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全沦陷意味着中共反腐已经从权斗猜想转轨到法治思维?

在题为《京沪“首虎”落马 透视反腐背后的心态变化》一文中,虽然提到了三大变化,从疑虑走向坚信、从“杂声”变为“清音”、从权斗猜想转轨法治思维,但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最后一项。“过去一谈高官落马,社会上有一些议论,说什么派把什么派打下去了,某些外媒更会习惯性臆断,将法律问题政治化,模糊人们的判断。”而今次的反腐零容忍、全覆盖,“有力回击了外媒猜测的权斗猜想。”

不得不说,喉舌对于情势的判断还是过于乐观。也可能这样仓促的结论只是为了灭掉权斗论的威风和市场,属于形式大于内容的政治任务。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要“终结”权斗论,首先要厘清其何以产生并不断壮大、蔓延的缘由上。中国特殊的密室政治和小圈子政治决定了即便反腐真的“零容忍”、“全覆盖”,即便真如习近平在访美期间所言“没有什么权力斗争,没有什么纸牌屋”,权斗论仍很难扬汤止沸。

这也并非全然不可理解,当红墙内的是是非非未能通过正常渠道诉诸公众,江湖之远自然会有很多小道消息大行其道。早在十八届五中召开之前,防火墙外便卷起了一阵又一阵权斗论浪潮。有声音从历史的视角,谓今次五中全会为中共权斗的分水岭。更早之前“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浪潮中,每每有高级别官员落马,比如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等,总免不了一场与权斗论有关的血雨腥风。更有甚者,习近平与王岐山各司其职的搭档反腐,也延伸出了很多权斗传言,比如王岐山如何遭遇削权、习王在反腐问题上如何意见不合等等,演绎尺度之大令观者目不暇接。

所谓谣言止于公开,权斗论不论任何缘由的大行其道无不是对政治透明度的暗讽和敲打。在冷战时期,东西方情报争夺的客观形势养成了信息保密的习惯思维,导致实现政治透明要么存在制度性的障碍,要么是表面没障碍但具体推动起来就是不顺畅。在很多威权国家,政治信息乃是稀缺资源,统治者凭借对信息的严格审查和守护获得对被统治者的统治优势,即信息霸权。而各国虽然都标榜“民主”,但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政治透明度,不仅取决于其选择何种经济发展方式,更涉及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状况;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政治透明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就中国而论,由于自身保密意识强,加上种种“左倾”理论及观念的影响,政治透明问题要么被搁置,要么严禁讨论。改革开放以后,这方面情况有所改善,但总体而言,在政治透明方面的规定和地方立法的历史还比较短,而行政不透明的做法又根深蒂固,目前应当说还缺乏一个迅速建立透明政府的成熟的法治环境。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距离现代政治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中共不妨“师夷长技以自强”。而不是动辄将“妄议中央”者入罪,此法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所收效,但长期来看只能是高压锅模式,噤若寒蝉一番过后或迎来更大的民意反弹,权斗论借势汹涌而至也不是不可能。

中共密室政治成“权斗论”土壤

追溯历史,中国并非没有过政治相对透明的年代。在《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看来,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里,如果选取一个时期做最好的历史平台,那便是春秋战国秦这六百年左右的历史。原因在于,这个时期是大创造、大变革、大转折时期,从分治时代进入到统一时代,在文明、文化、政治等领域都达到了高峰。比如说政治领域,那个时代是阳光政治最典型的时代,政治透明。管仲在《韩非子》里说“言于室,满于室;言于堂,满于堂:是谓天下王”,意思是政治家在屋子里说话,要让满屋子的人听见,在厅堂里说话,也要让所有人听见,越公开越好,不要私下叽里咕噜。那时也是阳谋政治最充分的时代,布衣士子能做到“合则留,不合则去”,我对国王建言,你接受了,我就是你的治国大臣,你不接受,我就到别国去了,很自由。

在政情分析人士杨照看来,民主有一个基本的假设——没有人天生是好人。如果不被监督、不被看管,人的本能是尽量扩大自己的利益,满足自己的欲望。政治,如孙中山定义的,是“管理众人之事”,政治必然牵涉众人公共的资源,还有众人公共的权力。在没有天生好人的前提下,政治具备巨大的诱惑,让从事政治的人,利用众人公共的权力,将众人公共的资源挪为私人所有,满足私人欲望。要防堵这样的诱惑,民主的首要前提,就是“透明”,从事政治的人,必须、只能在透明、大家看得到的情况下,运用公共权力和资源。

只可惜,民众所追求的政治透明,以及当局可接受和实现的透明,永远都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透明度与现实之间往往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那些可见的所谓的透明,究竟是真的透明还只是多次公关的结果?人们究竟看到了多少?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又有多少当局不愿意让公众看到的东西?人们没看到的,有多少只是单纯不需要看,不值得看,又有多少是故意不准人们看的呢? 所以,以31省份全虎图来断言“权斗论”的终结,只能是官方喉舌的一厢情愿。只要政治还在密室中运作,或者更准确地说,即便政治以某种姿态走出了密室,权斗猜想也很难就此终结。如欲擒之,必先远之。与其对此不可豁免之事忧心忡忡,不如自信地以更大的透明度和民主实践,来增强民众的判断力以及对于政治的理解。如是,方才是应对“权斗论”的有效路径和长久之策。

 

德国边境发现7名离奇婴尸

德国警方说,他们在德国与捷克边境附近的一个小镇(Wallenfels)发现了七名婴儿的尸体。

这七名婴儿的尸体是在星期四(12日)当地的一名女士报警后被发现的。

警察说,他们需要约见发现婴儿尸体的前任屋主,一名45岁的妇女。

目前,警察正在对此进行调查,但据悉由于这些尸体开始腐烂,因此鉴定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现在还不清楚这些尸体放在这里到底有多长时间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

