宮13年
●沙烏地阿拉伯女性爭開車權 教士卻說:女性開車會損及卵巢…

 

●美國

華盛頓郵報》克魯茲共和黨初選民調出線 獲大數據之助
紐約時報》委內瑞拉經濟衰頹 人民否決查維斯傳奇

●韓國

朝鮮日報》安哲秀空手退出虎穴 相伴退黨者能有幾何
東亞日報》安哲秀擬建新黨 謀在野多黨格局
中央日報》韓在野陣營陷混亂 須共推候選人形成朝野一對一局面
韓國日報》安哲秀文在寅為爭奪大選門票撕裂在野陣營

●菲律賓

馬尼拉公報》茉莉今登陸菲律賓
菲律賓星報》府支持人權委會員調查杜特蒂

●香港

大公報》版權聯盟遭暴力滅聲
信報》復星今復牌
經濟日報》外圍股油齊挫
星島日報》自願醫保又難產

传解放军联合参谋部的掌门人是现任总参谋长房峰辉上将

据悉,最新内定的解放军联合参谋部的掌门人,是现任总参谋长房峰辉上将。这个安排有些意外,显示他没有受到郭伯雄“乡党”旧部的影响,也摆脱了胡锦涛人马的影响,一跃成了习近平掌握军队的最核心人物。  中共十八大前夕,中央军委四总部主帅同步换班,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上将,接替中央军委委员陈炳德上将出任总参谋长。与前五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相比,房峰辉履新高位也打破瞭解放军高级将领职务昇迁至少20年来的惯例。
1951年出生的房峰辉是陕西咸阳彬县人,与习近平是同乡,自1968年入伍后长期在新疆地区服役,是军中有名的“西北通”。和张又侠不同的是,房峰辉军旅生涯中多半担任参谋职务,主要职司整理战斗资讯,因此十分擅长分析筹划、统一协调的幕僚性质工作,并且对于部队中各幕僚的具体分工相当熟悉。房峰辉是军队将领有名的电子发烧友,据说他的最大乐趣就是钻到电脑房,研究开发军事指挥的新软件。

房峰辉曾先后服役于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北京军区。履历显示,房峰辉今年61岁,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战略指挥专业毕业;不满17岁时参军,长期服役于兰州军区,历任排长、作训参谋、科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新疆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军长,199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03年底,房峰辉首次跨大军区交流至广州军区任参谋长,成为副大军区级将领,两年后获晋中将。

值得一提的是,房峰辉与原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的祖籍同为陕西咸阳,并且在他任驻陜西的陆军21集团军军长时,郭伯雄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两人是长官与部属的关系。

2007年,房峰辉从广州军区参谋长任上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大军区司令员。2009年大阅兵,他担任总指挥,陪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外界当时早前普遍看好房峰辉在十八大上进入总参谋部,至少担任常务副总参谋长,或者破格提拔为总参谋长或国防部长,都有极大可能性。曾有媒体报导说,胡锦涛多年来利用军委主席的身分,在暗中拉拢了一部分军中人士,其中就包括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

2010年7月,房峰辉晋昇上将,更是进一步推高这种预期。

分析人士当时指出,七大军区司令员中,只有渖阳军区司令员张又侠与北京军区司令员房峰辉两人属于“50后”将领,其中,1951年出生的房峰辉是当时七大军区司令员中,年龄最轻的一位。由于年龄限制已经成为决定中国军队将领进退的重要机制,中共十八大召开时,房峰辉61岁,不到正大军区级将领65岁的退休年限,即使在68岁划线退休的规范下,房峰辉在2017年中共十九大也还未达68岁的退休年龄,他的年龄优势能提供中央军委的人事稳定。因此,在外界看来,尚属年轻的房峰辉在仕途昇迁上具备很强的年龄优势。

果不其然,十八大前房峰辉出任总参谋长,并在十八大后跻身中共中央军委。

北京政治观察家曾对《明镜月刊》指出,“外界传说房峰辉和张阳都是胡锦涛人马,实际上他们只是跟胡在公开场合露过面,不能简单地把他们都视爲胡的人马。”

如今成为联合参谋部的掌门人,是否表明房峰辉既没受到郭伯雄“乡党”旧部的影响,也摆脱了胡锦涛人马的影响,一跃成了习近平掌握军队的最核心人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