德国媒体报道说,一对夫妇曾带着7个孩子生活在这里,但最近他们分居了。

该市的市长对媒体表示,小市的市民对此感到震惊。

他们不相信这个事件就发生在这个安全的小镇,许多人对此感到悲伤。

最近几年,类似的事件已经在德国发生过几起。

去年,德国判处了一名杀死自己两个孩子的妇女,该妇女把孩子的尸体藏到冰柜里。

2005年,在德国与波兰交界的小镇也发生了一起把9名新生婴儿的尸体藏在花盆里的案件。

大众尾气造假在美曝光 欧盟官员爆料

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CARB)告诉德国媒体,向美国当局举发德国汽车巨擘福斯(Volkswagen)排放造假的,正是欧盟官员。

media

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主席尼可拉斯(Mary Nicolas)向德国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透露:「欧盟官员告知美国环保团体国际清洁运输委员会(ICCT)有关一氧化氮排放造假的可能性。」

经济周刊披露,欧盟执委会早在2011年就接获福斯汽车供应商通报排放造假的情事。

但欧盟执委会迟迟没有采取行动,迫使气馁的官员将资讯转给美国的ICCT,ICCT后来再通报美国当局。

陆17岁游泳新秀疑服用兴奋剂猝死

中国年轻的游泳新秀17岁的庆文怡数日前猝死,死后没有经过法医尸检就直接火化可能引发是否服用兴奋剂的怀疑。
media

据中国时报今天说,中国青运会蛙泳双料冠军庆文怡猝死,引发各界震惊,而她的父母要求不做验尸直接火化,引发网民猜测,这起猝死事件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中国媒体报导,9日凌晨3时左右,北京的国家游泳队宿舍室友听到庆文怡大叫,赶紧开灯叫她已没回应。队医初诊心臟不适后,救护车将庆文怡紧急送到了就近的天坛医院。在1个多小时的抢救后,院方宣布庆文怡去世。

17岁的庆文怡在10月举行的中国中国首届青运会中,夺下女子100米蛙泳和200米蛙泳两项冠军,她被认为是蛙泳项目极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有望进入国家游泳队。

由于庆文怡在去世前没有任何预兆,再加医院拒绝透露死因及不做验尸直接火化,导致部份网友猜测死因是心臟不适,而心臟不适,必定与兴奋剂有关联。

俄禁埃及航班入境

莫斯科杜莫迪多沃機場(Do modedovo)表示,俄羅斯飛航當局已禁止埃及航空公司(Egypt Air)的航班入境。在俄國1架客機近日墜毀西奈半島後,往返埃及的俄國航班已暫停。

杜莫迪多沃機場的代表告訴俄國各通訊社:「本機場接獲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局(Rosaviatsia)電報,自11月14日開始,禁止埃及航空的航班飛來俄羅斯領土。」

在這項宣布作出1週之前,俄國往返埃及的航班已暫停,因各界更加擔心,西奈半島空難事件是因炸彈爆炸引起。

克里姆林宮高層官員指出,對埃及實施的飛航禁令可能會持續數月。俄國國營俄羅斯航空公司(Aeroflot)則表示,在2016年3月27日之前,不會安排飛往埃及的航班。

卜睿哲:推测蔡英文当政为时过早

国民党主席、大选候选人朱立伦周五(11月13日)在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与美国专家会谈后,由主持会谈的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前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 III)向媒体报告会谈情况。

richard

卜睿哲 形容会谈气氛温和,投缘。会谈谈到了台湾大选,习马会,甚至南海自由航行问题,但是未谈到台湾将以“中华台北”名义加入亚投行,以及国民党前大选候选人洪秀柱的两岸政策问题。

由于是闭门会谈,卜睿哲拒绝透露更多会谈细节。

“有关大选的结果以及谁是台湾的下一任领导人的问题在于,这个人的政策是什么。”卜睿哲说要看那些政策是不是鼓励继续与大陆政府交往。

他说(台湾目前的两岸)政策“不完美”,但是他说人们知道那些政策在过去将近8年中得到的结果。

“现在去预测蔡英文成为下一任领导人后会追求哪些政策还为时过早,”卜睿哲说,“但是确实有问题摆在那里,即她追求与马总统不同政策的后果会是什么。”

卜睿哲也强调人们在选举时说的话可能会和成为政策制定者后说的话非常不同。“但对我来说,问题就在那儿。”

卜睿哲说美国官员已经说过,“我们珍视2008年5月(马英九上任以来)的两岸关系,我们希望它可以持续,两岸都在其中起作用。”

“你可以自己从中得出结论。”卜睿哲说。

朱立伦在座谈会中再次强调,国民党对待两岸政策将采取“务实可行”的政策。朱立伦说民进党提出政策目标“维持现状”,“很容易得到人民掌声,但问题是民进党老是避谈可行方案。”

由于访问期间正值美国国会休会,因此朱立伦没有像蔡英文6月访美时一样,前往美国国会访问。但是今天出席布鲁金斯座谈会的,包括美国国会研究处亚洲事务研究员李淑珊(Susan Lawrence)。预计李淑珊将会向美国国会传达座谈内容。

朱立伦目前民调落后于蔡英文,而他明显期待借由近期“习马会”的势头,在两岸关系上发力,冲击蔡英文的选情。

朱立伦今天同时在华盛顿时报投稿,批评蔡英文两岸政策主张。

民进党发表声明,指朱立伦将台湾政治带到海外,“以扭曲事实的方式进行恶意指控,民进党表达高度遗憾。”